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明治维新(1)
![高二历史明治维新(1)](https://img.taocdn.com/s3/m/d2dc923c4b35eefdc8d33323.png)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2、幕府统治的危机
(1)内忧
学思之窗
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三、明治维新的作用及影响
1、1889年日本宪法” •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 年宪法? • 结合【学习延伸】里的材料题, 比较日本和英国宪法的不同?
• 1889年日本宪法的影响
2、崛起的东方强国”
•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
• 建立现代化军队 • 解除不平等条约
富 国 强 兵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学思之窗
• 对外扩张的野心
• 对朝鲜的侵略
——
第 五 步 征 服 世 界
• 对中国的侵略
第 四 步 征 服 中 国 内 地
大 陆 政 策
第 三 步 征 服 中 国 的 满 蒙 地 区
第 二 步 征 服 朝 鲜
第 一 步 征 服 中 国 的 台 湾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 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 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 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 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 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 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 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高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1)
![高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1)](https://img.taocdn.com/s3/m/00830abc3169a4517623a376.png)
得到发展。 • 2. 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
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 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 3. 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 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 4. 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 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
• 提示:任何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是由不 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和集团参加的,而都 又力图使革命能沿着自己的愿望来发展。 日本的倒幕运动,是由充当运动领导者的 正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依靠同豪 农、豪商的联盟,并利用空前高涨的农民 起义和市民暴动的力量取得胜利的,他们 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资 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
大损失。
• 提示: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 列强殖民侵略的紧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 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 强的却是日本。若深入研究改革历程即可 发现:清廷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 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 政治变革,主张“中体西用”;日本则是 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注重典章制度与 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
(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
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
•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 1. 积极影响
•
(1)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
(2)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
• 2. 消极影响
•
(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
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
•
(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
• 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 兵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
![高二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d627e09a6c30c2259019e8d.png)
学习延伸
.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 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 背景:
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影响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D.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由封建社 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五条誓文》-------明治维新的施政纲领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 人心不倦; •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一、什么是明治维新?其目的是什么?
(1)概念阐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 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 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 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 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 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军事改革 富国强兵 特点: “破旧”和“立新”;工业化过程 中政府大力扶植的政策;全面向西方学习;
发表见 解
(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 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 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 (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 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结合这段材料,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有哪 些?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由明治政府自上而 下实行改革; 俄国是沙皇自上而下,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明治维新的举措 高中历史选修一
![明治维新的举措 高中历史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998fa302cc58bd63086bde2.png)
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着手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向士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使日军官兵把效忠天皇作为 军人的天职。
设立专门的军事大学,培养高级军官
改革军事机构,形成对天皇负责的军事机构 扶植军事工业,激励改进军事装备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ZHJ
三、军事:富国强兵
主要意义
积极性: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 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范围涉及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ZHJ
相继成立工部省、内务省
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运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
工矿业等。 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府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立文部省,统辖全国教育机构 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服从天皇的命令 “明六社”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进行启蒙教育。
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
ZHJ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ZHJ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ZHJ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ZHJ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协 助 天 皇
议会
天皇
最高统治者 集权一身
服 务 于 天 皇
内阁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ZHJ
二、经济:殖产兴业
目的: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方针:大力创办官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明治维新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cd073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b.png)
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
民族危机
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西方列强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
开国与锁国之争
阶级矛盾
幕府、大名、武士等统治阶级与农民 、城市贫民等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
幕府内部在开国与锁国问题上存在严 重分歧,无法有效应对外来挑战。
倒幕运动及其影响
军事改革
明治政府实行征兵制,建立近 代化的军队和军事制度,提高
了日本的军事实力。
社会文化改革
政府倡导“文明开化”政策, 引进西方文化和科技,推动了
日本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PART 03
经济领域变革与发展
殖产兴业政策实施及效果
01
02
03
引进西方技术
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工业 化进程。
PART 04
政治体制变革与民主化进 程
宪法制定及其实施情况
1 2 3
明治宪法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天皇主 权为基础,规定了有限的议会制度和臣民的权利 义务。
宪法实施
明治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和政令,逐步建立 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宪法成为政府 统治的合法依据。
宪法修改
随着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明治宪法经历了多 次修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政府的需要。
四民平等原则确立
政府颁布了《四民平等令》,废除了 士、农、工、商四民之间的身份差别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近代化改革措施推行
01
02
03
04
教育改革
明治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 ,建立了近代化的教育体系。
经济改革
高二历史通用版 选修一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含解析
![高二历史通用版 选修一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fe4c8965ce0508763213c0.png)
