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地质学基础

合集下载

矿物学基础资料

矿物学基础资料

二向延展型
指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
发育,矿物形态呈板状、片 状。如重晶石、石膏等呈板 状外形;云母、石墨呈片状 外形。 云母
三向近等型
指晶体沿三维空间的三个
方向发育程度大致相等,矿物
形态呈粒状或立方体状如橄榄 石、黄铁矿、盐岩等。
黄铁矿
(2)矿物的形态特征
矿物集合体及其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晶体主要以集合体形式出现, 呈单个结晶多面体或规则连生体产出的则很少。 矿物集合体是指同种矿物的许多单体聚集在一起 的集合体形矿物整体。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是 鉴别不同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钙铝榴石
固态矿物根据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晶质 矿物与非晶质矿物。 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 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 称为非晶质体。如欧泊、琥珀等。
欧泊
琥珀
矿物内部质点(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呈有 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特征和一定的几何 外形的称为晶体。如食盐(NaCl)晶体内部的Na+离子和
土状聚合体:
组成矿物集合体的矿物呈粉末状,矿物
单体难以用肉眼分辨,质地松软,如一些 粘土矿物集合体。 埃洛石
(3)矿物的物理性质 ①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 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 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 和透明度。
光源
能反射或者折 射光的物体
神经系统
粒状集合体: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粒状体, 具 不规则聚合,如橄榄石、黄铁矿等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 重晶石集合体 单体呈板状,具不 规则聚合,如重晶 石、黑钨矿等集合 体。
片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片状,具不规则聚合,如云母集合体。

宝玉石鉴定

宝玉石鉴定

现以标准圆钻型为例,了解刻面造型的基本要素。
冠部 腰部
亭部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1.猫眼效应:当宝石中含有平行排列的丝状包体时,丝 状包体会将入射光反射到宝石的表面。如果宝石表面 为弧形,丝状包体的反射光将在某一区域集中,从而 造成弧形宝石表面存在两头窄、中间宽的亮带,因形 似猫眼,故称之为猫眼效应。宝石界仅将具有猫眼效 应的金绿宝石称其为猫眼。而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 石,在猫眼前须加其名称,如红宝石猫眼等。 2.星光效应:当宝石中含有数组平行排列的丝状包体时, 则形成象星光似的光带,故称其为星光宝石。通常有 四射星光、六射星光等。
如赤色的翡鸟和绿色的翠鸟而得名。高档的翡翠为祖
母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无杂质、裂痕等。
主要宝玉石简介-玉石类
2、软玉 软玉是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含有少量透辉石、 绿泥石、蛇纹石、方解石等矿物的集合体。因矿物的 组成不同,软玉分为以下几类: 1)白玉 白色,透闪石含量95%,另含阳起石2.2%, 绿帘石2%。白玉是软玉中的上品,油脂—蜡状光泽。 其中,当光泽滋润、质地细腻、宛如羊脂者称其为羊 脂玉,光泽较差者则称其为白玉。 2)碧玉 菠菜绿色,含较多的绿帘石。
主要宝玉石简介
3、金绿猫眼宝石 金绿猫眼属尖晶石簇矿物(BeAl2O4) ,铝酸盐类, 斜方晶系金绿宝石中名贵的为金绿猫眼和变石(亚历 山大石)。
金绿猫眼以棕黄色(蜜黄色)、淡黄色为最佳颜
色。猫眼清晰灵活为其上品。
主要宝玉石简介
4、祖母绿 祖母绿属绿柱石簇类矿物,因绿柱石中所含的致 色离子不同,可形成几种重要的宝石。如含铬离子时, 颜色为翠绿色称之为
祖母绿;含铁的天蓝色绿柱石称之为海蓝宝石;含
铯的玫瑰红绿柱石称之为铯绿柱石等。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之矿物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之矿物

