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狐狸教案
第12课(3课时)蝉和狐狸优秀导学案

内涵闻名于世,如《知了和蚂蚁》、《乌鸦和狐狸》等。
04 互动环节:角色 扮演与讨论
分组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组选定一个角色,如蝉、 狐狸等。
准备
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准 备相应的道具、服装和台 词,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
表演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通 过对话、动作等方式再现 故事情节,让其他同学更 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寓言主题展开讨论
主题阐述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本寓言的主题,如“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要保持警惕,善于观察和分析”等。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 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以及如何应对。
分享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和审美情趣。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寓言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培养跨文 化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尝试创作简单寓言故事,提升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 写作特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寓意等。
组织学生对创作的寓言故事进行互评 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 展
寓言特点及作用
寓言是一种简短而富有深意的文 学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 生动的形象描绘,传达出某种道
理或教训。
寓言通常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动 物、植物或无生物赋予人的性格 和行为,以达到更好的讽刺、劝
诫或启示效果。
寓言的作用在于通过具体的故事 情节,引导读者思考其中蕴含的 深刻道理,从而启迪智慧、增长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xx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xx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以及《牧童和狼》,谁来说说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故事的寓意,它们都在故事的末尾为我们揭示,咱们一起来读读。
2、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寓言故事《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3.说起狐狸,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吧?谁来简单地给大家说说?(指名说)4.你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是啊,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拖出】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课本】2.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谁来试着读读白板上的这些词。
很好,你读得很正确,大家一起读两遍。
这两个红色的字是生字,谁能说说怎样记住?你们的方法都挺不错,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掌握。
4.那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XX同学读得很流利。
谁能根据白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自己先练着说说,坐在一块儿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补充。
6、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评价:嗯,你说得挺完整;不错,你把重点的部分讲清楚了】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为什么在《狐狸和乌鸦》故事中,乌鸦上了狐狸的当,而在《蝉和狐狸》这个故事中,蝉却没有上狐狸的当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原因,适当地做些记号。
蝉和乌鸦一样,碰上的同样是只怎样的狐狸?你从哪儿能看出来?【在白板上圈画出重要词句,并引导读好狐狸狡猾的口气】是啊,狐狸还是这样狡猾、贪婪,蝉却没有上当,可见这是只怎样的蝉?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三、四自然段,说说蝉究竟聪明在哪儿?【你觉得这时的蝉会是用一种怎样的口气对狐狸说话呢?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口气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蝉究竟比乌鸦聪明在哪儿?这也就是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的寓意【拖出寓意】,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
蝉和狐狸说课稿ppt

蝉和狐狸说课稿PPT
一、教学目标
通过蝉和狐狸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蝉和狐狸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蝉和狐狸的故事PPT。
了解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的认知和问题,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和手工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蝉和狐狸的故事封面,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
2. 故事讲解
通过PPT展示蝉和狐狸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互动讨论
组织幼儿进行与故事相关的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互动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动物和自然相关的活动,如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
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与艺术表达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2、蝉和狐狸公开课

