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文本作为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描述人物形象来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

解读人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和主题,并揭示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来透过文本看作者,并解读人物形象。

1. 观察人物的外貌描写文本常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特点。

一个英俊的男主角可能会被描绘成高大威猛,有目光如鹰,身姿挺拔等。

这些细节传达了人物的魅力和自信。

相比之下,一个以魅力著称的女性角色可能会被描述为娇小玲珑,长发飘逸等,这些描写强调了她的美丽和娇弱的形象。

观察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作者对人物的价值观和偏好。

2. 研究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是了解他们个性和性格的重要窗口。

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行为,读者可以洞察到他们的思考方式、态度和目标。

一个机智幽默的人物可能会在对话中展现出风趣和智慧,而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物则可能表现出傲慢和无视他人的态度。

研究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揭示作者对人物的赋予了怎样的人格特质,并揭示了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意义。

3. 分析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通过人物的思考和感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动机和冲突。

内心独白可以显示人物的矛盾和成长,情感描写则可以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变化。

分析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描写可以揭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达。

4. 看待人物的关系和互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解读人物形象的重要线索。

通过观察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读者可以推测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揭示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冲突,并展示人物的品格和行为模式。

一个人物可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善良和宽容,而另一个人物可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自私和冷漠。

通过研究人物的关系和互动,读者可以揭示作者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设定和展开。

5. 推测作者的偏好和态度观察人物形象还可以帮助读者推测作者的偏好和态度。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导语: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起着承担故事情节、传达主题思想的重要作用。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以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他们行为和言语的外在表现。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独白等细节来揭示他们的性格。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就通过他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的描写展现出来。

他聪明机敏,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善良纯真的女孩子。

他也有些贪玩,不喜欢受到约束,喜欢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

这些性格特征使得贾宝玉成为这部小说中一个丰满的人物。

二、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是故事情节推动的结果,也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揭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心理变化是作者塑造他形象的重要手段。

祥子一开始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工,然而由于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冷漠,他逐渐变得焦虑、愤怒和残忍。

这种心理变化在文本中通过祥子的内心独白和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展现出来,使读者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探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波特是一个普通的男孩,然而他却成为了斗争黑巫师的关键人物。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哈利·波特在故事中始终保持着正义勇敢的形象,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战胜了一次次的困难和挑战。

他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体现了主题思想中勇敢、正义、友谊等价值观。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需要通过文本来解读作者的意图和人物形象。

对于文本的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作者在文本中所使用的词语、用词的方式以及语气。

作者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会反映出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如果作者使用大量带有贬义的词语来描述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个不受欢迎、无可救药的角色。

而如果作者使用带有赞赏的词汇来描述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自然会被看作是一个正面、积极的角色。

其次,需要留意作者在文本中所描写的人物行为和言辞。

通过行为和言辞的描述,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处世方式和心理状况。

例如,如果某个人物总是对别人抱有敌意,那么读者就很可能会推断出这个人物是一个性格阴暗、不太友善的角色。

第三,需要关注人物在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通常,作者会为不同的人物刻画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命运。

因此,读者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角色和地位来理解作者的人物描写目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物在文本中的角色是英雄或救世主,那么他们很可能被塑造成正义、勇敢、富有同情心和真诚的形象。

最后,还需要注意人物与文本整体情境的关系。

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读者需要了解文本的背景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同时,还需要关心人物所处的情感状态和变化,以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读者可以透过文本看到作者的视角、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推断作者对人物的价值评价。

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享受文学作品。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人物、情节、背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思考。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生观的表达。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审视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首先要对文本进行细读,这包括对人物形象的细致观察和解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和周围环境的互动等来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一位人物可能是善良、坚强、聪明,也可能是冷漠、自私、乖张。

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的成长与变化,他们在小说中的遭遇和选择,以及这些遭遇和选择对他们的个性和命运产生的影响。

《围城》中的方鸿渐,从大学生到小说中的抗议者,他的形象历经了许多变化。

在小说开始时,他是一个相对平淡无奇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安静,甚至有些懦弱。

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与各种人物的交往和遭遇,使他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这种从内向到外向的转变,使方鸿渐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读,分析人物在文本中的角色定位和情感表达。

