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教学目的
⒈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⒉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⒊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自学指导一
• 查资料了解作者李白。 • 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 读全诗,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 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 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 ‚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 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 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 集》,收诗九百多首。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 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 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 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 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雄健奔放,色调绚丽,是中国文学史 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 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 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 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 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 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吕尚,九十岁在磐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 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 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第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
•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 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第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罄之语,表达自 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
九年级语文 《诗词五首》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语文《诗词五首》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词五首》二. 重点:1. 了解诗词大意。
2. 理解表达的感情。
三. 难点:1. 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赏析诗词。
【教学步骤】:一. 生字:舟楫.羡.金樽.珍馐.投箸.歧.路刈.麦荷箪....饷.田灼.秉.吏禄.岁晏.嶂寐二. 作者及诗词介绍(一)《饮酒》1. 释题,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
此诗写于四十岁辞去彭泽县令归园田隐居不久。
2. 诗句理解:开头四句:结庐,人境,喧、远。
点明身居闹市而能闲适平静是因为“心远”所致。
中间四句:采,悠然,佳,相与。
写人与自然结合一体。
后面二句:从官场回到田园,有人生的“真意”。
3.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四句以“东篱下”“采菊”为起点,诗人漫不经心,远方的“南山”扑入眼帘。
“悠然”既是诗人的神态,也点出“东篱”与“南山”这段空间相距较远。
由“南山”生发出“山气”、再由“日夕”引出“飞鸟相与还”的农村黄昏的幽静景色,“佳”字的含意也就有了着落:这四句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清人王国维曾举例,将之誉为“无我之境”,意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合一。
4. 小结:本诗着力抒发了作者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意在言在,可以发现诗人鄙视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
诗歌先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身处人境而能没有车马喧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是因为从精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心远地自偏”)。
接着,诗人描绘了他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与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且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意趣,表露了“欲辩已忘言”的纯任自然的恬淡心情。
(二)《望庭湖赠张丞相》1. 释题,简介作者张丞相,即张九龄。
孟浩然,唐朝诗人,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
诗人写作此诗的目的在于请求引荐,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 诗句理解:首联:广阔的湖水与天连成一片。
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2.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三、作者简介四、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同学们,从题目看,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难”字过渡: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预设:李白在仕途上遇到的什么困难?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五.初读诗歌,感受诗意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齐读;听录音朗读六.品读诗歌,读懂“难”1.吟读诗歌,从哪些诗句中传递出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背景链接】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看完背景我们再来读一读能体现李白“难”的诗句。
2.学生品读,发言(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饮宴的丰盛,奢华,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无助。
(朗读时:读出兴奋、豪爽而又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意)(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连用四个动词,(动作描写)并与上句形成对比,写出诗人失意、苦闷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行路难其一》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行路难其一李白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
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
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
”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
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
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
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
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
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九年级语文版诗词五首赏析
九年级语文版诗词五首赏析九年级上册四十一、《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劲拔和坚毅之美,“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中心: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难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政治上受排挤而体现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四十二、《泊秦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犹”字,意为“还”的意思。
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
4、《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心:本首诗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目生情,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讽刺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
四十三、《无题》1、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是运用双关和比喻的手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巧妙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
九年级上册语文 行路难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 行路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的笔记:
一、文学常识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属于乐府旧题。
这首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重点字词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zhù):筷子。
歧路:岔路。
比喻艰难而又重要的途径。
安:哪里。
三、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遭遇艰难险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四、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句诗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此句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艺术特色
1.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夸张等,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强烈。
2. 运用典故,引用历史故事或前人诗句,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3. 语言豪放,气势磅礴,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积极向上的精
神。
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唐诗《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路难三首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与杜甫并称“李杜”。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
羞通"馐"。
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word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30 诗词五首行路难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珍贵价值万文钱。
(心情愁烦使我)放下酒杯和筷子,吃不下饭食,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边经过,后遇成汤罚相。
人生的道路艰难啊,道路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在哪里?坚信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挂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凉州词王翰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夜光杯里斟满了葡萄酒,酒香让人饮个够,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醉倒在战场,您莫要笑,自古以来征夫战士几个能活着回来?咏煤炭于谦原文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凿开大地得到乌金般的煤炭,你积蓄着如暖和阳光的热力,作用最深厚广大。
像火炬一样燃烧着,如春回大地,给人以无比的温暖,像火炉一样照亮了深沉的黑夜。
人们的饮食原来依赖你的力量,铁石虽然化成媒而你的功用还在。
只希望百姓都能得到饱暖,你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
虞美人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行路难《行路难》九年级上册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
行路难《行路难》九年级上册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的行路难主要写了什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5篇《行路难》九年级上册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行路难篇一一、预习《行路难》二、正课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较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诗人。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课文全解语文版
30.诗词五首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阴山耶律楚材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赏析】这首诗描绘西域阴山的景色,同时赞扬了开发边疆的各族人民。
前四句写景:八月雪满,日照沙原,写西域的特有景象。
“插天绝壁”、“擎海层峦”,写阴山的雄峻壮阔;“喷晴月”、“吸翠霞”,写阴山的奇观异景。
“松桧”两句由景及人,从侧面显示阴山人民的勤劳勇敢,富于联想。
末两句以江左名山作比,赞美阴山“横空千里”的特色与气概。
写景,气象宏大,别开生面;抒情,豪迈奔放,激昂高亢,与前人笔下边塞的荒凉苦寒迥然不同,表现了诗人的阔大胸怀。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樽(zūn):古代的盛酒器具。
箸(zhù):<方>筷子。
爝(jué):爝火:<书>火把、小火。
鼎(dǐng):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2.<书>比喻王位、帝业。
如:问鼎。
3.<书>大。
如:鼎力。
4.<方>锅。
彝(yí):1.古代盛酒的器具。
也泛指祭器。
如:彝器。
2.<书>法度;常规。
如:彝准。
3.(Yí):彝族。
麾(huī):1.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2.<书>指挥(军队)如:麾军前进。
的(dí):<书>真实;实在。
如:的确。
弦(xián):1.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如:弓弦。
2.弦儿,乐器上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线等制成。
3.发条。
4.连接圆周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5.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二、词语识记斗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珍羞:精美的菜肴。
羞,现在写作“馐”。
直:价值,现在写作“值”。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歧路:岔路。