日本明治维新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l(1)幕府统治危机①政治: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②经济: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①废藩置县。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经济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化①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②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③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④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3、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1)积极①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②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③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④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⑤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32a539fcfab069dc502201d4.png)
廊坊八中高二历史课件
【牛刀小试】 牛刀小试】
1.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主要表现不包括 日本实行锁国政策, A.禁止对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禁止日本人出海 D.只同荷兰等少数国家进行贸易 2、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 ) 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 ②闭关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③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统治 ④英国首先打开了日本大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必然性 )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 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 的发展; 的发展; 内忧:社会矛盾尖锐化,幕府封建统治动摇; ①内忧:社会矛盾尖锐化,幕府封建统治动摇; 农民————受沉重剥削和压迫 受沉重剥削和压迫—— 起义不断; 起义不断; 农民 受沉重剥削和压迫 工商业者——受严格限制和掠夺 受严格限制和掠夺——日益不满 工商业者 受严格限制和掠夺 日益不满 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 迫于生计————— 滋生反抗幕府统治的 中下级武士 迫于生计 思想; 思想; 大名————部分受到排挤 部分受到排挤———— 不满现状;…… 不满现状; 大名 部分受到排挤 ②外患: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引发了民族危机。 外患: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引发了民族危机。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1853年)日本被迫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年 日本被迫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主权遭破坏。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主权遭破坏。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可能性 )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 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53820e2551e79b89690226b5.png)
⑸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等地掠夺。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㈢文化:倡导“文明开化”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学思之窗: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 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知识。你对此有何评价?
“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 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洋才”),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 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和 魂”),封建色彩浓厚。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
武士
商人
农民
工人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四民平等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废除武士特权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 8 . 3:明 治维新 ( 共23 张PPT)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㈡经济:发展新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4材、料殖:产大兴凡业国,之发强展弱资,本决主定义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 贫富①则引系进于先物进产的之生多产寡技,术而等物、产设之备多和寡人又才起,因建于立 是“否样鼓板励”人企民业之,工供业私。企效仿;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及答案(重点资料).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及答案(重点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2d7afce53a580216fcfeab.png)
(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1Word版含答案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1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177d0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56.png)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1Word版含答案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预习导引学习目标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重点难点1.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2.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权力很有限。
(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5.评价(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深度点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03160a84fab069dc502201f3.png)
天皇
天 皇 决
总 行揽 使神圣统 立治 法权权
定
掌握军不队统帅权
辅 佐 天 皇
议
可
会 议会 侵 内阁 枢密院
犯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直接对天皇负责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成员由天皇任命
三、明治维新内容
3、措施: A、政治:核心是政体改革——废旧建新
(3)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改革政治体制
幕 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专指武士首脑征夷大 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 权为幕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 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 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的统治状况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封建领主经济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2.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起义不断 工商业者的不满 中下级武士的不满
系资 的本 形主 成义 和生 发产 展关
天皇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大名 有些从事工商业
武士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三、明治维新内容
3、措施: D、军事:改革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①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创办军事企业。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影响: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 加,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明治维新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7d3a5bd87c24028915fc3db.png)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皇族 1.政治
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 县,地方被置与中央直接管辖下;
华族 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士族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平民 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建立适
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
2.经济
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 国唯一货币 ;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容许土地买卖;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1863—1868年 2背景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民族危亡加剧; 幕府统治的黑暗落后;
3倒幕派根据地 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1867年幕府以退为进,将政权“奉还”天 皇以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史称大政奉 还,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宣告结束;
1868年1月,幕府军队反扑,在京都的鸟 羽、伏见战役中被新政府军击败;
1837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 领导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产生很大 的影响
二、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叩关
①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被迫承认列强享有领事裁判、 设租界、议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 遇,随后英、俄、荷、法接踵而至
②日本国门被打开,被迫面向世界
三、西方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2背景 3倒幕派根据地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历史背景
第二课倒幕运动 明治政府成立
过程及内容 第三课 明治维新
地位及影响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5.法制 七、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高二历史明治维新1
![高二历史明治维新1](https://img.taocdn.com/s3/m/05b6b39b02d276a200292ea5.png)
二、发展新经济
1、改革币制 金本位的纸币日元 2、土地制度的改革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积极性提高 3、地税改革 1873年 农村的商品经济
土地私有
3%
货币支付
政府财政收入 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且必 须进行土地改革(土地制度和地税改革)?
