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归园田居》观望真实人生论文
读归园田居其一有感800字
读归园田居其一有感《归园田居·其》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感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久在樊笼里,飞回自然天”,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繁琐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自由生活的渴望。
这种向往自由、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束缚,面对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渴望的最好诠释。
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代社会注重物质和金钱,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
而陶渊明的这首诗,恰恰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而是那些自然、纯真、美好的事物。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除了对生活方式的反思,这首诗还让我对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进行了思考。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例如,人们过度依赖科技,会导致他们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陶渊明的诗中,他描绘了一个没有科技、没有樊笼的世界,让人向往。
这让我意识到,科技虽然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也应该保持对科技的警惕,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总的来说,《归园田居·其》这首诗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而是那些自然、纯真、美好的事物。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对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进行了思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科技的警惕,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我们都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归园田居读后感》800字归园田居读后感
《归园田居读后感》800字归园田居读后感作文一:《归园田居读后感》800字《归园田居》诗歌魅力《归园田居》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
《少无适俗韵》这首诗运用了白庙,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一些平常的农家失误,在世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静优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种豆”,“荷锄”,“戴月而归”,诗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可刚刚开荒的土地是贫瘠的,即使是种上抗贫瘠抗旱能力强的豆类为无济于事,还是“草盛豆苗稀”,但诗人还是安于这种生活,于是,用“但使愿无违”道出了全诗的主旨,也就是作者的心志.这首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这两首诗同样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这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归园田居》一共五首,这五首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它们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等几个方面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抒发的感情都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其中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和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x0d在艺术特色上,这几首《归园田居》相似之很多,尤其就艺术表现而言,大致可以总结为四个词:1、景常:描写最常见的景物,无绮丽怪诞可言;2、情真:情感真挚,非常贴近生活,字面上易于理解;3、字易:无生僻字,字字常见,质朴非常;4、理至:虽然景常,字易,但其中所蕴藏的理趣、意味却非常深厚,特别值得回味.作文二:《《归园田居》.doc》3900字《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2.通过意象的分析,是学生体会到陶渊明的思想情感3.弄清楚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级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陶渊明诗歌景物描写的独特魅力2.掌握陶渊明诗歌风格及其对后世影响教学难点1.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2.诗歌景物描写的独特艺术魅力。
《归园田居》读后感
《归园田居》读后感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组充满自然韵味和人生哲理的诗歌,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官场的厌倦。
通过这组诗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高洁脱俗、追求自由的诗人形象,也让我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诗歌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中。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诗歌中表达的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自由的追求也让我深感共鸣。
诗人曾经身处官场,但却因为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而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自由的渴望,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由的可贵和官场的险恶。
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也让我受益匪浅。
诗人通过对于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和关怀。
这种对于
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总之,《归园田居》是一组充满自然韵味和人生哲理的诗歌,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官场的厌倦,也让我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也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真理。
