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文历史分期及其演进规律
试论公文的起源与演变及规律初探
试论公文的起源与演变及规律初探作者:陈灏来源:《卷宗》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公务活动产生和文字创造两个角度出发说明公文的起源,并结合时代特征具体阐述我国公文制度发展和演变的线索与内容,最后归纳出有关公文起源与演变过程总的规律:一是与政治制度高度相关,二是与社会经济相关,三是公文文种由简到繁再由繁入简、文书制度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高度成熟。
关键词:公文;起源;演变;规律The Preliminary of documents’ Origin E volution and LawChen Hao(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225,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official activities and the creation of text explain the origin of documents, and combines period features specifically addresse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documents and the clues and content evolution, and finally summed up the general laws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ne with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second is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and the third is on shape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nd then from complex to simple, and the content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and then to highly sophisticated.Keywords: documents; origin; evolution; law公文活动伴随着社会管理活动而产生,文字的发明为它创造了契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促使它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时,与社会管理活动相伴而生的公文活动也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公文写作
一1、应用文务发展阶段的特点:(1)秦汉时期,发展的规范期。
特点:秦成熟,汉发展。
汉:①为应用文程序化开辟先河(下行文:诏、制、策)②将应用文列入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③公文产生流传后世的名篇(2)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自觉时期。
特点:名家名篇跌出,写作理论探索研究(3)隋唐宋时期,发展的高峰期。
特点:名家辈出,名篇如山。
公文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
①一文一事②用纸制度③拟制与誉写④折叠⑤帖黄⑥编号(4)元明清时期,发展的稳定器。
特点:应用于各体趋于定型化,理论研究有发展,统一奏章格式,限定帖黄字数,禁用浮词套话,严格制定书写规划。
(5)辛亥革命以后(1911)的历史时期,变革创新时期。
1912年,确立新体式①新中国成立以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立完善的公文系统。
2、应用文的特点,作用是什么?特点:⑴强烈的政策性⑵鲜明的实用性⑶内容的专业性⑷形式的规范性⑸行文的严肃性⑹格式的固定性作用:法规准绳、指挥管理、联系协调、宣传教育、凭证依据作用、二1、应用文的构成要素及要求?主体——言之有理(灵魂和统帅)材料——言之有屋(血肉)结构——言之有序(骨架)语言——言之有法(物质形成或基础)主体的要求①观点正确②态度鲜明③重点突出材料要求:真实、切题、典型、新颖语言的要求:准确、简明、得体、朴实2、应用文对语言的要求是什么?基本要求:准确(语言通畅、词义准确、避免歧义)、简介、得体(适合特定的问题、对象、身份、场合等)、朴实(笔法置直其事,表达上多用叙述说明议论,用词上大众话、易懂、惯用)特殊要求:运用专业术语、运用数字和图表。
运用介词结构和陈述2、应用文基本结构形式?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横纵式结构3、应用问作者的构成?个人作者、群体作者、代言作者、法定作者三1、说出13种行政公文的名称及其适用范围。
上行文:请示、报告。
下行文: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批复、意见、会议纪要。
平行文:议案、函。
公文写作
二、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国家管理政务的工具,它有明确的 现实目的和效用,归纳起来与公文的特点一 样有以下五点: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领导和指导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一)、联系和沟通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单位、各 部门都希望及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而公文可以起到通报交流情况、沟通协 调关系的媒介作用。
第二节 公文的产生和发展
公文自产生发展至今,经理了漫长的历史 时期。研究公文的发展轨迹,必须了解公文 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历 史经验。
一、上古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公文的发端 时期 二、秦汉时期——公文的发展成型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成熟时期 四、唐宋时期——公文发展高峰时期 五、明清时期——公文稳定时期 六、辛亥革命时期——废旧立新时期 七、新中国建国之后——公文改革、创新时期
现代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公文的概述
一、什么是公文 公文是人类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 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 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 具”。 按照上述规定,公文即是党和国家机关在 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施政方面,表达意 志、传递策令的重要文字工具和手段。
公文的规范,一部分是国家统一规定 的,必须遵守;另外一些是约定俗成, 即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原则上也 应遵循。
