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试题汇总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试题汇总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试题汇总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题库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 ) 起施行。

A.2004 年 3 月 1 日

B.2010 年 3 月 1 日

C.2003 年11 月19 日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 ) 的原则。

A.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B.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C.指导与管理相结合

3、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 ) 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A.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

B.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C.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 ),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A.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B.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天气条件

C.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

5、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方面是( ) 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 ) 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A.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人为建设活动

B.自然因素、工程建设

C.自然灾害、人类活动

6、发生滑坡、崩塌时应尽快向( ) 跑离危险区。

A.两侧

B.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上方

C.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下方

7、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 ) 内的泥土及痰、

血等。

A.口、鼻、咽喉

B.口、耳、咽喉

C.口、眼、咽喉

8、受地质灾害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 ) 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元以下的,为小型地质灾害。

A.100 人(含),500 万元以下

B.200 人(含),300 万元以下

C.500 人(含),100 万元以下

9、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 ) 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经费; 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A.责任人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10、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 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 ),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A.检查、巡逻和简易监测

B.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

C.检查、巡查和详细监测。

11、下列哪一灾情情况属于中型地质灾害? ( )

A.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1000 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0.5~1 亿

B.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 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1 亿以上

C.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500 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5000 万元

1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 ( ) 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 B.主河流水位上涨 C.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

13、下列哪种不是泥石流产生的 3 个必备条件之一( )。

A.乱砍滥伐

B.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便于集水、集物

C.丰富的松散物

14、下列哪种不是诱发地面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 ( )

A.采矿形成采空区

B.抽水

C.乱砍滥伐

15、“新标准”中新增加的地质说明书是( C )。

A.采区地质说明书

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揭煤地质说明书

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16、“新标准”要求,工作面结束后,要按规定在(A)月进行采后总结。

A.1

B.2

C.3

D.6

17、“新标准”要求,采区结束后,要按规定在(D)月进行采后总结。

A.1

B.2

C.3

D.6

18、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 B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A.灾后建设

B.预测预报

C.地质灾害监测

D.地质灾害控制

19、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出现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地质条件变化时,在(A)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A.1年内

B.2年内

C.半年内

D.3个月内

20、有满足不同生产阶段要求的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生产地质报告、

(C),要按期修编,并按要求审批,每缺1项扣3分。

A.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B.水文地质报告

C.地质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

告 D.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21、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时提交由(D)批准的相关地质说明书。

A.安全副矿长

B.生产副矿长

C.矿长

D.总工程师

22、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时提交经批准的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及(B)。

A.盘区地质说明书

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矿井地质说明书

D.补勘地质说明书

23、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C)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按规

定揭露煤层及断层,探测设计及探测报告及时无误。

A.10m

B.30m

C.50m

D.100m

24、井巷揭煤前,探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

地质条件,编制(C)

A.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B.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揭煤地质说明书

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25、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A)编制并至少更新1次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A.每年

B.每半年

C.6个月

D.3个月

26、“新标准”要求,地质观测与资料编录、综合分析要按(A)要求进行。

A.《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B.《煤矿防治水规定》

C.《煤矿安全规程》

D.《矿山安全检查条例》

27、“新标准”要求,基础资料中的原始记录要使用专用原始记录本,记录本要

分档按(A)保存;

A.时间顺序

B.人员姓名排序

C.观测地点分类

D.时间逆序

28、“新标准”要求,在不同生产阶段,要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D)等基础工作。

A.会审

B.修改

C.批复

D.审批

29、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B),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操作规范,无“三违”行为。

A.部门工作规定

B.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现场安监工指令

D.跟班人员指令

30、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

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D)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31、地质预报经(C)审查签字后生效。

A.上一级安监部门负责人

B.矿长

C.矿井总工程师

D.安全副矿长

32、岩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或岩巷沿同一层位掘进时,每隔(D)米编录一个迎头断面,遇地质构造时加密。

A.10~20

B.20~30

C.20~40

D.20~50

33、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B)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

A.1

B.2

C.3

D.一周

34、构造综合分析应包括其组合特征、形成机制、(C)和预测方法。

A.产状

B.空间变化情况

C.展布规律

D.穿层情况

35、综合分析成果应反映在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及(A)。

A.各类地质图件

B.矿区构造纲要图

C.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

D.矿井瓦斯地质图

36、下列不是诱发崩塌产生的主要因素的是( )

