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波谱成像(Spectroscopic Imaging):通过分析组 织中的化学成分来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有助于肿瘤 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靶向成像(Targeted Imaging):通过使用特异性 标记的分子探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进行成像,为个 性化医疗和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04 磁共振成像应用
医学诊断
成本与普及
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未来需要降 低设备成本,提高可及性。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利用组织磁敏感性 的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显示脑部微出血、铁沉积等病理变化。
分子成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 脉冲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肿瘤和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快速扫描技术
研究更快的扫描序列和算法,缩短 成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患 者长时间处于扫描腔内的压力。
多模态成像融合
结合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 如CT、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 融合,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息 。
新应用活动和功能连接,深入 了解神经系统和认知科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软组织分辨率
MRI对软组织结构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脑、关节、肌 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
无骨伪影干扰
MRI不受骨骼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检查时间长
由于MRI需要采集大量数 据,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金属植入物限制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影像)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来生成高分辨率影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以下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1. 核磁共振基础:
-原子核中的带电粒子,例如氢原子核(质子),具有自旋。

当这些原子核置于外部磁场中时,它们会产生磁矩,即一个磁场。

在医学成像中,常用的是质子的核磁共振。

2. 激发:
-当磁共振体(通常是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置于强大的外部磁场中时,核磁矩会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预cession运动,这是一种旋转运动。

通过应用额外的无线电频率(射频脉冲)来激发这些核磁共振体,使其离开平衡态。

3. 驰豫:
-一旦停止射频激发,核磁矩将重新恢复到平衡态。

这个过程称为核磁共振驰豫。

在这个过程中,核磁矩会释放出能量,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4. 信号检测:
-放射出的能量产生的旋转磁场可以被检测。

在MRI中,探测器
会测量这个信号并传递给计算机。

5. 空间编码:
-为了获得空间信息,外加一组梯度磁场。

这些梯度场使得不同位置的核磁体经历不同的共振频率。

通过测量这些频率差异,可以获取关于空间位置的信息。

6. 图像重建:
-计算机将从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二维或三维图像。

这涉及到使用数学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

总体而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核磁体的激发、驰豫和信号检测,结合梯度磁场和计算机处理,实现对人体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

MRI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率,而且不涉及使用放射线。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浅析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浅析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浅析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进行浅析,包括核磁共振现象、信号获取和图像重建等方面。

1. 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在外加静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下,原子核会发生能级跃迁并释放能量。

具体来说,当原子核处于外加静磁场中时,其自旋会沿着静磁场方向取向。

当外加射频脉冲与原子核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原子核会吸收能量并发生能级跃迁。

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会重新释放吸收的能量,并产生一个特定的信号。

2. 信号获取在核磁共振成像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强大且稳定的静磁场。

这个静磁场可以使得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取向,并保持稳定。

然后,通过发送射频脉冲来激发原子核的共振,使其吸收能量并发生能级跃迁。

接下来,通过接收原子核释放的信号来获取图像信息。

信号获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激发和接收。

在激发阶段,通过发送射频脉冲来激发原子核的共振。

在接收阶段,通过接收原子核释放的信号来获取图像信息。

这些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送入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关键步骤,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人体内部组织的图像。

图像重建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空间编码和图像生成。

在空间编码阶段,通过应用梯度磁场来对信号进行空间编码。

梯度磁场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从而实现对空间位置的编码。

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对不同位置的原子核进行编码。

在图像生成阶段,利用空间编码的信息来重建图像。

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频域上的图像信息。

然后,通过逆傅里叶变换将频域图像转换为空域图像,从而得到最终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

4. 应用领域核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无辐射的人体内部组织图像,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MRI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

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

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

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MRI用于影像诊断已经有20多年,作为一种无辐射、低(非)侵袭的检查设备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

由于其需要使用很强的磁场和射频脉冲(RF),因此相应方面的影响也必须考虑,特别是近年随着3T-MR设备使用数量增加,更显示出对其安全性进行重新验证的必要性。

Ⅰ、有关静磁场和RF的安全管理MR检查时,从安全角度必须考虑静磁场、RF、梯度磁场、以及噪音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高场强、高性能MR设备出现,要求比以往更加重视静磁场和RF对人体影响的安全管理。

1、关于静磁场的安全管理3T-MR对磁性体吸引力的增大成为安全管理上的大问题。

屏蔽技术的进步使3T-MR磁场漏泄范围与1.5TMR相比几乎没有差别,但这也使得机架开口部磁场强度急剧衰减,也就是说与1.5T时相比,机架开口部磁场梯度更陡。

对磁性体的吸引力与该磁性体质量和磁场强度、磁场梯度有很大关系,质量越大或磁场梯度变化越陡急,则对磁性体的吸引力越大,这点必须引起足够注意。

1-1、体外金属的安全管理与放射线相比,MRI中使用的强磁场相对安全,但绝不是说不会发生来自MRI 方面的事故。

据此观点,MRI属于低侵袭检查,但不能说是安全检查。

MRI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是绝对禁止持剪刀、手术刀、镊子、听诊器等磁性医疗器械进入检查室,以及将医用氧气瓶、监测装置(如心电图机、血压计、呼吸机)、输液泵等可移动医疗器械送入检查室,接送患者的担架、轮椅车如果不是MRI室专用的非磁性材料制成,也绝对不要进入。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探测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医学成像技术。

