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关系资料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摘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息息相关。
针对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只有将金融与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主导地位,才能处理好目前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减小金融风险的几率,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共同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社会经济。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反思一、初探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内涵和两者关系发展(一)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内涵所谓金融体系指的是国家在金融制度方面具体化运行模型,不同国家由于发展各异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因此具备不同金融体系。
一些国家实际金融体系依靠国内银行机构来予以掌控,还有些国家实际金融体系则依靠具体金融市场走向来具体制定。
站在广义层面上讲国家经济方面的整体流动框架构成了金融体系,并由具体的金融交易以及中介机构和相应的金融资产等组成,而无论是金融方面资产还是交易方式均和政府管理具备紧密的内在关系。
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促进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运营资金,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将大规模的金融资本投人到虚拟领域中,因此,极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而给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
由于在实体经济下进行的经济活动都有固定场所,交易的商品也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在可控性方面都非常强,因此,能够有效推动金融的发展,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虚拟经济是指债券、股权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在虚拟经济下进行交易,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因此,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大,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回报率较高,因此,近年来,人们将投资逐渐转向虚拟领域,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相较于金融体系而言,实体经济则是能够进行经济创造相关活动的总称,如产品流通和相应的材料生产等等都属于实体经济范畴之内。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实体经济是指直接生产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实体产业部门,而金融资本是指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以产生资本收益为目的的资本。
两者虽然相互独立,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
金融资本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贷款等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投资新技术、拓展市场等,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实体经济也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利润来源。
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产生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等形式进入了金融市场,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利润来源。
然而,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
许多资本选择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而不是投入实体经济。
这既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脱离,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由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引起的,从而影响了实体经济。
其次是金融资本的过度追求短期高额利润,将导致实体经济的不稳定。
直接导致过度投机和资本主义经济恶性波动。
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动,经常导致实体经济的过热或过冷,对于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存在较大风险。
最后,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不平衡也是个问题。
随着行业垄断的加强,少数大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垄断利润”即公司越大,公司从利润中提取的利润就越高的现象。
这导致实体经济中一些小企业和中小投资者无法分享到生产过程中的财富,而金融资本则享受着从实体经济流入的财富,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不平衡。
结论: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
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投资和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则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利润来源。
但是,金融化趋势、短期高额利润的追求以及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甚至对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摘要: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在实体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金融经济遭受打击,这种伤害也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源头。
实体经济繁荣了,金融经济的覆盖面就会更广,所以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金融经济逐渐与实体经济分离,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关注。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引言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互割裂的现象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已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
如何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当代金融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波动关系,对于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基础,金融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当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必然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是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两大经济体发展的特点是金融经济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滞后,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出现了超脱。
本文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二者关系的相应策略。
1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概述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衍生品,和博彩业一起属于虚拟经济。
它具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即金融资本的价值由资本化定价决定。
因此,与实体经济相比,金融经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实体经济是任何政治环境下的基础经济,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稳定起着支撑作用。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实体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的表现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大型金融企业为了发展,会选择企业并购,同时会出现经济发展过于集中的问题,可能导致金融经济企业发展中的道德风险。
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分析
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进入转型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而要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则必然离不开经济金融化。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视角;金融;实体经济;1经济金融化概述所谓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金融化发展已成必然。
在全球贸易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贸易量的激增使得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依存性得以空前提高,带动了经济、金融波动和危机的传导性急剧增长,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正在不断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发展也得以突飞猛进,并呈现出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相应的经济金融化也成为必然。
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下,经济与金融呈现出相互渗透融合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而且经济关系日以金融关系化,社会资产日以金融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更是呈现出明显特点。
与此同时,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和金融倾斜逆转等现象也反映出了经济金融化发展的趋势。
不可否认,经济金融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发展经济的必经道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内部流动性得以增加,经济金融化所带来的弊端也得以显现,那便是经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实体经济相脱离。
