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知识讲解
煤矿地质学基本常识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一、煤矿埋藏特征
1、煤层的厚度 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 (1)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 (2)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 (3)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
2、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的关系,断层又分为: ①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 ②倾斜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基本垂直; ③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根据断层的组合形式不同,又可以有地堑、地垒、阶梯构造 等断层组。
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岩(煤)破碎, 顶板失去完整性,极易发生冒顶事故;断层又是地下水的良好通 道,可能使井下涌水量增加,甚至发生突水事故;另外断层带还 可能积聚大量瓦斯,从而引发瓦斯事故。
厚度基本稳定; (2)似层状煤层,其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
续性,厚度变化较大; (3)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范
围尖灭。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
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 有的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 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矸)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 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 单结构煤层一般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者1—2层, 多者可达几层或十几层。由于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使煤的灰分增 高,而且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
按照沉积顺序,先于煤生成的岩石是煤层底板,后生成的是煤层 顶板。在正常情况下,煤层顶板位于煤层之上,而煤层底板位于 煤层之下。当地质构造破坏较剧烈时,有可能发生倒转。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埋藏特征我们开米的煤层赋存在煤系岩层之中。
煤系中的煤层的层数、层间距、煤层的厚度、结构、倾角、埋深等等,都是我们选择合理的开拓方案和采煤方法的主要依据。
采矿工作者只有对煤系中含煤情况及煤系地层各段的岩性了解清楚,那么从设计方案的确定到基建、生产才能顺莉进行。
1・煤层的顶、底板•煤系是含煤岩系的简称,它是指有成因联系且含有煤层的一套连续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层。
主要由各种粉沙岩、砂岩、页岩以及泥岩等沉积岩组成。
煤层的顶底版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层厚、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可塑性等,对确定采煤方法、设备选择、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估计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均有•通常用煤系地层地质柱状图来表示煤层的顶鹿板。
•煤层的顶板。
从采煤工作的角度,根据顶板岩层变形和垮落特征以及与煤层的位置关系,可将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如02 —1 a厉示。
•根据岩层的相对位置及开釆过程中岩层变形、垮落的难易程度,顶板可分为伪顶、老顶和基本顶3部分。
・(1)伪顶一一直接与煤层接触,极易垮塌的薄层岩石,常随采随落,厚度一般仅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2)直接顶一一比伪顶不易垮落,但将煤采出后, 一般自行垮落;它是顶板维沪和管理的对象,一般厚厦可达几米,岩性常为籟砂岩、泥岩。
・(3)老 -一一般在长时间内不易自行垮塌,往往只変生缓慢下沉。
一般厚应裱大,岩性多头砂岩、石灰岩。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煤层顶板都可分为上述三种。
这取决于煤系沉积过程,比如山西大同等地于煤层直宸接触的是老顶,为河相砂岩。
2)煤层的底板。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 —1 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 —炭质页哮;4—煤;5—粘主岩;6 —粉砂岩一・(1)直接底----- 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
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膨胀粘土岩, 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破坏。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ppt 45页)
二、矿井原始地质编录
❖ 经常性和及时性; ❖ 准确性和全面性; ❖ 系统性和统一性; ❖ 突出重点性
石门的编录
石门编录示意图
三、矿井生产中的“三量管 理❖ ”三量:
煤矿采掘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的切割等 三个阶段。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井巷工程的性质和用途,定为开拓巷道、准备巷 道和回采巷道;由三类巷道圈定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 采煤量,简称“三量”。
小井:<3m,通风、行人等 暗井、溜井(溜煤眼)
平硐;石门;平巷:总运输巷,煤层运输巷 总回风巷,煤层回风巷
主要巷道
倾斜巷道 斜井:主斜井、付斜井;上山、下山,溜眼
开采巷道
总运输巷,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
采区巷道 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
掘进巷道 巷道迎头,两帮,顶棚;探巷
第七章 矿井地质
➢褶曲的判断
• 在构造简单、标志层明显的矿井;识别背、向斜并不困难; • 在构造复杂、岩层杂乱地区,要认真、具体进行分析。
➢褶曲观测内容
• 应系统查明:褶曲轴的位置、延伸方向、是否倾伏及倾伏方向、倾伏角大小; 两翼煤层、岩层产状; 褶曲宽度、幅度; 对煤厚的影响。
➢断层的观测与判断
• 应系统查明:断层的产状、延伸方向、断层断距,断层素描;
三、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四、矿井瓦斯和地热
(一)矿井瓦斯
❖ 概述 瓦斯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深部开采的三大障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一套岩层大致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 且倾角变化不大的煤岩层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叫单斜构造。 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单斜构造往往是其它构造的一部分, 如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描述单斜构造空间位置和形 态最常用的方法是煤岩层的产状要素。 2.褶皱构造 岩层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被挤压的弯弯曲曲,但仍 保持着连续完整性,岩层的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 皱构造是岩层柔性变形的结果。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 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往往是相间存在的。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节理对煤矿安全与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爆破效果和劳动生产率。由于节理的存在,在爆破时,会使大量的