A、采矿

B、工程开挖边坡和强烈振动

C、暴雨

D、太阳暴晒

37、因灾害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属于( )地质灾害。

A、特大型

B、大型

C、中型

D、小型

38、下列哪一灾情情况属于中型地质灾害( )

A、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10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0.5~1亿

B、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

C、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以上

D、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500人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5000万元

3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不是贵州省常见的地质灾害( )

A、滑坡

B、地面沉降

C、崩塌

D、泥石流

40、下列哪一种不是泥石流活动的特点( )

A、高速

B、周期复活

C、缓慢

D、突发

41、下列哪种因素是触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在地质灾害的首要因素( )

A、降雨

B、爆破振动

C、开挖切坡

D、堆渣弃土

42、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是( )

A、谁引发、谁治理

B、指导与管理相结合

C、法制建设与行政管理相配套

D、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4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 )

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

B、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

C、主河流水位上涨

D、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

44、下列哪种不是泥石流产生的3个必备条件之一( )

A、乱砍滥伐

B、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便于集水、集物

C、大暴雨或充足的水源

D、丰富的松散物质

45、下列哪种不是诱发地面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 )

A、采矿形成采空区

B、抽水

C、近河岸、湖岸水体掏蚀

D、乱砍滥伐

(二)多项选择题

1、滑坡产生的识别特征有( )

A、圈椅状地形

B、岩、土体扰动松脱

C、坡脚成排水流溢出

D、坡脚被挤出或凸起

2、诱发滑坡产生的因素是( )

A、暴雨

B、开挖坡脚

C、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D、地表水、河流的冲刷、浸泡

3、滑坡裂缝的简易监测方法应包括( )

A、埋桩法

B、上漆法

C、贴片法

D、埋钉法

4、哪些因素会诱发泥石流( )

A、不合理开挖

B、滥砍乱垦

C、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D、放炮振动

5、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

A、堵填法

B、灌注法

C、控制抽排水强度法

D、截引地表水

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A、林业、农业措施

B、排导工程

C、拦挡工程

D、控制抽排水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

A、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B、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C、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D、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条件

8、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

A、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B、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C、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以及其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D、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以及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等应急行动方案

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具体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

A、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B、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C、重点防护期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D、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10、下列哪些是滑坡、崩塌应急抢险处置措施( )

A、及时封堵裂缝、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B、在滑坡、崩塌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

C、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

D、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崩塌的下滑力

11、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下列哪些必要的避灾措施( )

A、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

B、立即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

C、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人员

D、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等灾害发生的危险

12、发现灾害前兆时,躲避地质灾害应做好下列哪些方面的准备( )

A、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B、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C、落实公布责任人

D、做好必备的物资储备

1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由下列哪几个方面组成( )

A、县、乡、村三级网络

B、群测群防点

C、信息传输渠道

D、必要的管理制度

14、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有哪些要求( )

A、明确组织指挥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

B、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划分易发区和危险区,逐一列出易发生地质灾害地

C、制定不同量级降雨地质灾害应急措施以及其监测、临灾抢险救灾措施

D、明确标注村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

15、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有哪些( )

A、沟内有异常轰鸣声

B、主河流水上涨

C、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D、动物异常

16、在选择新址时,为了避免人为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需要作下列哪些工作( )

A、了解修路、采矿等在沟谷中弃渣

B、了解斜坡后缘堆载或前缘开挖切脚

C、了解农业灌溉、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等

D、了解沟谷和斜坡随意堆弃渣土和垃圾

17、崩塌发生在危岩体或危险土体区,通常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A、坡度大于45°,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B、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十分发育,裂隙、裂缝即

将贯通

C、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

D、崩塌发育

18、古(老)滑坡识别标志有哪些( )

A、圈椅状地形、“大肚子”斜坡

B、大块孤石堆积或大段孤立岩体掩覆在新地层上

C、古墓或古建筑变形

D、斜坡前部地下水呈线状出露、古树被掩埋

19、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有( )

A、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

B、落实临灾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填写避灾明

白卡并发放

C、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

D、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灾

20、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

A、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B、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C、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D、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防治措施

21、下列关于地质灾害危险区表述正确的是( )。

A.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其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B.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可以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关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C.地质灾害险情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

转移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下列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表述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新建工程或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的改建、扩建工程建设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B.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后委托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C.改建或者扩建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委托进行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D.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村民住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用予以补助