2促进经济金融化的有关因素2.1传统工业生产项目运行收益不断降低数字表明,1990年代美国传统工业企业的收入每年下降4.7%。
随后几年,经济形势和技术革命爆发的方针发生了变化,导致美国传统制造业的经济利益再次高涨。
但是,尽管经济不景气,还是出现了财政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放弃了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发达的对象和渠道也发生了变化。
其目标是实现更大的利润率,促进有效提高国家经济能力。
但在传统经济收益伴随着利率下降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不仅是暂时的经济复苏,而且是长期的经济减速。
因此,金融自由化的性质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持久的变化。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
本文将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金融渠道,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和融资支持,以促进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市场、保险等,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投资、支付、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市场的出现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高效,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可以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
金融机构通过对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金融的稳定也对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严重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例如各类企业的筹资需求、个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等。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和活力源泉,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融资和业务机会,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稳定、高效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四、互动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和实体经济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和促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金融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市场机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扩张和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的增长又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推动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实体经济是指基于实物贸易和生产活动的经济形式,而金融业则是指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金融业通常被认为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即资金的流通与配置。
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首先,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金融机构通过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例如,在我国的一些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资金和融资渠道,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
金融机构的投资和服务对象主要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
因此,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给金融机构带来了稳定的盈利源。
如果实体经济出现困难和危机,金融机构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甚至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放贷,导致实体经济中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无法偿还贷款,最终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
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平衡。
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需要谨慎运营,重视风险防范,避免资金和风险过度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贸易关系的变化,也对国内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因此,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确保国内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只有保持平衡,确保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指生产和销售实际物品和服务的实际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零售业等。
金融服务则是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首先,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金融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贷款、融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扩大生产规模等。
金融服务的提供,使得实体经济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实体经济进行风险管理。
实体经济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
金融服务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如保险、期货、衍生品等,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保护自身利益。
企业可以购买各种保险来规避潜在的风险,或者使用期货等工具来对冲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此外,金融服务还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金融服务可以为创新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投资、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为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提供资金和支持。
这些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获得融资来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加快技术进步,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外,金融服务还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实体经济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流。
金融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外汇交易等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可以利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更加顺利地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拓新的市场,拓宽发展空间。
然而,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风险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资金和产品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比如利息、手续费和可能的亏损。
这些成本和风险可能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近些年来,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方面,金融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领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和创造性的核心,负责生产出各种商品和服务,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关系。
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资产支持,并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动。
例如,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股票、债券、资产管理等投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也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金融市场的各种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同时,金融市场也可以通过股票和债券等工具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推动企业的发展成长。
然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存在着风险和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给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强大和繁荣也可能会导致金融化过度,让金融资本占据过多的社会资源,导致实体经济缺乏发展动力,经营状况恶化。
为了确保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平衡和稳定。
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规范金融市场的行为和操作,防范市场风险和不良投机行为。
其次,需要推进金融创新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支持。
此外,还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实体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还是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升级,都需要在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进行。
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指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和支持关系。