(三)、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公文在内容上、语言上应尽量 简单、明确。 简明就是言简而意明,指用较少的文字表 明较多的内容。简明是一要篇幅短文字简; 二要语言精练,语意明晰。叙述要开门见山, 直陈其事,多意概叙为主;说明只作简要的 说明,力戒重复罗嗦,晦涩难懂;议论则是 画头点睛式的议,点到为止。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和用途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个简要介绍:
1.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朝的公文体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主要分为封命和告诫两大类。
封命是国家向诸侯国下达的军事、政治命令,告诫是国家向内部王室成员及官员发出的命令和劝告。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的公文体制比较严格,以法律为准绳。
公文种类有律令、诏书、奏报、试制等,主要用于法律文书、政令传达和吏治管理。
3.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公文体制比较宽松,主要分为谕旨、符书和表章三个类别。
谕旨是皇帝向百官下达的命令、奖赏和警告;符书是中央政府与各地官员之间传递消息的文书;表章是官员向上级报告工作或请示决策的文书。
4.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的公文体制相当庞杂,主要包括奏章、表状、诏令、牒书等。
奏章是官员向皇帝上书请示或报告的文书;表状主要用于官员与上级之间的交流;诏令是皇帝下达的政令;牒书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络和通讯。
5.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的公文体制比较精细,种类繁多。
主要包括奏章、制书、敕书、谕旨、行文等。
奏章是官
员向皇帝上报或请求决策的文书;谕旨是皇帝向官员下达的命令;行文是官员之间传递命令和通知的文书。
以上是对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和用途的简要介绍,每个朝代的公文体制都有其特色和变化。
行政公文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到现代的文书发展
行政公文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到现代的文书发展公文是一种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文书形式,它具有规范、准确和正式等特点。
行政公文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其格式和风格也有着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对行政公文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
古代的行政公文多以纸质为载体,书写方式主要为手写,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
古代行政公文的格式严谨,大部分公文由上至下分为标题、题词、正文和落款等部分。
其中,标题通常以“奏章”、“表状”等词语开头,题词用以概括公文文件的主题,正文详细阐述问题,落款则是公文的起草单位和日期。
古代行政公文强调尊重上级权威,因此在内容表达上常用恭维性辞藻和尊称,以显示对上级的敬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行政公文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电子化的出现,使得公文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
其次是公文格式的规范化,现代的行政公文排版要求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段落分明。
现代行政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其中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内容;正文部分要以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具体问题和相关措施;附件则用于携带相关文件和资料。
在现代化的行政公文中,存在许多公文类型,比如公告、通知、公函、合同等。
每种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规范和格式要求。
以合同为例,它是一种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文件。
合同通常由标题、正文、签名、日期和附件等部分组成。
标题部分表明合同的类型和名称;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和期限;签名和日期是合同的有效性证明,附件则是携带相关的附加信息。
总之,行政公文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文书的格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行政公文强调礼节和尊重上级权威,而现代行政公文则更加注重简洁、准确和规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行政公文在行政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通过规范化的文书形式,确保了行政事务的有效进行。
中国公文发展史
中国公文发展史001“公文”一词最早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魏。
赵俨传》,从公文之词出现起,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公文的基本职能便已出现。
公文最迟在3500年前就已经形成。
002先秦时把礼乐法度称为文章。
至南北朝“文”、“笔”之论,就将公文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003公文一词,在各朝各代有不同的名称:殷商时称“典册”、周代称“中”,秦称“典籍”,汉称“文书”、“文案”,三国称“公文”,唐宋称“文卷”、“案卷”,元称“文卷”、“薄籍”,明称“文牍”、“案牍”,清称“牌子”、“本章”,近代称得最多是的“文牍”、“文书”、“应用文”等等。
004叶圣陶《国文教学》中,重视公文的意识、观念已昭著异常。
005商代专职公文撰制机构---太史尞的出现,意味着公文撰制制度化进程的全面展开。
《尚书》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公文选集。
春秋战国时代,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思想解放和文章繁荣,为公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公文特有的色彩。
秦末战火和秦所实行的严刑峻法对秦的公文创作产生了明显的扼制作用,秦代公文的实际成就不高。
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王朝历史的短暂和“秦世不文”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汉代社会经济和公文元气的复苏提供了保障。
