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1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58ea98c8d376eeaeaa31d7.png)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李洪梅1,刘丽琴2(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2.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南宁520028)[摘要]采用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感体验三个量表对广西某监狱部分警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男性警察职业 倦怠显著高于女性警察,监狱警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消极疏离呈显著正相关,正性情感体验与职 业倦怠中的消极疏离、低效能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感体验不具有任何预测作用。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048(2018)01-0036-04监狱警察主要从事监管犯人和改造犯人的工 作。
由于监狱警察工作对象复杂、工作方式单一、工 作过程枯燥等,致使他们比其他职业更容易产生职 业倦怠[1]。
警察职业倦怠是指警察不能有效处理工 作压力而产生的心理方面的厌倦状态'而工作压 力是人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当环境要求超 出个人应对范围,并危及其心理平衡与生活和谐完 整时便会出现[3]。
当下监狱警察的工作压力已处于 高负荷的状态[\MUNSH的情感平衡理论,将幸福 理解为两种对立而且重要的彼此独立的情感之间的 平衡,即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平衡,正性情感增加 一个人的幸福度体验,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 度体验,总的幸福是二者之间的平衡结果[5]167-168。
监狱 警察的幸福感指数也表现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 平衡。
一、研究方法(一)被试对广西河池地区某监狱部分警察做职业培训前 的整体测试,统一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 80份,回收比例为80%,其中男性警察42人,女性 警察 38 人。
(二)研究工具1. 职业倦怠量表米用李超平根据Maslach和Schaufei编制的 MBI-GS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6],包括情感耗竭、消极疏离、低职业效能感3个维度,共15道题目。
研究 中量表的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8,量表采用 Likert五点计分法,依“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等选项,分别给予1- 5分计分,其中有5道反向计分题目。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缓解措施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缓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f44eabf524ccbff12184fc.png)
成 就行 为 的预测 性较 高 。一个相 信 自己能处理 好各 种 事情 的人 ,在 生活 中会 更积极 、更 主 动 。 自我效 能感 也 是 以 自信 的态度 看 待和处 理生 活 中各种 压力 的能 力 。按 照 B a n d u r a 的看 法 ,不 同 自我 效 能感 的 人 在感 觉 、思 维 和行 动方 面都存 在差 异 。就感觉 而 言 , 自我效 能感 往往 和抑郁 、焦 虑及 无助 相联 系 ;
f 一) 自我 效能 感对 警察 工作倦 怠的影 响
情 感 体验 和满 意程度 。支持利 用度 是指 警察 在遇 到
麻烦 、烦恼 时 对支持 的利用程 度 。
自我 效 能 感 最 早 是 由美 国心 理 学 家 B a n d u r a 提 出的 ,是社 会认 知理 论 中 的核心 概念 。 自我效 能感
在思维方面 ,自 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 的
认 知过 程 。 自我效 能感 能加 强或 削弱个 体 的动 机水 平 。 自我效能 感高 的人 会选 择更 有挑 战性 的任务 , 他 们 为 自己确 立 较 高 的 目标 。一旦 开 始 行 动 , 自 我效 能感 高 的人会 付 出较多 的努 力 ,坚 持更 长 的时 间 ,遇 到挫折 时又 能很 快恢 复过来 。 大量 的研 究表 明 , 自我效 能感低 的人 明显 比 自 我效 能 感 高 的人 职业 紧 张程 度严 重 。l 7 自我效 能感 较高 的人 能采 取 问题 定 向应对 的 策略 ,更 好 地适应 应 激 ,而 且 高 自我效 能感 的 人对 自己 的 能 力有 信
…
…
…
…
・
贵州警官职业 学院学报 … ・
浅谈警察的职业倦怠
![浅谈警察的职业倦怠](https://img.taocdn.com/s3/m/fe0e68b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6.png)
浅谈警察的职业倦怠做警察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在基层一线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初入警时的豪情壮志早已消失怠尽,更多的是一种苟于现状,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有了厌倦警察职业,想提前退休的想法。
有了这些症状,说明我们正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危机。
一、警察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形式职业倦怠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现在我们将职业倦怠理解为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警察职业倦怠主要是指警察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警察的职业倦怠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上的衰竭:主要体现在经常会感觉头痛、头晕、胃痛、失眠等症状.(二)、情绪上的衰竭:主要体现在易疲劳、易发怒,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热情与活力.(三)、去人格化:也就是指警察人格上的解体,主要体现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不求质量,接待群众时存在“四难”现象,单位和社会上人际关系紧张.(四)、低个人成就:主要体现在警察对自己消极评价,个人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的意义产生认识偏差,感觉工作无意义、无价值,产生较强的自卑感。
二、职业倦怠对警察工作的影响职业倦怠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负面反应,警察作为一个公众形象,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在职业倦怠这一下负面作用之下,必将引发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警察公众形象。
一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因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会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在公众面前也不会注意个人形象,经常出现警容不整,精神面貌差等现象,严重影响警察的自身形象;二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情绪衰竭,易发怒,易急燥,自身情绪都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状态,在受理人民群众求助时就难免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这样一来将对警察的服务形象造成严重损毁.三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处发泄,当遇有违法嫌疑人时,会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违法嫌疑人身上,造成刑讯逼供或是嫌疑人员非正常死亡,严重影响警察文明执法的形象。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https://img.taocdn.com/s3/m/343202a0f524ccbff1218435.png)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摘要:近年来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试探着从对监狱警察全面、正确的角色领悟入手,抓住可能造成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分析探究,寻求一条缓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途径。
