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文学家医学著作考

合集下载

历代医著简介

历代医著简介
《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全书共3卷。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皆说食药治病之效。”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中医学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在“瘟病候”中认为某些传染病是由外界有害物质因素一“乖戾之气”所引起,还能“多相染易”,并可预防。
《黄帝内经太素》
隋代
杨上善
隋唐时代医学家。约于575—670年,曾在隋大业年间(605年至616年)任太医侍御。
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大类重予编次、注释。
历代医著简介
著作名称
成书时期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摘要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注释:杨上善、王冰)
简称“内经”,18卷,162篇。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雷公炮炙论》三卷,刘宋雷敩约撰于公元五世纪。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原载药物300种,每药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品种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

十大古典医著,你知道几个?

十大古典医著,你知道几个?

十大古典医著,你知道几个?古典医著一定是历史悠久,流传古今的,中医作为世界医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保存了众多的医学名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名著,看看你知道几个!《黄帝内经》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到西汉的500年时间。

其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共计九卷,此书是最早出现记载医学的书籍,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时代的巨著《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医圣”张仲景著,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在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是后世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难经》最早的问答医学著作《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

成书约为战国时期,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成书约在公元282年。

一共12卷,128篇。

中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中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中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小时常听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实是反映了古代先人对于求医的思考,他们敢于尝试,善于总结,以仁者之心救治天下百姓。

而这些中国古代的名医以及著作就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内容了。

一、远古时期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中医名家及著作

中医名家及著作

中医名家及著作中国医学历史悠久,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医学,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

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医家和著作。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中医名家及其著作。

一、扁鹊扁鹊,又称华佗,是古代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医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之一。

这部著作以病机分析为核心,系统地总结了关于热病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伤寒杂病论》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他的代表作《金匮要略》被誉为中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总结和归纳了以前医家的经验,着重研究了脉证和体证的辨析方法,并提出了“辨证论治”的理论。

《金匮要略》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后世医家广泛传播和应用。

三、李时中李时中是近现代著名的中医名家之一,以其著作《伤寒论考证》而闻名于世。

这部著作是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和评注,对于扁桃腺炎、咽炎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伤寒论考证》在中医学治疗热病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并且对于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杨氏家族杨氏家族是顺承杨继洲、杨光宇、杨舒圣而得姓, flowing/non-flowing start: topic sentence to indicate continuation.这一家族以医疗事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他们的代表作有《脉经》、《伤寒述机》等。

杨氏一家在脉学和辨证论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独特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他们的著作对中医学的脉诊学派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和凤山和凤山是近现代中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有《针灸甲乙经》、《辨证论治全书》等。

他通过系统地总结和研究经典著作,对于针灸和辨证论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他的著作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名著

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名著

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名著1、《伤寒杂病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内外同治”的理论,总结出的十七种伤寒的候选症状,并提出了伤寒的诊断证候、防治原则,标志着国外医学入古代医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内经》:又名《尚书·黄帝内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权威的医学典籍。

作者是古代神农氏。

全书以五行八卦为理论基础,将食物、药物、心理活动等统称为“大药”,提出“以药物救人,以调摄保养”的处方,为中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全面的中草药药典,由明代药理学家张仁义編写而成。

全书约50卷,收集了中国古代各地发现的中草药药物资料,如动植物的形态、性状、功用,及用法的经验,及其药性的微观解释。

4、《神农本草经》:系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百科全书,是中医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神农本草经》由神农氏所作,收录了1000多种药物,注明了这些药物的药性、禁忌、用法、经络穴位、方剂等,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青囊经》:又名《古今青囊经》,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的一部典籍,由汉代医学家张景岳编撰而成。

《青囊经》收录了200余种中药的性状、功效、用法、治病方针、病因判断等,青囊经详细地记录了中医药物资料发展史,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6、《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一部收录了众多药物之书,由东汉末期治世名臣司马光编撰而成,是今天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最权威的古典著作。

书中收录了530余种中药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时间等方面的详尽记载,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伤寒论》:是中国古代传世的优秀医药著作,也是一部关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重要结晶。

作者是汉代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论述了温病、虚病以及内外兼容治疗原则,是张仲景阐述医学观点的七本主要医学著作之一。

8、《伤寒百草》:也叫《伤寒百草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专著,书中收集了各种植物的性状、颜色、子实、花序等,提出了伤寒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伤寒的草药组合,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介绍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介绍

医学名著、名人、名言简介《千金要方》唐朝所著《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

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习业》,是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千金要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

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书中内容既有、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千金要方》30卷,该书第1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1卷及针灸2卷。

共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

他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各独立设科,对妇、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

他提出的妇女孕期前后的注意事项与当前围产医学的内容有不少符合之处。

他对婴儿生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亦富科学内容。

中国古代 医学人物及 作品

中国古代 医学人物及 作品

中国古代的医学人物及其作品丰富多样,他们在中医和中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医学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扁鹊: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难经》和《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已佚)。

