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
设计pcr引物遵循的原则
![设计pcr引物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0f007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7.png)
设计pcr引物遵循的原则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的设计是PCR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设计PCR引物时应遵循的原则:1. 特异性:引物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以确保它们只与目标DNA序列结合,而不与其他非目标序列结合。
这有助于避免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形成。
2. 长度:引物的长度通常应在18到25个碱基对之间,过长或过短的引物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
引物长度的一般建议是20-22个碱基对。
3. 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应在40-60%之间。
这有助于确保引物的熔解温度适中,提高引物的特异性。
4. 熔解温度(Tm):引物的Tm是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和解离的温度。
引物的Tm应该在50-65°C之间,以确保在PCR循环中引物能够特异性结合到模板。
5. 避免自相互或异相互二聚体:引物的设计应防止引物之间或引物与模板之间发生意外的二聚体形成,这可能导致PCR反应的不稳定性。
可以使用在线工具预测引物之间和引物与模板之间的二聚体。
6. 避免重复序列:引物应避免含有重复序列,以防止非特异性扩增。
7. 避免剪切位点:引物不应该包含酶切位点,以防止在PCR扩增过程中被酶切。
8. 引物对的选择:在PCR反应中,通常需要一对引物。
这对引物应该相互配合,以确保它们在同一温度下工作,并且扩增产物大小符合实验要求。
9. 考虑引物的位置:引物应设计在目标序列内部,而不是在末端。
这有助于确保扩增产物包含目标区域的完整信息。
10. 检查SNP和突变:引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突变。
确保引物能够区分目标序列中的变异。
在进行PCR引物设计时,通常使用一些在线工具或软件来辅助,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评估引物的特异性和其他参数。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b713a176edb6f1aff001f4d.png)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实验目的】1、掌握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熟悉使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进行引物搜索。
2、掌握使用软件oligo6.0对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价分析。
【实验原理】一、引物设计原则聚合梅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 序列的方法,故又称基因的体外扩增法。
PCR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而引物设计是PCR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使用不合适的PCR引物容易导致实验失败:表现为扩增出目的带之外的多条带(如形成引物二聚体带),不出带或出带很弱,等等。
现在PCR 引物设计大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可以直接提交模板序列到特定网页,得到设计好的引物,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引物设计专业软件。
引物设计原则如下:1、引物应在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引物序列应位于基因组DNA的高度保守区,且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
这样可以减少引物与基因组的非特异结合,提高反应的特异性;2、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
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3、引物不应形成二级结构。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4、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5、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6、引物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可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7、引物3’端不可修饰。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9c43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c.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方法,可以通过复制DNA片段来扩增目标DNA序列。
PCR引物是PCR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PCR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PCR引物设计的原理。
PCR引物是用于扩增目标DNA序列的两条短链DNA片段,通常长度在18至30个核苷酸碱基对之间。
引物设计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如两个引物的Tm值要相近,避免形成二聚体等。
引物设计的目标是选择能够特异性结合到目标DNA序列的引物,以达到高效、特异性和可重复的扩增效果。
1.引物长度:PCR引物长度通常在18至30个碱基对之间,较短的引物长度可提高PCR扩增效率,但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结合,较长的引物长度则可提高特异性结合,但降低扩增效率。
2.引物嵌合特性:PCR引物的两端碱基对应目标序列的两端,引物的嵌合特性对PCR效果至关重要。
引物的两端应选择与目标序列互补的碱基,以实现稳定的结合。
此外,还需注意避免引物之间的内部互补结构,以防止引物形成二聚体而影响PCR效果。
3.特异性:PCR引物设计需要确保引物能够特异性结合到目标DNA序列上,而不结合非目标序列。
引物特异性结合的关键在于引物的序列,通过在目标序列上选择特异性的引物序列,可以保证PCR扩增只在目标序列上进行。
4.Tm值:PCR引物设计中,Tm值(熔解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表示引物和DNA的双链在扩增温度下脱离为两条单链的温度。
引物的Tm值应在PCR反应的最优温度范围内,通常为50至65摄氏度。
Tm值过低会导致非特异性结合,Tm值过高则可能影响PCR效率。
1.手工设计:手工设计是一种常见的PCR引物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参考目标DNA序列的碱基配对规则和特定要求,选择适当长度和特异性的引物序列。