在文本中,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他们往往会有多重角色和情感,同时也会与其他人物形象产生复杂的关系。

他们可能是一个丈夫、父亲、儿子,也可能是一个朋友、同事、甚至是敌人。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定位和情感的表达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举个例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继承人,还是众多女孩子的情感纠葛。

他在小说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贵族少爷,还有痴情的男子、亲情的儿子和友情的朋友。

在他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的情感纠葛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定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创作的核心之一,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作者可以传递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来完成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细读文本,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深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和言语等方面的描写来完成的。

在文学作品中,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立体而有深度的,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到人物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描写和细节,这些都是作者用来建构人物形象的关键因素。

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需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行为举止和与他人的交流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在世界。

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来进行深入分析。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形象、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形象、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形象等等。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精髓所在。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深入探讨作品所蕴含的意义。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和言语等方面的描写来完成,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洞察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愿我们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美好和意义。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等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它往往用极少量、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法,能起到烘托环境、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一、从外貌描写中揣摩人物形象细节往往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

教学时,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细节,引导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后面蕴涵的东西,仔细揣摩其“味”所在,那么将对帮助学生领悟整篇文章起促进作用。

我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就采取了品析外貌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体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外貌描写,准确品味人物形象。

师: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生自学)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你从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生: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

生:从“紫色的圆脸”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

生: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让他们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形象身份的认识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概括出来,这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二、从动作描写中感悟人物形象《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讲述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战士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杀掉给战士充饥的事。

通篇文章贯穿了一个“爱”字,字里行间表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情意,以及对战士们真挚的爱。

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悟、揣摩这份浓浓的“真爱”,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是作者塑造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桥梁,也是文学作品生动性和鲜活性的表现。

通过文本解读人物形象,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心灵共鸣。

那么,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第一,关注人物言行及身份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言行往往是作者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细致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读者可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在司汤达的《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常使用一些粗鲁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来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无奈,这种现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身份特征也是人物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人物的外貌、身份、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其性格与行为,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身份特征来深入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第二,观察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

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特定的行为,通过观察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在莫泊桑的《羞辱》中,格雷戈尔·索尔金在成为甲壳虫之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格雷戈尔却仍然对家人表现出关爱和牺牲,这种表现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往往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丰满,读者通过对人物的情节表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解读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通过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林·格雷与朋友亨利的关系使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内心的善良与邪恶的冲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透过文本观察和解读作者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1. 文字描写:通过作者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来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作者可能会描述人物的身材、长相、发型、着装等细节,这些描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的外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人物行为:通过作者对人物行为的描写和描述来洞察人物性格特点。

人物的行为可以反映其个性特点,例如一个人的举止言谈、行动举止、与他人的互动等,可以展示出他们的品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

3. 人物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和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推断出人物的价值观、观点和态度等。

人物对话的语气、用词、语速、表达方式等也可以揭示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4. 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作者的叙述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体现出他们的感受、情感、思考、愿望和决策。

通过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5. 他人的评价和反应:通过其他人物对目标人物的评价和反应来推测目标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他人物对目标人物的评价和反应可以反映出目标人物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

透过文本观察和解读作者的方式包括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对话、内心独白以及他人的评价和反应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和推测。

通过分析这些描写和描述,读者可以获得对人物形象的较为完整和深入的理解。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透过文本来解读作者传递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效途径。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

1.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作者通常会用文字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这有助于读者形成对人物的第一印象。

外貌描写不仅包括人物的年龄、种族、身高、体型等方面,还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发型、服装和饰品等细节来传递人物的个性特征。

2. 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可以反映其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态度、情感和内心世界。

一个人物可能走路匆忙、手舞足蹈,表达他的兴趣和热情;另一个人物可能走路缓慢、姿态优雅,表达他的冷静和自信。

3.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言语行为描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言语行为,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口才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人物的对话可以包括他们所说的话语、措辞、语气、语调和语速。

对话还可以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

4.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描写: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表达他们的内心冲突、欲望和恐惧,揭示他们的秘密和真实感受。

