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习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习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2、提出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
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标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3、猜想与假设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第一节 杠杆的平行条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认识杠杆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及阻力臂L 2的示意图。
填一填⑴杠杆: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叫杠杆。
⑵支点是: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动力是: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阻力是:阻力是: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动力臂:动力臂: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阻力臂:阻力臂: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 1.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2. 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4设计实验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 的距离。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概念2. 杠杆平衡的条件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分析与处理5. 生活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操作步骤,生活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杠杆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平衡现象。
2. 实验一: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推导杠杆平衡的条件。
3. 实验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1)学生根据实验一的结果,设计验证实验。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4.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杠杆平衡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生活实例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学生作业中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以及问题分析和解答的深度。
3. 评价标准:理解杠杆平衡概念,能准确描述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无误,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能从生活中找到杠杆平衡的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掌门1对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杠杆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配套器材、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多媒体课件或录像。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各种工具: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食品夹等指出这些简单的工具都称为简单机械.投影或录像:机床、缝纫机、起重机等.指出这些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或机器).但无论多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本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二)、新课教学一、杠杆的概念投影:汲水的桔槔、埃及人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提出问题:人类很早就使用杠杆了,在三千多年前,古人用来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它就是一个杠杆.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是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从而创造了世界奇迹.什么是杠杆呢?它在使用中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或录像):用撬棒撬石头的两种方式、小孩在玩跷跷板、压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取水.思考问题:撬棒、跷跷板、手柄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提供器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铅笔模拟撬棒)尽可能由学生总结结论.若得不出结论可提示:(1)每种工具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确定阻力)(2)人们是怎样利用这种工具完成任务的?(是否有转动的现象?是否都有绕着固定点转动?是否给杠杆施加力了?)(确定支点、动力)(3)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有哪些?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请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图1练习:观察图1,思考下列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二、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提出问题:杠杆能在力的作用下转动,哪些因素影响杠杆的转动呢? 学生探究活动:探究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有力和力臂. 简介实验装置,由学生判定此装置是否可看为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动力、阻力(任意设定哪个力是动力,哪个力是阻力,本案例设左边为阻力).实验1:(使用前调节平衡)钩码挂在如图2位置平衡.实验2:左边钩码不变,右边加一个或减少一个钩码,杠杆是否仍平衡?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3: 换上另一个弯曲杠杆(如图3),保持左右两边动力、阻力不变,杠杆是否仍平衡?实验4:保持左边阻力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要保持杠杆左侧水平,右侧的钩码应该放在哪呢?仔细观察,平衡时如图4所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与实验1情况相同.改变阻力大小重复上述4个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大小影响杠杆的转动.给出力臂的概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结合图例,讲解杠杆的相关概念:一“点”——支点O ,(一定在杠杆上)动力F 1五 二“力”—— 相对的 要 阻力F 2 素 动力臂L 1 二“臂”——阻力臂L 2(1)力臂一定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设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
但如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杠杆还不清楚。
故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但须说明的是,我校处在偏远山村,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应适时地给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
对通过实验得不出结论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认知结果,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
培养他们敢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的结构,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①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②杠杆平衡的仪器一套(共12组)、钩砝12盒。
【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教师提示学生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①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②猜想与假设:几位同学作出了几种假设,你还有其他的假设吗?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指导:改变钩码数目(F1、F2),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据填入下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2)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如撬棍、天平、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
2、认识杠杆(1)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各要素的含义,并学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3、提出问题展示一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实验装置,提出问题: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平衡?4、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猜想二: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猜想三: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5、设计实验(1)介绍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等。
(2)制定实验方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在杠杆的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据。
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及力臂的长度,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杠杆架、钩码、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杠杆的构造,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杠杆的平衡点,并记录下来。
3. 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测力计、钩码等器材,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介绍杠杆的分类。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杠杆概念和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习题的完成质量,检验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2. 反思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调整教学策略。
3. 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实验教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授课授课设计课 题研究杠杠平衡条件讲课人李燕094090364 教 学 导演示实验,由实验现象归时间2012-4-30技 能纳原理技 能 1. 经过对感性资料的研究,慨括出物理看法或物理规律;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观察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结果;目 标3. 问题中心式张开授课。
1. 理解杠杆的平衡;教 学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目 标3. 学会经过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时 间 教师的授课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技术要素授课媒体 分 配2 分同学们, 是不是听闻这样一 甲回答:提出问题 PPT表现各个例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 ① 都有一根硬棒 解决问题 子的详尽示撬起整个地球。
是不是也看 ② 都绕着固定点转动做出总结到过这样的现象: 用撬杠撬 ③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转动石头、用压水井提水、用铡 刀铡草等等, 那么以上几种 工具各自的形状, 大小和用 途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色呢?6 分是的,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思虑挑明问题板书表现杠杠的定谈论引起学生注义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根意力硬棒就叫做杠杆。
