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8eaf1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0.png)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跨文化交流能力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文化交流能力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在与其他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互动时所展现的沟通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
这种变化的经历有助于学生超越狭隘的观念,拓宽思维的边界。
学生从不同文化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备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其次,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这包括学习如何与陌生人进行开放、尊重和有效的沟通。
通过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并培养与各种人群相处的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人才。
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跨文化交流技巧,他们将具备与不同国籍的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能力。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使他们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另外,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当学生面对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时,他们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自信和开放的心态。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并从中获取乐趣和成长。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非易事。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校应该引入多元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对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有所了解。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例如学生交流项目、国际友谊学校计划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跨文化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0c9d774d69eae009581bec99.png)
语言能力 。按 C o k h ms y的语言能力概念 ,包括语音 、语法和词汇等知识能力以及听 、说 、读 、写 、译等五
种技能能力 。
社会语言能力 。是指依据各种语境 因素 ,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合于不 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 语篇能力。要能够合理地将语言形式与意义组 织起来 ,构成不 同体裁 的前后连贯的 口头和书面语篇 。 策略能力。要求能够运用各种交际策略来处理和解决 由于外在条件或其他方 面能力欠缺所导致的交际 困难
维普资讯
第 l卷 第 5 9 期
20 0 6年 0 5月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W UHAN UNI VERSI TY CI OF S ENCE AND ENGI ERI NE NG
v 1 9 NO5 0. . 1
1 有关跨 文化交流能力
跨 文化 交流能 力是多维素质构成的能力综 合体 ,是国际意识 、交际能力和文化创造 力的结 合。 国际意识要求 人们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 一切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各 民族 优秀文化成果 才能促进 交
流, 同发展 。具备国际意识 才能走 向世界。 共 交流能力 由四个方面 的因素构成 : .
文化方面。
23 教学模式方面 . 教学方式仍然 以理论讲授为主 ,很少实践活动 。即使举行实践活动 ,往往因缺 乏整体策划 ,或策划不当而
难 以达 到 预 期 的效 果
3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3 1 强化 踌 文 化 变流 教 胃 .
首 先.为使学生适 应 目前全球化 的形势 ,各个学校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应该增设 跨文化交流的课程 。
维普资讯
第5 期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70c1f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f.png)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占据优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理解文化差异1.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群体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
1.2 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差异可以表现在语言、饮食、礼仪、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
例如,西方人通常直接表达意见,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含蓄表达。
二、提高语言能力2.1 学习外语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是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通过学习外语,不仅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语言特点,还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语言实践参加语言角、与外国朋友交流、观看外语电影等都是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增强文化意识3.1 阅读相关书籍通过阅读有关不同文化的书籍、文章,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2 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际交流项目、文化节等活动,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培养开放心态4.1 尊重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判他人。
4.2 主动沟通在跨文化交流中,主动倾听对方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促进相互理解。
五、提升适应能力5.1 适应新环境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快速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范。
5.2 解决冲突学会使用适当的方式处理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寻求共识。
结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社会的支持。
通过上述方法的实践,相信每位大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者。
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文化适应能力
![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文化适应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f5b30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8.png)
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教育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学生培养全球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跨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相互尊重和友好交流。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
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涉足国际事务,需要具备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而跨文化教育正是为了培养这种能力而存在的。
通过跨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塑造全球意识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全球意识,提高他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世界是多元而复杂的。
这种全球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破除偏见和误解,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开放性。
在全球化时代,具备全球意识的人才更受欢迎,他们更有可能在国际事务中取得成功。
促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沟通方式,学生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并适应其中的不同要求。
通过跨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对于那些有意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和沟通,而这正是他们通过跨文化教育所能获得的能力。
跨文化教育的实施方式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我们需要合理的教育策略和实施方式。
引入跨文化内容在教育课程中引入跨文化内容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有关不同文化的知识、故事和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94f3b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d.png)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教育国际化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国际化的社会。
这使得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
国际化教育不仅指学生的留学经历,也包括了对外留学生的接纳和培养。
2. 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之一。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在国际事务中有竞争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观。
3. 现有培养与实践方式的分析目前,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方式主要包括出国交流、国际交流项目、国际课程设置等。
出国交流是最直接的方式,但由于费用和其他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选择这条路径。
国际交流项目通常有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费用,但参与人数较少。
国际课程设置可以较好地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但缺乏真实的交流环境。
三、存在问题1. 培养方式单一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集中在出国交流、国际交流项目和国际课程设置上,缺乏其他多样的培养方式。
这使得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2. 缺乏真实交流环境虽然国际课程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机会,但缺乏真实的交流环境。
学生仅仅通过教材和课堂讨论,无法真正体验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产生了限制。
3. 跨文化交流认知不足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还存在不足。
他们对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社会习惯等方面的了解不足,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四、对策建议1. 多元化培养方式应当探索多元化的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8f781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d.png)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习惯,对于建立跨文化沟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研读相关书籍、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和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并避免做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