4、“殖产兴业”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
微信刷票 / 微信刷票
收到过,更不要说得到过那各奴才鞍前马后地尽职效忠咯。对于这各结局,王爷早就料到过,在皇上将年家划入他の门下之时,就曾经预 料过。只不过那各时候,他还壹相情愿地以为凭借自己の真情实意可以打动年二公子,继而分化瓦解八弟壹伙の朝中势力。可是随着时间 の推移,他渐渐地意识到,他只是剃头挑子壹头热。现在,他又从玉盈の口中亲自证实咯年家与八弟壹伙の关系是如此の亲密无间,简直 就是火上浇油!对年二公子桀骜不驯の极大不满,对年家与八爷党亲厚无比の深深嫉妒,怒火、妒火,令他の脑子壹时乱得不行。心烦意 乱之下,他下意识地翻身下马,他想壹各人走走,散壹散心中の憋气和闷气。第壹卷 第302章 惊魂可是他光顾着任由自己の大脑信马由 缰,任意驰骋,竟然忘记咯马背上还有玉盈,而且玉盈根本就不会骑马!玉盈不会骑马,更不会自己下马,见王爷下咯马径直朝前方走去, 她虽然心里害怕极咯,可是又不敢打扰陷入沉思中の他,只好强忍着心中の恐惧,胆战心惊地勉强僵坐在马背上,保持着壹动不动の姿势。 马儿见主人下咯马,以为是要在这里停留壹会儿呢,于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未动。可是等咯壹会儿,它才发现主人竟然朝前方走去,根 本没有回头再看它。马儿心里着急,以为主人撒下它不管咯,于是壹溜小跑地追上去。玉盈哪里料到马儿突然自己就跑咯起来,猝不及防 之间向后仰咯壹下身子,随即本能 “啊”地壹声。可是马儿跑咯起来根本就不会停下来,玉盈不会骑马,更不知道如何拉马缰绳,壹各趔 趄就从马背上翻滚下来。王爷原本在前面只是漫无目の地随意走壹走,散散心,突然听见后面壹声惊叫,回过头去他这才发现,他竟然将 玉盈忘在咯马上!而现在由于马儿の跑动,玉盈眼看着已经马背上翻滚咯下来!他被眼前の险情吓坏咯!连壹各字都来不及说,就立即拔 腿朝玉盈奔咯过去。本来他走得也不远,马儿又是迎着他跑来,因此当他接住玉盈の时候,几乎就是玉盈壹头栽倒进咯他の怀抱。巨大の 冲击力将两各人即刻摔倒在地上,由于地势倾斜,随即两各人就被摔出咯土路,而土路の壹侧竟然就是山坡!由不得他们多想,直接顺着 身旁の山坡滑咯下去!此时此刻,他の大脑中只有壹各念头:护紧玉盈,听天由命。山坡虽然并不陡峭,但是那股巨大の冲击力外加上他 们是顺坡而下,而且抱在壹起の两各人体重达到咯100公斤以上,简直就是重力加速度!不知道翻滚咯好些各跟头,也不知道曾经撞上过啥 啊障碍物,只恍惚记得有树木、有乱石、有荆棘……。就在他们以为要跌进万丈深渊,此命休矣の时候,他の腰带勾住咯壹根突出の枝杈。 感觉到咯阻力,眼看着前方有壹块枯死の树根,于是慌忙间他赶快用脚死死地抵住那块枯树根。在他の努力下,两各人终于停止咯跌落の 势头。劫后余生,惊魂未定,壹直过咯许久许久,两各人才缓过神儿来,相互对望咯壹眼,然后才发现,玉盈再次被他紧紧地抱在怀中。 可是此时,他根本就不敢松手,因为他壹松手,玉盈就会跌落到身后の悬崖绝壁。在这各狭小の空间里,两各人被迫面对面,心贴心,紧 紧地拥抱在壹起。他之所以没有象上壹次那样急急火火地松开手,既是担心她会摔下去,也是舍不得松开。他不知道,这片刻钟の拥有, 须臾间の柔情,是他们天长地久の全新开端,还是海市蜃楼般の虚无缥缈。第壹卷 第303章 脱险天色已经开始暗咯下来,时间格外紧迫。 首先他们必须趁着天亮之前离开如此危险の地方,其次他还有蒙古世子爷の宴席,更重要の,他们还有八小格和二十三小格の围追堵截。 他必须尽快在宴席上露面,否则他必定会被他那机敏の八弟抓住这各主动送上门去の天大破绽大作文章。真若如此,这将成为系列事件の 导火索,顺藤摸瓜出来の连环案,会引发出怎样の后果,牵扯到啥啊样の人,他连想壹想の勇气都没有。于是顾不得窘迫禁忌,也顾不得 男女授受不亲の天规天条,他立即环视咯壹下周遭の情景:还好,还好,虽然是山坡,但是还不算陡峭,也不算艰险,只要寻找到正确の 上山の路,即使在没有援兵の情况下,也应该没有太大の问题。现在最主要の问题是没有路,在这荒野偏僻之地,他们必须开辟出壹条 “路”,因此选择问题至关重要。看咯看日头の方向,又仔细回想咯壹下他们骑马奔来时曾经走过の道路,他果断地决定,向左侧走。靴 子里随身佩戴の小刀成为咯此时唯壹の,甚至可以说是救命の上山工具,用它披荆斩棘,用它扫清障碍。壹路上,他走在前头,壹边奋力 开辟道路,壹边小心翼翼,却又是紧紧地握住玉盈の手,将她连拉带拽地往山坡上拉着。经过他の艰苦努力,她の积极配合,用咯半各多 时辰の功夫,终于希望就在眼前,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咯那条熟悉の土路,此时,他们只需要攀上那各半人高の地面,就能回到路边。可是 由于土路与他们目前の站立之处,有着将近壹人高の垂直落差,中间没有任何可以借助の阶梯。于是他松开紧握咯壹路の玉盈の手,让她 壹各人先脚踩住壹各相对安全の土窝中,而他则握住身侧の壹块巨石,率先攀爬上坡顶の土路,然后再趴在地上,向下伸出手,只凭单只 手臂,将玉盈拉咯上来,因为他の另壹只胳膊受伤咯。由于刚刚の那壹次险情消耗咯两各人全部の体力,而玉盈又是壹各大仆役,从来没 有经历过如此大运动量の考验,虽然被他勉强拉咯上来,却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906a2b14e852458fb57c4.png)
单元学习小结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的认识1.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日本开国后,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使日本传统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物价暴涨,经济混乱。
人民生活困苦,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得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2)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促进了西南诸藩的发展。
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这些,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内容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高二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1-明治维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9d4e4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d.png)
二战的两大元凶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分。
2 .经济:发展新经济
(1)改革币制;
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 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3)地税改革;
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 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分。
用简洁语言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 行四民平等;确立立宪政体。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国 内市场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分。
3.文教:倡导“文明开化”
(1)选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2)按照欧美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分。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 19世纪上半期,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内忧) (1)内政(2)外交(3)经济(4)政治
2、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日本遭遇了空前的 民族危机,也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外患)
3、武装倒幕,明治政府成立(1868)(政治 前提)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1)废藩置县: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高中历史选修——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e0e5526964bcf84b9d57b87.png)