作者还可以透过对人物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变化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5. 通过其他人物对人物的评价和观察:通过其他人物对某个人物的评价和观察,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这些评价和观察可以来自人物的家人、朋友、敌人、同事等。

他们的评价和观察可能有助于读者形成对人物的全面认识。

透过文本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包括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行为和动作描写、对话和言语行为描写、内心独白和描写以及其他人物对人物的评价和观察等方面。

读者可以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文本细节来深入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形象。

文字的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

文字的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

文字的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形貌、思想和内心世界。

而细节描写作为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能够通过对文字细节的塑造,巧妙地展现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文字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一、描写人物外貌细节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勾勒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透过对外貌的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认识到人物的形象特征。

通过对人物身高、体态、脸型、五官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例如:“她身材高大,挺拔如松柏,雪白的肌肤上透着粉嫩的红晕,那双丹凤眼似乎可以媲美月亮。

”这段描写通过对女孩身材、肌肤、眼睛的细节描写,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高挑、美丽、清秀的形象。

二、描写人物服饰细节服饰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服装风格能够体现出人物的职业、身份、性格等特点。

通过对人物服饰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他身穿一袭华丽的礼服,颜色绚烂,金丝绣花点缀着墨绿色的绸缎。

头上戴着一顶高贵的黑色礼帽,衬托出他英俊挺拔的气质。

”这段描写通过对男子服装颜色、花纹、帽子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贵族气质和高贵形象。

三、描写人物动作细节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

人物的动作可以反映出其性格特点、情感状态等。

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活力和特点。

例如:“她腾空而起,轻盈的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优雅地着陆。

这一刹那间,她的身姿仿佛变成了一只优雅的天鹅。

”这段描写通过对女孩起跳、着陆的动作细节描写,展现了她的轻盈和优雅。

四、描写人物语言细节人物的语言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其性格特点、思想观念和背景信息。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她声音婉转动听,犹如溪水流淌在耳边,每个字都带着柔和的力量,给人以无尽的温暖。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创作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塑造往往与作者的情感、观念以及文学技巧息息相关。

透过文本去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深入分析文本,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文学风格。

这里将探讨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要理解人物形象,就需要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观念。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会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如果一个作家在年轻时经历了战争,那么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可能会带有战争的痕迹,表现出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

透过文本去理解作者的生活与思想背景,可以为我们解读人物形象提供重要线索。

透过文本去解读人物形象时,也需要留意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学技巧。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他们的文字会带有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有些作家喜欢运用比喻和隐喻来描绘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而有些作家则更加注重对话和行动的表现,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展现其性格和处境。

透过文本去理解作家的文学技巧,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节和特点。

透过文本看作者,也要留意作者的叙事视角和态度。

不同的叙述者会对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这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如果一个作品是以第一人称叙述,那么人物形象往往会和叙述者的情感与经历息息相关。

如果叙述者是一个亲历者,那么人物形象往往会更加生动真实;而如果叙述者是一个旁观者,那么他对人物的解读和态度会更加客观。

透过文本去理解作者的叙事视角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和复杂性。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也需要注意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题。

每部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所要探讨的主题,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家表达这些意图和主题的重要媒介。

透过文本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价值。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

透过文本看作者,解读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透过文本来解读作者的人物形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对文本中的描写、对话和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和表达。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途径来解读作者的人物形象。

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气质、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形象。

作者可能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人物的外表,如“高大魁梧”、“面色苍白”,以此来传达人物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作者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衣着举止、言谈举止等方面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个性魅力。

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解读作者的人物形象。

人物在对话中的言辞和语气可以直接反映他们的性格、态度和情感。

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在对话中可能会使用幽默、轻松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而一个悲观消极的人物可能会使用消极、犹豫的语言,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人物的行为来解读作者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行为可以反映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来揭示他们的动机和目标。

一个勇敢、正直的人物可能会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一个胆小、自私的人物可能会回避困难,只为自己谋取私利。

通过人物的行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道德观念、意志力和行为方式。

关注作者在文本中的叙述角度和态度。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对话和行为的塑造,透露了他们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可能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行为的评判,暗示了他们是否喜欢或厌恶这个人物,是否认同或反对他们的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者的叙述角度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人物的看法和理解,进一步解读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以《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为例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以《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为例