23、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

A.不必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B.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C.配套建设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D.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不要求同时进行

24、防灾避险明白卡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 )

A.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范围和受威胁对象

B.预警信号

C.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

D.避灾安置场所和应急联系方式

25、下列违反《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行为,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有( )。

A.截留、挪用、移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

B. 未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或者拒绝提供查询服务的

C.未及时划定、公告地质灾害危险区,并设置警示标志的

D.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报告后,立即派人进行现场调查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26、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关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违法建(构) 筑物和其他设施,对单位处( ) 的罚款,对个人处( ) 的罚款; 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B.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一万元以下

27、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 )。 A.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B.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废水排放,农业灌溉等

C.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D.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

28、地质灾害发生之前,都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滑坡产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 )

A.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B.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 突然干枯、井(钻孔) 水位突变等异常

C.移观测资料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D.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29、发生地质灾害前应采取( ) 等应急措施。

A.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B.规定预警信号

C.选定撤离路线

D.做好财产评估

30、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 )

A.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B.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C.上树逃生

D.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

31、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 ) 避灾措施。

A.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

B.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

C.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

D.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

32、农村建房选址应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 )

A.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B.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C.避免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D.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33、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 )。

A.滑坡的主滑方向

B.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

C.泥石流沟沟口

D.距离原住地较近的开阔地

34、地质灾害汛前排查结束后,应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并将报告主要内容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报告内容主要是( )。

A.地质灾害隐患点(区) 位置

B.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及范围

C.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基本特征

D.防治措施及建议

3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 ) 报告。其他部门或者村(居) 民委员会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

A.公安机关

B.当地人民政府

C.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36、斜坡包括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有( ) 情况之一者,应视为潜在不稳定斜

A.斜坡丘缘已产生拦裂缝

B.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

C.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D.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7、村级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承担的主要职责有( )。

A.向点上群众介绍隐患点规模、类型和受威胁对象

B.宣传防灾避险知识,说明本隐患点临灾报警信号、应急转移路线和避灾安置地点

C.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险情或灾情立即发出警报

D.险情或灾情发生后,要协助村委会、乡镇(街道) 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38、地质灾害(隐患) 点监测人员必须做到工作认真,严守岗位,热心公益事业,同时应知( )。

A.辖区内灾害点数量、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

B.各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C.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D.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39、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危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体的崩落现象,是高山峡谷地区普遍发育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A.地震

B.岩土类型

C.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D.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

40、崩塌的简易监测方法是( ) 。 A.斜(边) 坡裂缝木桩测量法 B.斜(边) 坡掉落土块或沙土剥落目测法 C.拉线测量 D.仪器测量

41、诱发滑坡产生的因素有( )

A.暴雨

B.开挖坡脚

C.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D.地表水、河流的冲刷、浸

42、滑坡裂缝的简易监测方法( )

A.埋桩法

B.上漆法

C.贴片法

D.埋钉法

43、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有( )

A.堵填法

B.灌注法

C.控制抽排水强度法

D.截引地表水

4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A.林业、农业措施

B.排导工程

C.拦挡工程

D.控制抽排水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工程选址中,应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崩塌、滑坡。( )

3、当发现斜坡开裂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或接到临滑警报后,应组织危险区居民及

财产疏散搬迁、划定警戒区、制定警报信号和设专人值班。( )

4、崩塌发生的前兆有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

形迹等。( )

5、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

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 )

6、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

7、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是:井、泉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水色浑浊、翻砂、

冒气;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下沉或鼓起现象;( )

8、躲避泥石流逃生时不要顺着沟谷向上游或下游跑,应向沟谷两侧山坡跑,不

要停留在看不到上游的凹坡处。( )

9、滑坡多发生在残坡积粘性土覆盖层较厚的斜坡地带、软质岩层分布区和基岩

顺层斜坡地带。( )

10、按诱发因素划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

11、新选场址首先应选在常年水位以上一定高度的平缓平地。( )

12、分布在平缓的地带的土体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严重的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

( )

13、在斜坡地带修建房屋时,一般选在反向斜坡的坡上、坡下。( )

14、降雨是触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首要因素。( )

15、乱挖乱填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

16、人为改变河道路径不会引发山洪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

17、随意兴建池塘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

18、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

19、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

20、在古、老滑坡体上修建房屋、筑路、场地整平、挖沙采石和取土等活动,可

以开挖滑坡体坡脚。( )