第二,培养跨文化敏感性。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误解,以及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跨文化培训、观察跨国企业的运作或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来提高跨文化敏感性。
平时,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或同事交往时,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第三,培养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实习或志愿者工作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主动寻找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文化,比如参观博物馆、观看外国电影或品尝异国美食等。
第四,积极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无论是学习一门外语或提升母语水平,都可以增加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语言培训班、交流学习经验,或者主动与母语为非自己的同学进行语言交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第五,加强非语言交流技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流也十分重要。
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非语言交流技巧,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等。
此外,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十分有益。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目光可能被视为不尊重,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认为是表达关注的方式。
第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03297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8.png)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自如地适应,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因此,大学生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时,首先需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及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种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通过与不同的人接触和交流,积累宝贵的社交经验。
同时,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时间、制定目标并且坚持实施。
为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可以学习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四、增强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能力如今社会多样性日益凸显,大学生需要具备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参观企业、社区服务和交流等活动,了解多种文化背景、观点和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环境。
同时,跨文化交流的体验和学习也是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创业和实际工作等活动,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大学生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78e86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9.png)
大学生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跨文化交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展开论述,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了解不同文化首先,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是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
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各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是首要任务。
同时,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交换生项目或国际会议,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二、学习语言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因此学习其他语言是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必要步骤。
选择一门常用的国际通用语言学习,如英语、西班牙语或中文等。
通过参加语言课程、口语交流俱乐部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积极运用所学语言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三、尊重和接纳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是平等互利的过程,大学生要时刻保持尊重和接纳多元文化的态度。
要主动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在交流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刻板印象和歧视性的言语,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四、培养跨文化沟通技巧跨文化交流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跨文化沟通技巧:1. 目光交流:在对话中要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传递出友好和信任的信号。
2. 非语言沟通: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语调的运用。
不同文化中,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灵活适应。
3. 避免幽默和隐喻:在跨文化交流中,幽默和隐喻往往会造成误解。
除非对方明显理解,并且刻意运用幽默,否则最好避免使用。
4. 善于倾听: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并做出回应。
避免中断和打断对方,尊重对方的发言权。
五、提升跨文化敏感度大学生要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敏锐地察觉文化差异并予以应对。
平时可以多关注国际新闻、文化趋势和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的多样性。
同时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接触更多的文化,提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3ce4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9.png)
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研究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养。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跨越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能力,以顺利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这些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时,能够灵活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要求,能够与异国他乡的人相互理解和融洽相处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背景下的求职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更加注重跨文化适应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竞争力。
2. 异地留学和国际交流的需求: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国外读书或者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才能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3. 丰富人生阅历和拓宽眼界:具备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圈子,结交更多的国际朋友。
这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交流机会,还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二、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法1. 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广:学校可以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开设相关的人文学科课程,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通过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
2. 外语学习的重视:外语是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工具之一。
学校应该加强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外语学习机会,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外语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
3. 积极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组织的活动,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大学生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培养与应用
![大学生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培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0cd9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2.png)
大学生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培养与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理解和合作的过程。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和应用跨文化沟通技能。
一、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成为优秀的跨文化沟通者,首先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有时候,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得十分微小,但它们累积起来可能会大大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
因此,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信仰、价值观、社会和商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阅读有关于不同文化的书籍。
例如,道格拉斯·霍尔教授的《沟通的语言——跨文化交际》或者是埃德华·霍尔的《文化的语言》等。
2.家庭访问项目。
访问当地的不同族裔社区和家庭。
这样一来,便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优化自己的跨文化沟通技能。
3.研究你自己的文化。
了解你自己的文化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学习语言语言是跨文化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大多数国际商务会使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但是如果你能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依然将会对你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来很大帮助。
习得一种外语不仅可以帮助你同外籍人士交流,还可以加深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
学一门新的语言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避免贤者模式贤者模式通常体现在一个文化中更有经验的个人会向其他国家或文化中的个人传授正确的做法和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错误偏见,因为这些传授都是源自于教育、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局限。
在跨文化沟通中,最好的方式是减少预见性和偏见,以便真正理解和倾听对方的观点。
四、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跨文化交际需要更开放的头脑,因为它要求控制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接触不同背景或者说是同理心不足的人时,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控制,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沟通方式和文化特点。