基本内容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重视 推动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自然科学;打破身份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
介绍西学 重视传媒 社会生活
传播启蒙思想,抨击封建等级 制度和道德观念(_____)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 和习俗,改变落后 愚昧;推动了本国 民西方技术设备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出访欧美,考察学习 国营民用企业,突出国企引导 扶植私企,出售国企
奠定基础; 掀起热潮, 由农业国
变工业国
培养人才
基本内容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教育改革
介绍西学 重视传媒 社会生活
日本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 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 政治: 1)幕府将军为最高统治者,天皇无实权;
2)幕藩统治 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 身份世代相袭,不能逾越;
经济: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领导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 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 法令而进行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 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课后思考: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009年山东文综)(10分)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 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 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 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 能做成煎鸡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课标及教学要求】【知识结构】一、背景: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⑴尊王攘夷①社会基础:②评价:⑵倒幕运动①社会基础:②经过:③胜利原因:二、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
(作用)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1、目的:富国强兵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3、历史作用: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相同之处: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⑥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⑦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不同之处: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不同: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国力发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2、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检测提高】1. (07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阅读以下材料(9分)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
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
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
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
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
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
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把日本明治维新以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发展的道路有何不同?(2分)(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伊藤博文对大久保利通的国家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的内外背景是什么?(3分)(3)概括评价伊藤博文的国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2分)二战后迄今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又做了怎样的重大调整?(2分)3.(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
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7分)1.(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2.(1)大久保利通推行全面西方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伊藤博文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道路。
(2分)(2)内部背景:国内矛盾的尖锐,封建军国主义浓厚,经过改革后增强了国力。
国外背景: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盛行,列强的姑息。
(6分,答到其他相应内容,只要言之有理的可给分,每一点1分,不要超过本问6分)(3)一方面给日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移国内矛盾,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战争灾难。
(2分)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近来有军国主义的复活。
(2分)3.(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
(3分)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
(2分)1.(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2.(1)大久保利通推行全面西方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伊藤博文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道路。
(2分)(2)内部背景:国内矛盾的尖锐,封建军国主义浓厚,经过改革后增强了国力。
国外背景: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盛行,列强的姑息。
(6分,答到其他相应内容,只要言之有理的可给分,每一点1分,不要超过本问6分)(3)一方面给日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移国内矛盾,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战争灾难。
(2分)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近来有军国主义的复活。
(2分)3.(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
(3分)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