21、工程开挖切坡后,无须对边坡进行支挡。( )

22、破坏和盗窃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是违法犯罪行为。( )

23、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当地主管部门应对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进行排查,

制定专门的防灾预案。( )

24、地质灾害发生前,应预先在危险区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

时用地。( )

25、避灾撤离路线、预警信号,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选定和设定的。( )

26、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总负责人。( )

27、暴雨期间,夜晚可以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高危险区留宿。( )

28、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讯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时,就不用将

灾情向政府报告。( )

29、地质灾害发生后,就可以取消危险区警戒线,并允许人员进入。( )

30、地质灾害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等灾害发生的危险。( )

31、灾害发生后,就不用再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地质灾害。( )

32、灾害发生后,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 )

33、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或者后山斜坡仍存在滑坡、崩塌危险时,可以视

情况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 )

34、滑坡后缘或中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 )

35、斜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可以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

( )

36、滑坡仍在变形滑动时,可以在滑坡后缘拆除房屋、清除部分土石,以减轻滑

坡的下滑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

3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

38、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不用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

39、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不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

40、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

41、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

42、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可以从事爆破、削坡以及其他工程建设活动。( )

4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可以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任务。( )

44、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的或经验收不合格者,主体工程也可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

45、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弄虚作假或者故意隐瞒地质灾害真实情况的,并构成违法犯罪行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

46、未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或者使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

47、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的地质灾害,属于大型地质灾害。( )

48、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

49、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损失的地区。( )

50、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量多、频

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 )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 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 3 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三、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地质灾害与防治模拟试题(带答案)

地质灾害与防治 1.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 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 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 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 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 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4.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5.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1题。

9.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0.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11.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当地时间(东经100度)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震中距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约160公里)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测得震M为8.9级,中国测得震级为8.7级)。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2~15题。 12.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月26日范围的占() A.三分之一B.小于一半 C.大于一半D.无法确定 13.此次地震位于() ①板块的消亡边界②板块的张裂地带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④环太 平洋地震带上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 A.震中距不同 B.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 C.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D.采用的震级标准不同 15.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较高②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③建筑物抗灾性差④灾情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发生5.4级地震,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到7.7级地震,巴基斯坦先后发生5.5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 .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的卡塔尼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为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 题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C )。 A、±1''、±2''# B、±5''、±10''# C、±7''、±15''# D、±15''、±30''' 2、井下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D )。 A、±1''、±2''# B、±5''、±10''# C、±7''、±15''# D、±15''、±30''' 3、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D )设置一组。 A、50-80m# B、80-120m# C、300-400m# D、300-500m 4、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 C )、煤巷中剩下()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A、10-20m、20-30m# B、15-20m、20-30m# C、20-30m、30-40m #D、15-20m、30-40m' 5、矿井基本矿图有几种(C)。 A、6# B、7# C、8# D、9 6、当巷道开口(B )后,应用经纬仪重新标定一组中线点。 A、3-5m# B、4-8m# C、5-8m# D、6-8m 7、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顺序是:( B ) A、后-后-前-前# B、后-前-前-后# C、前-前-后-后# D、后-前-后-前 8、井下永久导线点应设在(C )。 A、主、副井筒中# B、井下大巷中# C、矿井主要巷道中# D、矿井次要

巷道中 9、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用DJ2型经纬仪测角时,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A )。 A、20″# B、40″# C、15″# D、25″ 10、井下导线水平角的测量方法有( B )。 A、测回法# B、测回法和复测法# C、复测法# D、全圆法 11、抄录起始数据和放线数据,有关数据必须经(B )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12、开口放线须独立进行(B)次。 A、1# B、2# C、3# D、4 13、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 C )以下数值不得更改。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14、井下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C )。 A、1-2个# B、3-5个# C、3个# D、5个 15、水平角观测时,应照准标杆的部位是(C )。 A、顶部# B、中部# C、底部# D、上部 16、在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原始记录中的( C )不得更改。 A、分米# B、厘米# C、厘米以下数值# D、米 17、角度观测时,原始记录本中的( C )值不得修改,只能重测。 A、度# B、分# C、秒# D、都可以 18、井下导线测量时对于15~30m的边长在其两端点测水平角时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试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细则》已经2018年5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2、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3、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4、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7、矿井应当分水平、分煤层、分采区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得少于3次。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应当单独设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3次。 8、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9、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探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10、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11、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并安装闸阀。 12、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不清楚的,近距离煤层开采的或者地质构造不清楚的,探放水钻孔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13、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14、煤矿应当及时掌握本矿及相邻矿井距离本矿200m范围内的采掘动态,将采掘范围、积水情况、防隔水煤(岩)柱等填绘在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件上,并标出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的位置。 15、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16、矿井应当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并满足矿井排水的需要。 17、矿井主要水仓应当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够正常使用。 18、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 19、探放水,是指包括探水和放水的总称。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情况。放水是指为了预防水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培训考试题目第8期

