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教育第五课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呼应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f5e9b584254b35effd345a.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4—201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总结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刘芳2015-1-13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总结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的《环境教育》课程。
本学期七年级《环境教育》主要教学内容是环境伦理篇:第一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第二课《地球孕育了我们》、第三课《拥抱大自然》、第四课《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与警示》、第五课《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第六课《尊重自然,造福人类》、第七课《探索大自然》、第八课《桀骜不驯的大自然》、第九课《人类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
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校课程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正普遍被社会所认同。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为了下学期更好的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正确认识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趋加剧。
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环境教育须从青少年抓起,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转变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生物圈,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ea18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0.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笔记
第五课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主要讲述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第五课的笔记:
1. 呼应自然: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大自然的声音来感受自然的美好。
2. 描写声音的方法:文中使用了多种方式来描写声音,如拟人化、比喻、象声等手法,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声音的真实和生动。
3. 鸟语花香:鸟的鸣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宁静,花的香气也能让人心情愉悦。
4. 雨声夜话:雨声仿佛是天空和大地的对话,给人们带来了安静和舒适的感觉。
5. 海浪拍岸:海浪的声音如同大自然的鼓点,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力量。
6. 生活中的声音:每个人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声音,如车辆的鸣笛声、人们的笑声、风吹树叶的声音等,这些声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7. 特色声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如牧羊人吹奏的笛子声、稻谷在秋风中摇曳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8. 珍惜大自然: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声音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它们,让大自然的声音永远存在。
这些是第五课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世界,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七年级环境教育第五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呼应
![七年级环境教育第五课-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呼应](https://img.taocdn.com/s3/m/3998823f08a1284ac9504342.png)
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还有哪些它们分别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
五、总结升华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成因上和属性上存在本质不同,却又常常相互交融,和谐统一。自然景观是人文景观的“底色”,为人文景观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人文景观在建设和开发中紧紧围绕着保持、衬托、强化自然美的主题,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呼应。
二、合作探究
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它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让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观察P14三幅图片思考:
1、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景观三个景观的区别是什么
2、|我们家乡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展示交流
自然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它的观察,可以了解建设人文景观时的自然地理特征。如降雨丰富的地区是坡顶房屋、降雨稀少的地区是平定房屋。西藏高寒地区的房屋墙壁厚、门窗小,利于保温;陕西的半坡屋里低外高,是为了让难得的雨水流入内院******这些都说明人类创造人文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让每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讨论P15,思考:
1、下列建筑有什么特点与住的城市或乡村的房屋建筑特点,分析一下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四、走进生活
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人文景观的建设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
所以,人类在在创造人文景观时只有尊重大自然、爱护和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六、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分析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导学思路:
教(学)反思:
“361”高效课堂综合教学案
课题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呼应
主备人
审核人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课件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40a0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d.png)
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优先
对于历史遗址,首先要注重保护,确保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
合理开发
在保护的基础上,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文化旅游、展览展示 等,以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可结合现代元素,如科技手段、建筑材料等 ,以提升历史遗址的观赏性和体验性。
详细描述
日本庭园以石头、水池、植物等元素为主,通过精心布局和细节处理,创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同时注重利用声音、光线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
美国国家公园的交相辉映设计
总结词
美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景观的代表,强调对 自然原貌的保持和保护。
详细描述
美国国家公园在设计上注重保持自然景观的 原貌,同时融入人文元素,如游客中心、观 景台等,以提供游客更好的观赏体验。通过 这种方式,实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课件
汇报人: 11-13
目录
• 引言 •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背景与概念 • 交相辉映的景观设计原则 • 交相辉映的景观设计实践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
人文景观
指人类文化创造的各种建筑物、公共场所、村落、交通设施等,反映人类文明 的发展和演变。
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仍需 进一步揭示。
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
未来可以拓展到更多地区和国家,以比较不同文化和地 理环境下的案例。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跨学科合作,引入更多理 论和方法论,提高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
注重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 用于实际保护和规划工作中。
人文与风景的融合
![人文与风景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b22095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人文与风景的融合人文与风景的融合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相互交织、互为衬托、相得益彰的一种现象和关系。
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古代,人们在寻找安居乐业之地时,往往会选择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来建立家园。
