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温

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

的影响。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积温

解释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基本种类

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

首次发现者

德列奥米尔

积温

1735年法国的德列奥米尔首次发现植物完成其生命周期,要求一定的积温,即植物从播种到成熟,要求一定量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1837年,法国的J.B.布森戈用发育时期的天数乘其间日平均温度的方法计算了各类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的“热总量”,称之为“度·日”。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广泛使用,其后在中国农业气象工作中也广为应用。[1]

2计算原则

在其他环境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呈正相关。生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其生育起始温度(即开始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也有差异。只有当日平均温度高于生育起始温度时,温度因子才对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这个生育起始温度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亦称生物学零度),用符号B表示。

计算作物所需要的积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来划分计算时段;②只累加该时段内高于及等于B值各日的平均气温值。3基本种类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

积温①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Aa),适用于大量资料的计算,多在农业气候研究中运用,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堟i为生育期内每日平均气温,i=1,2…n。n为该生育时段的天数。计算时从进入该生育时期的第2天算起。

②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简称A值)。其中不包含低于B值的温度,所以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育所需要的热量。多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的计算。

根据上式,可以利用农业气象平行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或实验方法确定A、B值。

③其他积温。冬季零下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负积温,表示严寒程度,用

于分析越冬作物冻害。日平均土壤温度或泥温的累加称为地积温,用以研究作物苗期问题及水稻冷害等。逐日白天平均温度的累加称日积温,用以研究某些对白天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的热量条件。

4主要应用

积温在农业气象中一般应用于下列3个方面:①反映生物体对热量的要求,为地区间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②在农业气候研究中作为分析地区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③在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中根据作

物各发育时期的积温指标,预报作物的发育时期。其公式为:积温

式中D为所要预报的某发育期;D1为前一发育时期出现的日期;A为由D1到D发育期间所要求的有效积温指标;T为D1-D期间的平均气温;B为D1-D发育期所需求的起始温度。

积温指标除因生物种类和发育期不同而有异外,在地区之间和年际之间也有变动。这是因为生物的发育有赖于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只有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时,温度才对生物发育速度起主导作用;而外界环境条件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各种生物对温度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生物积温指标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因此温度与生物发育速度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特别是光照长度对生物发育速度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在按线性关系计算积温时,应对计算值进行适当订正。

我国是怎样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的

作物生育期内某种指标温度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在各种积温(0℃、3℃、5℃、10℃、15℃)中,用得最广泛的是日平均气温≥10℃稳定期的积温和活动积温。我国采用积温和积温持续日数,参照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情况,把全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

赤道带位于北纬10°以南的中国南海岛屿地区,在冬季平均极锋的南限以南。积温大致在10000℃以上,≥10℃的天数为365天,1月平均气温超过26℃,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比热带的热量与水分多些,但气温年变率很小,四季雨量较均匀,岛上可生长各种热带植物。

热带

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全部及台湾岛,滇南少数地方,积温≥8000℃,≥10℃的持续期350~365天,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无霜。低地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椰子、槟榔、咖啡等都能生长,水稻可一年三熟,甘薯可以冬季播种,冬小麦生长不适宜。

亚热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积温4500~8000℃,≥10℃的持续期218~365天,1月平均气温0~15℃,无霜期8~12个月。天然植被有亚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混生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为我国柑桔、茶、棕榈、油桐、毛竹主要产区,南部还有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橄榄等多种经济作物。水稻可一年两熟,小麦则各地都有栽培。

暖温带

大致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积温3400~4500℃,≥10℃的持续期171~218天,1月平均气温-12~-6℃至0℃,生长期5.5~7.5个月。天然植被东部为落叶阔叶林,西部为干旱荒漠。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个别地方一年一熟。小麦以冬播为主,苹果、梨、柿、葡萄等水果品质都很好。

温带

包括寒温带以南,长城以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积温1600~3400℃,≥10℃的持续期100~171天,1月平均气温-30℃~-12℃至-6℃,生长期3.5~5.5个月。天然植被东部为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西部为干旱荒漠。7月平均气温不到20℃,水稻、蓖麻大部分地方都能生长,小麦、大豆分别在带内不同地区成为主要作物但冬冷季节长,不宜冬作。

寒温带

在黑龙江的最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角。积温低于1600℃,≥10℃持期不足100天,1月平均气温-30℃以下,夏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约3个月。天然植被为针叶林,水稻、高粱等都不能生长,温带水果亦完全绝迹,只能勉强栽培小麦、马铃薯、养麦和谷子。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度大,地带性规律遭到破坏,不能按以上标准划分温度带。冬季虽不如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那样易受北方冷空气的侵袭,但夏季温度偏低,大部分地区积温不足2000℃。有的地方全年为霜期,有的地方无霜期长达7个月。因此,整个青藏高原区的情况又很复杂,故另列一区。

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作物作物熟制范围

寒温带小于16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暖温带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甘薯、玉米、谷子等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4500~8000℃一年两到三熟冬小麦、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