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儿童游戏

合集下载

藏族民俗文化幼儿园教案:传承和展示藏族文化

藏族民俗文化幼儿园教案:传承和展示藏族文化

【藏族民俗文化幼儿园教案:传承和展示藏族文化】一、引言藏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智慧,是藏族人民的精神财富。

而幼儿园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如何通过幼儿园教育传承和展示藏族文化,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二、对藏族民俗文化的深入探究1. 藏族民俗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藏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藏族的饮食、服饰、住房、婚嫁、祭祀等方方面面都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元素,反映了藏族人民勤劳智慧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2. 藏族传统节日与习俗藏族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郎木寺雪祭、赛马节等都是藏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节日,这些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藏族传统手工艺藏族手工艺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唐卡、银饰、青稞酒等都彰显着藏族民众高超的艺术技艺和匠人精神,是藏族文化遗产的珍贵载体。

三、幼儿园教案的设计1. 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幼儿是天真活泼的天使,他们最适合通过游戏来感知和体验藏族民俗文化。

设计游戏活动,如藏传舞蹈模仿、藏式服饰秀、唐卡绘制等,可以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2. 创设沉浸式环境在幼儿园的教学场所中,创设具有藏式特色的装饰、搭建藏式建筑模型、播放藏族歌曲、展示藏族手工艺品等,可以营造出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让幼儿仿佛置身于藏族的民俗文化之中。

3. 结合节日庆典进行教学例如在藏历新年前,组织幼儿学习藏历的知识和习俗,制作藏式新年对联、福字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到藏族传统节日庆典的筹备中来,增进对藏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设计的幼儿园教案,可以在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促进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藏族文化,也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深信,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继承、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藏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案:特色文化教学方案

藏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案:特色文化教学方案

藏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加。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备受重视。

藏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传统之一,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元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如何将藏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中,制定一套特色文化教学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藏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案的特色文化教学方案。

一、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全面介绍1.1 传统藏族服饰在特色文化教学方案中,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向幼儿们介绍传统藏族服饰的特点。

让幼儿们了解到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服饰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如何辨别不同服饰的用途和表示方式。

1.2 藏族传统节日与习俗通过制定一些与藏族传统节日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藏历年节、谷祭节等,可以让幼儿们亲身体验到藏族传统节日的氛围,了解到这些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还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藏族传统的婚嫁习俗,使幼儿对于婚姻、家庭的重视。

1.3 传统藏族手工艺品在教学方案中,可以设置手工艺品制作环节,让幼儿们通过亲手制作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如唐卡、香包等,深入了解到不同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二、语言文字的传承2.1 藏区地方方言通过玩游戏或是听音乐,让幼儿学习藏区的地方方言和民间歌谣,培养幼儿对藏族语言文字的兴趣,使他们能辨别出藏区的特色语音和语调。

2.2 藏族文字的介绍通过图片、藏族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介绍藏族文字的书写方式和具体含义,鼓励他们在教学中积极学习普通话和藏区文字。

三、宗教信仰的启蒙3.1 对葫芦娃、哲蚌、佛教等宗教内容进行讲解,使幼儿能够了解到这些传统宗教对藏族人民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对信仰的尊重。

3.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信仰的理解和感悟。

四、音乐舞蹈的表演4.1 制定一些与藏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欣赏藏族传统音乐,启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邛邛锅庄》藏式区角游戏创设文字方案

《邛邛锅庄》藏式区角游戏创设文字方案

《邛邛锅庄》藏式区角游戏创设文字方案作者:吴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4—6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他们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加,而且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具体表现在:1.这一阶段的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区域游戏活动;2.他们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同时规则意识也在逐步形成,喜欢真实模仿大人们的实际操作,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会出现以物代物的替代行为;3.此阶段的幼儿爱学好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对本民族的餐饮文化有很强的探知欲;4.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归属性,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

开展区域活动时,能较好的合作分配角色。

针对幼儿这一特点,结合民族地区本土特色,故设计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主题区角游戏活动《邛邛(音)锅庄》。

《邛邛(音)锅庄》在汉语里是小小锅庄的意思。

锅庄是康定城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汉藏贸易的产物。

传统的锅庄为供茶商提供住宿、饮食、交易场地等服务;现在作为旅游城市的康定,吸引着许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感受藏族文化,因此我们创设一个浓缩并发展了的适合小朋友操作、游玩的旅游景区——《邛邛锅庄》。

活动区旨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并传承传统文化,并以旅游一条线让五个区角:角色游戏区一《锅庄接待室》、角色游戏区二《格桑拉造型屋》、角色游戏区三《卓玛藏餐吧》、美工操作区一《格西家具工艺店》、美工操作区二《央切尔手工艺坊》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以富有藏民族气息浓郁的环境设计、装饰吸引幼儿。

根据幼儿对色彩的相对敏感,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需求,因此在每一个区域我们都以藏民族的色彩元素,不同的装饰风格,实现和完善该空间的功能和感受。

我们还注重大环境的整体性,连贯性。

下面就各个区域的创设、操作和指导作分别介绍。

一、《邛邛锅庄接待室》《邛邛锅庄接待室》是锅庄的门面,是一个以综合服务为主的角色游戏区。

民间体育汇总

民间体育汇总

民间体育项目踢毽子: 踢毽子,又叫“打鸡”。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跳绳: 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

它除了拥有运动的一般益处外,更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跳绳每半小时消耗热量四百卡。

是一项健美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姿态、减肥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打沙包: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

以四人为例,分两组,每组两个,两边各一个人(同一组),中间两个人(同一组),两边的人相距十米至十五米用力投沙包,目的是击中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要躲避投来的沙包或者将其接住。

这是童年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游戏。

在北京的一些夜市广场上也会有一些大人玩这游戏像是又回到了童年。

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儿童游戏,流行于中国各地。

男孩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

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

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等。

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观赏性很强。

抖空竹花样繁多,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

“鸡上架”是把空竹担在木棍上转动;“满天飞”是把空竹抛至空中高至数米,然后又接在绳上;“仙人跳”是用脚踩绳,使空竹在脚面左右跳动;此外,还有双人传接、三人传接等集体动作。

