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湘教版)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教案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42c97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6.png)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初三上册第六单元《国风新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民族音乐中的国风新韵。
教材中的章节包括:概述、欣赏、实践、拓展等。
其中,概述部分介绍了国风新韵的定义和特点;欣赏部分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作品;实践部分则是让学生通过学唱、演奏等方式,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展部分则是介绍了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风新韵的定义和特点,欣赏并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2. 通过学唱、演奏等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国风新韵的定义和特点,欣赏并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难点:通过学唱、演奏等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音响设备。
学具:乐谱、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让学生聆听并猜测是哪首歌曲。
2. 概述:介绍国风新韵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民族音乐的魅力。
3. 欣赏: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风格特点。
4. 实践:分组进行学唱、演奏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5. 拓展:介绍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国风新韵1. 定义:民族音乐的一种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2. 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表现力。
3. 欣赏: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4. 实践:学唱、演奏民族音乐。
5. 拓展: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其他具有国风新韵特点的民族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2. 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录制成视频,下节课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国风新韵的定义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湘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G大调弦乐小夜曲word教案
![湘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G大调弦乐小夜曲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211e02a0116c175e0e488f.png)
教师活动
一、听赏导入:
《二泉映月》
1、听乐曲,并有同学朗诵描写乐曲意境的短篇。。
2、导入《夜曲》
从朗诵中得到对理解乐曲的启发
理解旋律的发展方向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二、歌曲教学:
《夜曲》
1、教师弹奏歌曲,让学生说音乐的情绪。
2、出示歌词,集体朗读歌词
3、集体哼唱旋律,注意歌曲旋律的发展方向
(4) 副部主题做律动
3 简介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复听音乐
四、师生总结:
本节课学生能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在演唱形式上,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由学生来进行设计,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 书
教 后 记
黄柏中学科教学案
课 题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从音乐旋律的特点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的情绪演唱〈夜曲〉。
3、了解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歌曲教学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连贯统一并带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
4、给歌曲分句
5、歌曲练唱,解决轻声和声音连贯的问题
三、乐曲欣赏:
《G大调弦乐小夜曲》
1、听全曲,说说音乐的情绪
2、学习主部主题与副部) 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的不同性格
主题a,用拍腿和击掌做对答式的声势
主题b,用手势划线条表现柔和的旋律
(3) 合唱两个主部主题
2022年湘教版音乐九上《百鸟朝凤》精品教案
![2022年湘教版音乐九上《百鸟朝凤》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cad9f783e0912a3162aa5.png)
《百鸟朝凤》教学设计邬京华教学内容: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百鸟朝凤》,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 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2.认识唢呐及常见的中西乐器, 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能用语言〔绘画〕或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景的感受与理解.3.培养保护鸟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 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根底上, 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本课题所需课件、投影仪、唢呐等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一起做个填空游戏, 好吗?请大家看屏幕.教师操作电脑. 古诗词填空: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学生:观察屏幕说出答案“鸟〞字.师:下面这个问题可以展示你对于鸟的了解, 你能说出几种鸟的名称?试用各种方法与材料模仿、表现它们的叫声或形态.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思维活动, 用声音以及动作模仿、表演各种鸟的鸣叫和形态. 〔麻雀、鹦鹉、海鸥、乌鸦等〕教师播放一段《苗岭的早晨》引子局部的音乐. 设问:这是我们上学期在学习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中的一段音乐, 其中就有描写鸟叫声, 大家还记得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学生初步聆听并答复下列问题.生1:是小提琴演奏的.生2:我还知道用口笛模拟的“鸟鸣声〞.教师播放用口笛曲演奏的这段音乐.师:其实还有很多乐器都可以模拟鸟叫声, 你们听下面这段音乐也在模拟鸟叫声, 听听这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教师播放用唢呐演奏的音乐《百鸟朝凤》中有鸟叫声的片段.学生聆听音乐并猜想.教师出示两件乐器的图片唢呐、小号, 请学生来选择. 〔屏幕出示选择题〕生:唢呐.师:对了, 唢呐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民乐.教师向学生简介唢呐.师:唢呐,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 又名喇叭、小唢呐, 又称海笛. 是我国民间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它音色高亢有力, 适宜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构造:苇哨—细铜管—音孔—锥型管—扩音器 .教师播放唢呐构造课件.学生了解、学习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的构造及表现力.师:我们了解到唢呐的音色是这样丰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唢呐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 我们一起来欣赏.教师播放乐曲《百鸟朝凤》, 听后分组讨论并答复下列问题:1.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学生带着问题完整聆听作品,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二、欣赏作品师:大家用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刚刚的问题.学生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 展开积极的讨论, 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情景.师:谁准备好了就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了.生1:我感到音乐的情绪非常的热烈、欢快.生2:我认为音乐的情绪有些冲动.师:同学们都感受到音乐欢快、热烈的情景. 请你试用自己的话〔画〕或动作表达出这首乐曲描写的情景好吗?生1:我眼前好似到了百鸟园, 鸟儿们争相放开歌喉唱着各种动听的歌, 有的还比赛.生2:有一只百鸟之王, 其他鸟都来向他来朝拜.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我听入迷了. 