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诗作,谈谈你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认识。
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诗作,
谈谈你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认识。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他在《归园田居》这五首诗里
记载了自己追寻真理和隐居生活的经历,蓬勃其中呈现出一个古老而坚定,宁静而高洁的隐居生活形象。
唐朝时期,陶渊明离开传统官场,毅然决然地放弃官职,改以诗作为他生活的
全部安排,他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在官场发挥可以功绩,但是他想要的是寻找对生活的真谛,追求令人心灵得到精神满足而非物质。
类似他这种具有追求真理的哲学动机的隐居者,在中华文明里头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屈原桀兮以及湘潭篱下的那位吴世冲。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他对自然、对完美代言的一种所望,也是他追求宁静、安
度一生最佳方式。
他曾说:“因藉着苦乐,方得益于志怀;因与山水,方得益于环境;因以乐趣,方得益于智慧。
”这句话清晰地表明了陶渊明追求宁静、安度一生所指向的目标:在自然中汲取乐趣,增强智慧,以及在苦乐之中发展自然的志怀,使他的生活更加富有价值。
从陶渊明的诗作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犹如一位山林隐士,也凭借宁静的情怀,将每一首诗都融汇成一部充满感悟的旷世诗篇。
“归园田居”几首诗是他最伟大作品,彰显出他对自然、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求,同时也是他一辈子宁静隐居的态度和理念的完美诠释。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令我深切感受到隐居者的宁静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而这种安宁的生活方式充满着他深沉的哲理思考与精神内涵,让人慢慢被所有的一切所感染,去学习他理念中的道德人生,去追寻真谛,去完善自我。
归园田居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三篇)
归园田居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三篇) 归园田居读后感作文800字1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说这是因为陶渊明初归田园,不熟悉农务。
其实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种的,他只是参与部分劳动,这话说得没有意思。
组诗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有开荒南野际之句,可以证明南山下的土地是新开垦的。
所以不适合种其它庄稼,只好种上容易生长的豆类。
这道理种过田的人都懂得。
如果不考虑运用典故的因素,这两句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
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
这是纪实。
但理荒秽三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
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朝廷之荒乱。
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
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
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带(戴)月荷锄归,说明整整干了一天。
陶渊明毕竟不是真正的农民,既有僮仆和他一起下地,即使他干起活不那么紧张劳累,这一天也够受的。
但他的心情却很愉快。
因为没有好心情,写不出这样美的诗句。
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多么漂亮的画面!另一首诗中,陶渊明对田间劳动说过这样的话: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身体虽然疲劳,却避免了许多患害。
这不但包括兵凶战厄,也包括人群间的尔诈我虞。
在劳作中生命显得切实、有力,所以是愉快的,美的。
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道路狭隘,草木却长得高。
天时已晚,草叶上凝结了点点露珠,沾湿了衣裳。
衣沾不足惜,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一句,好像没有什么必要。
衣服湿了,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可惜的,陶渊明这么一个豁达的人,按理不应该去说它。
但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征。
从前做官,虽然不舒服,总有一份俸禄,可以养家活口,沽酒买醉。
从陶渊明《归园田居》观望真实人生论文
从《归园田居》看真实人生——陶渊明[摘要]:《归园田居》以篇幅短小的五个片段,以简朴自然的语言,写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记录了陶渊明从官场转向乡村的人生历程,从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真实人生,可以从中看到以贫傲世,猛志长存的陶渊明,也可以看到无奈走出官场的陶渊明,它以朴素的语言写出陶渊明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
[关键词]:《归园田居》、陶渊明魏晋以来,全国处于分裂状态,面对着政权变换、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做出了反抗避世之举②。
酣饮者以酒傲世, 佯狂者以狂傲世, 其本心, 都是藉此不与昏暗之世合流,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风靡于此期。
其中,陶渊明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是造化所钟的“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宠儿,为了在一个世风衰微, 道义无存的社会里, 保持自己高洁的自我人格,他在暮年笃守固穷之节,用一种相当激烈的态度来刻意维护自我, 亦可称之为以贫傲世,较之嵇阮等前贤, 陶渊明所为, 可谓方式不同而其道一也。
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故有“田园诗人”之称②。
而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陶渊明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他辞旧的别词,迎新的颂歌,诗中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②中做到以诗表情,情融诗中。
他在诗中描绘的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常景, 却让人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结合归园田居五首诗作,谈谈你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认识
结合归园田居五首诗作,谈谈你对陶渊明隐居
生活的认识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儒家思想家,他拥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倡
