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 克尔凯郭尔把“存在”的概念从名词变成 动词,凸显出“自由抉择”的内涵。然 而他也认为,尽管在宇宙万物中,惟 有人有资格使用“存在”二字,却很少 人真正去使用。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 经恬然澄明了。 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视阈中,有两种生存样式,一种是非本真的,另一种是本真的。 非本真的存在方式又被称之为沉沦,沉沦的现身情态是“怕”,而本真的存在方式则以“畏” 的启示,转换成一种使此在个别化的展开状态。 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 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 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 的终极——死。 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 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
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海德格尔思想的 核心是:个体就是 世界的存在。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 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 类处于矛盾之中
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 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 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 不复存在
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 故事内容根据海德 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 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 PPT
• 在烦的这三个时间性的环节中,哪个是最 根本的?
三、人的本真的存在和非本 真的存在
1、此在的筹划和选择
• 此在总是其所不是而将要是的存在,此在 不会固定于某一点上,而总是不断地超越 自己,不断筹划、设计、选择自己。
2、人的沉沦和异化
•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 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 者和他人的约束。
• 在海德格尔看来,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 是不能确证的,离开世界的主体同样不能 确证。
• 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吗?
2、在世的基本结构——烦
• 人生在世处于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 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这个过程就 是烦。
• 烦心: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 麻烦: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世
1、在世的基本含义
• 此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它 总是处于一世界中。人并不是首先独立存 在,然后才与世界(事物和他人)接触, 并发现世界,而是与其世界同时出现、同 时在此。
• 这意味着海德格尔把客观世界是否独立存 在的问题排出于其哲学范围之外,认为哲 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为一体并 为此在所领悟和解释的世界。
传统哲学把认识关系归结为主客关系, 把认识当作真理的表现形式,从而把哲学 也当作知识。
• 现象学的方法:
直观的方法。
它的目标不是解决主客关系,获得关 于客体的正确知识,而是把人直接体验到 的自己的在的种种状态展现、揭示出来。
3、此在的意义
• 任何一个在者都有其在
• 人是特殊的在者,他能够成为在的问题的 提出者和追问者,只有人才能揭示在者的 在的意义。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三、人的本真的存在和非本 真的存在
1、此在的筹划和选择
• 此在总是其所不是而将要是的存在,此在 不会固定于某一点上,而总是不断地超越 自己,不断筹划、设计、选择自己。
2、人的沉沦和异化
•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 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 者和他人的约束。
• 在海德格尔看来,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 是不能确证的,离开世界的主体同样不能 确证。
• 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一致 吗?
2、在世的基本结构——烦
• 人生在世处于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 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这个过程就 是烦。
• 烦心: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 麻烦: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 ——在世
1、在世的基本含义
• 此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它 总是处于一世界中。人并不是首先独立存 在,然后才与世界(事物和他人)接触, 并发现世界,而是与其世界同时出现、同 时在此。
• 这意味着海德格尔把客观世界是否独立存 在的问题排出于其哲学范围之外,认为哲 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为一体并 为此在所领悟和解释的世界。
传统哲学把认识关系归结为主客关系, 把认识当作真理的表现形式,从而把哲学 也当作知识。
• 现象学的方法:
直观的方法。
它的目标不是解决主客关系,获得关 于客体的正确知识,而是把人直接体验到 的自己的在的种种状态展现、揭示出来。
3、此在的意义
• 任何一个在者都有其在
• 人是特殊的在者,他能够成为在的问题的 提出者和追问者,只有人才能揭示在者的 在的意义。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第二讲: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第六页,共38页。
三、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的。