凤凰, 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象征桔祥幸福的神鸟, 被誉为百鸟之王. 《百鸟朝凤》这首乐曲, 以其热烈欢快的旋律和充满生机的百鸟和鸣, 表现出一种纯朴的、喜气洋洋的气氛. 因此, 它往往在民间喜庆场合中演奏.教师播放有关的课件.生3:传说中有一幅“百鸟朝凤图〞相传, 南诏始祖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 有桔兆出现. 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的一支山峰上, 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 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被称为凤凰山, 又叫鸟吊山.生4:我在网上查到了一幅画《百鸟朝凤图》. 中间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 主干上绘有一只羽毛饱满、神采奕奕的凤凰, 四周围绕着画眉、八哥、绿鸠、鹦鹉、鹭鸶、喜鹊、野鸡等数百只珍贵禽鸟.师:我了解到了下面的资料:它是一首民间乐曲, 其流行区域很广, 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 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1953年春, 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 受到热烈欢送. 后灌制成唱片, 流行全国. 此曲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师:朝凤的百鸟有哪些呢?生1:杜鹃、斑鸠、黄鹂、丹顶鹤……生2:啄木鸟、喜鹊、黑尾鸟、麻雀……生3:朝凤的百鸟还有──猫头鹰、画眉、黄嘴鸟, 连知了也参加了百鸟的欢唱.师:唢呐发挥了自身乐器的特色, 形象、逼真地模仿了各种鸟叫声, 你们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也表现一下呢?生:我能用动作来表现.师:我们来分配一下, 谁扮演哪种鸟, 用什么样的动作模仿, 能生动表现唢呐要表现的鸟的形象.师:动作可以简单, 但是情绪要表现出来.学生简单准备几分钟.师:由于音乐比拟长, 我们播放有关鸟叫的局部.学生听音乐配合生动的肢体动作〔手、头、嘴等都可以参与〕.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演, 还有很多想参与的同学, 我们再找时机给大家.我们现在完整地欣赏一遍,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新的感受呢!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音乐再次感受音乐的情绪.师:唢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吹管乐器, 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生:高亢、明亮、宏大, 善于表现各种情感.教师课堂小结.师:你学会了欣赏乐曲的方法了吗?能说说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吗?生: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采用了听、看、模仿动作的方式来欣赏、表现音乐.师:每一段音乐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的真实感情. 以后我们再学习更多的作品. 同学们再见!在欢快、热烈的《百鸟朝凤》乐曲声中, 学生走出教室.2006-07-31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演唱.2、技能目标:认识弱起知识, 并掌握其唱法.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两首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曲, 激发学生对美丽而伟大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感受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弱起小节的演唱(2)、认识延音线, 并唱准延音线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听唱法教学准备:(1)、歌曲磁带《我们的田野》、各种季节的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或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我们的田野》伴奏音乐, 学生进教室.2、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些风景图片.〔1〕这些图片好不好看?美不美?〔2〕我们的祖国啊山河秀丽、景色迷人, 人们安居乐业, 个个幸福开怀. 你们看:〔课件〕管桦爷爷和张文纲爷爷由此创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我们的田野》. 〔播放歌曲〕二、新授课1、理解和感受歌词师:刚刚我们听了这首歌曲,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 并共同领略这美丽的景色! 〔出示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大家读得真好, 接着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几个音乐知识要我们来学习一下. 〔黑板上那个讲解八分休止符号与连音线〕2、学习歌曲:师:这首歌曲较长, 有五段歌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段. 〔教授歌谱〕师:大家把一二段再唱一遍, 注意感受连线. 〔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唱好前两句的弱起小节的节奏〕师:真不错! 同学们经过短短几分钟时间已经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根本唱准确了.大家现在前面两段会唱了, 后面三段就不难了, 只要心里想着谱, 嘴里跟着哼词, 很快就会唱了. 接着你们就跟着我们的录音带一起来哼唱一下这首歌曲.3师:大家会了没有啊,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曲吧. 三:教师总结:这节课马上就要到了, 在最后请大家大声地跟着我们的录音带一起唱这首歌曲.四:下课.。
湘艺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案
![湘艺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24d55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7.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研究,如研究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现状等,通过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8.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如教授其他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组织民族音乐会等,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内容:在课程开始时,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授
内容:1.理论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3.重点难点解析:重点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高、音长、音色等,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但在民族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但在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3.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鉴赏活动,如音乐会、讲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创作和表演,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如民族歌曲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③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民族音乐比作“音乐的画卷”,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④利用色彩鲜艳的粉笔或马克笔,突出重点知识,增强板书的视觉冲击力。
湘教版音乐九上沃尔塔瓦河word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上沃尔塔瓦河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76b93f242336c1fb95e3a.png)
