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979af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1.png)
第3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第3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义在本世纪初兴起于美国。
⾏为主义只是⼀个总的名称,在此名称之下有很多观点不同的理论。
在此主要讨论⾏为主义学派中四个重要的、对教育影响较⼤的代表⼈物:华⽣(John B.Watson,1878-1958)、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斯⾦纳(B.F.Skinner,1904-1990)和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的理论。
⾏为主义各学习理论的共同之处是:将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新联结的过程,即S-R之间的联结。
但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如何建⽴,或个体学习的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三种理论的观点有所不同。
(⼀)学习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最初由俄国⽣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并作了详细研究。
在20世纪初被美国⼼理学家华⽣采⽤,不但⽤以解释动物的学习⾏为,⽽且⽤以解释⼈的⾏为,甚⾄扩⼤到解释⼈性。
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如表1所⽰:华⽣认为⼼理学必须采⽤科学的⽅法,研究个体的外显⾏为。
⼈的⼀切⾏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反应,⼀切⾏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在这些反应中,除少数是⽣⽽具有的反射之外,⼤部分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关系,经由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所形成。
只要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通过条件作⽤⽅法,建⽴起所要的反应,从⽽组合成预期的复杂⾏为,⽽且也可根据条件作⽤原理,消除个体已有的某些⾏为。
(⼆)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桑代克是第⼀个根据动物⾏为实验研究⽽建⽴学习理论的教育⼼理学家。
桑代克根据⾃⼰所设计的“迷笼”,以猫为试验对象,观察其开门取⾷的学习过程。
根据多次动物实验的研究,桑代克提出了其学习理论,主要由以下三个⽅⾯组成:1.学习是S-R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反应时所产⽣的“刺激-反应”联结。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8e1e2db647d27284a735158.png)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https://img.taocdn.com/s3/m/612c6c165f0e7cd18425363b.png)
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件的系统阐述, 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 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 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技术学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纵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 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Where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
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 为来实现的, 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525c607de80d4d8d15a4f7f.png)
1.关于教学目标 加涅要求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要按照五种 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五种学习的结果 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都各有差异,各 有侧重,但不论怎样都在这五结果和三领域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加涅明确提出,应把认知策略作为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 发展。过去我们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即尽快使 学生能够自学。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 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便使‚教是为了不教‛的理 想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之中了。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意义和对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 括以下几点: (1)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 上层,则越趋于抽象。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 与抽象的程度。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 方法应是首先给予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3) 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的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 阶段发展,把具体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概念可以进一 步指导实践。 (4) 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来提 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它比用语言、视觉符号 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 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 也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 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这是危险的。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Robert M.Gabn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 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 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指的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 所具有的最初的能力、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外部条 件指的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构成对学习者不同的 条件。教学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产生 的条件来进行,使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 过计划安排。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3c829e58bd63186bcebbc28.png)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ef4b2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34f2c508a1284ac85043e0.png)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1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资源。
应用领域:课堂教学;远程教学;自主学习;在职人员培训领域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学习领域:(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①桑代克的试误说,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提出联合主义学习理论。
②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结构---发现说。
②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皮亚洁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传播理论:(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5W模式)(Who—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教学媒体,To Whom-教学对象,With What Effect-教学效果);(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3)斯拉姆模式视听教育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直接(做的)经验,替代(观察)经验,抽象经验3教学媒体分类及特征。
教学媒体的分类主要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是指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现代教学媒体又分为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1)表现力(2)重现力(3)传播力(4)参与性(5)可控性4、投影器、展示台、扫描仪的操作步骤及其功能键的作用。
投影器:利用“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作用:投影器能提供静止画面、便于书写投影光学放大媒体。
操作步骤:(1)检查:使用前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将支撑杆拾起至锁定状态。
(2)调整距离:反射镜打开至适当角度,打开电源,调整投影器与银屏距离,尽量使每个学生看得清楚。
(3)调节投影方向:调节平面反射镜的倾斜度或使反射镜与放映镜头仪器绕垂直轴来改变投射方向,适应银屏的位置;(4)强弱灯光的选择:开机后根据放映环境选择打开强光或弱光开关。
一般弱光供电能延长灯泡哦的使用寿命,在感到亮度不够时可选择强光。
(5)调节影响聚焦:将投影胶片放置在投影器玻璃在舞台面上,调节调焦旋钮,是放映镜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聚焦清晰为止。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