手工设计需要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序列比对软件和引物设计软件等。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手工设计的引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出现设计不佳的情况。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d5611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7.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PCR引物设计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关键步骤之一、PCR引物是指PCR扩增反应中作为起始材料的两个DNA片段,通常是20-30个碱基对长的寡核苷酸序列。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引物序列,以实现特定DNA序列的扩增。
1.特异性:PCR引物应该非常特异地与目标序列相互作用,不与其他非特异性的序列发生非特异性的扩增反应。
为了实现特异性,引物序列应该在目标序列上具有高度互补性,但是在非特异性序列上没有互补性。
2.合适的长度:PCR引物的长度在20-30个碱基对之间,较短的引物可能无法特异性地与目标序列结合,而较长的引物可能导致PCR反应的效率降低。
3.避免结构性:PCR引物设计中应避免引物之间或引物与模板之间的二级结构形成。
二级结构会干扰PCR反应的进行,降低扩增效率。
4.避免引物间杂交:在PCR反应中,通过引物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非特异性扩增会干扰特异性扩增的结果。
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间的互补性。
1.选择位于目标序列上的合适区域进行扩增,通常选择区域位于目标序列上游和下游的相对保守区域。
这样可以确保PCR引物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2.引物应具有一定的GC含量,一般在40%-60%之间,过低的GC含量会降低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3.引物的两端不应含有重复序列,这样可以避免模板序列的间断扩增。
4.引物的两端应该有相对稳定的酮基或磷酸基,这样可以提高引物的稳定性,确保特异性扩增。
5.避免引物的自身互补性,以防止引物间的二级结构形成。
引物的互补性会干扰PCR反应的进行。
6.引物应避免在末端存在带有杂质的碱基,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扩增产物的杂交和二级结构形成。
7.引物序列应尽量避开重复序列、富含AT或GC的序列、高度变异的区域和基因座之间的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区域。
8.引物设计应考虑到引物长度、温度和浓度的相互配合,以保证对目标序列的特异性扩增。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b0ee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0.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特定DNA序列。
PCR引物设计是PCR实验的关键步骤,合理的引物设计能够确保PCR反应的特异性和高效性。
1.引物长度:通常,PCR引物的长度在18-25个碱基对之间,较短的引物能够提高PCR扩增的特异性,但也会减弱引物与模板DNA的互补性。
较长的引物能够提高PCR扩增的选择性,但也会增加二次结构的可能性。
2. 引物温度:引物通常被设计成具有相似的熔解温度(Tm),即引物与模板DNA解离的温度。
Tm计算可根据引物序列中的碱基组成和长度来进行,通常采用Wallace规则或Marmur规则。
相似的Tm可以确保引物在PCR反应中一起工作,提高特异性和扩增效率。
3.引物特异性:为了确保PCR扩增的特异性,引物应在模板DNA中有唯一的互补区域。
这可以通过NCBI的BLAST或其他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引物序列比对来验证。
特异性也可以通过引物的3'端碱基匹配限制来提高。
此外,避免引物之间的重叠或互补也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扩增的风险。
4.引物GC含量:GC含量是影响PCR引物的熔解温度和特异性的重要因素。
高GC含量的引物比低GC含量的引物具有更高的熔解温度,因此在高GC含量的引物中,引物长度应适当缩短,以保持相似的Tm。
此外,高GC含量的引物在互补区域中与模板DNA结合更牢固,有利于特异性扩增。
5.引物末端修饰:末端修饰可以改变引物的特性,如增加引物的亲合性、稳定性和特异性。
一般采用引物末端加入磷酸基团或胺基基团的修饰,用于提高引物的稳定性和抗核酸酶降解的能力。
6.引物序列的配对:在PCR反应中,两个引物需要配对以形成DNA双链,在DNA扩增过程中选择性地与模板DNA结合。
引物配对需要满足碱基之间的互补关系。
因此,引物序列的选择应考虑到碱基之间的配对能力。
总结起来,PCR引物设计的原理主要涉及引物长度、温度、特异性、GC含量、末端修饰和序列配对。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746e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3.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在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而PCR引物设计是PCR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合理的引物设计可以保证PCR反应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PCR引物设计的原理和关键要点。
1. 引物的选择。
在PCR反应中,引物是起到扩增目的DNA片段的作用,因此引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引物通常是由20-30个碱基组成的寡核苷酸,它们分别位于目的DNA片段的两端。
在选择引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物的长度,引物的长度通常在18-25个碱基之间,过长的引物可能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而过短的引物可能会导致特异性不足。
引物的碱基组成,引物的碱基组成需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其中GC含量在40%-60%之间为宜,这样可以保证引物在反应温度下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需要与目的DNA片段的序列完全匹配,以确保扩增的特异性。
2. 引物的设计。
引物的设计通常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常用的软件有Primer3、Oligo等。
在设计引物时,需要输入目的DNA片段的序列,软件会根据一定的算法和规则自动生成合适的引物。
在引物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物之间的配对,引物对之间的碱基配对需要避免形成二聚体或者内聚体,这样可以避免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PCR反应的效果。
