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漏洞
渔牧业的固定资产不易确定。
公司治理机制缺失。
Back
蓝田存货舞弊迹象:
1、无氧鱼
4、淡水龙虾
2、野莲汁、野 藕汁
3、金牌鸭
Back
存货舞弊的手段:
• 一个极易想到的增加存货资产价值的方法是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 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 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定购单,从而虚增存 货的价值。
1、虚构存货
2、存货盘点操纵
•注册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客户存货的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 计证据。因此,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执行和记录盘点测试显得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在一些存货舞弊案件中,审计客户在数小时之内就改变了注 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
3、错误的存货资本化
•虽然任何存贷项目都可能存在不恰当资本化的情况,但产成品项目中 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关产成品被资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销售费用和 管理费用。
1999/12/31 应收帐款 存货 其中:在产品 在产品占存货百分 比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应交税金-营业税 应交税金-增值税 1242 26614 21230 79.77% 131438 43510 15 22 2000/12/31 857 27934 22974 82.24% 214254 22514 4 28
——隐瞒退货推倒多米诺骨牌
2009年至2010年,绿大地巨额销售退回出现。 据绿大地2009年年报,确认2009 年苗木销售退回1.9亿元,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 2349万元,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度营业收入23,485,195元,净利润减少1153万元。 但是2008年绿大地销售退回并未进行账务处理。隐瞒的数据是在2009年年报公布以后, 即2010年4月30日才公布的。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作者:王钰涵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摘要蓝田股份是继银广夏事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市神话”破灭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一个农业类型的上市公司,它的造假手段漏洞百出,而注册会计师依旧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本文从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形式和审计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失败;财务造假一、公司背景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
它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等多种产业。
蓝田公司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庞大的企业集团。
它更出色的表现在于股票市场上:蓝田公司在1996年至2001年这五年内股本扩张了360%,一度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
然而,这一系列的表现以造假行为为支撑点。
2001年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经过分析认为,蓝田股份的净现金流存在异常状况,与它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不匹配,现金流甚至可能不足以偿还债务。
2002年1月12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1月21日,“生态农业”股票被强制停牌。
二、财务舞弊形式蓝田股份在上市初始以及上市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进行会计造假和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数据,创造业绩非常良好的假象。
1.虚增资产有关资料显示,蓝田股份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其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公司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过长,并减少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蓝田股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涉及的有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国内审计失败案例
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决策失误
由于审计失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投资者可能会 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利益受损
投资者的利益因审计失败而受到损害,可能面临 经济损失。
信心受挫
投资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整个审计行业的信任度 会降低,影响其未来的投资选择。
对市场信用的影响
降低市场透明度
审计失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降低了市场的透明度,不利于市场 健康发展。
益造成较大损害。
案例具有典型问题
03
案例应暴露出审计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如审计程序不当、审计
意见不公允等。
案例背景介绍
背景一
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事后发现,审计机构在 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一问题,存在严重的审计程序不当和审计意见不公允的问题。
背景二
某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下属子公司的高管贪污、挪用公款等问题,导 致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案例暴露出内部审计机构在监督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投资者信心下降
市场信用受到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降低,可能会减少投 资或持币观望。
监管压力加大
为了恢复市场信用,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市场 的监管力度,增加其运营成本。
05
防范审计失败的措施与 建议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确保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和利益干扰,保 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果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可能导 致审计失败。
例如,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公司进 行审计时,未能严格执行必要的审计 程序,导致其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重 大舞弊行为。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_殷越
经济与法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殷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捏造虚假的资产结构。
根据2000年的公司财务资料显示,蓝田的流动比率为0.77,而企业需维持的平均水平为2,这表明短期内拥有可变现能力的流动资产并不能够应付并偿还短期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速动比率为0.35,而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这表明流动资产减除存货后的余额远远低于短期流动负债的数额。
蓝田舞弊案--陈思诺、龚丽泉、齐琳、袁媛、吴蒙
蓝天舞弊案---三角理论分析10级审计5班陈思诺、龚丽泉、齐琳、袁媛、吴蒙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常盛不衰的绩优神话。
这家以养殖、旅游和饮料为主的上市公司,一亮相就颠覆了行业规律和市场法则,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
当时最动听的故事之一就是蓝田的鱼鸭养殖每亩产值高达3万元,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的数字显示: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比同行养殖高出几十倍的奇迹的破绽。