存在主义既反对“知识论〞的主客二元对立, 也反对传统(chuántǒng)哲学本体论研究, 主张从“存在〞本身即人本身来研究本体论问 题,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赋予 世界一切存在的真实的意义,人是一切存在的 根本。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3、 “此在〞的本质:去存在--生存
〔1〕“此在〞没有任何现成的本质或事先被规定的东西, 它的本质是它的存在过程中获得的,人的生存可以(kěyǐ) 表现为各种可能性的生活方式。人可以(kěyǐ)根据自己的 各种可能性自由选择和造就自己。“此在〞就是存在于此, 存在出来的意思。
◆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工具理性主义所带来的异化和 人 “无家可归〞的精神萎靡
第三页,共38页。
2.传统形而上学遭遇现代危机 ◆传统形而上学“知识论〞的理性主义: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推动: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
A: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活动不是依据某种抽象的理论原那么,而 是非理性的本能的激情,人是无拘无束的绝对的自由;尼采的非 理性主义的生存意志预言了“虚无主义(xūwú zhǔyì)〞时代的 到来直接结构了理性主义的“虚妄〞。
第十一页,共38页。
2.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力图超越西方传统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存在论从认识论的遮蔽下 解放出来,使存在论从“无根〞的本体论开展为 “有根〞的本体论,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 论转向。
第十二页,共38页。
3.存在(cúnzài)主义的主要问题: 对人的理解及其自由观忽略了社会历史条件对人 存在(cúnzài)及其自由的制约,具有抽象性。存 在(cúnzài)主义总体上表现为非理性主义的思想 倾向。存在(cúnzài)主义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形而 上学传统的同时又陷入形而上学的思想泥潭。存 在(cúnzài)主义只看到科技理性的负面作用而无 视了它的积极方面,在对人的存在(cúnzài)状态 的过分渲染从而不可防止地具有悲观主义的理论 色彩。
三、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的。
存在主义既反对“知识论〞的主客二元对立, 也反对传统(chuántǒng)哲学本体论研究, 主张从“存在〞本身即人本身来研究本体论问 题,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赋予 世界一切存在的真实的意义,人是一切存在的 根本。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3、 “此在〞的本质:去存在--生存
〔1〕“此在〞没有任何现成的本质或事先被规定的东西, 它的本质是它的存在过程中获得的,人的生存可以(kěyǐ) 表现为各种可能性的生活方式。人可以(kěyǐ)根据自己的 各种可能性自由选择和造就自己。“此在〞就是存在于此, 存在出来的意思。
◆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工具理性主义所带来的异化和 人 “无家可归〞的精神萎靡
第三页,共38页。
2.传统形而上学遭遇现代危机 ◆传统形而上学“知识论〞的理性主义: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推动: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
A: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活动不是依据某种抽象的理论原那么,而 是非理性的本能的激情,人是无拘无束的绝对的自由;尼采的非 理性主义的生存意志预言了“虚无主义(xūwú zhǔyì)〞时代的 到来直接结构了理性主义的“虚妄〞。
第十一页,共38页。
2.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力图超越西方传统形 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存在论从认识论的遮蔽下 解放出来,使存在论从“无根〞的本体论开展为 “有根〞的本体论,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 论转向。
第十二页,共38页。
3.存在(cúnzài)主义的主要问题: 对人的理解及其自由观忽略了社会历史条件对人 存在(cúnzài)及其自由的制约,具有抽象性。存 在(cúnzài)主义总体上表现为非理性主义的思想 倾向。存在(cúnzài)主义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形而 上学传统的同时又陷入形而上学的思想泥潭。存 在(cúnzài)主义只看到科技理性的负面作用而无 视了它的积极方面,在对人的存在(cúnzài)状态 的过分渲染从而不可防止地具有悲观主义的理论 色彩。
第八章 海德格尔
此在与世界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浑然一体,绝不
可分。
此在与世界的联系不是日常经验中的空间关系。因
此此在不是现成已有、具有广延的东而被置于空间 之内。与空间关系相比,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的关 系是更为原始的关系。此在的这种在世结构是此在 与其他存在者处于某种空间关系之中的先决条件。
(3)此在与万物的关系
2、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的界定
现象学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那显现自身者,
以自己显现自身的方式,被从它自己那里看 到”。
海德格尔的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现
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方法。
海德格尔把传统哲学所谈论的一切对象化的存
在都还原为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 现象的存在,现象不是表现本质的东西,而是 真实的存在本身。
烦使此在与时间密不可分:此在的生存在性即是时
间的未来状态;此在的事实性即是时间的曾在状态 ;此在的沉沦即是时间的当前状态。时间性不可能 是任何存在者,它不具有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时间 性只能揭示为―到时‖,这是一种流动的、有始有终 的状态,而此在正是在这种时间状态中获得存在。 ―此在的意义就是时间性。‖
总结
经过论证,海德格尔消解了―人-自然‖、―自我-他人‖、
―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建立了一元的―生存本体论‖, 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海德格尔认为离开主体的世界固然是不能确证的,离
开世界的主体(自我、我思等)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没有此在存在,也就没有其世界在此,如果没有 世界在此,也谈不到此在的存在。
(三)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1、什么是―存在者‖?