引物的位置,引物需要位于目的DNA片段的两端,同时需要避开重复序列或者其他干扰因素,以确保扩增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引物的验证。
设计好引物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验证工作,以确保引物的质量和特异性。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电泳分析,通过电泳分析引物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特异性,可以初步判断引物的质量和特异性。
序列分析,对引物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可以确保引物扩增的是目的DNA 片段,而不是其他非特异性产物。
4. 引物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设计的引物可能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工作。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原理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d6ac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b.png)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原理荧光定量PCR(qPCR)引物设计的原理是基于PCR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
PCR是一种从一小段DNA模板扩增特定DNA序列的技术,而荧光探针则是一种特殊的DNA探针,带有荧光物质,可以用来检测PCR反应过程中特定DNA序列的累积量。
荧光定量PCR的引物设计主要包括前向引物(forward primer)和反向引物(reverse primer)。
这两个引物被设计成具有与目标序列的两个不同区域互补的DNA序列。
在PCR反应中,这两个引物会结合到模板DNA上,并在酶的催化下引发DNA链的扩增。
为了确保引物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到目标序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 引物长度:引物的长度通常在18-25个碱基对之间。
引物过短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引物过长则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
2. 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通常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GC含量可能导致引物结合不稳定或影响扩增效率。
3. 互补性:前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应该在目标序列的不同位点,且二者之间不应有显著的互补性。
否则将导致引物之间的非特异性结合和产生副产物。
4. 特异性:引物应该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目标序列,而不结合到其他非目标序列。
为了确保特异性,可以使用计算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BLAST分析。
此外,为了进行荧光定量PCR,还需要引入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是一种特殊设计的DNA或RNA探针,通常带有一个荧光物质和一个荧光耦合的荧光素(quencher)。
在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与目标序列的靶标区域互补结合。
当荧光探针结合到目标序列时,荧光物质和荧光素之间的空间距离会增大,导致荧光物质释放出荧光信号。
这个信号可以被PCR仪器检测到,并用于测量PCR反应过程中目标序列的累积量。
总之,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需要考虑引物的长度、GC含量、互补性和特异性。
同时,还需要设计荧光探针来检测目标序列的累积量,以实现定量PCR的功能。
PCR引物设计原则
![PCR引物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542dd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d.png)
PCR引物设计原则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技术,可以在体外复制DNA分子。
PCR的核心是引物,引物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PCR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
以下是PCR引物设计的原则。
1.引物长度:引物的理想长度为18-22个碱基对。
引物过短可能导致特异性不足,引物过长则可能降低PCR的效率。
2.引物序列:引物序列应具备良好的互补性,即能与待扩增的目标DNA序列特异性结合。
通常,引物的GC含量应在40-60%之间,以确保引物和目标序列之间形成稳定的氢键。
3.引物选择:引物的设计需要仔细考虑避免引物间以及引物与模板序列间的互补。
如果引物之间有互补性,则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另外,引物不能与附近的肥皂序列或重复序列互补,以免引入非特异性产物。
4.引物结构:引物的3'端应以碱基对为基础设计,以提高扩增特异性。
同时,避免引物在末端出现重复序列,以免引导多聚加合反应。
5.引物的熔解温度(Tm):引物的熔解温度应相似,并在50-60℃之间,以确保引物和模板序列的互补结合,同时避免引物之间的自身结合。
6.引物的位点选择:引物应选择在目标序列上的保守区域,以确保引物在不同基因型和物种之间的通用性。
在选择引物位点时,避免选择在引物附近有大量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或缺失突变的区域。
7.引物的杂合性别:引物的杂合性别是指引物本身的互补性。
如果引物存在杂合性别,则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在进行引物设计时,可以使用软件工具来评估引物的可能杂合效应。
8.引物的特异性评估:在进行引物设计后,可以使用BLAST等工具来评估引物的特异性。
该工具可以引物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其他序列的互补匹配。
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应仅与目标序列匹配。
9.引物标记:引物可以通过添加特定序列或化学标记进行标记。
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标记引物可以进行定量和检测反应产物的操作。
在PCR实验中,良好的引物设计是确保特异性扩增的关键。
引物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引物长度、序列、选择、结构、熔解温度、位点选择、杂合性别、特异性评估、标记和固定等因素。
PCR引物设计
![PCR引物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18d37e1ed9ad51f01df242.png)
上机操作7
【实验名称】 PCR引物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使用软件 Oligo6.0进行引物设计,掌握使用软件 Bioxm2.6 进行酶切位点分析。 【实验器材】 Oligo 6.0软件,Bioxm2.6软件,NCBI 数据库
