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是温和、爱开玩笑的 好老师
写一写:试写旁批
鲁迅先生在生活琐事中体现着做人做事的品质 精神。
课文中,片段二、片段七、片段八、片段十没 有写旁批,请你静静读书,仔细斟酌,在课本上, 为这几个片段加上旁批。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 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 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 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 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的妙 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 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 有思想含量。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萧红要参加“回忆恩师鲁迅先生”的征 文比赛,字数要求不超过800字。如果你是萧 红,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片段怎样来写呢?请 你列出提纲。
(提示:请你借助旁批思考作答?)
伟
于儿子周海婴而言
人
鲁 迅
于妻子许广平而言
先
生
于学生萧红而言
丈夫、父亲、恩师
是慈祥亲切的好父亲
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 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 对的。’”
鲁迅的严谨。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借鉴,请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64-67)
思考①:在内容选材上, 这些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了解人物事迹(共30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7分)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他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kǎi,最终将它们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闻先生能完成这一部学术著作是因为他花费了几年时间潜心钻研唐诗的原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伴侣()②小kǎi()(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1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文中找出两个与“为了”词性相同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①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4)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说,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他说:“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1)在上面语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分)(2)解释画线成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深恶痛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鲁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人格化代表。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得分: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萦.带(yínɡ)殷.红(yān)草率.(shuài)兀.兀穷年(wù)B.涉.猎(shè)阖.眼(hé)校.对(xiào)当之无愧.(kuì)C.彷.徨(pánɡ)选聘.(pìn)赫.然(hè)锲.而不舍(qì)D.迭.起(dié)署.名(shǔ)澎湃.(pài)深恶.痛绝(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竭力笼罩薪金如释众负B.两鬓迸溅颠沛毛骨悚然C.墨契吩咐咳嗽仙露琼浆D.累赘抹杀姣肉血气方刚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明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
B.史铁生在病重期间仍然锲而不舍....地进行创作,写出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俩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部分居民却不以为然....,照旧乱停乱放。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某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某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常与重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是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B.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 北京冬奥会期间,某校学生特别筹划了网上展览,希望通过介绍城市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5分)城市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既镌.刻着民族的历史基因,又蕴藏着人们的记忆与乡愁。
我国辽阔的大地上zuòluò着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不仅是历代王朝的都城、自古繁华的都会商贸中心、中外交通的要塞.,也是军事重镇、文化古城【甲】还是革命圣地。
它们犹如一部部史书,记载了华夏儿女不折不挠的奋斗历程【乙】它们犹如一幅幅图画,展现了中华五千年yu án yuǎn liúchánɡ的文明史。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镌.刻(juàn)要塞.(sài)B. 镌.刻(juàn)要塞.(sè)C. 镌.刻(juān)要塞.(sài)D. 镌.刻(juān)要塞.(sè)(2)根据拼音写词语。
(2分)zuòluò() yuán yuǎn liúcháng()(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 【甲】顿号【乙】逗号B. 【甲】顿号【乙】分号C. 【甲】逗号【乙】逗号D. 【甲】逗号【乙】分号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B. 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 他认为,身为一名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D. 当初他对妈妈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诀。
3.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优秀记者对真相的探寻,承载着公众的知情权,也是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更是社会净化的力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1)(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xù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rěn无比的生的意志。
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含xù()坚rěn()深邃.()(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将文段中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传记或散文,描写了各种精神品质卓越的人物,包括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激发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其中,《邓稼先》是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XXX。
《说和做》是一
篇散文,记叙了XXX先生的主要事迹,突出了他的崇高品格
和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则节选自XXX的《萧
红全集》,主要对XXX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孙权劝学》节
选自《资治通鉴》,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精神,通过写作训练,研究、积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人作文中适当运用这种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研究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还要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则是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理解。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磐石(pán)窥视(kuī)酗酒(xù)鲜为人知(xiǎn)B.荒谬(miù)选聘(pìn)疏懒(shū)妇孺皆知(rú)C.彷徨(páng)遭殃(yāng)踌躇(chóu)锋芒毕露(lù)D.涉猎(shè)迭起(dié)解剖(pōu)当之无愧(dā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马革果尸沥尽心血心会神凝奠基B.鞠躬尽瘁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徒劳C.一拍即合家喻户晓惹人注目元勋D.和爱可亲死而后已无暇顾及滑稽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B.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滔天罪行。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
作者杨振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臧克家,他是我国著名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她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
5.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品味】“明朗”可见鲁迅笑声之爽快。
(这一细节描写,使鲁迅的开明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近。