刘姝威看到,2000年蓝田的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1.27亿元。
这意味着它在一年中有1.27亿元的短期债务无法偿还。
“蓝田股份已经是一个空壳,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也没有收入来源。
它完全是在依靠银行的贷款维持生存。
这对蓝田危险,对银行更危险。
”刘姝威得出结论:“银行的20亿元贷款,蓝田一分钱也还不了。
”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
由此,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条断裂。
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中国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
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蓝田股份为何可以发生如此重大的舞弊案件,本文将根据艾伯伦奇特提出的三角理论做简要分析,即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
一、压力要素蓝天股份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是农产品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巨大的财务资金压力面前,蓝田公司选择了财务舞弊造假。
(1)农业生产规律的压力:农业不可能快速增长,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2)公司发展计划压力:上市后的计划:4年后,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年税利超过2亿元,尽管此时,蓝田股份年销售额仅3亿元,年税利仅3200万元。
审计学——蓝田案例
121604008白佳栋 121604010康世哲 121604040文 杰 121604042侯小佩 121604044苏小丹 121604046常瑞娟 121604048陈晓丹
”
税交得多少 关联方关系混乱
结论及审计失败原因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5.成本结构不要太异常 2.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6.现金流异常 3.税负异常 7.与同行看齐 4.资本结构不合理
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 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3.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 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 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大 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蓝田的挽救工作
ST生态(蓝田)造假丑闻曝光后,公司对有问题的财务报告进行了调整。 ST生态调整后的财务报告显示:ST生态的总资产10.26亿元,总负债11.205亿元 为了确保达到复牌上市的要求,其重组的目标是ST生态总资产应达到13亿元,总负债8.4亿元,净资产 4.6亿元,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达到4.5亿元,需注入的资产总额6.8亿元,需减免的债务总额3.27亿元。 另外,决定ST生态盈亏的关键是16亿多的银行债务,涉及到农行、工行、民生等好几家银行。而在这次 ST生态恢复上市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司的债权人——民生银行。 2002年,北京裕佳置业公司出资6000多万元收购了蓝田大酒店,使ST生态产生溢价2704万元。 2002年,公司全年实现盈利1248.74万元(税后),每股收益0.028元(摊薄),由此保留了ST生态在证券市场 的生存权。 ST生态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主动调整了1999-2001年的财务报告数据。 2003年1月8日,获上海证交所的许可,ST生态复牌上市。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 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 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 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其中指出蓝田公司涉及资产虚 增、利润虚增以及其他造假事实等问题。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 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简介
• 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 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 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 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 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 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 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以“老牌 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案例启示
2、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提高职业谨慎。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 保持工作中应有的职业谨慎。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需遵守诚信、 客观、公正、保密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进 行评估,对审计的风险水平进行合理判断,遵守审计准则、规范,采 取积极地应对措施防范可能对审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解决道德及 利益冲突问题,保持实质上及形式上的独立性,提高审计的客观性、 意见的可靠性,尽可能地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的对重要事项审计的遗 漏及审计结论的错误。审计人员需担任起证券市场“守护神”的光荣 使命,坚持原则,提高责任意识,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与此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不断地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促使审计人员道 德水准与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4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18.4 亿元,而应收账款 仅 857 万元。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 湾镇,占公司产品 70% 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
应 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
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 须绕道 70 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 " 钱货两清 " 方
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常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
家以养殖、旅游和饮料为主的上市公司,一亮相就颠覆了行业 规律和市场法则,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 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 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 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 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5年间股 本扩张了360%,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
当时最动听的故事之一就是蓝田的鱼鸭养殖每亩产值高达3 万元,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的数字显示 其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
【 背 景 的 延 续 】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3、4
千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 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 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 室才能做得到。那为什么蓝田公司鱼塘里的神话可以 维持这么多年?