导“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并在自然环境中求得宁静,是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文人隐逸学者。
他的著作《陶渊明集》和《林泉志》为社会
贡献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从陶渊明五首诗作来看,可以看出陶渊明深沉的内心思想,他坚
守自己的价值观,希望能将诗歌看作是一种充满快乐且无拘无束的生
活方式,抛开尘世的纷扰,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归园田居》
诗中,陶渊明写出了一种宁静和谐、抗拒现实潮流的情绪,这可以说
是他隐居生活的本质思想。
隐居生活是陶渊明独特的理念,也是他为弘扬儒家思想,解决时
代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陶渊明以身作则,拒绝了封建宰相对
“内外联立”的政治理念,而选择了在隐居中对儒学思想的修炼。
他
的隐居生活,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不景气,腐朽统治的现象;另一
方面,他又用这种生活方式来抗拒社会不公,求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哲学,表达了他对艺术和
文化的一种批评与创新,也是他对当时的社会批评的一种凝视。
他的
伟大智慧,弘扬了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贡献,为
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归隐境界-精选文档
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归隐境界-精选文档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归隐境界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普遍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
在古代文学史上,多数文人是内心有归隐之意(意隐),心系田园山林,而身在市井宫廷,很难从根本上割舍红尘俗世,达到心随物(物欲)外、物(自然)我相融的做人境界。
而被誉为隐者,长期远离官场闹市、隐身田园(身隐),并能自耕自足的文人,是较少的,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不计荣辱贫富,清心寡欲,怡然自得,是高洁之士的典型。
从意隐到身隐,是古代文人归隐的两种不同境界。
意隐是理想化的精神向往,身隐是现实性的人格追求。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
作品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性的身隐。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杂诗》第五首)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在二十九岁抱着明君贤臣的理想进入仕途。
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但在那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陶渊明本有爱慕自然的思想,而在老庄思想和隐逸之风的影响下,这种对自然的爱慕表现为对隐逸的企慕。
因此,当仕途不得志时,这种思想便常常刺激着他。
十二年中,他抱着希望出仕,碰壁、失望、归隐,然而他没有死心,再抱着希望出仕,再碰壁、再失望、再归隐,先后三仕三隐,任过江州祭酒、桓玄的幕僚、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
直到四十一岁那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
归园田居作文_作文3000字_作文范文_
归园田居作文【篇一:归园田居】风吹过纸糊的窗户,烛光再一片黑色中摇曳,陶渊明肘抵着几案,悠远的目光穿过虚掩的窗,窗外是一片田地,稀远的豆苗再四周茂盛的杂草下显得越发可怜,泛着青灰色的天空,压抑得不见,像是在嘲笑他一般。
还记得,自己年少时的一颗只为贞忠报国的新,他爱着自己的祖国,爱这片土地,他想要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他想为朝廷献力,用自己的几丝棉粕之力报达这个国家——只是当他真正来到彭泽令时,他有些迷茫了。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祖国为何变得这般不堪,地方官员竟要与地主乡坤一起同流合污,他还记得那天一张张谄媚的笑脸,他真心无法做到那样。
渊明最后辞去了管制,隐居于南山脚下,他不想考虑什么后果或未来的自己该何存活,他只是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居后他的生活自然是困难的,他不是在田中耕种的人,如此毫无经验自然是常有的事,他只有不停地劳作与农田,晨兴外出,夜半即归。
这种生活并不舒服。
他想过,只是比起在污浊的社会中带着面具,违着良心,他更愿让冰冷的夕露打湿他的衣裳,更愿意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作,甚至愿忍受饥饿与疾病的折磨,只要有尊严。
袖抚过沾着尘土的几案,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在归隐的两年后并未淡去,他仍想为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做点什么,却又似乎不能做出什么。
田园的生活的确令他疲惫,但他沉醉于这片土地真正的面貌之中,鸟儿清脆的转音,夏夜彻夜不停的蝉鸣,偶尔自土地中窜出的禾苗,散发着宜人香味的鲜花……胧一束淡金色的晨光辟开了层层乌云,夜色被金色收复,陶渊明看见了在田间奋发生长的豆苗,发出一阵轻笑。
熄灭燃了一夜的烛火,扛起沉重的锄头踏过草木纵横的林间小道,伴着温柔的夏风与纯粹的自然。
【篇二:归园田居】夜渐深。
暮色四合,孤零的几颗星在苍穹中默然闪烁,衬着一盘圆月,那样一个静默的天,日子一天天过着,高高挂起的星俯视着褐黄色的土地。
田间草叶的尖上,凝着一滴露珠儿,在一点点地颤动,仿佛随时山下是一块旧地,杂草纷乱,高高低低的野草都及了腰般高,其中夹着寥寥豆苗,稀稀疏疏,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隐在其中,暮色给人渡上无限神秘。
从《归园田居(其一)》看陶渊明的人格理想
的杰 出代 表 ,他身 上有我们 熟识
的几 重 名 片 : 其一 “ 田 园荒 芜 胡
凡脱俗 , 同时又是一 个伏笔 , 其 中
“ 少无 ” “ 性本 ” 是诗人 E t 后 进 入 官
不归 ?” 《 归去来兮 辞》 , 但我 们不
要 就 此 误 认 为 陶 渊 明 要 去 做 农
巷中, 鸡 鸣 桑 树 颠 。 户庭 无 尘 杂 ,
自我 , 自在 的寻找 。其三 “ 不 为五
斗米折腰 ” , 这 实 质 是 追 求 一 种 人 格 美 ,也 成 为 日后 中 国 文 人 士 大 夫 仕 途 失 意 后 的 精 神 归 宿 。下 面
虚室有余 闲。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
性 本 之 情 ,明 确 了 自 己 的人 格 追
求。
定 去 做 官 ,而 是 夹 在 两 者 之 间
“ 少无 适 俗 韵 , 性 本 爱 丘 山 。”
的读 书人 , 比较追求个 人主义 , 代
表 一 种 生 活 的 品位 , 生命 的态度 。 陶渊 明 就 是 文 人 阶 层 “ 魏 晋风流 ”
《 瓦尔登 湖》 讲过的“ 我 愿 意 深 深 地扎入生活 , 吮尽 生 活 的 骨 髓 , 过
汉乐府《 鸡 鸣》 “ 鸡鸣高树 颠 , 狗吠
深宫 中” , 却将 原诗描 绘 的盛 世之
景化 用 出农村 独 有 的生 活气 息 。 同 时 鸡 犬 之 声 相 闻 的 动 景 与 堂 前
得扎实 , 简单 , 把一切 不属于生 活
讲 在 南 野 开 垦 荒 地 ,保 持 拙 朴 本
生 境界 ,这也 是陶诗 虽然素 淡却
陶渊明对归园田居的向往作文
陶渊明对归园田居的向往作文陶渊明的田园梦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老掉牙的故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这可是个大事儿,得好好说说。