第三节 矿物
二、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即矿物单体或集合体的外貌特征。是鉴别矿物和判断成因的生 要依据。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是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形态。固态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从宏观上看,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 性的形状。
第三节 矿物
二、矿物的形态
中级 晶族
六方 晶系
高次对 称轴只 有一个
三方 晶系
有一个L6或Li6 有唯一的高次轴L3
a = b≠c α=β=90°, γ=120°
a=b=c
α=β=γ≠90°
高级 晶族
四方 晶系
高次对 称多于 一个
等轴 晶系
有一个L4或Li4
a=b≠c α=β=γ=90° a=b=c α=β=γ=90°
第三节 矿物 二、矿物的形态
单形符号简称形号,是指在单形中选择一个代表面,把该晶面的晶面指数用{ }括 起来,用以表征组成该单形的一组晶面的结晶学取向的符号。 晶面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 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六方和三方晶系晶体 当选取4个结晶轴时,一个晶面便有4个截距系数,由它们的倒数比所得出的4个整数 则称为晶面的米勒-布拉维指数。以上两种指数一般通称为晶面指数。
第三节 矿 物
一、矿物的概念
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按 质量统计)是氧,它占总质量 的48.6%;其次是硅,占 26.3%;以下是铝、铁、钙、 钠、钾、镁。上述8种元素占 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余 元素共占1.96%。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要首推铝了。铝占地壳元素总量的7.73%,比铁的含量多一倍, 大约占地壳中金属元素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常见矿物中最多的一类即硅酸盐矿 物,即由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含氧酸盐矿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构 成地壳、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估计占整个地壳的90%以上。

地质学-宝玉石简介及图片鉴赏

地质学-宝玉石简介及图片鉴赏

宝玉石简介
二)琥珀
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它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松柏科植物的树 脂,因地质作用埋在地下, 树脂经石化而成。颜色多为黄色、橙 黄色或暗红色等。琥珀中常含有昆虫,并因昆虫的大小、清晰程 度而论价。
琥珀与昆虫
主要宝玉石图片鉴赏
一 、钻石
标准的圆钻型钻石戒面
中国最大的钻石“常林钻石”
各种颜色的钻石戒面
钻石
宝玉石简介
二、红宝石、蓝宝石
红、蓝宝石属宝石级刚玉矿物,当刚玉晶体中含有铬离子时, 呈红色,蓝色含有钛,绿色含有铁,黄色含有镍等。 在宝石界,除将红色宝石级刚玉称之为红宝石外,其它各种颜 色的宝石级刚玉均称之为蓝宝石。
红宝石、蓝宝石原石
红宝石以缅甸的鸽血红宝石为上品,蓝宝石则以印度的矢车菊 蓝宝石为最佳。因自然界产出的红宝石、蓝宝石颗粒较小,通常将 大于5克拉的优质宝石,再根据具体质量单独议价。 世界著名的红宝石为“爱得华兹红宝石”,重167克拉,现存 于英国自然博物馆。现存于美国自然博物馆的“印度之星”星光蓝 宝石,重563克拉,为世上最大的一颗优质星光蓝宝石。 印度之星
世界上重量超过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宝石级金刚石共发现
10粒,其中最大的钻石出自南非的普雷米尔岩管,名为卡利南 (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中国常林钻石,重 158.786克拉,1977年发现于山东临沭县,列为世界名钻。 钻石的分级十分严格,通常从四个方面衡量:净度、色级、切工 与重量。钻石经过精确的设计与细致的抛光就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2.碧玉
菠菜绿色,含较多的绿帘石。
羊脂玉配与碧玉豆荚
宝玉石简介
三)欧泊
火焰欧泊
为含水的二氧化硅非晶质矿物组成(SiO2.n H2O)。因欧泊中的 水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会消失,故欧泊易干裂,而不能长久保存。

宝玉石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

宝玉石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

宝玉石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宝玉石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宝玉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物(宝石)或岩石(玉石),它们的形成条件比较特殊,所以在地壳范围内所产甚少。

正因如此,宝玉石才显得珍贵。

宝石和玉石的岩浆矿床宝石和玉石的岩浆矿床,就是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矿物、岩石,或是岩浆捕获的矿物(如金刚石),达到玉石的要求并富集形成的矿床;宝石矿物一般是赋存于岩浆岩岩体中,而有的岩浆岩岩体的某部分就是玉石矿体。

通常指出,花岗质岩石,部分就是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多数就是由花岗岩化后和浅熔促进作用所构成;基性、逊于基性岩体就是地幢产生的岩浆经过分异和混染促进作用构成的。