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鼻祖。

他的主要作品是《华佗五禽戏图谱》和《华佗遗书》、《华佗五藏论》、《华佗方》、《华佗遗书》、《华佗论》、《华佗针灸经》等,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

其中,《华佗五禽戏图谱》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

此外,华佗还发明了麻沸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的主要作品是《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他的主要作品是《千金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的著名医药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是《本草纲目》,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此外,李时珍还著有《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等多种医学著作。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医学人物及其作品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宝库非常丰富,这些医学人物和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医家:一、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生卒年代不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因其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同时反对巫术治病,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

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即: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中医文学作品

中医文学作品

中医文学作品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之一,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它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伤寒病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记录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有重要影响。

4.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中医书籍,以心脏为中心,阐述了心脏在人体生理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5. 《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的医学巨著,收集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 《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宋代刘完素编撰的医学书籍,详细介绍了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剂。

7.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一部医学巨著,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结合,对中西医结合有重要影响。

8. 《类经》-《类经》是宋代杨上善所编纂的医学经典,总结了前代医家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疾病的分类、病因和治疗方法。

9.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纂的药物学巨著,详细介绍了大量的中草药,包括其性味、功效、用法和配伍等信息。

10.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明代杨石中的针灸学著作,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技法和应用,对针灸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11. 《四诊原则》-《四诊原则》是明代汤岳所著的医学著作,强调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即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综合诊断方法。

12.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是明代陈藏器所编纂的药物学著作,补充了《本草纲目》的内容,增加了许多新的药物和方剂。

13. 《医宗抱歉,由于文字限制,我无法一次性提供20本中医文学作品并带有解释。

中古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典籍

中古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典籍

中古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典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

《素问》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灵枢》是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汉代以前中医学理论、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被后世称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温疫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创立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

《肘后备急方》此书属急症手册性质。

《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千金翼方》对后代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外台秘要》本书是继《千金方》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为宋代官府颁行,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华佗部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神农氏《黄帝内经》、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孙思邈《千金方》、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慈《洗冤集录》、《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中国古代四大医书:《黄帝内经》扁鹊《难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中华“医祖”扁鹊后汉“神医”华佗明代“医圣”李时珍中医“方祖”张仲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名医:针灸鼻祖——黄帝针灸学之祖——皇甫谧脉学之宗——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法医学之父一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温病学派创始人——叶桂部分名医:上古名医: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师、甄立言周汉晋名医: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涪翁与郭玉、葛洪魏晋南北朝名医:雷斆、陶弘景、全元起、徐之才、许胤宗、甄权隋唐名医:巢元方、孙思邈、张宝藏、崔知悌、张文仲、王焘、鉴真、王冰、昝殷、李珣、韩保升明代名医:徐春甫、高武、龚廷贤、方有执、杨济时、张介宾、傅青主清代名医:邹润安、刘奎、尤怡、薛雪、叶天士、徐大椿、赵学敏注:以上均为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历代中医名著大全

历代中医名著大全

历代中医名著大全
扁鹊:《难经》
仓公(淳于意):《诊籍》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中藏经》,弟子吴普《吴普本草》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张元素(易水学派):《珍珠囊》《医学启源》
李东垣(补土派):《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医学发明》、《药类法象》、《用药心法》刘完素(寒凉派):《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心要》、《刘河间伤寒医鉴》、《保童秘要》、《加减灵秘十八方》
张子和(攻下派):《儒门事亲》、《张子和心镜别集》、《张子和医案拾遗》。

医学农学科学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医学农学科学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医学农学科学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一、战国1.扁鹊为“脉学之宗”采用望、闻、问、切。

二、秦汉1.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庭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文献。

2.东汉《神农百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3.东汉末年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称为神医,他发明了麻佛散。

4.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经典,他被称为“医圣”。

三、唐朝1.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当时的医学成果。

2.吐蕃名医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

3.唐高宗时编修的《唐草本》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明清时期。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学,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农业。

五、战国时期1.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中原地区衣服片使用桔槔来灌溉农业。

六、魏晋南北朝1.曹魏时马均改进了翻车,用于灌溉。

2.水碓、水磨广泛运用于谷物加工。

3.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人一牛或一人二牛耕作方式。

七、隋唐时期1.开通大运河有利于灌溉。

2.唐朝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3.江东地区出现曲。

4.灌溉工具筒车。

八、宋朝1.西夏河西走廊、河西地区灌溉系统较完备。

九、战国1.《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十、魏晋南北朝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

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农书十一、明清时期1.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2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所著,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典籍。

3.《王祯农书》,元朝王祯所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4.《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所著,介绍了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并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5 . 《农桑辑要》,元朝忽必烈时期所著,我国最早的官修农书。

6.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古代医学家及其著作

古代医学家及其著作

古代医学家‎及其著作‎—本帖被‎想想设‎置为精华(‎2009-‎12-09‎)—‎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

