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既是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的问题。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以下简称《课标(xx 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便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总方针”。笔者在认真研读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时,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陈省身曾经说“数学好玩。”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数学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不愿意学数学的“声音”,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引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结合具体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

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案例1你能判断吗?

学生在学习证明前,已经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通过合情推理得到过一些数学命题,但用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不一定都是真命题。为此,可让学生观察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图两个粗线黑框是正方形吗?

这样引入,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观察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由于受背景的干扰,常常会产生错觉,得到错误的判断。

事实上,两条线段是平行的,但由于背景的干扰,许多同学往往认为它们是不平行的。两个粗线黑框实际上都是正方形,由于背景线条的干扰,很可能会产生变形的错觉。

在学生议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总结:

我们通过合情推理得到的结果,有些是正确的,有些不一定正确。要确定命题的正确性,还需要一步一步有根据地说明理由,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实。在数学学习中,要抛弃直觉的偏见,需要敏锐

的观察和科学的思维。只有摈弃“想当然”,才能识别假象。从而轻松愉快地引入学习课题——为什么要证明。

《课标(xx年版)》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教育,在“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无论是题型模仿,类型强化,还是技能操练都离不开数学思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数学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数学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案例2你能找到xx的坐标吗?

将自然数按图3中的规则,每个自然数都对应一个坐标,如数3对应的坐标是(1,1)。则数xx对应的坐标是。

图3析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有关规律的能力。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奇数的平方都在第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而且在每个数所在的边上,它的左边的数的个数(包括本身)等于这个奇数。由此,我们找出数xx所对应的坐标。因为452=2025,所以2025的坐标是(22,—22)。xx=2025—10,所以xx的坐标是(22—10,—22),即(12,—22)。

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本身。这种“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实质上就是“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它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等。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能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素养,这种基本的素养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标(xx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对于定理、性质、运算律、公式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综合、计算、推理、判断等数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知识,从而得到有关的结论。

案例3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探究发现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取一张硬纸片,剪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并且在上面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4所示。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剩下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把剩下的部分(阴影部分)沿着虚线剪开,用这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3)计算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4)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公式:。

图4图5学生对问题(1)很容易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2)通过尝试拼成如图5所示的梯形。(3)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到12(2a+2b)(a—b)=(a+b)(a—b)。(4)a2—b2=(a+b)(a—b)。

学生在动手、操作、计算、比较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通过独立探究得到平方差公式,还能体验到问题到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

过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能逐渐形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发现、猜想数学结论的良好习惯,理解和领悟数学知识的实质。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因为学生在经历有关数学活动过程的同时,不仅能通过探究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从中领悟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是常有的事情,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提问,大多数教师希望学生的回答是“标准”的,不愿意出现错的答案,特别是各种公开课和讲课比赛中,执教教师最不愿让同行们看到学生的回答出现任何问题。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快让学生坐下,以免让同行“见笑”,从而怀疑自己的“水平”。很少有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好机会,可 __一个“难得”的机会却被大部分教师白白的放弃掉了。刘坚教授曾反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表达、呈现自己想法与困惑的机会,特别是出现不“标准”或不正确的解答时,更应该如此。他举过下面的一个例子:

案例4“(—3)×(—4)等于多少?”(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