《沃尔塔瓦河》音乐教案象阳一中周洁清教学目的:一、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熟悉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二、引导学生从旋律、节拍、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硕想象力,提高审美的体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数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刻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形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独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题目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持续进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大体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刻画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进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式: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拍、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进程:一、导课(1分钟)(出示课题)1、导语: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有了对祖国、民族的酷爱,才会制造出伟大的作品来,.咱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的伟大的(《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今天咱们还要熟悉一名一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的交响诗套曲。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由上海春天青年合唱团演唱)一、这首歌曲大伙儿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明白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二、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伸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刻画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活着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f45129192e45361066f5da.png)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音乐教案-爱我中华课题:《爱我中华》教材:湘教版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授课年级:初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能大胆地,有表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并能背唱1—2首“爱祖国”的歌曲;4、能积极参与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演唱活动;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竖笛教学设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背景画面)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优质教案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c11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第六单元国风新韵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音乐教材初三上册第六单元“国风新韵”。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国风探源”,详细解析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第二章“新韵流光”,探索现代音乐与国风完美结合;第三章“名曲赏析”,品鉴具有代表性国风新韵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国风新韵音乐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感受国风新韵音乐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国风新韵音乐中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解和掌握,以及国风新韵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国风新韵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魅力,引发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中第一章“国风探源”,引导学生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第二章“新韵流光”,讲解现代音乐与国风结合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段国风新韵音乐。
6. 名曲赏析:品鉴教材中第三章“名曲赏析”,引导学生感受国风新韵音乐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国风新韵2. 板书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元素A. 五声调式B. 古典乐器(2)现代音乐与国风结合方法A. 电子音乐元素B. 流行音乐元素(3)国风新韵名曲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国风新韵音乐,分析其中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并写出不少于500字赏析文章。
2. 答案示例:(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示例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赏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解国风新韵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国风新韵音乐,提高审美能力。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ae01643323968011c92f1.png)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篇一: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案(湘教版)】执教人:蒋洁【篇二: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湘教版)图文】九年级音乐上册【篇三:最新2014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光荣少年教学内容: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激励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初识五线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重点:有情感的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演唱难点,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音乐知识难点,熟悉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教学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二、新学期音乐课要求1、文明守纪、养成良好习惯。
2、爱护书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 1、变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好嗓音,不要大声喊叫,不模仿成年人说话或者压低嗓音唱歌。
同时要做到适当用嗓,避免嗓音疲劳。
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你对五线谱有何认识?(生):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它符号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形式。
3、请说出五线谱的各线、各间、各音及有关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学生随教师所指的位置回答问题)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
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g、a、b。
5、什么叫唱名?(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7、播放多媒体课件《光荣少年》(1)课件展示: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1b9a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d.png)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1.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
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
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
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
说出听后感受。
(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
)2.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3.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
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
全曲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
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
4.乐派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
![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d8697d2240c844769eaeee0.png)
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爱我中华》、《东方之珠》,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CD 机、教学过程:导入:从漫漫五千年的文明与辉煌中走来,祖国——向世界战事华夏的神圣风采。
每个音符都荡漾着赤子最真挚的情,每首旋律都包含着儿女最深深的爱。