一、金伯利岩中的宝石矿床金伯利岩就是弱碱性逊于基性岩,与暗色岩密切共生,暗色岩为基性居多的熔岩、火山凝灰岩、次火山岩。

原生金刚石多产于金伯利岩中。

金刚石呈微小晶粒或斑晶分布于金伯利岩及其深源包体中,是钻石的主要来源。

主要产于南非、博茨瓦纳、扎伊尔、俄罗斯等国家。

金伯利岩钻石矿坑2.镁铝榴石镁铝榴石在金伯利岩中与金刚石并存,呈圆形斑晶发生,或产自金伯利岩的深源包体中。

二、煌斑岩中的宝石矿床金刚石呈圆形斑晶产自岩筒、岩墙、岩脉状钾镁煌斑岩中。

主要产自澳大利亚。

蓝宝石呈斑晶产于煌斑岩(方沸碱煌岩)中,见于美国。

三、玄武岩中的宝石矿床1.蓝宝石、红宝石、石榴石、锆石这些宝石,常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呈圆形斑晶生产量。

全世界的蓝宝石主要源于这种玄武岩。

玄武岩中的石榴石,多呈圆形亮紫红色。

产于玄武岩内的深源包体一一橄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是橄榄石宝石的重要来源。

产于中国、挪威等国家。

四、基性岩中的宝石矿床拉长石、变彩拉长石等产于斜长岩、辉长岩一一斜长岩、辉长苏长岩、苏长岩中,是装饰用拉长石的重要来源。

五、酸性火山爆发岩中的宝石和玉石矿床月光石产于流纹岩中,无色透长石是月光石的主要来源。

火山玻璃,是酸性火山岩,有些黑曜岩已经用作玉石。

碧石状的石英斑岩及霏细斑岩等细腻的岩石,被许多加工厂用作玉雕原料。

适合珠宝专业的地质学基础

适合珠宝专业的地质学基础

适合珠宝专业的地质学基础
适合珠宝专业的地质学基础
一、矿物学:
1、矿物的分类、结构和化学成分:矿物的类型、分类标准,以及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

2、矿物变质:矿物结构的变质及对应的物理特征,以及变质现场的地质环境特征。

3、矿物的形成机理:矿物组成的地质环境,以及矿物组成结构形成的机理。

4、矿物晶体学:晶体样式、晶体结构、晶体内部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矿物外观的原理。

二、岩石学:
1、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分类标准及其基本性质、特征。

2、岩石鉴定:用结构、质地、晶质组成等性质来鉴定岩石。

3、岩石的形成机理:了解岩石的成熟度、分选度、化学结构及其成岩过程,以及岩石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形成机理。

4、岩石和沉积环境:熟悉沉积环境,并可以根据岩石形态特征来反求沉积环境。

三、矿物成分复合:
1、矿物成分:不同组分矿物、矿物和矿石的化学组成及其影响珠宝品质的特点。

2、矿物组合:了解矿物组合形成的机理,如硅质矿物的共生互
变,碱性矿物和酸性矿物的形成等。

3、矿物粒度分析:分析矿石成分组合的粒度特征,以此确定矿石的品质。

4、矿物图像分析:了解矿石的光学特征,如矿物层次结构、反射光谱、折射率等,以此确定矿石的品质。

宝石地质基础(可看矿物结晶学及晶体光学的PPT)

宝石地质基础(可看矿物结晶学及晶体光学的PPT)

小结
宝石中大多数为矿物晶体,少数为 非晶质体。晶体宝石生长成一定的几何 形态晶体,具有结晶均一性、各向异性、 对称性、稳定性、最小内能性和自限性 等;而非晶质体宝石是一种凝固物质, 其内部的物理性质具各向同性。
二、晶体对称与七大晶系
1、晶体对称 晶体对称是指晶体在外形上表现为相同的晶面、晶棱和 角顶做有规律的重复。换句话说,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决定了 晶体外形、特别是晶面间的角度和表面纹理以及物理性质如 硬度、解理等的对称。晶体对称性既可帮助辨认未经琢磨的 宝石晶体,又是晶体分类的最可靠的依据,还有助于在宝石 加工过程中定向和定位。 2、七大晶系 宝石矿物按晶体对称的特点分为七大晶系。见下页PPT中的 表。
诱 色 元 素 铬 代表色及矿物 诱 代表色及矿物 色 元 素 镍 绿色:绿玉髓、绿欧 泊 红|:红宝石 、尖晶石 绿:祖母绿、翡翠