![教育技术学导论 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2a6e952964bcf84b8d57b30.png)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指南课程简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课程目标1、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学科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关键问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特征,形成广阔的学科视野;2、了解、体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专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动机;3、通过项目研究,了解学科主要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课程体系并做好自己的选课计划,实践常用的研究方法;4、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行,反思已有学习策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与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5、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对象1、大学二年级学生;2、学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第一次接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
三、课程内容以《教育技术导论》内容为主体,增加综合活动任务扩展的内容,内容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研究方法;3、教育技术的专业方向与新兴方向。
四、活动形式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单元:课程学习指导和5个单元活动主题(任务)。
围绕每个单元活动主题,自学电子教材,完成协作学习任务,开展课堂研讨。
五、评价方式1、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60%;2、考试内容:以电子教材和平时协作学习、自学和汇报内容为主;3、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每次小组协作学习成绩+个人成绩。
六、学习建议2学分,每周课上时间2小时,每周课下学习时间至少为2-3小时。
七、师资力量1、课程负责人:黄荣怀教授(huangrh@ );2、辅导老师:衷克定教授(zhongkeding@)、武法提教授(wft@)、庄榕霞博士(zhuangrx@)、朱京曦博士(zhujingxi@)、吴娟博士(wuj@)、李葆萍博士(libp@)、张进宝博士(zhangjb@)、陈桄博士(teastick@)、方海光博士(Hg.fang@)、龚朝花(gongchhua@);3、助教:郑兰琴老师(bnuzhenglq@)。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04c64f7856a561252d36f8f.png)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之塔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教改实验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范例教学模式
知识构建理论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心理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视觉范围彩色视觉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
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关于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建
新信息和本身的信息
学习者以自己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构建主义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这位基于网络的写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联通-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优化
连接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新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联通主义解释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
核心思想:实现知识创新
理论体系: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与经典构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强调真实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与会话的关键作用
认为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
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同点
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学习零散不系统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
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
强调学习创新观
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形式教学
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问题情境假设与检验整合与应用
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的程序
诊断性评价实施集体教学
形成性测验二次教学下一单元学习
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
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
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利于儿童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5条教学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任务-内容-形式-方法
运用范例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
掌握规律的阶段
掌握一般性的时间经验或生活经验
教学原则
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
多样化的观点
持续改进的观点
观点的概括和深化
学习是积极的认知者
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
民主化的知识
对等的知识发展
无处不在的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对话
权威资料的构建性使用
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分辨率视觉暂留心理趋合画面均衡视觉重心视觉心理与构图
线条色彩
明暗视觉节奏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隐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
颤音效应哈斯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耳廓效应
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
底层(做的经验)
中层(观察的经验)
顶层(抽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演示学习旅行
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
广播录音和静态图像
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活动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和视听经验,较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它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下层的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传播的概念
传播的类型
转播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人际传播
沟通
调节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网络传播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定传播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
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
受众分析(to whom)
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
信源-编码-信道(干扰)-译码-信宿-反馈-信源
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
贝罗传播模式
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水平社会系统文化背景
受传者与译码者
信息
符号内容
处理
通道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6大因素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B)
用什么教材施教(L)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M)
对谁施教(P)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S)
为什么(目的)施教(Z)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通道和媒体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个别传播
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与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称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控制系统
如何对教育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就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
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
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根据有序原理,在研究与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应注意教学系统 与环境的关系,重视对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加以注意和选择,更要特别重视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以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
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所形成结构的功能,达到教育教学系统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