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78f7ab73b3567ec112d8ab4.png)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1b427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7b.png)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创作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因此得名古典主义。
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是它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其中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为发达,法国古典文学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思想特征(1)强烈的政治倾向,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歌剧,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以理性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辱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骄奢淫逸、堕落腐化,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艺术特征(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进行创新,使其具备现代剧的基础: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标准和规范遵守三一律:时间,情节,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补充】三一律: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艺术上体现了时间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7e8dfc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完整版)17世纪文学
![(完整版)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37e8489ba1aa8114531d934.png)
莫里哀Molière
➢“莫里哀如此伟大, 每次读他的作品,每 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 人,他的喜剧接近悲 剧,戏写得那样聪明, 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 他。” ——《歌德谈话 录》
欧洲最杰出的喜剧 家之一,遵守但并 不拘泥于古典主义
法则。
➢“喜剧的责任既是在 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 病,我认为执行这个 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 令人发笑的描绘,抨 击本世纪的恶习。” ——莫里哀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 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 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 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德国尚保留着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 余热,格里美尔斯豪生的小说《痴儿西木 传》,在艺术上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 特点,被认为代表了“德国十七世纪文学的 高峰”。
文学概述
➢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 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 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 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 特征。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 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
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年
幼
路易十四
的
路
易
十
四
路 易 十 四 和 演 员 们 在 一 起
古典主义形成的原因
➢法国君主专制王权鼎盛要求文学规范化 1. 语言和文学形式的整理和规范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bda6e3a376baf1ffc4fad1c.png)
伪君子的故事梗概
巴黎的富商奥尔恭 宗教骗子答尔丢夫 奥尔恭的漂亮的续妻欧米尔 奥尔恭的女儿玛丽亚娜
故事梗概
居住在巴黎的富商奥尔恭,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曾辅佐过国王,因此受到了 人们的尊敬。 当奥尔恭每次到教堂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一个信士,双膝跪地, 专心致志,祷告上帝,时而激动,时而叹息,时而流泪。每当奥尔恭离开教堂 时,这个人抢先赶到门口,向他献上 圣水。奥尔恭得知他叫答尔丢夫。答尔丢 夫是一个富有产业的贵人,因信奉上帝,不留心产业因而家境贫寒起来。 奥尔 恭出钱帮助答尔丢夫,答尔丢夫却执意不肯收下,当场便把钱分给了别人。 奥 尔恭被答尔丢夫的行为感动了。两人从此密切接触起来。奥尔恭还把答尔丢夫 接到自己的家中,为他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还把他当做圣人,导师,把自 己的秘密只告诉他一 个人。答尔丢夫真诚地对待奥尔恭的热情,事事当心,处 处虔诚,即使自己的行为中出现一点小错也要当成罪过来谴责。但是答尔丢夫 最关心的是奥尔恭的漂亮的续妻欧米尔。 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太太对答尔 丢夫简直是着了迷,柏奈尔太太时时将家里人与答尔丢夫相比较,反而觉得家 里人个个都不是好东西,不顺眼,时常向他们发脾气。 奥尔恭外出归来,此时妻 兄克雷央特来看望他。女仆桃丽娜向奥尔恭说夫人欧米尔的病渐好。奥尔恭却 对妻子的病不闻不问,只是打听答尔丢夫的情况。家里人对答尔丢夫从没有好 气。桃丽娜见状,生气地说了许多答尔丢夫难听的话。奥尔恭对此十分不高兴, 妻兄克雷央特也劝奥尔恭不要对答尔丢夫太好。并提醒奥尔恭对真假信士,一 定要分清真伪。
从1664年开始,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 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古典主义的 创作规则,并且在作品中表现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更加强烈的民主 倾向,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水平。 除了最著名的《伪君子》(一译《达尔杜弗》(1664)外,《唐· 璜》 (1665)、《恨世者》(1666)、《悭吝人》(1668)、和《乔 治· 唐丹》(1668)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 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98423c943323968001c926e.png)
英雄悲剧《熙德》
男主人公:罗迪克
女主人公:施曼娜
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 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 冲突,责任与爱情的 冲突。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家,出身财政官 家庭,本人做过路易 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克》和《费德尔》。
《安德洛玛克》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高乃依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 剧的创始人,一生写过 30多个剧本。主要作 品有四大悲剧《熙德》 ﹑《贺拉斯》﹑《西拿》 和《波利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17世纪文学 的主要成就。领会古典主义文学、 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概述