要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控制空竹,反应要快,动作要灵敏协调。

抖空竹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激活人的身心,对于一些爱美的女士来说,还有减肥的作用。

老人抖空竹的好处更多,既能延缓衰老,还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堪称绿色有氧运动。

花炮:是我国少数民族侗族和壮族人民所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西藏游戏羊拐和骰子

西藏游戏羊拐和骰子

• • • • • • • • • • • • • • •
骰子游戏中分晓胜负的主要形式有: (1)玩家中谁先将自己的筹码过关斩将,走完64颗小子儿者为胜者, 特别是将九枚筹码集合在一起后,成功过关是最佳的胜利方式; (2)当母筹码摆放后,玩家此后掷出的 点数都打在对家母筹码的位置上时,只能 把自己的母筹码往前挪位,这样一直把母 筹码走完局点时也算是赢得胜利; (3)在游戏过程中,当一个玩家掷出2点 时,他就可以继续掷骰。如果连续三次掷 出2点,赢得胜利; (4)当玩家掷出两颗骰子上下叠起的特殊 点数时,只要能够及时、完整地颂出针对这 一情况的专用骰词,则不仅赢得该局胜利, 连整套玩具都归为己有,并且将这种现象视 为最为吉祥。虽然藏区各地方有不同的游戏 规则,但基本游戏规则大同小异。

骰子
骰子
• 历史:据文献记载,骰子在上千年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出现,在 远古时期藏族先祖把骰子作为打卦的卜辞。“藏族的占卜形式 “在藏族部落玛桑九兄弟统治时期,玛桑九兄弟发明了骰子”。 在苯教经典《猫九眼》中记载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且和恭孜两人相 遇时的情景时,谈到当时人们用华丽的垫子和精制的骰子来打起 古老的算卦方式。这些文献记录说明了骰子在二千年以前就在青 藏高原存在,但因与当时盛行的西藏苯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使骰子仅仅作为一种打卦的工具,没有成为民间娱乐活动。 • 公元六世纪时期,吐蕃王朝逐渐强大,当时用骰子进行占卜打卦 已十分盛行,“在新疆若羌地区出土的吐蕃文物中发现了骰子, 其形制与现在的骰子完全一样”。自佛教传入藏区后,苯教势力 日渐衰落,佛苯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导致吐蕃王朝的彻底 崩溃,藏族历史也进入了分裂割据时代,使得一时盛行于吐蕃王 朝上层阶段的诸多文化流传到底层的地方区域 里,同时 骰子也开始走向民间。 •

幼儿园藏族民俗文化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藏族民俗文化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藏族民俗文化教学案例共享在幼儿园的民俗文化教学中,藏族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藏族民俗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共享一个关于幼儿园藏族民俗文化教学的案例,以期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1. 藏族服饰展示活动在幼儿园进行藏族民俗文化教学时,可以组织一次藏族服饰展示活动。

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家长或志愿者,为孩子们展示藏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可以近距离感受和了解藏族服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增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2. 制作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幼儿园的艺术课上,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藏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

比如制作藏族风格的手镯、挂饰等。

通过动手制作,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藏族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藏族传统游戏体验组织幼儿参与一些藏族传统游戏,比如躲猫猫、扔沙包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藏族民俗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这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玩耍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藏族传统节日庆祝幼儿园可以根据藏族传统节日的特点,举办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

在藏历新年时,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唱藏族歌曲、跳藏舞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气氛和文化内涵。

5. 参观藏族民俗文化展览幼儿园可以组织藏族民俗文化展览活动,邀请一些藏族文化专家或志愿者来进行讲解和展示。

幼儿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近距离感受藏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增强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藏族民俗文化教学案例的共享。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藏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培养他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为幼儿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6. 藏族民俗文化故事共享在幼儿园的语言课上,可以安排一些关于藏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故事共享活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舞龙》含反思中班游戏教案《舞龙》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民间舞龙的来历,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乐于助人情感,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舞龙》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2、了解民间舞龙的来历,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和乐于助人情感。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1、饮料瓶、绸带、胶棒两个塑料筐卡纸等物品制作的龙一条2. 歌曲磁带《金蛇狂舞》活动一:语言活动:故事《耍龙》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舞龙的来历,培养乐于助人的情感。

2、体验舞龙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故事《耍龙》2、舞龙图片若干3、电视机、录音机、磁带《金蛇狂舞》一、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师:出示自制玩具“龙灯”,我们盼望已久的“龙”已经做好了,看看和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说说自己印象中看过的舞龙灯。

小朋友是不是很想亲自舞一舞?二、讲述故事《耍龙》了解中国民间舞龙的来历师:我们平时把舞龙还说成什么?组织幼儿讨论:(跳龙灯、耍龙) 你们知道舞龙是怎么来的吗?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听完你们就明白了。

教师讲故事《耍龙》。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人们为什么要记住青龙?(因为青龙帮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4、他们用什么方式来记住青龙的呢?(用纸、竹蔑做成青龙敲打鼓、游街串巷)三、 1、欣赏舞龙图片,讲解龙的构成(龙头、龙身、龙尾)、舞龙的动作(左右摆臂、上下抖动、后面的人紧跟着龙头做动作)2、师:现在人们不光在过年的时候要舞龙,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也会舞龙来表达欢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舞龙的。

3、播放录像:欣赏舞龙表演(1)、组织幼儿认真观看舞龙队的表演,数一数一般有几个舞一个龙灯?感受舞龙灯带来的热闹气氛,教育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 2)、进一步了解舞龙的方法,知道龙头、龙身、龙尾不能分开,一定要跟着龙头摆动。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展示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汉族传统民间游戏1. 跳绳跳绳是汉族传统民间游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参与其中。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跳绳方式,如许多地方的“双长绳跳”以及北方地区的“高脚跳”等。

跳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协调能力和耐心,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2. 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需要运用脚和腿部技巧的传统民间游戏。

