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肢体残疾人康复指导手册

肢体残疾人康复指导手册

肢体残疾人康复指导手册Living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 can present many challenges, butwith the right guidance and support, individuals can learn to navigate their daily lives with greater ease. 身体残疾带来了许多挑战,但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支持,个人可以学会更轻松地应对日常生活。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rehabilit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alized exercise program. 为肢体残疾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

Physical therap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helping individuals improve their 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overall function. 物理治疗在帮助个人提高力量、柔韧性和整体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t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to work closely with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lan that meets their specific needs. 对于肢体残疾人来说,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制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全面康复计划至关重要。

In addition to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emotional support is also essential for individual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除了身体康复之外,情感支持对于肢体残疾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是指一种专门针对各种慢性病和残疾人士的医学模式。

康复医学主要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综合治疗。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该领域的医护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较详细的介绍。

一、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是指通过综合性医疗与康复作用的手段,帮助有失能和病残的患者重获身体和心理的自主性,让其有能力进行独立生活与工作。

二、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但在当时只限于与伤残军人相关的康复疗法。

1950年后,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以及科技发展,康复医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1980年,联合国正在执行的残疾人权利条约明确提出了捍卫和促进残疾人权利与福利的义务。

这加速了世界各国在坚持残疾人权利方面的立法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三、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康复医学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康复医学的诊断:包括身体、功能、精神行为、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诊断。

2.康复医学的治疗:包括生理疗法、物理疗法、膳食指导、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

3.康复医学的协调: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协调和配合多种专业治疗手段,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

4.康复医学的评估: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是康复医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采用许多测试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四、康复医学的常见病症康复医学常见的病症有:1.脑卒中:中风后的身体每次发生缺氧缺血,肉蒲团形成。

2.肌肉萎缩症:主要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肌肉组织萎缩。

3.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疾病大多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

4.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以上疾病在康复医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五、康复医学的挑战和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康复医学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如物理治疗师、康复科医师、语言治疗师等等。

康复知识点口诀总结大全

康复知识点口诀总结大全

康复知识点口诀总结大全一、康复的概念及意义康复是指在疾病、病伤或残疾情况下,通过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干预手段,使患者恢复健康,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过程。

康复的意义在于帮助患者克服疾病或伤害的影响,重建健康、独立和自主生活的能力。

二、康复的原则康复的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个体化原则、社会化原则和连续性原则。

此外,还应遵循专业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三、康复的内容康复的内容包括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三个方面。

生理康复是指通过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手段,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

社会康复是指通过职业康复、社会支援等方式,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四、康复的评估康复评估是指通过专业的康复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能进行全面评估。

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功能评定、康复需求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五、康复方案设计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应包括明确的康复目标、合理的康复计划、有效的康复方法以及科学的康复措施。

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

六、康复的干预手段康复的干预手段包括物理治疗、职业康复、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康复锻炼等。

这些干预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和组合应用。

七、康复的效果评估康复效果评估是指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康复目标的实现情况。

常见的效果评估方法包括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估、康复效果量表等。

八、康复的指导与教育康复过程中,应作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指导和生活教育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康复知识的普及、康复技能的培训、家庭照护的指导等。

九、康复的持续管理康复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实现自主生活和社会参与。

因此,康复服务不能只限于一段时间的干预,应实行持续的管理和跟踪服务,以确保患者长期的康复效果。

十、康复的原则康复治疗一定要科学合理,注重个体差异,综合应用多种康复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指引患者系统地康复。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整理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1、康复rehabilition1910开始:萌芽1910--1946:形成期1946--今天:确立和发展时期第一个在综合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的是1946年美国的Rusk博士,被称之为康复医学之父。

康复的定义1969年WHO:综合和协调的将医疗、社会、教育和职业等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可能的水平。

1980年WHO:应用所有措施皆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的成为社会的整体。

现代康复进入了中国。

2、康复的基本内涵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工程。

对象和核心:功能障碍手段:功能训练再训练最终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3、医疗康复一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医疗康复:是一门手段,例如: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手术摘除。