说起陶渊明,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可不是一般的诗人,是个真正的隐士!别看他平时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心里头可是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过上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
你说这生活咋样?自由自在,清清静静,跟那山间的小溪流水似的,多美啊!
说到这儿,我都想跟着陶渊明一起种地去了。
你看他种的菜,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
还有那地里的鸡鸭鹅,悠闲自在,好像在说:“这儿挺好,咱们就在这儿
过一辈子吧!”哎,要是我也能有那么一片地,我就天天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多好!
不过说起来,陶渊明虽然向往归园田居,但他也明白现实有多残酷。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忙着争名夺利,哪有功夫去想那些田园风光呢?所以,他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憧憬,幻想自己能过上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话说回来,陶渊明的这种向往也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也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
就像陶渊明一样,虽然不能真的离开都市,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找到那份宁静和满足。
当然了,陶渊明向往归园田居,不仅仅是为了逃避现实,更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种追求是高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被世俗所累。
朋友们,听了我的这些想法,你们是不是也觉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追寻那份田园梦吧!。
归园田居的看法
归园田居的看法
《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名篇之一,描写了他追求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于社会世俗的厌恶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内心平静、自由自在的追求,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首先,我认为《归园田居》体现了陶渊明追求宁静生活的心境。
诗中描述了他不愿与人群纷争,喜欢啸天山谷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他对于宁静、自由的向往。
他相信通过与自然联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舒适。
其次,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富有哲理。
陶渊明通过描述自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等情景,表达了对于繁忙、浮躁社会的态度,传达出他对于内心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希望通过回归自然,获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寄托。
此外,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自然愉悦的意境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展现出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他不仅通过描绘自己心灵世界的追求,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我认为《归园田居》是一篇富有深意和情感的诗篇,展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于内心宁静的向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首诗使人们在浮躁纷扰的现实社会中,能够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关注社会的人文关怀,追求真正的精神追求。
评说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人生哲学
评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哲学平山南甸中学语文组刘联琴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舍得的过程体现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境界。
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于晋末乱世的陶渊明,身居官职,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污浊官场的束缚,辞去官职,舍的是功名利禄,留得《归园田居》。
诗人不善农桑,尽管“草盛”“苗稀”,但并没有弃官务农的悔怨,依稀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身着短褐,荷锄往来的身影,早早的起来,到农田去清除杂草,一路上野草丛生,狭窄的阡陌小路时隐时现,暮色笼罩之中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衣服沾湿了不值得的可惜,只要不违背诗人的心愿(但使愿无违)。
诗戛然而止,含蓄的表达让我们深思:劳动辛苦算得了什么?诗人的“愿”是什么?很明显,诗人摒弃的是官场的污浊,而归隐田园,回归自然,是诗人所追求的,得到的是一份田园之乐,平淡之美。
其实舍得是他人的评论,诗人人生的真谛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中,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忘”中,在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中,那是何等安宁、闲适的心境之美啊!试想,沉湎于污浊的官场,阿谀逢迎,案牍劳形,哪里还能享受心灵的那份恬静?哪里还能留下田园诗篇?陶渊明是这样,宋代的王安石、司马光何尝不是这样呢?北宋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作为朋友的司马光比较保守,与其政见不同,失意之后,司马光远到西京洛阳,历时十九年之久,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就为史学家,失兮得兮?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在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司马光当了宰相,一年半之内废除新法。
王安石退隐还家,晚年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写诗著文章自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咏梅的诗就是当时他自己的写照,朴素,自然,不加任何雕琢,王安石此时写的诗,人们称之为半山体,失兮得兮?由陶渊明我还想起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当1964年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萨特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萨特即刻向大众发表一个声明,自愿拒绝接受此项巨奖。