学医于‎长桑君。

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

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东汉末医‎学家。

又名‎歫。

字元化‎。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

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

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汉‎末著名医学‎家。

名机。

‎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

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

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

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魏晋间医‎学家。

名熙‎,高平人。

‎曾任太医令‎。

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魏晋间‎医学家。

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

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隋代医学家‎。

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

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中国历代医学经典著作

中国历代医学经典著作

中国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皇帝内经》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宋慈《洗冤集录》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近代医学名著《古今图书集成》一、《脉经》《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

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

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

该书著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这里,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

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

历代主要医药专著一览表

历代主要医药专著一览表

历代主要医药专著一览表著作名称作者年代作者其他著作陆氏集验方十五卷陆贽唐崔公人药镜说储泳来订定王叔和脉诀一卷徐枢明医林统宗吴中秀明伤寒备览论咳嗽条徐彪明伤寒纂例本草证治辨明十卷活幼心书沈惠明方家法诊得效名方杂病秘求药能扁鹊游秦决证诗赋金口独步证因脉治秦昌遇明大方折衷幼科折衷痘疹折衷伤寒总论大方医验大成脉法颌珠幼科医验女科秘方摘要痘疹汇纂周官明原病集唐椿明伤寒百问良方秘括伤寒海底眼何渊明内外证治大全内经知要李中梓明本草通玄诊家正眼病机沙篆运气考医学传心诀伤寒括要女科微论里中医案医宗必读李中梓明雷公炮炙药性解本草图解删补颐生微论证因脉治四卷秦之祯清伤寒大白四卷女科切要证治汇补李用粹清归德堂医案鲁珍医案沈璠清沈氏医案脉诀本草瑜李延罡清君臣佐使论药论痘疹全书脉诀汇辨十卷何氏伤寒家课何汝阈清伤寒纂要伤寒本义何炫清保产全书金匾要略本义何嗣宗医案何氏药性赋(又一本)何炫清医学原始王宏翰清古今医史明医指掌急救良方女科机要幼科机要本草性能等寿世编何王模等清何元长医案何世仁清治病要言干山草堂医案重固三何医案何世仁等清伤寒辨类世济堂医案续著医人史传伤寒探微刘道深清证脉合参医案心印诸科指掌叶其蓁清疫疠脉镜女科指掌药性金铭清霍乱论王孟英清潜斋医话女科辑要古今医案选叶案批缪王孟英医案舌辩随息居饮食谱外科简效方温热经纬王孟英清玉壶仙馆医案巢崇山清千金珍秘何氏四方脉诀何其伟清杂症总括何氏药性赋医学妙谛新医学妙谛杂症总诀四言脉诀汤方简歌何世田医案医学源流论何其伟清救迷良方(戒烟方)何其伟清金匮方论陆懋修清太阳寒水病方说伤寒论阳明病释张仲景传仲景方汇录世补斋医书十六种疫疠溯源王敬义清女科选择瘢疹论一卷儒门保赤叶长源清外科证治金镜录郁士魁清女科撮要一卷张清湛清校补张氏疑难杂症一卷陈莲舫医案秘钞陈肃钧清医学传心金鹤清医原图说二卷金理清命门三焦考医方切韵二卷王森澍清脉论辨讹徐大揖清医宗粹语脉理精要二十卷施不矜清经验志奇三卷内外景灵兰集施沛清黄帝脉书脉微祖剂金兰集指南一卷李枝桂清医学指要内经指要医宗约贯医林证验经验良方平希豫清外科摘要张化麟清临证病源医方一案金仁荣清医药参醇蒋韫山清伤寒论正宗陆锡铭清内经集注黄元棠清习医心录杨锡祐清幼科精义四卷顾承仁清张氏医学心参张成清何鸿舫医案何鸿舫清温热暑疫节要何平子清瘟疫编诀(与前书合一册)壶春丹房医案春煦室医论何古心清春煦室医案(与前书合一册)藏斋医案何瑞叔医案何昌龄清张聿青医案张聿青陈氏医案陈莲舫清加批时病论女科秘诀大全瘟疫议医醇賸义费伯雄清费氏食养三种孟河费氏医案费伯雄清费氏全集食鉴本草医方论怪疾奇方费绳甫先生医案费绳甫民国章太炎先生论医集章炳麟章次公徐衡之民国猝病新论章太炎先生手写古医方君相诊余随笔张骧云民国医经辑要丁甘仁民国沐树德堂丸散集脉学辑要药性辑要喉痧症治概要丁甘仁医案丁甘仁民国九芝山馆集方夏应堂民国中西合纂妇科大全顾鸣盛民国世界奇病谈中西合纂验方新编中西合纂外科大全疡科纲要张山雷民国难经汇注笺正脉学正义医事蒙求古今医案评议中风斠诠张山雷民国本草正义病理学读本考证集妇科学笺疏历代名医历传丁福保民国古方通今伤寒论通论内经通论食物新本草中解医通汉法医典等二十世新内经丁福保民国伤寒论研究恽铁樵民国恽铁樵演讲录铁樵杂著药庵医学丛书二十二种恽铁樵民国(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刊合民国曹颖甫先生医案经方实验录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许半龙民国鸟瞰的中医中国方剂学枢要内科概要药签启秘杂病处方法等四本中国外科学大纲中西医之比观许半龙民国殷受田儿科医案类辑殷受田民国健康论二集丁仲英民国翠竹山房诊暇录稿曹惕寅民国金子久医案金子久民国青瑶玙和缓遗风问松堂医案包氏医宗十四种包识生民国鼠疫抉微余伯陶民国疫症集说救急便览黄溪医垒陈无咎民国医学通论伤寒论说明教方实用验方朱振声民国百病秘方妇女病续集失眠自疗法用药指南虚劳研究百病常识初集外科经验良方痛症大全朱振声民国金匾要略今释陆渊雷民国陆氏论医集伤寒论概要伤寒论今释诊断治疗生理补证病理补证皇汉医学批评余云岫民国余氏医述古代疾病名续疏义医学革命论二卷灵素商兑中国医学源流论谢利恒民国家用良方气功养生要诀中国医学大辞典谢利恒先生全书祝氏医学丛书四种祝味菊民国伤寒质难现代名医验案叶劲秋仲景学说之分析伤寒论启秘灸法自疗学妇女病经历谈祝怀萱民国废止中医案抗争之经过张赞臣民国方药考论类编天花与牛痘中国历代医学史略疮疡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