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机训练骨关节的活动度。

4、四大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

5、2001年5月ICF:功能、残疾、健康分类。

针对残疾人:ICIDH:残疾、残损、残障器官/系统水平:健康/病损个体水平:活动/活动受限社会水平:参与/参与受限6、中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3个星期天国际残疾人日:每年的12月3号1995年中国分类法: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其中不包括内脏残疾。

7、临床医学核心理念:以人体疾病为中心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医学模式工作对象:各类患者临床评估:疾病诊断和治疗目的: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逆转病理/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手段: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工作模式:专业化的分工模式康复医学核心理念:以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中心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工作对象:各类功能障碍的残疾者临床评估: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治疗目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改善,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合理训练工作模式:团队模式8、五大共性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康复初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康复初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康复初级知识点总结归纳康复是指协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手段。

康复包括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在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本文将就康复的一些初级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介绍相关的康复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康复的概念和原理康复的概念是指协助患者在疾病、伤害或残疾的影响下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过程。

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使患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潜能,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目标包括恢复受损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能力等。

康复的原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即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干预,使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有效的康复效果。

二、康复的分类和形式康复按疾病、伤害或残疾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形式。

1. 物理康复物理康复是通过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辅助器具等手段,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常见的物理康复技术包括运动疗法、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

2. 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指通过职业训练、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职业康复需要结合患者的职业技能、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合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功能。

心理康复可应用于各种疾病、伤害或残疾的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康复的评估和计划康复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潜能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

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生活功能评定(ADL)、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康复效果指标(RBI)等。

康复计划是按照康复评估结果,在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康复是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使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受歧视。

2.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3.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可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5.联合反应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异常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6.共同运动是指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7.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8.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9.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

10.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11.协调是指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衡、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动作的能力。

12.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活动,即进行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3.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14.有氧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训练方式,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

15.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调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2
目录
• 残疾人康复概述 • 残疾人康复基础知识 • 残疾人康复技能训练 • 残疾人康复心理辅导 • 残疾人康复政策与法规 • 残疾人康复案例分享与经验交

01
残疾人康复概述
残疾人康复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残疾人康复是指通过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手段,对残疾人的身体、心理 、社会功能进行全面康复,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治疗等手 段,对残疾人的心理和学习能力进行评定 和训练,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
通过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手段,帮助残 疾人获得适合的工作岗位,提高其就业能 力和生活质量。
通过社会服务和社区支持等手段,帮助残 疾人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 。
03
意义
残疾人康复不仅有助于减轻残疾人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为社会 减轻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残疾人康复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实现自我价值。
原则
个性化、全面性、系统性、科学 性、社会参与性。
残疾人康复的分类与内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组织残疾人参加团体辅导活动,通过集体互动,增强彼此之间的理 解和支持。
家庭辅导
将心理辅导延伸到家庭,帮助家庭成员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共 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05
残疾人康复政策与法规
国家残疾人康复政策概述
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历程
01
从最初的福利机构到现在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
国家残疾人康复政策的主要内容

肢体残疾健康宣教

肢体残疾健康宣教

肢体残疾健康宣教肢体残疾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身体部分或全部功能障碍的一种身体状况。

肢体残疾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也对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因此,进行肢体残疾健康宣教至关重要,旨在提高社会对肢体残疾群体的认知和理解,消除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一、了解肢体残疾肢体残疾包括四肢、手指、脚趾、脊椎和关节等部位的损伤或功能障碍。

导致肢体残疾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先天缺陷、疾病、意外事故以及年龄等。

肢体残疾患者通常在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社交活动方面存在困难,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二、肢体残疾对患者的影响肢体残疾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身体上,患者面临运动障碍、肌肉萎缩以及骨骼变形等问题。

