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2-部编版
3、展示材料和漫画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讨论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1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6《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重文轻武政策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需要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材料分析展示重文轻武政策的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影响
2军队战斗力减弱;
3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小结
重文轻武政策实施,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也使得宋代的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减弱。
2.通过合作探究明白重文轻武政策幅漫画说明宋代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重文轻武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正确认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原因;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去的一些成效,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
【教材分析】1.单元任务简析:本单元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宋、辽、夏、金多政权并立,到蒙古族建立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需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知晓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体会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2.本课教材简析: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巩固。
教材中主要分为两个子目的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国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与此同时,这些措施也带来了很多弊病,使宋朝呈现出繁盛中蕴含贫弱的矛盾局面。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北宋建立的过程以及宋太祖采取的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着重讲述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施行。
要一分为二、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宋朝为消除唐末武将专权的积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以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的讲述,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宋朝建立后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必要性;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电视剧《赵匡胤传奇》中的图片(下图):电视剧《赵匡胤传奇》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神州血雨腥风,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在投奔郭威之后,因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
之后,赵匡胤逐渐在禁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结“义社十兄弟”。
在柴荣病死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周自立。
之后,他与后继者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攻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随后他兵不血刃“杯酒释兵权”,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开创了大宋的辉煌盛世。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重回宋朝。
【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多媒体出示图片(右图),简介宋太祖的生平。
学生自读教材梳理北宋的建立过程。
教师讲述陈桥兵变的过程,之后讲述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宋太祖并没有马上投入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而是先致力于解决内政问题。
出示资料:“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无叛兵。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状况,以及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但学生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逐步了解和掌握北宋的政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的政治状况。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宋政治状况的相关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宋政治的短视频。
4.课件: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繁荣与衰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导入新课:名词解释: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新课解读: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
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
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完成了局部的统一知识点二: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名词解释: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题第6课北宋的政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B E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理解知识目标图片 B A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设计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背景: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政治》参考教案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毛姣荣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开篇之课,与单元内容各课密切联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第一个子目介绍宋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与秦汉唐朝以及后来的明清采取的措施呈现出知识上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第二个子目介绍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原因及影响,体现了宋朝政治的特点。
两个子目间有机联系、自成一体,但交叉重叠,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三)学情分析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但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偏弱,也不善于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北宋时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但历史叙述不够清晰准确,对宋朝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也比较难以理解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中需充分利用课本的辅助栏目,适当增加视频、文献等材料,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认识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结合史实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利用表格归纳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备课标】1.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核心概念:了解基本史实,学会讲述历史。
二、【备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目录,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形成的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2.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3.教学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三、【备学情分析】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60%学生能够掌握2.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教材对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写得比较概括,理论性强,如何辩证认识重文轻武政策等问题对七年级学生难度大,需要教师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这段历史。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行程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五、【备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
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设计说明在教授本课内容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等顽疾被革除了,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一政策也造成了宋朝官僚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增加、军队战斗力减弱等负面影响。
本课教学中采用列表归纳、材料分析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宋朝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影响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
2.知道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及影响,知道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情况和历史作用。
4.知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认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水浒传》。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结合他们看过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如《水浒传》),说说他们眼中的宋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要从真实的史料实物当中去认识历史。
本课我们将从一些更为真实的史料着手学习宋朝时期的历史。
二、预习检查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2.说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为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2)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了解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4.认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图片教师强调:同学们,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板块一隋的统一学内容堂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在哪里?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2)请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
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水系。
(3)结合所学回答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时间、在位皇帝。
(4)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运河的开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涿郡、余杭、洛阳。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板块三科举制的创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程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历史第二册(中国古代史)2、年级:七年级下学期3、所用教材出版社单位:人教部编版4、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第6课)5、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一课时: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五代以来的乱象,杜绝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的发生,着手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皇权。
通过一系列政策,一方面使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斗争最终尘埃落定,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也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它也降低了北宋的军队战斗力,降低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因此,学好这一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辽、宋、夏的阶段特征,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系,学好这课是至关重要的。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学科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初步掌握了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材料解读能力,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
另外,部分的学生课堂中容易分心,注意力不能至始至终地集中于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到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及时提醒。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通过地图、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的观看、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不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形势图》和相关文献,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史料,列举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中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通过历史剧或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寄去历史经验教训。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北宋的政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北宋的政治》重点,强调《北宋的政治》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北宋的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4.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他们对北宋政治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然而,也有些学生的回答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总的来说,学生们对北宋政治的兴趣和好奇心很高,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也显示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然而,在细节的理解和掌握上,有些学生还存在不足,需要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同时,老师在课堂管理和提问环节的引导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讨论的节奏和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提高提问环节的引导能力。我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北宋的政治制度:讲述北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宰相、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等。
3. 北宋的社会变化:分析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北宋的政治制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陈桥驿兵变形势图黄袍加身[教师讲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北汉与辽联合南侵时,率军出大梁(今某某某某)至陈桥驿(今某某东北),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
赵匡胤即回师大梁逼后周皇帝让位,后建立宋朝。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生观看图片,理解史实。
帮助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的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续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展示)[教师提问]请说出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教师讲述]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学生思考有关史实。
答案提示:960年;赵匡胤;某某帮助学生对北宋建立的史实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识图[展示图片]北宋形势图(1111年)[提出问题]观察《北宋形势图》,在中国疆域,除了北宋的政权,还有哪些政权? [教师讲解]辽、西夏、西州回鹘、吐蕃诸部、某某。
[教师过渡]宋太祖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出问题]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归纳]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教师提问]宋太祖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宋太祖是如何削弱宰相的权力的?(展示宋朝的二府三司)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的能力,了解北宋统一中原的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陈桥驿兵变形势图
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北汉与辽联合南侵时,率军出大梁
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将士给他穿上黄
北宋形势图(1111年)
教师讲解]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北宋乾德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教师提问]宋太祖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宋太祖是如何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朝的二府三司
教师讲解]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这样就可以防止宰相一人专权。
在军事、政治方面
已采取各种措施削弱权力。
地方上是如何削弱地方权力的呢?下面我们结合材料分析
施的实施既有利也有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题第6课北宋的政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
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
策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
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
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
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
难点
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讲解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B E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讲解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理解知识目标图片 B A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
设计一、激趣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
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
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
容。
二、新课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背景: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
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
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要点)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习下面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做铺垫训练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
层层设问,训练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
(2)政治上: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案: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PPT展示宋代科举考试图)
3. 动脑筋: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
答: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在军事上积贫积弱。
三、课堂总结:PPT展示知识体系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被北宋王朝中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四、课堂练习(见课件)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1-5题7-12题
选做题: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