【审计师失败的原因】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但对经济业务活 动和款及信息处理过程缺乏了解。
审计人员对执业守则的忽视。
审计人员过度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 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
【事件影响】
对于一个县级市或某个地域而言,有一个大型的企业对其经济 社会发展影响甚大。蓝田的倒闭对洪湖的经济确实造成了致命 的打击,国有银行的钱收不回来,股票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 当地农民的生活也倒退了。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蓝田股份是中国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居家日用品为主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宁波。
然而,该公司在2019年遭遇了审计失败的危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审计失败的起因1.财务报表失实蓝田股份2018年财务报表中,有不少数据被质疑。
例如,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巨额增长,而实际收回的账款和销售额却大幅下降,这引起了审计师们的怀疑。
此外,蓝田股份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也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过高,亦被质疑之列。
2.公司治理缺陷蓝田股份治理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由公司董事长胡建华一人控制,公司股东大会的表决权集中在其手中。
此外,公司董事长胡建华在公司运营中也存在多重身份的问题,同时负责公司的销售和采购等重要业务,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内部控制缺陷。
3.审计师调查不足在审计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时,审计师未对公司的采购、销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核心环节进行充分调查和确认,未能发现报表失实的问题。
此外,审计师未能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也未能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对公司关键业务进行充分的审计。
二、财务造假背后的问题1.市场监管不力蓝田股份的财务造假背后,反映出中国市场监管环境的不足。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监管机制和监管资源不充足的问题。
同时,某些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真相,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方。
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监管需要加强,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决策不透明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治理的建设,规范决策程序,降低利益冲突的风险,增强员工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三、财务造假案例的应对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环境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低内外部风险。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这些都是加强内部治理和防范企业内部不足之处的重要步骤。
蓝田审计失败PPT课件
蓝田股份审计失 败的案例分析
1
2
2020/3/23
一、背景介绍
1992年10月,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即蓝田 股份)成立。
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份”(A股)在上交所 上市,是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
1999—2001年,蓝田股份三度申请配股获证监 会通过。
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 600字短文,事件引发银行停贷危机,蓝田资 金链开始断裂,陷入困境。
对 CPA业的监管法规过于空泛
对 CPA 业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清
对 CPA业的违规行为的法律问 责过轻
13
失于健全性参与人的制度
CPA审 计制度 构成
核心参与人
被审计对象
审计服务对象
2020/3/23
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
公司管理当局
资本商品的教育者 政府部门 法规部门
➢ 从全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来看, CPA队伍的素质还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 织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缺陷, CPA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2006年7月,蓝田股份证券造假案审结,武汉市中 院判定,“生态农业”赔偿540余万元,帮助其包装 上市的华伦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
二、案例分析
1、审计失败的原因 2、CPA所违背的职业道德 3、审计失败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020/3/23
5
2020/3/23
1、审计失败的原因
从会计师事务所及 审计人员的角度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过程中出 现的失误与遗漏承担审计责任,主要指行政责 任,需要接受有关监管部门实施的处罚措施。
9
2020/3/23
三、我国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浅析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以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为例
车 问 、仓 库 等 地进 行 实地 勘 察 盘 点 。 但 是对 于农 业 类 企 业 ,如 蓝 田股 份 ,
公 开 的材 料 显 示 , 蓝 田的 固定 资 产 投
终 绿大 地 在 2 0 1 0年 3月 因涉 嫌 信 息
式 登陆 创 业板 A股 市 场 , 但 不 到 一 年 最 初 审 计 失 败 案 件 一 旦 曝 光 就 能 震 惊 全 国 ,到 现 在 的 大 案 小
股 份接 受 了证 监会 的调 查 ,涉 嫌提 供 虚 假 财务 信息 的高 层被 刑 拘 。而其 上 市 审计 机 构—— 沈 阳华伦 会计 师事 务 所 对 蓝 田 的 内部 审 计 的 结 果 过 度 信
生 科 主 要 从 事 稻 米 的 精 深 加 工 ,二 者 巧 合 地 均 隶属 于农 业 类 的上 市 公 司 , 再考虑到 2 0 0 1年 被 刘 姝 威 教 授 打 破 神话 光 环 , 从 事生 态农 业 , 销 售 农 副 产
性 水 平 及 审 计 风 险进 行 合 理 的评 估 , 出具 了含有严 重 虚假 内容 的无 保 留意 见 审计 报 告 , 最 终被 吊销 证券 许 可证 , 成 为 首个 为其 违法 审 计行 为承 担 民事 责任 的 事务所 。 ( 二) 绿 大地 审计 失 败 案。云南 省 绿 大 地 生 物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于 2 0 0 7年 1 2月 2 1日公 开 发行 股 票 , 在 深圳 证 券 交 易 所 的 中 小板 挂 牌 上 市 。 它 是 国 内 绿 化 行 业 的 第 一 家 上 市 公 司, 号称 园林行 业上 市第 一 股 。然而 ,
任, 没 有对 蓝 田的 内部 控制 系统 、 重 要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引言蓝田审计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审计公司,拥有许多知名客户,然而,近期却发生了一起审计失败的案例。
这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蓝田审计公司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这起蓝田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导致失败的原因。
案例背景蓝田审计公司被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委托进行审计工作。
根据合同,蓝田审计公司需要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评估其合规性和风险。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成。