在MRI中,人体被放置在一个强磁场中,并接受一个无线电波的辐射,这个辐射会在体内产生核磁共振现象,使得人体中的原子核产生共振。

MRI仪器通过测量这些共振信号来重建人体结构的三维图像。

MRI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可以探测人体内部的深度,可以显示不同组织之间的相对大小和形状,以及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和纹理。

MRI通常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组织图像的医学检查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无创伤的全身解剖图像,对病理性变化早期的发现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磁共振成像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首先,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主磁场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和射频系统。

主磁场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产生一个极强的定向磁场,通常为1到3特斯拉。

这个磁场可以将人体内的核磁共振信号分离出来。

在主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的水分子和其他核自旋(比如氢原子核)会产生一个差异很小的能级分裂。

然后,梯度磁场系统起到定位的作用,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选择性地激发和感应特定区域的核磁共振信号。

接下来,利用射频系统,通过传送一系列射频脉冲激发患者体内的核自旋。

这些射频脉冲将导致核自旋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并在脉冲结束后,核自旋会回到基态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释放的能量即为核磁共振信号。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MRI图像,必须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针对性的频率分析和空间编码。

频率分析是指将复杂的核磁共振信号转换为频率分量,以获得不同的核磁共振频率信息。

而空间编码则是指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对核磁共振信号在空间上进行编码。

最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和图像重建算法,将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转换为高质量的图像。

这些算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滤波、插值和二维重建等步骤,以达到优化图像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主磁场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和射频系统的协同作用。

通过产生一个高强度的定向磁场、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和感应核磁共振信号,并通过频率分析和空间编码,最终获得高质量的MRI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医学诊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组织图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在肾功能

磁共振成像(MRI)在肾功能
尿液排泄
MRI可以观察肾脏排泄尿液的过程, 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04 MRI在肾功能评估中的挑 战与展望
技术挑战
信号采集难度
肾脏位置深且形状不规则,导致 MRI信号采集难度较大,需要优
化成像技术和序列。
分辨率限制
目前MRI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对 于微小结构变化和早期病变的检
测可能存在局限性。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对比度高的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 解剖结构和组织病变。来自MR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MRI在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 系统、乳腺、妇科等多个领域都有广 泛的应用,尤其在神经系统和骨骼系 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MRI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 、疗效评估和随访,以及用于评估骨 折、关节病变等骨骼系统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提高肾脏成像的分辨率和准 确性。
应用拓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MRI在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
个性化评估
未来MRI技术可能会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实现肾脏 功能的个性化评估和预测。
05 结论
MRI在肾功能评估中的重要地位
准确度高
结构异常
MRI能够清晰显示肾脏的 结构,发现肾脏的异常改 变,如肾囊肿、肾结石、 肾肿瘤等。
肾皮质和髓质分界
MRI可以清晰显示肾皮质 和髓质的分界,有助于判 断肾脏的生理状态。
肾脏血流动力学评估
肾动脉狭窄
MRI可以通过血管成像技 术评估肾动脉的狭窄程度, 从而判断肾脏的血流动力 学状态。
肾静脉血栓形成
对比剂使用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须知1、磁共振成像简介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将人体放在强磁场内,利用磁共振现象,把电磁波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得到断层图像。

我院引进最新一代德国西门子公司超导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能多方位、立体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清晰、无有害射线辐射等优点。

适用于检查全身各种肿瘤,心血管、炎症性疾病等,在神经系统、脊柱、关节等疾病诊断效果更突出。

2、磁共振检查禁忌症1)置放心脏起搏器者进入强磁场可导致起博器失灵而危及生命。

2)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有损伤眼球的危险。

3)动脉瘤术后有银夹者有可能使银夹脱落。

4)幽闭恐惧症患者。

5)危重病人、呼吸循环不稳定者或高热病人。

3、扫描前准备1)取下身上金属物品,包括:手机、钥匙、水果刀、机械手表、硬币、发夹、打火机、活动假牙等,以免影响检查效果或损坏机器,严重者危及生命。

2)信用卡、磁卡等磁性卡请勿带入扫描间,以免内储信号被消除。

3)换掉所有带金属挂勾、拉链、纽扣的衣物,最好不穿含尼龙的衣裤,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4)妇女不要用眼影等化妆品、以免影响检查效果,上环者行腰椎、上腔检查前需取环。