参与者需要将毽子踢起并用脚不断接住,追求连续接触的次数。

踢毽子不仅考验玩家的灵敏程度和动作协调能力,更是一种展示个人技巧和魅力的方式。

二、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游戏1.蒙古族摔跤蒙古族摔跤被誉为“草原上的角力之王”,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

参与者需要用各种技巧和力量摔倒对手,摔跤过程中展现出的勇猛、机智和身体协调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瞩目。

蒙古族摔跤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藏族拉萨藏族拉萨是一种利用铜铃、佛珠等器械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的传统民间游戏。

表演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铜铃、佛珠等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身姿、摇动手中的器械。

藏族拉萨富有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藏族人民重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传承方式。

三、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游戏1.乌兹别克族摔跤乌兹别克族摔跤是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游戏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项游戏要求参与者用双手抓住对方的裤子或腰带,将对方摔到地上。

另外,参与者还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力量,以取得胜利。

乌兹别克族摔跤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

2.维吾尔族棋类游戏维吾尔族棋类游戏如拔河、抓拍等,是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和娱乐活动中常常进行的一种游戏。

这些游戏既考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藏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藏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藏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作者:勒毛吉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藏人的劳动生活产生并流传着一些雪域高原特有的民间游戏,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以挖掘藏族地域文化为突破点,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

关键词:藏族民间游戏;体育游戏;区域游戏;益智类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瑞典比吉瑞在《电脑时代还需要玩具和传统游戏吗》一文中阐述玩具和传统游戏是刺激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媒介是培养自信心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藏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藏人的地理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性。

使他们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并流传着一些雪域高原特有的民间游戏。

这些游戏是一种具有自娱性的活动,它形式多样,不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而且易学、易传,更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

一、科学选择本土资源进行区域游戏再创编以前在藏族地區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统游戏,年纪大一点的人们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玩过一些用羊骨头、木棍为道具的游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游戏背后,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民俗和文化价值。

于是,我们把一些藏族民间游戏综合再创编,运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一)收集本土材料形式要多样性我们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将这作为一项家园配合工作发动家长运用各种方法途径进行收集与整理。

在庞大的家长队伍的支持下收集了很多民间游戏。

我们还利用幼儿自身去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既可以通过幼儿的亲自收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游戏规则,引发幼儿对这个材料可以干什么的思考;还可以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为玩自己收集到的熟悉的物品开展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我们还通过网络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游戏的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更广阔的材料空间。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开发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玩法,能够为幼儿提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游戏体验。

在藏族地区,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追球”,幼儿通过追逐和捡球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体能和反应能力;在彝族地区,幼儿通过穿插在舞蹈中的游戏和竞技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提升了社交能力和协作意识。

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儿体验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开发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危险。

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传承。

在景颇族地区,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滑河”,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学习到了滑河的技巧和规则,还了解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可以增加幼儿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间游戏,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民间游戏的知识储备,能够准确地理解游戏的内涵和目的,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获取教育的成果。

教师还需要创新教育方法,灵活运用游戏方式和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游戏中加入音乐、绘画、舞蹈等元素,既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扩展幼儿的感知领域,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一、找牛犊由一名最小的孩子充当牛犊,其余孩子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再由一名孩子扮找牛犊者。

找牛犊者装出什么也没看见,冲着孩子们喊道:“喂,看见牛犊了吗?”“你的牛犊什么样子?”孩子们反问。

“我的牛犊上身是金做的,下身是银做的……”“我们没有这样美的牛犊,只有一只全身是泥的脏牛犊。

”孩于们喊道。

当找牛犊的孩子找到牛犊后,他要走进孩子们手拉手搭成的一个个门洞,去赶小牛犊。

他先走到一个门洞前说:“这门是什么做的?”孩子们答到:“是黄金做的,要金钥匙才能打开。

”找牛犊的孩子没有金钥匙,只好去问下一道门。

后面的门还有银子的、玛瑙的、珊瑚的等等。

当找牛人问到最后一道门时,孩子们立刻放下手,挤在一起,所有的门都关了。

最后扮演找牛犊的孩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说道:“我要是变成一头老牛,你们的门能挡住我吗?”说完就朝人群中冲,这时别的孩子就拉紧手快速旋转起来。

如果找牛犊孩子冲进圈子中抢走小牛犊,那他就胜利了,闯不进去,就得认输。

二、老虎捉羊首先用游戏方法确定孩子们的角色,即一个闭上眼睛俯卧在地,其他小孩伸出食指放在他身上,另一个小孩用拳头敲着叠在一起的手指问:“虎,一二三四猜猜是什么?”趴在地上的小孩说:“羊”。

于是手指叠在最上面的孩子即确定为“羊”。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两只“虎”、一个“猎人”、一只“狗”和数只“羊”,游戏即可开始。

玩法是:“虎”追扑“羊”,追上后在“羊”头上拍一下,被捉的”羊”就成了“虎”,直到把”羊”捉尽,游戏便结束。

三、找羊毛球这是年幼的小孩玩的游戏。

首先由孩子们报出各自的游戏名称,如“我是太阳”、“我是月亮”、“我是金星”、“我是花朵”等。

然后由一个稍大的孩子担任裁判。

他先让所有的孩子背过身去,闭上眼睛不让偷看,把一个包着石子的红羊毛球扔到一个难找的地方后,就大喊一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捂着眼睛的孩子们放开手开始四处找羊毛球。

