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于至善
明德
新民
格 物
致 知
诚 意
正 心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平 天 下
《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
【解读】: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
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 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 “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 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
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 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 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场所,人们肆意地高 声喧哗和乱吐乱扔;在公共汽车门口,人们相互 拥挤;在经济交往中,虚假广告满天飞,坑蒙拐 骗、假冒伪劣商品无所不在开车不愿礼让,都想 抢先争道,不懂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的道理; 乘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抢位置;不懂照顾老 弱病残者;只注重小家庭的卫生和美化,而随意 糟蹋公共卫生;在开会、看文艺演出时使用手机 或电话,甚至打游戏、睡觉;看望朋友、同事、 上司不预约时间;接电话不愿先报自己的姓名; 至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恶语、在公共 场合大声喧哗者更是常见。
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 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 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 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 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 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 析深刻,逻辑严密。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 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 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 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 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 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 “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 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 “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 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 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其严乎!”ຫໍສະໝຸດ Baidu润屋,德润身,心宽 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感悟
请记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 片,它虽然不能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 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现在行 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 露出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 境界。
河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
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
归纳本文论证特色:
总分式论证结构
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问题研讨1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 过哪些步骤?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 《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 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 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 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释题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 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 “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道理。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 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 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 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 的意思。
“齐家”:是善于理处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 系。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
伸。布施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
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内修(独善其身):“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外治(兼济天下:“齐家、治国、 平天下” 。 枢纽:修身
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 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 子讲信用的品德。 ,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 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 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 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
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注释】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 界是“至善”。(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 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 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 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 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 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 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事 物的发展规律)

节选讲析
第一章: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
在亲民
(3),在止于至善。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 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 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 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 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 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 言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东南大学
厦门大学
Add your title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思考探究:《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
论述的方法, 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得。” 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 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 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
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 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 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 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 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节 选
第一课时
《大学》
一、《大学》来源 本为《礼记》中的一章
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
《中庸》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认识。了解事物,获得“真知。能辨明是 非善恶。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
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无所偏倚,不动摇心志。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公正诚明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
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 位。
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 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 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 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 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 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 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八目: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从实践中求知,然后明白事物。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