5)进行盆腔(包括膀胱、生殖系统)检查者,请于检查前2小时排便,并饮水500ml。

6)请于扫描当日带既往MRI、CT、B超、X线片及病历,以供医生参考,曾在本院做过MRI检查者,务必带MRI片及检查片号。

请门诊受检查者带门诊就诊卡。

7)进行胃肠道、胰腺、胆道检查需要空腹。

4、扫描过程1)受检者卧于检查床,送入扫描孔,扫描过程中必须保持身体静止不动,可平静呼吸或听医生指挥屏气。

2)扫描时因射频脉冲作用,噪声较大;检查后会使人体体温轻度上升。

3)部分病变不易显示或鉴别诊断困难,必要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扫描,此造影无需过敏试验。

如有过敏史,哮喘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告知MRI检查医生及护士。

5、患者知情选择1)MRI检查是仪器对人体受检部位间隔一定厚度分层逐层扫描,获取组织器官信息,因而较小的病变可能没有采集到,有漏诊、误诊的可能。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其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可以获取组织和器官的详细信息。

基本原理:MRI基于核磁共振(NMR)甚至Zeebman效应。

NMR是指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

MRI利用核自旋角动量和其相互作用来获取图像。

核自旋角动量是由核自旋引起的旋转运动。

它可以被外磁场引导并预先排列在磁场方向上。

通过放射射频脉冲和梯度场的作用,核磁共振的能级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于形成图像。

过程:1.磁场:MRI使用超导磁体来产生强大的恒定磁场。

这个磁场通常为1.5到3.0特斯拉,是地球磁场的几千倍。

磁场将核磁矢量朝向磁场方向。

2.放射射频脉冲:通过向人体发送无线电波,能够使核磁矢量跳出磁场方向。

这是通过匹配外加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核自旋的回旋频率来实现的。

这种频率与静态磁场的强度和核种类有关。

3.梯度场:在磁场中施加线性磁场梯度可以在人体的特定区域产生附加磁场。

这种附加磁场与核被成像区域的空间位置相关。

4.信号接收:当核自旋的能量从外加无线电波中恢复出来时,它会在接收线圈中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些信号被放大、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

5.图像重建:计算机将通过使用运动梯度,并根据磁场强度和梯度进行排序来定位和重建核信号。

最终,这些信号通过色彩编码的像素来呈现出来,以形成图像。

概念:1.T1和T2弛豫时间:T1弛豫时间表示核磁矢量在放射射频脉冲停止后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

T2弛豫时间表示在停止射频传输后,核磁矢量由于相互作用而抵消的时间。

2.脉冲序列:MRI使用不同的脉冲序列获取不同的图像信息。

常见的脉冲序列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PD)加权序列。

3.磁共振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的特殊药物,可以提高一些组织或血管的对比度,从而使特定结构更清晰可见。

4.功能性MRI(fMRI):fMRI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含氧量变化从而显示脑活动。

多核磁共振成像作用

多核磁共振成像作用

多核磁共振成像作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检测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并生成反映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图像。

而多核磁共振成像则是在常规的单核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引入多个不同类型的原子核作为探针,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系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核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的作用。

一、多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多核磁共振成像基于不同原子核的磁矩和射频响应特性的差异,通过设计和应用一系列特定的脉冲序列和射频场,实现对多个原子核的同时检测和成像。

这些原子核可以是氢(1H)、碳(12C)、氮(14N)、磷(31P)等,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的丰度和分布,从而能够提供关于生物体系结构和功能的丰富信息。

二、多核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测定:多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提供分子内部的原子间距、键合状态以及分子构型等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这对于药物设计和开发、疾病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代谢过程的监测:利用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追踪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例如葡萄糖代谢、脂肪代谢等。

这对于肿瘤诊断、神经科学以及营养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多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结合位点以及作用机制。

这对于新药研发和药物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通过监测患者的代谢变化和生理功能,还可以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5. 医学教育和培训: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直观的图像资料,帮助学生和医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疾病机制。

三、多核磁共振成像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信号采集的灵敏度、分辨率以及检测时间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多核磁共振成像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