爆生气体漏掉,影响爆破效果。在打眼时,如果用一字花钻头,很容易出现卡 钎子的现象,影响劳动生产率。为减小节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可改用十字花 钻头,并使打眼的方向与主要的节理面尽可能地形成最大夹角。 ②使顶板破碎,容易引发冒顶事故。由于节理对顶板岩层的切割破坏,使 顶板岩层的整体性变差,强度降低,易于发生冒落,不利于顶板管理。因此, 当顶板节理发育时,应考虑适当缩小控顶面积和防顶步距。 ③使工作面淋水增大,恶化生产条件。由于节理的发育,使工作面的淋水 明显增大,恶化生产条件。同时,由于淋水可减小岩层断裂面间的摩擦力,容 易引起片帮和冒顶。此外,节理还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有时可引起水灾。 ④影响工作面的布置。当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时,工作面很容易发生片帮事 故。若顶板岩层主要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或节理发育时,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给顶板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应严禁空顶作业。 ⑤容易引发瓦斯事故。节理发育地段是瓦斯涌出的良好通道和积聚的良好场 所。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电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煤矿地质知识》课件
伴生矿产
煤层中常常伴生有其他的 矿产,如硫铁矿、油页岩 等,这些矿产具有一定的 经济价值。
煤的分类与特点
烟煤
褐煤
烟煤是煤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特点是 具有明显的烟熏味,含碳量较高,发 热量较大。
褐煤是一种较为年轻的煤,其特点是 含水量较高,颜色多为褐色或深褐色 ,发热量较低。
产损失。
排水费用
矿井排水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 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影响排水费用和 生产效率。
采掘工程影响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采掘工程的布 置和设计有重要影响,需要考虑防 水、排水等措施。
矿井水文地质的防治与利用
防水措施
针对矿井突水灾害,应采取防水 、排水、截流等措施,降低灾害
风险。
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 计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能力满足
数值模拟
综合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煤矿地质模型,进 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预测煤矿开发过程中 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灾害。
将上述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为煤炭工业的发展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 煤的形成与分布
煤的形成过程
01
02
03
煤的形成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 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 用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碳 、氢、氧、氮等元素。
应用
将资源储量管理与生产计划、采掘方案、安全管理等相结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06 煤矿地质灾害与 环境保护
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总结词
类型多样、特点各异
地面塌陷
由于地下采空导致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广,破 坏性强。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 老顶(基本顶)———老顶指位于直接顶之上 的岩层。大都由坚硬的砂岩、石灰岩、砾岩等 岩石组成。难以垮落,一般只发生缓慢下沉或 弯曲变形。
2、断层构造 • 煤岩层在受到地质作用力破坏以后失去了原来
的连续性,出现了明显的位移叫做断层构造。 如图所示。根据断层的形状可将断层分为正断 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 平推断层:煤层只是在层面内发生水平位移没 有垂直落差。
断层构造 a正断层; b逆断层;
复习思考题
1.煤层顶板是怎样划分的? 2.煤层按厚度是如何划分的? 3.煤层按倾角是如何划分的? 3.煤矿地质构造有哪些? 4.煤层产状三要素? 5.什么是断层?断层可划分为那几种? 6.什么是背斜、向斜? 7.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六)岩浆侵入
由于地质作用,使岩浆侵入煤层(俗称火 成岩侵入),使煤层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在 矿井中常见的有岩墙和岩床等小型侵入岩体。 岩浆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完整性,从而 降低了回采率,使煤质变差,同时也给生产带 来困难。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煤层的埋藏特征和煤矿 常见地质构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两部分内 容。重点应了解和掌握煤层顶板的划分、煤 层按厚度和倾角不同的划分;煤矿地质三大 构造;煤层产状三要素;断层和断层的分类; 背斜和向斜以及断裂(断层)构造对煤矿安 全生产的影响。
• 采掘工作面遇到陷落柱以后,一般都难以通过,不得 不采取工作面搬家从而绕过陷落柱的办法。导致了巷 道的报废,采掘失调。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煤矿地质重点知识
煤矿地质重点知识概述煤矿地质是煤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和掌握煤矿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和煤层运动规律等知识。
煤矿地质的研究对于煤矿的资源储量评估、矿井安全和采矿工艺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的一些重点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构造对煤矿地质分布和形成的影响。
主要包括断裂、褶皱、背斜等构造特征。
了解煤矿地质构造对于判断煤矿地质条件的好坏十分重要。
断裂断裂是指岩石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的现象。
对于煤矿来说,断裂会导致煤层的破碎和滑动,增加矿井的围岩稳定性风险。
煤矿地质工作者需要通过对断裂的研究,预测断裂的位置和走向,以便合理布置工作面。
褶皱褶皱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影响下,发生弯曲和变形的现象。
褶皱会导致煤层变形和偏移,影响矿井的开采工艺和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益。
地质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褶皱的研究,确定煤层的走向和倾角,以便确定开采方案。
背斜背斜是指地层或矿层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凹陷结构。
背斜会使煤层产生压力,导致煤层下陷,对矿井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煤矿地质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背斜的研究,预测背斜的位置和规模,以便制定出合理的采矿方案。
煤层赋存煤层赋存是指煤炭分布在地层中的方式和规律。
了解煤层赋存对于评估煤矿资源量、确定矿井的储量和采矿方案都十分重要。
煤层的赋存形式常见的煤层赋存形式有床状煤、阶状煤、矿脉状煤等。
