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生版)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生版)

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年】1.(2020·新课标I)【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

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

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2.(2020·新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

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

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

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

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只做自己的事……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得出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第二小问,结合柏拉图生活经历得出,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

第(2)问,从材料二“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得出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

(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2.(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秦文化与秦的兴衰关系密切。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岳麓版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岳麓版

第十九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5分)1.(2018课标Ⅰ)[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1分)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2.(2018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2020届高考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纯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纯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0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69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7)考点7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8-13)考点71 教育事业的发展(14-15)考点72 文学的主要成就(16-21)考点73 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22-2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2、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美国总统约翰逊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

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这说明( )A.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5、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到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专题检测191.(2020·海南海口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光绪十九年(1893),之洞请立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他奏称:“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

亟应及时创设学堂,先选两湖人士,肄业其中,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

学堂初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每门计划招收二十人。

光绪二十二年以后,开课语种为英、法、德、俄四科,后又增设日语。

每科学额三十名,录取条件是“以华文为根底,以圣道为准绳。

”除饭食、书籍、纸笔等均由学堂供给外,每人每月给膏伙银5两。

后取消了膏伙银制度,而根据成绩优劣发放奖学金。

五年毕业后,必须以所学外语才能为国效力。

保借端“改习卑下之业,甚或不自爱惜,受洋行雇充翻译”,必须缴还所有学习费用。

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派出湖北第一名公费留日学生。

以后又陆续派出大批学生赴日学习实业、师范、法律、警察、军事。

“据光绪三十三年的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 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 360名,占了四分之一,湖北在当时有先进省之称。

”——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之洞的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光绪十九年(1893)”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探索国家出路的需要;根据材料“……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可归纳出洋务如火如荼,急需人才。

(2)实践:根据材料“先选两湖人士,肄业其中,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可归纳出张之洞以务实态度办教育。

能与朝廷沟通,又立足现实,量力而行;根据材料“学堂初设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每门计划招收二十人。

光绪二十二年以后,开课语种为英、法、德、俄四科,后又增设日语”可归纳出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都顺序渐进;根据材料“除饭食、书籍、纸笔等均由学堂供给外,每人每月给膏伙银5两。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物史和文化遗产专题十九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物史和文化遗产专题十九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课件

3.一代雄狮拿破仑 (1)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 ①政治活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 立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 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法制:颁布《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 果。 ②军事活动:土伦战役,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担任巴黎卫戍司令,粉碎了保王党人策动的 叛乱;1796年远征意大利;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的交通线;1805年取得奥斯特里 茨战役胜利,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1812年入侵俄国,是拿破仑军事活动的转折 点;1813年莱比锡战役,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败被流放。
练考题
1.“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 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由此段描述来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希特勒
审题定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 解题思路:A 据材料“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和“而他竟还有立法家 所具有的才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为拿破仑,故A项正确;克伦威尔与材料 信息“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不符,故B项错误;华盛顿与材料信息“长 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不符,故C项错误;希特勒与材料信息“善于治理被 征服的地区”和“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2 亚洲觉醒的先驱
抓基础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史实 ①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缔造民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维护共和,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⑤推动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实现。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

《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

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原卷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原卷版)

2019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5*2=10分)1.【2019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B.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D. 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练习试卷历史】托克维尔在描述法国革命时曾这样写道:“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那位天才轻而易举地发现的,他后来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对这位被称为“天才”的人物,评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B.发动进攻俄国的侵略战争C.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D.重建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3.【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历史卷】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4.【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月考历史试卷】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也从根本上打破了国际封锁。

为这一重大历史变化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李四光C.钱学森 D.袁隆平5.【北京市海淀区2018高三上学期练习试卷】古希腊某哲学家指出,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分工的原则——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职业劳动。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下篇模块四选修模块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下篇模块四选修模块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真题示例例1 (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

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

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

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6分)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皆请为内臣’”得出推动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积极维护朝廷统治权威;根据“他的散体大赋……时人赞曰……”可知推动了汉赋发展。

第(2)问,从时代需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例2 (2019·全国卷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州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实行责任追究”来答题。

第二小问,即需要指出其历史渊源,材料中明确指出“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中的法治原则、成果。

第(2)问,通过材料中“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可知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盐城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人民版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人民版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管仲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知道他家里贫穷。

他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鲍叔更加不堪,陷入窘境。

鲍叔不认为他愚笨。

鲍叔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管仲曾经三次出仕,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他不成器,知道是他没遇上好时机。

他也曾三次打败仗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怯懦,鲍叔知道他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管仲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他没有廉耻,知道他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反而将他推荐给齐桓公。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并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

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据司马迁《史记》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鲍叔为人处事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鲍叔推荐管仲执政的时代背景及司马迁高度评价鲍叔的原因。

(9分) 答案(1)特点: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对人慷慨大方;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对他人的看法;唯才是举,甘居于人下。

(2)背景:东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间多争霸战争;齐国为增强国力要进行变法。

原因:慧眼识人,唯才是举。

2.(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他不仅大力兴修水利、监制军器、改造观象仪器、主管财政等,而且还出使办理边界交涉、坐镇陕西和西夏作战等等,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

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

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选修四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选修四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

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

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

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

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

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9分)详细分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原有的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得出是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第(2)问,根据材料中公孙弘的思想特点可知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发展,从当时汉武帝“大一统”需要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中“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得出推动了崇尚儒学的风气。

答案:(1)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6分)(2)影响: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

(9分)2.[2019·安徽蚌埠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轼,眉州眉山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