今安在: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语文版语文目录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语文目录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周国平
2、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3、废墟的召唤宗璞
4、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第二单元
5、词两首《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毛泽东
6、再别康桥徐志摩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8、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一条未走的路》弗罗斯特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巴金
10、读《堂吉诃德》海涅
11、永远新生吴冠中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第四单元
13、故乡鲁迅
14、小男孩魏志远
15、百合花茹志鹃
16、奥伊达的理想凯瑟琳·奥尼尔
第五单元
17、笑高士其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9、善待家园吴岗
20、龙永图趣说WTO 甘远志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
22、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与妻书林觉民
25、诗词六首《关雎》《诗经》、《蒹葭》《诗经》、黄鹤楼》崔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相见欢》李煜、《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27、周公诫子韩婴
28、出师表诸葛亮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30、诗词五首《行路难》李白、《凉州词》王翰、《咏煤炭》于谦、《虞美人》李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行路难九年级上册原文
行路难九年级上册原文《行路难》原文及译文: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赏析:《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苦闷和无奈。
诗中描绘了人生的艰难和复杂多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乐观态度。
诗的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描绘了诗人面对丰盛的美食和佳酿,却无法下咽的情景。
诗人用“金樽”、“玉盘”等奢华的物品,来映衬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这种反差强烈的表现方式,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诗的第三到第六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则进一步表现了人生的艰难和困苦。
诗人用生动的形象描述了人生的困境,如“冰塞川”、“雪满山”,寓意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无法前行。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诗的第七到第十句“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则借助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的信念和决心。
诗人以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同时,“行路难”的反复吟咏,强调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和不易。
诗的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则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主题。
《行路难》是李白的一首经典诗歌,表达了人生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内涵,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古诗词--专题01《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诗文鉴赏一、原文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6)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过。
三、诗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四、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课文: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层次内容分析1
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 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
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 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 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
赏析:。“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 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 黄河天险,坚冰拥塞河道,舟楫无从入水;太行高峰,大雪封 锁山路,人马寸步难行。瞻念前程寒且栗!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 的追求。
层次内容分析2
第三层(七、八两句)——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 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 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 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 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 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 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 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高亢、激昂……)
13、诗人的这份情感还体现在他的 哪些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 月”……)
重点词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
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
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 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
品读探究 12、李白毕竟是有着远大抱负和豁达胸襟的 人,他悲而不伤,并没有因此沉沦,放弃,他 相信他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他的这份自信 、乐观、豪迈正体现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中,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读 出这份情感呢?
全诗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 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 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 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 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 吕尚,九十岁在磐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 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 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第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
•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 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第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罄之语,表达自 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析: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 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 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 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 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 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 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 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 习的。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 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 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 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 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雄健奔放,色调绚丽,是中国文学史 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 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 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 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 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 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
三读全诗,品味诗歌,感悟情感
①、同学们,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请想一 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 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请大家交流 讨论)
1.前途未卜, 2.奸臣闭塞贤路, 3.使诗人悲愤忧 郁……
请大家讨论思考
②、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 人的愤慨,忧郁呢?
第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 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
• 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 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这之饯行。 • 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 情的激荡变化。
第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 “行路难”。
‚运用比喻的修辞,‘冰塞 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的 艰难险阻。‛
请大家讨论思考
⑨、李白本是个积极乐观之人,他才高志大, 想干一番宏大的事业,从“拔剑四顾”开始, 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诗中哪里 体现这份自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边”……
⑩、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 有什么作用呢?
行路难
教学目的
⒈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⒉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⒊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自学指导一
• 查资料了解作者李白。 • 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 读全诗,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 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 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 ‚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 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 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 集》,收诗九百多首。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苦 闷停
奋发 感 希望 想 失 实望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 心理矛盾?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 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 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 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 “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 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 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 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 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 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 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停、投、拔、顾……
品读探究
③、请赏析“停”“投”“拔”“顾”的作用。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 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且这四字与金、清、玉、 珍形成鲜明对比。
④、那这种情绪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低沉、失落……
请大家讨论思考
⑦、诗人内心茫然,面对自己未卜的前途, 面对自己的遭遇,他很自然地想到了什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⑧、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与他的遭遇有什么 联系吗?试赏析此句。
赏析: 姜尚,九十岁在磻溪上钓鱼,得遇 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 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 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 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 途的希望与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 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 抑,唱出可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