不同的煤层赋存形式对矿井开采的难度和工艺要求不同。
煤层的变异性煤层的变异性是指煤层性质在地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煤矿地质工作者需要通过对煤层的变异性的研究,了解煤层的性质变化情况,以便制定出合理的采矿方案。
煤层陷落是指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下沉和变形。
煤层陷落不仅影响矿井开采效率,还会导致地表沉陷和地面建筑物的破坏。
煤矿地质工作者需要通过对煤层陷落的研究,预测煤层陷落的位置和规模,以便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支护和采矿方案。
煤层运动规律煤层运动规律是指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的移动和失稳情况。
煤矿地质知识
一、煤矿地质知识1、地质作用的概念。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
(一)内力地质作用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岩浆侵入活动3)变质作用4)地震作用(二)外力地质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
3、岩石的类型。
岩浆岩: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沉积岩:如: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
变质岩:如:角砾岩、砂岩、泥岩等。
4、煤层生成的影响因素。
煤层的形成受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条件的控制。
5、成煤作用的概念及不同阶段。
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的演化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6、常用的煤质指标。
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挥发分V、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 和磷P 的含量以及含矸率等。
7、煤的工业分类。
按照工业用途,煤可分为动力煤、化工用煤、炼焦用煤等几种。
8、煤层按厚度分类的类型。
薄煤层煤层厚度0.5~1.3m中厚煤层煤层厚度1.3~3.5m厚煤层煤层厚度3.5m 以上9、煤层按倾角分类的类型。
缓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斜煤层45°~90°通常又把 8°以下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10、褶皱、断层概念及类型。
褶皱:岩层受水平力的作用被挤压成弯弯曲曲,但保持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岩层褶皱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岩层层面凸起的褶曲叫背斜;凹下的为向斜。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层产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为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二、煤矿地质图1、高程概念及类型。
地面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也称为该点的第三坐标。
分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2、等高线的概念及特点。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煤炭的形成、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的评价以及煤炭勘查与开采等内容。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煤矿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煤的形成煤是由古代植物经过演化、压实形成的有机岩石,它是一种可燃的矿石。
煤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植物残体的堆积、物质分解和压实化学反应等过程。
煤炭的形成与煤层的厚度、煤质等因素有关。
二、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但分布并不均匀。
煤层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煤质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一学生主要了解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区。
三、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质特征,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炼焦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别。
它们在燃烧特性、能源利用以及煤炭加工利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四、煤炭资源的评价煤炭资源的评价是指对煤层的储量、品质和可采性等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统计学和煤质分析等内容。
这些评价结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煤炭的勘查与开采煤炭的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和确定,目的是为了实现煤炭的开采利用。
煤矿地质学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煤炭的勘查方法和技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六、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如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
煤矿地质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七、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高效利用、清洁燃烧以及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等内容,为煤炭资源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煤矿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涉及到煤的形成、煤层分布、煤的分类、煤的勘查与开采、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煤的可持续利用等知识点。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汇总一、什么是矿山地质工作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或者说,矿山建井开始至矿井报废关闭期间的一切地质工作,就叫做矿山地质工作。
;其性质有二:一是直接服务于矿山生产建设;二是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二、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和解决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1.保证矿山生产顺利、安全;2.充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1.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
2.研究煤层的赋存状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
3.分析矿井充水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预防和处理水文地质问题。
4.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提交地质说明书、参加采掘设计的审查和生产计划的编制。
5.根据地质情况,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掘进和回采工作的合理进行,监督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