黄|:金绿宝石、黄晶 绿:蓝宝石、碧玺 蓝:海蓝宝石、尖晶 石、蓝宝石 粉色:菱锰矿、蔷薇 辉石 桔色:锰铝榴石
钒 绿色:绿柱石、钙铝 榴石、变石、蓝宝石

钛 蓝色:蓝宝石、蓝锥 矿、
(2)有机宝石 主要包括以下6类 •珍珠 •琥珀 •珊瑚 •牙类 •煤精 •龟甲
(3)主要玉石:主要包括以下12类
• 翡翠(翡翠由硬玉矿物集合体组成,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类矿物,翡翠产于缅 甸) • 软玉(角闪石岩玉)(软玉由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矿物集合体组成,软玉 钙镁含水硅酸盐类矿物,软玉主要产于我国的新疆和田、四川、江西及台湾) • 独山玉(河南独山) • 蛇纹岩玉(辽宁岫玉) • 玉髓(绿玉髓,产于澳大利亚,常称澳玉)(碧玉、红玉髓、光玉髓) • 欧泊(白欧泊、黑欧泊、火欧泊、玻璃欧泊、脉石欧泊,有变彩效应) • 玛瑙(红、蓝、紫、白、黑花、苔纹、水胆、缠丝玛瑙) • 石英岩玉(石英占95%以上,有少量的铬云母、锂云母等) • 木变石(为石英或玛瑙交代青石棉形成的岩石,主成分为石英、青石棉约占 25%) • 绿松石(不透明玉石,强-中等蓝色) • 青金石(深蓝、天蓝、紫蓝、灰蓝、绿蓝) • 桃花石(蔷薇辉石岩玉,粉红色,像桃花)

2矿物学基础分析

2矿物学基础分析
粘土矿物集合体。
埃洛石
(3)矿物的物理性质
①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 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 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 和透明度。
光源
能反射或者折 射光的物体
神经见光波的视觉感应。当
约390nm~770nm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
按矿物单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结晶习性可划分为三种类 型:
1)一向延长型; 2)二向延展型; 3)三向近等型
一向延长型
指晶体沿三维的某一个方向 特别发育而另两个方向不太发育, 矿物形态呈柱状、针状或纤维状。 如石英、电气石、祖母绿、海蓝 宝石、托帕石等。
二向延展型 指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
发育,矿物形态呈板状、片 状。如重晶石、石膏等呈板 状外形;云母、石墨呈片状 外形。
其它形状聚合体:主要是由胶体凝聚或溶液蒸发沉淀形成的矿 物集合体。其形状多样如肾状矿物集合体、葡萄状矿物集合体 等等。
块状集合体: 由均匀聚合的矿物单体
组成,矿物单体难以用肉 眼分辨。如黄铜矿、铝土 矿等。
铝土矿
黄铜矿
土状聚合体:
组成矿物集合体的矿物呈粉末状,矿物 单体难以用肉眼分辨,质地松软,如一些
萤石
雄 黄
雌黄
赤铁矿
刚 玉
水晶
石膏
芒硝
芒硝
重晶石
重晶石
冰洲石
重晶石
孔 雀 石
黄玉(Topaz),Al2[SiO4](F,OH)2
绿柱石
Be3Al2(SiO3)6 纯净的绿柱石是无 色的,甚至可以是 透明的。当绿柱石 富含铯时,呈粉红 色,称为玫瑰绿 柱石,又叫摩根石; 含三价铁时,呈黄 色,称为黄色绿 柱石。含铬时,呈 鲜艳的翠绿色,称 为祖母绿,含二价 铁时,呈现浅天蓝 色,称为海蓝宝 石。