虽然故事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蝉的伙伴,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蝉与伙伴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风险,那么它们的 力量将会更加强大。这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共同抵御风险的意义
通过团结协作,蝉和伙伴们可以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风险和威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能促进彼此 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06
们所表现,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和突出。
07
跨学科视角解读蝉和 狐狸故事
生物学视角:蝉与狐狸生存竞争
生存环境与习性 蝉生活在树上,以吸取树汁为生;狐狸则是陆地肉食动物, 以捕食小型动物为生。二者生活环境有部分重叠,但食物 链位置不同。
生存竞争关系 蝉与狐狸之间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关系。狐狸会试图捕食 蝉,而蝉则需要通过鸣叫等方式来驱赶潜在的捕食者。
故事寓意及启示
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甜言 蜜语和诱惑,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识别 谎言和诡计,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也要学会用智慧和勇气去应 对困难和挑战。
04
角色形象分析与比较
蝉与狐狸性格特点对比
蝉的性格特点
谨慎、聪明、冷静。在故事中,蝉通 过观察和思考,成功识破了狐狸的诡 计,展现出了其谨慎和聪明的性格特 点。
狐狸和蝉之间的互动即将展开,一场 关于智慧和生存的较量即将上演。
03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蝉与狐狸初次相遇
场景描绘
夏日炎炎,蝉在树上高声 鸣叫,狐狸在树下寻找食 物。
角色特点
蝉善于鸣叫,狐狸狡猾多 端。
相遇原因
狐狸被蝉的鸣叫声吸引, 开始策划如何捕捉蝉。
狐狸设下圈套诱捕蝉
圈套设计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蝉和狐狸》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伊索寓言三则》中的一则。
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这则寓言以简洁浅近的语言把人物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篇末以一句训诫作结,画龙点睛,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文本,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思、演、议”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感受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认识狐狸的狡诈和蝉的智慧,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益,并能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启发诱导。
学法:朗读体会、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复习导入1.出示谜语: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脚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拖着一丛毛。
(狐狸)2.复习学过的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谈谈对狐狸的印象。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师引导交流。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一)走进“圈套”,寻找破绽。
1.出示第一自然段,理解“圈套”。
2.你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这是个“圈套”呢?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3.师引导交流。
(1)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①说说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赞叹、您)指导朗读。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 12 课 《伊索寓言》 的前两则寓言 《狐 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 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 今天, 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 不过, 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 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 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 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 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 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 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 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 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蝉和狐狸说课稿ppt

蝉和狐狸说课稿ppt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蝉和狐狸》。
本课主要讲述了狐狸想吃掉蝉,但蝉巧妙地利用了狐狸的虚荣心,使自己免遭灾难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蝉、狐狸”等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懂得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蝉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狐狸的虚荣心,使自己免遭灾难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蝉和狐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3. 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拓展延伸: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六、板书设计蝉狐狸机智虚荣巧妙逃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复述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3. 思考:蝉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狐狸的虚荣心,使自己免遭灾难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蝉的机智和狐狸的虚荣心,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1. 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讲故事能力。
2. 组织学生们进行蝉和狐狸的角色扮演,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拓展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蝉和狐狸》。
课文讲述了狐狸想吃掉蝉,但蝉巧妙地利用了狐狸的虚荣心,使自己免遭灾难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蝉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狐狸的虚荣心,使自己免遭灾难的。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由旺镇源珠小学段克强2016年11月1日12《伊索寓言》之三《蝉和狐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蝉和狐狸》。
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粪、戒”2个生字。
认识“喉、掺”2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蝉和狐狸》这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蝉和狐狸》。
2、知道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狡猾的狐狸为了骗吃树上乌鸦嘴里的肉,故意说奉承话而使乌鸦上当受骗的故事。
)2.是啊!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出示课件,板课题:《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学习本课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找出本课生字并注音、组词。
(出示课件)(三)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
2.自读后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讲了: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的故事。
)(四)、细读寓言,合作交流,理解:《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1.小组内朗读课文。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上台作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五)精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1.理解课文内容填空:()的蝉()的狐狸()的蝉()的狐狸()的蝉5.2.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出示课件)默读: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觉察……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赞叹”面前,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_模板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_模板《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2024年度蝉和狐狸教学案例

2024/3/24
交流心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 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等。
24
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
总结点评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创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 式。
20
讨论辩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3/24
确定讨论主题 围绕蝉和狐狸的故事情节或主题思想,确定一个或多个讨 论主题,如“蝉的机智与狐狸的狡猾”、“自然法则与生 存智慧”等。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鼓励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 表达能力。
16
科学学科中生物学知识拓展
01
02
03
生物多样性
介绍不同种类的蝉和狐狸,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 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 的环保意识。
2024/3/24
生物适应性
分析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 和生存策略,探讨它们如 何适应自然环境,理解生 物适应性的意义。
生态平衡
阐述蝉和狐狸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 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主题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探讨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以《蝉和狐狸》的故事为素材,写一篇关于智慧、警觉和自 我保护的小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8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4
29
构思情节
02
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