• 实验原理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 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引物设计 总体上包含三个程序:序列下载,引物设计筛选, 特异性分析。
PCR引物的设计原则:
① 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 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 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 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 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 引物自身和互相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 引物5′端可以修饰,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⑧ 引物 3’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
DraI (1260) DraI (1274) Nco I (1322)
EGFP
XhoI (2054) Sac I (2061) Not I (2331) H indIII (2063) Eco RI (2070)
MCS
Pst I (2079) Sal I (2080) K pnI (2090) Bam H I (2101) Xba I (2113)
实验步骤
1、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水稻CDPK1基因的序列(2238bp), 2、向Oligo6.0程序导入模板序列:复制序列后在Oligo软件的序 列展示窗口粘贴,oligo会自动去除非碱基字符。当序列输入或 粘贴完成后,点击Accept/Discard菜单中的Accept浮动命令,即 可进入引物设计模式。 3、开始引物设计:在基因的之间设计一对扩增产物长度在 1500-1800bp左右的引物,两头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连入表 达载体(见后一张PPT的图)。 具体步骤自己整理并在报告上写清楚。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5119e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d.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PCR引物设计是指在聚合酶链反应(PCR)中使用的引物的设计过程。
PCR引物起到了在PCR扩增过程中特异性识别和引导DNA复制反应的作用。
因此,PCR引物的设计直接影响PCR反应的成功与否。
以下是PCR引物设计的原理及原则。
一、PCR引物设计的原理1.引物长度:引物的长度通常为18-25个碱基对。
引物过短可能导致非特异性引物结合,引物过长可能导致反应条件不佳。
较长引物(20-25个碱基对)通常用于扩增目标DNA较长的片段,而较短引物(18-20个碱基对)通常用于扩增较短的目标DNA片段。
2.引物序列:引物的序列应与目标DNA序列互补,以确保引物与模板DNA的特异性结合。
引物序列应尽量避免重复序列或序列中的碱基。
此外,引物序列的催化部位(3'端)应该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模板DNA序列匹配,以确保PCR反应的特异性。
3.引物的Tm值:引物的Tm值是指反应温度下引物和目标DNA序列的熔解温度。
引物的Tm值应相似,通常在56-64℃之间,以保证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结合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4.引物的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对PCR反应的效率和特异性有重要影响。
引物的GC含量应控制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GC含量可能导致引物结合能力不佳。
二、PCR引物设计的原则1.引物特异性:引物应与目标DNA序列的特异区域互补,以确保特异性扩增。
在设计引物时,应避免引物与非目标序列互补或有任何交叉杂交现象。
2.引物长度:引物长度通常为18-25个碱基对,过短或过长的引物可能导致PCR反应效果不佳。
3.引物序列中避免重复序列:引物序列中避免过多的重复序列,以免引发非特异性引物结合。
4.引物催化部位特异性:引物的催化部位(3'端)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模板DNA序列匹配,以确保PCR反应的特异性。
5.引物的Tm值匹配:引物的Tm值应相似,通常在56-64℃之间,以确保引物在反应温度下与模板DNA序列结合的稳定性。
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及原因
![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3ac5a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0.png)
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及原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常用于扩增特定DNA片段。
而PCR引物的设计是PCR反应的重要一步,它直接影响着PCR反应的成功与否。
因此,在PCR实验中,设计合适的引物是至关重要的。
引物的选择PCR反应的引物包括前向引物(forward primer)和反向引物(reverse primer)。
它们有以下几个选择的原则:1. 序列特异性引物的序列应与目标DNA片段的序列特异性高,以确保引物只能与目标片段配对。
这能避免非特异性扩增,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2. 引物长度引物长度通常在18到25个碱基对之间。
引物过短可能导致特异性下降,引物过长可能影响扩增效率,因此需要在合适的长度范围内选择引物。
3. 基序偏好在引物设计中,需要避免不稳定的结构,如大量的连续的GC或AT碱基对以及含有重复序列,以减少引物自身的结构问题。
4. 引物间的互补性前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在设计时应避免互补性,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结合而影响特异性扩增。
引物设计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引物设计的许多在线工具和软件也被开发出来,以帮助研究人员更轻松地设计出合适的引物。
一些常用的引物设计工具包括Primer3、OligoAnalyzer、Primer-BLAST等。
引物设计策略在设计引物时,有一些常用的策略可以提高引物的成功率:1. 序列合成为了确保引物的纯度和质量,可以选择将引物进行合成,而不是使用商业引物。
这可以提高引物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2. 引物浓度在PCR反应中,引物浓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合适的引物浓度可以保证PCR反应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PCR的结果。
3. 引物的优化如果PCR反应不成功,可以尝试优化引物的设计。
比如调整引物的碱基序列,修改引物的长度或浓度等。
通过不断的优化,可以提高PCR反应的成功率。