―存在者‖就是已经存在,或已经显示出存在的东西。
既可以是现实之物,也可以是观念之物。因而存在 者具有对象性,具有它可能的内容或规定性,人们 可以问它是什么,并根据它的内容或规定性来解说 它。 2、什么是―存在‖? ―存在‖并不是―存在者‖,它不具有存在者所具有的 对象性,或内容的规定性,而只是存在者的―存在‖, ―它是不可界说的‖。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主观的现实与自由意志
01
02
存在主义的定义
存在主义的起源
• 探讨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思潮
• 受到古希腊哲学家、基督教神学
• 强调人类自由意志和主观现实
的影响
• 以萨特、尼采为代表人物
• 反驳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
• 强调人类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观点
01
02
03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
尼采的存在主义观点
加缪的存在主义观点
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意义和自由意志
• 强调人类主观现实和自由意志
• 与现象学在关注点上相互契合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主观现实和意识体验上的探讨
• 相互借鉴和补充
• 对主观现实和意识体验的理解更加深入
自由意志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现象学关注意
识现象和自由
意志
存在主义关注
人类存在意义
和自由意志
现象学与存在
主义在自由意
• 提供新的方法论指导
• 强调意识现象和主观现实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 强调人类自由意志和人生意义的源自要性• 为现代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 相互借鉴和补充
• 对现代哲学的理论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对现代文化、社会的影响
现象学对现代
文化、社会的
影响
存在主义对现
代文化、社会
志与人生意义
思考上的探讨
01
02
03
• 强调人类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 强调人生意义的创造和实现
• 相互借鉴和补充
• 为存在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 与现象学在自由意志和人生
• 对自由意志和人生意义的理
海德格尔及其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及其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一、“有根”的本体论
• • • • 1、存在与此在 2、此在的本质被遮蔽:人之沉沦 3、此在的去蔽——畏与死 4、论现在科学技术
–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 1976.05.26),德国哲 学家,20世纪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 要代表之一。出生于 德国西南巴登邦 (Baden)弗赖堡附 近的梅斯基尔希 (Messkirch)的天主 教家庭,逝于德国梅 斯基尔希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1)“世界”是“天、地、神、人”相互 作用的统一体。 • (2)语言是属于这一统一体的存在,但不 属于个人的此在 • (3)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4)“说”与“言”是两回事。 • (5)诗是说出不可说的存在之语言的最好 的途径。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 • • (1)思想是存在的展示。 (2)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 (3)存在体现于语言之中 (4)反对语言的形式化和符号化 “形而上学在西方的‘逻辑’的‘方法’ 的形态中,过早地霸占了语言的解释,使 语言成为用于作为对存在者进行统治的工 具”
(2)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 存在总是向一个不确定的确定——死亡而 奔跑。它经常处于一种从自身那里迸发出 来的危险中。 • 死,只能是自己死,别人无法代替。 • 只有死亡才能排除任何偶然和暂时的选择; 只有自由的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 上的目标。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一、“有根”的本体论
• • • • 1、存在与此在 2、此在的本质被遮蔽:人之沉沦 3、此在的去蔽——畏与死 4、论现在科学技术
–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
•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 1976.05.26),德国哲 学家,20世纪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 要代表之一。出生于 德国西南巴登邦 (Baden)弗赖堡附 近的梅斯基尔希 (Messkirch)的天主 教家庭,逝于德国梅 斯基尔希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1)“世界”是“天、地、神、人”相互 作用的统一体。 • (2)语言是属于这一统一体的存在,但不 属于个人的此在 • (3)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 (4)“说”与“言”是两回事。 • (5)诗是说出不可说的存在之语言的最好 的途径。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二、语言与存在
•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2、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1、语言是存在的家
• • • • (1)思想是存在的展示。 (2)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 (3)存在体现于语言之中 (4)反对语言的形式化和符号化 “形而上学在西方的‘逻辑’的‘方法’ 的形态中,过早地霸占了语言的解释,使 语言成为用于作为对存在者进行统治的工 具”
(2)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 存在总是向一个不确定的确定——死亡而 奔跑。它经常处于一种从自身那里迸发出 来的危险中。 • 死,只能是自己死,别人无法代替。 • 只有死亡才能排除任何偶然和暂时的选择; 只有自由的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高无 上的目标。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共40张PPT)
第2页,共40页。
一、基本本体论的建立
但在死以前,存在着此在可以实现的它的在的各种可能性。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者和他人的约束。 它们既不是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也不是主体性的,而是此在对于在者之在的直接呈现。 畏之所畏就是使此在在世成为可能的世界本身,即被抛的在世。 它不是现成已有的东西,没有实体性的意义,而是一种可能性。
第36页,共40页。