纵向磁化恢复,其过程为纵向弛豫; 而横向磁化消失,其过程则为横向弛 豫。纵向磁化由零恢复到原来数值的 63%所需的时间,为纵向弛豫时间简 称T1。横向磁化由最大减小到最大值 的37%所需的时间,为横向弛豫时间, 简称T2。
T1与T2是时间常数,而不是绝对值。
弛豫与弛豫时间
中止RF脉冲,则由RF脉冲引起的 变化很快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即发
主磁体的场强要相当强。场强单位为特 斯拉(T)或高斯(Gauss G)。主磁体的场强要 求均匀。
根据主磁体的结构可分为永久磁体 (permanentmagnets)、阻抗磁 (resistivemag—
nets)和超导磁体(superconductingmagnets) 三种。
1、磁体
永久<0.3T 阻抗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900脉冲一等待TE/2—1800脉冲一等待TE /2一记录信号,这是一个自旋回波脉冲
[spinecho(SE)pulsesequence]序列
MRI 设 备
MRI设备包括主磁体、梯度线圈、射频 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这些部分负责MR信 号产生、探测与编码;模拟转换器、计算机、 磁盘与磁带机等,则负责数据处理、图像重 建、显示与存储
质子吸收RF脉冲的能量,由低能级(指向上) 跃迁到高能级(指向下)。指向下质子抵消了 指向上质子的磁力,于是纵向磁化减小。
与此同时,RF脉冲还使进动的质子不再 处于不同的相位,而作同步、同速运动,即
处于同相位(inphase)。这样,质子在同一时 间指向同一方向,其磁矢量也在该方向叠
加起来,于是出现横向磁化
超导:0.35~2T
场强:超低场:002~009;低场:01~03
中场:03~10; 高场:10~2T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列的1 /ETL(echo train length,ETL) 。
TSE序列特点:
因回波链上每个回波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反 映组织的对比也不一样,一般将所需的某一回 波的数据线排列在K空间中心,这一回波时间称 为有效回波时间(TEeff),而其它回波的数据 线则排列在K空间的周围部分。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 (MR 磁共振血管成像 hydrography)
MR弥散成像-对水分子的布郎运动非常敏感,评
价水分子中质子的移动,能使缺血<2h的水肿脑
细胞显示异常的信号。
MR灌注成像-能动态显示脑组织内的血容量、血
流量和流速,能早期显示脑血流灌注缺损区。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能够无创检测生理和生化代谢,提供
生物体内化学组织部分的信息资料。临
床常用的原子核是31P和1H。
磁 共 振 成 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为近二十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成像 技术,具有多平面、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为组织的 解剖、病理、代谢及流动提供一种全新的无创的评价方法。 核磁共振的“核”即即氢原子核;“磁”即一个强大的静磁
场和在此静磁场上按时叠加一个小的射频
CT
稍低 敏感 不能 有 有 较低 无 稍低
磁共振硬、软件的改进与发展:
硬件方面:磁体小型化、低磁场设备、专用型 MR 扫描仪。 开放式MR机:常规成像和介入操作兼容。 线圈:全相控阵列线圈、相控阵列线圈 一体化。 与检查床
软件方面:
①超高速、时时重建、超高分辨率显示、将图像显示 分辨率提高至微秒水平。②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图像采 集并快速重建。③依次扫描完成采集原始数据后,即 可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图像分割、图像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避免患者穿戴任何金属物品带入MRI检查室,包括钱币,手机, 磁卡(电话卡、银行卡等),钥匙,手表、打火机、金属皮带、 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胸罩及其他金属饰品; 影响磁场均匀性,干扰图像、形成伪影,不利于病变显示; 强磁场可将金属物品吸附至MR机上,造成MR机损坏,甚至伤 害到受检者; 手机、磁卡、手表等贵重物品可因强磁场的作用而损坏,造 成个人财物的损失。
•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于此项检查,对他们而言,身处核磁共 振成像机器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体验。
3.临床应用
3.1 优势
(1)无电离辐射危害; (2)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面); (3)显示解剖细节更好; (4)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浸润,非移位
性轻微骨折,脑水肿等); (5)通过信号可确定组织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 (6)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比好。
➢ 曾用名: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体层成像、核磁共振 CT等;日本学者提出去掉“核”字,称为“磁共振成 像”,该提法被采纳。
➢ 学术成就:几十年期间(1952~2003),MRI相关研究 已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3领域、6获诺贝尔奖。
1.2 MRI设备构成
➢ 由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它辅 助设备构成。
2.2 检查前询问及பைடு நூலகம்查
(3)对体内有金属弹片、术后银夹,金属内固定板、假关节等 的患者,MRI检查要持慎重态度,必需检查时要严密观察,患者 如有局部不适,应立即中止检查。 ✓金属异物在高磁场中发生移动可致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损 伤,如眼睛内的金属片移动可导致患者眼睛受伤甚至失明; ✓磁场可使动脉瘤夹、金属支架移位,导致它们所修补的动脉 发生破裂(材质不同影响不同,不锈钢材质的危险较大,镍钛合 金相对较安全)。 ✓有些假牙也具有铁磁性,如允许尽量摘掉后再行检查; ✓大多数整形外科植入品,即使属于铁磁性,一般也不会出现 问题,因为它们已经牢牢嵌入到骨骼中。 ✓体内多数部位的金属不会引发问题:在体内时间达到数周(>6 周) 即可形成足够多的疤痕组织使其固定在原位。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质子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测量人体组织中的质子信号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优势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质子磁共振成像进行探讨。

1、原理质子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

当人体置于强磁场中时,体内的氢原子质子会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

通过向人体内部发送无线电波脉冲,可以激发组织内的质子发射信号。

根据不同组织中质子的密度和运动状态,可以获取不同对比度的图像,从而展现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2、应用质子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和损伤。

它在神经系统、心脏、脊柱、肌肉骨骼、胸腔腹腔等部位的成像中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神经影像学中,MRI可以清晰显示大脑、脊髓等结构,帮助医生诊断脑卒中、脑瘤等疾病。

