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乘法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末尾有0的数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的好奇心。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讲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乘法过程。

3. 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应用拓展: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末尾有0的数,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含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直观演示乘法过程。

2.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末尾有0的数的示例和练习题。

2. 准备实际问题,涉及末尾有0的数的应用。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引言在数学学习中,乘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学生们往往能够轻松地掌握。

然而,当乘法中涉及到因数末尾有0的情况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

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特点; - 掌握解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问题的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习题和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因数末尾有0的概念(5分钟)在引入乘法运算符和乘法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乘法中,结果末尾为0的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一个简单的示例。

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们对于因数末尾有0这一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乘法末尾有0的条件(10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中末尾有0的条件。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当乘法中有0作为一个因数时,结果末尾会是0吗?为什么? - 当乘法中只有非零个位数的数字作为因数时,结果末尾会是0吗?为什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末尾有0的条件,并对相关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习乘法末尾有0的运算规律(15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乘法末尾有0的运算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示例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以10、100、1000等作为因数时,结果中0的个数和因数中0的个数有何关系?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在此部分,教师将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乘法末尾有0的问题。

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乘法末尾有0的规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并提出新课的学习目标。

3.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问题。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板书设计1.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 计算方法:step1:确定因数末尾0的个数;step2:计算非0部分的乘积;step3:在乘积后面添加相应个数的0。

3. 示例:456 × 20 = 9120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3. 拓展题:研究一个因数末尾有多个0的乘法。

七、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课堂讲解是否清晰,练习题是否具有针对性等。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作业量是否适中,难度是否合适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

2. 练习巩固:独立完成练习题,正确率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通过引导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后,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上每一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就要用0来占位。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搜集资料、整理数学信息、明确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具体内容的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

而且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自学了已连续位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利用以往所学,探究多种算法,并存有遴选意识。

由机械的“学数学”变成地构筑科学知识。

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展开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重新认识情况挑选适宜的方法。

在对照中辨认出竖式排序中间存有0或末尾存有0的多位数乘坐一位数的方法。

学生使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有效率自学,在探讨交流中认知与个位相加八十十进位,内积的十位上不是0,与个位相加反感十要用0去转义这一重点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存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回去乘坐0前面的数,再看看因数末尾存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迎几个0。

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展现交流的平台,呈现出算法多样化,学生们可以相互观赏与先进经验,从而优化算法。

真正达至自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技能:1.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认知一个因数中间存有0或末尾存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地展开排序。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新知,归纳出有关0的乘法的结论。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 第6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 第6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难 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的算理。
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错,或丢了
学情分析
末尾的 0。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因数中间有 0 的笔算乘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
学习任务一: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1.课件出示例 6:
【设计意图:】 在教学例 6“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时可让学生首先借助笔算乘法的算法进行自主探究。在展示交流中
掌握算理。注意比较两种方法,虽然竖式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二种比较简便。可让学生借助整十(百) 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同时,也要牢固掌握计算的简便方法。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 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第 1 题是巩固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练习,特别安排了像 250×4 这样的题目,即在简便计算时,与 0 前
的数相乘的积末尾又有 0 的题目。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计算能力。第 4 题都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采用线段图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和问题。运用口算解决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渗透了正比例关系(函数思想)。
第六单元 第 6 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
学习目标 算的算法和算理。
2.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 点 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
是 40,200 加上 40 是 240。 10.提示:还可以怎样想? 11.预设 1:200×3,先用 2 乘 3 得 6,再在后面添 2 个 0,得 600。 12.预设生 2:120×2,先用 12 乘 2 得 24,再在后面添 1 个 0,得 240。 13.提示:以上两种算法,用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14.预设:用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15.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 0 前面的数,再看第一 个因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 0。 16.提示: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 430×2= 300×3=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8×3= 25×3= 指名 2 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提高拓展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以下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请计算以下各题,并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
102 × 205
400 × 500
600 × 800
-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
3.实践应用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讲解计算法则,如:先将非0的数相乘,然后根据因数中0的个数,在结果后面添加相应数量的0。
2.演示: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计算,如:20 × 30,40 × 50等,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2.讨论主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涉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家的客厅长10米,宽6米,现在要在客厅铺上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瓷砖,请计算需要多少块瓷砖。
4.小组合作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请各小组讨论并计算以下题目,然后分享你们的计算方法和心得:
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得出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

