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总论脊髓和脑干(ppt)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AnniePPT幻灯片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AnniePPT幻灯片
对第1腰椎
马尾: 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 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 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马尾的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 马
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
后角(后柱)
(一)灰质 中间带
颈1~4节(C1~4)
平对同序数椎骨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胸5~8节(T5~8)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侧角(侧柱)
前角(前柱)
后角 posterior horn
中央管
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
前角anterior horn
侧角 lateral horn
1、后角
1)后角边缘核 2)胶状质
3)后角固有核:
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 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 至丘脑——脊髓丘脑束。
后角边缘核posteromarginal nucleus 胶状质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中间神经元, 位于后角颈部
Ⅵ层
后角基底部,仅 见于颈腰膨大
Ⅶ层
中间带
Ⅷ、Ⅸ层 前角
Ⅹ层
中央管周围
(二)白质 包括前、后、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

神经系统概述与脊髓ppt课件

神经系统概述与脊髓ppt课件
楔束:起于T4以上脊髓,纤 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 延髓止于楔束核 ,传导同侧 上胸部以上肢体 深感觉和精 细触觉。
精选ppt
74
薄楔束上

升至延髓 后分别止

于薄束核

和楔束核

后索病变时,
同侧损伤平面以 下出现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丧失, 闭目难立。
精选ppt
75

脊髓丘脑束: 起于 I、IV-VII层
精选ppt
12
髓鞘
郎飞节
精选ppt
13
少突胶质细胞在大脑和脊髓 神经元的轴突周围裹上髓鞘
施万细胞环绕轴突所形成 同心圆板层
神经元轴突
精选ppt
14
通常肉眼所见的神经,则是由许多条有髓神经或无髓神经纤 维各自集合成束,或是两种兼容而以一种为主体的神经纤维 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成的鞘,许多神经 纤维和鞘共同组成神经,如坐骨神经与迷走神经等。
• Nucleus thoracicus(胸核) in segments C8~L3
精选ppt
59
后角核团
名称 位置 接受 发出纤维 作用 后角边缘核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进入侧索 节段间联系 胶状质: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背外侧束节 段间联系 后角固有核: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脊髓丘脑束 同侧浅感觉 背核: C8—L3 接受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 非意识深感觉
腰骶膨大:
位于腰髓
第2至骶
髓第3节。
精选ppt
47
脊髓圆锥
终丝(终于尾骨 背面 )
马尾
精选ppt
48
脊髓外面的沟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正中裂精选ppt

脊髓-最新PPT课件

脊髓-最新PPT课件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神经系统总论ppt课件

神经系统总论ppt课件
(七种) 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分口、鼻腔粘膜。 ⑵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位听器和视器等特殊感觉器官。 ⑶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⑷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⑹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高级中枢:中央前回,
中枢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低级中枢: 脊髓前角
脑干躯体运动核
躯体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部
神经 系统
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系统
中枢部 高级中枢: 边缘叶
较高级中枢: 下丘脑
低级中枢: 脑干内脏运动核
内脏神经 周围部 系统
神第 经六 系章 统
第一节 总论
分类(分部); 组成; 位置; 形态; 内部构造; 功能(机能)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中枢部) 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部)
脊神经(31对)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传入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四类) ⑴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传导浅(痛、温觉等)、 深感觉冲动。 (2)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感觉冲动。 (3)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分泌。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护理课件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护理课件

04 脊髓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预防和急救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脊髓损伤的认知;推广安全防护 设备,如头盔、护具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事故发生 的风险。
急救处理
在发生脊髓损伤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途中注意保持 伤者的脊柱稳定,避免二次损伤;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等基 本急救措施,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详细描述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轴突负 责传递信息,树突则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实现信 息的传递和交流。
02 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01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脑 干,下至尾骨。
02
脊髓呈圆柱状,由灰质和白质组 成,具有明显的节段性。
脊柱裂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和产后X线检查可以确诊 脊柱裂。
治疗建议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补和康复训练,应在早 期进行治疗和干预,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 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脊髓护理的未来发展
06
脊髓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细胞移植技术
利用干细胞、神经细胞等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脊髓组 织,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康复计划
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 、言语治疗等;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调整康复方案。
家庭护理
指导家属进行基本的家庭护理,如协 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预防并发 症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02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导入受损的 脊髓细胞,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整理课件ppt
26
颅神经检查
面神经:
➢ 中枢性面瘫
– 病变一侧皮质核束损害所致
– 表现病变对侧眼裂以下面瘫
➢ 周围性面瘫
– 病变一侧面神经受损
– 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低 垂、鼻唇沟变浅、皱额、闭目、 鼓颊、露齿动作均不能
整理课件ppt
27
颅神经检查
(六)位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 Rinne 试验 前庭神经检查
整理课件ppt
9
一般检查
1.意识状态 2.精神状态 3.脑膜刺激症 4.头颈部检查 5.脊柱及四肢检查
整理课件ppt
10
(一)意识状态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
痛刺激
浅+ 中 重+ 深-
自发动作 反射 生命体征
+ + 无变化 ± ± 稍变化 - - 明显变化
整理课件ppt
神经病学绪论
整理课件ppt
1
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功能
整理课件ppt
2
神经系统疾病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CNS、PNS及 骨骼肌损害而导致的疾病。
神经病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症状、 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理课件ppt
3
一、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 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疾病损害的部 位作出诊断。
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特点。
整理课件ppt
4
一、定位诊断
一.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1.一元化原则 2.病变的空间分布:局灶性 多灶性 弥散性 系统性