时代背景: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 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尔为 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太阳 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 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 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活,人 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据上 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定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 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 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 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 范,故有“古典主义”之称。古典主义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 胁的产物。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 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 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58803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8.png)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许多文学家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杰作,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哈姆雷特》(Hamlet)-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戏剧界,威廉·莎士比亚都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在17世纪,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个悲剧探讨了复仇、疯狂和死亡等主题,并引起了观众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2.《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约翰·包德温(John Bunyan)约翰·包德温是17世纪最著名的清教徒写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天路历程》是一部宗教寓言,描述了基督教信仰者的精神之旅。
这部作品极富象征性,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翻译成世界上许多语言。
3.《巨人传》(Gargantua)- 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拉伯雷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巨人传》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的冒险故事。
拉伯雷通过描绘人性的荒唐和社会的不合理性来进行讽刺,并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4.《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中世纪巴黎社会的描述和对彼此相爱的吕都和埃斯梅拉达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展现了雨果对封建宗教体制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这些作品代表了17世纪文学成就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3b2dd75fbfc77da269b1e3.png)
高乃依
• 高乃依(1606— 1684)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出身律师家庭,长 期从事 律师事务。1629年开始创 作。 • 代表悲剧《熙德》 (1636),其他重要悲剧 《贺拉斯》、《西拿》、 《波利厄克特》。作品充 满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 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 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 上的英 雄。气势悲壮激越。
古典史诗的终结
• 弥尔顿的两部史诗,特别是《失乐园》, 是古典史诗的最后一部杰作。西方古典史 诗从荷马史诗开 始,形成了写英雄史诗的 传统。《失乐园》直接继承 了荷马史诗和 维吉尔史诗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 诗, 也是一部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 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 黑格尔在《美学》中总结史诗,提出史诗 在18世纪被小说替代。 • 西方史诗自弥尔顿之后让位于小说。欧美 小说继承了史诗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 的史诗。
2、弥尔顿
• 弥尔顿(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 命文学的代表, 生于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他在政 治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 于独立派。革命期间,他 写了很多政论文,批驳国 内外反对派对革命的污蔑 和攻击。40多岁双目失 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 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 史诗《失乐园》、《复乐 园》,悲剧《力士参孙》。
《天路历程》
• 《天路历程》(1678,1684)是班扬的 代表作,梦幻寓言小说。小说主人公的名 字叫基督徒 正在读一本书 ,知道了自己 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他 从故乡“毁灭的城市”逃出,开始了他的 天路历程。他弃绝罪过,坚持真理,排除 万难,最后达到幸福的天堂。基督徒是个 具有寓言 性质的通名,是正直人类的代表, 象征人类对美好 未来的追求。小说结构有 流浪汉小说的特点,通过 旅途见闻反映英 国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讽刺贵族 阶级的 腐败现象。班扬在语言和小说技巧方面为 18 世纪斯威夫特和笛福的小说铺平了道 路。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06b120af45b307e8719775.png)
《力士参孙》 力士参孙》
悲剧《力士参孙》(1671)采用圣经题材。 悲剧《力士参孙》 1671)采用圣经题材。 它的主题是革命行动, 它的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和 号召。 号召。 • 古代大力士参孙被妻子出卖, 古代大力士参孙被妻子出卖,过着痛苦的 奴隶生活,但他并不甘心屈服。 奴隶生活,但他并不甘心屈服。他渴望斗争和 复仇的时机。在他做了长久的准备以后, 复仇的时机。在他做了长久的准备以后,终于 打倒了敌人,获得了自由。 打倒了敌人,获得了自由。这首诗号召年轻的 一代要以参孙为榜样, 一代要以参孙为榜样,把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下 忠实地表达了双目失明的诗人的晚年心情。 去。忠实地表达了双目失明的诗人的晚年心情。 •
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 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 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 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 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 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 对于清教徒来说, 圣经》 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是衡量一切的 准绳,革命党人借用《圣经》来号召人民革命。 准绳,革命党人借用《圣经》来号召人民革命。 清教徒主张过简朴节俭的生活, 清教徒主张过简朴节俭的生活,他们把剧院也 当作“罪恶的娱乐”场所而加以抨击,1642年 当作“罪恶的娱乐”场所而加以抨击,1642年, 资产阶级下令关闭伦敦剧场。 资产阶级下令关闭伦敦剧场。 • 清教徒精神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 清教徒精神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英国舞 台沉寂,惟一重要的诗人是弥尔顿。 台沉寂,惟一重要的诗人是弥尔顿。 •