这些风景如画的地方,不仅赋予居民以美丽的视觉享受,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风景产生了影响,比如修建村庄、构筑道路等。
而这些人类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风景的面貌,形成了城市、乡村等不同的人文景观。
在现代社会,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愈发重要。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的需求更加迫切。
人们也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始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这种转变推动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重新审视,倡导了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
在当代城市规划中,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被越来越多的倡导和实践。
多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也注重将人文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
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历史建筑,在规划过程中注重舒适的人行道和公园绿地等。
这些措施不仅赋予了城市以人文特色,也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享受自然风景。
人文与自然风景的融合也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中。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和度假,希望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的融合。
在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中,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注重保护自然景区的也在景区内创造了丰富的人文体验。
在景区设置历史文化遗址的解说牌,组织传统民俗活动和表演,以增加旅游者的整体体验感。
人文与风景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相互作用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发展人文文化,使得人们在享受自然风景的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与创造的卓越,使得人类与自然在和谐共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与自然关系
![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与自然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0fd1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与自然关系在当今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景观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更在于创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人文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种关系的相互融合,使得城市环境更具活力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与自然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体现这种关系。
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互补人文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元素。
自然景观则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尊重生态系统与自然地貌。
在景观设计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以城市公园为例,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园布局、增设娱乐设施以及创造社交空间,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放松和愉悦的体验,同时也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
自然景观则以绿地、花坛、湖泊和小径等自然元素为主,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得公园不仅仅是一片花园,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体现在设计细节中在景观设计中,人文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整体规划上,更体现在设计的细节中。
设计师通过运用特定的材料、色彩和造型,将人文和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以城市广场为例,设计师可以利用自然石材、木质材料等天然材料来打造地面和座椅,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质感和温度。
同时,设计师可以在广场中布置雕塑、艺术装置等人文元素,增加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人文和自然元素在广场中相互融合,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除了材料和装饰的选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也是人文与自然关系的体现之一。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场所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
例如,在红叶季节选择具有红叶特点的树种,营造出浓郁的秋天氛围;在春天选择盛开的花卉,营造温馨的春季景观。
通过植物选择与搭配,人文与自然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三、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高。
(完整版) 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 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f47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b.png)
(完整版) 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主题班会教案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和保护自然景观,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的重要性;2. 掌握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 定义和意义- 相关概念解释2. 为什么需要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3.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提倡环保行为和生活方式4. 研究和借鉴自然景观的美丽和智慧- 了解自然景观的种类和特点- 研究自然景观对人类的启示和价值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样性。
3. 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知识传授:讲解自然景观的种类和特点,以及自然景观对人类的启示和价值。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要性。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 总结: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类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样性。
2. 环保案例:具体的实际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评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程度。
环境教育七下 第5课人文警观和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
![环境教育七下 第5课人文警观和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https://img.taocdn.com/s3/m/9b2120cf08a1284ac85043fa.png)
秀美奇丽,四季阴晴变化各异,自古最为人们称道的 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和"云海玉盘"。
泰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称 作中华神山、圣山和民族精神之山。泰山地 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 存便是佐证。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 地。相传上古时期就有72代君王曾封禅泰山。 自秦至清,史籍上确切记载的到泰山封禅祭 祀的皇帝共有12位。泰山封禅祭祀是中国诸 多名山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泰山更是文人荟 萃之地。历代文人游历泰山,为后人留下了 卷帙浩繁的诗词歌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泰山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人审视 过、命名过、。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观 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泰山是优 美的自然风光和人为巧夺天工的奇迹巧 妙融合在一起的著名名胜风景区,是世 界首例集文化与自然为一体的双重遗产。
。
民族精神之山--泰山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和自然双 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泰山,古称“岱山”,亦称岱宗,因其地处中国的东部,又是 五岳之一,故又称“东岳”。 泰山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太古代,地质结构复杂,自然景观雄奇 峻秀。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景区面积195平方公里,主 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泰山主峰拔地通天,环绕主峰的知名山 峰有112座、崖岭98座、溪谷102条、名泉72处、奇石36处,构 成了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气势磅礴的泰山山系。泰山风光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 响,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山东省海阳市美宝学校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5人文景观与自然地交相辉映