归园田居(700字)作文(精选五篇)
归园田居(700字)作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归园田居(700字)作文精选作文:归园田居(700字)作文许多人渴望过平静、简单的生活,却又舍不得利与欲并尽全力去追逐,他们一生忙忙碌碌,心却是漂浮的。
晋安帝义熙元年,八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因不愿穿着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便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辞官隐居了,从此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隐居后的陶渊明准备在南山脚下种豆,陶渊明每天早出晚归,可是结果还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草长得茂盛,而豆苗却很是稀疏。
早晨,陶渊明起来到田里清理杂草。
晚上的时候,碧蓝的天幕上,过这一轮浅浅的明月,疏星点点。
远处南山巍峨,树影参差,陶渊明肩扛沾泥的锄头,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路边杂草丛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在鸣叫,陶渊明轻拭脸颊上的汗水,举首望月,那月亮仿佛在望着陶渊明笑呢!回家的道路狭窄,草木丛生,走到一半,不知是什么东西缠绕住我的脚,好似不让我离开。
回头看,原来是一根树藤缠住了我的脚,我轻轻地将锄头放下,那杂草好似开始大量地生长,一口吞没了我的锄头。
咦?这是幻觉吗?擦了擦眼睛,抬头看,一颗颗珍珠似的露水正滚落在叶尖,啪啪啪的几声,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时间好似在瞬间停止了流动,那露水化成了一双手,好似在挽留,在挽留我不要离开,我也慢慢的沉寂在了这片梦境。
突然,一声鸣叫打破了寂静,而我不再挽留,杂草和露水再也阻挡不住我急切回家的心情。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他亲自到田野耕作,日子虽然清苦,心却坦然、自得。
陶渊明是我们认识到了一颗高洁不流俗的心。
学陶渊明,并不是学他归隐田园,而是学他的那份淡然、朴素、真诚,让我们在这繁华的世间不至于迷失方向。
初二:一介贱民篇一: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一声清脆的啼鸣打破一夜的寂静,天空慢慢张开了那双湛蓝的眼,使看见的人都仿佛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大地发出了沉重的声响,又有什么在它的体内诞生了。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五首》论文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五首》论文摘要: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
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
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表现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是田园诗派创始人。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
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五首诗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所抒发的感情,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
“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
“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
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
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
陶渊明议论文
陶渊明议论文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篇议论文,其中他以自己的归园田园生活为例,阐述了他对于人生追求和幸福的理念。
首先,陶渊明开篇即表明自己是一个遭受世间纷扰的隐士,他看到了世事的虚妄和浮躁,并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宁静与自在。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追求荣华富贵,而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平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接着,陶渊明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田园生活,强调了田园的美好和自由。
他写道田园中生活质朴而纯粹,没有了那些带来烦扰和纠葛的事物。
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种植花草果树的乐趣、与亲友共度时光等,表达了他对于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和认可。
他追求的是一种真正属于人性的自由和快乐,而非虚幻的名利。
此外,陶渊明还对于现世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人们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这导致了社会上的不公和竞争激烈。
他认为这种追求只会让人们失去本真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
他强调在田园生活中,花花草草、鸟鸣昆虫都是一种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人们努力追求却常常忽略的。
最后,陶渊明在文章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经验的总结。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能够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浮躁和烦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例,勉励读者应该以此为鉴,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那些虚无的名利,而应该回归本真的快乐和生活的本质。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篇富有议论性的文章。
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例,通过对比现世社会的虚妄和田园生活的真实,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幸福的理念。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启发人们反思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鼓励人们回归本真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评价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的生活作文
评价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的生活作文哇哦!陶渊明真的是超级厉害的诗人!他的《归园田居》里面写了好多关于他在农村的生活。
我要告诉你,他可是一个特别特别喜欢田园生活的大人物哦!