《复乐园》 复乐园》
《复乐园》(1671)是弥尔顿的另一篇重 复乐园》 1671) 要史诗, 要史诗,叙述耶稣不受撒旦诱惑替人类恢复乐 园的故事。 园的故事。 • 诗人把耶稣塑造成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 形象。耶稣具有和作者本人一样的政治抱负: 形象。耶稣具有和作者本人一样的政治抱负: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把 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 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史诗的主题是教 育人民,人类必须接受理性的启迪, 育人民,人类必须接受理性的启迪,以便把自 己提高到足以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 己提高到足以产生的哲学基础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3a6e280066f5335a8121ec.png)
男性俱乐部
► 法兰西学士院有很强的性别意识,院士都是男性。
1980年3月6日,法兰西学士院投票选举一名新 院士,以递补已故法国作家罗歇•卡约瓦(1913— 1979)空出的席位。选女院士的阻力很大,最后以 出席人数35人的20票通过,接纳女作家、翻译家、 哲学家、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尤尔瑟娜尔(1903— )为新院士,这是具有345年历史,被称为“男性 俱乐部”的法兰西学士院第一次接纳女院士。 ►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由法兰西学士院最 年轻的院士,《费加罗杂志》专栏作家让•多尔梅 松(1925—)多方奔走策划,最后成功。
《寓言诗》239首 ►布瓦洛(1636-1711) 《诗的艺术》
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巴罗克文学
►一颗不圆的珍珠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富丽繁复、精雕细刻。发展了一种新的 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 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 望和需要。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了直接作用。
古典主义的特点:
►摹仿古代文学、追求艺术完美、恪守
“三一律”。 ►崇尚理性、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人情 欲。 ►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王权、歌颂 贤明君主。
笛卡儿
法国理性主义代表是笛卡儿(1596—1650),他 是17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 开创者,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代表著作《论方法》(1637),它是理性主义的 结晶。 著名的哲学原则:“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重 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人的意识和存在的关系,有意 识才有存在,是西方自我意识自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作 用,歌颂理想人之后的一个巨大发展。20世纪瓦雷里: “宇宙说:人思故我在”,更强调了意识的重要。20 世纪扬波•萨:“我思故我选择”,这都源于“我思 故我在”。
17世纪文学-1
![17世纪文学-1](https://img.taocdn.com/s3/m/f2d31ee37f1922791788e806.png)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葡、意等国,遇到了挫折,而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0——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克伦威尔成了护国公。
他去世后,王党分子迎回了查理二世,于60年代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
1688年,资产阶级把威廉三世捧上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被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法国从1624年黎世留当上首相和1643年马扎兰当上首相直到路易十四亲政之间的37年中,封建制度得到巩固,王权逐渐加强。
在1648至1653年之间,镇压了大贵族制造的“投石党事件”,之后,王权终于“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暂时得到了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
”(马恩选集),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
他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局面,开疆辟土。
他的凡尔赛宫富丽堂皇,成为欧洲各国贵族瞩目的中心。
法国宫廷的时尚和趣味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
人心思定,遵循理性和秩序的思想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其出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如下: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产物。
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并规定其为国教。
同时,新建立的波旁王朝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力量得到壮大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使中央政府得以加强,抑制了贵族割据和分立的行动。
路易十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
在当时,君主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1da97e5856a561253d36f0c.png)
让· 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四
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 在《论戏剧诗》和《悲剧 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 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约翰·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 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 (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 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 仰的过程。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17世纪末的文艺作品
![17世纪末的文艺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5243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e.png)
17世纪末的文艺作品17世纪文学包括:巴洛克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巴洛克文学意大利:著名的是“马里诺诗派”,代表人物马里诺,成名作《阿都尼斯》。
西班牙:以“贡哥拉诗派”为代表,代表人物贡哥拉。
巴洛克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西班牙剧作家卡尔德隆,《人生如梦》比较充分体现巴洛克文学特点。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以圣经为题材。
著名的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讽喻小说《天路历程》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简答题】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2.古典主义文学表现为对理性的绝对遵从。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则。