在心脏影像学中,MRI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关于心肌缺血、心房纤颤等疾病的诊断信息。

3、优势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CT等成像技术,质子磁共振成像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MRI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对患者没有辐射危害,适合于长期复查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其次,MRI拥有出色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清晰显示脑组织、韧带、关节软骨等结构,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病变。

此外,MRI成像过程全程无痛,对患者舒适度较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注意事项尽管质子磁共振成像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在具体操作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由于MRI采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患者需要脱去所有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钥匙、铅笔等,以避免对设备和人体造成伤害。

其次,患者应告知医生有无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听力助听器等,以免影响成像效果和个人安全。

最后,对于孕妇和患有严重焦虑症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心理护理。

综上所述,质子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全程无痛等优势,在各个医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下,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 并吸收能量,然后释放出特定的射频信号,通过接收和处理 这些信号,形成图像。
MRI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磁体产生强大的静磁场,使人体 内的氢原子核被束缚并处于静磁 场中。
梯度系统产生三个方向的梯度磁 场,用于定位和空间编码。
主要由磁体、射频系统、梯度系 统和计算机成像系统组成。
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MRI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 骨骼系统等多个领域。
MRI可用于检查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多种疾病,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
0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缺点
检查时间较长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需要较长时间,通常需要30分钟到1 小时左右,这给患者带来不便。
特殊区域防护
在MRI检查过程中,应将患者送入安全检查区域,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患者防护
在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镇静剂和抗焦虑药物,以减少检 查过程中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工作人员防护
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并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磁性眼镜 、防噪音耳塞等。
功能成像
•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如脑功能成像、心肌功能成像等,有助于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THANKS
1980年代,随着超导磁体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 MRI技术迅速发展。
02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优点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尤其是对脂 肪、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
MRI的高分辨率有助于诊断微小病变和早期病变,提高诊 断准确性。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

质子磁共振成像(MRI)在医学领域,质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无创诊断工具,其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MRI技术可以生成人体内部详细的断层图像,提供医生对疾病和病变的准确诊断。

一、MRI的基本原理MRI技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来获得图像信息。

在MRI过程中,人体置于强磁场中,常用的磁场强度通常为1.5或3.0特斯拉。

这个强大的磁场会将人体内的质子(氢原子核)的磁矩取向与磁场一致。

接下来,医生通过发送一系列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扰动质子的磁矩,并接收返回的信号。

二、MRI的图像生成过程在MRI扫描中,患者被放置在医疗设备的磁共振机中。

首先,设备会利用强磁场对患者体内的质子进行定向,再向患者体内发送无线电波脉冲,以激发质子的共振。

患者体内的质子会发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接收线圈和放大器被检测到,并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三、MRI的应用领域MRI技术具有出色的解剖分辨率,在医学检查中广泛应用。

它可用于诊断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如脑部疾病、肿瘤、关节炎等。

与传统的X射线和CT扫描相比,MRI不使用任何放射线,并且对人体无害,因此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突破。

四、MRI的优势与局限MRI相较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其无辐射特性,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成像的能力,MRI可以提供更详细、准确的图像,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但是,MRI成像时间较长,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需要保持静止状态较长时间,这对于不适应这种环境的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不便。

五、MRI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RI设备和扫描技术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磁场强度和分辨率的提升,使得MRI成像更加清晰和准确。

随着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MRI在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关于磁共振(MRI)检查的那些事儿

关于磁共振(MRI)检查的那些事儿

医药健闻关于磁共振(MRI)检查的那些事儿蔡孙美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磁共振检查是临床常见的影像检查之一。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仍对这项检查存在诸多疑虑。

为此,本文说说磁共振检查的那些事儿。

MRI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英文简称MRI)是利用计算机对人体断面进行图像分析诊断的检查方法,基本原理是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给予特定的高波后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一种高波数的电磁波,经过计算机转换,形成MRI图像。

MRI适应证磁共振对人体软组织疾病显示很清楚,在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还能对颅脑、脊髓等部位疾病做出诊断。

通过影像显示,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死、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明确各个阶段的脑出血,以及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

磁共振在显示脊髓先天异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瘢痕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因外,磁共振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方面的问题,对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肌病也能准确进行诊断。

现如今,磁共振已成为对于全身各个系统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MRI优缺点磁共振优点无电离辐射并能够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能够行磁共振水成像、血管造影、功能成像、波谱成像等独特优势。

磁共振缺点(1)检查费用昂贵,成本仅次于PET。

(2)检查时间较长,进行一个部位的检查通常要半个小时以上,甚至需要1~2 h。

(3)MRI机房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加之MRI对患者体动敏感,易产生伪影,不适用于对急诊和危重患者的检查。