• 真理不是此在的真理,而是在的真理。 • 不是此在决定在,而是在决定此在。 • 哲学的出发点不是人,而是在。 •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第37页,共40页。
3、思维和语言
• 海德格尔的思维和语言与传统哲学有原则 区别。它们既不是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也 不是主体性的,而是此在对于在者之在的 直接呈现。
第28页,共40页。
• 海德格尔所谓的死,不是生理、心理或经 验意义的死,而是死的本体论意义,即分 析死对领会生的作用,分析人对待死的态 度。
第29页,共40页。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 面对着只是属于个人自己的死,人不能不 超脱本身之外的一切而关注于自己的生, 从而真正领会到他的生的意义。
• 分析哲学
第39页,共40页。
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
• 热衷于探索自然界 • 热衷于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 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 • 具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 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传统
第40页,共40页。
• 语言被当作“在的家”或者说在通过语言显示 出来,而此在则退居到了“在的看护者”的地 位。
第35页,共40页。
2、在的真理
• 正象基本本体论并不是研究在者,而是研 究在者怎样在一样,所谓在的真理也主要 不是研究真理是什么,不是研究知识怎样 与事实相符合,而是研究真理如何成为真 理,即真理之成为真理的方式和过程。
一、基本本体论的建立
但在死以前,存在着此在可以实现的它的在的各种可能性。 非本真的在:此在沦为与其他在者类似的在者,不再独立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者和他人的约束。 它们既不是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也不是主体性的,而是此在对于在者之在的直接呈现。 畏之所畏就是使此在在世成为可能的世界本身,即被抛的在世。 它不是现成已有的东西,没有实体性的意义,而是一种可能性。
第36页,共40页。
• 真理不是此在的真理,而是在的真理。 • 不是此在决定在,而是在决定此在。 • 哲学的出发点不是人,而是在。 •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第37页,共40页。
3、思维和语言
• 海德格尔的思维和语言与传统哲学有原则 区别。它们既不是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也 不是主体性的,而是此在对于在者之在的 直接呈现。
第28页,共40页。
• 海德格尔所谓的死,不是生理、心理或经 验意义的死,而是死的本体论意义,即分 析死对领会生的作用,分析人对待死的态 度。
第29页,共40页。
• 如果说在其他事务上人们可以互相代替的 话,死是绝对不能代替的。
• 面对着只是属于个人自己的死,人不能不 超脱本身之外的一切而关注于自己的生, 从而真正领会到他的生的意义。
• 分析哲学
第39页,共40页。
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
• 热衷于探索自然界 • 热衷于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 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 • 具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 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传统
第40页,共40页。
• 语言被当作“在的家”或者说在通过语言显示 出来,而此在则退居到了“在的看护者”的地 位。
第35页,共40页。
2、在的真理
• 正象基本本体论并不是研究在者,而是研 究在者怎样在一样,所谓在的真理也主要 不是研究真理是什么,不是研究知识怎样 与事实相符合,而是研究真理如何成为真 理,即真理之成为真理的方式和过程。
现象学(海德格尔)
3、烦:与他人共在方式
——此在之于世界的在世方式是 烦忙 ,此在之于他人的共在方式是
烦神。二者都是烦。烦已经成为此在与在世、共在的交汇点。
——烦是我的烦:是积极的烦。是烦造就了人,人一出生,就永远 要烦。“俱生我执”。
——烦即不圆满:表明此在总是有种东西悬欠着,处于尚未的进行 状态,所以此在就是一处可能的存在,是一种能在。唯其不圆满, 才使人不断地贪新务奇而具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才使人生 真正成为“人生”。
二、存在的结构
1、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Being-in-the-world ——在世即依寓
这种“在之中”并不意味着一个现成的东西以空间的方式“一个在一 个之中”,就像水在杯子之中,衣服在柜子之中一样。
也不是一个叫“此在”的存在者同另一个叫“世界”的存在者“并肩 比列”,就像桌子依着门,凳子挨着墙那样。 它仅仅意味着对熟悉之所的“依寓”。并不是一种客居他乡的异在, 而毋宁说就是一种亲切的“在家状态”。
——上帝:人的解放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只能在思 想中存在;提出对良知、良心的呼唤问题;诉诸于人的 觉悟,寻找解脱;诉诸于上帝,寻找永恒。 ——我们应该诗意的栖息在地球上。 这是一个诗意荡然无
存的社会,现代危机就是诗的危机,批判现代社会,向往古代 社会。 诗言志。不学诗在的根本
二、存在的结构
三、存在的命运 四、存在的界限
一、存在的根本
1、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此在
传统哲学 在者 思什么 是什么 询问的对象 现象学 在 我思 我是 询问者本身
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意识如何切中对象? 海氏:回到存在本身,存在的根本是什么? 传统哲学的错误:把在等同于在者to be=being 海氏的任务:寻找有根的本体论。
第二讲_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三〕此在:哲学分析的切入口 “此在〞的两个特点:第一、此在的本质在于他
的存在。〔人不同于物,他的本质在于他存在 的过程。〕第二、“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 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去存在〞,是生存,只是一 种可能性。
现代社会(shèhuì)思潮
第十九页,共38页。
存在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二〕现象学:哲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地位不同 对现象意义的认识不同
现代社会(shèhuì)思潮
第十七页,共38页。
存在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三〕此在:哲学分析的切入口
存在问题存在者的存在,通过存在者通达存在。
在这个特殊的存在者这,存在不是被封锁着而是以某种方 式展开,这样才可能通过这种特定的存在者通达存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 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存在主义 文学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地下组织的记录?讲述了关于一 个无法融入社会的男人的故事,他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身 份不满,并决定创造自己的本质。事实上,这可以被认 为是“存在先于本质〞在文学上的表达。
