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1]讲解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小说之把握小说情节

2016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小说之把握小说情节

第1讲
真 题
.
把握小说情节
指 导
—— 真题体验 —— (标“*”的为本考点题。)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返回目录
第1讲
真 题
.
把握小说情节
指 导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 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 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 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 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 思考爱情的真正含义。
返回目录
第1讲
真 题
.
把握小说情节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 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2. 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 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 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 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返回目录
第1讲
把握小说情节
考 点
.
技 法
【答题思路】 一、解答情节作用题需考虑“四对关系”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 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 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 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 „„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 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 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 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20162016年高考山东卷小说阅读题分析

20162016年高考山东卷小说阅读题分析
2016年高考山东卷试题分 析
第六大题Βιβλιοθήκη 19、❶❹❺❻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❷ 引出下文,使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新认识。 (或: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❸在结构上,为正 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亲密互动做了铺垫。也为下文吴 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 们亲密互动的意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或:“温暖的怀抱”对孩子们具有重要性) 20、❶马打开了自己心扉的“栏杆”,把吴秋明放到了自 己的心里(马希望吴秋明走进自己的心里) ❷细节描写或 动作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 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天秋明深深的依 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21、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受 到大家的喜爱)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有深入的专业知识) 的形象。 22、❶三次心理冲动将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了解逐层展开, 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❷三次心理冲动写出 了马不同的思 想感情,从侧面塑造了吴秋明的形象❸三次心理冲动都源 于吴秋明对孤独的独特关爱所呈现的善心和爱意,吴秋明 付出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爱,深化了主题 具体要求 A反映马对吴的认识的深入b反映了马对吴爱的加深c对文章 脉络的表现有作用(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从侧面突出 吴的形象e深化爱的主题f在结构上为最后一句做铺垫。

高考小说专题之情节

高考小说专题之情节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 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 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 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2.再次点题。 读者感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二、情节的作用

情节本身作用



结尾情节与

五要素的作用


1.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3.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人物:1.丰富了人物形象
2.使人物形象得以更加立体、完整。 情节:1.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
2017全国3 《天嚣》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说明。
2016全国3 《玻璃》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要 要分析。
2015全国1 《马兰花》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4全国1 《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雨果《报复》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②③的点表情明现节彭彭,恩恩有的的身性哪份格些。特作征用。?(6分)
④为下文作铺垫。
分析:
从结构上看,彭恩打电话处于文章的开头,因此可联系全文来
作答,如引起全文、铺垫、线索等。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看,
“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

2016年江苏高考《会明》小说阅读

2016年江苏高考《会明》小说阅读

[2016年江苏高考,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

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

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锄》文本详解和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锄》文本详解和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锄》文本详解和答案详解阅读四个意识是浸入意识、整体意识、精审意识和文本意识。

在批注式阅读中,需要关注文体特征,特别是“环境、人物、情节、情感主旨”等方面。

勾画批注时,应该注意点题、人物特点、评价词、含情蕴智的句子和反复句,以及层次推动的词句。

整体把握时,需要对情节进行分层思考,把握情感主旨。

小说《捡烂纸的老头》的标题“锄”具有多重义,不仅包含本义,还具有象征义,代表着某种人、某种品质美德或寄寓某种情感思想。

主人公XXX拄着锄头走出村子,有人问他是否去了百亩园,他平静地回答“是哩”。

即使天气炎热,他的眼睛也不方便,但他仍然坚持去,因为他不是为了锄地,而是为了过瘾。

他的固执和温和同时表现出他对锄地的热爱。

阳光斜射在他的脸上,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静穆的感觉。

尽管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他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仍然拄着锄把从容地走过去,给人留下悬念的感觉。

第一层是对话,交代人物、时间和地点,初现人物性格。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是一块肥沃的河滩地,是西湾村人世世代代生活的物质基础。

然而,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因为煤炭公司看中了这块地,要在这里建一个焦炭厂,代表了工业化进程。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这个价格,西湾村人把百亩园上的庄稼全部收割了,把土地弄得一片狼藉。

这种毁灭性的结局与百亩园世代以来为人们安身立命生活的物质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决定坚定地照常种庄稼,煤炭公司最终妥协了,每亩地要付一万五千块钱。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在乱流河两岸传颂,被人们视为传奇。

一万五千块钱的天价让人头晕,想想需要一百多年的辛苦和汗水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这些钱,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在胜利的喜悦中,人们不再去百亩园了,因为一旦签订合同并领取钱款,推土机便会立即进入园区。