在这过程中,裁判故意用些假暗示迷惑小孩,一会说:“太阳那边有希望了。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续)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续)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续)人的搀扶下到达了终点.大会组委会对他能否莸奖虽然出现了异议.但为了表彰他勇敢与坚毅的参与精神,亚历山大女王{QueenAleya~ndra)授予了他一尊金质奖杯.另外,画家以动物形象组成人的轮廓横穿画面的掏图,则是来表现得胜而归的美国运动员在一头狮子的引导下进入纽约市政大厅时的情景.这象征着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势力在逐步削弱.画家试图通过以上两项内容来说明奥运会的真正意义:1908年,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PierredeCoulm~in)先生在一欢讲话中借用宾夕法尼亚大主教的话所强调的"奥运会最重要的意义在参与而非取胜.5,斯德哥尔摩(Stockholm)1912要是不明其意,这幅画看起来特别奇怪.主画面是一个大骷信,画家以鲜明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赋予它真正的意义,目的是为了纪念当年最重要的人类学发现之一:道生(Dawstm)发现全新纪(Holocene)时期人类的头盖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了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装置来判定名次和纪录,头盖骨右下方简洁的线条就是反映这项重要技术进步的.人们还对集光荣与悲怆于一身的美国运动员索普{JimThorpe){己忆狁新.索普出生在一个爱尔兰和印第安人(SiouxIndian)结合的家庭,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了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这两项在田径比赛中持续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项目的金牌,当时他的面前是一条金光大道".但赛后不久,一名美国记者指控他参加过职业棒球赛,不是"业余运动员",于是,他的奖牌被追回,创造的世界纪录也被宣布无效.索昔在以后的岁月中念念不忘他失去的金牌.直到1982年,已不再坚持业余原则"的国际奥委会终于为索普平反昭雪.将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的儿女.画家在作品的中央勾画出一条点缀着不同颜色条片串起的带有印第安民族风格的项饰来描绘对索普事件的理解,周为,索普有一半的印第安血统.6,19161913年巷国的柏林(Bedin)为筹备第6届奥运会已开始修建新的运动场,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教人会摁到运动会会延期,周为威廉姆二世{Wilhelm Ⅱ)的将领们曾预言这只是场局部的战争.但1916年的奥运会最终还是未能如期举行.这幅画没什幺可说的, 它本身已说明了一切.画面的底色使人联想到舞台上悲剧的背景,画家使用鲜艳的红色突出了一列炮的造型,以此说明在这一年战火已烧遗了世界所有角落.当理解了画中这辆坦克的意义时,莪们更会感觉到世界的悲惨.这辆穿过一大片温和色彩的坦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技术的进步却允许这种毁灭性机器使用的范例)将人头作为车轮,展开双臂的人体就像一个不设防的十字架,成为这辆残酷杀人机器装置的一部分. (林淑英王军冀译)(配圈见封底)(未完待续)责任冀辑/崔晋静58大观园?(续上期)五蹋毽子蹋毽子在西藏及邻近藏区比较流行.无论在少年儿童中还是寺院小和尚中都有此项活动,幼儿童僧业余时间常三,五一堆蹋毽子.0古时西藏的毽于是用鹰的羽毛涂上颜色和铜钱制成,现在多用公鸡毛,山羊毛和狗毛.踢毽分单踢,对踢和分组蹋等几种形式.蹋法由易到难, 由头到脚.旋转跳跃,花样繁多,错落有致一般有蹋,剥,盘剪,抗,嘴,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比赛时有单个动作的计数比赛,也有组台成套动作的比赛,先完成者J胜.对蹋是一方完成一定玲数量的动作后,蹋向对方辉接着完成相应的动作,叉蹋回,或重复或另改花样, 如一方接不住或做错即判负.奖罚一般规定负者要给胜者拾毛,胜者以"蹦毛"惩罚对方.胜者将毽子用手掷向前方任何地方, 负者在毽子落地处掷毽子给胜者,要求掷毽子的速度,方向,高低均要适度,不得有意刁难,否则胜者不动,负者要捡起毽子回到原地重新掷.胜者可将掷到脚前的毽子蹰向前,左,右任何位置,直到胜者踢空或者负者用手接住毽子.方可停止"抬毛"有时因胜者"蹦毛不远,负者可用立定单脚或双脚跳的方式,从毽子落地处跳到胜者站立地点,以示蹦毛"无效,也算"抬毛结束.比赛重新开始藏族毽子制作简单,踢时不受场地限制,从脚踢,膝顶,肘打,头顶到手掬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话动.跳, 转,蹦,落,凑,捻,顶等动作静动结合,是发展力量,柔韧,技巧,灵敏噩平衡能力的一种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其运动量可大可小,练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一续一六,芭戏史称"景龙中(9世纪初).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踢观打球,吐番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内试之.决数都,吐着皆胜."吐蕃人精于此道,定非一时之功,此技最迟在唐初已传人藏地了.藏历年期间,憎人们的娱乐活动为踢球游戏.根据宗教要求,球是用十二块牛皮做成,代表十二缴生,内装牛膀胧作球胆,蜀球无规则,谁蜀得高.即认为谁今年运气好.踢球无固定地点,鞍多的在寺院内空地上进行..民间也偶有以拍球,抛球为戏的.其球制法均以羊毛宴皮中,当为古代毽之遗制. 七,,^活动曲矗"T-潮之称,河流众多,一到冬天.犬寒地冻,到处都是天然冰场,并且球冻期很长.这给球上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藏的球上运动丰富多彩,一般以青少年溜球为多.多以加助跑正面滑,倒滑,瞄滑,有数人手拉手并排滑的;也有一人带许多人成一条长龙滑的;还有个别用单胛滑的.在西藏.人们将特大球块制成平底,上面制成凹口,名日"冰船".将其移到溪河球面上,下面村以衰草,术叶.人在其上,以术为篙,撑之以行.在拉萨,安多,康巴等地区还有以木制成50厘米宽,70厘米长的冰车,下面纵行固定两根铁丝,以减少摩擦力,用8~1o毫米钢筋制球锥(长度随人的大小,冰车高度而定).人坐其上,撑之以行.滴球和自制滑冰车是原始的球上运动.8o年代以来,在拉萨的龙王潭等地冬天也开展现代溜球运动, 参者踊跃,是人们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在漫长的冬天开展冰上运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发展少年儿童的平衡能力,开发智力,起到适应外界环境,增强体质的功效.八,飞石索和投石在西藏昌都卡若和拉萨曲贡遗址中,有大量飞石索所用的圆石(石球),可见西藏飞石索活动由来之久远.飞石索游戏在西藏各地随处可见,尤其在牧区开展最为普遍,称之为俄多,意即用牧羊鞭甩石块.其{6i:毛绳长四尺,中部有一皮碗,绳之一头有扣,扣于食指之上,掷时石块放置皮碗中央.手握两头旋之,最后用力抛出,既远且准.这率是放牧时用来驱畜和驱赶虎豹豺狼的,以后发展为专门的活动.形成西藏的民间体育活动.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以甩准或远定胜负.俄多掷出的石头很有力量,一般能飞出二三百米,也有抛出五百多米的.19o4年江孜人民曾用"俄多"作武器抗击英国侵略军.在西藏有的地区,"俄多" 上匕赛很有特色.即以树藤为鞭,在200米外设靶,比赛时连鞭带石一间甩出击靶.藏地牧民还喜爱投石游戏,其石飞出迅速,准确而叉旋转.这种投石游戏为打牛角,分甲,乙两组进行对抗赛.选长30米,宽5米的草地作为场地,器材为牛角5只,石饼若干.在草地一端将5只牛角排成纵行,石饼多选用圆形光滑,扁平,且易把握,易投掷.赛前双方商定投掷距离,轮流次数和顺序,比赛时,站在投掷线后,每组每次可投5块石饼,组长3块,组员2块,打中一只牛角得一分,另一组如法进行.几个回合后,以计分多少判定输赢.在西藏的农区,农民进行打牛角比赛者多为个人.参赛者(投手) 排戚一列横队,每人前后各放三块扁圆形的石饼.石饼一般重约2斤多,也有3斤多的在前后如米处各放套在术桩或铁桩上的牦牛角, 牦牛角尖背对或倒向投掷者.比赛时依次从队列右侧第一人开始向前方投三块石饼,第一轮次投完后,转身向后方牛角每人再投三块石饼. 评定成绩以打中牛角并能打脱者为一等,对胜者观窳将唱赞美歌并献上祝酒;击中牛角但未打脱为二等, 观众亦唱出相应的赞歌;击不中或只击中牛角边缴并使牛角尖向内旋转为劣等,掷者会被在场所有观众讽刺哄樊.牛角都是弯的,在打中的情况下,掉下和不动是少数情况,向内旋转的居多,因此比赛热烈,_厥张富有情趣.西藏不少寺院中也盛行这一活动,但大都以牛角作为投掷物,以它物为且标,以击中多少或距离远近爿定胜负.藏族的投石打牛角活动开展非常普遍,有的集市上有人专门出卖石饼为生,可见这项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西藏牛角,石饼就地取材,比赛方法简单易行,易于开展. 这种游戏项目,既要有一定的力度, 叉要有一定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投掷者懂得石饼的飞行规律,掌握这种特殊物体的投掷技术,需长时间的锻炼,以提高飞石的术乎及技巧.注释④,@姜安着'神秘的重域连摩),中国藏学出版杜1995年.责任编辑/羽戈。