![山东省海阳市美宝学校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5人文景观与自然地交相辉映](https://img.taocdn.com/s3/m/65639f6f49649b6649d747a0.png)
教学设计
3 月 17 日
课题5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课时1课型
新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通过调查,图片分析
教具
准备
电脑
电脑
板书
设计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3,24
一.导入
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
向,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公园景观等;二是指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
总之,由人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共同形成的景观属人文景观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和驾驭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人文景观涉及范围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进行的人为规划设计、保护利用和再创造,对人类社会文化物质载体的创造等;。
七年级环境教育第三课-拥抱大自然
![七年级环境教育第三课-拥抱大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96ba78b4360cba1aa911da29.png)
三、展示交流
人们在发现宇宙和大自然的和谐美的现象和规律总会感到无比兴奋,赞叹天道崇美。其实,人类很多美的理念都来自大自然。比如,对称是重要的美学元素,对称又分为结构对称,功能对称,装饰对称等。对动物来说对称是生存的需要、进化的结果。为了生存,左右结构对称,才能跑得快、飞得起来。功能对称是结构对称的基础上叠加的功能。
学习难点
1、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2、理解如何让自然和人文和和谐美
3、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
)
一、自学感悟
大自然千姿百态,人文景观和大自然交相呼应。当你置身于大自然中,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一定会使你心旷神怡,精神抖擞。让我们一起拥抱大自然吧。
二、合作探究
你认为大自然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听。
六、课外延伸
请发挥你的特长,用摄影、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把家乡最美的景色展现给大家。
除了大自然的美以外,你认为美还体现在那些方面,在校园中去发现这些美吧!召开一次以“美在校园”的主题班会。
·
导学思路:
教(学)反思:
“361”高效课堂综合教学案
课题
拥抱大自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
七年级____班____组
学生
时间
2011.09.22
评价
/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2、理解如何让自然和人文和和谐美
3、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2、理解如何让自然和人文和和谐美
3、@
4、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
“天人合一,和谐生美“是中国景观美的最大特色之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现在自然景观和现在人文景观的巧妙融合上。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案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cf4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5.png)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的概念。
2. 能够分析和解释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例子。
3. 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人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概念。
2. 能够用实例解释人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深刻机制。
2. 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四、教学准备1. 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指导材料。
2. 多准备一些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
五、教学步骤1.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深刻机制。
2. 可以把这个教学内容分配到多个课程中,先在几堂课中讲解、探讨这个话题。
3. 用一些例子解释人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
例如:1.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劳动力过剩、地域的贫困和不平等,等等。
2..研究案件和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饮食营养不良、社会运动、福利活动等问题,从中找出其背后与环境的关联关系。
3.探究环境保护中“人是什么,环境是什么”的概念,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4.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环保的标准和准则。
六、总结1. 在课程结束时,要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内容,以便于反思和提高。
2. 反馈方法:可以布置作业,半年度、全年度考试等方式进行,以便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3. 与家长沟通,以便于家长了解学生所学的内容,给予他们更好的支持。
七、课内材料:说明:可要求学生阅读主题材料,选取一个与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例子,写一篇分析文章,也可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相关文章:1. 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2.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3. 都市化和环境防治4. 清洁能源和绿色家居5. 房地产开发与环境的协调6. 饮食文化与环境保护7. 生态保护与人类发展8. 绿色农业与节约粮食9. 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10. 环保科技创新的成果八、补充说明1.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以便于加深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
【经验交流】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经验交流】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fb91d1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0.png)
【经验交流】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利用“五个结合”,即“写景与人结合、写色与景结合、写形与物结合、写声与景结合、写情与景结合”,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以下是关于这五个结合的经验交流。
一、写景与人结合人物是景物的一部分,人物与景物相互呼应、相互烘托。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加入描写人物,通过人物的动作、情感等,进一步衬托出景物的特色和氛围。
例如:“她独自坐在湖边,微风拂过湖面,荷叶随风轻轻摇晃着。
她的目光定定地凝视着湖面上的倒影,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那倒影,清澈透明,宛如一幅画卷,勾勒出了整个山水景色的美丽。
她微笑着,心满意足地看着那美丽的湖光山色。
”色彩是景物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表达景物特征的重要方式。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色彩描写,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丽或者特殊之处。
例如:“阳光透过葱郁的树叶,洒下金灿灿的光芒。
远远望去,只见一片蓝、绿交织的美丽画卷,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
蓝天、白云与翠绿的山峦交相辉映,让人陶醉其中。
”形状是景物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形状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景物的外貌特征,增强描写的准确性和鲜明度。
例如:“那棵老樟树伫立在村头,年代久远,干瘦而枝繁叶茂。
它的主干像一位苍老的老人,满头白发披散在蓝天之下。
枝干扭曲起伏,犹如一条巨蟒盘踞在山间。
树叶厚实如盖,给人一种朦胧的遮掩感。
”声音是景物给人的另一种感知方式,通过声音的描写,可以增强描写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例如:“青草丛中传来苍蝇嗡嗡的声音,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嗡嗡声此起彼伏。
微风吹起,传来树叶沙沙的声音,宛如琴音轻轻拨弄在耳边。
远处传来工地上机械的轰鸣声,仿佛是白噪音般让人感到安心。
”情感是描写中的灵魂,通过对心情、情感的描写,可以使描写更加有温度、有故事。