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00639ce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d.png)
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适应、理解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如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适应能力尤其重要。
因为人们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要经常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习俗和传统将有助于建立间接并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更重要的是,跨文化适应能力有助于加强个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从而使世界更加和谐。
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基础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步骤因人而异,但以下基础可作为起点: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我们所处的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以及在它们内部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
尽管这些文化传统和行为规则可能与我们自己的习惯不同,但我们应该尊重并尝试了解这些文化的背后的价值观。
开放心态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关键在于开放的心态,学术家和旅行者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这样的心态。
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不同文化的形态,并通过试探性的问道、快速求知和尽可能多的与当地人交谈来了解文化的形态。
观察和感知不同文化的习惯观察当地人的行为习惯,像在饮食、穿着、交际、沟通、礼节相处以及其他独特的习俗等方面可能与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所不同。
我们要从文化差异中获得一些新的、有益的经验,并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去适应它们。
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提升一旦基础知识掌握好,接下来您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是文化交流中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您都可以通过语言学习更好地了解另一种文化。
在不破坏别人的前提下,最好向当地人询问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中常见的词汇和语法,而不是依赖语言教材。
增加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最佳训练。
参加多样化的活动也会帮助我们了解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方式,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
多交朋友,可以扩展我们的人际网络,维护人际关系,也可以迅速指导我们在跨文化环境中的自尊和理解能力。
拓展阅读面阅读是拓展自我视野的最佳方法之一。
跨文化交流大学生如何适应
![跨文化交流大学生如何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4ba517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b.png)
跨文化交流大学生如何适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面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适应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并取得成功。
跨文化教育意识首先,大学生应该培养跨文化教育意识。
这意味着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包括他们的习俗、传统、价值观、社会组织等等。
通过学习其他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能更好地适应和理解跨文化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接纳和尊重多样性另外,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学会接纳和尊重多样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这种差异是自然而然的。
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是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尊重其他文化的方式包括避免刻板印象、避免指责或歧视、在交流时保持礼貌和谦虚。
开放心态和沟通技巧大学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的经验和观点。
尝试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并积极倾听他人的声音。
除此之外,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跨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确保自己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图,并且能够理解他人所说的话语。
学习语言和文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学习当地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当地语言,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也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等。
这种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建立支持网络在跨文化交流中,建立一个支持网络非常重要。
这个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其他国际或本土学生、老师或导师以及当地社区组织等。
这些人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资源分享以及有关当地文化和社会规范方面的指导。
通过与这些人建立联系,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和资源,并且提高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勇于尝试新事物最后,大学生要勇于尝试新事物。
跨文化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参加当地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或者尝试其他新领域,大学生可以体验不同于自己国家或者家乡所拥有的经历。
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跨文化和国际交流能力?
![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跨文化和国际交流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9c257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6.png)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和国际交流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一些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的建议。
1. 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可以提供多元文化的教育资源,包括引入多种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历史教材和艺术品等。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知识,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流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有效沟通、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跨文化沟通技巧、文化价值观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3. 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例如与其他国家学校的学生交流访问、国际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学生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互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多种语言学习的机会,包括外语教学和语言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
5. 鼓励国际交换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换项目,例如学生交换计划、暑期研修或志愿者项目等。
这些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他国家的文化,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 培养全球意识: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学生需要了解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等,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7. 提供国际交流资源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国际交流资源的支持,包括资金资助、签证办理、保险和安全指导等方面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8.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和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竞赛和项目,如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模拟联合国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9. 基于科技的跨文化交流: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在线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等,促进学生与国外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c7417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呢?一、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资源。
在学校里,课程设置可以更加多元化,开设世界历史、地理、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和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纪录片、音乐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
同时,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与他们互动,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家庭也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等。
鼓励孩子阅读有关不同文化的书籍,一起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和了解多元文化,为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打下基础。
二、培养语言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不仅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如外语角、外教课程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语言类的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的表面形式,还包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某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某些表达方式在特定文化中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三、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首先要让他们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摒弃偏见和歧视。
让学生明白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在学校和家庭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fea53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跨文化交流能力越来越重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价值观和沟通方式等。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例如跨语言交流、跨文化沟通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等。