幼儿园中班藏族特色教案

幼儿园中班藏族特色教案

幼儿园中班藏族特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基本的藏族语言和文字,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一些简单的藏族传统乐器,如手鼓、唢呐等。

2.藏族服饰和装饰品。

3.一些藏族传统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毛线、麦秸等。

三、教学内容1.认识藏族1.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藏族的地理位置、居住环境以及民族特色。

2.播放一段藏族传统音乐,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节奏与美感。

2.学习藏族语言和文字1.展示藏族文字图案,指导幼儿辨认其中的基本形状和符号。

2.通过趣味游戏,鼓励幼儿模仿发音和说简单的藏族语言口令。

3.体验藏族传统乐器1.向幼儿展示藏族手鼓、唢呐等传统乐器,让幼儿亲自体验。

2.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演奏音乐,培养幼儿的听觉和音乐表达能力。

4.手工制作藏族艺术品1.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藏族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毛线、麦秸等。

2.指导幼儿根据示范制作藏族面具、饰品等,让幼儿亲手创造出自己的藏族艺术品。

5.穿戴藏族服饰1.准备一些藏族服饰和装饰品,让幼儿参与穿戴体验。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藏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体验互动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加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示范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周1.认识藏族(1课时)•利用图片、故事等教具介绍藏族的基本情况,激发幼儿的兴趣。

2.学习藏族语言和文字(2课时)•展示藏族文字图案,引导幼儿辨认基本形状和符号。

•进行趣味游戏,让幼儿模仿发音和说简单的藏族语言口令。

第二周1.体验藏族传统乐器(2课时)•展示手鼓、唢呐等传统乐器,让幼儿亲自体验演奏。

藏族翻滚筒游戏规则

藏族翻滚筒游戏规则

藏族翻滚筒游戏规则1.装备准备:藏族翻滚筒游戏需要特定的装备。

每个参与者需要准备一具特制的翻滚筒,翻滚筒通常由竹子和木头制成。

翻滚筒的形式为一个中空的圆筒,平时可以用来储水。

参与者还需要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以确保安全。

2.场地准备: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场地作为比赛场地,场地大小可以根据参与人数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场地边缘应该设置好栏杆或者其他安全障碍物,以保证参与者在滚动时不会滚出场地。

3.比赛规则:藏族翻滚筒游戏可以由两个或多个人参与。

比赛开始时,参与者站在起点线上,将装满水的翻滚筒放在身前。

当裁判员发出开始信号后,参与者持续用力推动翻滚筒。

4.翻滚筒滚动规则:参与者需要通过双手推动翻滚筒进行滚动。

他们可以将双手放在翻滚筒两侧或者将手臂伸直,然后用双手按压在翻滚筒上进行推动。

参与者需要尽可能快地将翻滚筒推动到终点线。

在推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力道和方向。

5.比赛终点规则:比赛的终点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些标志物。

当有参与者的翻滚筒滚过终点线后,该参与者即可宣布胜利并获得比赛的奖励。

比赛终点线前为安全区域,参与者必须停下翻滚筒,否则将被判定为无效。

6.其他规则和注意事项:在比赛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保持平衡和稳定,以免翻倒或者造成伤害。

裁判员需要监督比赛过程,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7.比赛奖励:比赛结束后,获胜者将获得特别的奖励,如奖金、证书或者其他纪念品。