然而,那些被人遗忘的种子仍然像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小说情节概括

小说情节概括
来自(二)对于第2种提问方式: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解题指导】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角度、人物角度、线索角度以
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面 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答案]
• • • •
(1)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2)丈夫撒谎掩饰。 (3)妻子替丈夫圆谎。 (4)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梳理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的脉络,可以从 4个角度去进行: (1)情节角度。看本文事件发展:谈卖鸟笼——拒卖鸟 笼——赠送鸟笼——醉酒为鸟笼。
(2)人物角度。看主人公心理变化:期待好价——信守 约定——慷慨赠送——喜极而悲。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 高潮——结局。 •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 魅力。 •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 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 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 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 “欧· 亨利式结尾”。
部情节的能力)
(一)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常用答题模式: (用主谓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典型习题】 小说1:《枪口下的人格》 1.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 基本情节。(4分) • 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 俘——被俘——脱险——赴死。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篇(课件57张)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篇(课件57张)

典题释法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类型(一)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案: (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 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 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 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解析:可从事件发展和主人公心理 变化两方面分析。
概括情节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 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摇摆式:情节一波三折 3、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 而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情节,一切又 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情节的生动性。
赏析情节手法和作用
一、核心知识储备
情节手法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 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一)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如 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叙述人 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内涵及作用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 “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进与读者的 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 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它 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 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 的事情。

文章的结构体现文章的思路,如果能够正 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 章的思路了。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根据文章 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认清文章的段落 层次、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 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 作技巧的重要环节。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

• 4【答案】 C【解析】 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 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连词“且”前应断开,排除A、D两 项;B项中,“承宪妻每扬言”一句缺少宾语,不可独立成句;故答 案为C。 • 5【答案】D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 退的婉辞。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属无中生有, 错误。 • 6【答案】B 【解析】文中没有说其中的大臣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 故错误。 • 7、(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 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案】合适。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俩人都是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孤身一人, 才拿起的电话,从而有了后面的层层推进,看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发展。 2.“战争”这个题目是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文章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其实处处 在说战争,两人是因为战争相识、相恋到最后的永别。3.在艺术手法上,题目“战争” 是一个饱含象征寓意的词汇,战争代表着残酷和毁灭,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在它面 前都会毁于一旦,这也预示着两人不得善终的结局。4.在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因为“战争”,才使得俩人的性格表现充满矛盾,既防备又坦诚,既克制又浓烈,也 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体和丰满。5.在思想内容上,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控 诉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人性的美好。6.在艺术结构上,做到了跟前后文的呼应,给读 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尤其是最后作者突然挂断的电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对两人恋情的无限惋惜之情。
•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 • 【答案】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 毫无灵气的马。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 显飒爽之姿。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 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 匠们的匠气之马。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做,所以, 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 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两个部分。

2016年山东高考《琴声何来》小说阅读

2016年山东高考《琴声何来》小说阅读

[2016年山东高考,19-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

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

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

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

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

2016高考语文北京卷阅读《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解析

2016高考语文北京卷阅读《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解析

2016高考语文北京卷阅读题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解析新东方在线甄丽鹤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第二天,新东方在线继续为大家带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解析。

以下为新东方在线语文名师甄丽鹤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北京卷阅读理解的试题解析,我们先来看看原题。

【原题】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牚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牚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试题解析及2017年复习指导陕西省西安中学庞世文一.原题呈现及解析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2016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

2016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之情节
学习目标:
1.读懂小说。 2.掌握情节题的答题角度。
一、小说知识回顾 小说四大关键词 主题
情节 人物 环境
命题热点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四个关键词: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及手法 梳理概括、特点作用分析、情节手法 形象特征、(次要)人物的作用、 意蕴主旨理解、探究。
概括角度要一致
问题:1、情节错误或不全
2、语言不精练 3、没要点化
概括故事情节的思路
(1)叙清事件(人物+事件) (2)叙述角度(同一角度,前后贯通) (3)要点化 (序号标注)
答案示例一:巴尔塔萨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 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人物+事件) 答案示例二:做好鸟笼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拒绝卖 给老大夫,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 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二、情节概括题
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并回答后 面的练习。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语言不精练,没有分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于精练,简而不明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分析代概括,情节不全
情节理解概括有误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四、为环境服务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 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 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 读者对勤劳、淳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 他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他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 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 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 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也表现出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 和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的三个场景,集中展示 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锄》文本详解和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锄》文本详解和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小说《捡烂纸的老头》批注式阅读和答案详解锄【标题为物象,应该有多重义,含本义和象征义,多象征某种人、某种品质美德、寄寓某种情感思想、】李锐拄着锄【点题,名词锄头】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人物】,又去百亩园【地点】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点题之笔,动词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固执但温和】: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反复句,笑着说,不顾人们的劝阻,说明性格温和固执,同时表现对锄地的热爱】斜射的阳光【时间,傍晚】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固执,悬念感】第一层:对话,交代人物、时间、地点,初现人物性格。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数量词连续反复,紧扣文本思考:强调百亩园世代以来都是人们安身立命生活的物质基础,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与后面被毁的结局形成对比】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对比】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代表工业化进程】。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