汉末魏晋之际,我国公文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隋代公文基本承六朝余绪,成就不大,但也提出了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强调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禁止文表华艳。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在文学上要求革新的呼声,对公文写作的时弊也有较大冲击。
宋承唐制,使唐代骈散公文文风基本归于极致,形成了崇尚朴实、长于说理、重实轻虚的显著特点。
元代公文中既有大量使用俚言俗语的粗俗体,也有紧承唐宋的典雅体,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白话体,形式的多样、丰富了公文的内涵。
特别是元代公文制度的完善,也使得元代公文在中国公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代封建中央集权的极端化,直接导致了封建文书及文书工作的系统化、严密化,明代以及以后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公文的完备时期。
古代公文流变演变笔记
古代公文流变演变笔记一、古代公文的那些事儿咱今天就来唠唠古代公文的流变演变,这可老有意思了。
古代公文呢,在不同的朝代那可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
就说秦朝吧,那时候的公文就很有法家的那种严谨感。
文字简洁明了,该说啥就说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
为啥呢?因为秦朝那时候是大一统的王朝,得把法令啥的传达得清楚啊。
就好比现在公司里的规章制度,得让大家一看就懂。
到了汉朝呢,公文就开始有了些文学性。
汉朝的文人多呀,而且那时候文化发展得也好。
公文里就会有一些优美的辞藻,但是又不失实用性。
这就像是一个既有内涵又打扮得好看的人。
再说说唐朝,唐朝那可是文化超级繁荣的时期。
公文在这个时候就更加注重格式和礼仪性了。
就像参加一场特别盛大的宴会,每个人都得按照规矩来。
而且唐朝的公文在表达上也更加丰富,各种修辞手法都可能会用到。
宋朝呢,公文就有点那种文人的精致感。
宋朝的文风本来就偏向细腻,公文里也能看出来。
不过呢,也没有丢掉公文该有的权威性。
元朝的公文呢,又有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
毕竟元朝是蒙古族统治嘛,在公文里可能会融入一些他们的文化元素。
明朝的时候,公文开始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就像是工厂里生产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和标准了。
清朝的公文呢,在继承前面朝代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些满族文化的影响。
古代公文的演变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
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古代社会的模样。
而且呀,古代公文的书写格式也很有趣。
从字体到排版,都有讲究。
比如说,不同级别的官员写公文用的纸张可能都不一样呢。
这就像现在不同级别的人用的办公用品可能也有区别。
古代公文的演变过程中,也有很多有名的公文范例。
像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就是一篇超级经典的公文。
这篇公文既表达了他对刘禅的忠诚,又把出兵的各种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从这篇公文中就能看出当时三国时期公文的一些特点。
反正就是说呢,古代公文的流变演变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历史大戏,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角色和戏份,真的是特别有趣的一个话题。
我国历代公文沿革概述_写作指导_
我国历代公文沿革概述应用文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晚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大量三千多年前的刻有古文字的甲骨片,记载着殷王朝从盘庚东迁以来到纣王覆灭时二百七十三年间的政治(世系、王事、征伐),经济(年成、田猎),文化(祭祀、天时、旬夕)等方面的卜辞或记事刻辞,具有原始公务文书的性质。
六经之一的《尚书》,传说是孔子所编,收录了唐、虞、夏、商、周时代的典、谟、训、诰、誓、命,是记载政绩、告贺、教戒、进谏、受命、誓众、命令等方面口头或书面的文献,这是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和政论的汇编。
春秋战国时代,君臣上下之间的文书往来,一般没有严格的界限,大都用“书”。
那时的书一般都用于政事,不象后来在私事往来中广泛应用。
《左传》上记载了不少书的内容。
如《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告赵子宣》,范文澜断为见于史传的最早的书体;又如成公七年《巫臣自晋遗子重子反》、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告范宣子重币》等文书,都是极其警策的公文。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羽檄交驰,文书的应用己日见重要。
《文心雕龙》所谓“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弭盛。
”但由于以竹简木牍传书,沉重繁累,且难尽意,所以外交的往来,必须同时派善于辞令的舌辩之士为使节赍书前往,以口头补充君主所授之词命。
《吕相绝秦》就是一篇记录魏相代表晋厉公出使秦国指谪秦穆公背信弃义的典型外交抗议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少有的完整而可靠的记录文献,其中记录了孔子所述郑国外交辞令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拟搞、讨论、修饰、润色的工序(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说明先秦诸子对公牍撰写十分重视。
秦并六国后,规定了公文体制,改命为制,改令为诏,改书为奏、议。
焚书以后,以吏为师传授法令文牍,公文从此趋向繁多的分类。
汉代继承和发展了秦代的公文体制,在秦代把书分为奏、议的基础上,又定为章、奏、表、议四种。
据《文心雕龙》记载,章用于对皇帝的感谢恩典,奏用于弹劾揭发,表用于陈述下情,议用于讨论不同意见。
公文的历史沿革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二)(2024)
引言概述:第二个时期的发展情况:1.来源的多样化在第二个时期,公文的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仅局限于政府机关。
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也开始使用公文作为沟通和记录的工具。
这种多样化的来源也促进了公文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公文,如通知、报告、备忘录等。
2.公文的规范化第二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对公文的规范化的追求。
人们开始意识到,明确的格式和结构能够提高公文的有效性和传达效果。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标准化的格式和写作规范,为公文的制作和处理提供了指导。