关键词:监狱警察 职业倦怠 角色领悟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并且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体在体力、精力、能力上都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制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即:情感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及工作对象)、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
其中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
监狱工作是个特殊职业,就其环境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封闭的社会环境、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监狱干警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他们长年面对的是社会专政对象——罪犯,干警既是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承担着改造与生产双重重任。
因此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始终处于高风险、高对抗、高负荷的应激状态之下的干警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突发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
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角色的认知。
错误的角色领悟容易导致角色失调,即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常以四种形式表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干警职业倦怠的各种症状的产生都和错误的角色领悟相关,这和阿尔波特·埃利斯在ABC理论中强调错误的认知是导致直接因素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确的警察角色领悟是什么呢?监狱警察怎么才能达到正确的角色领悟呢?笔者从监狱警察所属角色类型特点出发,从四方面分析克服职业倦怠应采取的角色领悟方法。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6篇)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f97cfe83d049649a665866.png)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6篇)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6篇)(篇一)唯身在其中方解其中味2016年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由一名武警军人转业至湖州监狱成为一名监狱民警,是转业也是第二次就业,是工作调动也是人生的转折。
能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是人生历程的幸事,也是事业新挑战的开始。
湖州监狱与我原驻部队仅一墙之隔,虽可隔墙相望,但因工作性质和任务不同,对监狱这个单位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未到监狱之前,曾受《渣滓洞》等一批关于监狱影视作品的影响,错误的认为监狱民警这一职业或多或少带有暴力、血腥、残忍……为此,对监狱工作一度产生畏惧和害怕的心理。
然而,自去年12月6日报到至今两月以来,亲身感受了监狱工作的点点滴滴并对监狱情况、监狱民警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后,这些错误概念早已被事实所颠覆。
如今的监狱已不是所谓的“地狱”,而是罪犯新生的“殿堂”;监狱民警不再是血腥的“刽子手”,而是罪犯灵魂救赎的“工程师”;罪犯也不是无可救药的“暴徒”,而是急待引导的“迷路人”。
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监狱民警背后无数的艰辛和默默的付出。
体会之一:作为监狱民警要能管得住罪犯,也要能教得了罪犯。
《唐律疏议》关于监狱记载:“以圜土聚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改教之”。
这句话直接道出了监狱的职能,就是管住罪犯不再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重新做人,这也是监狱民警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管教和改造是一项经常性、细致性和重复性的工作,不光涉及罪犯吃、喝、拉、撒、睡,以及生病就医等生活细节,还涉及法制教育、心理辅导、文化学习、技能培训、人生规划等多方领域。
不难看出,作为监狱民警,干好本职,履好职责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还必须具备能教、善管、会做等样样精通的“十八般武艺”,唯此,方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处变不惊。
体会之二:作为监狱民警要能顶得住压力,也要能担得了责任。
监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历来就是防范重地。
罪犯的犯罪成因、危险因素、自身素质等条件差异极大,罪犯的犯罪种类呈现多样,少数兄弟单位有关安全事件偶有发生等等,无形中给我们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践与思考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39b4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5.png)
加强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咨询支持
建立专业的心理辅 导机构,为监狱警 察提供定期的心理 咨询和支持。
提供心理教育课程 和讲座,增强警察 的心理健康意识和 自我调节能力。
对存在职业倦怠的 警察进行针对性的 辅导和治疗,帮助 其恢复心理健康。
04
确保监狱警察的工资和福利 与其他公务员相当,提高其
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对工 作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警 察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其
继续发挥优势。
提供晋升机会,鼓励警察在 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
完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警察素质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包括定 期的业务培训、心理健康教育 等,提高警察的专业技能和心
详细描述
监狱警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度较低是导致职业倦 怠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监狱警察工作的认知度和尊重程度,能够增强监 狱警察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降低职业倦怠的 程度。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给予监狱警察更多 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 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 思考与建议