(主张“三一律”)(二)“三一律”【名词解释】1.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2.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3.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三)古典主义文学创作古典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方面是戏剧,分别体现在喜剧和悲剧两个方面。
喜剧以莫里哀为代表,悲剧的代表是高乃依和拉辛。
高乃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代表作《熙德》,是古典主义的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作。
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玛克》。
另一部重要悲剧《费德尔》。
拉辛的创作使法国古典主义悲剧走向成熟。
拉封丹(寓言诗人)《寓言诗》:借助动物世界表现人类世界,有很强的现实性。
布瓦洛: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集大成者,是“古典主义的立法者”,采用诗体创作了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明确提出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该作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7ef2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4.png)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十七世纪是外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进行概述。
一、巴洛克文学的兴起巴洛克文学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表现了一种复杂而夸张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文学强调意象的重要性,注重展现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常以修辞手法和修饰华丽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该流派主要由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家发展起来,如意大利的托雷奥·蒙托里奥和西班牙的路易斯·德·霍亚等。
二、英国文学的辉煌十七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该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
此外,英国文学还涌现出约翰·坎恩的英雄史诗《天堂失去》和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些作品丰富了英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在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对文学形式和严格的格律的追求。
著名的作家包括皮埃尔·科雷、让·拉辛等。
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拉辛的叙事诗《亚当与夏娃》和科雷的喜剧《米松卡人》。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柯德》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问题。
此外,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拉辛的戏剧《戴多娜·达嫩夫人》和卢西奥·梅纳的戏剧《达芬奇博士》。
五、德国巴洛克文学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主要包括巴洛克文学和启蒙文学两个阶段。
德国巴洛克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文学的影响。
该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神话和史诗为主题,如莱辛的《鲁珀特苏醒记》。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46255033687e21af45a924.png)
拉辛
让·拉辛(JeanRacine, 1639—1699)是法国古 典主义第二阶段的悲剧 诗人。 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 克》(1667)、《爱丝 苔尔》(l691)等。
安德洛玛克
• 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 取材于古希腊史诗和悲 剧 •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自 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
要服从于理性。
在艺术上,摹仿古代,重视艺术法则
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 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 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 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 从“三一律”。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
• 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 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 的真理。 •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 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 3、古典原则: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 4、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 意义。
让·拉封丹(1621—1695)
音乐
• 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 • 巴赫、韩德尔、拉摩等。 • 巴洛克音乐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歌剧这 种艺术形式。
文学
• 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 •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 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 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 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它在各国文学 中都有反映,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
一 、历史上17世纪的欧洲
• 1 、意大利、西班牙走向没落,英法崛起 • 2、 1640-1649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 3 、法国在16、17世纪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 主专制国家 太阳王路易十四
17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8d316602768e9951e73890.png)
莫里哀的平民化特点
莫里哀是17世纪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喜剧作家。
他曾经带领剧团在外省巡演13年,亲身体验了 下层人民的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其 平民性进一步增强。其作品的平民化特点表现 在:第一,戏剧观上,认为戏剧不是为特权阶 级服务,而是为广大人民服务;戏剧的优劣不 在于遵守艺术规则,而在于能否教育观众;反 对给戏剧划分等级,致力于喜剧创作。
古典主义
1.名词解释:“古典主义” 2.简单题: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3.积极性与局限性
优点:产生了许多杰出作家、作品,对自文
艺复兴以来欧洲过于繁杂的文学局面进行了 一定的整饬。 缺点:过分崇古,影响作家深入反映现实; 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个人情感;人物塑造 公式化、概念化;各种规则束缚了作家的创 作。
分析古典主义文学与 文艺复兴文学的不同
1.从表现主题来看:文艺复兴文学受人文主义思