同学们是激疑激趣否会想杠杠有什么原理或是规律呢?8 分观察演示实验第一来看以下实验: 总结规律①把杠杆支在支架上, 调治归纳相关数据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并把数据填入表格注意对实验仪器的介绍在水平川址平衡。
实动力×动验 动力动力臂阻力臂 阻力×阻力阻力次 ( N ) ( cm )力臂(cm)臂( N · cm )( N )②如图 14- 10 所示,把三 数( N · cm )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 (左1边 2 个,右边一个),搬动钩码的地址,使杠杆仍在水平川址平衡。
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等于钩码受的重力)看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看作动力,将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阻力臂L2 的数值填入下表。
③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2个钩码,地址不变,搬动右方钩码地址,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下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课题: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备人:郑振凤一、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5)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思。
课表解读: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把杠杆识别出来。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在杠杆上确定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按不同的特点对杠杆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三、教学难点: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二)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类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四、当堂达标检测(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_.2. 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 在图中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概念2. 杠杆平衡的条件3. 实验方法及步骤4. 数据分析与结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讲述杠杆平衡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平衡现象。
1.2 提问:什么是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有哪些特点?2.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2.2 教师展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杠杆平衡的条件。
3. 实验操作与观察3.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杠杆平衡情况。
3.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数据分析与结论4.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数据。
4.2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5. 巩固练习5.1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6. 课堂小结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布置作业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杠杆平衡条件。
7.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巩固杠杆平衡条件,并引导学生运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如翘翘板、剪刀、钳子等工具的原理。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杠杆平衡实例,并进行演示。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第7章、第8章分别介绍了弹力、重力和二力平衡的知识,本节是力学知识的延伸,是研究本章后两节滑轮、轮轴以及机械效率等知识的理论依据,是力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研究了有关力的知识,对于力、平衡等概念、天平的调节比较熟悉,上一课时已经掌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对杠杆又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对探究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已初步形成,这些都为研究本节做好了铺垫二、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会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能归纳结论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三、实验教学内容(一)体验活动:杠杆的平衡的影响因素(二)探究活动:水平位置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探究活动:非水平位置杠杆的平衡条件(四)自立活动: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四、实验教学过程(一)复旧知情景激趣:感知杠杆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验器材:硬棒、课本体验活动1:将硬棒置于肩上,手握住硬棒的一端,另外一端挂物体1.当物重不变,仅移动物体的位置,学生感知此时杠杆是否平衡2.当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变时,仅增加物重,学生感知此时杠杆是否平衡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与力的大小和力臂有关(设计意图: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探究反馈交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存在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1)F1+l1=F2+l2.(2)F1-l1=F2-l2.(3)F1×l1=F2×l2.(4)F1÷l1=F2÷l2.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实验器材:杠杆、带刻度的圆形纸盘、简易铅垂线、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2)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和非水平位置的平衡条件,通过改变钩码数量和钩码的位置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实验结论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图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2互相垂直线的纸盘(1)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其目的在于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是由支点、动力和阻力构成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直尺。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的重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
2. 思考题: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讲解法,清晰地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翘翘板,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介绍支点、动力、阻力等概念。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5. 练习应用: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unknown 物体的重量。
6. 总结提升:强调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据记录能力。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1 课时【课标要求】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支点、阻力、动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两个情景,理解阻力臂、动力臂,并能正确画出。
3.通过实验,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信息化资源:电脑、暴风影音播放器、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剪刀(1 个)、镊子(1 个)、钳子(1 个)、螺丝刀(1 个)、核桃夹(1 个)、勺子(1 个)、三角板、食品盒(1 个)、核桃两个。
杠杆(10 个)、钩码(10 盒)、托盘天平(1 个)。
【评价设计】1.通过“探究”活动(一)(二)、问题1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1、2;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通过情景设置(一)、(二)及问题2、3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3;检测目标2 的达成。
3.通过“探究”活动(三)、(四)及问题4、5、6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4;检测目标3 的达成。
4.通过“探究”活动(五)及问题7 检测过程与方法中目标4 的达成。
【设计说明】设计教学活动前,首先明确怎样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依据评价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达到明确“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杠杆呢?活动二:熟悉生活中的杠杆1. 多媒体动画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组杠杆问题1 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总结杠杆的使用特点。
结合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一、引言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教学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你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条件。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我要为大家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介绍,二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1.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平衡条件的含义。
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钳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在实验验证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平衡条件的真实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还会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和布置作业。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扳手、钳子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它们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节第课时
小组合作探究1、杠杆的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
阻力臂。
2、画力臂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5、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当堂检测1.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2.如图2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弹黄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把弹簧秤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减少三个钩码
C、把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把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
3.汶川地震中,滚滚的山石挡住了道路。
增援
人员要用撬棒撬开山石,分别沿如图所示的四
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
D.沿F4方向
4.两位同学利用右下图所示的可以绕O点自由转动
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甲同学竖直向下用力F1将另
一端的乙同学拉起。
请画出拉力F1的力臂L1。
6.下列工具:①钢丝钳②钓鱼杆③筷子④镊
子⑤开酒瓶用的起子,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7.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
图3
图2
8.图中O是杠杆的支点,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