这些奖励旨在激励参与者,并增加比赛的竞争性和趣味性。

藏族翻滚筒游戏是一项富有藏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它不仅能够锻炼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能够体现藏族人民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举办这种游戏,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团结的意识,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藏族翻滚筒游戏也成为了一项受到广大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

西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

西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

西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西藏,作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特殊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春节对于西藏人民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他们在这个时候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民俗游戏。

本文将为您介绍西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有趣的活动吧。

1. 拔河比赛在西藏的春节期间,拔河比赛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游戏之一。

这项比赛旨在展示团结合作、力量和耐力。

参与者被分成两队,各队各持一端的绳索,争力角力,试图把对方的队伍拉到自己一方。

整个比赛过程中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和激情,围观者们给予参赛者们热烈的欢呼和加油。

2. 藏羊角摔跤藏羊角摔跤是西藏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这项传统摔跤比赛通常在春节期间的露天广场或者草地上举行。

参赛选手以徒手扭杆方式进行对抗,目标是把对方的脚掌踩在地上。

这项游戏不仅考验选手的身体素质,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技巧。

3. 藏传舞蹈比赛西藏春节的民俗游戏之一是藏传舞蹈比赛。

这项比赛旨在展示西藏传统文化中的舞蹈艺术。

参赛者们身着传统的藏族服装,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他们在舞台上表达着对祝福和吉祥的祈愿,同时也向观众们展示着西藏独特的舞蹈风格。

4. 飞鹅比赛飞鹅比赛是西藏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游戏,它捕捉到了西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

比赛的参与者会将训练有素的大雁放飞,然后看它们飞翔的方向和方式。

人们相信这些大雁能够预示着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这项游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也呈现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5. 牛鬥比賽牛斗比赛是西藏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游戏,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竞技活动。

这项比赛要求选手们勇敢地与被选中的牛进行搏斗。

选手们必须展示出自己的勇气、技巧和耐力,同时也要保证安全。

这项游戏展现了西藏人民对生活的勇敢和坚韧态度。

西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团结、勇敢和技巧的机会。

这些游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乐趣,同时也传承了西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无论是参与其中还是观看,这些游戏都能给人们带来愉快的体验,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西藏地区的滑绳游戏是藏族的一项民间习俗

西藏地区的滑绳游戏是藏族的一项民间习俗

西藏地区的滑绳游戏是藏族的一项民间习俗,滑绳也叫飞绳,古时候就活络于宫廷中,现流行于西藏门珞地区。

据史书记载,吐蕃时期每年藏历正月初二要在布达拉宫表演“飞绳之戏”。

道具就是皮绳四条,参加人员为三人,表演者多为16至30岁的青壮年。

表演方法是一端系于布达拉宫宫殿顶端,另一端拴在山下的柱桩上,绳子斜长二百五十英尺(约80米),净高一百英尺(约32米),三位表演者依次倒悬身体,直溜而下,迅捷如飞。

这项活动是由溜索发展而来的,溜索原是一种渡河工具,藏地山川险峻,江河湍急,无法架桥,故以竹、牛皮或藤为索,横悬在两岸陡峭的崖壁上。

索端系短木,另以一绳连接多数竹圈,亦系于两端,溜筒亦系缚于绳上,绳动则筒动。

渡河之人骑坐在短木上,将筒挟在腋下,两岸之人则拉绳,即可横渡,也可一手抱溜筒,一手抓竹索,摇而过。

至今在西藏澜沧江、怒江等江河流域两岸尚可见。

后来统治者为了预测年景的好坏,而选拔出勇敢者来做这项表演,如果表演者安全着陆,则预示着这一年年景良好,粮食丰收,百事吉祥,若表演者受伤或者坠死山下则是不祥之兆,必有荒年。

这种需要力量、技巧,更需要胆魄的技艺后又在拉萨形成了具有冒险性的运动,当时五世达赖在蒙古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推翻了日喀则的藏巴汗政权,建立甘丹颇章王朝。

为了对藏巴汗的臣民进行惩罚,规定他们每年要派一人,到拉萨支付这种差役,表演高空滑绳。

后因此项活动带有一种惩罚性质,表演者又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至达赖十三世后期,遵命将绳技改成竿顶部旋转,这种活动,一直保持到1959年。

由于高危险系数,滑绳被演变为有同样趣味性的攀藤索活动,这项活动至今仍在西藏门珞地区进行表演,带给人们欢乐。

藏民们对这一项活动的传承也是颇感骄傲,技艺高超的表演者的敏捷程度和花猫和猕猴相媲美。

有时,当他们攀援到山顶时,便展开双臂就如同要跳下去游泳一般,顺着绳索而如离弦的箭一般地滑下去。

藏地的居民被认为是从事这类运动的最灵活者。

拉萨游戏_??????

拉萨游戏_??????

拉萨游戏2篇拉萨游戏篇一拉萨,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

对于游客来说,拉萨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游戏活动。

在拉萨,游客可以尽情享受不同寻常的游戏体验。

首先,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萨宗教游戏是不可或缺的。

拉萨有众多寺庙,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它们都是游客畅游拉萨时必访之地。

在这些寺庙中,游客可以参观佛教僧侣的辩经比较,这是一种高度智力的游戏。

僧侣会分成两组,进行辩经对话,争论佛法教义的细节和哲学思考。

这种游戏不仅考验参与者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西藏佛教的文化内涵。

除了宗教游戏,拉萨还有许多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

藏式摔跤是西藏的传统民间竞技项目之一,也是拉萨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这种比赛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上举行,参与者通过力量与技巧的较量,在场上角逐胜负。

同时,拉萨也有其他体育活动,如高山登山、自行车骑行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游客锻炼身体,还能欣赏到拉萨特有的自然风光。

此外,拉萨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游戏,如手工艺游戏。

拉萨是一座聚集了许多手工艺人的城市,游客可以亲自体验西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如唐卡绘画、藏式手工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游戏不仅让游客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还能将他们与拉萨的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拉萨作为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无论是宗教游戏、体育竞技还是手工艺游戏,都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领略到拉萨独特的魅力。

如果你正在计划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拉萨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目的地。