1、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6钟灾种的概况: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2、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治理措施、监测方法 答:见培训教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41页” 3、岩土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答:1、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动力学参数及水力学参数。 ①、岩体变形参数: 采用静力法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参数。 采用动力法原理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声波或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波动理论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根据室内完整岩块实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②、岩体强度参数: 采用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确定抗剪强度、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压缩强度,采用室内岩石时间确定抗剪、抗压、及抗拉试验结合岩体结构面特征综合分析确定。③、动力学参数: 通过声波测试确定动力变形参数(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等)。 ④、岩体水力学参数: 通过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确定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 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预防重点是、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和。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以防泥石流危害,也要避免切坡建房。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5、地质灾害坚持以原则。 A以人为本B、以物为本C、以钱为本 一、简答题 1、“三查”制度是哪三查?

答:。 2、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四应”是指什么? 答:。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重点是滑坡、泥石流。 3、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切坡建房,以防泥石流。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A 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 A 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 A 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考试专用-水利+知识+试题

水利知识试题之一 一、单项选择(共40道) 1、我国将每年的( A )定为中国水周。 A、3月22~28日 B、4月22~28日 C、5月22~28日 D、7月22~28日 2、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 B )。 A、灌溉用水 B、生态用水 C、采矿用水 D、航运用水 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A )的淡水资源。 A、更新 B、开采 C、储存 D、消耗 4、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B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年降水量和蒸发量之比 D、多年平均蒸发量 5、我国《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 A )。 A、地表水和地下水 B、淡水和海水 C、地表水和土壤水 D、江河水和地下水 6、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全国水资源的( A )%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A、81 B、51 C、91 D、71 13、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 A )造成破坏。 A、生态和环境 B、交通 C、通信设施 D、农业 14、我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由( A)负责解释。 A、水利部 B、流域管理机构 C、建设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15、下列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是:( D )。 A、直接从地下取水 B、直接从江河取水 C、直接从湖泊取水 D、为畜禽饮用取水 16、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 B ),造成地下水水位待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A、补给量B、可开采量 C、天然资源量 D、降水入渗补给量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2012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 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06年 3月 27日下午 4时 45分, 太旧高速公路 (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 3-4题。 3. 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 .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 .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 .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 .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 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 12月 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 5-6题。 5.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 .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世纪后 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 7~9题。 7.关于 20世纪后 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 .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 .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 .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8. 20世纪后 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地质灾害学期末考试题

灾害地质学试题(A) 一、选择题(2*10)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B )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是(A) A、点评估 B、面评估 C、区域评估 D、整体评估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5. 建筑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中处于第一阶段的是(A) A、检测与预报 B、检测与预报 C、防灾与抗灾 D、救灾 6.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的是(A)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C、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D、纺织工程最优化原则 7.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B) A.地震、洪涝、台风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海啸、风暴潮、干旱 8.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C) A、滑坡 B、泥石流 C、崩塌 D、地震 10、矿山地质灾害的最主要成因(D) A、地下水超量开采 B、地震所致 C、火山所致 D、大规模开采矿 二、填空题(1*10) 3.地质灾害的管理的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________ 4.地震灾害按其与地震动关系密切程度和地震灾害要素的组成可分为原生灾害、____、和间接灾害 5.震预报可划分为三个地研究内容各异的层次,即________、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6.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一、预防、预警 1、水突变。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纹现。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 形状以及坡体上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 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 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 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 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

