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个长者,所谓长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无处不透着智慧、道理,出于对此人的崇拜,问其为何知识如此渊博,他只告诉我要好好读读《古文观止》这本书,于是很快到新华书店购得此书,并认真地读了此书。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为当时的学子编选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从东周到明末、集百家经典于一身,同时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为政治风云变幻而失去价值的文集。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
都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观止”两字为题,可以看出书中所收录的文章的尽善尽美,是典范之作。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绚丽宫殿,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爱不释手,但它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得一点一点慢慢地阅读,虽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内容都不算长,但却都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买的这个版本中既有题解,又有译文和评析,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也使我越读越爱读,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诵下来,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还是背下来了。
这让我能更深领悟到其中的哲理,时常静坐时想起,时时受益。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虽然文章短小却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文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3篇……共222篇。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古文观止读后感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
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
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可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能够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可是两百余篇。
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
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
我异常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
这些名篇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
虽寥寥可是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
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必须要好好读下去,并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
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后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
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1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是由清初山阴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俩叔侄编著的。
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
我读这本书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其中最让我身受感触的还属韩愈所著的《师说》一文。
感觉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师说》中的一段话这样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大意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请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最后说到真理和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段文字,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学习。
我以前偶尔会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而又不敢去问老师或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怕老师会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而责备我;怕同学们因为我成绩好竟然有不明白的问题而取笑我。
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
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请教别人,正如文中所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向别人请教,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
读完《古文观止》这本书,确实令人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都去读读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古文观止》的读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古文观止》的读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篇1《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
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
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
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
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
下令逐客。
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
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
答案是肯定的。
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
从文中看,亦如此。
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
第二段“夫物。
”,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
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
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在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散文有着同诗歌一样悠久的历史。
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无数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绚丽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散文,被历代的许多学者重视、研究乃至最后编撰成册。
《古文观止》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从浩如烟海的选本中脱颖而出,其声誉更是远播海外。
《古文观止》共选取从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
其得名于《左传》中《季札观周乐》,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已。
"季札认为这组乐舞已经达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没有观赏的必要了。
而吴楚材、吴调侯两位编者也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之作,故取名为"观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其怡然自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
读《古文观止》让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体验穿越时空的对话,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陈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国贱俘,家境清贫,没有俸禄,生活艰苦。
但他敢于逆龙鳞,拒征召,实属不易。
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含辛茹苦抚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卧病在床,无人伺候。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通用2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前几日,我把这本厚厚的《古文观止》给翻完了,这本书基本收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的优秀散文。
如果我们能从中吸收到一些营养,一定对我们的散文写作有一些提示和帮助。
我们常说散文之所以称为散文,是因为它结构较为松散。
但是我发现在《古文观止》中的散文在结构上不仅不散,而且有一些共性。
那就是大部分的散文从结构上入手,都可分为现状描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这三块。
一、现状描述现状描述又被称为背景切入,特别在写事的时候,文章往往需要从时代背景入手,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
出场的人物。
比如,李密的《陈情表》,开头大段地描述自己的平生及祖母刘氏的亲情。
看似好像是在陈述,其实是在铺垫。
为中段提出辞官照顾祖母打下基础。
还有《兰亭集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都有这种背景似的景物描述。
为什么一定还有这种现状的描述,俗话说,高潮来的快,还得前戏好。
如果你想要读者和你一起high。
必须得让他人先进入你的文章,如果没有这些铺垫,那便是假高潮了。
二、提出问题这部分是其实文章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并真正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文章不提出问题,而只有背景切入,那么就变成了纯粹的景区介绍。
应该说,这世上所有的文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都逃不开一个东西——动机。
人做事是需要一定的动机的,但是有动机不一定就能把事做成。
如果我们做不成,我们就有了问题和冲突。
文章便要去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
三、解决问题这几乎是所有文章最为重要的地方。
在第一部分完成了铺垫,第二部分完成提问之后,我们不能就这样把文章给我们的读者,这样是不负责的。
三四部分的小短文,论往往站了大部分。
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提出观点,观点的得出和证明需要通过演绎和归纳。
总之,现状——问题——解决,是写文章特别好的一种思路。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五篇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作者为大家准备了《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五篇,欢迎阅读!《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一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话。
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
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
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虔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
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也。
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
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
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
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
而现在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
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了态度,放弃前怨,接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7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7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一《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
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
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