【 文献标识码 】 A
《 李时珍 夜宿 古 寺》 是苏 教版 教材 第七册 的一篇 文章 。它 主要 如 果不 经过 亲 自品尝 , 确定 药 草的 性质 , 严重 的话 会危 及人 的生 命 。 记 叙 了我 国古 代伟 大 药物 学 家李 时珍 为 了修订 本 草 纲 目》 ,不 顾 李时珍正是凭着对 自己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严谨认真的作风编订了 旅 途劳 累 ,住 破庙 ,吃干 粮 ,以及 在 月光 下记 载 白天寻 访 所得 的 事 这 本书 。 迹 ,赞 扬 了李 时珍 不怕 吃苦 的可 贵精 神和严 谨认 真 的治 学态 度 。 教学 这部分 内容 时 ,我 抓住 “ 端 详” 和 “ 嚼 嚼”这 两个 描写 动 这篇 文章 文笔 简 约朴 实 ,为 了 引导学 生更 深入 地 体会 文章 的 中 作 的词 , 让 学 生说 说从 这两 个词 体 会到什 么 。 学 生通 过 朗读和 表 演 , 心 ,我 反复 地研 究 教材 ,发现 文章 在环 境描 写 、语 言描 写 、动 作描 体 会到 李 时珍为 了修 订 《 本 草纲 目》 让 万 民得福 ,不 顾 危险 ,亲 自 写 和神 态描 写等 方面 独具 匠 心 , 为表 现人 物 的高 尚品质 埋 下了伏 笔 。 品尝 药 草的严 谨态 度 。 因此 ,设 计 了 以下 的教学 环节 : 三、从语言描 写中体会 人物形象
= .从动作描写中捆摩人物形象
四 从神态描 写中品味 人物 形象 出示 :李 时珍 笑着 问徒 弟 : “ 庞 宪 ,觉 得苦 吗 ?”
出示 :李 时珍 端详 了一 阵 ,各扯 下一 点 放在 嘴里 嚼嚼 ,若有 所 师 :李 时珍是 怎么 对庞 宪说 的 ? 生 :李时 珍是 笑着说 的 。师 : 悟。 他 接着 往 下写 : “ 鸡 肠 草 , 生 嚼 涎 滑 ; 鹅 肠 草 , 生 嚼 无 从 “ 笑着 ” 这个 词语 能感 受 到什 么 ?生 :我 能感受 到 李 时珍一 点也 涎 … …” 不 觉得 苦 ,他有 不怕 吃 苦的精 神 。师 :李时珍 长年 累 月 因为赶 路住 师: “ 端详 ” 是 什么 意思 ?你 们从 “ 端详 ”中体会 到什 么 ?生 1 : 破庙 、吃干 粮 ,真是 太 辛苦 了 ,但他 还是 笑着 对庞 宪说 话 ,由此你 端详 指 仔细地 看 。( 生 做端 详 的动作 ) 生2 :这 个词 让我 们感 觉 到李 时 珍观 察 药草 很 仔 细 。生 3 :李 时 珍修 订 《 本 草纲 目》 ,不 能有 一 点差 错 ,否 则 会 危及 人 的生 命 。生 4 :李 时珍对 待 工 作严 谨 认真 , 生怕 有一 点 点错误 ,他真 是让 人敬 佩 。 师 :从 “ 嚼 嚼” 又让 你感 受 到什 么 呢? 生 1 :李 时 珍对 于每 一 种药 草都 要亲 自品尝 , 以确定 它的 药性 , 他做 事 非常认 真 负责 。 生2 . 李时 珍作 为 一名 医药 学 家 ,他只 有通 过 实 际考察 ,写 出来 的 东西 才 有 说 服力 。生 3 :他 有 时还会 尝 到有毒 性 的草 ,工作 是非 常危 险 的 , 但 是为 了万 民得福 ,他 丝毫 不 害怕 ,他具 有合 己为 人 的精神 。 师: 《 本草 纲 目》是 一本 药物 书籍 ,关系着 治病 救 人 ,里面 的 内容必 须是 科学 正 确 的。 这 本 书里记 载 了上千 种 草药 的药性 和 作用 , 能 体会 到什 么 ?生 l :我 能体 会 到李 时 珍能 以苦 为 乐 ,他 的身 上有 种 乐观 的精 神 。 生2 : 李 时珍为 了 自己的理想 , 勇于 克服一 切 困难 。 师 :吃再 多 的苦 也不 觉得 苦 ,反 而笑着 面对 一 切 困难 ,这种 乐 观 的 精 神 支撑着 李 时珍 修订 《 本 草纲 目》 。 这 部分 教师 抓住 “ 笑着 ”这 个 描写 神态 的词语 ,引导学 生 通过 朗读 品味 李时 珍这 种 以苦为 乐 的乐观 主义精 神 。 由此可见 ,细节恰 是一 篇课 文 的点 睛之 笔 ,是 教学 过程 中应该 关注 的 闪光 点 ,是 启 发学生 思 维 的触发 点 。语 文老 师应 注重 挖掘 课 文 的细 节之 处 ,让课 堂教 学变 得更 加精 彩 。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作者:朱玲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6期【教材分析】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回顾文本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所得,既能对上节课学习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又能为顺利导入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1.借助学生发言引出话题: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李时珍的察访生活你认为是哪个字?李时珍觉得苦吗?2.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课文1-7自然段,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4.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行之苦?(2)李时珍仅仅走了好几个月的路吗?几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经27年。