3.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详细解释计算法则。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末尾有0的乘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先计算两个非0因数的乘积2.在乘积的末尾添上0的个数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的简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引出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问题。

2.探究新知
(1)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
①出示的算式,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②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先写,再写乘号和,从个位乘起,乘得,写在个
位上,乘得,写在十位上,乘得,写在百位上,结果是。

③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就在积的
末尾添几个。

(2)简便计算
①出示的算式,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②讲解简便计算的方法: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结果是。

3.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
练习。

(2)出示一些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算式,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4.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技巧。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自己编一些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中0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不理解;2. 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如忘记乘0等;3. 对乘法中0的性质理解不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乘法中0的性质;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中0的性质;2. 教学难点: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乘法中0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还有哪些情况下会出现0?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1一、复习。

1、3×2 7×2 13×23×20 7×200 21×4学生口算,择题说说口算方法。

2、0×49×3 3×4×5×6×7×0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得这么快的?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提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120=2、你能计算出结果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1)先交流口算方法。

第一种:4×12=48 第二种:4×100=4004×120=480 4×20=80400+80=480(2)再交流笔算方法。

质疑:为什么4可以对着2写,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你觉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3、出示:试一试,学生完成在书本上。

教师在组织交流时,可适时质疑:(1)第一题乘数的末尾只有一个0.为什么积得末尾却有两个0?(2)第二题的.乘数有什么特点?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巩固。

1、出示,学生做一做再讲一讲。

2、注意比较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不同的算法,但依据都是0乘一个数都得0。

(1)注意比较:什么时候可以用简便算法?什么时候不可以?(2)为什么乘数末尾有1个0,得数末尾有可能有2个0?(3)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出示:210×3 120×2 400×9 5×90 5×12 403×2 200×5 112×3 25×4 1300×3 (1)先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可以简便算法的,哪些不可以?(2)一起口算得数。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具体是第五单元第二节《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计算公式,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末尾有0的部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我会给他们一些具体的题目,比如20乘以3等于多少,40乘以5等于多少等等,然后我会要求他们在计算结果的末尾添上相应的0。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并且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末尾有0的乘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末尾有0的乘法的初步认识。

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我会进行批改和讲解。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

板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会用大字写出计算公式,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末尾有0的部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大全五篇)[修改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大全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要把因数末尾的0写在乘积的末尾。

教具、学具: 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60×3=14×2=600×3=140×2=6000×3=1400×2=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反思:在教学例题的第二种方法时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所以感觉这里铺垫时要强化补充这块知识,让学生说说比如:24个十就是240;反过来240就是24个十;280就是()个十,5700就是()个百。

]二、新课探究1、情景谈话。

结合插图,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了解学生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增长见识。

2、教学例7。

(1)幻灯,看懂图上说了什么?(2)你能编问题吗?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3)你能列式吗?280×3,为什么这样列式?(4)估算:280×3≈900(元)[说明:上课时漏掉了,忘记让学生估算了。

](5)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6)反馈: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

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

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但可能对于末尾有0的乘法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加深对末尾有0的乘法的理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

3.准备学习材料,如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200×5,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

然后提出问题:当一个因数的末尾有0时,如何进行乘法运算?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末尾有0的乘法例子,如30×40、250×4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当两个因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有0,那么乘积的末尾也有0。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一道应用题,如“小明有30本故事书,他想把这些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本?”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末尾有0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准备
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