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公开课)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细胞呼吸
第三课时细胞呼吸一、 细胞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 有氧呼吸注意:(1)反应式中前后的水不可消去(2) 不能用等号,要用箭头 (3) 反应式后面的能量不能写成ATP <4)条件是酶不可省去酶 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三、无氧呼吸反应式:在人或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及马铃罰块茎中:C6H12O6C B H6O3(乳酸)+少量能量酶、在酵母菌或植物的根中:石场6 C2H6O+CO2+少量能量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水分: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呼吸越慢2.02浓度:3.温度典型例題1.(山东卷)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02,研究其过程的实验中,首先要控制无氧的条件,其次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冒岀的气泡表明进行了细胞呼吸:放出的气体是C02,加水目的是制造无氧的环境,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把适宜的温度换成冷水,影响酶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所以是正确的;D选项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可转移的能量:形成ATP,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料况50 mL破碎细胞甲25 mL75 mL无氧适宜浓(细胞不完乙25 mL75 mL遇氧度整)酵母菌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液T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不产生CO: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最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r和酒精。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生物复习课件: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图A
图B
(1)Na+-K+泵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哪一种? (2)若用乌本苷处理人体红细胞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乌本苷为什么能作为Na+-K+泵的抑制剂?
解析 (1)由Na+-K+泵转运机制图可以判断,Na+-K+泵泵出3个 Na+和泵入2 个K+,伴随着ATP的水解供能,而主动运输是需要耗能的,因此,Na+-K+泵参 与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水孔蛋白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其介导的水分子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即由水分子多(低浓度)一侧向水分子少(高浓度)一侧运输。乌本苷抑制Na +-K+泵的活性,会使胞外Na+浓度降低,则水分子会通过水通道蛋白等顺浓 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红细胞会因不断吸水而发生膨胀,甚至破裂。
O2、CO2、甘油、乙醇、苯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水分子借助③ 水通道蛋 白 进出细胞
3.影响因素 (1)被动运输的速率直接受膜内外物质④ 浓度梯度 大小的影响。 (2)协助扩散的速率还与载体的数量有关。
考点二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1.运输方向:① 逆 浓度梯度。 2.基本条件 (1)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协助。 (2)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生理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② 代谢废物和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4.实例:囊性纤维病患者肺部上皮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功能异 常,导致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 二、胞吞与胞吐 1.运输的物质:主要是①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 。
3.温度 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及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公开课】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光合呼吸的结构基础
考法2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1. 色素分布在? 位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2. 光合色素的作用?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考法2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3. 光合色素的颜色和纸层析结果
类胡萝卜素(占1/4)主要 吸收_蓝___紫__光__ 叶绿素(占3/4) 吸收_蓝__紫___光__和红光
[2020全国卷Ⅱ] 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
[模拟题] 小白鼠吸入 18O2后,尿液中会含有 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含有18O ,写出它们的途经,答题样式:
[另一种注意题型:提到了有机物意味着什么?] 在实验过程中,用H218O培 养黑藻,发现实验者体内细胞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出现了18O元素,分析可 能的转化途径是:
实验者吸入 H218O光光合反作应用 18O2有第氧3呼阶吸段 H218O 水解反应 有机物
专题一:植物生理专题(光合呼吸,逆境胁迫、植物激素调节)
[高考揭秘] 植物生理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 无论选择还是非选择,所设计知识点考查频率均较大,尤其是对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的考察,对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产物、影响因素、 相互联系以及有关计算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考查形式灵活多变: ①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结构基础 (质子泵等内容) ② 以图或表为形式、考察光合作用补偿点和饱和点等核心知识和变式 ③ 以生产实践为情境,探究气孔、逆境和植物激素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④ 结合环境治理等背景,探究C4植物,CAM植物和光呼吸等内容 (题目主要来源:2019-2022年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广东卷)
①细胞质基质 C6H12O6 → 2C3H4O3+4[H]
②线粒体基质 2C3H4O3+6H2O → 6CO2+20[H] ③线粒体内膜 24[H]+6O2 → 12H2O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全解—显微观察类实验
显微观察类实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比较不同细胞结构,区别不同的细胞种类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3)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4)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4.考点提示(1)显微镜的结构①光学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
②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反光镜、光圈。
③调节视野清晰度的结构: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使用原则①用眼原则: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这样,一可减轻左眼疲劳,二可方便绘图。
②物镜选用原则:先低倍后高倍。
可以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的就无需使用高倍物镜,如质壁分离实验。
③准焦螺旋使用原则: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此外,光线强时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3)目镜与物镜①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②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象清晰时距装片距离越近(4)高倍镜与低倍镜(5)物像①显微镜所成像为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即将物像颠倒180度,如观察“p”所成物像为“d”,但注意,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观察结果还是顺时针。
②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偏离视野中央的方位相同,即在“左方”的向左方移,在“右下方”的向右下方移,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描述为“偏向”,还是“要向”。
(6)污物位置分析①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