时间长不长?引出长年累月。

他长时间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3)长年累月地奔波,李时珍觉得苦吗?5.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就是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让我们结合课文的1-7小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真实地去感受李时珍俩的艰苦生活。

立足细节,引导学生感知文学形象

立足细节,引导学生感知文学形象

备课参考10㊀2018 1㊀㊀三㊁聚焦语言ꎬ研读品析由于文本是由语言组成的ꎬ因此ꎬ教师可以让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ꎬ以语言为维度进行深入品味ꎮ学生在分析中会逐步发现ꎬ文本中的每一个词句其实都有传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ꎮ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采用对比法分析文本中的某些语言ꎬ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明白作者在斟酌词句时的真正想法ꎬ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ꎮ«荷塘月色»一文的语言极具特色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细细分析文本的语言ꎬ感受作者独特的创作技巧ꎮ如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ꎬ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洗 字ꎬ形象地展现了自己所见到的情景ꎮ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ꎬ作者为何要用 洗 字ꎬ用 浸泡染 等是否也一样ꎮ学生在分析后认为: 洗本身有清洗的感觉ꎬ给人洁净感ꎬ这正好和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的形象相一致ꎬ而如果用染 字则无法体现出这一点ꎮ同样 浸泡 只能让人感受到荷叶㊁荷花湿润了ꎬ但是却无法展现出荷叶青翠和荷花纯净之感ꎬ反而会让人感觉有沤烂感ꎬ和文章的意思明显不符ꎮ在分析后ꎬ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艺术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ꎬ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ꎬ而细读文本语言ꎬ掌握语言这个维度正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ꎬ能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ꎮ文本细读法能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入手ꎬ提升分析文本㊁阅读文本的能力ꎬ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ꎮ教师若能让学生抓住文本结构㊁细节㊁语言这三个主要的维度入手进行分析ꎬ便能让学生在自主认知㊁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ꎬ有助于构筑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ꎮ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226000)立足细节ꎬ引导学生感知文学形象庄晓佩㊀㊀和其他艺术形象不同ꎬ文学形象看不见㊁听不见ꎬ属于心象的范畴ꎬ这是一种需要学生用内心去感知的间接形象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ꎬ教师要从文本的细节入手ꎬ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文本的文学形象ꎮ由于感知文学形象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ꎬ故此ꎬ教师要由浅到深㊁由易到难地进行指导ꎬ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感知和探究ꎮ一㊁揣摩语言ꎬ认识具体物象文学形象和雕塑㊁绘画㊁音乐等皆有不同ꎬ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感知ꎬ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语言文字作为媒介ꎬ尝试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具体物象ꎮ若能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阅读文本时所感受到的文学形象ꎬ便能让学生对其有初步感知ꎮ«雨巷»运用了大量的具体物象ꎬ如 油纸伞㊁雨㊁小巷 等ꎬ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感知这些文学形象ꎬ尝试用语言进行描摹ꎬ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描绘具体物象ꎮ如有学生尝试描述: 一个带着淡淡哀愁的姑娘向着作者走来ꎬ这让作者感受到了对方的叹息ꎬ感受到了对方的芬芳ꎮ但是那个姑娘却在雨中渐渐远去ꎬ并没有和 我 产生任何交集ꎮ 通过尝试用语言进行描摹ꎬ学生对作者感伤的语调有了一定的感悟ꎮ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丁香和姑娘的文学形象体现了内心的哀愁之感ꎮ虽然姑娘哀愁ꎬ但是却没有出现痛苦的表情ꎬ表现出其具有节制性ꎬ同时也给了作者一点内心的希望ꎮ备课参考11㊀20181由此学生意识到ꎬ 