想的影响,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自由,反 对禁欲主义;古典主义文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 产物,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特定的主题, 即歌颂王权、崇尚理性。 2.从表现形式上看:与强调个性解放相一致,人 文主义文学追求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方法 的独创性;古典主义强调秩序,崇尚理性排斥 情感,因而古典主义强调规则,反对创新,致 使其故事情节单一,对生活认识简单,人物塑 造类型化突出。
第二,题材形式上,当时其他的古典主义戏剧家
采用高雅的悲剧艺术形式,以王公贵族为表现对 象,创作脱离现实生活;莫里哀则以写作改变社 会风俗的喜剧为己任,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社 会不良习气和丑恶的社会现象。其喜剧充满着浓 郁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气息。第三,在思想主题上, 莫里哀的作品大胆揭露了僧侣的伪善、贵族的腐 朽、资产者的贪婪愚昧与虚荣做作;赞美肯定了 下层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品质,反映了其 平民化的立场。第四,在喜剧形式上,他突破了 古典主义的严格限制,将悲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 并吸收民间喜剧的表现技巧。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第一节 17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a490b3d5a8102d276a22f3b.png)
清教徒反对奢华纵欲,提倡节俭勤奋 的进取精神,主张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清教徒布道家约翰· 卫斯理概括了这种 清教徒精神:“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 拼命地捐钱”。
清教徒:新兴的资产阶级 清教徒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清教文学:资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约翰· 弥尔顿
这部戏剧符合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政治上拥护王权。 艺术上:崇高严肃的悲剧风格。
拉辛(1636—1699):
其创作特点是: 1、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刻画女性心理。 2、写情欲淹没理性,从而控制并毁灭人。 他的代表作有《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费得尔》: 雅典王后费得尔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欲而 走向犯罪的故事,是拉辛心理悲剧的代表 作。她是瑞典国王的后妻,她向国王前妻 的儿子求爱,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反诬 王子对她有不轨行为。国王怒而处死王子。 王子死后,费得尔也悔恨自尽,死前道出 了真情。 剧本批判滥施情欲、缺乏理性的思想行为。
生平(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 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 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并取 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 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 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撒旦的形象:
叛逆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 王”
作者对撒旦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 面,批判骄矜的撒旦,另一方面,感情上 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 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 作者笔下,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 命者。所以,大致来说,对撒旦是歌颂大 于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贪色:既要娶奥尔恭的女儿,又要去勾引奥尔恭的续弦 妻子欧米尔。看见谁对欧米尔做一个媚眼,他所表示的醋劲
比奥尔恭本人“还大六倍”。
答
③阴险狠毒的恶人 答尔丢夫伪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正如剧中人
尔 克雷央特所说的那样: 这些利欲熏心的人们,把侍奉上帝当作了一种职业、一
丢 种货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他们的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
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
象 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 丢夫的总和。
意
社会意义:达尔杜弗是十七世纪封建贵族和教会势
义 力的代表,披着宗教外衣追求私欲的伪君子。以上帝为 武器,以虔诚作伪装,以虚伪为手段,到处招摇撞骗。
:”
《伪君子》演出剧照:
艺 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 术 成 对主要人物的出场作了精心安排 就 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影 料。
响
:
THAN`S ALL THANK YOU!
者造以的出当《 不了及独乐和失 屈叛对特园夏乐 不神革处的娃园 挠撒命理故受》 的旦再,事魔取 斗的起表。鬼材 争形的达作引于 意象企了品诱《 志,望对用,圣 。在。革宗偷经
他在命教吃》 身作失题禁, 上品败材果写 体中的,而人 现突悲经被类 了出愤过上始 革地情诗帝祖 命塑绪人赶亚
补
充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规则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 物。
古典主义文学着重表现理性与感情欲望的冲突, 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与征服;强调文学语言必须 符合明白与确切的要求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基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主张国 家的统一,歌颂贤明 的君主。 2.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 3.崇尚和模仿古代文学。 4.要求严格的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莫
里 哀
1.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法国戏剧史上贡献卓越的喜 剧大家。
莫里哀的喜剧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理论,但又不受古典主
的 历
义的约束,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 风俗人情,有“严肃喜剧”的称号。他的战斗精神表现为“现 实主义”,作品特点是把生活写透,把矛盾写透,把性格写透。
史 地
:
强调戏剧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
三
一出戏只能表现一个事件/情节
一
只能表现在一天中发生的事件
律
只能表现同一地点发生的事件
法
国
十
七 世 纪
莫 里
古 典
哀
主 义
:
喜
剧
大
师
原名让.巴布蒂斯特.波克兰( Jean
背
Baptist Poquelin),莫里哀
景
( Moliere )是其艺名。 他的喜剧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
:
文主义传统,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吸收了民间戏剧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创 一.探索时期(1659-1663):开创古典主义喜剧 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
作 分
学堂》。其中《太太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的开端, 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形成的标志。 二.繁荣时期 (1664-1669):揭露和批评宗教的伪善欺
夫
答尔丢夫本是一个外省的没落贵族,花尽了产业,穷得 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于是,他像当时一些
的 形
没落贵族一样,官场仕途走不通,就走侍奉上帝信仰宗教的 路子,这是求取荣华富贵的终南捷径。