中国诊断学纲要中医外科诊疗学本草概要经穴治疗学咽喉病新镜张赞臣民国伤寒发微等三本包天白(最新考证)经脉经穴挂图说明书中医各科问答丛书伤寒论证诠精华汪莲石民国急性险疫证治徐相任民国徐氏霍乱论在医言医时病常识中国时令病学时逸人民国霍乱审订良方汇中国内科病学中医伤寒与瘟病时氏内科学中国儿科病学中国传染病学中医妇科病学民国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民国绍兴县同善局医方汇选实验药物学何氏医药丛书最新儿科诊断学重订温热论钱氏儿科按疏叶天士医案(内科)新增时病论何廉臣民国中国医学史陈邦贤民国秦灵新义医学史纲要新本草备要医学门经语正续编中国古代医学成就支那医学史(日文)民国国医新话陆士愕民国丸散膏丹自制法金针秘传方慎庵民国风症指南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民国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世间禅证治精华朱鹤皋民国怪病奇治杨志一朱振声民国妇科经验良方杨志一民国四季传染病实用验方胃病研究补品研究药物学正、续、补三编章次公民国诊余抄杂病医案中国药物之起源严苍山先生医案严苍山民国外科外敷选方歌括顾筱岩民国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民国丸散易知读内经记内经类证膏方大全谦斋膏方案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验方类编秦伯未民国中国儿科学钱今阳民国温热辨惑章巨膺医林尚友录痧子新论应用药物词典神农本草经新注王一仁民国中国医药问题古今医学名著选辑黄文东民国叶氏医案选黄氏论医集黄文东医案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金匮新辑著名中医学家的学习经验中国药物标本图影陈存仁民国经穴清明图等三种病疹癍痘图鉴存仁医学丛刊中医对麻疹猩红热的认识皇汉医学丛书十兰类七十二种陈存仁中药大辞典陈存仁民国伤寒食养疗法程国树民国疾病饮食指南伤寒饮食指南实用方剂学盛心如民国哮喘新说郭柏良民国丁济万医案丁济万民国医学通论临证医案张骧孙民国当代名医验案菁华上海卫生报馆民国针灸述要叶劲秋解放后中药问题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国医学人名志陈邦贤严菱解放后(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余无言解放后(图表注释)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获疹伤寒病篇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医方经验汇编余奉仙解放后翼经经验录余无言解放后内经运气辑要朱振声哮喘自疗法喉科方朱氏内科经验方万有医库正续集痛症大全湿温伤寒手册陈存仁解放后中国医学源流陈存仁解放后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蒋维乔解放后气功疗法蒋维乔解放后正骨疗法石筱山解放后伤科石筱山医案顾氏评注印机草顾渭川解放后针灸正宗陆瘦燕解放后中风预防法针灸法汇论十二经穴分布图针灸腧穴图谱腧穴学概论经络学图说陆瘦燕中医临证备要秦怕未解放后金匮要略简释中医入门难经之研究秦伯未论文集秦伯未解放后中国医学外文著述书目(1956~1962)主吉民傅维康解放后程门雪医案程门雪解放后妇女经带胎产歌诀伤寒论歌诀祛病延年二十势王子平解放后拳术二十法中医护理学概要夏理彬解放后祖国医学对护理工作的概念黄羡明夏理彬解放后古代儿科疾病新编高镜朗解放后朱小南医案朱小南解放后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朱小南医案医话论冲任探讨内科临证录张耀卿陈道隆解放后陈道隆医案陈道联解放后眼科证治经验姚和清解放后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杨永璇解放后针灸治验录实用中医眼科学陆南山主编解放后眼科临证录温热论新编金寿山解放后金匮要略讲稿温病释要金寿山医论选集魏指薪治疗手法与导引魏指薪解放后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推拿学朱春霆推拿学概论中医推拿学中医儿科学王玉润主编解放后血吸虫病防治手册寄生虫病学本草学哮喘与慢支的防治和康复王正公解放后肾的研究姜春华沈自尹解放后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中医治则研究活血化瘀之研究姜春华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历代中医学家评析伤寒论识义药物与方剂历代医家学术评介肾本质研究万病验方大全姜春华论医集姜春华解放后改进枯痔疗法治疗内痔顾伯华解放后中医外科临床经验选实用中医外科学顾伯华医案外科经验选中医外科临证手册顾伯华解放后刘树农医论选刘树农解放后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陈树森主编解放后气功治老年病邝安堃解放后医海渭聚张志雄解放后针灸治疗精神病金舒白解放后伤寒论析疑沈济苍解放后秦伯未膏方选集董漱六解放后针灸腧穴索引谢筠寿解放后颜面神经麻痹的金针疗法方幼庵解放后针灸防治中风方幼庵张仁解放后针灸防治小儿脑病针灸有效病症舌诊研究陈泽霖陈梅芳解放后中医舌诊史话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张伯臾医案严世芸郑平东等解放后章次公医案门人集体整理解放后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颜德馨解放后中医内科临床手册医方囊秘练功与养生吴诚德乐秀珍解放后练功十八法(医疗保健操)庄元明周寿祥解放后常见病自我推拿图解肾与膀胱证治经验徐嵩年解放后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朱荣达解放后幼科刍言董廷瑶解放后柳柏春吐纳导引气功疗法刘学文柳智惠解放后中医历代名家学说裘沛然主编解放后壶天散墨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赵金鑫张镜人解放后临证偶拾(张羹梅医案)张天唐荣华解放后中医内妇儿科护理简明肛肠病学柏连松解放后中医外科心得夏少农解放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研究于尔辛等解放后何氏八百年医学何时希解放后读金匮札记女科三书证按雪斋读医小记历代无名医家验案妊娠识要女科一智集珍本女科医书辑佚八种六合汤类方释义医效选录何书田年谱何鸿舫事略及墨迹何氏世医文物集册何时希解放后何氏历代医学著述考何时希解放后色脉舌诊吴翰香解放后推拿手法学曹仁发解放后历代医学名著序集评释叶怡庭解放后中医病证专辑——胃院痛陈家英金保华贺静松解放后中国食疗学钱伯文解放后肿瘤的辨证施治中医脏象学钱承辉王庆其主编解放后难病辨治陈熠主编解放后中医病证专辑——咳嗽吴文鼎朱邦贤吴绍德解放后黄帝内经导读傅维康吴鸿洲解放后医药史话针灸史漫话中国医药历史漫话(英文)中国针灸史话(西班牙文)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沈自尹主编解放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林雅谷。