结论PCR引物的设计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引物、遵循引物设计的原则以及利用设计工具和策略,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
PCR引物设计方法和原理
![PCR引物设计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2ee0c4d5bbfd0a795673ea.png)
获得目标片段 DNA测序 基因克隆 体外转录 突变 探针设计 分子标记
二、引物设计的类型
常规PCR引物 PCR同源引物和简并引物 探针
引物设计的步骤
下载DNA模板或蛋白质序列 进行同源比较,找到保守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primer length): 18-27 bp GC钳(GC clamp}: 引物3’端出现3 个以上的连 续碱基,如GGG 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 率增加 3’末端碱基(3’End Sequence): GCT Tm 值(melting temperature) :52~60℃ GC 含量(composition) :40-60%
Breslauer,邻近法的相邻核苷酸的动 力学数值(自由能)来预测双链稳定 性
五、简并引物的设计
五、同源引物设计
六、网络免费在线引物设计软件
六、引物设计常用商业软件包
常有引物设计软件的引物的自动搜索和评价分析 软件的引物设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 引物分析评价功能,该功能只有少数商业版软件能够做 到,其中以“Oligo 6”最优秀;其次是引物的自动搜索功 能,各种软件在这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自动搜索的 结果也不尽相同。据笔者的经验,自动搜索功能以 “Premier Primer”为最强且方便使用,“Oligo 6”其次, 其他软件如“Vector NTI Suit”、“Dnasis”、“Omiga”和 “Dnastar”都带有引物自动搜索功能,但搜索结果不是十 分理想。要想得到效果很好的引物,在自动搜索的基础 上还要辅以人工分析。笔者认为引物设计软件的最佳搭 配是“Oligo”和“Premier”软件合并使用,以“Premier” 进行自动搜索,“Oligo”进行分析评价,如此可快速设计 出成功率很高的引物。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6cae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d.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复制和扩增特定的DNA序列。
PCR引物是在PCR反应中使
用的两个短的单链DNA分子,它们与目标DNA序列的两端
相互互补。
引物的设计是PCR的关键步骤之一。
引物设计的原理考虑了目标DNA序列的多个因素,包括长度、GC含量、互补性和特异性等。
以下是PCR引物设计的一般原理:
1. 引物长度:引物通常由18-30个碱基对组成,这个长度范围
有助于在PCR反应中实现高效的扩增。
过短的引物可能无法
准确地与目标DNA序列的特定区域结合,而过长的引物可能
导致PCR反应较低的产物产量。
2. GC含量:为了确保引物的稳定性和特异性结合,引物的
GC含量应在40-60%之间。
这是因为GC碱基对比AT碱基对
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力,能够增加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互补性。
3. 互补性:PCR引物的两个引物应该互补,并形成稳定的引
物-模板DNA复合物。
引物之间的相互互补性可以通过计算引物序列之间的互补碱基数来评估,以确保引物之间没有太多的自身互补性或与其他引物的互补性。
4. 特异性:引物设计还需要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具有高
度特异性的互补性。
这意味着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其他非
目标区域不应该有太多的互补性,以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引物设计可以使用基因组和引物设计软件来辅助完成。
这些软件基于目标DNA序列的输入,在计算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为PCR反应提供最佳的引物设计。
一旦引物设计完毕,它们可以被合成和纯化,并用于PCR扩增特定的DNA序列。
PCR中如何设计引物
![PCR中如何设计引物](https://img.taocdn.com/s3/m/04ac3e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7.png)
PCR中如何设计引物引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能够在体外扩增DNA片段。
设计合适的引物是PCR反应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PCR中如何设计引物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引物设计的原则引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引物长度:引物长度通常在18到30个碱基对之间,较短的引物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而较长的引物则可能增加非特异性结合的风险。
2.Tm值:引物的熔解温度(Tm值)应该相似,通常要在50°C到65°C之间。
这样能够确保引物在PCR反应的温度范围内稳定结合到DNA模板上。
3.特异性:引物应与目标DNA序列保持高度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以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可以使用序列比对软件来确保引物的特异性。
4.无自身互补和剩余互补:引物自身及与它们自身或其他引物的互补序列不应该存在,避免引物形成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的可能性。
5.区段选择:引物的选择应基于目标DNA序列上的特定区段,通常位于基因的保守区域或功能位点上。
引物设计的步骤以下是PCR引物设计的一般步骤:步骤一:目标序列分析对于需要扩增的目标DNA序列,首先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确定目标DNA序列的起始和终止位置,以及预测目标DNA序列的理论大小。
步骤二:引物设计软件的选择选择一种引物设计软件,常见的有Primer3、Primer-BLAST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一些参数,如Tm值、引物长度等,自动生成一组可能的引物序列。
步骤三:引物选择与比对使用引物设计软件生成的引物序列,根据上述引物设计的原则,选择一组最佳的引物。
然后,使用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确保引物的特异性。
步骤四:引物合成购买选定的引物序列,并选择可靠的引物合成商进行合成。
结论合理设计的引物对PCR反应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PCR中设计引物时,需要考虑引物长度、Tm值、特异性、互补性等原则,并通过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比对,最终选择最佳的引物序列。