答尔丢夫深知通过宗教发财的奥妙,看清了上流社会多
象
有保守、顽固、愚蠢的善男信女,掌握了他们以宗教虔诚为 时髦的社会心理,把自己打扮成虔诚的信士,靠着他在贵族
夫
习,他们动辄暴怒,有仇必报,毫无信义,诡计多端;到了 陷害人的时候,他们会恬不知耻地借了上帝的名义来掩盖他
的 形
们凶狠的私怨;尤其可怕的是当他们盛怒之下对付我们所用 的武器却正是人人所尊敬的武器,他们是利用了上帝的圣名 作为武器来刺死我们,事后大家却还得感激他们的美意。这
象 种虚伪性格,我们是看得太清楚了。
夫在家,把他奉为良心导师。答尔丢夫在奥
尔恭家里为所欲为,几乎弄得这个家庭家破
人亡,倾家荡产,暴露出伪君子、假虔徒的
真面目。
答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 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个性最
尔 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包括:
丢 ①伪装的虔诚信徒
安 德 罗 马 克
补充:
其他成就: 拉·封丹(1621-1695) 《寓言诗》239首 布瓦洛(1636-1711) 《诗的艺术》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风格(Baroque)的影响在17世纪欧洲文学、绘 画、音乐和建筑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在德国、西班牙和法 国的文学中,它的影响十分突出。巴罗克一词来自葡萄牙 语barocco,意为不合常规,尤指长得不规则而且有瑕疵的 珍珠。
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传奇剧: 双重求婚
闹剧: 插科打诨、全场
乱跑、桌下观”戏“ 风俗喜剧:
婆媳吵架、父子 相争、隔墙偷听
补充:
柏格森《笑的研究》 柏格森根据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和理论,写了一 篇哲学论文《笑的研究》。柏格森认为,悲剧的目的 在于刻画英雄的品质或描写好人的苦难,作者采取的 是同情态度,喜剧的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病态或指摘 某种人的过失,作者抱的是批判态度。悲剧观众往往 以认同态度去看剧,喜剧观众却以旁观态度去看剧, 他须有清醒的头脑,看出剧中人的过失,因而发笑。 因此,悲剧诉诸观众的感情,喜剧诉诸观众的理性。 这表明了悲剧审美和喜剧审美的区别,莫里哀的喜剧 艺术具有这种特点。
:
答
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
尔 丢
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 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 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夫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 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
的 形
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
2. 承上启下的喜剧大师,整个欧洲戏剧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莫里哀上承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莎士
比亚、维伽、瓜里尼戏剧中的营养,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成就
位
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下启18世纪启蒙文学思潮,欧洲整
和
个18世纪的喜剧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莫里哀把欧洲的喜剧 提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许多作家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养
《伪君子》(1664——1669)莫里哀的代
内 表作,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从
容 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
分 这出喜剧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
析 :
出和外国演出。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 第一位。
剧情:《伪君子》描写一个笃信天主教
的巴黎富商奥尔恭收留了一个假虔徒答尔丢
: 社会中养成的一套伪善手腕,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假虔 诚骗取资产者奥尔恭的信任。
答
②地道的贪欲之徒 贪食:一顿晚饭,“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的
尔 东西”(一幕二场)“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 成细末的羊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次喝“四大口葡萄
丢 酒” 。“他的身体别提多么好了,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
克
多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 主要特征 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
文
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 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
学
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4)在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
:
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就复杂 感和丰富感,偶然性的情节。
清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以弥尔顿为代
本
特
征
:
彼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法国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 法国的“悲剧之父”。代表作 《熙德》。 风格:庄严崇高
让·拉辛( Jean Racine, 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 悲剧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 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克》 (1667)、《爱斯苔尔》(l691) 等。 更注重女性心理的刻画。
教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亦称清教徒文学)。
徒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16世纪60年
文 代形成于英国。主张从国教会中清除繁琐的教仪、
学 教阶制度, 提倡教徒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
: 活,追求道德上的纯洁与完善。
英国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 约翰·弥尔顿(J.Milton, 1608—1674),代表 作品有班扬的《天路历程》(1678)和弥尔顿的 《失乐园》(1667)等。
期 :
骗、封建贵族的掠夺放荡、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吝啬,创 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代表作《伪君子》、《唐璜》、《吝啬鬼》等
三.晚期创作(1670-1673):主要创作了一些受到民间喜
剧影响的作品如、《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司卡班的
诡计》、《无病呻吟》等。
1673年2月17日,在演出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无
巴罗克风格首先见于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建筑,其特征 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它与自然、宁 静而古朴的古典派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立的凡爾賽宮
巴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罗
在法国,巴罗克文学自16世纪后期兴起,17 世纪初进入活跃期,到30、40年代产生了许
夫
唇红得都发紫了。” (一幕四场) 没有半点喝圣水,清心 寡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