深入推进监狱管理体制改革
总结词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注重监狱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详细描述
监狱管理体制改革是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配置权力和资 源,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监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减轻监狱警察 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建立警察职业发展规划,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 实践与思考》
2023-10-29
目 录
• 引言 •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现象概述 •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践方法 •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1db8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5.png)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第一篇: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监狱人民警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更加的艰难,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而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分析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并提出相关预防与缓解对策。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对策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刑罚执行者监狱人民警察,担任的职责是执行刑罚,并教育改造罪犯与依法管理监狱等。
监狱人民警察身处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工作环境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持久性影响警察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不仅如此,还影响监狱警察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工作的情绪,并逐渐表现出职业倦怠,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与消除这些问题的发生。
监狱人民警察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可以称为工作倦怠与职业枯竭症,是由工作而引起心理与情绪枯竭的症状。
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体验到能量耗尽与身心疲惫的心理枯竭,受到了情感与环境等因素而造成尽力衰竭与情感封闭的状态,表现出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格解体、情感衰竭与个人成就感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在工作过程中,精神上产生一种厌倦状态;监狱人民警察长期身处在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常表现出一种的极端的反应。
监狱人民警察所表现出的三个主要症状,其原因是工作性质、工作负荷与社会满意度。
职业倦怠的成因(一)工作的特点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复杂性、机械性与高期望,这些特点造成人民警察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社会评价低。
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刑罚的执行者,其身份特殊,体现在政治性、复杂性、现实性与艰巨性。
他们主要担任着罪犯的教育改造任务,需要具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直接管理罪犯,其工作的压力巨大,其工作性质导致监狱人民警察在建立社会关系时有较多的阻碍,原因是人民警察在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要求较狭窄与苛刻。
监狱学视角下的监狱警察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监狱学视角下的监狱警察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b74fcd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监狱学视角下的监狱警察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一、引言监狱警察是维护监狱秩序,保障囚犯安全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独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监狱警察经常面临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监狱学的视角,探讨职业倦怠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的疲劳感和消极情绪。
在监狱警察中,职业倦怠表现为三个维度:情感疲劳、无效性和厌倦感。
1.情感疲劳是指监狱警察由于长时间与犯罪、暴力等负面事件接触,导致情绪耗竭和情感冷漠。
2.无效性是指监狱警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失去信心,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
3.厌倦感是指监狱警察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感到乏味和不满意。
这些职业倦怠表现不仅会影响监狱警察的工作表现,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监狱警察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身体健康问题职业倦怠会增加监狱警察的心理压力,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情感疲劳和压力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腰背疼痛等身体不适。
2.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倦怠还会给监狱警察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等。
情感疲劳和对工作无效感的累积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四、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原因1.高工作压力监狱警察工作需要面对囚犯的行为问题和安全风险,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工作冲突监狱警察常常面临道义冲突,比如执行法律任务但同时要关注囚犯的人权等。
这种工作冲突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和压力。
3.工作环境监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囚犯的恶劣行为和人际关系复杂性使监狱警察处于高度压力下的工作环境中。
五、解决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策略1.加强支持与交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活动,使监狱警察能够倾诉心声,减轻心理压力。