卡夫卡是奥匈帝国的文学天才,他的一生短暂而平 实,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作品中,卡夫卡 流露出对荒唐世界的不满,无奈等多种十分复杂的 情感,开二十世纪荒唐文学之先河。
再次,以往的哲学关于 “存在〞有两大问题 〔探究的是“存在者〞、对“存在〞的概念 不同理解〕
现代最社会后(sh,èhu受ì)思潮其所处的时代第十四页状,共38页况。 影响〔大动乱、存在大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二〕现象学:哲学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是对自然思维、对象 性思维的批判之后建立的。
的存在。〔人不同于物,他的本质在于他存在 的过程。〕第二、“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 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去存在〞,是生存,只是一 种可能性。
现代社会(shèhuì)思潮
第十九页,共38页。
存在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二〕现象学:哲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地位不同 对现象意义的认识不同
现代社会(shèhuì)思潮
第十七页,共38页。
存在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三〕此在:哲学分析的切入口
存在问题存在者的存在,通过存在者通达存在。
在这个特殊的存在者这,存在不是被封锁着而是以某种方 式展开,这样才可能通过这种特定的存在者通达存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 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存在主义 文学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地下组织的记录?讲述了关于一 个无法融入社会的男人的故事,他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身 份不满,并决定创造自己的本质。事实上,这可以被认 为是“存在先于本质〞在文学上的表达。
卡夫卡是奥匈帝国的文学天才,他的一生短暂而平 实,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作品中,卡夫卡 流露出对荒唐世界的不满,无奈等多种十分复杂的 情感,开二十世纪荒唐文学之先河。
再次,以往的哲学关于 “存在〞有两大问题 〔探究的是“存在者〞、对“存在〞的概念 不同理解〕
现代最社会后(sh,èhu受ì)思潮其所处的时代第十四页状,共38页况。 影响〔大动乱、存在大主义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cún zài zhǔ yì)
〔二〕现象学:哲学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是对自然思维、对象 性思维的批判之后建立的。
第八章存在主义-精选
2.思想和语言: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 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 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 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 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 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 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 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 是语言而不是人。
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 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 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
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 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一战 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 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 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 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 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 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
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 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 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 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 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 向衰落。
a、现象学一元论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 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 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
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 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 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 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 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 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 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 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 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 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 是语言而不是人。
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 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 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