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简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并且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蝉与狐狸为背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方向,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二、针对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蝉与狐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2)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3)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言行,体会寓言故事的含义;(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编写寓言故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引导学生倡导正义、友善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学习《蝉与狐狸》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 确定性与可行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即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目标是什么,并且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
2. 指导性与综合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指导性,能够引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 阶段性与层次性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等因素,合理划分为阶段目标和层次目标,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能力和素质。
四、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达成目标。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有效降低字数:此文需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并分小节论述。
按照“蝉和狐狸说课稿”的格式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到聪明和勇敢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黑板、故事书《寓言故事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蝉鸣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蝉是什么动物?它是如何生活的?二、讲故事(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蝉和狐狸》的插图,介绍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跟读,同时注意感受故事中蝉和狐狸的形象描写和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蝉和狐狸分别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怎么办?2. 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一部分学生表演蝉的乐观和勇敢,一部分学生表演狐狸的谎言和贪婪。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并回答问题。
六、教学反思与巩固(5分钟)教师向学生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申蝉和狐狸的重要特点,并就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巩固。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编写自己的小故事,类似于《蝉和狐狸》,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习性,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就是整个《蝉和狐狸说课稿》的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doc

《蝉和狐狸》教学案例南小恒盛彭洋洋—、引言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内容,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蝉和狐狸》一文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二、案例分析教学片断:1、过渡:请同学们回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一说与《蝉和狐狸》有什么相同点。
2、生:狐狸为了表达不可告人的秘密说奉承话。
师:那个词说明狐狸说假话?生:圈套师:什么意思?生:阴谋诡计、计谋、骗人的手段师: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
生:狐狸想把蝉从书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
师:他用的是什么计谋呢?生:用甜言蜜语来打动蝉。
师:找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来,读出狐狸赞美的语气,生练习读文。
生默读第三节,看这是一只怎样的蝉,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交流:生1:这只蝉太聪明了,他识破了蝉的嘴脸。
生2:这只蝉真是绝顶的聪明,他识破了蝉的计谋,先用一片树叶来试探他。
生3:通过读这一段话,我体会到坏人说好听的话,是因为他急于做坏事,急于想得到结果,太低估了对手的能力。
师:那么,你是说坏人要隐藏险恶用心还得沉住气吗?生:不是,我是说可以利用坏人急于求成的心态,稍微动点心思,便可以识破他的阴谋。
师:蝉是怎么察觉其中有诈的呢?生1:我从这句话看出来“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在树上唱歌,狐狸也能听见,不需要下来。
生2 :狐狸说“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我们都知道蝉总是“知一一知一一"叫,非常难听,只有黄莺、百灵鸟等才有美妙的歌喉。
生3:我联系上下文,看到最后一段的“自从看到你的分辨力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 ",说明蝉新新观察,善于分析问题。
三、案例反思:1、进入高年级了,要改变词语教学的方式,既要让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弄清词语的意思,又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试着理解词语,因为这是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要考察学生的。
蝉和狐狸教案