②判断方法:按照难易程度,从易到难进行排除,先移动装片,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如果污物不移动,再转动目镜,如果污物也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如果污物不转动,再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如果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此外,反光镜上的污点是看不到的。
2021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6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讲)【含答案】
专题16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最新考纲(1)伴性遗传(Ⅱ)(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3)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5)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2、最近考情2018·全国卷Ⅱ(32)、2017·全国卷Ⅰ(32)、2017·全国卷Ⅱ(32)、2017·全国卷Ⅲ(6、32)、2016·全国卷Ⅰ(6、32)、2016·全国卷Ⅱ(6)生命观念从伴性遗传特点分析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科学思维伴性遗传规律及人类遗传病比较科学探究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社会责任了解人类遗传病、关注人体健康考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1.性染色体的类型及传递特点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核心突破例题精讲(1)类型:ZW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XY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传递特点(以XY为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
③一对夫妇(X1Y和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2.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3.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①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也一定来自母亲,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②若女性为患者,则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若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正常。
③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④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021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3 蛋白质和核酸(讲)【含答案】
专题03 蛋白质和核酸1、最新考纲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最近考情2019·全国卷Ⅱ(2)、2019·全国卷Ⅱ(1)、2018·全国卷Ⅱ(1)、2017·全国卷Ⅱ(2)、2017·全国卷Ⅱ(3)1、生命观念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2、科学思维归纳演绎蛋白质的合成及有关计算,比较DNA与RNA的异同3、社会责任了解蛋白质在人体健康及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考点一氨基酸种类与结构【生命观念】例题:(2020·山东潍坊统考)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B.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C.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游离氨基数相同【答案】B【解析】三种物质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可用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示,A正确;图中三种氨基酸共同点应为“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B错误;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是由于蛋白质中有肽键,氨基酸中无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游离的氨基数分别是1、1、1,D正确。
【知识总结】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核心突破例题精讲变式训练:(2019·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是胰岛素等各种激素分子的基本单位B.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C.酪氨酸缺乏是人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D.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与基因的功能无关【答案】B【解析】部分激素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不是氨基酸,A错误;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B正确;人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与基因的功能有关,D错误。
考点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观念】例题:(2018·全国卷Ⅱ,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与相应抗原结合而发挥免疫功能,A正确;肌细胞中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B正确;参与氧气运输的血红蛋白中有Fe2+,而没有Mg2+,C错误;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所以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
2021届高中生物竞赛实验辅导课件07酶学分析技术(B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两点法:该方法反应时间的预定是从t1~t2 。
特点: 优点是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二)连续监测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在方法设计上,选择紫外吸收法或色原显色法 ➢优点:
能动态观测酶促反应进程,可以明显地找到反应的线性期,结 果准确可靠,标本和试剂用量少,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
➢缺点:
P + NAD(P)H + H+ PH2 + NAD(P)+ 可对NAD(P)H在紫外吸收或紫外激发荧光进行测定
应用:ALT、AST、CK等酶活性测定。
2.过氧化物酶
POD可催化过氧化氢与某些色原反应,例如与4-氨 基安替比林(4-AAP)和酚反应,将其氧化为有色物 质,反应如下:
Trinder反应:
要求高,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反 应条件,要求仪器具有恒温装置及自动监测功能,半自动及自 动生化分析仪都能达到这些要求。
二、工具酶
定义: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一)酶偶联反应的原理
在应用酶偶联法测定时,关键在于确定恒态期,因为只有 恒态期才能代表酶活性。如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所述,恒态期 可以通过测定指示酶的Km和Vmax等动力学因数加以计算确定。
2021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1 细胞的增殖(讲)【含答案】
专题11 细胞的增殖1、最新考纲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细胞的有丝分裂(Ⅱ)3.细胞的无丝分裂(Ⅰ)4.实验:(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2、最近考情2018·全国卷Ⅰ(4)、2018·全国卷Ⅲ(4)、2017·全国卷Ⅲ(29)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周期概念和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科学思维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的变化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核心突破例题精讲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二分裂。