宝玉石基础

宝玉石基础
非晶体比晶体有较高的内能,有自发向晶体转化的趋 势。非晶体转化成晶体的现象称脱玻化,如火山玻璃会转 变成沸石或石英等晶质矿物。
第二节 面角守恒定律和晶体的对称
一、面角守恒定律 晶体多为歪晶。
同种物质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
二、晶体的对称
1、对称:是指物体或图形上具有完全相同的区域, 通过 一定的操作可使它们重复(复合)。
标轴就是晶轴,它们分别平行于空 间格子三条互不平等的边a0、b0、c0, 并交于晶体中心,相应地称为a轴、b
轴和c轴(或x、y、z轴)。 晶轴之间的交角为轴角。C与b交角为α,c与a交角为β,a 与b交角为γ。 空间格子单位边长a0、b0、c0的绝对长度 称单位轴长。 单位轴长a0、b0、c0的和轴角α、 β、 γ统 称格子要素(晶格常数或晶体常数)。
宝玉石概论宝玉石概论宝玉石基础宝石各论简介玉石和有机宝石各论简介宝玉石基础宝玉石基础第一章结晶学简介第四章宝石的光学性质第五章宝石的力学性质第一节宝石的概念第二节珠宝玉石的分类第三节宝石的命名第四节宝石的应用各种宝石第一节第一节宝石的概念宝石的概念一定义珠宝玉石是是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广义宝石或珠宝
3.生辰石:如1月石榴石,2月紫晶。4月钻石,5月祖母 绿,7月红宝石,9月蓝色蓝宝石等。
4.国石:我国的国石侯选石为和田玉、岫岩玉、寿山石、 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
5、作货币保值
复习思考题: 1、广义的宝石概念和狭义的宝石概念有何区别? 2、宝石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何谓宝石和玉石?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4、宝石如何命名 ?
2、晶体中的对称要素:使晶体上相同区域规律重复操作 所凭借的几何要素(点、线、面)。
⑴对称轴(Ln)为一假想直线,当晶体依其为轴旋转一周 时,可使相同的区域作运用自如的重复。晶体中有一次 轴(L1)、二次轴(L2)、三次轴(L3)、四次轴(L4) 和六次轴(L6)。 晶体中不存在五次轴和大于次的对称轴,这是晶体 格子构造所决定的。

宝玉石学基础教材

宝玉石学基础教材

宝玉石学基础教材宝玉石学基础教材一、地质作用与矿物学1、矿物组成的概念及内涵。

矿物组成是指化学成分的配比和相对含量,即构成矿物的元素种类和含量。

矿物组成包括矿物名称,单位重量,所含元素种类和百分含量三项。

矿物组成是研究矿床成因、找矿标志、鉴定矿石、矿物识别、矿产计算、解决矿山地质问题的基本依据。

2、矿物共生组合的概念及其特点。

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矿物在形成时或者在后期受到外力作用下,常发生多种多样的共生组合现象,即矿物的多种组合。

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工艺效果,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的经济效益。

由于矿物共生组合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矿物共生组合都能成为工业矿体,而必须通过专门研究加以区分。

矿物共生组合可根据其性质、规模、产状以及围岩、成矿条件等不同而分为两大类型:类型特点:主要类型共生矿物组合特点比例铁矿石中:磁铁矿6— 40%菱铁矿15— 50%赤铁矿5— 30%钛铁矿1— 10%磷灰石8— 18%粘土矿物3— 12%铜矿石中:铜的硫化物和硫酸盐5— 45%黄铁矿10— 40%磁黄铁矿4— 25%方铅矿5—20%3、自然元素矿物的概念及其应用。

自然元素矿物指自然界中除铁、铝、镁、钠、锂之外的其他常见元素所形成的矿物。

自然元素矿物具有自然美和工艺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原料,其实用途径主要有:作建筑材料(玻璃、陶瓷);作涂料、油漆原料;作绘画、雕刻材料;作造纸、印刷、搪瓷、塑料、橡胶、纺织等材料;作绿色肥料、饲料;作饮料、酿酒;作气体脱水剂、制取氧气等。

二、宝玉石矿物学1、晶体结构与矿物的光学性质。

晶体的内部结构即晶格类型、晶体结构参数、空间群;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光泽、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双折射、光学性质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构缺陷;对宝玉石矿物及成因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4、可作宝玉石矿物的概念及主要有以下几类。

分为5个矿物群,按其形成顺序分为3类。

基本命名方法有2种:一是国际上通用的矿物命名方法,二是我国的传统矿物命名方法。

宝石学基础:宝石地质学基础.