学唱歌曲:(一)《爱我中华》1、播放录音《爱我中华》,感受歌曲情绪。
2、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前 12 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 11 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第二乐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此歌适合于领唱加合唱或齐唱)3、词作者简介: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
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
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让我们荡起双浆》、《祖国的花朵》、《思念》、《心中的玫瑰》、《雄伟的天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夕阳红》等。
4、曲作者简介:徐沛东 1954 年生,辽宁大连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了寻求美》、《风雨同舟》、《亚洲雄风》、《在月光下相逢》、《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旋转餐厅》、《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平年代》等;电影音乐《摇滚青年》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再次播放《爱我中华》,歌唱家的演唱( VCD )让学生听唱。
(二)《东方之珠》1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d2d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1.png)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习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3. 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的提高。
2.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教具:音乐乐器、音乐播放设备、投影仪。
3. 素材:选取适当的音乐片段和乐谱。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导入: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分析其中的音高、音长和节奏特点。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跟随乐谱演奏乐曲,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第二课: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1. 复习与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要素,提问学生如何通过演奏表达音乐的情感。
2. 演奏技巧讲解:介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正确的握拍、指法等。
3. 合奏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表演与评价: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 音乐欣赏: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2. 音乐分析:分析所听乐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要素,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发展。
3.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并进行演奏和分享。
第四课:综合评价与总结1.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音乐表演,展示所学习的乐曲和技巧。
2.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听取同学的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3.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湘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共30套)
![湘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共30套)](https://img.taocdn.com/s3/m/49b98f585acfa1c7ab00cc1a.png)
湘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共30套)《外婆的澎湖湾》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
通过学生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互精神。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用自制小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各小组之间伴奏配合默契。
教学准备:电子琴、钢琴、教学、磁带、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歌曲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罗大佑演唱《童年》。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师简介歌手叶佳修创作《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
师介绍台湾民歌手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当时的情景。
学生倾听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
三、学习歌曲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flash动画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师介绍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么情绪去演唱?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较难部分用笔勾画出来。
学生跟钢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练习。
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师有感情范唱歌曲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最新)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湘教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d2d17d189eb172ded63b71b.png)
第 2 单元 华夏乐章(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 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赞美船夫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船夫的歌。)
教学后记
尝试着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 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 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4、通过课堂上学生感受以石头为器材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俗音乐的魅 力。 5、通过欣赏《石鼓》,感受、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作者如何描绘“石头的音乐” 与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文化。
湘教版音乐九上第三单元歌剧探幽word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上第三单元歌剧探幽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66837c1c708a1294a4445.png)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第三单元歌剧探幽1.中国歌剧(1)白毛女(选曲)(2)洪湖赤卫队(选曲)(3)江姐(选曲)(4)伤逝(选曲)2.外国歌剧(1)费加罗的婚礼(选曲)(2)茶花女(选曲)(3)卡门(选曲)(4)图兰朵(选曲)【教学目标】一、学生能够熟悉综合艺术“歌剧”的组成与产生。
二、学生能欣赏歌剧作品《图兰朵》,而且能够在了解剧情进展后深切体会音乐的美感。
【教学策略】一、通过听、辨、演出来诱导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
二、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成效。
3、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学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预备】一、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二、歌剧《图兰朵》的动画DVD光碟和张艺谋导演的VCD光碟。
【教学进程】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为新课教学做一个铺垫。
一、提问式导入师:同窗们课前通过各类途径查询了有关歌剧、舞剧、话剧的大体知识,下面播放一剧目片段,请同窗们判定播放的片段是属话剧?歌剧仍是舞剧?(歌剧)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定为歌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作为世界艺术至宝的歌剧艺术,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受太长期的历史考验,给人以极为美好的艺术享受。