3.技术的应用第二个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开始应用于公文的处理和传递中。
电报、和方式等通信工具的出现,加快了公文的传递速度,提高了沟通效率。
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则为公文的电子化处理和在线传递奠定了基础。
4.信息管理的改进在第二个时期,公文的信息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进。
人们开始倡导文件和信息的分类、归档和检索,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有效利用。
5.公文的功能扩展第二个时期,公文的功能逐渐由纯粹的记录和传达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
公文不仅仅用于通知、说明和报告,还开始涉及到决策、协商、评估等方面。
公文的发展,逐渐成为组织和机构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的重要工具。
总结:第二个时期是公文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多样化的来源、规范化的要求、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的改进以及功能的扩展,公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公文的历史沿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了解和掌握公文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推动公文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应用文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更替:
夏 秦 东汉 商 (楚汉战争) 三国时期 (魏蜀吴) 唐 宋 西周 西汉
东周 春秋 战国 新 东汉 南北朝
晋 (西、东)
元 明
隋
清
西晋(265年—316年)
263年,魏灭蜀。 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定 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西晋末年,天灾和战乱接踵而来,各族人民被 迫背井离乡,沦为流民。他们在各地发动起义, 沉重打击了西晋的腐朽统治。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俘虏了西晋皇帝, 西晋灭亡。
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 论文》,把文 章分为4类8种:“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 实,诗赋欲丽”,其中多属应用文。 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把文章分为33
类,其中可属应用文的就有21类。
萧统编的《昭明文选》,选文37类,其中
可称为应用文的有20类之多。
隋(581年—618年)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
明(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 崇祯皇帝逃到万岁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清(1636年—1911年)
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称帝,改国 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年,明将吴三桂出降清朝,引清兵入关, 打败李自成军队,进占北京。 清代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 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 战,先后出现春秋五霸。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我国历代公文沿革概述]历代沿什么.doc
[我国历代公文沿革概述]历代沿什么应用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晚清时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
他们记录了从殷朝从盘庚东迁到纣王被灭的273年间的政治(世系、王石、征服)、经济(年增长、狩猎)、文化(祭祀、日、旬晚)等。
它们具有原始官方文件的性质。
《尚书》是六经之一,据说是孔子编纂的。
它包含唐代的口头或书面文件。
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文件和政治理论汇编。
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和大臣之间交换文件一般没有严格的界限。
大多数是“书”。
那时,书籍通常用于政府事务,不像后来的书籍广泛用于私人事务。
《左传》记载了许多书籍的内容。
如《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高嘉赵子轩”,范文澜是历史上所见最早的破书体例;又如成公七年的“晋代陈武子冲子之乱”和相公二十四年的“子产梵高紫萱冲子冲子”等文献,都是极其谨慎的文献。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纷争,文件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三代的政治休闲时期,寒若珉相当稀少,春秋时期,许多人被雇佣,书籍被引进以缓解这种情况。
”然而,由于使用竹简和木简来传递书籍是沉重的、乏味的和难以完成的,外交交流必须由擅长修辞和口才的外交使节陪同,以口头补充君主的话语和命令。
《吕湘诀·秦》是一部典型的外交抗议书,记载了魏翔代表晋厉公出使秦国,指责秦穆公背信弃义。
《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罕见的完整可靠的纪录片。
它记录了孔子所描述的郑国外交语言的形成过程。
它必须经过规划、讨论、修改、润饰的过程(孔子说:“为人生,毕创造了它,石叔讨论了它,装饰了它,子制作了它”)。
这表明先秦诸子对公文写作的重视。
秦与六国合并后,制定了公文制度,变序为制,变序为诏,变书为戏、议。
焚烧书籍后,官员被用作教授法律文件的教师,官方文件往往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公文制度。
根据秦朝对书籍的划分,分为四种类型,章、戏、表、讨论。
据《文心雕龙》说,这一章是用来表达对皇帝的感激和恩宠,报告弹劾和揭露,陈述情况和讨论不同的意见。
我国历代文书及文书工作概述
第二章我国历代文书及文书工作概述第一节公务文书的产生及其演变一、公文的产生(一)公文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
(二)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甲骨文书至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
1.甲骨文书的发现:●河南安阳小屯村●王懿荣●15万片左右2.甲骨文书的材料:‚甲骨‛的制成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也有牛的肩胛骨,还有少量的人头骨和兽骨。