我国古代医药学著作

我国古代医药学著作

我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就开始了医药学的探索,并留下了许多著作。

这些著作囊括了中医学、外科学、妇科学、药学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知识。

下面我将按类别介绍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经典著作。

一、中医学1.《黄帝内经》:汉代黄帝时期医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的基础理论2.《难经》:是《黄帝内经》的补充,主要讲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所写,对于病理、病因、诊断、治疗都有详尽阐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阐述感冒病理的著作4.《医林改错》:唐代孙思邈所著,主要记载了许多传统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于后世的医学发展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二、外科学1.《外科正宗》:清代李中梓所写,对于外科学的诊断、手术操作、治疗方法等都有较为系统的阐述2.《外科全书》:明代吴经所编,涉及到骨折、瘘管、疮、溃疡等多个方面的治疗方法三、妇科学1.《女科十三针》:唐代孙思邈所撰写,总结了妇女常见病的治疗方案,对于后世妇科学的研究具有思想前瞻性2.《妇人大全良方》:明代李时中所写,记载了大量关于妇科的情况和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四、药学1.《神农本草经》: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医药学经典,对于药物的分类、性质、功效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是我国最早的药学文献之一2.《本草纲目》:明代李时中的巨著,收录1259种药物,内容涵盖了药物的起源、分类、性质、用法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些医学著作,透露出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早期的中医学相信身体有气血之分,也会进行以饮食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

经过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医学水平也随之不断地发展。

今天的医学已经远不只是单纯的依靠中药来治疗疾病,也涉及到了人体解剖、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而历史上的各种医药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医学的传承和业的演变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各个医家及其著作总结(考研版)