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 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 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 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 1、两侧逃。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 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2、缓坡停。无法逃离时,应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3、险地离。不要进入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危险区。滑坡发生时,要远 离房屋、围墙、电线杆等。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1-9#楼工程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镇巴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 三防治工作的部署 (1)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2)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 七拟定防治措施 (5) 八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9#楼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漆树坝村,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747㎡,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该工程地处山区,拟建区域位于河道一侧,东西两侧临山,在自然因素和雨季汛期的影响下,以防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陕南地区汛期主要集中在5—10月,这期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将2017年的5月至10月即汛期定为重点防范期,其它时间为一般防范期。 3、为做好我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项目部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项目部正常安全生产,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三、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值班人员名单。 2、加强对建筑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 3、对存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4、现场对工人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教育,增加施工人员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一)、紧急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文亚平 副组长:潘定超、张兆华 组员:杨宝成、潘朝静、李欣、王浩、张欢、刘宝利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文亚平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应急任务的分配和人员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置负责收集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定期上报,随时了解降雨及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发展的情况,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 2、危险源控制、监测组:潘定超 3、伤员抢救组:杨宝成、刘保利、杜建英 4、安全疏散警戒组:张兆华、余杰、杜海燕、李欣、潘朝静 5、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1、在雨季施工期间,应由专人负责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做好防雨防汛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 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二、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

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 。 2、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 个等级。 3、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 。 4、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防治地质灾害,实行: 的 方针。 5、 地质灾害的灾情(包括: 重要设施的破坏情 况 6、 主要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 级防灾预案对本地区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和防灾要求, 圈定重点防范区段;对重要灾害隐患点,作出中长期预报,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 逐点落实包括: 等内容 的预防措施,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单位,签订责任书。 7、 落实到 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 释 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8、 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 签订责任书。 5地质灾害的级别如何划分( 9、 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共划分 4个等级。即因灾死亡 30人以上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 10、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大型; 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万元以 下的为中型。 二、单项选择题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壬自然灾害是( 山体崩塌 B 、泥石流 C 、水土流失 D 、滑坡 地质灾害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千米范围内是 点评估 B 、面评估 C 、区域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是: 预防为主的原则 B 、检测与预报 C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水平位移。 1、 2、 A 3 、 4、 D ( 防灾与抗灾 () :( 、整体域评估 ) 、救灾 滑坡 、泥石流 C 、崩塌 地震 A: 4个等级 B 、2个等级 C 、3个等级 D 、1个等级 6、即因灾死亡 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以上的为( A 冲型 、小型 C 、特大型 、大型答 7、因灾害死亡 型 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为中 A:100万元 B 、500万元 C 、50万元 D 20万元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基于此,笔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防治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矿山;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engineering activitie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efforts are also increas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our country, 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s connota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rm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elaborated, made a concret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prevention and cause of the min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mine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5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发表时间:2015-01-26T13:51:39.8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尹维坤 [导读] 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检测 尹维坤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面对频繁的地质工程建设,各种的自然资源逐渐地呈现出匮乏的趋势,而且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各种工程设施,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地质工程学研究范畴涵盖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两个方面。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活动的异常而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它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找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通过管理水平上的提高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损失成了目前岩土工程事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2.地质灾害的成因我国地质灾害按照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灾害。岩土工程引发的自然灾害通常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的主要危害因素。 2.1 自然灾害2.1.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其产生的原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2.1.2 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振动。 2.1.3 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携带沙石和坡面松散破碎岩土体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大量的粉砂及粘粒的粘稠泥浆推动粗大固体碎屑物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2.1.4 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1)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基软弱夹层没有查清,软基处理不当或设计不合理所致。2)地面塌陷是由于受到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因素,土体和表岩在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向下方塌陷,并会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塌陷按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一,自然塌陷;二,人为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塌陷、采空区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或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等。3)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2.2 人为灾害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人类如果大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就会在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之后,特别是矿山的开采,不但使植被遭到了破坏,而且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超过一半以上都与人为因素有关。乱砍乱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等,都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1 通过植树造林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原因是由于施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生物性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在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灾害频发地,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各种力量进行自然保护。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就会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3.2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人类各种生产开采活动。 据统计,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影响远大于正常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具有速度快、危害大且危害面积广的特征。因此,需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预防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 3.3 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要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与检测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不断的加固地层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4 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1)雨天避让措施。在暴雨天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山坡比较多,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下雨前做好搬迁准备,以便及时躲避,减少损失。2)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且相对治理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已经做出过防治措施仍多次受到损害或者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采用搬迁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3.5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更为有利于灾害的防止。将跟踪技术应用到其中,建立灾情档案以及防止数据库,一旦有相关的异常状况发生,就会迅速地将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得到多方的支持。灾情预警系统作为动态的系统平台,可以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灾情防治水平。 4.结束语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