姑娘 这个具体的文学形象实际上体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ꎬ作者虽然感受到了哀愁ꎬ但是却依然对于光明和美有着向往之情ꎬ并未丧失追求希望的勇气ꎮ由此学生对«雨巷»中的文学形象有了初步的认知ꎮ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ꎬ让学生运用审美知觉感受文学形象ꎮ在文本中ꎬ作者必然通过叙事㊁描写等方法来塑造形象ꎬ有时也会通过叙述事件来塑造形象ꎬ若能让学生一一感知ꎬ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有一定的提高ꎮ二㊁知人论世ꎬ探究创作初衷知人论世本是孟子提出的观点ꎬ指的是在阅读时要对作者本人的思想㊁经历有所把握ꎮ在感受文学形象的过程中ꎬ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入手ꎬ联系文本中的某些细节ꎬ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创作文学形象ꎮ«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作品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学形象ꎬ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ꎬ体会作者当时的境遇ꎬ进而对词的文学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ꎮ学生了解到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年间ꎬ当时宋朝终于决定要对金用兵ꎬ同时将闲居在家的辛弃疾找了回来ꎮ然而ꎬ当时的主将却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ꎬ反而还罗织了罪名ꎬ将其逼走ꎮ眼看复国无望ꎬ辛弃疾内心情感极其复杂ꎬ在来到京口北固亭后ꎬ内心被压抑的情感迸发了出来ꎬ因此才有了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ꎮ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分析文本中的文学形象ꎬ学生会发现作者运用了虽然年老ꎬ但是依然怀着报国梦想的 廉颇 形象ꎮ作者用反问句问出 尚能饭否 ꎬ不仅体现了廉颇的英雄形象ꎬ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ꎮ学生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很好地体会到了作者忧国忧民㊁想要表达内心的创作意图ꎮ若能在联系作者创作初衷的基础上分析细节ꎬ感受文本的文学形象ꎬ就能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细腻深入ꎬ令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ꎮ三㊁判断审美ꎬ升华人物形象审美判断指的是审美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物象进行判断和审美评价ꎬ不同的人审美判断的能力自然也有差异ꎮ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ꎮ«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刻画了不少英雄人物的形象ꎬ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这些文学形象进行感悟ꎬ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ꎮ学生发现ꎬ作者在这首词中描写了周瑜的形象ꎬ而且对周瑜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ꎮ在作者的笔下ꎬ周瑜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将ꎬ具有过人的才智ꎮ此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ꎬ随后要让学生升华自己的认知ꎬ尝试用情景交融的方法体会文本的意境ꎬ感知作者的情感ꎮ学生会发现ꎬ 周瑜 实际上是作者用来展现自我渴望的文学形象ꎮ当时作者处于逆境之中ꎬ无法完成千秋功业ꎮ于是作者只能遥想周瑜当年的丰功伟绩ꎬ用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ꎮ作者虽然处于逆境之中ꎬ但是时时刻刻想要成为像周瑜那样的人ꎬ虽然有些许失意ꎬ但是伤感过后ꎬ作者的内心依然充满了豁达乐观的情感ꎮ在这样的分析中ꎬ学生对于文本中的文学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ꎬ审美判断能力有所提升ꎮ学者卢洁在研究文学形象教学时提出ꎬ优秀的文学形象都具有 象外之象 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提升学生对于文学形象的感知ꎬ从感受单独的形象逐渐过渡到体会情景交融的形象ꎬ这样能令学生升华审美判断能力ꎮ总之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ꎬ通过语言感知能令学生初步体会文学形象所体现的表象ꎻ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能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ꎬ思考作者为何创作这样的形象ꎻ用判断审美的方法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ꎮ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26241)。