我们所说的‚甲骨‛是‚卜用甲骨‛的简称,分为刻辞和不刻辞的两种,通常所指的‚甲骨‛是刻辞的甲骨。
3.甲骨文书的内容:甲骨文书是殷商王朝政务活动的记录。
包括祭祀、天时、征战、王事、旬夕(对今夕来旬的卜问)等。
可以分为:(1)占卜文书(甲骨卜辞),记录占卜的时间、求告的事件、显示的征兆及日后应验结果;(2)记事刻辞,记录非占卜的事件;(3)表谱刻辞(包括祭祀谱和家谱)。
4.甲骨文书的撰制:有一定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结构:完整的占卜文书大致包含四部分,即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
●制作:大致要经过取材、锯削、刮磨、钻凿、灼兆、刻辞、书辞、涂辞、刻兆等九道程序。
还没有统一的规格。
文书由史官负责镌刻并在文书上签名。
5.甲骨文书的价值:是后世研究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组织、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等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二、公文的演变公文自产生后,在表达手段、物质构成形态、名称及结构程式、文种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表达手段的变化1.人类表达手段的变化2.文书表达手段的变化:对刻契加书文字(二)范围的纯化与类似事物的区分标准不断明确。
(三)物质构成形态的变化文书的物质构成形态包括:书面载体显字材料书写工具至东汉发明了纸,这是文化史也是文书史上的大革命。
文书用纸之后,引起了文书本身形式及各种有关文书制度的变化:第一,文书从竹木的篇或版等形式变为卷轴式。
卷始于帛而广用于纸。
把若干纸张粘连起来,成一横幅,用一根木棒做中心,自左而右围绕着木棒卷起来成为一束(自左至右,开头的内容能在最外面),这叫卷子,这根细木棒叫做轴。
公文论文.doc
中国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发展演变研究一、中国封建社会公文(一)中国封建社会公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类社会自形成之日起,就有着为特定目的而交流的需要。
伴随着文字的形成和社会组织的产生,作为国家管理工具和社会交流手段的公文也逐渐产生和使用,正如我国学者徐望之所言:“人类有政治之组织,即有法令;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犊”。
国家统治者出于管理国家的需要,利用公文来颁行政令、处理政务,从而出现了公文。
在古代,特别是在实施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公文指的是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是当时皇帝与臣民、臣民与臣民之间进行往来的文书。
这个时间段的公文记载着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公务内容。
按载体划分,封建社会公文有简册、绢帛、纸质文书这三种。
按文体划分,封建社会公文有命令体、决议体、指示体、公告体、通知体、通报体、总结报告体等等。
(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公文制度发展演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伴随着公文的产生是国家机构日益完善和国家管理事务的增加,文书工作活动频繁,特别是专门处理公文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的出现,对文书工作提出了有序化和规范化要求,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用来规范文书工作的制度。
为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政事畅通,政令上传下达,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文书工作,形成和确立了成套的公文工作制度,并用严格的惩戒措施作辅助手段,来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促使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封建社会的公文制度随着朝代更迭而变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它也有它一定的发展规律。
研究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今的公文属性、结构特征、社会功能,有利于加强公文写作主体修养,有利于我们很好地了解古代文书工作,有利于完善古代公文制度,可见研究它的重要性。
研究过去公文制度的发展规律可以让今人从中学到古人发展的智慧和结晶,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与此同时,现在我国不管是国家政府、机关单位,还是社会团体、公司企业都很注重公文工作,更可见研究古代公文的发展规律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公文文种演变
示,将请 复
现了公告 命令中,
示从报告
和批复, 但仍能单
中分离出
独使用
来,将公
函与便函
合为函
新增了议 案,取消 了指令、 决议、布 告,将报 告与请示 划分两类
14种
13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种
决议; 命令
决议;
决定; (令)、 决定;
指示; 决定; 命令;
意见; 公告; 公报;
通知; 通告; 公告;
通报; 通知; 通告;
命令
命令
(令)、 (令)
指令; 议案;
决定、 决定;
决议; 指示;
指示; 公告、
布告、 通告;
公告、 通知;
通告; 通报;
通知; 报告;
通报; 请示;
报告、 批复;
请示; 函;会
批复; 议纪要
函;会
议纪要
取消签报、 数量增加, 新增指示、 新增了会
公告,增 首次出现 决定、决 议纪要,
加令和请 批转、答 议,又出 将令并入
建 国 以 来 公 文 文 种 演 变
时间
1951年9 月29日
1957年10 1964年2
月8日
月
1981年月 1987年2
27日
月18日
1993年11 1996年5
月21日
月3日
2000年8 月24日
2012年7 月1日
颁布文件 名称
《公文处 理暂行办 法》
《关于对 公文名称 和体式问 题的几点 意见》
较建国以 前要规范
7类 12种
10类12种 9类 15 种
10类15种 12类13种
命令 (令) 指示、 报告; 请示、 批复、 批示; 通知、 通报; 通告、 布告; 函
中国应用文发展史
中国公文发展史001“公文”一词最早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魏。
赵俨传》,从公文之词出现起,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公文的基本职能便已出现。
公文最迟在3500年前就已经形成。
002先秦时把礼乐法度称为文章。
至南北朝“文”、“笔”之论,就将公文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003公文一词,在各朝各代有不同的名称:殷商时称“典册”、周代称“中”,秦称“典籍”,汉称“文书”、“文案”,三国称“公文”,唐宋称“文卷”、“案卷”,元称“文卷”、“薄籍”,明称“文牍”、“案牍”,清称“牌子”、“本章”,近代称得最多是的“文牍”、“文书”、“应用文”等等。
004叶圣陶《国文教学》中,重视公文的意识、观念已昭著异常。
005商代专职公文撰制机构---太史尞的出现,意味着公文撰制制度化进程的全面展开。