有一天,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哇!他看到的南山一定超级高!他一定像我们爬滑梯那样,爬到山顶看风景,才写出这么美丽的句子吧!
陶渊明还写道:“桃李满门,蚕丛及鱼凫。
” 我想象他的家里到处都是桃子和李子树,还有好多好多的蚕和鸭子!他一定是每天早上醒来就跑到田间地头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他还说:“山行自清晨,带雾始可分。
” 哇哦!那一定是一个早上,他早早起来,天刚刚亮,山上还有雾!他一定很兴奋,好像我们看到了彩虹一样!
陶渊明可是个超级懂得享受生活的大人物!他说:“临溪羽竹轻,绕舍巢鸠静。
” 这一定是说,他家门口有一条小溪,旁边有很多竹子,上面还有鸽子的窝呢!他家肯定是个超级舒服的地方,小鸟都愿意在他家的竹子上安家啦!
而且,他还写到:“野田低迷处,有蔬菽交繁。
” 哇哦!那就是说,他家周围的田地里种了好多好多的蔬菜和豆子!他一定特别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每天都能吃到自己种的东西,一定特别开心!
不过,陶渊明也有时候会想到城里的生活。
他写到:“行迈青云端,至今思项羽。
” 这一定是说,他有时候会想念自己年轻的时候在城里的朋友们。
虽然他喜欢田园生活,但也会怀念过去的城市生活呢!
总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写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喜欢大自然,喜欢和动物们在一起。
我也想像他一样,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归园田居读后感
归园田居读后感《归园田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诗歌形式描写了作者陶渊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在读完《归园田居》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然田园的向往,表现出了对于清静、淡泊、自然的追求。
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非常珍贵和难得,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反思。
我们现代人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往往被物质和功利所束缚,很少有时间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因此,陶渊明的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对于自然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在他的诗中,山水树木、花草虫鸟都成为了他诗中的主角,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读完这些诗歌,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自然的美好,忽略了与自然的交融,而陶渊明的诗歌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然的机会,让我们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对于人生的思考也给了人们很多启发。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让人们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物质和功利,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而陶渊明的诗歌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人生的机会,让我们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总之,《归园田居》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作品,它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归园田居人生感悟
归园田居人生感悟归园田居,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人们时常感到压力倍增,追求着物质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然而,当一切的追逐和奔波都过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意义呢?归园田居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
归园田居,顾名思义,就是回到田园,返璞归真。
这里的归园,不仅仅是指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更是指追求一种简朴、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归园田居中,人们可以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生活的美好。
归园田居的人生感悟,首先是对内心的反思与释放。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和反思。
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有时间去静心思考,去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通过与大自然的交流和沉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大自然的存在,忽视了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而在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阳光、空气、花草树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我们可以更加珍惜和保护它,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
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追逐物质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归园田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本质,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我们真正追求的。
是金钱和权力吗?还是内心的宁静和平淡的幸福?通过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真正价值,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在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摆脱过去的束缚和包袱,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做出调整和改变。
我们可以重新选择生活的方向,重新树立目标和追求,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归园田居人生感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在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重新认识大自然的美妙和力量,审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归园田居》看真实人生——陶渊明
[摘要]:《归园田居》以篇幅短小的五个片段,以简朴自然的语言,写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记录了陶渊明从官场转向乡村的人生历程,从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真实人生,可以从中看到以贫傲世,猛志长存的陶渊明,也可以看到无奈走出官场的陶渊明,它以朴素的语言写出陶渊明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
[关键词]:《归园田居》、陶渊明
魏晋以来,全国处于分裂状态,面对着政权变换、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做出了反抗避世之举②。
酣饮者以酒傲世, 佯狂者以狂傲世, 其本心, 都是藉此不与昏暗之世合流, 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风靡于此期。
其中,陶渊明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他是造化所钟的“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宠儿,为了在一个世风衰微, 道义无存的社会里, 保持自己高洁的自我人格,他在暮年笃守固穷之节,用一种相当激烈的态度来刻意维护自我, 亦可称之为以贫傲世,较之嵇阮等前贤, 陶渊明所为, 可谓方式不同而其道一也。
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故有“田园诗人”之称②。
而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陶渊明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他辞旧的别词,迎新的颂歌,诗中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②中做到以诗表情,情融诗中。