这样可以确保PCR反应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c78ebc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2.png)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PCR引物设计原理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
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
如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
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现在可以在这一保守区域里设计一对引物。
一般引物长度为15~30碱基,扩增片段长度为100~600碱基对。
让我们先看看P1引物。
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
而且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随机。
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存在。
否则P1引物设计的就不合理。
应重新寻找区域设计引物。
同时引物之间也不能有互补性,一般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互补。
引物确定以后,可以对引物进行必要的修饰,例如可以在引物的5′端加酶切位点序列;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这对扩增的特异性影响不大。
但3′端绝对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因为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
这里还需提醒的是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PCR引物的设计原则:①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⑧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如前述,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PCR、引物设计及逆转录PCR解析
![PCR、引物设计及逆转录PCR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f018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6.png)
模板:1 μL 上游引物:0.2 μL 下游引物:0.2 μL Easy Taq 酶:0.1 μL Easy Taq Buffer:1 μL dNTP:0.8 μL ddH2O:6.7 μL
94℃ 94℃ 56.2℃ 72℃ 72℃ 4℃
5min 30s 30s 30s 7min ∞
30个循环
PCR的R仪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引物设计的目的
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 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同 时也与PCR扩增的效率密切相关。 引物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最大限度 地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同时尽可 能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DNA体外 扩增技术。
• 1985年由美国PE-Cetus公司的Mullis 等人发明,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 奖。
PCR的基本原理
① 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
② 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可变 性和复性的性质。
PCR扩增体系
➢模板(Template):基因组、质粒DNA、
cDNA,也可以使细菌、组织样品等。
➢引物(Primer):确定扩增目的序列的
特异性;确定扩增产物长度。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推动
PCR反应进行的机器。扩增效率和保真性。
➢缓冲液(Buffer):控制体系的pH和离
因此仅mRNA可被逆转录。
逆转录引物:
(3)特异性引物 能与目标RNA碱基序列互补的寡
核苷酸引物,仅产生待分析基因的 cDNA。
3.延伸:中温延伸。DNA聚合酶催化以 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反应( 72℃, 30 ~ 60s )。
PCR引物设计方法和原理
![PCR引物设计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f9f6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8.png)
实验试错法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引物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尝试和调整来找到最佳的引物序列。该方法适用于实验条 件不明确或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通过反复实验和调整来获得最佳的引物组合。虽然实验试错法效率较低,但对 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04 pcr引物设计的原理
引物的特异性原理
引物的特异性原理是指引物与模板DNA的结合具有严格的特 异性和专一性。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与模板DNA的结合 位点是特定的,只有当引物的序列与模板DNA完全互补时, 引物才能与模板结合,进行有效的扩增。
为确保引物的特异性,通常要求引物在3'端具有18-20个与模 板DNA互补的序列,以形成稳定的氢键,同时要求引物之间 不存在互补性,以避免形成引物二聚体。
引物的长度和浓度原理
引物的长度和浓度是影响PCR扩增的重要因素。引物的长 度通常在18-30个核苷酸之间,过短可能无法有效结合模 板,过长则可能导致结合不稳定。
引物的浓度也需进行优化,过高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结合,过 低则可能影响扩增效率。根据经验,一般将引物浓度设定在 0.1-0.5μM之间,具体浓度根据引物的长度和序列特性进行 适当调整。
引物的温度和平衡原理
引物的温度和平衡原理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使引物与模板DNA结合,并保持引物与模板之间的平衡 状态。
详细描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利用专业的引物设计软件,根据输入的目标序列和实验条件,自动筛 选出符合要求的引物序列。该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引物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误
差和实验时间。常用的引物设计软件包括Primer3、Oligo等。
实验试错法
总结词
通过实验尝试和调整来找到最佳引物的方法,适用于未知情况和新领域。
生物信息学PCR引物设计
![生物信息学PCR引物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26897e7fd5360cba1adb92.png)