2.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监狱警察的工作技能和自我成长,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3.改善工作环境改善监狱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减轻监狱警察的工作压力和身体负担。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6e0956137ee06eef91849.png)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杨凡来源:《卷宗》2015年第1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监狱人民警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更加的艰难,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而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分析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并提出相关预防与缓解对策。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对策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刑罚执行者监狱人民警察,担任的职责是执行刑罚,并教育改造罪犯与依法管理监狱等。
监狱人民警察身处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工作环境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持久性影响警察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不仅如此,还影响监狱警察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工作的情绪,并逐渐表现出职业倦怠,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与消除这些问题的发生。
1 监狱人民警察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可以称为工作倦怠与职业枯竭症,是由工作而引起心理与情绪枯竭的症状。
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体验到能量耗尽与身心疲惫的心理枯竭,受到了情感与环境等因素而造成尽力衰竭与情感封闭的状态,表现出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格解体、情感衰竭与个人成就感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在工作过程中,精神上产生一种厌倦状态;监狱人民警察长期身处在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常表现出一种的极端的反应。
监狱人民警察所表现出的三个主要症状,其原因是工作性质、工作负荷与社会满意度。
2 职业倦怠的成因(一)工作的特点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复杂性、机械性与高期望,这些特点造成人民警察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社会评价低。
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刑罚的执行者,其身份特殊,体现在政治性、复杂性、现实性与艰巨性。
他们主要担任着罪犯的教育改造任务,需要具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直接管理罪犯,其工作的压力巨大,其工作性质导致监狱人民警察在建立社会关系时有较多的阻碍,原因是人民警察在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要求较狭窄与苛刻。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546751e87101f69e31956d.png)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作者:张月亮刘祥亮李兆祥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4期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普遍。
警察,尤其是监狱人民警察是一项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压力密集型的职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解决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倦怠作者简介:张月亮,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警务训练基地教务处教员;刘祥亮,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警务训练基地学员处教员;李兆祥,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警务训练基地学员处副处长。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193-01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它已成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一、警察职业倦怠现状与原因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是指监狱干警由于其工作要求持续的情感付出,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
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状态严重;职业人格品质缺失。
对于警察来说,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受警察职业压力的影响,又与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有关。
职业因素主要是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性质单一。
生活因素主要是繁重的工作使监狱人民警察心力交瘁,势必减少他们对家人的关注,很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导致家庭危机,由此增强监狱干警职业倦怠感。
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期望值过高;社会舆论偏差;社会评价体系不科学。
组织因素主要是干警组织支持感的缺失,过多的内部约束和同事间绝对服从。
个人因素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力不从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缓解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的对策(一)监狱人民警察自身对策主要是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
作为警察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要勇于面对,正视现实,正确认识压力的来源,设法加以化解。
警察职业倦怠对其警察形象的影响(一)
![警察职业倦怠对其警察形象的影响(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0a052616fc700abb68fc50.png)
警察职业倦怠对其警察形象的影响(一)【摘要】职业倦怠会使警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影响到警察的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
通过引导警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危险性,运用心理疗法缓解压力等方法预防和缓解警察职业倦怠。
【关键词】警察;职业倦怠;形象危机;干预措施一、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一)职业倦怠的界定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由工作导致的身心俱疲状态。
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给予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它被认为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连的身心疾病,即职业倦怠主要指助人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要求持续的感情付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具有消极性,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工作表现。