神经系统脊髓ppt课件

神经系统脊髓ppt课件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功能:控制躯干、四肢骨骼肌的 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调节屈肌紧张。 调节伸肌紧张。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易化或抑制脊髓反射
网状脊髓束。
二、脊神经
颈神经8对
31对脊神经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脊神经的形成 每对脊神经都由前根和后根
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
(一)脊神经的成分:
前根
躯体运动纤维:为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
突分布于骨骼肌上,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纤维。 (传 导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为灰质侧角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发出
的轴突;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的神经 纤维。 (传导内脏运动)
躯体感觉纤维:由脊神经节胞体发出的中枢突从后根

前支分布:臂丛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标 本 观 察 : 臂 丛 分 支(
前 臂 前 区 )
尺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肋间神经
腰丛
腰丛
股 神 经
骶丛
骶 丛 坐 骨 神 经
第四节 神经系统解剖
一、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
1、位置和外形
位于椎管内, 上端在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 相连;末端变 细,其尖端终 于第一腰椎下 缘(成人)。
枕骨大孔 平第一腰椎
脊髓的节段
脊髓的节段性可由每一对脊 神经丝划分显示出来,进出一个 脊椎节段的神经纤维在椎间孔穿 出汇合成一对脊神经,由此将脊 髓划分为31个节段:
前索
皮质脊髓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脊髓与脑干课件

脊髓与脑干课件

脊髓白质
上行传导束
❖ 薄束 ❖ 楔束 ❖ 脊髓丘脑侧束 ❖ 脊髓丘脑前束 ❖ 脊髓小脑后束 ❖ 脊髓小脑前束
下行传导束
❖ 皮质脊髓束 ❖ 红核脊髓束 ❖ 顶盖脊髓束 ❖ 内侧纵束 ❖ 前庭脊髓束 ❖ 网状脊髓束
3 7
49
5
13
11 6
1.薄束 2.楔束
3.脊髓小脑后束
1 4.脊髓小脑前束
2
5.脊髓丘脑后束
上界:小脑上脚。两侧角: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髓纹、 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 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中脑:上丘、下丘、滑车神经。 第四脑室:
3、脑干的内部结构
包括神经核、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1)神经核(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
1.脑神经核:6个机能柱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 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 效应器 最简单的反射:例如 膝反射。 复杂反射
4.纤维束、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与功能 相同的一束纤维,称为纤维束,在周围神经中神 经纤维集聚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 作用:轴突组成脑神经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由肌节衍化的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 作用:轴突构成脑神经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由腮弓衍化的骨 骼肌。
2.非脑神经核
❖ 薄束核与楔束核 ❖ 下橄榄核 ❖ 脑桥核 ❖ 上丘和下丘 ❖ 红核 ❖ 黑质

不同颜色区分脊
髓节段与脊神经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gray mat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脏感觉柱
孤束核( Ⅶ 、Ⅸ、 Ⅹ )
上部接受来自味蕾经面神经的传入 纤维; 下部接受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 般内脏感觉传入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 Ⅴ ) 三叉神经脑桥核( Ⅴ )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 Ⅶ 、
Ⅸ、 Ⅹ )
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 Ⅷ )
2、传导的中继核
红核:接受小脑和大脑 皮质的传入纤维,发出 红核脊髓束,与躯体运 动的控制密切相关。 黑质:黑质位于中脑被 盖和大脑脚底之间,能 产生多巴胺,经其轴突 运至纹状体
3、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薄束、楔束交 叉后的上行纤维 延髓锥体后方、中线两侧 脑桥被盖前缘 中脑红核 背外侧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在 脑干的延续 内侧丘系背外侧
3、中脑
上丘、下丘 Ⅳ 绕脑脚向前
4、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髓纹 正中沟 界沟 内侧隆起: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前庭区(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蜗神经核)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
脑神经核 传导的中继核
白质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1、脑神经核 排列:界沟以内为运动核 团,界沟以外为感觉核团 核团性质(由内向外): 躯体运动核(一般) 内脏运动核(一般、特殊) 内脏感觉核(一般、特殊) 躯体感觉核(一般、特殊)
竖毛反射 排尿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二)脊髓损伤的表现
1. 脊髓全横断 2. 脊髓半横断 3. 脊髓前角受损
脑干