《尚书》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公文选集。
春秋战国时代,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思想解放和文章繁荣,为公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公文特有的色彩。
秦末战火和秦所实行的严刑峻法对秦的公文创作产生了明显的扼制作用,秦代公文的实际成就不高。
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王朝历史的短暂和“秦世不文”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汉代社会经济和公文元气的复苏提供了保障。
汉末魏晋之际,我国公文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隋代公文基本承六朝余绪,成就不大,但也提出了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强调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禁止文表华艳。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在文学上要求革新的呼声,对公文写作的时弊也有较大冲击。
宋承唐制,使唐代骈散公文文风基本归于极致,形成了崇尚朴实、长于说理、重实轻虚的显著特点。
元代公文中既有大量使用俚言俗语的粗俗体,也有紧承唐宋的典雅体,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白话体,形式的多样、丰富了公文的内涵。
特别是元代公文制度的完善,也使得元代公文在中国公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代封建中央集权的极端化,直接导致了封建文书及文书工作的系统化、严密化,明代以及以后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公文的完备时期。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文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文的产生与发展,欢迎阅读。
一、公文的产生迄今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文章,就是公文。
从1898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等地陆续出土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到目前为止,数量已逾十万片。
这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甲骨文”。
“甲”是指龟甲,“骨”是牛骨或鹿骨,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甲骨刻辞。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时所作的简短记录,短的仅数字,长的也不过百余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性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字起源于劳动,文章和文学也是起源于劳动。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相比,实用文的诞生明显早于文学。
实用文的诞生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思维逐渐得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逐渐增多,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符号以便进行交流,这些符号就是早期的文字。
而文字的诞生为文章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二是人类的集体劳作需要协调、组织、指挥,而这一切缺少人类思维的固化物——文章,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应用文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
据学者考证,甲骨文主要是用来占卜的。
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总认为冥冥之中有凌架于万物之上的神,是他们主宰着事物的发生发展、生死存亡。
于是,遇事总要用占卜的方式来预测一下吉凶祸福,由身兼史官和巫师双重身份的人在甲骨上用刻辞予以记载。
就已发现的这些甲骨文来说,其内容涉及世系、气候、食货、征伐、畋猎等多方面。
甲骨文是埋在地下的殷代王室的档案,用现在的眼光看,大部分都是公务文书。
商周时代盛行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这就是我们常与甲骨文并称的“钟鼎文”。
钟鼎文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制度法令,有的记载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还有的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动,多数属于公文的范畴。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属于私人之间用于物质交换的契约,虽还是应用文,已不能归入公文范畴了。
行政公文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行政公文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行政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被广泛运用于政府机关及其他相关组织中。
本文将从行政公文的定义、历史发展和演变角度进行探讨,为大家全面了解行政公文提供一些背景知识。
一、行政公文的定义行政公文是指政府机关及其他相关组织为了调查研究、表达意见、下达命令、传递信息、保留记录等目的而使用的书面形式。
行政公文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二、行政公文的历史发展行政公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行政管理的初期。
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和信息传播的不便利,政府机关和官员常常需要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意见的传递和命令的发布。
然而,这些早期的行政公文多数以简单的形式存在,内容普遍单一,并没有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公文逐渐趋于规范化。
在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官方文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格式和规范。
这些文书多采用封套形式,分为标题、正文、落款等部分,有明确的发文机关和日期,并注重文字的简明扼要。