金融经济是指以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为核心的经济形态,而实体经济是指以生产、流通和消费实际物质财富为基础的经济活动。
首先,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支持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金融机构通过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从而帮助实体经济筹集资金,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创新。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期货等,帮助企业分散和规避风险,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优化资金配置的渠道。
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资金可以流动性更强,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来配置自己的资金,从而实现最佳的资金配置和投资组合。
这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推动实体经济的结构优化与升级。
第三,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价值评价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通过定价机制和交易活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参考的价值评价和信息传递,以及企业价值的体现。
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经济的透明度和信息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的合理决策。
最后,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强劲增长。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经济服务的对象和依托,其发展状况和表现直接影响金融经济的稳定和风险管理能力。
只有实体经济具备良好增长势头和潜力,金融经济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总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融资支持、资金配置、价值评价和信息传递等方式,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条件。
然而,也需要注意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避免金融过度膨胀或过度牵制实体经济的情况发生,以保持良性互动的状态。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近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直备受瞩目。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以及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风险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不可忽视。
实体经济是指实际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
而金融则涉及资金的融通、信用的扩张、风险的传导等各种金融活动。
首先,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的购置、技术研发的投资、员工薪酬的支付等。
而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融资等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给。
其次,实体经济也为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而金融的盈利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实体经济的扩张带动了金融需求的增加,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金融与实体经济也在风险管理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风险管理产品,如保险、期货等,为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保障。
同时,实体经济的风险也会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到金融机构,从而推动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视,并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金融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融资渠道,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其次,金融提供了支付结算工具,促进了实体经济的交易活动。
金融机构发展了各种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支付等,方便了实体经济之间的交易活动,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还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为实体经济的经营提供了保障。
金融市场中的保险、期货等产品,可以帮助实体经济对冲风险、避免因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增强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当谈论到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时,很多人往往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然而,事实上,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
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实际基础,而金融市场则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于资金的流动。
实体经济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金融市场则是资金的重要来源。
企业需要融资来购买设备、扩大产能和研发新产品,这些资金大多来自于金融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发行。
资金的流动不仅使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收益的机会,激发了经济活动的活力。
其次,金融市场还提供了风险管理和资金配置的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于对冲风险,降低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
例如,企业可以购买商品期货合约锁定原材料的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冲击。
此外,金融市场还提供了投资渠道,使储蓄能够高效地投资到最有价值的项目中,通过资金的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然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密切关系也有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可能造成信心危机,导致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从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低迷和衰退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企业陷入困境会导致债务违约和资产价格下跌,从而让金融市场陷入动荡。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体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和银行业。
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然而,在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也意识到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关系。
为了平衡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并注重培育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一、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定义实体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企业和个人从事的生产和销售实际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金融市场则是指各类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的交易场所,是货币资金流动的重要通道。
二、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践中,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互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实体经济依赖金融市场融资企业和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金融市场的存在,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保险和支付等服务,使得实体经济得以顺利运转。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的开启,推动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2. 金融市场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是实体经济走势的重要参考。
如股市行情的升降,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3. 实体经济改革影响金融市场运行实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股市的投资和资本的流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时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问题也会通过金融市场的反应显示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市场风险的重视。
4.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共同面临风险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共同面临不同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市场风险的转移和分享,往往通过实体经济,从而反映到企业经营上,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成本,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问题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 资金流向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金融市场功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限,导致金融资本过度流向二级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需求。