各个医家及其著作总结(考研版)

1、中医理论基本确立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问世2、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3、《黄帝内经》现存最早医学典籍,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先导,提出君臣佐使4、《52病方》现存最古老方书,载药242种5、诗经——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6、《难经》秦越人(扁鹊)——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法7、《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张机)——辨证论治第一部专书,确立六经辨证纲领,被推崇为“方书之祖”,融理法方药于一体8、《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味,提出七情9、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首创诸病通用药10、雷敩,《炮制论》中药炮制专著1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记载穴位349,《针灸大成》359,《针灸逢源》361)12、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现代青蒿素研制提供经验。

简、便、廉、效是其显著特点13、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分24脉象14、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方书1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16、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7、唐,《新修本草》(《唐本草》)——最早药典,采用图文对照18、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出“十类”(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提出“十剂”)19、宋。

陈无择《三因极—病症方论》——提出“三因学说”20、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而成的药典21、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22、元《饮膳正要》首次记载蒸馏法工艺治酒23、《本草衍义》按照年龄、体质、疾病等决定药量24、南宋,催紫虚《崔氏脉诀》分类论述24脉25、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绘脉图33种26、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出处)——存最早儿科专著27、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方论之先河,以君臣佐使来辨析药方;明确提出七方(始于《黄帝内经》)2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29、元,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30、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十怪脉”31、明,朱棣《普济方》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32、吴昆《医方考》——第一部方论专著33、明,张介宾(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歌”,提出“新方八略”八阵34、明,李时珍《频湖脉学》论述27脉;《本草纲目》载药1892,吸收番红花,曼陀罗等外来药35、明,李中梓,《诊家正眼》28脉象36、《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最大炮制专著37、清、叶桂(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38、清,汪昂《医方集解》——首开综合分类方剂先例39、陈修园著作许多学习方剂学的参考用书40、清,喻嘉言《寓意草》当时最完整病历书写格式41、现存最早妇产科专书《经效产宝》42、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洗冤录》43、清,王清任,《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发展淤血理论(补阳还五汤)44、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45、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提出,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46、《本草品汇精要》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47、《白猿经》记载乌头碱结晶48、《滇南本草》内容最丰富古代地方本草49、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文献——《本草纲目拾遗》Jim。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及其著作和成就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及其著作和成就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及其著作和成就董仲舒(公元145~208年):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卫氏董氏的后裔,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灵枢篇》、《伤寒论》和《难经》。

伤寒论是一部系统地综述了中医学疾病论治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受到了继后中医学家的广泛引用和肯定,是“古今医家共有名著”。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是西汉末年最伟大的中医学家,汉代最杰出的军事家王羲之后裔。

《内经》是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有《温病条辨》、《伤寒杂病论》和《房疹本草论》。

他最著名的文章是《真谛》,详细阐述了武当道家的哲学思想。

他的名字被流传到现今,被视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元老级人物,并被誉为“伤寒圣者”、“脉经启蒙者”。

孙思邈(公元181~242年):孙思邈是东汉末期最杰出的医家,曾出任大夫,他的著作百科全书性强,被誉为“二十四史第一医”,是东汉末期最伟大的医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代表作有《伤寒疏证论》、《集灵论》、《孙氏诊断学》和《孙思邈医典》等,并与另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创立了医家两大派别,“华派”和“孙派”。

华佗(公元150~219年):华佗是汉朝最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临床经典之一,他的著作百科全书性浓厚,被誉为“二十四史第二医”,代表作有《华佗本草指南》、《随小县》、《随本草》等,最著名的一本书是《伤寒补法疗法》,最著名的是开发出了“复方药物”,并以能够在临床上治疗脑积水而闻名,他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仍在古代中流传,对医学和社会特别是军事有着很大影响。

陈析子(公元150~219年):陈析子,三国魏国时期的医学家,是古代中国医学史上最著名的医家之一。

他的著作百科全书性强,代表作有《陈胜其实》、《注灵枢》、《灵枢实义》和《医学理论》等,他创造了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开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疗法,提出了先天阴阳四气论等观点,在古代中医的综合实践、概念体系和治病方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因而他被称为“中国医学四大祖师”之一。

历代著名文学家医学著作考

历代著名文学家医学著作考

历代著名文学家医学著作考
杨东方;周明鉴
【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年(卷),期】2009(4)4
【摘要】关于文学与医学的关系,前辈学者特别是中医大家裘沛然先生、任应秋先生已有探讨。