此外,残疾还会导致疼痛、疲劳和体力消耗加剧,增加患者患病风险。

心理上,肢体残疾可能引发自卑、社交障碍、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医疗、康复和心理支持。

三、肢体残疾宣教的必要性肢体残疾宣教的目标是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和理解。

尽管社会在提供设施和机会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宣教,我们可以帮助大众认识肢体残疾患者的日常挑战,并倡导平等、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

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机会。

四、肢体残疾宣教的内容和形式肢体残疾宣教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残疾类型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肢体残疾及其特点,让大众了解残疾人的具体情况。

2. 康复和康复辅助设备:介绍康复治疗和辅助设备对肢体残疾患者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3. 心理支持和社交融入:强调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鼓励大众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社交融入。

4. 法律保护和权益:介绍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肢体残疾患者的权益和福利。

肢体残疾宣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肢体残疾宣教的内容,提高关注度和理解度。

(完整版)康复护理知识点

(完整版)康复护理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康复医学概述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 职业康复的内容:①职业评定②职业训练③选择、介绍职业④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方法和治疗技能的医学学科。

2.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3.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康复功能评定: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5.康复医学的对象:①急性病后的患者②手术后的患者③各类残疾者④慢性病患者⑤老年人6.康复组成人员:康复医师/各科相关医师/各科相关护师和康复护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鉴定师/康复咨询师/其他人员等。

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①康复机构康复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3)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争:人类在目前还不可能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都有导致人类许多残疾的发生,这些残疾者就迫切需要得到积极的康复治疗。

康复基础知识点(1)

康复基础知识点(1)

康复基础知识点(1)1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社区康复:指在社区层次上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资源,使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3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失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

这些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4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合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功能按全或无定律进行。

同一块肌肉的运动单位越多,动作的精细程度越高。

同样,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越少,动作的精细程度也越高。

5等长收缩: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是时,肌肉张力增加,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

又称为静力性收缩。

6等张收缩: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肌纤维缩短,引起明显关节运动。

又称为动力性收缩。

等张收缩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7等速收缩:肌肉收缩的速度保持恒定或产生匀角速度的关节活动。

8最大耗氧量:运动时消耗的能量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增加。

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能增加的值,称为最大摄氧量。

9突触:是神经传导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一个突触小结。

10运动终板: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肉接头部位形成的突触,它是将神经兴奋性传递到肌肉的重要部位。

康复学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康复学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康复学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1、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凡IQ值低于( )分者,视为智力残疾。

A、60B、70C、90D、75E、50答案:B2、关于康复评定的意义如下,但哪一项除外()A、评估康复疗效。

B、又称疾病诊断,是寻找疾病病因和诊断。

C、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D、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E、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答案:B3、训练患者(尤其有神经肌肉瘫痪的儿童或成人)通过弹奏适宜的乐器,或按音乐节拍做体操,以改善和发展运动功能,尤其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属于()A、心理治疗师B、物理治疗师C、音乐治疗师D、康复医师E、言语治疗师答案:C4、对由口腔缺陷(舌切除后、腭切除后)引起的言语交流障碍进行训练,改善构音能力属于()。

A、物理治疗师B、康复医师C、作业治疗师D、康复护士E、言语治疗师答案:E5、"联合国决定"国际残疾人年"为() "A、1983年B、1981年C、1985年D、1982年E、1980年答案:B6、Michael, 20岁。

外伤截瘫3个月后。

“受伤后,对我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我不再能轻轻松松地上厕所,对我来说,我很难接受这个现状。

”根据ICF属于()A、身体功能损害B、活动受限C、参与受限D、环境因素E、个人因素答案:A7、医生的权利是( )A、保持和恢复健康,积极配合医疗,支持医学科学研究B、对患者义务和对社会义务的统一C、支持医学科学研究D、具有独立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权利以及特殊干涉权E、绝对干涉权答案:D8、属于心肺功能及代谢当量测试设备为()。