近代以后,随着行政管理的不断发展,行政公文的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这使得行政公文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政府和组织纷纷制定行政公文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行政公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行政公文的演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化行政公文逐渐兴起。
传统纸质行政公文面临着传输速度慢、存储成本高以及难以追溯等问题,而电子化行政公文具有传输便捷、存储容量大和可追溯等优势。
现代政府和组织普遍采用电子化行政公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传递速度。
此外,在行政公文的演变中,也逐渐涌现出多样化的公文形式。
除了以往的命令、通知等传统公文形式外,还出现了报告、请示、函电、备忘录等新的公文形式,以满足信息化和现代管理的需要。
四、行政公文的规范化要求为了确保行政公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各国政府和组织普遍制定了行政公文的规范和要求。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包括文件标题、正文内容、发文机关和日期等,要求文字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规范,书写规范整齐。
中国公文历史沿革初探
中国公文历史沿革初探中国公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一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夏商周时期起源,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转变,中国公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和制度体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公文的历史沿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公文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和价值。
一、中国公文的起源及夏商周时期的初步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中国公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公文开始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形式出现,主要用于记录国家事务和祭祀活动。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则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通过对这些古老文字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管理模式、价值观念和经济状况。
夏商周时期,公文的写作形式逐渐规范化。
例如,《尚书》中的《盘庚》篇,便是一篇典型的公文,其内容是盘庚对臣民的训话。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春秋》等史书,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秦汉时期的飞跃(约公元前221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公文的飞跃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的公文制度,如“书同文,车同轨”,使得公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
同时,秦朝还设立了专门的公文写作机构——尚书台,负责起草和审议公文。
汉承秦制,但在公文写作上更加丰富和细致。
汉代的公文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公文作品,如贾谊的《治安策》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唐宋时期的巅峰(约公元960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公文的巅峰阶段。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这些文人担任各级官吏,使得公文写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在这一时期,公文写作的规范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唐律疏议》等法规对公文的格式、用词、书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宋朝时期,公文写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公文种类和格式,如诏令、奏疏、札子等。
中国公文的历史分期及其演进规律初探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①本文试图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考察中国公文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对公文的历史分期、演进的根本动力和一般规律提出了初步看法。
一、中国公文历史发展的分期目前研究公文(或以公务应用文为主导的应用文②,以下行文中只出现“公文”,省略“应用文”亦或只提其一)的历史分期的着作,我以为,大致有三种分期方法:一是按历史朝代结合社会形态来分期:先秦时期公文;封建社会时期(从秦汉至清朝末叶)公文;中华民国时期公文(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被人民革命推翻为止);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公文。
③二是按历史朝代并结合公文的自身发展规律来分期:应用文发展的成熟期(秦汉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繁荣时期(隋唐宋时期);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时期(元明清时期):应用文发展的变革与现代化时期(含三阶段: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④三是按社会形态、历史朝代并结合应用文自身发展规律来分期: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是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元、明、清时代是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现代是应用文的重大变革时期。
⑤以上三种分期方法,这里只就其方法论谈点看法。
什么是“分期”?从逻辑上讲,就是以时间为序,采取划分或分类的方法,将说明对象分成若干时段加以说明的方法。
中国公文历史是一个属概念(母项).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将其分解成若干种概念(子项),前者叫划分,后者叫分类。
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历史分期采取划分或分类的方法均可,但“分”的标准只有一个,而且前后是统一的,分出来的子项之和应相当于母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文历史分期及其演进规律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