6.掌握地质储量变化,进行矿井储量管理,组织补充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7.研究和调查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四、矿井地质工作阶段的划分建井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前的地质工作;生产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后的地质工作。
五、矿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1.要密切联系实际2.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3.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4.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井巷地质编录地质编录: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
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种。
原始地质编录: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综合地质编录: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
包括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各类地质说明书、地质报告。
地质总结和地质预报等。
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描绘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
矿井原始地质编录包括:井筒、巷道、回采工作面及井下钻孔编录等。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引言煤矿地质基础知识对于煤矿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能源产业,而地质基础知识是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的必备条件。
本文将概述煤矿地质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形成、成分和类型,煤层的分布和特征,以及煤矿地质调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等。
煤的形成与成分煤是一种主要由有机质构成的矿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煤的形成是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由植物残体在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中经过各种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而形成的。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一般在50%以上。
煤的成分比例及其它杂质的含量不同,决定了煤的质量和用途。
煤的类型与特征根据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杂质的成分、产地等因素,可以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型。
无烟煤的有机质含量高,煤质纯净,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烟煤的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煤灰较多;褐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多用作发电燃料;泥炭的有机质含量最低,通常用作土壤改良剂。
煤的特征还包括煤的色泽、纹理、硬度和可燃性等。
煤层的分布与特征煤层是指在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煤炭堆积体,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对象。
煤层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岩性等因素的影响。
煤层往往呈现出分层状,被夹在页岩和砂岩等岩层之间。
煤层的厚度、倾角和走向等特征对煤矿的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矿地质调查方法与工具为了准确了解煤层的分布和特征,煤矿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煤矿地质调查是通过野外勘探、采样、测试和实验等方法,获得煤田地质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煤矿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工程勘探等。
地质调查中使用的工具有测量仪器、勘探钻机、采样工具、地质示意图和剖面图等。
结论煤矿地质基础知识对于煤矿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的形成和成分决定了煤的质量和用途,煤的类型和特征与燃烧性能和煤炭加工有关。
煤层的分布和特征是指导煤矿开采的重要依据,地质调查为煤矿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从传统时期至今,煤矿开采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但作为目前主要的燃料之一,煤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考虑到开采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个人整理煤矿地质资料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煤的基本知识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一般形成于地下一千米左右的白垩纪或第三纪大陆演化过程中。
它是由植物残渣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形成,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和水。
煤的分类与组成根据固定碳和热值的含量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类,从“软煤”到“硬煤”的级别较之有差异。
在煤的质量检测中,固定碳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煤品质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形成地质背景在理解煤炭的开采,必须了解煤的形成地质背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煤的含量、品质、结构、分布以及在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煤床是经过数百万年的生物体残留物在地质过程、压力、温度、氧化或还原等作用下形成的。
在地质过程中,不仅矿床形成要素的物质发生了有序的利用,而且还有时空相互的互动,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浆侵入、断裂等。
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煤的组成、分布、矿床类型均可能呈现出区别于其他煤矿的特点。
3.地质条件对采煤的影响在采煤过程中,地质条件是对矿井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方面如下:(1)煤层厚度,是影响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条件。
不同厚度的煤层需要采取不同的开采方式和设备。
(2)煤的性质,是关键的技术参数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考虑。
煤的可燃性、膨胀性、水分含量、自燃性等特性会对采矿安全和煤炭利用带来潜在的危险。
(3)周围岩性,高岭土含量以及裂缝发育的岩层都可能会影响采煤方式的选择、煤的接触面积和矿井稳定性的评估。
(4)地质构造、断层以及地温和地应力,是影响矿井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构造和地质环境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采煤安全。