(3)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1)范围: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柱形图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组细胞多数处于分裂期,A 组细胞为细胞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和未进行DNA复制的细胞(4)细胞周期的特点: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一定相同。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训练1: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和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1课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和细胞中的无机物1.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替代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与磷同族),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的细胞膜以及脱氧核糖、ATP、DNA和RNA等物质中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拓宽了思路答案:C解析:细胞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同时根据题干可知,GFAJ -1细菌可以利用砷元素代替磷元素,说明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是碳、氢、氧、氮、砷、硫,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砷与磷同族,说明两者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的细胞膜以及ATP、DNA 和RNA等物质中,而脱氧核糖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9改编,6分)下列关于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Mg元素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C.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D.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间均可找到共同的化学元素答案:A解析: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在含量上具有差异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3-1 酶和ATP【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3-1 酶和ATP【考情分析】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科学思维:根据实验总结酶的化学本质与特性3.科学探究:探究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4.社会责任: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知识梳理】一、酶的本质和作用1.酶的本质及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生理功能具有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变量分析:3.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4.酶本质的探索5.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二、酶作用相关图像及曲线解读1.酶高效性曲线解读(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021届高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9 光合作用(讲)【含答案】
专题09 光合作用讲考纲考情1、最新考纲1.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1.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1.3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2、最近考情2019全国卷Ⅰ(3、29)、2019·全国卷Ⅱ(31)、2018全国卷Ⅰ(30)、2018全国卷Ⅱ(30)、2018全国卷Ⅲ(29)、2017全国卷Ⅰ(30)讲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对立统一、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科学思维理解C3、C5等物质变化和光合作用的相关曲线科学探究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社会责任关注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联系构思维导图考点一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提取和分离【科学探究】【基础知识梳理】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核心突破例题精讲3.实验结果色素种类色素颜色色素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最高最快叶黄素黄色较少较高较快叶绿素a 蓝绿色最多较低较慢叶绿素b 黄绿色较多最低最慢【核心考点突破】1.色素提取分离四个常见异常现象原因分析(1)滤液颜色均过浅的原因若只是最下面两条色素带较浅呢?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③划滤液细线时次数太少。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的原因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线过粗。
(3)滤纸条无色素带的原因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3.色素与叶片的颜色例题精讲:(2020·昆明市摸底调研)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进行光合作用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D.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答案】 B【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A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C正确;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D正确。
[实验微课2] 关注“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2021版高考生物(新高考)一轮复习
[实验微课2] 关注“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1)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根据实验目的所要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解释这种前因后果关系。
(2)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实验中应尽量避免无关变量对正常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如果无关变量处理不当影响了正常结果的出现,此无关变量就成为干扰变量了,所以避免无关变量成为干扰变量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2.实验变量控制的三个原则实验变量控制原则实例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有温度一个自变量无关变量等量适宜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实验时,各组pH不但要相同,还要适宜因变量可观测性原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将不可观测的反应直观地显现出来,便于实验结果的观测3.教材中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分析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酒精产生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等(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琼脂块体 积的大小 物质运输的效率NaOH 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 类似物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演替时间 群落的变化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1.(2019安徽黄山高三第二次质检)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 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1.答案 D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 正确;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以是底物相同,酶的种类不同,也可以是酶的种类相同,底物不同,B 正确;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pH,温度为无关变量,C 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设置分组时应该围绕最适温度设计温度梯度,D 错误。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考情分析】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3.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通过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理解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核心素养分析】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科学思维: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模型与建立:建立渗透作用的实验模型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社会责任:根据渗透作用和物质运输的原理指导灌溉和施肥【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易错辨析】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a.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b.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通过。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原理②现象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实验原理(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