2. 实体经济金融化程度过低实体经济金融化程度过低,造成了融资成本偏高,信贷环境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尽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无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提供了资金流动的渠道,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
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投资和创新,而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发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
其中,股票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权益性融资方式,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企业发展回报的机会。
债券市场则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一种债务性融资方式,通过债券的发行,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的借款,并根据协议履行相关利息与本金的支付义务。
这些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使得实体经济获得了更广泛的资金来源,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风险管理的作用。
金融市场通过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对冲和管理工具。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合约对冲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通过购买外汇期权对冲汇率波动风险,通过购买利率互换合约对冲利率波动风险等。
通过这些金融工具的运用,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避各种风险,确保自身的经营安全和利润稳定。
第三,金融市场也扮演着实体经济的调节器。
金融市场的波动往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波动,而实体经济的波动又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金融市场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行调节和平衡。
例如,当实体经济中出现经济周期的波动时,金融市场会自动进行减仓、卖出等操作,从而调整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减少市场的过热或过冷。
同样,当金融市场中出现了泡沫和风险暴露时,监管部门也会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限制杠杆、监管风险等方式保护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和信心的动摇,这会导致资金的流动性紧张和融资渠道的收缩,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运作和增长。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存的概念。
实体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包括各种实际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而金融市场则是指资金融通和各类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是国家实体财富的创造者和承载者。
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
在实体经济中,企业是最主要的运行单位,它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促进国家财富的增加。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则是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平台。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金的募集和配置。
通过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可以融资,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途径融资,以扩大生产和投资规模。
同时,金融市场也提供了风险规避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衍生品市场等方式对价格波动、汇率风险等进行对冲,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金融市场则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的工具。
两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过度金融化可能导致金融市场过于强势,侵蚀实体经济的根基。
金融市场的高风险和高波动性也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实体经济中的问题和困境也可能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扩大和放大。
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政府作为调节和监管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实体经济的利益和发展空间,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良好的服务功能。
此外,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自律和风险管理,避免过度追逐短期利润,损害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篇: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
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目前,四大银行以赚取利差为其主要的收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3.5%,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达到3.06%,贷款利率过高,导致实体经济盈利减少,实体经济萎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实体经济。
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认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不断的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我国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第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
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其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
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
这样,金融业的发展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
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会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
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的方面引领者实体经济的走向。
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一章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背景介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两个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领域。
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等。
实体经济则是指实际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金融市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正向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个领域,以更好地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首先,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渠道。
实体经济需要资金来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而金融市场提供了各种融资方式,例如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等等。
这样,实体经济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取到所需的资金。
其次,金融市场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
企业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
而金融市场则提供了各种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等,可以用来对冲风险。
最后,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各种服务,如托管、结算等等,协助实体经济的运作。
第三章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影响然而,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其一,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
如果股票市场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失去信心,从而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另外,金融市场上的暴跌甚至可以导致银行倒闭和信贷紧缩,最终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影响。
其二,某些金融行业中的错误行为也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如果银行信贷过度、资产泡沫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此外,金融市场中的诈骗和腐败也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平衡问题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平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发展金融市场不是为了单纯的追求金融收益,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该既有技术创新,又要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
同时,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非常重要。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关联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监管政策
为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包括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规范 金融创新活动,引导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还出台了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为实体经济 提供支持。