宝石学基础:宝石地质学基础.

宝石学基础:宝石地质学基础.宝石学基础:宝石地质学基础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平均厚6km。

整个大陆壳是由上部的花岗岩质层和下部的玄武岩质层共同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分。

是岩浆型宝石矿床和高密度矿物发源地之一。

地核:2900km深度以下是地核。

地壳有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各种矿物,各种矿物相互堆在一起形成岩石。

地壳中主要元素有O、Si、Al、Fe、Ca、Na、K、Mg、Ti、H。

地壳中分布最广的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占总量的74%。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十分广泛,宝石就是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组成。

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可以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

有的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Au)、自然铂(Pt)、金刚石(C)等;有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称化合物矿物,如石英(SiO2)、刚玉(Al2O3)等。

绝大多数矿物是固体的,也有少数呈气体或液体状态,如天然气、石油等。

固体矿物按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

结晶质矿物是指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组成矿物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方式作规则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构造。

非晶质矿物是指组成矿物的内部质点不规则排列,没有一定的结晶构造。

如欧泊。

宝石中绝大部分矿物是结晶质。

由于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就决定了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集合体,主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通过一定的地质作用胶结而成。

按其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 PPT课件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 PPT课件
地壳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层” “玄武岩层” ,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 分界。康拉德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km,其深度变化较大,陆地最深约40km,最 浅约10km,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 花岗岩层(硅铝层) 玄武岩层(硅镁层)
花岗岩层(硅铝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组成与花岗岩相似(密度 2.00~
1500米之间。 大陆基,从大陆坡脚起海床又趋平缓, 一般坡度只有1度左右,水深可逐渐加 深至4000~5000米。大陆基之外是深 海盆地(平原)。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深海平原
二、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 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 层,根据地震波传播的变化规律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 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 成岩石圈。
10.7g/cm3。温度6680℃。
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地核也有 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km处。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 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 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内核可能是固态的。内核的物质构成主要 是由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外部的圈层构造 从地表(浅层)到大气的边界部位统称为地球的 外部。地球表面及其以上,充满了大气、水和生 物。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
二、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1.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岩石圈的重要组
成部分。地壳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以浅的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深度平均17km。 陆地平均33km,陆地上的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 地壳相对较薄。海洋平均厚度6km,远比大陆地壳薄。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 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 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200 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 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 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 ―― 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 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度7分平均宽度约75公里,深约60米,下界深度约为130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 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一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 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1宝玉石学基础绪论

1宝玉石学基础绪论

一、宝玉石学
宝石学的研究内容 宝石矿产成因、产状; 宝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各种宝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宝石的鉴定特征;
新的宝石鉴定方法;新的宝石检测仪器。
开发新的宝石资源。研究人工合成宝石方法和工艺流程。 主要的研究方法 以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和生物学等方法为理论;以现代的科 学仪器的实验方法为手段;结合市场调研及社会、文化、历史分析等。
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或珠宝。
一、宝玉石学
宝石学研究对象 具有工艺美术价值的矿物原料(无机矿物、有机矿物、矿物集 合体)及其工艺制品。 宝石学特点 植根于地质学,特别是结晶学、矿物学和岩石学,可以说它是
地质学(进一步说是矿物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实验性强,
与经济密切结合,宝石的评价既有科学性,又存在一定的不 确定性,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第二章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 第一节 地 球
第二节 地质作用 第三节 矿 物 第四节 岩 石
第五章 玉 石
第一节 翡 翠 第二节 中国四大名玉 第三节 中低档玉石
第五节 地层与古生物地史
第四节 中低档硅质类玉石
第六节 宝玉石矿床的类型及分布
第三章 宝玉石加工及鉴定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大学本科(文理专业)拓展知识公选课
突出基础,概略介绍与宝石学有关的地质学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各类天然宝玉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以及宝玉石原石
或各类制成品的鉴定、评价与装饰等基础知识,以及与其相 关的包括矿床、生产加工、文化美学等知识。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任务: “了解”——了解宝玉石地质,宝玉石概念、加工鉴
宝玉石学基础
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2016年9月28日