【段析】突出先生坦白真诚、平易近人的性格,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段析】通过朴素的描写,逼真又传神地把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品味】针对“我”的“火红”的上衣,先生认真地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品味】“不大漂亮”是鲁迅先生对“我”这次着装的看法。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品味】画线句体现了鲁迅先生坦荡、直率的性格特征。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品味】鲁迅先生谈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人的搭配,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表现了他的知识丰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姓名:班级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 ( 2分)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A. 磐石(pán)含蓄(xù)白皙(xī)群蚁排衙(yá)B. 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C. 彷徨(páng)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g)D. 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2. ( 2分)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 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3. ( 2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B.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均出自《孙权劝学》这篇课文。
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 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4. (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B.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 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 ( 2分)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3.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
节选部分由十四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隔行分段。
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补充)3.教学方法自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情景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设计意图]由大众化的鲁迅形象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
她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萧红一生坎坷,幼年丧母,父亲和继母对她很冷淡,但在祖父的庇护下受到了良好的文学启蒙。
祖父去世后,她反抗包办婚姻逃离家庭。
此后她的生活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感情上也迭遭不幸,但她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1934 年,她和萧军来到上海,见到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给予这对年轻人生活上的扶助,时常在家中接待他们,又指导他们的创作,热情推荐他们的作品。
1935 年12 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引起轰动,萧红所以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知名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42年1月,年仅31岁的萧红在香港病逝。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为《生死场》所作序言中说:“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不过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很多明丽和新鲜。
”事实上,这句话也能用来概括萧红的创作特色,她有着一般女作家少有的冷峻与力度,但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文字极具个性化色彩。
2.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二、课文学习(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2.读准字音,掌握下列词语。
咳嗽..() 嘱咐..() 调羹.()校.对() 深恶.痛绝() 揩.桌子()薪.金() 吩咐..() 疙瘩..() 阖.一阖眼睛()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文章采用隔行分段的方式,共写了十四个生活场景。
①鲁迅的笑;②鲁迅走路的特点;③两次到鲁迅家做客(详写);④鲁迅的调侃玩笑;⑤鲁迅的笑;⑥鲁迅对待青年人的来信;⑦鲁迅对原稿、校样处置的态度; ⑧鲁迅的夫人许先生;⑨看电影不坐汽车;⑩鲁迅的休息;⑪鲁迅陪客人和工作(详写);⑫吃鱼丸;⑬鲁迅先生包书;⑭鲁迅的工作。
(2)本课内容较多,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实行归类?神情姿态、饮食起居、工作习惯、 休闲娱乐 、日常琐事。
(3)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生活场景?最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感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读完本文后,你对鲁迅先生有何新的理解?平易近人、乐观开朗、宽厚慈爱。
萧红给我们体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化的鲁迅。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
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研读1.细读课文,想一想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1)神情姿态:爽朗乐观笑声明朗—— 率真可亲平易近人干练敏捷走路轻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2)饮食起居:“吃”“待客”“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3)工作习惯:工作时间——拼命工作(4)日常琐事:调侃玩笑——风趣幽默可爱可亲回复来信——爱护青年看电影不坐汽车——克己待人吃鱼丸——对孩子很细心包书——认真细致2.课文开头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以笑开头有何作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亲切、可亲的老头,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受到鲁迅率真、质朴、毫不做作的性格特点。
3.文中还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请找一找。
除了文章开头的神来之笔写鲁迅的笑,文中还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表现了他的幽默感;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
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4.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只写鲁迅就能够了,为什么还要写“我”、海婴、许广平,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但因为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历、亲闻、亲见,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细心。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
例如,文中写道“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
5.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是如何理解的?(1)文章是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的,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中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达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通过女性作者的悉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很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了局外人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鲁迅。
主题感悟:萧红以前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鲁迅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鲁迅家庭的和谐、朴素的生活。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工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研读课文,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三)品味鉴赏1.品析下列语句。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写鲁迅先生的笑,抓住了他的笑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是真诚的,是明朗的这个特点。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笑得咳嗽起来”,这些描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
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表现了鲁迅的可亲,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青年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这个段文字,堪称人景融合的精美的散文诗。
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文中的太阳、夹竹桃、“金不换”毛笔,跟忘我工作的鲁迅完全融为了一体,把读者带入一种奇特的充满情韵美的崇高境界。
2.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鲁迅的形象: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豁达随和、幽默风趣、宽厚仁爱、刚毅倔强、关爱他人、真诚待友……3.写作特色:(1)生动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本文最典型的特色。
质朴无华,真情毕现。
文章记述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通过小事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是那样亲切自然,真实感人。
以小见大,以平凡表现伟大,更有力量,更具感染力。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用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塑造人物。
没有奇闻异事,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都是生活的真实记录,却真挚感人。
三、课堂总结萧红的回忆,体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