A、肌电图仪B、机械握力计C、功率自行车D、肺功能测定仪E、步态分析仪答案:C9、"某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高热患儿,经医生初诊"发热待查,脑炎可能"。

急诊值班护士凭多年经验,对患儿仔细观察,发现精神越来越差,末梢循环不良,但患儿颈部不强直。

于是,护士又详细询问家长,怀疑是中毒性菌痢。

2023残疾人康复知识标准培训ppt

2023残疾人康复知识标准培训ppt

残疾人康复的内容:身体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残疾人康复的注意事项:个性化、全面性、长期性、社会支持
日常生活技能培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交技能:与他人交流、建立人际关系等
自我照顾技适应环境技能:如使用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等
辅助器具的种类:分为生活自理、防护、助行、助听、助视、言语沟通等
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进行使用培训和指导
辅助器具的选择和适配
辅助器具的种类和功能
适配原则和流程
适配评估和调整
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辅助器具的维护和保养
存放方式:正确存放辅助器具,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等不良环境影响
增强适应能力,融入社会
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残疾人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残疾等
特点:不同的残疾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和措施
康复目标: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
康复服务: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方面
社交技能培训
定义:社交技能培训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残疾人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促进社会融入。
添加项标题
重要性:社交技能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项标题
培训内容:包括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团队协作、自我介绍等方面的训练,帮助残疾人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成果:介绍残疾人康复知识培训的成果,包括学员的掌握程度、培训效果评估、学员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

2023
康复护理措施
contents
目录
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康复护理常见措施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的伦理与法律责任
01
康复护理基础知识
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或残疾人进行的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其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回归社会和家庭。
康复护理定义
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或残疾人实现最大限度的恢复,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家庭和社会支持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和康复技巧,提高其对康复护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宣教
增强患者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护理中心理支持的实践与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05
康复护理的伦理与法律责任
康复护理的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尊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02
康复护理常见措施
了解病人的病史、家族史、发病过程、既往史和功能障碍情况。
初次评估
对病人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阶段性评估
康复计划结束时,对病人的功能状况进行总结性评估。
末期评估
康复护理评估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康复护理计划与实施
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尊重原则
公正原则
诚信原则
保密原则
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种族、信仰等原因而歧视或偏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实、客观地提供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不隐瞒、欺骗患者。
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和病情,维护患者尊严和权益。

肢体残疾居家康复指导内容

肢体残疾居家康复指导内容

肢体残疾居家康复指导内容
首先,在日常生活方面,居家康复指导内容可以包括日常护理、饮食指导、睡眠管理等。

对于肢体残疾患者来说,日常护理非常重要,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穿着适合的辅助器具等。

此外,合理的饮食对于康复也非常重要,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促
进康复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良好的睡眠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一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和增强体力。

其次,在康复训练方面,居家康复指导内容可以包括针对肢体
残疾的康复训练方案。

这可能涉及到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功能训
练等内容。

针对不同的残疾情况,康复训练内容会有所不同,比如
针对肢体肌肉无力的患者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针对肢体关
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
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在心理健康方面,居家康复指导内容也需要关注患者的
心理健康。

肢体残疾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心负担,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帮助也非常重要。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患者建立社交支持系统等。

综上所述,肢体残疾居家康复指导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概论知识点

康复医学概论知识点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基础学是指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重点是与康复功能训练,特别是主动功能训练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及运动学,以及与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改造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遵循SMART原则,即特异性S、可测性M、可获得性A、相关性R、时间性T主要包括:1、运动功能评定: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步态分析、平衡与协调功能、感觉功能、心肺运动实验等评定。