拉萨游戏篇二拉萨,西藏的首府,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城市。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体验拉萨的文化与乐趣。

在拉萨,游客可以参加传统的藏式舞蹈游戏。

藏民族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在拉萨,游客可以参与藏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在民间各地流传着很多具有深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嬉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嬉戏,它在很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妙回忆。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藏族民间儿童嬉戏,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藏族民间儿童嬉戏克郎球克郎球,也叫吉韧。

这种嬉戏纯属舶来品,约上世纪40年月初始流行于拉萨。

克郎球有点像康乐球,但"球'是扁圆的木块,用手指直接弹击棋子,其规章与斯诺克相仿,因此也被称为"藏族人的斯诺克'。

吉韧由台面和棋子组成,其台面形似台球桌面,但比台球桌面小,呈正方形,无桌腿,玩时置于桌上。

木质棋子是扁圆形的,一面平滑、一面刻有圆形花纹,共计20枚,大小犹如外套纽扣。

棋子中黑、白(实为不着色的自然木材色)各9枚,红棋一枚。

用手指(一般用食指)弹击母棋,使其借力击打黑、白棋或红棋,并弹入桌上四角任何一个洞口。

玩吉韧时双方要将母棋放在各自面前距台面内边10厘米处的两条平行线内,不行越线弹击。

平行线上方的棋子一般用食指弹击,反之用拇指弹击。

一方若未将自己的棋子弹入洞中而直接将母棋击入洞中,则要取出一枚自己已弹入洞中的棋子摆在台面中间。

当任意一方只剩红棋和一枚自己的棋子时,必需先将红棋弹入洞中,紧跟着推入自己的棋子才算胜一局。

若最终一枚棋子未入洞则要取出红棋和自己的一枚棋子摆在中间,由对方接着弹击。

如一方不慎将自己最终一枚棋子碰入洞中只剩红棋时则负于对方。

藏族民间儿童嬉戏找牛犊由一名最小的孩子充当牛犊,其余孩子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再由一名孩子扮找牛犊者。

找牛犊者装出什么也没观察,冲着孩子们喊道:"喂,观察牛犊了吗?'"你的牛犊什么样子?'孩子们反问。

"我的牛犊上身是金做的,下身是银做的'"我们没有这样美的牛犊,只有一只全身是泥的脏牛犊。

'孩于们喊道。

当找牛犊的孩子找到牛犊后,他要走进孩子们手拉手搭成的一个个门洞,去赶小牛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一、找牛犊由一名最小的孩子充当牛犊,其余孩子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再由一名孩子扮找牛犊者。

找牛犊者装出什么也没看见,冲着孩子们喊道:“喂,看见牛犊了吗?”“你的牛犊什么样子?”孩子们反问。

“我的牛犊上身是金做的,下身是银做的……”“我们没有这样美的牛犊,只有一只全身是泥的脏牛犊。

”孩于们喊道。

当找牛犊的孩子找到牛犊后,他要走进孩子们手拉手搭成的一个个门洞,去赶小牛犊。

他先走到一个门洞前说:“这门是什么做的?”孩子们答到:“是黄金做的,要金钥匙才能打开。

”找牛犊的孩子没有金钥匙,只好去问下一道门。

后面的门还有银子的、玛瑙的、珊瑚的等等。

当找牛人问到最后一道门时,孩子们立刻放下手,挤在一起,所有的门都关了。

最后扮演找牛犊的孩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说道:“我要是变成一头老牛,你们的门能挡住我吗?”说完就朝人群中冲,这时别的孩子就拉紧手快速旋转起来。

如果找牛犊孩子冲进圈子中抢走小牛犊,那他就胜利了,闯不进去,就得认输。

二、老虎捉羊首先用游戏方法确定孩子们的角色,即一个闭上眼睛俯卧在地,其他小孩伸出食指放在他身上,另一个小孩用拳头敲着叠在一起的手指问:“虎,一二三四猜猜是什么?”趴在地上的小孩说:“羊”。

于是手指叠在最上面的孩子即确定为“羊”。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两只“虎”、一个“猎人”、一只“狗”和数只“羊”,游戏即可开始。

玩法是:“虎”追扑“羊”,追上后在“羊”头上拍一下,被捉的”羊”就成了“虎”,直到把”羊”捉尽,游戏便结束。

三、找羊毛球这是年幼的小孩玩的游戏。

首先由孩子们报出各自的游戏名称,如“我是太阳”、“我是月亮”、“我是金星”、“我是花朵”等。

然后由一个稍大的孩子担任裁判。

他先让所有的孩子背过身去,闭上眼睛不让偷看,把一个包着石子的红羊毛球扔到一个难找的地方后,就大喊一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捂着眼睛的孩子们放开手开始四处找羊毛球。