嘉祜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得中殿试乙科。

当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7分)【解析】考查要点: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结合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材料中提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佛教不讲君臣之义,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反对辞藻华丽的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即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还有韩愈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结合唐朝中期的社会变化——藩镇割据、由盛转衰。

这些信息就是归纳答案的关键。

另外结合必修三中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1)(2)问。

【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Ⅰ卷)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Ⅰ卷)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宗法制度开始解体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王位世袭制度消亡2.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步辇图》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B.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C.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D.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3.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土地利用效率提高C.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D.土地利用效率提高4.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C.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D.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5.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A.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B.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C.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D.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这一状况()A.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B.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C.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D.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7.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2020版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ppt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ppt课件


题型一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 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二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对 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三 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 近现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题型四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近现代 世界杰出人物






第 3 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 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试题来源 2018·全国
卷Ⅰ 2018·全国
卷Ⅱ 2018·全国
卷Ⅲ 2017·全国
卷Ⅰ 2017·全国
卷Ⅱ 2017·全国
卷Ⅲ 2016·全国
卷Ⅰ 2016·全国
卷Ⅱ
引文出处 刘绪贻等主编 《美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春秋战国,颜回
新中国成 立后,陈云 唐朝,高 仙芝、功过 清代,郑板桥、 艺术风格
试题来源 2016·全国
卷Ⅲ 2015·全国
卷Ⅰ
2015·全国 卷Ⅱ
引文出处 周天度《蔡元培传

《元史》等
孙炳辉、郑寅达《 德国史纲》
设问方式
原因类、评价类
原因类、作用(意 义)类
关键词
民国初年,蔡元 培、北大校务改革
《史记》
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金冲及等主编
《陈云传》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设问方式
特征类、作用类、 实质类
关键词
近现代,华盛顿、 罗斯福
原因类、评价类
明朝,三娘子
原因类、评价类
唐朝,唐宪宗
原因类、意义(影响)类 春秋战国,季札
原因类 背景类、评价类 背景类、评述类 特点类、背景类
元代,丘处机、 成吉思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共50分)1.(2018江苏东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

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

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

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摘编自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

(2分)(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分)(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2.(2018江苏苏州期末)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

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人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

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逻辑混乱,令人困扰。

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材料二阿马蒂亚·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做过一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地主张每人纺纱织布的政策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促进,反倒是后来生产洋布的产业普及开来,真正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摆脱大规模的贫穷一直是印度的核心问题。

而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则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又必须实现多种宗教和平共处,避免国家大规模分裂。

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机器必定掌握在极少数资本权贵手里,资本扩张没有约束,民众的苦难就没有尽头。

而老式纺车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它不但在生产土布,也在生产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关系”。

甘地推行土布的倡导推广开来,演变成大规模的“排斥英国货”运动,有力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为以后民族独立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梁捷《反经济的甘地经济思想》完成下列要求:(1)归纳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4分)(2)据材料三,作者认为甘地的手纺车运动产生了哪些作用?(4分)(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3.(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

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

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材料二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

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

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 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的政治实践。

(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4.(2018江苏扬州考前调研)詹天佑(1861—1919)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积久利兴,获有盈余,然其修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钝,初何暇计耶?……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

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材料二天佑毕生致力于工学,仅就本职之范围,而言以上三端(注:提请奖励、振奋中华工程师学会;慎选管理俄路事宜代表;继续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维护中国铁路权益)……天佑生性钝拙,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只知报国,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

——《詹天佑遗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要克服哪些困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什么?(5分)(2)据材料二,指出詹天佑在去世前口授《遗呈》所念念不忘者何事。

(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优秀品质。

(2分)5.(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

”阅读材料:材料一牛顿的秘书谈到过牛顿“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

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

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特别在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地烧着。

——摘编自[东德]H·武辛《伊萨克·牛顿》材料二牛顿和莱布尼兹就数学问题保持着通信。

牛顿自己承认莱布尼兹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受主偏爱的人。

牛顿也许是最伟大的炼金术士。

牛顿除了做了不计其数的试验,还读了几乎所有他能买到或借到的炼金术书。

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

——摘编自《牛顿与科学革命》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的科学理论贡献。

(4分)(2)牛顿对于莱布尼兹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了“不适合出版”的原因。

(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分)答案全解全析非选择题1.答案(1)功: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

过:实行暴政(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

(2分)(2)含义:选举和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原则。

(1分)指的是:实行种族歧视(黑人、印第安人不具有同等选举权)。

(1分)(3)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原因: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帝国主义的干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3分)(4)共同功绩:创立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政权。

(1分)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1分)解析(1)“功”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即可得出“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的结论;“过”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而胜、广起”即可得出“兵役、徭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的结论。

(2)第一小问“含义”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情况”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革命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即可得出“实行种族歧视的政策”的结论。

(3)第一小问“最重要的”法令,注意设问要求“孙中山”“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即可得出“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反动势力的进攻”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帝国主义的威胁”即可得出“帝国主义的干涉”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即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的结论。

(4)第一小问“共同功绩”可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政权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方法”可从一分为二这个角度思考作答。

2.答案(1)观点:非暴力运动不符合法治观念,导致宗教冲突不断;手纺车运动没有促进印度经济发展,产业化才促进了印度经济发展。

(4分)(2)作用:抵制资本的扩张;改善民众的贫困(苦难);促进社会的平等;打击英国殖民统治(推动民族独立运动)。

(4分)(3)方法:全面客观、辩证和历史地评价。

(2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以及材料二中“纺纱织布的政策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促进,反倒是后来生产洋布的产业普及开来,真正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