分析人物形象,要立足文本,有理有据

分析人物形象,要立足文本,有理有据

分析人物形象,要立足文本,有理有据一、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鲁迅的勤奋,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都是很明白的。

在鲁迅的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

二、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

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的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在鲁迅病重期间,他写个一篇关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这句话就是鲁迅刚强性格的绝好体现。

三、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

深深的影响着鲁迅。

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去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也许是上天注定,也许是性格使然。

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弃医从文,鲁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

试问,如果一个写作者,心中没有爱与关怀,没有对劳苦大众的一种赤诚的心。

又怎么能够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四、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鲁迅的故乡是在绍兴,自古以来,绍兴就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

可能是和江南的环境有关系吧。

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

鲁迅在绍兴鲁镇,那里的文化气息也十分的浓厚。

鲁迅从小就在这里生活,自然耳濡目染,身上的文人气质不招自来。

在鲁迅的《故乡》中,我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一个失意忧伤的文人的存在。

作者说要找一种全新的生活,要走一条没有路的路。

这是多么忧伤的希冀啊!鲁迅的寂寞、孤独、哀伤、在他的散文、杂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是一种深入文学作品的方法,通过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性格、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都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品的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作者表达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描绘人物的细节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可以向读者传递更加深刻和立体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细读文本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关注人物形象的外在特征。

即从作品中获得的对人物外貌、身材、穿着等方面的描述。

外在特征往往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直观的形象,同时也可能透露出人物的一些性格特点或者处境。

如果一个人物被描述为身材娇小、面容姣好,可能意味着她的柔弱和纯洁;如果一个人物穿着整洁光鲜,可能意味着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

通过对人物外在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我们需要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动机和情感。

通过对人物的台词和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表达的描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致刻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形象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和发展。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一个原本坚强果敢的人物可能在面对困境时逐渐软弱消沉;一个原本懦弱优柔的人物可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展现出勇敢和坚韧的一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创作,是通过文字和形象塑造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挖掘,展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成功与否。

在进行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从外在特征、内心世界、言行举止等方面入手,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细读文本时,我们需要从人物的外在特征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和气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会有一定的身材特征、相貌特点、着装习惯和仪容仪表等。

这些外在特征往往可以为人物形象增色不少,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而又有血有肉。

通过对人物外在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

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可能会被描写为眉清目秀、娇柔妩媚;而男主角可能会被描写为魁梧英俊、仪表堂堂。

通过对外在特征的细腻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物。

在细读文本时,我们还需要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心理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仅仅有外在的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感受。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渴望和追求,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人物。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比如爱恨情仇、忧乐悲喜、挣扎煎熬等。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人物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面貌,进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物。

在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人物的外在特征、内心世界、言行举止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物。

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深入分析,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而又有血有肉,从而更好地为整个文学作品增色添彩。

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才能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立足文本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

立足文本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

立足文本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初中作文中记叙文的比重较大,而人物描写则是记叙文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在作文中刻画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那么将给作文增添不少光彩。

好的人物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揭露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更对体现文章的主旨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采取各种方法指导学生将人物写活,掌握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以形传神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写人物的脸型、胡须、发型、体型、衣着服饰等,可以让人物形象得到突显,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对人物有“跃然纸上”的感觉。

不仅如此,优秀的外貌描写还可以起到以形传神的作用,通过描写人物外貌的某些细节来彰显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从而起到和文章主旨相呼应的作用。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文《一面》中的人物外貌描写,让学生先立足文本思考一下文章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时候是如何写出神韵的。