2、生物力学评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评定4、脑高级功能评定5、神经生理功能检查6、康复医学特殊问题的评定7、环境评定8就业前评定日常生活ADL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100分)肌力评定主动MMT肌力分级0~5级肌张力被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0 1 1+ 2 3 4 体现在患者做被动活动的阻力吞咽功能洼田饮水实验屈膝:大腿后侧支配腘绳肌伸膝:股四物理疗法PT 作业疗法OT 言语疗法ST肌力低下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外伤则相对应肌力底下中枢神经:脑(上)硬瘫肌张力增高大脑皮层、脑干、小脑、基底结脊髓(下) 软瘫运动神经元损伤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外体系社区康复CBR:是“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能够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尽早主动运动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手部水肿)残疾学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身心功能障碍的状态,并且这种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ICF 由ICIDH演变来ICF编码系统b 身体功能s 身体结构d 活动和参与e环境因素字母章数二级水平三级水平四级水平限定值功能障碍功能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等的特征性活动功能障碍评定的意义:通过对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严重程度做出判断,为残疾分类、估计预后、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提出进一步全面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残疾人康复训练活动

残疾人康复训练活动

残疾人康复训练活动
1. 身体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和其他康复
技术,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或增强其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
平衡能力。

2. 日常生活训练,针对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如何穿衣、洗漱、进食、上下楼梯等技能训练,以提高其
独立生活能力。

3. 辅助器具使用培训,指导残疾人正确使用助行器、轮椅、假肢、义肢等辅助器具,以提高其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4.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残疾人建立社交技能,包括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情绪管理能力,以提高其社会融入能力。

5. 心理健康辅导,针对残疾人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
理能力。

总的来说,残疾人康复训练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计划,旨
在全面提升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这些训练活动需要
专业的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专业团队共同
参与,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内容

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内容

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指导内容
偏瘫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内容非常重要,以帮助他们尽快恢
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指导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生活指导,包括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
活动。

2. 运动康复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包括针对偏瘫
部位的功能性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功能的改善。

3. 日常活动建议,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如散步、上
下楼梯等,以增强体能和促进康复进程。

4. 心理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5. 饮食指导,提供偏瘫患者适宜的饮食建议,包括营养搭配、
饮食习惯调整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6. 家庭护理指导,对患者的家人进行护理指导,包括如何正确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康复训练等,以确保患者在家中得到良好的护理和关爱。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日常生活指导、运动康复指导、日常活动建议、心理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和家庭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康复基础知识

康复基础知识

什么叫康复(rehabilitation)?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人士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重返社会。

按照《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康复还包括存在健康问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人们,他们的功能和能力的恢复和充分发挥也是康复应该关注的问题。

康复的对象?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e Lisk(1998)认为“康复是一个帮助伤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爱好上、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功能缺失和障碍以致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需要康复提供帮助。

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或者损伤包括胚胎发育畸形所致的残疾、出生时的伤病残、生长发育期间的伤病所致伤残、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伤残等。

成年期是人的身体和精力最旺盛时期,由于生活、工作、运动和意外伤害,导致身心社会功能受限的机会增多,由各种原因所致疾病的机会也明显增加,是容易发生严重伤残的重要时期。

在老年人,由于衰老和身体功能衰退,器官系统老化所致的各种疾病增多,遭受损伤时造成残疾的机会比其他群明显增加,而且老年人的伤残往往比其他人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2000年8月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8600万,分别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和7%。

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已达13亿,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代。

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病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

康复目标?对于病伤残人士,现代康复的总体目标是促进病伤残人士的改善功能、融入社会,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的基本目标是改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让病伤残人士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那样过着积极的、生产性的生活;如基本目标难以实现,应在可能情况下,让病伤残人士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劳动就业、经济自立;对于具有严重功能受限的伤病残人士或者老年伤残病人士,最低目标是增进他们的自理程度,保持现有功能或延缓功能衰退。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主要内容❖偏瘫的康复训练❖脑瘫的康复训练❖截瘫的康复训练❖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