2.调查流程1.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2.注意的问题(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3)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遗传系谱图。
问题探究能否在普通学校调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提示 不能,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做到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考向一实验基础15.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A.对正常个体与兔唇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对该城市出生的同卵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对兔唇畸形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答案C解析对比兔唇畸形个体与正常个体的基因组,如果有明显差异,可判断畸形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A项正确;同卵双胞胎若表现型不同,则最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均表现兔唇畸形,则最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B项正确;血型与兔唇畸形无关,兔唇为多基因遗传病,C项错误;对兔唇畸形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可判断兔唇是否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D项正确。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中抽样调查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答案D解析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而应在患该遗传病的家系中调查。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4-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4-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考情分析】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分子,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哺乳动物为例)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2021届高三生物复习学案-第23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生物的进化[考纲展示] [核心素养]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1.生命观念——通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知识,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2.科学思维——通过物种形成、种群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培养归纳与概括、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由于人类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高度关注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
[考情统计]2018·全国卷Ⅰ(29);2016·全国卷Ⅱ(6)‖基础梳理‖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项目自然选择主要观点①过度繁殖②1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2适者生存评价贡献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3多样性的形成不足①对4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5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6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7物种大爆发等现象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8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9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错误!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12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13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14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15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16不定向的K――→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17定向改变K――→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类型地理隔离和18生殖隔离――→实质19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20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21出现生殖隔离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22物种之间、23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021届山东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材深挖] 1.(教材必修2 P7图1-6)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 实验?
提示: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解析 孟德尔认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杂合细胞中,成对的遗传 因子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在本题C项实验 中,红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F1只表现一种性状,但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 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
点。
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B.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 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接近1∶1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 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 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 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5)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
定律。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自交法
测交法 花粉
鉴定法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试验及遗传物质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一一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知识梳理1 .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一蛋白质霁胡苴叶不出现癖包一 RNA 烟阿I •出现病琏 -RNA + RMA 两三;如I 卓叶不出现树斑(2)实验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 .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1)实验过程及结果出现HKV 的谪斑 出现TM 串的病班HR*, * 病毒后代第强 -TMV(2)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 的病毒类型。
3 .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 的遗传物质是RNA 。
[正误辨析1 .判断关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法的正误(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X )(2)烟草花叶病毒有T 型和H 型,将T 型病毒的RNA 与H 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 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T 型的蛋白质和T 型 的 RNA( V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可发生图中的④①②③过程(X )—mKNA⑤1A . ■ ■白质(4)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X )2 .判断关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说法的正误烟草花握取叶病毒一[MV HRV|林腺|降解 分别感染烟耳叶片.叶片上出现病国(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X )(2)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甘酸或核糖核甘醐X )(3)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X )(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X )・考向逐一突破预测考向总结方法考向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剖析」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分析(1)探究思路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一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