(4)MRI扫描箱内有噪音,需要患者保持心情平静,高度配合。

(5)MRI对钙化不敏感。

由于钙化中没有质子,因此不会产生MRI信号,这对钙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利。

MRI成像禁忌证磁共振设备相当于一块巨型磁铁,检查时不能带进任何磁性金属。

绝对禁忌证包括:(1)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胰岛素泵、人工心脏瓣膜等患者。

磁共振各序列的时间。

磁共振各序列的时间。

磁共振各序列的时间。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产生身体内部图像的技术。

在MRI扫描过程中,不同的成像序列(protocols)被用于捕捉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理信息。

每种序列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和反转时间(TI),它们对成像质量和所需时间有直接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MRI序列及其大致时间范围:1. T1加权序列(T1WI)TR:短,约几百毫秒(ms)TE:短,通常小于20msT1加权成像对解剖细节的显示非常好,常用于评估大脑、脊髓和关节等的结构。

2. T2加权序列(T2WI)TR:长,通常超过2000msTE:长,通常在80-100ms左右T2加权成像能够很好地显示水分和其他液体,对于检测炎症、水肿和某些肿瘤非常有用。

3. FLAIR(流体衰减反转恢复)TR:非常长,通常超过5000msTE:中等至长,通常在100-150ms之间TI:中等,通常在1500-2500ms之间FLAIR序列特别适用于检测大脑的水肿和病变,如多发性硬化斑块。

4. DWI(扩散加权成像)TR:中等至长,通常在3000-5000ms之间TE:短至中等,通常在60-100ms之间DWI能够检测早期脑梗死和其他类型的组织扩散异常。

5. GRE(梯度回波)TR:短至中等,通常在400-800ms之间TE:非常短,可以小于10msGRE序列常用于检测出血和微小血管异常。

6. EPI(回波计划成像)TR:非常短,通常在2000-3000ms之间TE:非常短,通常小于50msEPI是功能MRI(fMRI)和DWI的基础,能够快速获取图像。

注意事项实际扫描时间还受到扫描区域大小、所需的空间分辨率、序列的具体参数设置以及机器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厂家的MRI设备以及不同的软件版本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优参数设置,因此上述时间仅供参考。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或技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序列和参数设置。

《磁共振成像》课件

《磁共振成像》课件
穿着要求
穿着舒适、无金属纽扣或拉链的衣 服进行检查。
检查中的安全问题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免影 响成像效果。
遵循医生指导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保 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等。
观察身体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携带电子设备
02
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体系统
01
磁体类型
磁体系统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 部分,主要分为永磁型、超导
型和脉冲型三种类型。
02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衡量磁体性能的重 要指标,通常在0.5-3.0特斯拉
之间。
03
磁场均匀性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磁场 的均匀性必须得到保证,通常
要求在±0.01ppm之内。
梯度系统
• 技术挑战: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解决磁场均匀性、信噪比和安全性等问题。
快速成像技术
总结词
快速成像技术能够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效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发展趋势
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应用范 围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主流之一。
02
详细描述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当前研究的 热点之一,它能够综合利用多 种成像模式的信息,如磁共振 成像、超声成像、X射线成像 等,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
的诊断结果。
03
发展趋势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医
学影像技术的主流之一。
04
技术挑战
多模态成像技术需要解决不同 模态之间的兼容性和同步性问 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像质量

成像质量即是解剖分辨率,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每 一个组织体素的大小(空间分辨率)。由于每一 个体素在MRI上均由一个像素亮点代表,体内所 有的结构实质上都是叠加在一起的。每个具体体 素的大小均由三个因素决定,即视野大小、矩阵 大小和层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均可由操作者在 扫描中选定。减少体素的大小可改善空中分辨率, 但成像质量可受到信噪比的限制。所以,要获得 高的成像质量就必须妥善处理信噪比与空间分辨 率这两个重要的成像因素的关系。
(二)信噪比(SNR)

MRI实际上是组织发出的射频信号(RF)地形图。 每个像素的宽度与相应组织体素发出的射频信号 强度呈正比。但是,动物体产生的散乱的射频发 射波在像素信号强度上造成杂乱的变化,这就是 MRI上见到的噪音。噪音的存在降低了MRI质量, 减弱了低对比度组织结构的能见度,延长了图像 采集时间。为了获得高于特殊噪音水平的信号强 度,必须采用一定的最小的体素,而这又限制了 空间分辨率,进而限制了细微结构图像的质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相应增加检测的次数(如 激励、采集、数据处理或平均次数),将这些重 复的检测叠加并形成单一图像。
2.磁体

(1)磁体种类 全身MR成像所用的磁体分为阻抗型(常导 型)、超导型和永磁型。
①常导型

常导型磁体由电流产生磁场,导线为几组 铜或铝线线圈缠绕成圆桶状,它们具有明 显的电阻,故又称为阻抗型电磁体。这种 磁体造价低、工艺简单、重量轻、可现场 安装、通过切断电源可随时关闭磁场,但 耗电量大(30~60KW)、产热量大、场强 低、磁场均匀性易受室温变化的干扰。
一、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与设备