他在诗中描绘的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常景, 却让人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以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
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从而令他以作诗来表达他对生活的发泄和憧憬,表达了他辞官归田的愉快心情和写出了乡居的乐趣,抒发了他的
真性情。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①中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句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的气息,以及“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表现出陶渊明辞官以后那心境的闲适淡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①是写檐后榆柳树影婆娑, 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尽显万种诗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①写出了远村的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现出了他那渴望炊烟袅袅,天宇苍茫的淡泊生活和安贫乐道的心胸,这同他得到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配合得十分和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①中“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
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①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①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居必不见怪,招之即来,相比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繁缛了。
从《归园田居》看到淡泊官名利禄的陶渊明,也看见了在乡村和谐风光背后那真实和无奈的陶渊明。
陶渊明以《归园田居》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①道出了他对自然田园生活的渴求,但他的心中并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因为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其实他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在复杂的官场上徘徊,是因为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在人生的分叉路上做出抉择,使他选择逃离官场,使他在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发现了自己追求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击使他最终只能无奈地发出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①的感叹,带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以此结束了他坎坷的官场人生,但他并不是得到完全的解脱,只能说他成功地离开官场的生活,可以不再被官场上的繁琐所干扰,确切地说,是带有一点逃避现实的消极气息。
可以看出他是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正如他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污秽的官场。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是贫困的,清静甚至是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陶渊明与村民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实真挚的感情。
陶渊明走出了官宦世家,来到了久违的乡村,也许是纵横官场的他农艺有些荒疏了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①”,写出了他的耕种成果并不理想,但这里流露出更深层的情感,是他的一种自惭,自勉的情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①仅从时间上看,可见诗人只想一心做好农事,抛弃自己的过去,以及对适应乡村生活决心的坚定,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
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表现他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他,还是那个能够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他。
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他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写陶渊明怀着无数意兴,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等等,兴奋地健步走向前方。
他迫切要同故友共忆旧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①”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故友“死殁无复馀①”的噩耗,他感觉真是应了“一世异朝市”那句话。
此时一向达观的陶渊明此时仿佛感到万籁俱静,不禁发出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①"的深沉感叹。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写出了陶渊明的真实人生,这五首诗不仅分别从陶渊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②几个侧面描绘了他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心融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心中有诗,以诗会生活的生活情趣,我仿佛看见了真实的陶渊明,其昔日的生活生动地映入我们现代人的眼帘。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描写贴近平淡的生活,当中的形象取自常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崇尚华丽的言辞,他《归园田居》中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但在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归园田居》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陶渊明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达到了物我合—、主客相融、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②《归园田居》是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使我们在《归园田居》的五首诗的五个片段之中,看到他真实的人生,体会到了他的真实情感,并且得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有时也会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②。
我们在他的《归园田居》中能理解到的,就是他所付诸实施的。
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
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
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使心愿无违;避郊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
正如他在《五柳先生传》②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那种“我写我心,仅此足矣”的豁达,足以写出了他的潇洒。
陶渊明的人生,一字一句地写在《归园田居》,从《归园田居》看到陶渊明的真实人生----一个从喧嚣世俗中得到解脱的灵魂,一个渴望宁静、和谐的人生。
[参考文献]: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第327—328页,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新一版
②《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袁行霈主编,第59—74页,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7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