今天让咱们一路步入这歌剧的圣堂......媒体播放歌剧《图兰朵》片段,学生试探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歌剧?二、歌剧起源的时刻和国家?3、歌剧当中显现了中国的哪一首民歌?看完歌剧片段以后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做归纳总结。
问题1:歌剧是将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以歌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问题2:西洋歌剧最先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意大利。
最先的一部歌剧是在1594年由培里依照里努契尼的脚本所写的《达芙妮》。
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接踵显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普遍传播至欧洲各地。
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湘教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word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上第一单元《爱我中华》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71a7d84028915f804dc260.png)
第一单元家乡风光本单元以“家乡风光”为主题选择听赏、歌唱曲目,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家乡”的音乐叙述,让学生感受到形态迥异的地理人文,以及许多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与创作风格。
为了结合上海的本土文化,因此在选材上,描绘江南的音乐作品占有一定比例,同时兼有其他地区的音乐作品,但都属于中国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音乐体裁上兼有声乐与器乐。
1.通过欣赏、唱歌、创作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音乐中体验家乡秀美的风光,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浓浓的乡情,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喜爱音乐,立志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2.在接触一系列描写“家乡风光”的音乐的过程中,接触不同地域所具有的不同音乐语汇,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实践的方法,能辨别一些特别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区域性音乐;在体验、分析音乐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不同音乐文化的美感。
3、通过听赏教学,听辨民族器乐音色,进一步体验速度、力度等各种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
4、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能用较通畅的音色与运用跳跃或连贯的气息唱好歌曲,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5、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吹奏能力,能运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6、知道音色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划分;知道江南丝竹这一民族器乐种类。
一.欣赏(一)《江南好》(民乐小合奏)1.内容介绍《江南好》是一首小型的民族器乐合奏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改编的,但不仅加上伴奏声部的重新配器,而且在旋律上也有新的发展。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是江南丝竹中在全国很流行的一首乐曲,其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速度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集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经改编为《江南好》后,不但充分运用了原曲中细柔悠扬的旋律,更加强了旋律起伏的幅度,感情更为奔放,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湖光山色之中,充满着愉悦的心情。
成为一首既有民间音乐特色,又有现代生活情调的轻音乐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已经超越了会歌,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三、教具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室内乐”的资料。
2、请会演奏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同时,通过创编歌词、模拟室内乐演奏形式进行表演等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三、教具准备
VCD机,投影屏幕,钢琴等。
四、教学方法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唤发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MTV。
二、教授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它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1、作品简介:
《爱我中华》为二段体结构,B大调,44拍子。歌曲情绪快乐,活泼,充满了自豪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首歌可以是独唱,也非常适合领唱加合唱或齐唱。
(9)、反复练习,达到上述要求。
(10)、完整演唱《爱我中华》
课堂总结
小结: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春天,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热爱祖国我们共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充满激情地放声歌唱《爱我中华》。
请一位学生上来指挥,全体同学起立演唱,教师伴奏。
备课
备注
课时
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年月日
第二单元走进室内乐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室内乐、小夜曲的基本含义。
2、听赏后,能记住《如歌的行板》、《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
3、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6)、各声部合成,细排,艺术处理:
①照乐谱演唱。
②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采用女声唱前句“爱我中华”,男声接后句,“健儿奋起步伐”依次交错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互呼应,最后合唱“五十族兄弟姐妹,五十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
(7)、再次欣赏巴罗克室内合唱团演唱的《爱我中华》,进一步体会歌曲情绪。对比范唱,学生评价自身演唱中好与不足之处。
4、欣赏巴罗克室内合唱团演唱的《爱我中华》,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5、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听琴视谱唱旋律,随时纠错。
(2)、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词。
(4)、教师弹奏其他声部旋律,学生视谱听唱。
(5)、旋律视唱无误后演唱歌词,唱出歌曲快乐活泼、自豪的情绪。
2、词作者简介:
【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浆》、《思念》、《难忘今宵》和《爱我中华》等。
3、曲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年生,辽宁大连人。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亚洲雄风》、《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音乐上册
备课
备注
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爱我中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兄弟民族的情感,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与愿望。
2、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初步掌握运用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充满激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歌声和谐、均衡。
(8)、进一步明确要求: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用充满激情、轻巧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咳罗咳罗咳罗咳”的衬词要唱得亲切自豪,充满活力。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回旋,每句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分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热爱中华大家庭,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决心,应用非连音来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