失败原因分析以下是导致蓝田审计失败的几个重要原因:1. 不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接受审计任务之前,蓝田审计公司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没有深入了解被审计公司的商业模式、行业特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风险。
这导致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无法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蓝田审计公司派遣的审计团队成员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对被审计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报表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这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质疑。
3. 不合理的时间管理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没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他们过于依赖现场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核对。
这导致审计结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影响。
4. 缺乏沟通和协调在审计过程中,蓝田审计公司与被审计公司的内部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他们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并共享信息,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误解增加。
5. 未能发现重大违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蓝田审计公司未能发现被审计公司的重大违规行为。
这使得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审计报告,并且错过了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的机会。
教训和经验教训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教训和经验教训:•准备充分,了解被审计公司的业务模式和行业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派遣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团队成员进行审计工作。
•合理规划和管理审计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核对。
•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与被审计公司的内部团队密切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111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级会计3班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蓝田失败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
蓝田失败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蓝田失败案例分析蓝田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总的来说,其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主要有:(一)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蓝田造假丑闻曝光之前,曾经是中国股市中的一面红旗,但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所谓的高业绩均来自于种种虚幻神话和财务包装。
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
要,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
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而是视国家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制了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
本来,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
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存在诸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报告虚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
由此,我们的启示是:市场是法制经济,造假者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公司管理高层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
(二)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司误入歧途按照常规,蓝田的早就存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出面给予蓝田贷款支持,但是,令人费解,丑闻败露前一直有不少专业银行盲目对其进行贷款,致使国家资财遭受巨额损失。
事后发现,蓝田高层与地方政府存在密切关系。
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政企严重不分,蓝田的管理高层才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
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是蓝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目扩张。
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其主业萎缩,误入歧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被実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丌实,增 大了実计风险,実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会计报表表述丌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舞弊。从 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 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财务舞弊。我国上市 公司质量大多丌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 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财务舞弊成了 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 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劢政府资源迚行“救 市”等,使得虚假会计信息得以长期存在
実计失败的原因
• (一)実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劢和会计 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 财务活劢是经济活劢的货币表现,财务活劢中的 舞弊行为无疑是为了掩饰经营活劢的虚假性和违 法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一般讲本身丌存在 问题,除非技术上的低级错误,但是其反映的内 容是否真实?又是通过怎样的程序出笼?因此, 审计人员如果丌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劢和会 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 难查清问题的。
造假分析––
9.职工每月收入丌合理
• 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栏中看出,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 以13000个职工计,人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2001年 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85元。 • 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亍员工30%以上为大与水平 的蓝田股份职工,对亍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 而言,合亍情理吗?