成果。
”①本文试图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考察中国公文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对公文的历史分期、演进的根本动力和一般规律提出了初步看法。
一、中国公文历史发展的分期
目前研究公文的历史分期的著作,我以为,大致有三种分期方法:
一是按历史朝代结合社会形态来分期:先秦时期公文;封建社会时期公文;中华民国时期公文;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公文。
③二是按历史朝代并结合公文的自身发
展规律来分期:应用文发展的成熟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应用文发展的繁荣时期;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时期:应用文发展的变革与现代化时期。
④
三是按社会形态、历史朝代并结合应用文自身发展规律来分期: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是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元、明、清时代是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现代是应用文的重大变革时期。
⑤
以上三种分期方法,这里只就其方法论谈点看法。
什么是“分期”?从逻辑上讲,就是以时间为序,采取划分或分类的方法,将说明对象分成若干时段加以说明的方法。
中国公文历史是一个属概念.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将其分解成若干
种概念,前者叫划分,后者叫分类。
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历史分期采取划分或分类的方法均可,但“分”的标准只有一个,而且前后是统一的,分出来的子项之和应相当于母项。
上述三种分期方法采取了两个以上的标准,同时前后又没有坚持同一性,因而造成了“分”
的逻辑混乱。
笔者认为,公文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同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因此研究中国公文的历史分期,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历史分类。
中国社会同世界各国一样,有它共同的发展规律,既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进入到有阶级的阶级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公文,自夏商产生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公文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各个阶段的社会和社会阶段的各个时期的统治者、管理者、领导者服务,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奴隶社会公文时期,约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即从夏代开始,经商、西周、春秋,共经历近1600年。
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初的甲骨公文及金文公文,最早的公文典籍《尚书》出现在这个时期。
封建社会公文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2300多年。
封建公文发端于战国,到秦汉正式确立,以后
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文时期,从1840年至1949年,共经历100多年。
在此期间,一方面随清王朝的继续存在到瓦解,封建公文由稳定走向没落,另一方面随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变化,资产阶级公文从开始形成,发展直至衰落。
在这个期间的后期,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公文.即1921年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在共产党机关和革命根据地政权所形成的公文。
社会主义社会公文时期。
从1949年1
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在新民主主义公文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公文系统.应当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的公文系统仅限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公文本着“一国两制”原则并行于世,不在内地公文系统之列。
按通常的历史分期,我们可以把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公文称为古代公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文称为近代公文;社会主义时期的公文称为现代公文。
有同志会问,按照中国的社会形态来划
分公文的历史发展是否“政治味太浓”?
不会,因为这是客观事实。
由于公文的行文主体是法定作者,它是为了满足法定作者需要的工具,是从属于法定作者及其社会管理活动要求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定作者及其社会管理活动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而任何阶级的利益又通过政治集中体现出来。
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公文不是一般的社会管理的工具,而是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的管理工具。
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政治思想
观点,制约着公文的内容,公文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并为政治服务。
这就是说,公文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具有政治的从属性。
无论是古代、近代或现代公文,这种政治上的从属性是很明显的。
总的看,封建社会公文主要是反映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封建官吏、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资本主义社会公文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治国方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文则反映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社会阶层的利益,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当然,我们讲公文具有政治从属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