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 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一战 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 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 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 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 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 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
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 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 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 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 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 向衰落。
a、现象学一元论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 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 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
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 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 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海德格尔PPT课件
(3) “日常此在的最切近的世界就是周围世界。” ( “周遭(Umherum))
“存在者在为它操劳的活动中如何从它自身方面 来照面的情况。”
“物” (res)→ “用具” → “用具整体”
“打交道”,“上手状态(Zuhandenheit)” “寻视”,“指引网络”
“周围世界的自然随着这个公众世界被揭示出来, 成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达的。
“去远(Ent-fernung)首先与通常就是寻视着使 之近,就是带到近处来,也就是办到、准备好、弄 到手。”
“‘近’说的是:处在寻视着首先上手的东西的 环围之中。接近不是以执着于身体的我这物为准的, 而是以操劳在世为准的,这就是说,以在世之际总 首先来照面的东西为准的。”
“先天这个名称说的不是先行归属于一个首 先尚无世界的主体而这个主体又从自身抛射 出一个空间之类。
西班牙: 加塞特(Jose Ortega)
美国:蒂里希(Tillich) 存在主义神学 “跨掉的一代”艺术运动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他是(有可能除了维特根斯坦之外)20世纪最伟大 的哲学家。他是(有可能除了黑格尔之外)最名不 副实获得“哲学家”称号的人,因为他是把空洞的 措辞伪装成深邃言语的大师。他又是一个不可救药 的德国乡巴佬,还一度是一个轻信别人又妄自尊大 的纳粹分子。……能引发这样一些对立反应的人究 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源流之二:近代非理性主义思潮 (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
a. 本体论问题的“复兴”
b. 重新思索“存在”: “过程”(process)而非“实体”(substance)
c. 注重非理性的“情感”,体验(孤 独,烦,绝望……)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意识与本质的探求
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区别:现象学强调本 质直观,心理学强调实证研究
• 现象学:采用本质直观的方法,关注 意识和经验的本质 • 心理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关注 心理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 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目标上存在明显的 差异
02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发展源自存在主义的定义与主要思想家
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自由和责任的哲学思潮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与价值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为文学创 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强调意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克服了传 统文学创作的局限性 • 为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性 和超越性,深化了对人性的理解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 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表
• 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法国哲学家萨特等人提出 • 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主张个体在面对存在时作出选择 • 存在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家:海德格尔、萨特、卡缪、马丁·布伯等
• 海德格尔:提出存在论,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 卡缪:通过荒谬的主题,探讨人类面对存在的困境和抉择 • 马丁·布伯:提出我与你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真诚和对话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跨学 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
学等)开展跨学科研究
• 结合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理论观点, 探讨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 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现代哲学和其 他学科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 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意识与本质的探求
01
第8讲存在主义——以萨特为例.ppt
“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
意识,萨特称之为“超现象的 存在”,它是真正的存在。
最大特点就是非实在性,也就 是一种虚无。因此它不受任何 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完 全是主动的、自由的。它不断 否定、创造着自身,也不断展 示、维系着他物。
它一方面向着外界的自在的存 在超越自我,另一方面又要把 自己作为异已之物来自我认识。
《萨特自述》 苏斌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现象学的本体论
现象和本质是什么样的关系?