它与许多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怒、无助和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肠胃问题。
职业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导致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家人同事的冲突增加等。
(二)警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在警察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
中国警察作为世界警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职业倦怠方面也具有这种共性。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自己的特点:(1)警察生理上的衰竭。
(2)警察长期情绪上的耗竭。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警察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3)警察人格的解体。
(4)警察对成就感的要求低下。
二、警察职业倦怠的几大主要因素导致警察陷人职业倦怠状态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四个方面: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
(一)个体因素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讲,由于部分警察原本体质较弱,再加上由工作压力引发了某些慢性疾病,这就给警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使其做事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生活因素繁重的工作使民警心力交瘁,势必减少他们对家人的关注与付出。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践与思考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ace2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5.png)
加强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 导,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监狱警察的社会 地位和认可度,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和 归属感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标题: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王某
THANKS
感谢观看
职业倦怠会导致监狱警察 身体疲惫、失眠、抑郁等 症状,影响其身心健康。
工作质量下降
职业倦怠会使监狱警察工 作热情和责任心下降,导 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
人际关系恶化
职业倦怠会使监狱警察对 同事和囚犯态度冷漠,易 引发人际冲突和矛盾。
03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 实践策略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监狱警察应该积极寻 求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
参加心理培训和辅导
通过参加心理培训和辅导,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 求,学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和技巧。
3
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寻求更多 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04
破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 思考与建议
监狱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 对囚犯的管教、安全保卫和改 造罪犯等任务,工作压力大且
工作时间长。
工作环境封闭
监狱警察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与外界接触较少,缺乏社交和娱 乐活动。
工作对象特殊
监狱警察需要面对的是罪犯,需要 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负担。
职业倦怠对监狱警察的影响
01
02
03
身心健康受损
监狱警察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和认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情 绪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
设定个人目标
监狱管教干警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监狱管教干警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e0033b84afe04a1b071dea4.png)
监狱管教干警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作者:李晨光严雪峰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6期“职业倦怠”通常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自1974年Freudenberger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概念以来,“职业倦怠”现象即开始被广泛关注,其相关研究也已涉及到各个职业领域。
1979年,心理学者马斯拉池(Maslaeh)及其同事们在纽约《当代心理学》杂志上刊登了《职业倦怠中的警察与其家人》一文,深入研究了在这一特殊职业领域中出现的警察“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在警察职业中的消极影响从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监狱管教干警是特殊的警察队伍。
与一般的公安民警相比较,监狱管教于警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之中,工作强度更大,工作内容更枯燥,社会联系范围狭小,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工作地点偏远,成就感低。
因此,监狱管教干警的“职业倦怠”现象更加普遍,其消极影响更加广泛和严重。
从实践来看,监狱管教干警“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必须予以解决的阶段。
一、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7-作耗竭”、“职业枯竭”等。
它主要是用以描述从事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衰竭、身体疲劳、工作效率和成就感降低、对待服务对象采取消极怠慢的态度与方式等。
它表现为与职业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被看作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
警察“职业倦怠”问题最先由心理学者马斯拉池及其同事提出。
1979年,心理学者马斯拉池(Maslach)及其同事们首次对警察“职业倦怠”现象开展深入研究。
马斯拉池及其同事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浅析警察职业倦怠
![浅析警察职业倦怠](https://img.taocdn.com/s3/m/57a5ebfc700abb68a982fbad.png)
2008年10月第20卷 第5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Oct 12008Vol .20 No .5收稿日期:2008-09-10作者简介:杨淑霞(1983- ),女,河南巩义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06级犯罪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王传波(1979-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06级侦查方向研究生。
