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其”指对于弑君者的讨伐问题。
8.这一章让我们知道了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一一礼崩乐坏。“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
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而且陪臣执国命。孔子也知道这样一个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 但他还是要去做,而且这一章中孔子已经71岁,过两年就死了,这更加体现了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
“陪臣执国命” 的状况。
这种情况孔子理应知晓,但他首先禀告国君而没有直接找三桓这种实权人物,也体现了他遵守礼制的 思想。
6•孔子在告三子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答复吗?
当然知道。“三桓”本身就是陈成子一样的人物,素有无君之心。但孔子仍去报告,是因为他觉得: 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谋国,义所当告。(《四书集注》)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衰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
当属晋、齐,在齐国这次政变中,孔子弟子宰我死于难。
2•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之后,孔子为何要“沐浴而朝”?
(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举行祭祀或其他典礼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
7•在遭到哀公的婉拒,又遭到三桓的一致拒绝之后,孔子为什么一连两次说出“不敢不告”?
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即“在其位,就谋其政。”
这一方面说明了孔子因为自己做过鲁国的司寇,虽告老还家,但依然属于士大夫阶层,仍用士大夫的
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出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于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 抱太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的申告,反 映了孔子无可奈何而又想有所作为 的心情。
其不可 。
二、分析“知其不可”
- 【问题2】 孔子知道“不可”这个现状吗?(分析14.21)
(一)字词
告于哀公:状语后置,于哀公告于,向
夫:f。那,那个
以:因为
之:至I」,往
省略句:之三子告,不可。(孔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
(二)分析
1.弑君:
“弑”的理解(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的精神。
三、孔子与隐士的对比
在这样一个“知其不可”的社会背景中,孔子选择了“为之” 看一看孔子与隐士的对话。
-18.5
(一)字词 兮:语气助词 何:多么 已:停止 而:语气词,表感叹 殆:危险 得:能够 省略句:(接舆)趋而辟之,
(二)分析
1•接舆的名称
接舆:接,迎。舆,车。此人忽然而来,倏然而去,当然不知其姓名,因他出现时迎面遇着孔子的车, 就把这个叫“接舆”。下文的“长沮” “桀溺”的称名亦如此。即指在泥水中劳动的一高一壮的两个隐士。 沮,泥水之处。溺,浸在水国。长沮、桀溺,都是因形因情造名。
4•孔子在禀告时为什么直呼陈成子为“陈恒”?
古代称呼他人,同辈称字或称官职。陈成子作为齐国的掌权大夫,地位何其尊贵,而孔子直呼其名, 主要体现了孔子对他弑君行为的愤怒。
5•哀公又为什么说“告夫三子”?
哀公说“告夫三子”,实属无奈,因为当时的鲁国也是公室衰微,私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 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对讨伐陈成子这样的大事,鲁哀公不敢做主,故叫孔子向这三位大夫报告。这就是
2•当时孔子很有名,人人皆知。这位看城门(看管人进出的,阅历很丰富)的话,大约颇能代表当 时流俗对孔子的看法。
补充资料:课本P83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dng,额头)似尧,
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者与?
(一)字词
1.子路宿于石门:状语后置
2.奚自:自奚,宾语前置
3•与:通“欤”
(二)分析
1•生读,重点揣摩语气及蕴含的情感。重点揣摩句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晨门对孔子做法是带一种 怀疑的,不以为然 的看法。揣摩语气:“哦,就是那个明知事情不能做成功 还一定要去做的那个人吗”。言下之意,不是傻瓜,便是疯子,有挖苦之意。
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3•孔子又为什么如此重视呢?杀的又不是鲁国的国君。
这是因为在孔子的观念中,臣子应该有自己的本分,应该依礼行事,臣子僭越诸侯的礼节都已经使得 他很愤怒了,如他就曾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何况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
之大不韪。此种行径当然应该天下共击之,不仅是为了简公,还为鲁哀公的统治,甚至为了天下的君主统 治的秩序。这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如此隆重地提出这种要求。
2•接舆为什么要对孔子唱歌?他的“凤歌”有什么含义呢?
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时隐藏不出。楚狂人把孔子比作 凤凰首先是对孔子的尊重,是说,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
凤歌笑孔丘,并非纯粹反对孔子,只是觉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接舆是一个隐士,他不满社 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回而知难退隐。他对孔子传道济世的思想持悲观态度,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急流
勇退。(讽喻劝告)
3•孔子在听了接舆委婉的劝说之后,为什么“下,欲与之言”?发挥你的想像,你觉得孔子会以什么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 一一《史记•孔子世家》
丧家之犬解释: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孔子于55岁离开鲁国,带着一帮弟子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先后到了6、7个国家,遍求十几位
国君,但是终不被用,于68岁回到鲁国。历经14年。用“丧家狗”比喻孔子确实有些相似。在世俗人看 来,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即“知其不可而为之” 中的“知
知其不百度文库而为之
一、解题:
[问题]"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怎么翻译呢?
【明确】知道自己这件事(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但还是要去做。(强调“其”指孔子的政治
理想)
-[问题1]孔子在他生活的时代也是被当时的人看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人。课文中哪一章
直接提到这一点?
【明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宾语前置)?”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