4.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保障煤炭质量,双重起着重要作用。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一、地壳与地质作用㈠地壳及岩石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都在地壳的表层进行。
煤正是埋藏在地壳的表层。
组成地壳的是岩石,岩石是由一些矿物颗粒组成。
矿物是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产物,每一种矿物均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因此,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同一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按生成的方式,岩石可以分三大类:1. 岩浆岩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
地壳深处压力和温度都很高,各种物质熔化成岩浆。
当这种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移动到表层或喷出地面时,便冷凝成岩浆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2. 沉积岩地表原有岩石经风化、剥蚀成碎屑,并经流水的搬运,在湖泊、沼泽地带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经过压紧、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的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煤属沉积岩类。
在煤矿中遇到的主要是沉积岩,有些煤矿有岩浆岩侵入现象。
㈡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促使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激烈、明显,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更多的地质作用则进行得很缓慢,需经历若干万年、亿年才显现出变化的结果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外力地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1. 外力地质作用它主要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
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和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逐渐被破坏剥离或分解,通称为风化剥蚀;风化剥蚀的产物,随风流或水流搬运,当到低洼开阔的地方风流或水流减缓、搬运作用减弱时,剥蚀产物则沉积下来,即所谓的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低洼地带一层层的堆积,越来越厚,下面的沉积物被上面的压紧,进而胶结成一个整体岩层,就是沉积岩。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大井与小井、新井与老井的关系。浅部建小井。 三、井田划分方法 1、垂直划分-煤层倾角较小或近水平煤层划分。
2、水平划分-煤层倾角较大或及倾斜煤层划分。
+652
1矿 2矿 + 452
3矿
+400
第二节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 井 储 量
一、矿井储量
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矿井建设,设计的重要依据。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减去固定煤柱损失的部分。
第一节 煤田的划分
一、煤田划分的步骤 煤田-划分为若干个井田-矿井-合并归一 个行政机构管理为矿区。 二、划分的原则 1、合理的技术开采条件-每个井田有合 理的边界和尺寸,有足够的储量。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井下构造,地面 建筑设施。
3、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要考虑井田深部与浅部、
上下山车场 采区石门 区段平巷 开切眼
准备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
采煤巷道-为工作面采煤服务的巷道
第三章 矿井开拓方式
主要以井筒的形式为依据分为斜井、立 井、平硐。 建井的原则 有条件建平硐先建平硐,无条件建平硐 建斜井,无条件建斜井建立井。
第一节 斜井开拓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 斜 井 开 拓 方 式 斜井单水平分带式 斜井多水平分区式
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1 5 12 11
4
20
风门 密闭 调节风门 新风 乏风
三、斜井形式选择 1、井筒倾角来决定选择提升设备 串车提升a≤25度;箕斗提升、20度<a<35度;无级 绳提升a≤10度;带式运输机提升a≤17度。 2、斜井由空间位置和煤层赋存条件决定 (1)煤层斜井-见效快,井筒保护困难。 (2)底板斜井-井筒易维护,不需要保护煤柱。 (3)穿层斜井-减少水平石门工程量。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ppt课件
是指煤层中位于煤 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 层。
赋存在煤层之上、 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 叫顶板;
赋存在煤层之下、 在煤层之前形成的岩层 叫底板
精品课件
顶板分类
顶板
伪顶
直接顶
精品课件
老顶
顶
板
伪顶: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下)的极易随煤 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厚度在0.5米以下,岩 层多为炭质页岩;
平推断层:岩层断裂后,上、下两盘作 水平移动。
精品课件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的断层 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完全一致或近 于一致。
倾向断层: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或近于一 致。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石走向斜交。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实践证明,断层大小对井田设计、煤矿生产的 影响不相同。因此,断层可分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若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方向,则为背斜 2、断层
断层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表现为等高线中断。 断层交面线:因断层有上下两盘,所以一条断层 一般有2条交面线,上盘交面线用点划线( —•—) 表示,下盘交面线用横叉线(—x—)表示。 a、一般情况下,正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等高线中 断缺失,在交面线之呈白区;逆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 等高线在交面之间为重叠区,即为下盘重复区。
大型向斜轴部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岩石 破碎容易发生垮落,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 生冒顶、切面等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往往容易发生瓦斯突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2)中型褶曲。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构 造的次一级构造,是采区布置考虑的主要依据。 (3)小型褶曲。在矿井中的一些小褶曲,一 般来说对瓦斯影响不大,但使煤厚度产生变化, 有的煤层突然增厚,使原采煤方法不能继续, 需改变采高或分层开采;有的地方突然变薄甚 至不可采,使工作面无法继续采煤,需要重新 掘开切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地壳运动对煤矿床的形成及赋存条件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沿地球半径方秦向岭运动时,表现为地壳的缓慢上升或下降(海陆变迁),称 为升降运动。地球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时,呈水平运动。表现为激烈的造山 运动。 2) 岩浆活动—是地下的岩浆沿地壳的裂缝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在上 升过程与围岩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身的成分和状态直至冷凝的全部过程。