高中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

题型三情节作用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2大角度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三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5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链接高考一、2017年【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2016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解析

2016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解析

二、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2023·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 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 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布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表达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寻常常,我爹 希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 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 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这里借助梨花衬托哈尼姑 娘的心灵美。
“我在蒙眬中,又模糊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 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飘舞的雪花,拥抱 了全市镇。”
——《祝愿》
——象征和示意,深化主旨〔在这里,作 者拿有钱人的祝愿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 了一个鲜亮的比照。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 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愿,一边是 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愿声 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猛烈的比照,增
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 或某种心理;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 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
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 之变化否?” ……
——《曹操煮酒论英雄》
——开放、推动情节进展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 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 姑娘从梨花中走来。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 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 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 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 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故事情节的思路
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⑵概括叙述,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按照“何人做何事”的主谓结构来表述。故事较复杂, 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 前后贯通。 (抓住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3)要点化(序号标注,依据赋分) 可以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或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答:先写了…,紧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之情节
小说基本知识概述
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 生活(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 要 素
人物(核心) 情节(骨架) 环境(依托)
主题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三者中,人物是 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语言不精练,没有分点做答,
[阅卷反馈]
乙考生 答案 巴尔萨塔做好鸟笼 妻子充满希望 老大夫要 买鸟笼 巴尔萨塔拒卖鸟笼 蒙铁尔不认账 巴尔萨塔 白送鸟笼 巴尔萨塔醉酒 考试得分 4分
概括角度不一致
失误类型: 思路不明确,概括角度不一致 阅卷评析 :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从巴尔萨塔的行为 角度,也可以从他的心理发展角度来概括,本考生在 概括时思路不明确,“妻子充满希望”“ 蒙铁尔不认 账”显得多余,“老大夫要买鸟笼”与“巴尔萨塔拒 卖鸟笼”概括重复,且角度不一致。因此扣掉1分。
(2)理清结构,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按照情 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 :背景(序幕)——护送(开端)——受伤( 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3)抓住场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一般 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 是人物活动的场所。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友--市场 买刀寻仇--看官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概括方法:
(1)寻找线索(明线与暗线),围绕小说中的某 一线索进行概括,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等,如《药》中的“人血馒 头”、《故乡》中的“我”等。作用:可使小说
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二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 揭示主题。如: ①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 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③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发现问题
问题:1、情节错误或不全
总结方法
2、语言不精练3、没要点化
答题方法:
1、抓线索;抓主要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

[阅卷抽样]
甲考生
答案: 巴尔萨塔用两个星期做了一个很大的鸟笼, 他的妻子以为可以卖到很多钱,感到很高兴。但是巴 尔萨塔却拒绝将其卖给老大夫,说自己已经答应卖给 了蒙铁尔的儿子。但蒙铁尔不认账,看到他的儿子很 伤心,巴尔萨塔将笼子无偿送给了他,下午,他在一 片庆祝声中喝醉了酒。 考试得分 :3分 失误类型:不合题意,表述啰嗦 阅卷评析 题目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 络”,而考生却当成了“复述故事情节”,基本情节 虽然梳理出来,但不符合要求,扣掉2分。
小说四大关键词 主题
情节 人物 环境
命题热点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四个关键词: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 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 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 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 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面包》 2010年广东卷)
2、请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格式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桃花坞》2012惠州模拟)
3、《木笛》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 的语句一一概括。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巴尔塔萨的一个奇 特的下午》2011年安徽卷)
二、情节的鉴赏(手法和作用): ①某一情节(或细节)作用分析; ②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③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 用; 三、 情节探究: ①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②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③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技巧
(一)情节概括与梳理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高考典例:
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通过 故事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故事情节通常包 发展 、 高潮 和 结局 几 括 开端 、 个部分,有的前有 序幕 ,后有 尾声 。
小说的情节结构(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类常见考点
一、 情节概括与梳理: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①……,②……,③……,④……
Company Logo
【实战演练】
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并回答后 面的练习。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很快我们发现整篇小说其实是由四个片 段构成: (1-5)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妻 子要求定要高价出售赚钱; (6-15)老大夫希拉尔多想买下鸟笼,却 被拒绝失望而归; (16-42)巴尔塔萨把鸟笼送给财主蒙铁尔 可怜的儿子彼贝; (43-45)巴尔塔萨很兴奋,喝酒醉至彻夜 未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