沿袭裘、任等前辈的研究思路,对历史上36位重要文学家的医学著作做一综合的考察与梳理。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杨东方;周明鉴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7
【相关文献】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明代妇女著作补遗
2.清代山东地区女诗人著作知见录--《历代妇女著作考》订补
3.《历代妇女著作考》所载妇女著作书名探析
4.《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5.古典文学研究的新硕果——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法言》四卷。今失传。”《食制》又名《四时食 按:《陶潜方》:马发烧作灰末,服方寸匕”;卷第十
制》,《太平御览》等书多次引用。《本草纲目》“引 八“治马咋人方第二十六……《陶潜方》云:制马
据古今医家书目”也有魏武帝《食制》,现已佚。《医 啮人方:取僵蚕屑,涂马上唇,则不能啮也”;卷第
学法言》则未见其他书记载。
葛荫春《古今名医言行录》记载,翱旁通医术,能 有“晏相《明效方》五卷”。特别是明代王肯堂《证
望色而知病之所在。一日宴客,见席上舞妓颜色忧 治准绳》引用称“晏元献公《明效方》”。此书当为
悴,曰“汝有病,在胸膈间,当坚大如盘,痛不可 晏殊所辑,惜未能流传。
忍。”妓曰:“诚如公言。”翱乃予以药,下血饼三枚,
人,为唐代著名诗人。《新唐书·艺文志》云:“刘 叔和有《脉经》,则北宋以后人矣。”《续修四库全书

禹锡《传信方》二卷”,已佚。《证类本草》《医心方》 总目提要》叙录《玉函经》云:“凡医卜术数等书,

等多有引用。今人冯汉镛加以辑佚,成书为《传信 七言歌括,皆出宋以后人所作,唐以前无此体。”
药 文
方集释》,1959 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五十卷行于代。”不过,《新唐书·艺文志》、宋郑樵 显,此书殆出伪托,其词亦不类唐末五代人。钱曾
《通志·艺文略》皆云:“《陆氏集验方》十五卷。”不 《读书敏求记》以为真出光庭,殊失鉴别。其注称宋
知何者为确。
人高氏伍氏所作,而不题其名。后附《持脉备要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 三十篇,亦不知谁作,多引王叔和《脉诀》,而不知

文苑杏坛虽属不同的领域,但由于传统文化诸 南子》代表了西汉初期散文的成就,又有养生之书

多分支的共生性和整体性,古代的先贤圣哲们往往 《淮南枕中记》,已佚。《证类本草》《普济方》等曾
药 文
亦医亦文,两者兼通。很多杏坛名家兼通文学,对 引此书。清代王仁俊辑为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