根据高斯(Gauss)学说,电和磁是同一回事,可 统称为电磁。电荷沿导线运动或质子沿轴线自旋 即可产生磁场;用导线切割磁力线亦可产生电流。 任何原子核内均含有核子(质子和中子),核子 自旋产生自旋磁场。具有偶数核子的原子核自旋 磁场相互抵消,不能形成核磁共振现象;具有奇 数核子的原子核在自旋过程中才能磁矩或磁场, 如1H、13C、19F、31P等,因而才能作为磁共振 图像的靶子,其中以1H更优。
5.计算机及数字处理

计算机是仅次于磁体的昂贵部件,其性能要求大 大高于X线CT所有的计算机。计算机外部设备主 要包括阵列处理机(用于数据处理及二维傅立叶 转换)、磁盘(500兆内存,1.2兆速)、磁带机 (存储图像和原始数据)、MR处理器(表格存储 器、时控板及海量存储器)、图像存储显示器 (MR图像和原始数据存在磁盘、软盘和磁带里, 通过显示屏随时显示)和操作台。操作台分为主 诊断台和卫星诊断台。主诊断台控制扫描,卫星 诊断台评价图像,部分功能可以同时在两个诊断 台上进行。
(2)磁屏蔽

较强大的固定磁场会明显地影响周围环境, 必须有适当的屏蔽对磁体及其磁场加以保 护,否则会对附近的设备设施如X线机、X 线CT、影像增强器、电视监视器、心电图 仪、脑电图机、电脑及其它机械电子产品 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内置芯片的病人产生 严重后果;相反,这些物品也会影响磁共 振机的磁场均匀性,造成MRI质量的下降。 磁屏蔽可用铁来吸收磁力线,也可用超导 线圈来抵消磁体远场的磁场作用。

多数MRI方法均不能产生边缘清晰锐利的层 面图像。磁场梯度的均匀性、RF脉冲的特 殊形状及层厚等使层厚周边的组织对RF脉 冲也会起反应,因而,影响了MRI边缘的清 晰度。
(八)磁弛豫现象

磁共振成像中的软组织及其病变的对比度 主要取决于T1与T2弛豫时间的差异。正常 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弛豫特征均取决于共 振频率,MRI对比度的根源是组织驰豫差异 的分子基础,即取决于亲水大分子结构的 运动状态。
(三)磁共振设备

磁共振设备相当复杂,但基本上是由MR信 号发射和采集系统、数据处理和图像显示 等部分组成。
1.磁场



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运动电流与导线长度的乘积即 产生一个小磁场(dB),导线总长度所产生的磁场称为总 磁场。环形导线产生的磁场见图1-18。 稳定的外磁场(B○)是磁共振的基本条件。磁场强度与 MR图像质量相关,一般认为,自由信号衰减(FID)的信 噪比(SNR)越高,MR图像质量越好,但纵向弛豫时间 (T1)和成像周期的重复时间(TR)的比值(纵向弛豫 量)、射频脉冲强度等均影响着MR图像质量。 驰豫过程中能量不可逆性地转移到其它正在共振的氢质 子上,使其相位的一致性丧失称为T2弛豫。此过程中净磁 化矢量先从静磁场B○的垂直线上开始衰减,故又称横向 弛豫。弛豫过程中能量不可逆地散布于动物体周围组织的 “晶格”中,化为热能或诱发分子运动的过程称为T1弛豫。 这一过程中能量逐步返回到静磁场B○方向上,故又称为 纵向弛豫。
4.射频线圈

射频磁场是由射频线圈以无线电波的形式 发射的,所以,射频磁场又称射频脉冲。 射频系统发射射频脉冲,使磁化的氢质子 吸收能量产生共振,这一过程称激励;在 弛豫过程中,氢质子释放能量并发出MR信 号,后者被检测系统所接受。因此,射频 系统主要由发射和接受两部分组成。其部 件包括发射器、功能放大器、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和低噪信号音放大器等。
(六)多层面成像


多层面成像可以同时显示不同的解剖层面, 在每一个成像周期中每一层面均被依次激 励。第一个RF脉冲从第一层组织中激励并 读出,其它层面依此类推。多层面图像不 增加采集时间。一定脉冲所能获得的层面 数受成像周期(TR)和回波时间(TE)的 限制: 最大层面数=TR/(TE+常数)
(七)层面外形
(4)均匀线圈

无论何种磁体都不能使孔洞内的磁场完全均匀一 致;另外,磁体周围的铁磁性物质也会进一步影 响磁场的均一性,因而,磁体内磁场的均一性必 须得到调整。被动调整是在磁体孔洞内贴补金属 小片,主动调整则是使用匀场线圈。匀场线圈是 一种复杂的带电线圈,位于磁体孔洞内,产生较 小的磁场以调节外磁场的不均一性。匀场线圈可 以是常导型也可以是超导型。常导型线圈的电流 由匀场电源提供。动物体也会减弱 磁场的均匀性, 因而应对匀场线圈进行不定期调整。磁体孔洞内 的均匀度应少于50ppm,且均匀度越小越好。
(3)射频屏蔽