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
计算皮肤存活率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T30)
(1)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 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奋不能传到神经。
(2010.6)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温度1
温度2
pH1 pH2 pH3 pH1 pH2 pH3
因变量
温度1 温度2 温度3 pH1 因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 pH2 因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 pH3 因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T30)
选考实验专题复习
高三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
目录
CONTENTS
宁波·生物教研室
实验专题复习
1.立足真题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讲评
2.方法归纳
实验结果的答题技巧 实验分组的答题技巧
3.拓展提升
免疫类实验真题拓展提升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T30)
30.(10分)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
(1)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
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1、观分测子皮水肤平片:的和存信活号状分子况结并合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2018.11)
(2016.6)
生物制剂W对细菌B增殖的影响图
(2016.4)
生物制剂W对体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图
(2012.6)
方法归纳—实验结果的呈现
双纵坐标: 一个坐标系、两个检测指标的单位不同、数量级不同
(2013.6)
标出时间点:实验过程中进行自变量处理
2、细胞水平:接受外来遗传物质
(2)分析与讨论:(2018年4月16题)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3,、分个别体移水植平:到接同受种外小来鼠胚甲胎和切除胸腺的同种 ①上述实验思路小由中鼠此,乙推移身断植上,皮,对肤一该的段皮时肤受间片体后发大,生鼠观排是测斥到反该应A皮(、肤一B片般系在指大小移鼠植鼠乙物作身。上为的“非存已活”成时分间被比免小疫鼠系甲统的识长。 ②为了进一步验别证、大破坏鼠和对消移除植的皮免疫肤反起应排)斥的反主要应细的胞主是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
细胞悬液 A 细胞悬液 B 细胞悬液 C
染色剂甲
1. A+甲 4. B+甲 7. C+甲
染色剂乙
2. A+乙 5. B+乙 8. C+乙
染色剂丙
3. A+丙 6. B+丙 9. C+丙
欲用染色剂甲、乙、丙鉴别这三瓶细胞悬液中有几种细胞。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拓展
实验分组与处理: 皮肤脱落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拓展
供体 受体
移植后6天 移植后14天
小鼠皮肤移植实验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拓展 T淋巴细胞是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细胞
温馨提示—回归课本
实验专题复习
1.立足真题
2020年1月选考实验真题讲评
2.方法归纳
实验结果的答题技巧 实验分组的答题技巧
3.拓展提升
免疫类实验真题拓展提升
(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 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
方法归纳—实验结果的呈现
1.坐标图:曲线图和柱形图
①名称(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横坐标(自变量、时间) 和纵坐标(因变量) ③起点、趋势、参考值 ④图注
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遗传基因完全相同或基本近似的一群个体。
(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
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
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20)18年4月16题)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
实验思路:
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
(1)实验分组与处理:
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 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明移植排斥反应有非己性。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
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说该明移大植鼠排。斥反应与特异说性明免移疫植有排关斥反应的记忆性由T细胞产生
组4: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组5: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组6:隔一段时间后,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再移植到同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
大鼠
说明移植排斥反应有记忆性。
组7:隔一段时间后,将C系大鼠的皮肤片再移植到同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
大鼠
说明移植排斥反应有特异性。
组8:将A系小鼠细胞用51Cr标记,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细胞并 与标记细胞混合,随后除去细胞成分,发现培养基中51C说r的明放移射植排性斥增反加应。涉及细胞免疫过程。
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
理由是 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
是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理由是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
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方法归纳—实验分组及自变量控制
1.实验分组的形式
2.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与常态相比
(2017.4)
(1)实验分组设计: A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 B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C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乙溶液。
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 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
(2016.6)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020.1)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 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 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组4: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 组5: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2016.10) 表 不同染色剂鉴别不同细胞悬液的实验分组
(2017.11)
并标出加入药物的时间
(2015.10)
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2018.4)
(2017.4)
(2009.6)
方法归纳—实验结果的呈现
2.设计表格
(2014.6) 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组别 预测结果
① 屈腿
② 不同时发生
③ 收缩
④ 不收缩
屈反射中枢在 从刺激到发出反应 直接刺激效应 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 脊髓,所以反 需要经过兴奋的传 器,效应器也 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的
原因 射弧完整,可 导与传递,这需要 可以兴奋,所 传递只能单向而不能反过来
以完成反射, 一定的时间,所以 以能够收缩。 传递,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
故能够屈腿。 不同时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