浅析警察职业倦怠杨淑霞,王传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 110035) 摘 要:长期处于高危险、高压力、高强度、高应激状态下的警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
研究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对提高警务活动的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除警察职业倦怠可以通过优化社会环境,提高警察机关管理水平,健全法制保障和增强警察个体素质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警察;职业倦怠;表现;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D631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75(2008)05-0056-03 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给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
它被认为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连的身心疾病。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描述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之后职业倦怠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1]目前关于职业倦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但被引用最多的是M aslash 的定义,即职业倦怠是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2]警察群体职业倦怠是指警察由于其工作要求持续的情感付出,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的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具有消极性,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
警察职业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承载了社会很高的期望值,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已成为束缚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
一、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及影响(一)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已有的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最初三年耳闻目睹的社会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1产生生理不适。
司法警察学中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司法警察学中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023c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9.png)
司法警察学中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司法警察学领域,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作为执法人员,司法警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长期处于高风险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这不可避免地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司法警察学中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和应对措施。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及类型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下的个体,由于工作要求和个体期望的不匹配以及工作压力的过大,对工作产生的一种消极和无助的情绪反应。
职业倦怠主要分为三个维度: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工作投入度降低。
(一)情感耗竭情感耗竭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心理资源的消耗,表现为情感疲惫、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
司法警察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长期面对犯罪、暴力和人性的丑恶一面,容易感到情感压力过大,导致情感耗竭的发生。
(二)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个体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评价感受下降,出现自卑、无所作为等心理状态。
司法警察的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但有时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奖励和成就感。
一些警察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惜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却得不到正当的认可和回报,这容易使个人成就感降低。
(三)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投入度降低是指个体对工作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下降,表现为工作疲劳、厌倦等。
司法警察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值守,夜以继日地处理案件和应急情况,工作强度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容易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工作投入度降低。
二、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下的司法警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职业倦怠会对司法警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职业倦怠首先会影响到司法警察的工作表现。
情感耗竭使得警察在工作中的情绪变得低落、烦躁易怒,这会影响到他们与犯罪嫌疑人和群众的互动和沟通,进而影响到案件调查和破案的效果。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cca82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以下为小编为您整理的监狱警察工作心得范文,希望对您有用。
心得一: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确保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保证了监管安全,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抓好教育,搞好生产,才能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一定要树立牢固的行业意识,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监管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中才不会临阵磨枪,仓皇上阵。
尤其是逢年过节,监狱警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是要绷紧监管安全这根弦。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要确保监管安全,必须树立如下几种意识:一是身份意识。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头顶着国徽,肩负着教育改造好罪犯,为社会消除不和谐因素的重任。