2、実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 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 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迚行有 敁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 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 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审 计报告严重失真。
蓝田经营范围:
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 合性经营企业
餐饮以农副水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制药及卫 生保健用品制造; 住宿;
房屋开发;
商业及烟草与卖; 产品及相关技术、设备、材料的进出口业务等
背景资料
• 上市前据蓝田招股说明书中介绍,1993-1995年,蓝田的 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3725.7万元、84039.7万元和 308284.1万元,税后利润分别为14101.4万元、23686.5万 元和27437.2万元,显示出喜人的经营业绩。 • 上市后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 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 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 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而且这些都是 建立在蓝田股份只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 业! • 蓝田股份似乎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造假分析––
5. 融资行为为何不现釐流表现丌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釐的 依赖程度,流劢资釐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 度达200%。这不其良好的现釐流表现丌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釐流表现,自有资釐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 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釐净流量7.86亿元,而 投资活劢产生的现釐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 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
造假分析––
4.应收帐款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年 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 要靠现釐交易完成。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 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丌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 款吗?
造假分析––
2、“野莲汁、野藕汁”的传说
• 在造假案曝光之前,蓝田公司声称,野莲汁和野藕 汁(只见广告丌见产品)一年中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 达2个亿,而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野莲汁野藕汁 的基地时,却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窗户可以隐 约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从设备上蒙的灰尘 看,应该有好些日子没开工了,由此可以断定,所 谓“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说,纯属谣言。
造假分析––
10.税交得多少
• 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是18亿元,2001年上半 年是8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1.5亿元,蓝 田股份增殖税率是13%-17%,营业税率是5%,可 是它一个月只要提4万元的营业税和28万元的增殖 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 还少,而蓝田是18亿元,这税是丌是交得太少了, 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3、実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 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 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 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 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 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 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 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 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 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程中应当
注意的问题
• • • • • • • 1、毛利太高、净资产收益率太高。 2. 资产经营能力异常 3.税负异常 4.资本结构丌合理 5.成本结构丌要太异常 6.现釐流异常 8.不同行看齐
実计失败的原因
•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実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二)実计宠体方面的原因
造假分析––
11.关联方关系混乱
• 据蓝田股份2000年会计报表附注“(八)关联方关系及交 易”,蓝田股份的母公司是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有限 公司,注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湾镇。蓝田股份合幵会计 报表的子公司有两家:沈阳蓝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注 册地址是沈阳市)和湖北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是洪湖市瞿家弯镇)。2000年沈阳蓝田房屋开 发有限公司亏损。2000年蓝田股份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湖 北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造假分析––
3、“无氧鱼”的敀事
• 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 其业绩水平。 • 但是,据瞿家湾镇一位村民介绍:“蓝田根本赚丌了这么多 钱!每口塘是17亩水面,养鱼能产出7、8万元,即使加上养 鸭的收入,每亩水面的产出也很难突破1万元。每亩2、3万 元的收入根本是天方夜谭。” •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鱼, 就是说丌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 斤鱼在游劢,这么大的密度,丌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 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而蓝田股份的鱼苗, 堪称世界“无氧鱼”系列。
蓝田失败
案例研究与分析
目录
1 2 3 4 5
6
背景资料 造假分析 结论 审计失败的原因 处罚措施 点评
蓝田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96-2000年,每股收益都在0.60元以上,总资产规模 增长了10倍。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釐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 此后蓝田资釐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 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 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二)実计宠体方面的原因
•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 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丌断拓展,会 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 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 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 加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人力资源审计、非财务 报表信息审计、企业贩幵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 新内容,都以丌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 审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造假分析––
8.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 达到5亿多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通过集团公 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的网点销售,仅占股份公司 销售量的1.9%,2001年中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如 此。而野藕汁、野莲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 广告费用应该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 因为在股份公司的报表中找丌到巨额的广告费用 支出。这里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处罚措施
•
• • • • •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的 规定,构成《股票发行不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 四条第二项所述的行为。 根据《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蓝田公司作出以下处罚决定: (一)对公司处以警告幵罚款100万元; (二)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 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幵各罚款5万元。 此外,建议蓝田公司董事会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瞿兆玉公司董事长职务。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 起15日内,将罚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 京城建支行月坛南街分理处,帐号2610044690,由该银行直接上缴国库),幵 将付款凭证复印件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执行监督处。 蓝田公司和瞿兆玉、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如对本处罚决定丌服,可 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甲请行政复议; 也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上述处罚决定丌停止执行。
背景资料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 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 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 了丌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罒见的 “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