例如:“他走在林间小道上,心情愉悦而轻松,伴随着鸟鸣声,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小溪潺潺流淌,清凉的水珠溅起,点点水花在阳光下闪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15e2af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7.png)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教案题目: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一、引言在地理学科中,我们要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组合,包括地表形态、气候系统、水资源、植被覆盖等;而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地球上所营造和改变的各种景观,如城市、农田、人口聚集区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自然环境篇1. 山脉与平原(地表形态)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模型等多样化资源,观察并认识地球上的山脉与平原。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地球表面的起伏变化规律,了解山脉与平原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2. 气候系统通过分析气候带与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以辅以实地观察和气象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感受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水资源与水循环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实地考察当地的水资源分布、利用与管理情况,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与分享。
4. 植被与生态系统通过课堂讲授和生态调查,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规律,同时了解植被对环境的调节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后果。
以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三、人文景观篇1. 城市与人口聚集区通过城市案例分析与图表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模式、人口流动与城市扩张等问题。
通过参观当地城市,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城市的繁荣与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人文景观的理解。
2. 农田与耕地分布通过对农业和耕地分布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并分析人类农耕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观察当地农田特点,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 交通与通信设施通过学习交通与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同时使学生了解交通与通信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中学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
![中学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2338e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e.png)
中学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中学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引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案例分析与综合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主体部分】【导入】1. 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问卷,询问学生们是否曾经去过一些具有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比如大海、高山等,以及他们对这些地方的印象和感受。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居住的影响。
【展示】1. 使用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如高山、沙漠、河流等)和人文景观(如城市、村庄、田园等),并进行简单解读。
2.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例如高山和丘陵地区的人文景观的差异;河流与湖泊对周围城市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与讨论】1.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比如长江流域,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
a) 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如气候、地貌、水文等,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探讨长江沿岸的人文景观,如大城市、农田、港口等,以及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c) 分析长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如水污染、土地利用等,以及其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2. 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就其他地区的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
【综合归纳】1. 引导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关系,如在旅行中观察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文景观的影响。
3.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如何通过保护环境来保护人文景观。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某一具体地区为例,写一篇文章,分析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37页PPT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3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2ab38ae009581b6bd9ebcb.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七年级环境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61d2569eae009581beca8.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1 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教学目的:1.了解我们的地球;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
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的组成:2.水圈:水圈有哪些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
(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自然环境的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
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
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
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
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杨利伟(首次)2003.10.15 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 聂海胜(操作手)翟志刚(指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 刘伯明(轨道舱)、景海鹏(返回舱)5.你想对这些宇航员说什么?6.小结:宇航员昌着生命危险进行迷信探索,正如“阿波罗”实验阶段牺牲的宇航员格里索姆说的那样“??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齐读这段话. 7.过渡:宇航员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付出了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他们发现了什么?8.宇航员发现了许多的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上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制造出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只有一个,她是多么的重要啊。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50dc9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a.png)
1.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地理环境。
3.保护人文环境,传承优秀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地区的人文环境展开研究,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课堂互动,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内化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章节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思考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对人文环境兴趣浓厚,愿意主动探究;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环境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文环境现象,并说明它对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生态和谐新景观》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课生态和谐新景观》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f63d5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e.png)
奎尔公园 1914西班牙巴寒罗那
15 艺术欣赏 美秀美术馆 现代 日本滋贺
美秀美术馆是一座位于日本滋 贺县的私立美术馆,美术馆80%的 部分都建在地下,地面之上的建筑 由铝制框架与玻璃天幕构成,表现 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16 实践练习
请同学们搜集1-2个现代生态和谐 新景观进行分析其设计理念及如何的实 现和谐共生,互相之间交流说说各自的 看法。
16 课堂评价
本节课主要是感知现代景观是如何 做到以自然、人文、科技相融合的空间设 计艺术,通过欣赏不同的现代景观理解其 生态文明、文化融合与地域特色的设计内 涵,以实现和谐共生。
02 思考交流
如何理解生态和谐新景 观?互相交流说说自身的理解, 思考现代景观建设可以从哪几 个方面的进行和谐共生设计?