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
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因此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二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
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印象。
之后在岳翁家藏书中见有一套正版,一时心血来潮,便腆颜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赠。
窃喜之余也深为长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惭愧。
自此我常读《古文观止》。
今日在那里我把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或者是缘于浅学后生对于古人的过分膜拜心理读《古文观止》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我以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诵读。
煦日临窗清风徐来读骆宾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飘逸读韩退之的跌宕开阖王安石的深刻独到。
大师们的杰作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毕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读。
读郑伯的老到冯谖的远见读勾践的忍辱负重苏秦的巧舌如簧。
常不觉夜已渐深万籁俱寂。
此刻虽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却也能思接千载神游八极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文观止读后感1钱钟书先生曾说,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古代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才慢慢地进化到现代;读《伊索寓言》可以增进我们对现代文明的骄傲,《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古人观止》,也觉到古人真是幼稚得可爱,那些正儿八经的散发着头节气的见解,如不加以纠正必“贻害”后人。
因此,我以钱先生为榜样,拈出几则故事,作为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一、丧欲速贫。
此言出自《檀弓》,意思是不作官了,应该迅速穷下去,以免别人误会他在位时是个贪官。
只有儒家弟子才有这般迂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君不见,高官下野大多暴富?只因在台上时,纵有千二八百万也不敢露财,下台了修高楼、泡包厢,又有谁管得着?在台上时生意不敢“做明”,与大款不敢傍得太紧,下台了正好利用旧日关系,以权易钱。
昔日做官,今日为款,潮流每每如此。
二、如棠观鱼鲁隐公想要棠地看捕鱼,臧僖伯为此发了一大通议论,反对隐公去。
鲁隐公只好说:“吾将略地焉。
”看来臧僖伯是个不识时务,没读过“下级学”的书呆子。
领导有雅兴下乡钓鱼,他不备小车、不置钓具,积极陪领导锻炼身体,还要“称疾不从”,天底下有这样的傻子吗?奇怪的是,《古文观止》中这类角色还真不少,比方说里革,比臧僖伯还要恶劣,鲁宣公看着就要拉一大网鱼起来,他竟然挥刀割断鱼网——好在“适者生存”,这种人注定要“自然淘汰”。
三、民将筑台于夏氏陈灵公是古代最著名的昏君。
他与夏征舒的母亲有染,还要老百姓在夏家修个高台,以致于章子大摇其头,预言陈国必亡。
看来,陈灵公吃亏在于他太老实,假若他生在现代,就决不会大张其鼓地修屋筑高台了,而是要大力发展“两非经济”、“路边经济”,今天“夜来香”,明日“康乐城”,不亦快哉!四、杜蒉扬觯晋平公与师旷、李调一起饮酒作乐,杜蒉进来让师旷喝了一杯,又让李调喝一了杯。
古文观止的读书心得7篇
古文观止的读书心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文观止的读书心得7篇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是能够写出一份优质的心得的,心得是需要我们经过深思熟悉而写下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文观止的读书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作为一名读者,我有幸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之一——《古文观止》。
这本书以它的独特之处在文学史上声名大噪,成为后人学习汉语言文字和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读物。
在我的阅读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又有启发性的内容,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之光,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古文观止》是一本我国明代文学家元好问所作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主旨在于阐述汉文古代文学的规范和精髓。
它选编了自春秋战国至明末所发生的古文名篇,其内容涵盖了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是现存中国古代文论著作中的第一宝典。
《古文观止》以宏观的视角对古代汉语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和分类,提出了著名的“文以载道、论语优美”的文学语言观,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本里程碑式著作。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颇丰。
首先,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感受到了古文的深刻内涵和博大精深。
以《论语》为例,作者精选几个关于修身施行的录言,既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认真考究,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了道德修养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自己读古文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理解和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上。
我不禁深深地佩服古人对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高超。
其次,我认为《古文观止》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文学样本,更是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榜样,教育我们学习古人的多方面优点。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质至上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忘记了“文以载道”的精神,忽视了人性关怀的价值。
而这些古人在几千年前的思想、语言和写作中,正是这些精神的高度体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
古人们提出了许多修身治国、处事立身的重要道理和人生哲理,这些思想不仅历久弥新,而且可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
最后,我也有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作为一名非汉语专业的读者,我深刻认识到了汉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和学习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随着中文正在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语言,学习汉语言文字对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意义重大。
《古文观止》读后感(7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7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一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由曾帆主编的《古文观止》,全书分为7卷:周文、周秦文、汉文、六朝唐文、唐宋文、宋文、明文。
收录了共166篇文章。
这本书中所选的文章,上至先秦、下至明末,反映了先秦至明末,古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孔。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和北宋诗人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颂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
本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衬托、对比的写法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阅读完了《捕蛇者说》,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因为各种苛政杂税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悲惨命运,我为我能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社会而感到幸运。
《岳阳楼记》以作记为由,书写了范仲淹个人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
全诗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实为千古名作。
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达了范仲淹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他一心想要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
文章环境描写之多,大部分是以景喻人,表达了范仲淹强烈的爱国品质,以及他想要报国的精神。
书中的文章皆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合作为古文学习的入门读物。
经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技巧,逐渐的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二《古文观止》没有《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观的对比,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这么一本书,它就是除去一切浮华,彰显古人智慧的《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哲理,有小有大。
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爱莲说》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五篇《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篇一:古文观止读后感】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
《古文观止》范文五篇《古文观止》范文一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话。
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宏大了。
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
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奉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忠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
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也。
”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
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
”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
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
而如今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
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了态度,放弃前怨,承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进步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
所以多读书绝对是有益身心安康的事。
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古文观止》范文二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
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读后感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
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
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
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
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
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
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
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
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
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
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
可悲可叹!(作者:潘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