萨特否定现象后面有本质,否 定现象背后有不可还原为现象的自 在之物。认为现象本身就是存在着 的、现实的和具体的;“存在的现 象”就是“现象的存在”。研究存 在、研究本质就得从现象入手;现 象的显现就是存在的本质直观。在 萨特看来,并不存在什么抽象的、 超越现象的本质;本质是由一系列 的显示存在者的显现决定的。
人是自由的,就是因为他作为 自为的存在具有自我外化、自 我虚无化、不断超越自身、制 造自我的能力和可能性。
但是自由决不是随心所欲,正 是处境决定他必须承担某种义 务和责任。所以任何人要想获 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不断地奋争 和介入。
克尔凯郭尔 (Soren Aatin Heidegger 1889-1876)
二、 萨特 的存 在主 义
1、生平、著作
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是法国战后存 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萨特于1929 年毕业于被称为 “哲学家摇篮”的巴黎 师范学院。
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典型的有: 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文明经受 着考验》;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2、文化哲学背景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和强 大无比的异化。
人们日益沦为机器的附属 品,日益失去自身的尊严、沦 为机器的奴隶。昔日那光芒四 射的理性和科学渐渐变得黯淡, 由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变成 人类不堪忍受的苦难的祸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在的存在总是我的存在,它可以再 自己的存在中选择自身、获得自身; 也可以失去自身
• 10、此在的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
• 11、此在就是它的展开状态,由三个 生存论性质构成
• (1)现身情态
• (2)领会
• (3)话语
三、转向
• 1、存在问题就是真理问题 • 真理是一个无蔽同时又是遮蔽的过程
,真理不是由一个人类主体来论断一 个客体的正确陈述的特征,而是存在 者的揭示。 • 2、对技术的反思 • 揭示我们与技术的本质关系
第八章 海德格尔
一、海德格尔其人及其代表作
• 海德格尔(1889-1976) • 《存在与时间》 • 《论真理的本质》 • 《哲学论文集》 • 《形而上学导论》 •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 • 《路标》 • 《林中路》 • 《尼采》(两卷)
二、存在与时间
•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实践哲学著作 ,是关于人最原始的存在经验和存在 样式的著作。通过对人的存在的生存 论分析,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些 最根本的前提,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 哲学方向
• 6、此在是在世的寻在
• 7、事物首先对我们是作为上手的事物 出现的,即作为有实用意义的东西或 作为器具出现
• 我们不是在孤立状态中遇到上手事物 或器具的,而总是在一个器具总体和 指涉关系总体中遇到器具的
• 8、的实践(实用) 关系
• 9、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
• 3、去蔽——产生和挑战 • 4、技术的本质是格——设 • 格——设是各种设置的聚集,使人用
整体安排的方式把实在作为常备物来 解蔽
• 5、用人与存在的共属来对抗格——设
• 这种共属是存在之真理
• 人与存在既共属又有别,真理既开放 又遮蔽
四、海德格尔与政治
• 海德格尔与纳粹 • 海德格尔哲学与法西斯哲学
• 10、此在的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
• 11、此在就是它的展开状态,由三个 生存论性质构成
• (1)现身情态
• (2)领会
• (3)话语
三、转向
• 1、存在问题就是真理问题 • 真理是一个无蔽同时又是遮蔽的过程
,真理不是由一个人类主体来论断一 个客体的正确陈述的特征,而是存在 者的揭示。 • 2、对技术的反思 • 揭示我们与技术的本质关系
第八章 海德格尔
一、海德格尔其人及其代表作
• 海德格尔(1889-1976) • 《存在与时间》 • 《论真理的本质》 • 《哲学论文集》 • 《形而上学导论》 •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 • 《路标》 • 《林中路》 • 《尼采》(两卷)
二、存在与时间
•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实践哲学著作 ,是关于人最原始的存在经验和存在 样式的著作。通过对人的存在的生存 论分析,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些 最根本的前提,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 哲学方向
• 6、此在是在世的寻在
• 7、事物首先对我们是作为上手的事物 出现的,即作为有实用意义的东西或 作为器具出现
• 我们不是在孤立状态中遇到上手事物 或器具的,而总是在一个器具总体和 指涉关系总体中遇到器具的
• 8、的实践(实用) 关系
• 9、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
• 3、去蔽——产生和挑战 • 4、技术的本质是格——设 • 格——设是各种设置的聚集,使人用
整体安排的方式把实在作为常备物来 解蔽
• 5、用人与存在的共属来对抗格——设
• 这种共属是存在之真理
• 人与存在既共属又有别,真理既开放 又遮蔽
四、海德格尔与政治
• 海德格尔与纳粹 • 海德格尔哲学与法西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