监管政策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措施。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 调配合,建立长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影响实体经济总 量
实体经济的整体产出 、就业、物价等宏观 指标,最终会受到金 融资本价格传导的影 响。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信息传递机制
市场信息传递
金融市场上的价格、 交易量等信息会快速 传递到实体经济企业, 为其生产经营决策提 供重要依据。
监管信息传递
政府的货币政策、产 业政策等调控措施,会 通过金融渠道反馈到 实体经济,影响其发展 导向。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持续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 济的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
。
资本市场深化
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 资渠道,增强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互动。
1
2
3
绿色金融兴起
环保意识提升与目标驱动,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 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的主导方向。
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1 优化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防范金 融资本过度扩张和泡沫化,确保金融活动与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3 推动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 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资 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 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金融作为资金流通的载体,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如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首先,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需要资金来支撑他们的运营和发展。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等,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保险、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管理和规避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购买保险来保护自己不受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的损失。
这些金融工具的运用,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护实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再次,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支付结算和资金流通的基础设施。
在现代社会中,货币的流通成为实体经济运转的基础。
金融机构通过网络银行、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推动了交易的快速完成。
此外,金融机构还通过构建跨国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了国际贸易的便利。
这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然而,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金融活动过度关注短期利润,可能导致金融化过度,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
例如,过度的金融投机可能导致股市、房市等金融泡沫的出现,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责任。
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风险,进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防止金融活动失控。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应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浅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
浅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
金融经济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与互动。
一、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经济作为一种工具性经济活动,对实体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金融经济提供了资金的融通渠道,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通过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产品,企业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创新等方面。
其次,金融经济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手段,帮助实体经济规避风险。
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品、期货等金融工具可以对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保障其经营安全。
此外,金融经济还为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服务,提高了企业整体经营效率。
二、实体经济对金融经济的需求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经济的用户和参与者,对金融经济有着持续的需求。
首先,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
无论是开立银行账户、获得贷款、进行投资理财,还是进行跨境结算、外汇兑换,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融资支持,而金融市场可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等。
此外,实体经济还需要金融市场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各种金融衍生品等进行风险对冲,提高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影响的关系。
首先,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金融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实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赢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其次,金融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金融衍生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和风险管理工具,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表现在对冲和平衡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关系【关键词】信用金融业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看待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解这个大问题,人们还可以质疑诸如这些问题: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部门可以长期超越其他部门快速膨胀吗?金融机构与实体部门中的企业相互关系究竟应该是什么?金融和投资业一定时期中出现的超高回报率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吗?在金融部门异常“繁荣”的背景下,实体经济是否会出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回顾经济学说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可以看到早已有学者们在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已经从多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论述。
联系今天所看到的空前规模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继续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汲取教益。
马克思对金融业发展的经典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有关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及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许多论断对今天的思考者也有着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金融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发展了,以银行家为媒介,产业家和商人对社会各阶级一切货币储蓄的支配能力也跟着不断增大,并且这些储蓄也不断集中起来,达到能够起货币资本作用的数量,这些事实,都必然会起压低利息率的作用。
”①这段论述虽然围绕信用制度,实际上泛指金融业。
19世纪中,金融业在当时西欧主要经济体中主要表现为银行业的普及和发展,股票投资刚刚兴起,证券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金融衍生工具也不普及。
以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制度或者说信用体系在西欧许多经济体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种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发挥了增加社会储蓄从而增加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并进一步促使利息率降低的作用。
而在利息率下降的过程中,更多的产业资本可以利用信贷资本并在社会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加快生产发展。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框架中,信贷资本本身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可发挥其帮助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的重要辅助作用。
他说,“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动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紧张。
”②这段话也揭示了信用资本的高度运用有着促使社会需求与供给相脱节并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马克思对信用体系发展必然性和重要性的高度评价还表现在另一个论断中,即他认为,自古以来的社会经济可以区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③。