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知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情感与价值:能从语言中获得教益。
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益。
难点: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试做尝试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设计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2、温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谈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及寓意。
围绕尝试单第一题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正音。
2、所画词语、词义。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开火车读文。
2.说词语意思3.说课文主要内容围绕尝试单第二、三题细读课文认真读文,读出自己的感悟来。
教师巡回视察,适当指导学困生。
1.自读,感悟蝉和狐狸形象。
2.小组交流、合作,完善认识。
汇报交流 1.汇报对狐狸的印象。
预设:从“狐狸想吃蝉,变设下一个圈套。
”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可以看出狐狸是多么的狡猾阴险。
从故意一词可以看出狐狸不是真心赞美蝉,而是虚情假意的。
……适时引导学生读好狐狸夸赞蝉的句子。
2.汇报对蝉的印象。
预设: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对狐狸的认识及读后的感受。
读好赞美的话。
从蝉的举动上可以看出蝉很聪明,它察觉有诈,并当机立断扔下树叶来试探。
从蝉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蝉善于观察、思考,善于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适时引导学生读好蝉说的话。
3.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角色读课文。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对蝉的认识及读后的感受。
读好蝉说的话。
说寓意。
有感情地读文。
学生质疑谁还有问题要问?学生质疑。
全班交流适时点拨交流、讨论。
检测效果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收获作业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12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察觉有诈设下圈套怀有戒心故意赞叹聪明吸取教训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2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 探讨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蝉和狐狸》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 卡片或图片,用于展示蝉和狐狸的形象。
3. 问题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蝉和狐狸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蝉和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蝉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狐狸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2. 教学展开(15分钟)通过课件或纸质教材,让学生跟读《蝉和狐狸》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停下来,解释一些生字词,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梳理故事情节(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蝉为什么不理会狐狸的劝告,还一直唱歌?- 狐狸为什么要把蝉吃掉?4. 探讨寓意和道理(15分钟)通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这个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或人物?你有什么感受?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道理到自己的生活中。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写一篇小故事,讲述一个人或动物因为自己的骄傲或贪婪而遭受惩罚。
综合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2. 学生对故事寓意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拦路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在面对困难时勇于迎接挑战。
蝉和狐狸教案