最后,学生还需要培养尊重他人文化的态度,包括包容、开放和互相理解等。
二、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文化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 现实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虚拟环境中练习和应用所学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模拟实际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例如商务会议、旅游交流等。
3. 跨文化交流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项目,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交流学生、参观外国文化展览等。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操作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操作。
1. 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该文化。
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一门外语,加强对该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2.文化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电影、阅读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参加国际学生组织的活动、与外国朋友交流等。
3. 项目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合作活动,例如国际课程合作、国际交流项目等。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跨文化交流对成长的影响
![学生跨文化交流对成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a5703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f.png)
学生跨文化交流对成长的影响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域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流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包括开阔视野、增进理解、培养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一、开阔视野跨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使其能够跳出自身的文化范畴,拓宽眼界。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学生将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传统习俗等。
这种开阔视野的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形成独立、包容的思维方式,以及更深入的自我认知。
二、增进理解跨文化交流促进了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学生们能够了解其他文化的动态和传统,进而消除刻板印象和偏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差异的态度,提高他们的价值观水平以及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三、培养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学生锻炼交流能力的机会。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中,学生必须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积极主动地尝试与他人沟通。
这样的经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学生的交流能力将得到提升,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四、培养适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中,学生常常需要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甚至不同的教育制度。
这种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他们具备了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跨文化交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开阔视野、增进理解、培养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成长与进步。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00b6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8.png)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有效沟通、理解和适应的能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实用的方法。
一、了解不同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是学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或者通过互联网资源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加深对其他文化差异的理解。
二、培养跨文化沟通技巧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对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跨文化沟通培训班或者参与模拟跨文化交流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需要注意尊重对方文化、避免使用特定的俚语和隐喻,并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加强语言学习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掌握外语对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学习班、学习外语歌曲、观看外语电影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语言学习平台和语言交流社区,与母语为其他语言的人士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四、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是学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交换生项目、国际志愿者服务项目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志愿者或者学者进行交流。
这些项目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增加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五、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接受多样性,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
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习俗和见解,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ebffb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7.png)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升这一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1. 促进全球化交流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能够增进国际商务、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2. 解决文化冲突并增进和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引发误解和冲突。
通过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建立一个更加和谐与宽容的社会环境。
3. 拓宽人们的视野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和观点,开阔自己的眼界。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1. 学习外语学习外语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基础。
通过学习他人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降低交流障碍。
2. 学习目标文化了解目标文化的历史、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之处。
通过学习目标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并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或冲突。
3. 体验文化活动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化节、文化交流展览等,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目标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增进对其的理解与尊重。
4. 发展跨文化沟通技巧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比如,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对方的表达方式,追求平等和包容的交流方式等都是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32b391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1.png)
• 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兴趣和效果
加强跨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 培训教师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建立跨文化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
组织跨文化实践活动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 如国际文化节、语言角、跨文化
• 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
• 与企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等
文化交流的需求
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交流能力培养的需求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
提高就业竞争力
培养全球视野
促进个人成长
•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大学
•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
•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有助于
生在国际化就业市场中更具优
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
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
势
•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养重视程度和教学方法影响跨文化交
的方向
流能力的发展
03
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
开设跨文化相关课程
• 如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商务等
• 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培养跨文化认知能力
引入跨文化教学理念和方法
• 如文化导入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范畴
• 跨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习俗等
• 跨文化技能:掌握跨文化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效果
• 跨文化态度:培养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尊重不同文化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构成要素
01
跨文化知识
•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5期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V ol.19 No.5 2006年05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 2006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林莉(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摘要:文章指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从几个方面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出增设文化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交流;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60(2006)-0086-0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全世界各国不断扩大,资本、商品、服务、信息以及人才开始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扩张。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