一般原则
4. 引物序列的GC 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 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 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不同的算法推荐45-55%或50-60%
一般原则
5. ∆G 值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 该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 定性。应当选用3’端∆G 值较低(绝对值不 超过9),而5’端和中间∆G 值相对较高的 引物。引物的3’端的∆G 值过高,容易在错 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 聚合反应 。(能值越高越容易结合)
可以在5’端前添加G或C以提 高Tm值,或加入酶切位点, 然后再做Analyze。
决定后,将该引物选中,Ctrl+C、Ctrl+V粘贴: GCCAGTTCTGATATTTACACC
同理,编辑并保存下游引物
下游引物:AATGAAATCCAGTACGCTTC,方向默认是5’→3’
4.6 引物的二次筛选
3’ΔG的绝对值不要超过9,否则会在错配点形成双链
接下来进行引物具体分析。 点击Analyze
分析二聚体和发夹结构 点击Analyze – Duplex Formation – Forward Primer
上游引物间形成二聚体 要求ΔG小于4.5,配对碱基对不超过3
发夹结构 要求ΔG小于4.5,配对碱基对不超过3
会弹出一个页面有10秒钟的 更新提示
图形示意结果
带有genbank的链接,点击可以进入 相应的genbank序列 匹配序列描述
具体匹配情况
将四条序列保存在一个txt文档中 匹配情况,分值,e值
24
4.3 DNAMAN 同源序列比对获取保守区域
4.4 Primer Primier引物设计与筛选
三、引物设计流程
PCR和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设计
![PCR和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9a2e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9.png)
PCR和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设计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扩增和检测DNA序列。
在 PCR和定量 PCR 中,引物(primers)和探针(probes)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引物是一对短的DNA分子,通常由15-30个核苷酸组成,它们会被限制性酶切割出位于目标序列两端的DNA片段。
引物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引物的碱基组成:引物应具有合适的碱基组成。
GC含量较高的引物有更强的互补性和比特性,但也更容易形成二聚体,影响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
通常引物的GC含量应在40%-60%之间。
2.引物的长度:引物的长度应在18-28个碱基对之间。
引物过短会导致扩增产物的非特异性,引物过长会降低扩增效率。
3. 引物的 Tm 值: Tm 值(熔解温度)是指引物与模板 DNA 结合时解链的温度。
引物的 Tm 值应保持一致,一般在55°C - 65°C 之间。
在设计扩增子(amplifier)时,引物的 Tm 值差异应在1°C 以内,以确保扩增的特异性。
探针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它包含一个与目标序列完全互补的引物序列和一个荧光染料分子。
探针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荧光染料的选择:选择一个与实验设备所能感测的波长相适应的荧光染料。
常见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Fluorescein)、荧光素异硫氰酯(FITC)以及羧基甲基罗damine(ROX)等。
2. Quencher 的选择:设定探针的Quencher。
一般使用的Quencher是BHQ1,或者参考其他文献上的Quencher的讯息。
3.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应与目标序列完全互补。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应尽量避免任意位置出现连续的鸟嘌呤(G)或者鸟嘧啶(C),以避免互结和三聚体的形成。
4.引物和探针的位置:引物和探针的位置非常重要。
PCR引物设计实验
![PCR引物设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c1b26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d.png)
PCR引物设计实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体温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DNA序列。
PCR引物是扩增特定DNA片段所需的短DNA序列,它们在PCR反应中与模板DNA序列特异性结合,并在DNA复制过程中提供扩增起始点。
因此,PCR引物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
1.目标DNA序列选择和分析:首先,需要选择并分析目标DNA序列。
这可以通过参考已知序列数据库或使用DNA测序实验获得。
2.引物长度和理化性质选择:PCR引物的长度通常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最好是20-25个碱基对。
引物长度的选择应考虑到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等因素。
此外,引物的理化性质也需要考虑,如GC含量、熔解温度和互补性等。
3.引物设计原则:引物一般分为前导引物和反导引物。
其设计应符合一定的原则,如:-引物长度相似:前导引物和反导引物的长度应相似,以提高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
-避免或最小化引物自身或引物间的互补性:互补性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或导致自身产生二聚体。
-避免引物末端的非特异性:尽量避免或减少末端碱基对的非特异性,以提高特异性和扩增效率。
-避免引物末端的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容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和有害的寡聚物形成。
4.引物序列分析和验证:设计好的引物序列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验证。
包括序列比对和互补性分析,以确定引物与目标DNA的特异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进行引物性能和二聚体预测等分析。
5.引物合成和质量控制:设计好的引物需要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合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引物的纯度和质量。
6.引物应用实验:设计好和验证过的引物可用于PCR实验。
在PCR反应中,需要优化引物浓度、引物与模板DNA的比例、反应条件等因素,以获得最佳的PCR扩增效果。