蝉和狐狸教案蝉和狐狸教案一、故事背景:在一片青山绿水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只自由自在的蝉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二、故事内容:一天,蝉站在大树上欢快地唱歌,狐狸听到了蝉的声音,心生一计:我要抓住蝉,吃掉它。
于是,狐狸假装对蝉的歌声非常欣赏,赞美道:“你唱得太美妙了,我非常崇拜你!”蝉对狐狸的赞美感到非常高兴,连忙停下了歌声。
狐狸见蝉停止了歌唱,心中大喜,说:“蝉啊,你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早点出名呢?你的歌声一定能让整个森林都为之倾倒。
”蝉被狐狸的话迷惑了,心中产生了一种虚荣的念头。
狐狸接着说:“蝉啊,我可以帮你出名,只要你唱给其他动物听,我会在一旁夸赞你的歌声,并叫其他动物也来欣赏你的才华。
”蝉听到狐狸这么说,更加相信了狐狸的话。
于是,蝉同意了狐狸的提议。
第二天,蝉唱起了歌,狐狸则在一旁大声夸赞:“蝉的歌声是如此动听,让人心旷神怡!”其他动物听到了狐狸的夸赞,纷纷飞到了蝉的面前,赞美它的歌声。
蝉被这些赞美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真的是天之骄子,唱歌的天才。
然而,蝉的才华并没有受到其他动物的认可,他们仅仅是为了听他的歌声而来,并没有真正欣赏他的才艺。
狐狸看到这个情景,得意地笑了笑,心想:“等着吧,我很快就会抓住你”。
正在这时,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树上的枯叶遮挡了蝉的歌声。
其他动物只听到了一阵“嘤嘤”的声音,觉得蝉已经唱得不好了。
他们纷纷离开了,只剩下狐狸还在一旁冷笑。
蝉看到其他动物都离去了,慌了神。
他问狐狸:“狐狸大哥,为什么他们都走了?”狐狸嘲笑道:“是因为他们听不到你的歌声了,他们不再觉得你有才华了。
”蝉顿时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它后悔不已。
三、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人生中的虚荣心会让人迷失方向。
2.培养幼儿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声音的敏感以及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故事启发法、情景再现法、讨论法、情感教育法。
五、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人生中的虚荣心会让人迷失方向。
[教学]蝉和狐狸
![[教学]蝉和狐狸](https://img.taocdn.com/s3/m/fa7be9e4af45b307e87197dc.png)
[教学]蝉和狐狸《蝉和狐狸》教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
)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学习名言: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和狐狸》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蝉和狐狸》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的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教学准备: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面的《狐狸和葡萄》,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来
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2、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复习工作做得非常细致。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下
面一个小故事。
在学习新课之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之前有没有学过或者听过关于狐狸的故事呢?(《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
3、在之前的了解故事中,狐狸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狡猾、贪婪、有小
聪明)那和狐狸打交道的老虎、乌鸦的结果怎样?
4、我们都知道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
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那这次有没有上当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走入第三个小故事——蝉和狐狸。
(板书:蝉和狐狸)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出示生字词
字(戒、粪)
词(圈套、美妙、歌喉、掺杂、粪便、戒心)
2、默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这篇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
)
3、弄清情节,复述课文:设计圈套——巧妙设计——揭示缘由(板书)
三、精读课文
1、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狐狸
A (贪婪狡诈)的狐狸(课件出示)
(1)设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
)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词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
c试着练一练,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出狐狸的狡猾劲。
(3)每当炎炎夏日,我们都听过蝉的叫声,同学们,你们觉得蝉的声音如何啊?(难听,叫人觉得烦躁)
(4)那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哪些词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是”?
(故意赞叹)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蝉)
(5)学到这里,面对这只贪婪狡猾的狐狸,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些成语或歇后语呢?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B(愚蠢凶狠)的狐狸(课件出示)
(1)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以为蝉上当了,就飞下来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2)“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
b扑——速度快
c像饿极了的疯狗
d若真是蝉就真的成了美餐了
e愚蠢——它以为是蝉,“猛扑”说明它的愚蠢,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
2、分析蝉的形象
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蝉
A(聪明机智)的蝉
(1)察觉——思维缜密
(2)“扔”——试探,警惕性高
(3)蝉说的话,以及“掺杂”、“怀有戒心”体会到蝉因为同伴的受害对狐狸早有警惕。
(4)除了这些,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蝉的机智?
(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面对用心险恶,要吃掉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礼,但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
B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想:①人家赞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给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难得狐狸夸我。
③狐狸说了那么多的好话,给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头,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这只蝉在扔树叶之前,会想些什么?
①狐狸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骗过,老虎大王都被它耍过一次,我要小
心。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③万一狐狸改邪归正,不理它不是不礼貌吗?
④我不妨“扔叶试路”,看看狐狸是不是真的赞美我的。
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地凶神恶煞样,又怎样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考虑周到。
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四、感知寓意
1、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狐狸,女生——蝉,老师——旁白)
2、演一演:“听了蝉的话,狐狸灰溜溜的走了。
这时那只上了狐狸当的乌鸦
飞了过来,它会对蝉说什么呢?我们来继续演一演”
3、议一议: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狸》,小组讨论一
下,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
蝉:善于思考、观察,能从他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能够战胜别人的花言
巧语。
乌鸦:爱听别人的奉承,不能抵抗住别人的花言巧语
4、点明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在你听过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
呢?
(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迷信手机中奖等)
五、推荐书籍拓展延伸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然很小,但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就像机器猫的任意门,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说寓言像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寓言这座桥上走来走去,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也可以发现生活的意义。
课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六、作业设计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蝉和狐狸
设计圈套
怀有戒心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附《狐狸和乌鸦》原文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教学反思:
《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是讲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没有上狐狸的当。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
在学校新进教师展示课上我就上了这一课以下就是我对这一课的反思。
1、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挖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
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
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在你听过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呢?”同学们说了许多生动的事例。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2、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我觉得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当然,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情趣性强,尤其吸引儿童。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增加一些品读语言的分量,学生一定会更加兴趣盎然,人物形象更丰实而灵动。
对于儿童,语言的魅力更需要动口去实践。
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们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