跨文化交流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全球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随着全球生产力的高度民主发展和人类思想文化的极大提高,有可能在本质上趋同,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点,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和特点已经经过历史的积淀,如今奔腾在各国、各民族的血液中,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则永远会是多元的。
人类要建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也必须保持文化上的多样性。
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各国、各民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原来闭关自守的界限,走向开放和多元。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现实。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
而人的质量又直接与教育有关。
在全球化背景下,今后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力强弱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的多少,是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大力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素质己成为共识。
1 有关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多维素质构成的能力综合体,是国际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结合。
国际意识要求人们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一切。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交流,共同发展。
具备国际意识才能走向世界。
交流能力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语言能力。
按Chomsky的语言能力概念,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是指依据各种语境因素,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合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
语篇能力。
要能够合理地将语言形式与意义组织起来,构成不同体裁的前后连贯的口头和书面语篇。
策略能力。
要求能够运用各种交际策略来处理和解决由于外在条件或其他方面能力欠缺所导致的交际困难与问题。
文化创造力不仅要求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而且要求能够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理性的判断,还要求具有将新的文化信息与已知的文化模式相融合的能力。
它体现为多学科间的交融与渗透;应对各种纷繁复杂文收稿日期:2006-02-27作者简介:林莉(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第5期 林莉: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87化的全方位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扎实的外语根底与专业外语知识是知识结构的底座;广博的文化素养是其外围; 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是其核心。
目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虽然一般在本专业领域内,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倾向于深化与细化,但他们大都在本专业领域内活动,相对缺乏广阔的社会交往活动。
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沟通、交流能力远不能适应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2 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2.1 课程设置方面翻开各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各系、各专业都围绕各自的培养方向设置各种课程,除英语、管理和新闻传媒等专业有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课程外,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本上看不到相关国家的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国际商业文化等文化系列的课程。
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在课程设置中比较薄弱。
2.2 教学内容方面由于许多的条件限制,教材更换周期较长,教学内容不具有时代感。
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少,又仅限于传统文化方面。
2.3 教学模式方面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少实践活动。
即使举行实践活动,往往因缺乏整体策划,或策划不当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3.1 强化跨文化交流教育首先,为使学生适应目前全球化的形势,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该增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
将跨文化交流教育贯彻于学分制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等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
如果课时太紧, 也可以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或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形式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也可以与学校有关部门结合举办学生文化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等), 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并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的专业领域,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由于学生专业领域、个人阅历、社会经验都有差异,对于知识及能力的需求在层次和类型上也存在差异。
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以专业跨文化需求为导向,学生能力为本位 ,以一般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其相应知识结构为蓝本,注重“通用性”与“专业性”的谐调 ,既要通用,又要有专业个性特点。
3.2 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跨文化交流的教学内容更要处理好知识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前瞻性与接受度,语言典范与时代气息等等关系。
我们需要积极拓展思路,把新的内容、新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去。
适时地抛弃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调整结构,更新内容,使这种教材的内容尽量跟上时代的节拍。
除此之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应该从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入手。
交流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 ,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
因此,在教学教育应强化本国文化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现代知识观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
有了科学方法,才能有能力创造。
教学首先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除了利用教材、媒体、影视等手段外 ,还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 ,留学生、归国人员资源 ,以专题或沙龙形式介绍相关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起必要的信心去面对将来的多元文化的世界。
3.3 建立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跨文化交流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适应交流方的文化,在心理上产生混乱、沮丧、孤独感、失落感 ,即为“文化休克”),强化“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寻求合作”的思想 ,不要先入为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应该在深入了解和熟悉其他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清醒把握该文化中的价值标准,88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以此为据,进行交流。
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而且在不同的跨文化交流场合,如教育、旅游、商业等方面 ,其技巧的运用又各有特色,这些都需要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教师。
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流素质的高低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建立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力开展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唯一的途径。
高校要鼓励教师利用校际交流协议项目,将他们的专业学术活动与国际领域的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互通信息,交流学术经验,不断改进和更新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使之与当前国际的最新发展同步等。
最终,通过自上而下加强行政管理和自下而上改进教学内容,把高等教育全面推向国际市场。
同时,借鉴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将是否具有国际交流或跨文化交流经验,作为聘用新教师的明确条件之一。
3.4 拓宽学生培养渠道积极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同时鼓励本国学生赴国外留学。
目前已经有高校开始设立了国外学习奖学金项目,支持学生在国外学习一个学期。
或者是与国外教育机构的联合奖学金,鼓励学生到特定国家学习指定专业。
学生通常在大学三年级时参加奖学金项目,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有义务回到原学校与同学老师交流国外学习经验。
建设跨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
走向世界的中国,跨文化交流范围越来越大,交流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致力于跨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既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交流的信心,把握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取得跨文化交流的实效。
参考文献:[1] 李明欢. “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 ] .社会学研究,2001,(3).[2] 王和兴.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J ]. 国际问题研究, 2002 , (2) .[3] 余晓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 [J ] . 比较教育研究,1994,(6).Cultivation of Cross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ment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LIN Li(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Abstract: The text points out that cultivation of cross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the key wa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It discusses the possible way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including more input of crossing culture courses and so on.Key words: Globalization, cross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ultivation methods of cross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