此,裘沛然先生指出:“古代的医家,多半具有很好 佚书续编·子编艺术类》。
书,为唐人笔记中名作。成式旁涉医学,著有《异 人将其这些医药杂说与沈括《良方》合刻,名之为
疾志》一卷,今存。除单行本外,又收入各类丛书 《苏沈良方》。
28
文献长廊
二月吉日,书于读书山之东龛。”
朱权(1378-1448),明太祖子,初封大宁,卒谥
次年,学者叶德辉加注校改,在《双梅景 丛书》首 惟演曾著《箧中方》。今佚。
次刊印校勘本。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 (今江
李翱(772-836),字习之。唐代陇西(今甘肃) 西)人。精于诗词,为宋代著名词人。《宋史·艺文
人。翱问学于韩愈,为晚唐散文的代表性作家。据 志》有“晏傅正《明效方》五卷”,宋郑樵《通志》
的文学根柢,他们早年就已经博览经史百家之
王充(27-96?),字仲任。后汉会稽上虞(今浙江
书……另一方面,中医的古典医籍,有些文字古奥, 上虞县)人。王充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有
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基础,就连入门也会感到困难。” 《论衡》一书,在中国思想史、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
并在《医林艺苑》一文中具体分析了诸如张子和、薛 位。《后汉书·王充传》云:“年渐七十,志力衰耗,
司马光 (1019-1086),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
其痛若失。《宋史·艺文志》云:“李翺《何首乌》一 (今属山西)人。光博学多才,为宋代著名文学家、史
卷。” 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云:“《何首乌 学家。著有《资治通鉴》《独乐园集》《书议》等书。
传》一卷,初见唐李翱集,今后人增广之耳。”今佚。 旁涉医学。《宋史·艺文志》有“司马光《医问》七
雪等大家的文学成就[1]。同样,很多文学大家也往 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可
往兼通医理,撰写出一系列医学著作。对于这个问 见,其所著《养性书》为养生之作,今佚。
题,前辈学者已有探讨,如中医大家任应秋先生就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三国时
曾写过一系列文章,如《古文学是中医学的基础》《文 期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为东汉末年著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人称“山中宰相”,
答》一篇,四千余言,辨论甚悉。集又有《宅无吉 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我国南朝齐、梁
凶摄生论难》上、中、下三篇。” 《四库全书》采纳 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生
了这种说法,其《嵇中散集》共收有《养生论》《答 平著述甚富,从其子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开
尝著《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一卷,为性医学著作, 人称西昆体。《宋史·艺文志》有“《箧中方》一卷”,
为敦煌藏经洞所藏。1908 年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偷 《证类本草》多次引用“钱相公《箧中方》”、《本草
购出境,由端方请人于 1913 年在巴黎拍摄,罗振玉 纲目》引用书目有“钱氏《箧中方》”,特别是《梦
遂把它作为《敦煌石室遗书》的一部分在北京出版, 溪笔谈》引用称“钱文僖公集《箧中方》”,可见钱
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末期谯国铚(今 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南史·范晔传》《宋书·范
安徽宿州市)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特别是四言诗 晔传》皆云:“撰《和香方》”。元人阴时夫《韵府群
成就尤高。博览群书,尤嗜《老子》《庄子》,好养 玉》卷十五云:“范晔撰《和香方》三卷。”《隋书·
性服石之事。《晋书·嵇康传》云:“常修养性服食 经籍志》云:“范晔《上香方》一卷。”卷数与名字
《陶潜方》一书,唐代
要》一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则云:“王勃
时远传日本,今佚。
《医语·序》一卷。”因书已佚,不知何者为确)。需
《医心方》共引用四
要补充的是,王勃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新
27
文献长廊
唐书·王勃传》)从而为儒者从医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如《合刻三志·志异类》《唐人说荟》《唐代丛
论》《答释难宅无吉
药消化三十六水法》一卷、《服草木杂药法》一卷、
凶摄生论》等著作。
《断谷秘方》一卷、《灵方秘奥》一卷、《消除三尸诸
陶潜(365? -
要法》一卷、撰集《服气导引法》一卷、集《人间
427),又名渊明,字
诸却灾患法》等。
元亮,世称靖节先
王勃(649-676),字子安。唐代绛州龙门(今山
著《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所主编《中国文学 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不过,
史》等教材专著为准,考察在上述三本专著中占有 他的“啖野葛饮鸩酒”更多地出于权谋。《北堂书钞》
一席之地的作家。
把此行为归为“帝王部·猜忌”。葛荫春《古今名医
刘安(公元前 179? - 公元前 122),淮南厉王刘 言行录》更为明确:“魏武帝防人害己,常对众食钩
生。东晋浔阳柴桑(今
西河津) 人。唐高宗和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
江西九江附近)人。为
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
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尝为《难经》作序,见
对后世文坛影响极
《王子安集》卷四。另有《医语纂要》一卷,一说为
大。兼知医药,著有
《医语》撰序(《宋史·艺文志》云:“王勃《医语纂
文献长廊
历代著名文学家医学著作考
杨东方 周明鉴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关于文学与医学的关系,前辈学者特别是中医大家裘沛然先生、任应秋先生已有探讨。沿袭裘、 任等前辈的研究思路,对历史上 36位重要文学家的医学著作做一综合的考察与梳理。
关键词:文学;医学;中医典籍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673-6281(2009)04-0026-05
陆贽(754-805),字敬舆,唐代嘉兴(今浙江嘉 书四集》《逊敏堂丛书》等。
兴)人。德宗时,为翰林学士,甚见亲任。虽外有宰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字圣宾(一
相主大议,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累迁中 作宾圣),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
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为裴延龄所谗,贬忠州别驾。 属陕西)人。创作了大量的道教小说,其中《虬髯
长之子。文帝十六年,袭父封为淮南王,后因谋反 吻无恙,乃宣告曰:‘钩吻性最毒,误食之,令人肠
自刭。刘安好读书,善为文辞,常广招宾客、方术 断。孤食之屡矣,毫无所苦,古人谓死生由命,不
之士,谈方技诗赋及黄老神仙之术。组织编写的《淮 其信然!’殊不知,蕹菜最解钩吻毒。曹操先饮蕹
26
文献长廊
菜汁,后啖钩吻,以愚人也。操著有《食制》四卷、 首,分别为:卷第十三“治昏塞喜眠方第八……今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

白行简(776-826),字知退。唐代太原(今山西 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能文辞,尤工诗,为西
太原)人。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弟。行简敏而好学,善 昆诗派领袖之一,与杨亿、刘筠齐名,他们互相唱
辞赋,所著传奇小说《李娃传》为小说史上的名作。 和之诗辑为《西昆酬唱集》。以辞藻华艳,风格相近,
二十六“相爱方第五……《陶潜方》云:戊子日书
蔡邕(133-192),字伯喈。东汉陈留 (今河南杞 其姓名著足下,必得”;卷第二十六“断谷方第
县)人。自幼嗜学,好词章、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文、音律。董 七……《陶潜方》云:避饥方:青粱米一升,以淳
卓柄政,强令邕出仕,授左中郎将。及卓被诛,邕 酒渍之三日,百蒸白露,善裹藏之,欲远行入山食
难养生论》《黄门郎
始,后代书目皆薄录陶著,存亡多寡颇不一致。现
向子期难养生论》
仅就《本起录》中的医学著作列述如下:《抱朴子注》
《宅无吉凶摄生论》
二十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