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阅读以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以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表述以下划线的词。

(4分后)⑴固不可彻()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⑶何苦而不平()⑷河曲智叟亡以应当()【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甚矣,汝之不惠!【小题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后)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以其境过明。

《小石潭记》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君之力,曾无法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小题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答案【小题1】⑴通,变通⑵穷尽⑶愁⑷通“无”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小题2】(1)他们运土石,每年冬夏换季,就可以来往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小题3】d【小题4】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⑴通在,变通,不要认知为全盘。

⑵诸般,匮也就是诸般的意思。

⑶恨⑷通在“并无”通假字【小题1】试题分析: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句注意赋分的两个点:一是“易”――变换、“一反”――往返一次两个词语的解释,二是整体意思。

(2)“甚矣,汝之别列兹尼基!”特别注意消音的句式:“甚矣”就是谓语,“汝之别列兹尼基”就是主语,“惠”的认知:精明,这就是赋分的两个点。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为此查字典语文课后练习频道小编问您准备了愚公移山阅读及答案,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0《愚公移山》(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北岸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改变2.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甚矣,汝之不惠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答案】1.A 2.B 3.C【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冀之南,汉之阴”的意思是: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3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④甚矣,汝之不惠(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 2 分)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2 分)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类文阅读《愚公移山》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类文阅读《愚公移山》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寓言二则》类文阅读《愚公移山》含
答案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

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

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

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

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

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1. 仿写词语。

例:蹦蹦跳跳(AABB式)
2. 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3. 读故事,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人们进出很不方便。

()
(2)智叟觉得愚公年老体弱,根本移不走大山。

()
(3)愚公是个很有毅力的人,最后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 4. 这篇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
参考答案:
课文12:
1. 进进出出来来往往高高兴兴马马虎虎
2. 愚公
3.(1)√(2)√(3)×
4. 示例:精卫填海盲人摸象。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篇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篇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答: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答: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2分)【人物】【事例】【人物】【事例】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答:答案:1.(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2.(2分)D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6-10题。

(15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3)汝之不惠()(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9、翻译。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 杂然相许④ 甚矣,汝之不惠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2分)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译文: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答案)14.① 将要② 改变、变换③ 答应、赞同④ 聪明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1 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古诗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9. 以下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惩/山北之塞B. 且焉/置土石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C. 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D.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11. 以下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难。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说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决、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制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

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

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

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6-10题。

(15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3)汝之不惠()(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9、翻译。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第一篇: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2分)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3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 杂然相许()④ 甚矣,汝之不惠()..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2分)1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相关试题及答案1.课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晋人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河曲智叟亡以应”而言的。

3.“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4.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5.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答]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1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必须绕行,很不方便。

愚公很(恼火愤怒),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愚公(号召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冀州的大道。

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称赞赞同)。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____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愚公_____地回答:“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

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

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搬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止阻挡)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在第五、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3.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语段,完成练习。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2、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答复);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用原文答复),语文《愚公移山习题精选》。

3、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
”而言的。

4、选文第二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

5、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

1、语言描写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尘莫及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5、反映古代劳动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2、用原文回答问题:;智叟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的人物描写方法。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对愚公移山的“智叟”“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4、“其妻献疑”和“? 态度是否相同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6愚公C.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D.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2分)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3分)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分)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41.投诸渤海之①尾,隐土之北。

.面山而②居。

.的用意、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15,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分)。

( 2 是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162分)()(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苦于)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无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8 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13分?且焉置土石?((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

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4分)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甚矣,汝之不惠!何苦而不平?⑵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阴阳2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河阳\汉阴位,如尠分)所处山水的位置。

(2 ;洛河)阳 _____________(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⑴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⑷华(华山)阴衡(衡山)阳、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24,山却高大难残年余力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 (4分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屜尯划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25、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的停顿。

用男遗孀妻有之人邻京城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6 荷置 3许1 2,运一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27、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的时间。

次土石需要2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29、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B. 以残年余力C. 曾不若孀妻弱子...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问:何以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 虽我之死.虽人有百指.31、选出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聚室而谋: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

B.而山不加增:而且山不能增高。

C. 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D.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 32、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智叟从发展的观点。

出发,认为参考答案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语言描写4、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D7、河曲智叟亡以应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1.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

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

“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2.不同一:出发点不同。

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

不同二:语气不同。

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

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13.①将要②改变、变换③答应、赞同④聪明14.①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②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15、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6、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分)。

1分)。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的困难(.17、(2分)?尨阴指江河的南岸)18、(5分)(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3分)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3)(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19、(认识,2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态度,1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20、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

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

(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

(1分)*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

(1分)21、(2分)(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22、(4分)(1)你太不聪明了。

(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23、(2分))在华山北面4)在衡山南面;(3)在洛河北岸;(2)在长江南岸;(1(.24、(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

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5、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26、赞同(赞成、同意等)(安)放担(挑等)27、5人;用箕畚;一年28、由于大山挡住了出路,进出要饶很大的弯29、略。

30、A 31、B32、自然是可以征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