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常见障碍❖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急性期(<1w)(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恢复期(1w~6m)(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训练正确卧姿翻身训练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促进下肢正常运动❖训练腰部控制能力❖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促进骨盆运动❖缓解上肢屈肌痉挛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适用于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者❖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 愈合期:以运动疗法为主 (1)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被固定的部位,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开始进行等长收缩,防止废用性萎
缩及肌腱粘连。 (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 恢复期:促进肌力迅速恢复和ROM扩大,提高ADL能力。 (1)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 (2)提高肌力:超过3级,抗阻运动 (3)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器或一次性集尿短裤 ❖ 骨质疏松: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调节饮食结构;多晒太阳;站立负重每日不少于2小时;
药物。 ❖ 压疮:多发生于头后枕部、肩胛部、两髋部、骶尾部、足跟及内外踝部。 (1)加强自我管理:长期卧床者每昼夜至少观察全身皮肤2次 (2)定时减压:轮椅使用者30分钟减压1次 (3)移动时注意安全 (4)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 咳嗽无力 (1)经常翻身,轻叩后背,由下而上,每次2~3分钟。 (2)鼓励多坐,并帮助活动双上肢以带动胸部运动。
❖ 3个月内易惊,啼哭不止或哭声微弱,睡眠困难 ❖ 喂养困难 ❖ 在听到噪音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哭闹。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 ❖ 不能抬头、坐、爬、追视等
脑瘫分类 以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 痉挛型(70%~80%) ❖ 手足徐动型(20%) ❖ 共济失调型 ❖ 迟缓型 ❖ 强直型 ❖ 震颤型 ❖ 混合型 以瘫痪部位分类: ❖ 四肢瘫 ❖ 双重性偏瘫 ❖ 双瘫 ❖ 三肢瘫 ❖ 截瘫 ❖ 偏瘫 ❖ 单瘫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 偏瘫的康复训练 ❖ 脑瘫的康复训练 ❖ 截瘫的康复训练 ❖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活动四肢关节 坐起与坐稳训练 偏瘫上肢的训练
转移训练 站立与行走训练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 肩关节疼痛:保护,避免过多牵拉和大幅度运动;理疗;服药。 ❖ 肩关节半脱位:桌、肩吊带、患肢负重训练 ❖ 患手肿胀:注意保护肩关节,抬高患肢,手腕处于背伸位,压迫缠绕法。 ❖ 患足下垂、内翻:站斜板、AFO等
常见问题及防治 ❖ 痉挛 (1)防止或减轻肢体痉挛的功能训练 (2)药物:力奥来素 ❖ 感觉丧失或减退:注意保护,避免烫伤 ❖ 疼痛:药物、针灸、心理帮助 (3)排便障碍:养成正规的饮食、饮水习惯,多摄入蔬菜或水果等纤维成分多的食物;定时排
便;辅助药物。 (4)排尿障碍:及时开展膀胱排尿训练;自我导尿;加强监测;对于尿失禁者,可用外接集尿
各种畸形 训练内容与方法 ❖ 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牵伸训练、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与方法 ❖ 作业疗法:可选择一些特定的作业活动以增强四肢协调性和灵活性,如泥塑、制作手工艺品 等。注意根据年龄、职业和兴趣等选择相应训练方法。 ❖ 矫形手术后训练:石膏固定—等长收缩;石膏拆除—ROM、肌力训练、站立、步行训练。 ❖ 辅助器具的应用:各种矫形器、拐杖、轮椅
❖ 定义:简称“儿麻”,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运动细胞,表现为肌肉 麻痹、运动功能障碍,而感觉正常。
❖ 常见畸形: (1)足部畸形:马蹄足、内翻足、高弓足、锤状足、跟形足 (2)髋、膝部畸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反张、膝外翻、下肢短缩等 ❖ 脊柱侧弯 ❖ 上肢畸形:少见,如肩关节半脱位、肘挛缩、腕下垂、猿手等。
常见障碍
❖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
痉挛。
❖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
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 保持功能位:小腿截肢-髋膝关节伸展;大腿截肢-侧卧位(患在上)使髋关节保持在内收
的功能位;错误体位见图
❖ 残端训练: (1)残端角质化训练 (2)残端负重训练 ❖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 ❖ 增强肌力训练 ❖ 站立与步行训练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假肢配戴后的训练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
中;无效时用快速降压药
翻身训练 起坐训练 支撑减压训练 移位训练 站立训练 轮椅操作技巧训练 步行训练 职业和文体训练 ❖ 职业训练:根据残疾者功能状态、文化素质和择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项目。 ❖ 文体训练:轮椅篮球、轮椅乒乓球等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 定义:是指由于外伤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变、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骨和关节 损伤,从而导致行走、活动等运动功能受影响。社区中常见的有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 骨关节病