02 第二章 宝玉石的矿物岩石学基础

02 第二章 宝玉石的矿物岩石学基础

a.接触双晶 接触双晶 b.聚片双晶 聚片双晶 c.穿插双晶(贯穿双晶) 穿插双晶( 穿插双晶 贯穿双晶) d.轮式双晶 轮式双晶
轮式双晶(金绿宝石) 轮式双晶(金绿宝石)
接触双晶(石英) 接触双晶(石英)
第二节、 第二节、矿物学基础
矿物的概念 矿物的光学特征 矿物的力学性质

一、矿物的概念
磁铁矿聚形晶
(二)晶体的生长习性
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同种晶粒, 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同种晶粒,总是趋向于形 成某种特定的晶形和形态特征, 成某种特定的晶形和形态特征,这就是矿物晶体的 结晶习性。分为三类: 结晶习性。分为三类: 一向延伸: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膏、 一向延伸: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膏、角闪 石; 二向延展:片状、板状, 如石墨、云母; 二向延展:片状、板状, 如石墨、云母; 三向等长: 等轴状 粒状(立方体 八面体), 等轴状), 立方体、 三向等长:(等轴状 ,粒状 立方体、八面体 ,如 石榴石、黄铁矿、磁铁矿。 石榴石、黄铁矿、磁铁矿。
锆石的亚金刚光泽
4、矿物的透明度 、
指宝石材料透过可见光光的程度。 指宝石材料透过可见光光的程度。 矿物 的透明与不透明不是绝对的, 的透明与不透明不是绝对的,例如自然金是 不透明矿物,但金箔亦能透过一部分光。 不透明矿物,但金箔亦能透过一部分光。因 此,在研究矿物透明度时应以同一的厚度为 准。
隐晶质的岫玉
隐晶质的玛瑙
二、晶体的分类
根据晶体对称性的特点, 根据晶体对称性的特点, 可以把晶体划分成七大晶系。 可以把晶体划分成七大晶系。 等轴晶系 四方晶系 六方晶系 三方晶系 斜方晶系 单斜晶系 三斜晶系
1.等轴晶系 (α=β=γ=90°;a=b=c) .
主要有钻石、萤石、石榴石、尖晶石, 主要有钻石、萤石、石榴石、尖晶石,他们晶 形的共同特点是三个轴等长,多呈八面体形、 形的共同特点是三个轴等长,多呈八面体形、立方 体形和由许多小面组成近圆的球型。 体形和由许多小面组成近圆的球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组成,密度 2.7g/cm3,化学成分主要为 SiO2、Al2O3、K2O、Na2O 等;下一层为硅镁 层,主要由玄武质岩石组成,密度 2.9g/cm3,化学成分主要为 SiO2、Al2O3、MgO、 CaO、FeO 等。地壳的平均厚度占地球半径的 1/400,地壳的总质量约 5*1019 吨,占地 球总质量的 0 .8%。
2.1.2 地球外部的圈层构造
地壳以外有三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圈。 2.1.2.1 大气圈 大气圈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碳、氦 和氢等元素。大气的总质量 5 .13*1015 吨,约为地球总质量的 0.0009%。由于地球的
在横向上可以将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个类型,大陆地壳的厚度大,具 双层结构,即在硅美层上面有较厚的硅铝层。大洋地壳的厚度小,硅镁层不厚,但是 连续分布,硅铝层很薄,部分洋底甚至缺失,海水直接覆在玄武岩层之上。
2.1.1.2 地幔 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圈层称为地幔。地幔的质量约 4.05×1027 吨,占 地球总质量的 67.8 %,密度从浅到深由 3.32g/cm3 递增到 5.56g/cm3,在深度为 984 米 处有一个次一级的不连续面,叫雷波蒂面,此面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⑴上地幔:一般认为上地幔的物质成分类似橄榄岩,因为此地地震波的数值和在 橄榄岩中实验所得的数据类似,所以也有人把上地幔叫做橄榄岩质层。橄榄岩的化学 成分和玄武岩相比,其 SiO2 的含量更少。而 MgO、FeO 的含量更多,和宇宙中来的 数量最多的陨石相似。上地幔物质的平均密度为 3 .8g/cm3,下界温度为 1200~1500oC, 压力达到 38 万个大气压。 在深度约 50-200 公里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降低,叫古登堡软流层。据推测, 此处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大量聚集,衰变释放出大量热能,使该层形成潜柔性的塑性层, 局部甚至呈熔融状态,所以又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它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运 动和岩浆活动都可能与软流层的运动有关。 ⑵下地幔:地震波在下地幔中的传播速度作平缓增加,物质的平均密度达到 5.6g/cm3,一种观点认为,下地幔物质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组成,Cr、Ni、Fe 等成分有显著增加;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物质并不是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而是 硅酸盐物质在强大的压力下形成的一种较致密的物质。下地幔的下界温度推测为 1500~2000oC,压力达到 137 万个大气压。 2.1.1.3 地核 位于 2898 公里的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的部分叫地核。根据地震波在地核内的传播 情况,地核可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三部分。外核是液态;内核一般认为是固态, 但也有人认为主要是液态。地核的物质成分争论最多,有人推测与铁陨石的成分相当, 即主要是铁,并含有 5~20%的镍。也有人认为是铁与较轻元素的合金,在已知的合金 中,由铁(80%)和硅(20%)组成的合金最接近于地核的性质。因此对于地核的密 度,前者认为约 17g/cm3,后者认为约 13g/cm3。地心的压力可达 360 万大气压,温度 2000~3000oC,也有人推测可达 6000oC。
第 2 章 宝玉石地质学基础
2.1 地球的结构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众多的像我们所见到的银河样的星系,“我们的银河”是 一个扁平的旋涡状的星系,其直径约 10 万光年,我们的太阳系的位置是在距银心约三 分之二半径的地方。据估计,银河系中有 1400 亿颗恒星,此外还有许多由气体、星际 物质组成的星云。包括九大行星在内的太阳系的直径约 1.2×1010 公里。沿银河系的直 径可以并列 90000 万个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较小的行星,它的半径约 6400 公里,它以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公转的轨道平均约 1.5 亿公里。
人们一般认为地球是一个球形体,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上,地球的轮 廓似乎是一个正球体。但是根据测量资料分析,地球实际上近乎一个三轴椭球体,即 地球的赤道不是正圆形,而是呈椭圆形,长轴比短轴约长 430 米;平均赤道半径比平 均极半径长 21374 米,南极半径又比北极半径短约 40 米,所以它的北极突出,南极向 里凹进,从整体上看,地球大致呈梨形。
2.1.1.1 地壳 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圈称为地壳。它的表面是不包括水体的大陆地表和海洋的 底面,与地球的外部各圈层直接接触。 地壳的厚度很不均匀,大陆上许多高山地区的地壳厚度约 60~70 公里,而大洋底 部的地壳仅厚 4~6 公里。平均厚度约 16 公里。地壳内部有一个次一级的不连续面, 称为康拉德面,把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一层为硅铝层,主要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类岩
2.1.1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目前,最深的钻井不过 11 公里,更深处的物质还没有直接测量的资料。一般根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波速的变化间接推测该处物质的状态和密度。
通过对大量的天然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分析研究,发现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 速度在横向上的变化小,在纵向,而且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在大致相同的深度都有类似跳跃式的变化。由于 地震波速与物质的密度有严格的相关性,所以这种现象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在纵向上有 明显的不均匀性,而在横向上相同的物质有层状的连续性。这就是说,地球内部存在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圈层构造。
地震波发生跳跃式变化处,反映该深度上下的物质在成分上或物态上有较大的变 化,即存在一个分界面,地球物理学方面称之为不连续面。从地表到地心发现有两个 最明显的不连续面:在平均深度为 33(10~70)公里处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面 或莫霍面,在 2898 公里处的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面(莫霍洛维奇,南斯拉夫地球物理 学家,1909 年发现莫霍面;古登堡,美国地球物理学家,1914 年发现古登堡面)这两 个不连续面就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再根据次一级的不连续面把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