03 新知讲解
现代生态和谐新景观建设可从哪几个方面进 行设计以实现和谐共生?
1,创新设计理念
① 生态优先:现代化景观设计应当以生态为核心, 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② 可持续发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 的景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07 思考交流
欣赏以下现代景观,互相交流思考现代景观设计 是如何融生态、艺术、人文、科技于一体的?
苏州狮子林
深圳人才公园
成都环球中心
08 探索交流
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该如 何更新与延续呢?如何构建人、建筑、环境的和谐 关系呢?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改造前后的变化。
09 新知讲解
北北京京797898艺艺术术园园区区改改造造前后的的景外象景
北京798艺术园区在工业厂区 的基础上被改造为文化艺术园区, 展现出具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在视觉 艺术和影像创造上的巨大潜力。
【环境教育】【教案】第5课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精)
![【环境教育】【教案】第5课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精)](https://img.taocdn.com/s3/m/00708416763231126edb11d9.png)
第5课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教学目的1、知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4、知道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教学过程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
向,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公园景观等;二是指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
总之,由人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共同形成的景观属人文景观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和驾驭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人文景观涉及范围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进行的人为规划设计、保护利用和再创造,对人类社会文化物质载体的创造等;小到对构成景观元素内容的创造性设计和建造。
人文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多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任务是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控制自然景观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2、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不同的气候带,所有的气温便会不一样。
影响有结构,材料,内容,性质,历史故事及来源等等方面啦。
比如说在热带,建筑多为遮阳避阳的经典型建筑,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江南水乡,则是应为地处潮湿湿润,多雨的气候带而产生的。
人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带,自然会造出不同的建筑及人文景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
而不同的气候带对动植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比如说种类,生态环境等等。
像热带的动物,寒带就不可能会有。
而围绕着一种生物就会有一个生态小小圈了,而每一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也就影响了自然景观啦。
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它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让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观察P14三幅图片思考:
1、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景观?三个景观的区别是什么?
2、|我们家乡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展示交流
自然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它的观察,可以了解建设人文景观时的自然地理特征。如降雨丰富的地区是坡顶房屋、降雨稀少的地区是平定房屋。西藏高寒地区的房屋墙壁厚、门窗小,利于保温;陕西的半坡屋里低外高,是为了让难得的雨水流入内院******这些都说明人类创造人文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61”高效课堂综合教学案
课题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呼应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七年级____班____组
学生
时间
2013.10.12
评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掌握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
3、掌握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学习重点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让每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讨论P15,思考:
1、下列建筑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归纳你们的结果。
2、观察你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的房屋建筑特点,分析一下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四、走进生活
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人文景观的建设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
所以,人类在在创造人文景观时只有尊重大自然、爱护和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六、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分析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导学思路:
教(学)反思:
思考:
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还有哪些?它们分别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
五、总结升华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成因上和属性上存在本质不同,却又常常相互交融,和谐统一。自然景观是人文景观的“底色”,为人文景观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人文景观在建设和开发中紧紧围绕着保持、衬托、强化自然美的主题,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呼应。
2、掌握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
3、掌握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4、初步理解自然景观与人 Nhomakorabea景观相互交融
学习难点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掌握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
3、掌握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
4、初步理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一、自学感悟
巍峨的山脉、秀美的江河、神奇的盆地、无际的草原、广阔的沙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敦煌莫高窟、平遥古城、蓬莱阁*******是中华文明进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浑然一体,更彰显出这些这些美景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魅力。只要我们身临其境,就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