❖ 原因: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手术后等 康复时机及主要方法
❖ 康复治疗时机:病情允许尽早开始 ❖ 主要方法: (1)心理治疗 (2)临床康复:预防和减轻各种并发症 (3)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 (4)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动作、职业性努力动作和工艺劳动动作 (5)文体治疗:利用文娱和体育的手段,进行全身综合训练及轮椅的使用训练 (6)中医传统康复: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按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等 (7)康复工程:适配矫形器以补偿功能的不足 (8)营养治疗
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
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 急性期(<1w)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
❖ 截肢康复: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假肢安装和使用直至重返社会的全过程 ❖ 截肢原因:严重外伤、肢体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和发
育异常等 ❖ 常见类型:上肢截肢(肩胛胸廓截肢、肩关节离断、上臂截肢、肘关节离断、前臂截肢、腕
关节离断、腕掌关节离断、掌骨截肢、指骨截肢)、下肢截肢(骨盆截肢、髋关节离断、大 腿截肢、膝关节离断、小腿截肢、足部截肢)
❖ 恢复肌力训练: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便,特别是肩、肘、髋、膝等大关节, 病情若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关节变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
❖ 休息和轻度活动:多用于急性期,休息的程度应以能消除疲劳、减轻或解除局部浮肿为宜。 ❖ 预防关节挛缩: ❖ 运动训练: (1)肌力训练:等长收缩,2次/日;抗阻训练。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1-2次/日,不应引起关节剧烈疼痛。 (3)物理疗法:浅表热疗(湿热袋、蜡疗、热水浴等)、深部热疗(短波、微波、超声波等) ❖ 作业活动及ADL训练: ❖ 辅具应用及家居改造:如长把牙刷、粗把勺、坐厕加高等 ❖ 传统康复疗法:针灸、按摩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 ❖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 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 ❖ 促进骨盆运动 ❖ 缓解上肢屈肌痉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 ❖ 适用于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者 ❖ 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 ❖ 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 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
(3)鼓励做咳嗽动作,咳嗽力量不足时,同时加压其下胸部两侧。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每日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训练 (2)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用薄薄的枕头将双下肢垫高 (3)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见于T6以上损伤 (1)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大汗、皮肤潮红、焦虑不安、心跳加快或变慢,BP明显增高等 (2)原因:膀胱过度充盈、导尿管不通畅、大便充盈、压疮、嵌甲、下肢痉挛、衣服鞋袜过紧 (3)处理方法:尽快找出诱发因素并着手解决;坐起,双足垂于床边,使血液向腹腔和下肢集
❖ 定义: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最常侵犯膝、髋、 腰、颈等负重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可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周围肌肉 萎缩、关节畸形。
骨关节病训练 ❖ 休息:适用于急性期,目的是减轻疼痛和避免炎症的加重,卧床期间应适当进行各关节的被
动活动或简单的主动运动。 ❖ 热疗:急性炎症期和发热者可用冷疗代替 ❖ 冷疗:急性炎症或关节肿胀较重时
ADL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 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 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
❖ 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会走 早期表现
康复手段 ❖ 全面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 综合康复的手段:包括PT、OT、ST、中医、理疗、特殊教育、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
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等 头部控制、翻身训练 坐位训练 爬行训练 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 定义: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 神经、二便控制等)所致的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