磁共振机的射频脉冲可对临近的精密仪器产生干 扰,外界射频信号也会影响磁共振机的射频脉冲, 而人体发出的MR信号非常微弱,因而就影响了 MR图像的质量。射频屏蔽的方法是使用铜铝合金 或不锈钢板安置在扫描室的六个面上,门窗严密 合缝且叠加,整个屏蔽间于建筑物绝缘,只有一 点接地。射频屏蔽使外界射频信号如电视、广播、 计算机噪音、无线电话、步话机、汽车发动机等 发出的干扰波被受到阻挡并接地短路。
(五)三维容积成像

三维成像又称容积成像。这种成像方法的 每一次RF脉冲将激励组织的全部容积,而 不是单独激励一个层厚。容积成像很耗费 时间,它需要较长的采集时间,因为成像 周期的数目很大。另外,容积成像的图像 重建过程也很长,因为还需要其它数据。 三维成像的优点是能够重建较薄的连续性 层面,从而提高信噪比。
②超导型

超导型磁体也是由电流和导线产生磁场, 与常导型的差别在于导线为超导材料制成、 无或少有电阻。导线置于液氦中(4.2○K), 其外围真空,再外为液氮层(77○K)及第 二真空层。超导型磁体的优点是场强高、 磁场稳定均匀、磁场象常导型一样可随时 关闭、磁场强度可调节,但冷冻剂(液氦) 昂贵、工艺复杂、造价高。
3.磁场梯度


梯度磁场是由梯度线圈产生的,它为MR成像提供层面选 择的信息。梯度线圈位于磁体圆桶的低温控制器内,所产 生的梯度磁力线可与B○磁力线平行或垂直,其强度一般 为0.1~1.0高斯/cm。梯度磁场可随时开关,但其幅度和速 率必须精确调制。 梯度磁场的方向与三维轴线(X,Y,Z)方向一致,但联 合使用可获得任意斜轴(任意轴向)的图像。在X,Y,Z 三个轴向上的磁场梯度可以对冠状、矢状或轴面进行层面 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层面选择时,则另外两个分别作为频 率编码和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可对任何一个体 素(体内某点)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而在施加梯度磁场 后每个体素与像素是对应的,它们发出的MR信号幅度就 是图像上的黑白灰度。
三、MRI检查技术及图像分析

MRI较之于其它影像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显示对比 度低的病灶。MR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病灶与周围 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和用以显示组织固有对比度的 MR成像技术。
③永磁型

永磁型磁体由铁磁物质构成,制造时诱发 出较强的磁场。其磁力线垂直于孔洞和动 物体长轴。永磁型磁体造价和维护费用低、 不耗电也不消耗冷冻剂、边缘磁场小、磁 力线垂直于孔洞(可使用螺线管射频线圈、 有助于提高信噪比),但场强低(0.3~ 0.35T)、重量过大、磁场稳定性差(要求 室温波动在1℃以内)、磁场不能关闭。
(一)磁共振的概念

“核”是指MRI涉及到的目标原子核(靶核,主要指氢原子 核),与核周围的电子层关系不大。“磁”是指外加磁场, 即①MR发生在一个巨大的外磁场孔腔内,它能产生一个 恒定不变地强大磁场(B○);②在静磁场上按时叠加一 个小的射频磁场已进行和激励并诱发磁共振(B1);③叠 加另一个小的梯度磁场以进行空间描记并制成图像。“共 振”是借指宏观现象解释微观现象,当两个音叉的固有频 率相同,一个静止的音叉在另一个振动的音叉的不断的作 用下即可引起同步振动。核子间能量的不断吸收和释放亦 可引起振动,当质子释放或获得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能级 差时,质子就会在高能级和低能级间来回运动。这种升降 运动是在一个磁场中进行的,故称为核磁共振(NMR)。
(二)磁共振原理

动物体在强大的外界磁场(B○)的作用下,可获得MR图像,而体内 的氢质子亦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无外加磁场(B○)的作用下,平常 状态下人体内氢质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磁矩方向不一致,所产生的磁 力相互抵消。在外加磁场(B○)的作用下,自旋质子的磁矩将按量 子力学规律纷纷从无序状态向外磁场磁力线方向有序地排列,其中, 多数处于低能级质子的磁矩与B○的磁力线同向;少数高能级质子磁 矩与B○磁矩方向相反,最后达到动态平衡。当通过表面线圈从与B○ 磁力线垂直的方向施加射频(RF)磁场(RF脉冲)时,受检部位的 氢质子从中吸收能量并向XY平面偏转,这一过程称作激励 (Stimulation);射频磁场中断后氢质子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而重新 回到Z轴的自旋方向上,这一过程称驰豫(Relaxation),释放的电磁 能量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来并转化为MR信号。在梯度磁场的辅 助作用下,MR信号形成MR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