4) 地震作用—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岩石能量积 累突然释放的结果。
在上述地质作用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是 地壳运动。
7
神戶大地震破壞 (高速公路倒塌)
美國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
8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它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产生 迁移、分散和富集。按作用方式分为:
常见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橄榄石、蒙脱石、伊利石、 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石膏、滑石、石墨等。 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
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岩浆是来自地壳深部或 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到地 壳表层或喷出地表,便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化学风化作用空气中的氧和水溶液不仅使岩
石和矿物化學成分发生变化,而且使一部分被
溶液帶走,或使稳定的矿物变为不稳定的矿物,
这种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1. 氧化作用 氧氣與各種礦物混合,產生 新的礦物。 黄铁矿FeS2(++)氧化成褐铁矿 Fe2O3.H2O(3+),由铜黄色变为褐红色,颜 色变深,结构变疏松。在地表称铁帽,地
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 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有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
1.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
植物根对岩石的破坏,蚯蚓等钻洞,人类活 动如挖洞、采矿等对岩石进行破碎。
2. 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死亡后,腐烂分解形成一种腐植质(胶 状的物质),是一种有机酸,对岩石起腐蚀作 用.
这两个方面都是地壳物质在地质作用下运动和演 变的结果,因此,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在地质 作用下的地壳物质运动,是掌握矿床形成和埋藏规 律的基础。
1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一、地壳的组成与岩石
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其全球地壳平均厚度为16km,大陆地壳平均约33km, 最厚可达70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km,最厚约11km。 岩石是一些矿物颗粒的 集合体。 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主要是由暴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受外力地 质作用,即先经风化和剥蚀,搬运,沉积,再经受紧压、脱水、胶结,变成坚硬的岩 石,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最广,它覆盖的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5%,因此它是最 常见的一类岩石。
3、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各种不同的原有岩石,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 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而变成新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等。 煤是一种沉积岩。在煤矿生产中遇到的也几乎全是沉积岩。
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破碎,化学风化后形 成的松散物,再经过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增加了有机物质---腐殖质,这种具有腐殖质、 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物质叫做土壤。
12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叶状剥落 (果洲群島)
块状崩解 (石澳)
蜂窝状风化 (長洲人頭石)
下连着矿床。
2. 溶解作用 任何矿物都溶于水,只是 溶解度有大有小。
CaCO3+CO2+H2O-->Ca(HCO3)2
方解石
(重碳酸钙)
3. 水解作用 水和矿物相结合的一种化学
反应。正长石+H2O-->高岭数量的水。
石膏+H2O-->硬石膏
11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第一章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
➢ 地壳是煤及各种矿产资源形成的地方,矿产资源 的形成与地壳的物质运动及演变有密切关系。
➢ 地球表面生物的生长、发育及死亡的整个过程不 断地改变着地球表面各种元素和矿物的分布,使某 些元素离散或集中形成有价值的矿产。(生物遗体 变为煤和石油等)
岩浆喷出地表——火山作用 岩浆未达地表——岩浆侵入活动
4
夏威夷冒纳咯火山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
5
中国西昆仑山阿什库勒火山 火山口底部,可以见到红色的岩浆
裂隙式火山
夏威夷普乌哈鲁鲁喷发形成的岩浆河
6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3) 变质作用—地壳深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质 活泼的流体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化学成分产 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2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
(
按
能
地源
质
及 作
作用
用
场 所
分
)
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风化和剥蚀 搬运和沉积 固结成岩
3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 态变化的地质作用。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
1) 风化和剥蚀
风
风化—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氧气)、水溶液以及生物的
化
作用,使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
和
过程叫风化作用。
剥
剥蚀—以风雨、流水等流动物质为动力,对岩石进行
蚀
破坏并把破坏的产物剥离开的过程称为剥蚀作用。
风化和剥蚀往往是彼此促进的,岩石遭受风化变得松软就易于剥蚀,剥蚀后 暴露上来新鲜的岩石重新又受到风化。
9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机械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
物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 化学成分的风化作用,称为 机械风化作用。 它是由于温度变化及岩石 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 引起的,作用方式主要有:
1. 岩石的热胀冷缩 2. 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
的物态的变化
10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