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执法不公、不严,甚至枉法徇私,将一失足成千古恨。
牢固树立警察身份意识,是要明确与罪犯的界线,提高警惕,增强防御能力。
二是大局意识。
去年是我局实现监管安全十年无事故的目标,成绩里面凝聚着全局上下每名干警的心血,包涵了崇高的职业荣誉和自豪感,更是我们实现中心目标的安全屏障。
我们没有理由不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继续强化监管安全意识,为首都监狱工作发展进步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或安不忘危的意识,虽然我们已经连续十年无重大事故发生,但是13年前2·18警钟依然绕耳,当前的押犯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现实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四是责任意识。
我们担负着刑罚执行的重任,把罪犯教育改造好,责任重于泰山,尤其是工作在监管一线的干警,肩负的责任更重。
虽然我们每天都做的是一样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才奠基了监管安全的根基。
干警的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得好坏,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提高责任意识才会凝聚起我们战胜强大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了责任意识,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公正文明执。
心得二:监狱警察工作心得体会20XX年即将结束,在监狱及监区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政治坚定、执法公正,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工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摘要:近年来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试探着从对监狱警察全面、正确的角色领悟入手,抓住可能造成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分析探究,寻求一条缓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途径。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倦怠角色领悟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并且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体在体力、精力、能力上都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制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即:情感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及工作对象)、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
其中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
监狱工作是个特殊职业,就其环境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封闭的社会环境、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监狱干警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他们长年面对的是社会专政对象——罪犯,干警既是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承担着改造与生产双重重任。
因此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始终处于高风险、高对抗、高负荷的应激状态之下的干警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突发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
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角色的认知。
错误的角色领悟容易导致角色失调,即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常以四种形式表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干警职业倦怠的各种症状的产生都和错误的角色领悟相关,这和阿尔波特·埃利斯在ABC理论中强调错误的认知是导致直接因素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确的警察角色领悟是什么呢?监狱警察怎么才能达到正确的角色领悟呢?笔者从监狱警察所属角色类型特点出发,从四方面分析克服职业倦怠应采取的角色领悟方法。
一、监狱警察是一种规定型角色按照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角色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的自由度较小,比如军人、教师,后者的自由度较大,比如朋友。
由于监狱警察肩负改造人的重任,社会对其规定较多,所以属于规定型角色。
成为规定角色的监狱警察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
监狱无小事,即便是小事,经过舆论的宣扬和媒体的炒作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罪犯入监服刑后,监狱警察成了教育好他们的“全权负责人”,与此同时,监狱警察“获得”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剩下了是大量“付出”、“给予”。
他们被称作了“灵魂工程师”。
另外,就干警而言,他们在把罪犯与社会隔离关押的同时,自身也与社会脱节了,社会化程度也在降低。
其次,监狱的规章制度,对监狱警察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框定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有监狱成立课题组,从800多名干警中,分层随机抽样了200名干警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监狱警察压力源调查表”对其进行了测试、访谈和问卷调查。
并将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监狱干警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单位偏远、工作风险大,时间长待遇低,内容枯燥单一、竞争上岗,考核、罪犯脱逃、无暇照顾家庭,罪犯难以管理、狱内伤亡事故(包括自杀)等是导致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
然而,社会规定是为了社会运行更规范、简便,有它存在的价值。
监狱警察在遇到这些客观规定后会出现多种理解方式,消极抱怨是一种,积极应对也是一种。
采用消极的态度,就会认为自己职业只是被各种规定框死的机械重复,从而在工作中不加创造性的只照“规定”办事,使得监管工作近乎于机械的看管。
每天、每年重复单调的、毫无创造性的看管,会让监狱警察缺乏自由感、成就感,造成个人成就感下降从而工作热情缺失,带来了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
但是,如果这些处于倦怠的干警能换一种观点来看待这个“规定型”的角色,那么就会在工作中开创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监狱警察这个角色受到很多规定限制,但是也不会压制创造价值的空间。
监管工作过程完全可以变成一种创造“艺术品”的过程。
在这条路上成功涌现的人也是非常之多的。
首先,他们有着更为正确的价值观,不把改造罪犯等同于简单地看管着人,而是为了根本上改造罪犯,重塑灵魂。
其次,他们不惧怕困难,相信教育改造罪犯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真诚表达自己的信念、内心感受、坦诚相待,用真心感化召唤迷途之子。
当监狱警察感觉到工作热情开始减少,成就感降低时,试着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对监狱警察角色的认知,可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的。
二、监狱警察是一种成就型的角色按照角色获得的方式,又可以将角色分为先赋型角色和成就型角色。