总之,PCR引物设计是PCR实验的重要一步。
良好设计的引物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可以提高PCR扩增的成功率和特异性。
因此,在设计PCR 引物时,需要考虑引物长度、互补性、特异性和理化性质等因素,并结合实验验证进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引物设计原理及原则
PCR引物设计原理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要设计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区。
同时应预测将要扩增的片段单链是否形成二级结构。
如这个区域单链能形成二级结构,就要避开它。
如这一段不能形成二级结构,那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设计引物。
现在可以在这一保守区域里设计一对引物。
一般引物长度为15~30碱基,扩增片段长度为100~600碱基对。
让我们先看看P1引物。
一般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一般为40%~60%。
而且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随机。
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存在。
否则P1引物设计的就不合理。
应重新寻找区域设计引物。
同时引物之间也不能有互补性,一般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互补。
引物确定以后,可以对引物进行必要的修饰,例如可以在引物的5′端加酶切位点序列;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这对扩增的特异性影响不大。
但3′端绝对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因为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
这里还需提醒的是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PCR引物的设计原则:
①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②产物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③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④G+C含量在40%~60%之间。
⑤碱基要随机分布。
⑥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⑦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⑧引物5′端可以修饰。
⑨引物3′端不可修饰。
⑩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如前述,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1.引物的特异性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互补碱基同源。
2.避开产物的二级结构区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引物重复区DNA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
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
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
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3.长度
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一般为20~27mer。
引物的有效长度:Ln=2(G+C)+(A+T+,Ln值不能大于38,因为>38时,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产物的特异性。
4.G+C含量
G+C含量一般为40%~60%。
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
若按公式Tm=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5.碱基础随机分布
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
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6.引物自身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状结构牙引物本身复性。
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
若用人工判断,引物自身连续互补碱基不能大于3bp。
7.引物之间
两引物之间不应不互补性,尤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一对引物间不应多于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8.引物的3′端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除在特殊的PCR(AS-PCR)反应中,引物3′端不能发生错配。
在标准PCR反应体系中,用2U Taq DNA聚合酶和800μmol/L dNTP(四种dNTP各200μmol/L)以质粒(103拷贝)为模板,按95℃,25s;55℃,25s;72℃,1min的循环参数扩增HIV-1 gag基因区的条件下,引物3′端错配对扩增产物的影响是有一定规律的。
A∶A错配使产量下降至1/20,A∶G和C∶C错七下降至1/100。
引物A:模板G与引物G:模板A错配对PCR影响是等同的。
9.引物的5′端
引物的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
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
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突变位点、插入与缺失突变序列和引入一启动子序列等。
10.密码子的简并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率。
原理
1、择合适的靶序列:设计引物之前,必须分析待测靶序列的性质,选择高度保守、碱基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引物设计。
2、长度:一般来说,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为15~30bp。
3、Tm 值:引物的Tm 值一般控制在55~60℃,尽可能保证上下游引物的Tm 值一致,一般不超过2℃。
若引物中的G+C 含量相对偏低,则可以使引物长度稍长,而保证一定的退火温度。
4、(G+C)含量:有效引物中(G+C)的比例一般为40~60%。
5、碱基的随机分布: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存在聚嘌呤和聚嘧啶,尤其在引物的3’端不应超过3 个连续的G 或C。
6、引物自身:引物自身不存在连续 4 个碱基以上的互补序列,如回文结构,发夹结构等,否则会影响到引物与模板之间的复性结合,尤其避免3’末端的互补。
编辑本段设计流程
先进行序列下载,然后进行同源性比较,最后进行引物设计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