学生们在细致阅读后发现一开始的时候由于“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所以看不清楚具体容貌,但是却依然勾勒出了人物的外形,用“瘦瘦的”来描写大概印象,又用“穿一件月黄的长衫”来描写衣着,这些都是一目了然能够看见的。

而后又进行细节描写,通过“黄里带白”、“好像大病新愈”的面孔来展现人物艰苦工作的意志力,从而传神地反映了人物形象。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尝试进行外貌描写,以“描绘一个一面之缘的人”为话题,仿造课文通过外貌展现人物神韵。

学生在琢磨文本之后,开始了尝试,有学生通过“两片薄嘴唇绷得紧紧的,眼角带着泪痕,眼眶红红的,头发有些凌乱,肩膀上还戴着一块黑纱”来描写一个刚刚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外貌,写出了神韵。

在教学中如果指点学生参考经典文本,抓住其中外貌描写的特点,尝试仔细思索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外貌中的显著特点,这必然能够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向读者传递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出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通过行为、言语、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被描绘成一个多愁善感、富有才情的青年,他的形象通过种种细节展示出来,比如他对史湘云的痴迷、他对黛玉的深情,以及他对人生的痛苦和迷茫。

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对贾宝玉的形象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人物形象还需要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

在一些作品中,人物形象代表着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或者一个时代的特点。

比如《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孙少安,他是一个代表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作家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

除了细读文本,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中的一些主题和思想。

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中思想的载体和象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比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这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一个被命运所束缚的人,在艰难的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屈的斗志。

通过对祥子的形象分析,可以看出作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细读文本并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理解其中的细节和含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进而增进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现实,在生活中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文本,于细节处感悟人物形象
作者:朱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年第06期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所得,既能对上节课学习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又能为顺利导入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
1.借助学生发言引出话题: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李时珍的察访生活你认为是哪个字?
李时珍觉得苦吗?
2.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课文1—7自然段,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4.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行之苦?
(2)李时珍仅仅走了好几个月的路吗?几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经27年。

时间长不长?引出长年累月。

他长时间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3)长年累月地奔波,李时珍觉得苦吗?
5.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就是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让我们结合课文的1-7小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真实地去感受李时珍俩的艰苦生活。

6.出示:写话训练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师徒俩可能晒得又黑又瘦,一边挥汗如雨一边还坚持着寻访药材;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师徒俩可能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三、问题引导,阅读理解
1.喝完泉水,啃完干粮,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李时珍师徒并没有休息,此时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自读8——12自然段,画一画李时珍记录了些什么?
2.交流。

出示:
“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虽然寥寥几行,字字有来历,字字有学问。

为了区分鸡肠草和鹅肠草,李时珍是怎么做的?
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1)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端详”是什么意思?能否换成“看”?
(3)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
(4)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
(5)渲染情境,有感情地回读。

【设计意图】“冒险尝药草”这一细节描写,对体现李时珍的品格有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依照语文教学“重感悟”的特点,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态度”“比较品味”“联系想象”“换位思考”“渲染情境”“回读传情”,由“浅”入“深”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

四、感受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心境
1.他们在破败的古寺内认真地、专注地记录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2.但是,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进行了景色描写,却没有写到李时珍,这样写妙在哪里?(可见李时珍一直工作到月移当空,通过环境的渲染从侧面烘托出了李时珍人物形象,不怕艰苦,严谨认真,这种结尾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妙!)
3.出示:在这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奔波了一天的李时珍,在古寺中继续思索着,记录着,他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认为——
4.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
五、讲李时珍故事,感受李时珍的光辉形象
1.李时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61岁那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

(资料出示: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研读过800多本中药书籍,深入民间察访药材,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有10000多里。

经过27年的努力,才终于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全书近2000000字,一共1892味药,绘药物图1160幅,附有101096个药方,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想起李时珍这将近30年的奔波,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这就是他的塑像。

(出示李时珍塑像)此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引读)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中“万民得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

先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再到“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最后到“造福万民”的信念,学生完成了对李时珍品格认识的层递性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