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上的,比如子女角色,后者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比如警察角色。
因为监狱警察的角色都是后天努力取得的,所以在取得之后也要通过努力才能在角色扮演上取得成功。
监狱工作直接关系着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其作用、性质、职能和任务决定了监狱警察必须是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
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造挽救罪犯工作的要求。
因此在选择这个行业时,就应该刻意培养自己,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就应该要求自己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就应该认识到这份工作会失去很多休息时间,会打乱正常生活规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研究表明,监狱干警对监狱工作的认识,直接会影响到工作情绪,而工作情绪又影响着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成效。
特别是当监狱警察怀揣着一颗挽救浪子的心在从事监管工作时,遇上罪犯的抗改,就更容易让监狱警察产生挫败感从而情绪低落。
越是这个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狱警察这一角色扮演较其他职业有特殊性,它是需要建立在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和不断的自我完善的基础上。
有位从事监狱工作三十余年的老干警,运用政策法律和真情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无数个扭曲的灵魂成功蜕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用放大镜看,每个罪犯都是大坏蛋;如果用显微镜看,每个罪犯身上都有闪光点。
”正是那份对事业的热爱才让他感到监狱事业的神圣与崇高。
只有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与突破,真正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一批批的罪犯重新树立生活目标。
当看到浪子终于回头时,自身的成就感必定也滋生出来,从而降低高风险、重负荷、工作重复带来的职业倦怠。
三、监狱警察是一种表现型角色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和表现型角色。
前者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如企业家、商人等。
后者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标的角色,如学者。
毫无疑问,监狱警察的角色性质是表现型而非功利型的,工作目的在于教育、感化、挽救最终改造人。
人们获得回报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另一种是精神上。
如果监狱警察期盼得到的是更多的物质上的满足,那么他们对教育改造人的工作必定是没有激情的,因为监狱警察算不上一个高薪水的职业。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的:“教育没有了情爱,就像无水的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也逃不了一个空虚”。
所以,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监狱警察的需求应该是在精神上,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是通过看到一批批的迷途知返的浪子而实现的。
南昌监狱的洪惠民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守罪犯教育改造战线四十余年,凭着对监狱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限忠诚创立了“至亲、至善、至柔、至刚”的工作理念和“用心、用诚、用智、用恒”的工作方法,教育转化率高达95%,反复率为零,成功教育挽救了罪犯。
这种在精神上带来的回报是如此的丰盛,足以让他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享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幸福。
这种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正是保持工作热情,抵抗情感衰竭的最直接又最根本的方法。
因此,部分监狱警察抱怨自己工作枯燥乏味时,应该先思考是不是自己对警察职业在物质的提供上有了过多的额外期望。
在物质上的平常心,才能让监狱警察领悟到这个职业在精神上带来的极大满足和特有的幸福感。
四、监狱警察是一种自觉型角色按照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将角色分为自觉型角色和不自觉型角色。
前者对于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显的意识,并尽力感染“观众”,比如演员,后者是不经常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扮演,比如性别角色。
监狱警察是需要不断注意自己感染能力的自觉型角色。
长久的生活在这种角色中,就会很注重社会评价,如领导、同事的评价,自己在罪犯中的感染力,从而努力追求积极向上。
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从而引发焦虑。
为了克服这种因避免失败而引发的焦虑,干警应该学会正确的归因方法,从而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并战胜挫败感,而不是马上带来低效能感。
比如,可以将最初从事教育改造罪犯的挫败归结到自身的努力程度、方法问题等可控因素,而不是运气、环境等不可控因素。
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认识和实践,就能克服职业倦怠,扮演好监狱警察这个角色。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监狱警察都会表现出职业倦怠,而且就是表现出了职业倦怠的人也不一定总是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因为教育改造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本文侧重于探讨这种消极的表现,是为了能找到一种缓解干警疲惫心理的认知方法,以便轻装上阵。
希望通过对监狱警察角色的全面、正确阐述减少人们对监狱警察的偏见,同时也让监狱警察用正确的角色认知来指导行为,从而减少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职业倦怠现象。
淡泊、清贫的监狱人民警察,用自己的良知坚守着公平与正义,坚守着社会道德的底线。
虽然他们的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但很多是客观因素的制约造成的。
所以单从认知着手分析解决职业倦怠现象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从监狱警察的待遇、管理体制、发展空间等多方考虑,真正从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着手,解决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问题。
综上,监狱干警的职业倦怠是指干警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认知、行为的一种状态。
从根本上消除干警职业倦怠的症状,保证干警们由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转化为激情投入、积极向上,笔者感触之余,进言如下,期待略具商榷。
一、把“人性化”还给警察,首当其冲。
从根本上解决错误的角色认知,不失为一条缓解干警职业倦怠的最佳途径。
虽然重点在于探讨监狱干警的角色领悟,但,还是要先强调监狱警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只有在监狱干警不用为基本生活花太大精力的时候,社会才能要求他们无私奉献。
二、把“心理疏导”引入干警,势在必行。
从理性范畴化解工作压力,消除懈怠情绪,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国内研究表明我国监狱干警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干警的心理压力已经对监管、教育改造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