尽管马克思没有展开有关这个论断的论述,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到他对信用体系在社会经济中不断上升之地位的高度肯定。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增长在工业革命后表现周而复始的资本再生产和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三种资本形态:产业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它们相互配合,是完成一个循环周期所必需的各个部分和环节。
金融机构与实体部门中的企业相互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
马克思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解释信用体系和信用资本的发展。
他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会越来越不由个别的资本家来代表,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一个集中的有组织的量,这个量与实际的生产完全不同,是受那些代表社会资本的银行家控制的。
因此,就需求的形式来说,和借贷资本相对立的是整个阶级的力量;就供给来说,这个资本本身整个地表现为借贷资本。
”④用现代语言来说,信用金融机构在取得了独立经营地位后,具有发挥专业化优势的倾向,不再简单地局限于传统产业资本的经营模式中。
但是,与后来许多作者看法不同的是,马克思并不认为信用发展会促成社会经济结构朝着金融业倾斜,或者说出现借贷资本或信用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支配作用,即金融机构成为主导性的经济机构。
他在几个不同地方都表达了这个看法。
他说,“假如大部分的资本家愿意把他们的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那么,结果就会是货币资本大大贬值和利息率惊人地下降;许多人马上就会不可能靠利息来生活,因而会被迫再变为产业资本家。
”⑤这段论述表达了几层意思:第一,社会资金具有逐利性和流动性;第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投资收益率由资金供给平衡及其变动所决定,收益率本身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会随着资金流动即资金供求关系的改变而变动的;第三,货币资本的价值或收益率与利息率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互为因果关系;第四,从长期观点看,在产业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或均衡关系,两者之中任何一者如果出现收益率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情形,资金流动就会朝着促使其收益率下降的方向。
从现代观点来看,马克思这些论述实际上揭示了这么一种趋势:尽管在一定时期中金融和投资业的收益率有可能出现较高回报率,这种较高的回报率也能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到金融和投资业,但是,随着资金流动的继续进行,金融和投资业中的回报率必然趋于下降,而且会下降到让一般的产业投资者也感到有利可图的水平上。
换言之,社会经济中各个部门的回报率从长期观点看,有着趋于平均化的趋势。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19世纪中期正是工业化运动在西欧尤其是不列颠蓬勃开展的时代。
马克思一定亲眼目睹了许多产业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情形,观察到了社会资金在各个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加快流动的情形,也注意到了金融市场上利息率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广泛影响。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可以说是对当时已经出现了的实际情况的一个理论概括。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许多变化也基本上遵循这些概括所揭示出来的规律或长期趋势。
我们从最近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到,在很大程度上,金融危机是失调的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相互关系的一种调整,调整的结果就是促使社会经济回复到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状态。
当然,人们也可以说危机不过是这种调整采取了剧烈形式。
针对19世纪中叶已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银行机构(英格兰银行)是否会进一步上升成为全面性的垄断机构问题,马克思给出了一段评论说,“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机构,对商业和工业拥有极大的权力,虽然商业和工业的现实运动仍然完全处在它的领域之外,而它对于它们的现实运动也是采取了被动的态度。
”⑥这种“被动的态度”可以理解是银行机构以信贷业务为主,不持有或很少持有企业对象的股权,各个企业客户独立自主展开经营活动。
马克思显然是认为在银行机构与实体工商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两者之间各自有着自己的经营优势。
如果一方超越界限去施加影响,社会经济的效率很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总的看,马克思在他自己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坚持了“产业资本中心论”,认为产业资本是最能动的一个部分,是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的主导性力量。
其他社会性资本,包括商业资本和信用资本,是这个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
在马克思看来,具有不同功能的社会经济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
后来的一些学者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若干大型投资银行在北美和西欧一些经济体的突出发展得出了“金融资本”势将控制社会经济的看法。
这种看法主要基于当时新出现的两个重要情况:一是社会经济许多部门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生产集中和大企业垄断化倾向,二是社会资金进一步向金融机构集中,而金融机构在社会资金运用上的能力越来越超过实体企业,甚至超过那些在各自行业中已高度集中并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实体企业。
但是,也有两个情况客观上阻止了“金融资本”成为全面垄断性的力量。
一是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手段采取了反垄断措施,限制单个经营机构成为所在行业的单一厂商,并为跨行业经营活动设置种种壁垒。
二是金融业中继续维持竞争性局面,在长时间事实上存在多个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的格局。
实际上,一直到20世纪末之前的很长时间中,商业银行在主要市场经济体中是金融业中的主体经营机构,而对实体经济部门有较大直接影响力的投资银行机构无论在资金规模还是在分布范围上都不如商业银行。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才得以不断持续。
可以说,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种机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见解是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而且,联系马克思在其他地方多次表述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定时期中社会经济各部门关系不符合“协调发展、相辅相成”,那么,就会遭遇经济危机。
信用发展会促使投资活动愈益普遍。
对经济危机在信用关系普遍发展后可能性的增大,马克思也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他认为,信用发展会促使投资活动愈益普遍,并且可能会让投资主导商业和金融交易市场。
马克思在总结信用的作用时提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信用“使买与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
”⑦马克思这些看法的正确性已经被实际经验反复证明了。
20世纪出现过多次其规模和波及范围远远超过19世纪的经济危机,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说明投机活动随信用体系的普及而成倍数地扩大了,而这种投机泡沫的破灭只会带来危害程度更深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结合本文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来概括马克思论述中所给予的回答,可以这样说,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应当是协调发展和相辅相成的;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部门不可以长期超越其他部门而快速膨胀;金融机构与实体部门中的企业相互关系应该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金融和投资业中一定时期中出现的超高回报率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金融部门出现异常“繁荣”,实体经济会的发展会受到不利影响,但这种异常情况必不能持续,实体经济经过调整一定还会恢复增长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联系这些看法反思最近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可以认为,危机发生以前的一段时间中,若干发达经济体中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显著的失衡。
这种失衡有多方面的表现。
一个表现是早些年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合并,出现了过度集中倾向。
高度集中的倾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士带来了追求薪酬增加的便利,而且更重要地是导致了大型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即认为经营规模扩大后即使面临破产风险政府也会出手相救,从而大大减少了必要的风险防范。
另一个失衡表现是,交易活动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交易越来越多地演变成了纯粹投机性或“关联性”活动,从而弱化了甚至失去了与实体经济的正常联系。
此外,失衡还表现在金融市场上,许多价格指数由于投机因素的强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投机因素的盛行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并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促使社会资金大量从真实价值创造领域流出,从而损害了实体经济部门的可持续增长。
客观地看待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所出现的经济结构演变和调整过程,我们可以同意说,由于一系列因素的作用,金融部门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出现了趋势性的上升。
这些因素包括,各国社会经济持续不断的商品化和货币化;随着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可储蓄资金得到了更快的增长;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和收入及财富的不断增长,社会成员对风险资产的承受能力和需求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同时,对组合投资(例如人寿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的需求也有较快增长;在财富和现金流的组合价值面临波动风险的背景下,社会成员通过科学方式的财富投资寻求避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