端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一、脑干的外形
腹面观
1、延髓: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橄榄:内含下橄榄核 Ⅸ、Ⅹ、Ⅺ、Ⅻ 和脑连接的 部位
马尾
腰穿部位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和白质 中央管
灰质结构: •前角 •后角 •侧角 胸段、上腰段含交感N元
2-4骶节含副交感N元
白质结构: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上行纤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行纤维束
(二)白质
1. 上行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
薄束传导T4以下 楔束传导T4以上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
2、脑桥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根(Ⅴ) 延髓脑桥沟: ⅥⅦⅧ和脑 相连的部位
3、中脑
大脑脚: 皮质脊髓束和 皮质核束 Ⅲ 从脚间窝穿出
背面观 1、延髓
构成第四脑室底 (菱形窝)的下半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深面为薄束核、楔束核
2、脑桥
大部分构成第四 脑室底的上半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起源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 分化较少,功能较低级的部分 保留有明显的节段性 与31对脊神经相连
一、位置和外形
位于椎管内
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平L1下缘 前后稍扁的圆柱状 颈膨大:4th颈节~1st 胸节 腰骶膨大:2nd腰节~3rd骶 节 脊髓圆锥 终丝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1)延髓非脑神经核团
薄束核
} 楔束核 在腹侧交叉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位于橄榄,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2)脑桥的非脑神经核团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部联系大脑和小脑的中继核
(3)中脑的非脑神经核团
上丘核:视觉反射中枢, 主要完成由视觉引起的 反射活动。 下丘核:听觉传导通路 上的重要中继核团。
传出神经
反射弧的分类:浅、深反射,病理反射,先天性反 射和非先天性反射
神经系统 常用术语
1 、灰质和皮质 2 、白质和髓质 3 、神经核和神经节 4 、纤维束、神经
神经元胞体集聚 中枢部
神经纤维集聚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周围部 神经元胞体集聚——神经节 神经纤维集聚———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胞体 •树突 •轴突
动的功能
1、基本形态: 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
•终末
成。
•胶质Cell
2、分类 假单极、双极、多级神经元 感觉(传入) 运动(传出) 联络(中间)神经元
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机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宜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解剖学基础。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传入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核:由肌节演化骨骼肌即舌肌和眼球外肌 特殊内脏运动核: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面肌、咀嚼肌、咽喉肌 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一般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初级味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核:头面部皮肤和 口、鼻黏膜的初级感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核:内耳初级听觉和平衡觉纤维
脊髓节段
连接31对脊神经 8个颈节(C) 12个胸节(T) 5个腰节(L) 5个骶节(S) 1个尾节(Co)
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
C1~4:于同序数椎骨对应 C5~8和T1~4:比同序数椎骨高一节 T5~8:比同序数椎骨高两节 T9~12:比同序数椎骨高三节 腰髓节:平对第10~12胸椎 骶、尾髓节:平对第1腰椎
神经系统总论脊髓 和脑干(ppt)
(优选)神经系统总论脊髓和 脑干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 中枢神经系统 经 系 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端脑、间脑、脑干、小脑
脊髓:颈、胸、腰骶、尾
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 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的纤 维,交叉上行通过脑桥 和中脑被盖与内侧丘系 伴行
外侧丘系:蜗神经核 发出的纤维大部分交 叉之后上行,交叉后 的纤维呈纺锤体,称 斜方体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压觉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传导大脑皮质发给脊髓 的运动指令
2)红核脊髓束
调节屈肌的运动
3)前庭脊髓束 4)网状脊髓束 5)顶盖脊髓束 6)内侧纵束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一)脊髓反射 1.躯体反射
牵张反射 2.内脏反射
一般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Ⅲ) 滑车神经核(Ⅳ) 展神经核(Ⅵ) 舌下神经核(Ⅻ) 位于内侧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面神经核(Ⅶ) 疑核(Ⅸ、Ⅹ、Ⅺ):
软腭、咽、喉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副神经核( Ⅺ):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位于外侧
一般内脏运动柱
动眼神经副核(Ⅲ) 上泌涎核(Ⅶ) 下泌涎核(Ⅸ) 迷走神经背核(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