在这过程中,裁判故意用些假暗示迷惑小孩,一会说:“太阳那边有希望了。

”做游戏的小孩就会向扮演太阳的孩子那边跑去。

一会又说:“月亮那边有希望了。

”孩子又会奔向取名月亮的孩子身边。

结果还是找不到羊毛球,孩子们就跟着裁判的假暗示在游戏场地跑来跑去,十分开心。

若有人找到了羊毛球,就藏在藏袍里,向裁判跑去,如果被别的小孩发现,都跟上来开始争夺羊毛球,非常激烈。

直到最灵敏的孩子抢到羊毛球交到裁判的手上为止,游戏才算结束。

奖品一般是一个用石头磨制成的小牛。

四、拣石子拣石子游戏,藏语叫“阿不多儿”俗称”抓石子儿”。

多是女孩玩耍,通常在二三人至数人间进行,用五个石子戏耍。

开始前先确定顺序,然后每个人依次完成所规定的九种耍石程序,最后以最先完成“上楼儿”的为胜。

若一个回合完不成可继续玩几个回合,直至决出胜负。

拣石子方法是:把五个石子同时撒到地上,看石子图形任意拾起一子,做为抛子。

掷时将一子抛到空中,用抛石子的手在地上抓其它石子。

抓石子儿的九道程序中,一至五按数目称之。

抓一,每次抓一子,四次抓完。

抓二,每次抓二子,两次抓完。

抓三配四,第一次抓起三子,第二次把手中三子放在地下一子处,然后全部抓起。

抓五,抛起一子,四子于地上,然后一次抓上。

背六,抛起五子,用手背按住,能接住几子算几子;再用手背抛起,用手心全部接住。

七挖,同背六一样,只是手背抛起子要反挖在手心。

八把蛋,抛起一子撒四子于地,先拾起一子,放于手心,然后上抛一子,在拾地上一子的同时把手中一子从小拇指后放到地上(这一动作称为“把蛋”),要求不能旁蛋碎违例论处。

地上三子把完后,抛起一子,把手中一子放于地(也不能碰撞其它子),最后抛起一子,把地上子一次抓起。

九跳楼,抛起一子,放回子于地上,第一次跳抓最远两子,第二次抓中间两子。

十上楼,抛起一于,放回子于地上,然后连抛三次子,把地下另一子放在三之上(上楼),最后全部抓起。

就这样抓一、抓二、抓三配四、抓五、背六、挖七、把蛋、跳楼、上楼,全部完成为一次,背几个,挖几个,就算几个,可继续二次,三次……最后依总背、挖的数字定胜负。

难度逐渐增大,经双方协议,例如:上楼取消三次,靠拢必须一次完成等。

藏族女孩子玩的这种“拣石”游戏,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玩起来精彩而有乐趣。

经常玩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进各运动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发展手指,手腕的力量。

五、抓羊骨头“抓羊骨头”是十多岁的藏族孩子中常见的一种游戏,参加游戏二至数人不等,一般是三、四人同玩。

玩具是羊的蹄腕骨四个,小砂包一个。

常在家中坑上,院内或草地上聚在一起游戏。

他们按蹄腕骨的形状将其分为耳朵、眼睛、心和背四面,在西藏地区把似耳朵的一面叫“马”,前面骨凹进的一面叫“山羊”,背面叫“绵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西藏地区的孩子把这种涂上颜色的羊、蹄腕骨叫阿即黑。

游戏前由大家商定一套动作及其规则,有简单的动作,也有高难动作,一般玩法是由易到难。

最初规定要抓够一定数目——百分或二百分不等。

抛起砂包将骨头撒开:如有两块骨头形状一样,抓起算一分;如其中有三块骨头形状一样,抓起算十分;如果四个骨头各为眼睛、耳朵、心和背,全部抓起算一分。

这样抓够规定数目后,就进行“翻”的游戏:掷一次沙包抛四个骨头于地上,接住沙包。

然后每拇一次翻动一个阿即黑(骨头),待四个阿即黑翻成同一个形状后,最后一次全部抓起。

依次翻完耳朵(马)、眼睛(驴)、心(山羊)和背(绵羊)为第一回合,在第一个回合中.要求翻动阿即黑时,不能碰动其它阿即黑:第三回合逐渐增大难度,掷一次沙包要把四个阿即黑全部翻成相同的面;依次做完这套工作,按完成先后定名次。

阿即黑游戏有个人之间的比赛,也有分组比赛的。

一般出现抛起沙包而阿即黑未翻好,或沙包落地,或在第二、三回合碰动其它阿即黑等违犯规则的情况即停,由下一人翻。

在西藏地区的阿即黑游戏是牲畜蹄腕骨为玩具的活动。

它以骨头的四面代表四种牲畜或四种器官,是西藏人民长期游牧生活、生产中的产物。

该游戏在西藏地区女孩中极为普遍,在游牧之时,孩子们不但可以娱乐,而且可以开发智力。

六、狼吃羊狼吃羊游戏藏语叫“江克勒格”,在西藏藏族孩子们中间常玩的这种游戏,与内地汉族儿童“老鹰抓小鸡”相仿。

这种游戏在西藏具有民族特色,孩子们从小在藏民族生活中的启示下,爱羊而恨狼,通过游戏的形式教育孩子们和大人们一样爱护畜群,保护畜群。

在玩狼吃羊游戏时,一个孩子做“狼”,另一个孩子做“头羊”,其余孩子做小羊前后排列在头羊的后边,后一个抓住前一个人的腰带。

狼要抓羊吃,而头羊保护羊群不让被抓去,游戏即开始。

游戏中,狼寻找目标忽左忽右,或快或慢,跑动中猛停,急改方向等动作,设法摆脱头羊的保护抓住最后一只羊或离群的羊,头羊紧紧盯住狼,随狼的移动而移动,虽不能进攻却也要极力防范,展开双臂,左截右挡,羊群尽力躲闪,时而随狼转圈,时而急停,羊群随头羊摆动,时弯时直,有时似游龙成“s”形,有时狼、头羊急停后,羊群还在摆动中调整。

游戏一般还规定,狼不能和头羊互相推、拉、扭、抱;头羊不能拖住狼;狼只能从头羊两侧绕过,不能从两臂下钻过;最后一只羊被狼拍着或躲闪中脱节者都算被抓,应及时退出。

此项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展奔跑能力,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七、打毛蛋打毛蛋,藏语叫“刚再”,是西藏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游戏。

毛蛋是牛、羊毛线缠绕而成的,有大有小,这种毛蛋在玩的时候因嫌重后逐步改为以棉花为心、牛膀胱为胆外缠毛线的新式毛蛋。

在西藏的寺院僧侣每年都要进行踢球运动,最早使用的是毛蛋,牛膀胱为胆做成的球,后来才改为用内装膀胱外用十二块牛皮缝制的球。

毛蛋的玩法分拍打、踢、传、投掷等多种。

拍打毛蛋:用手在草地上连续拍击,有拍击一次转体180°、360°,连续拍打转体的;还有从裆下打过并转体180°、360°的穿档打毛蛋(要求球不能触及腿)等。

拍打毛蛋以拍打次数多少排名次。

踢毛蛋:有毛蛋代替毽子以踢、盘、削、抗、蹲、跳等规定动作,编成一套进行比赛的,队传、带(类似足球)游戏的。

传毛蛋:参加人分成两队,用低滚传毛蛋、上手传毛蛋的。

常见的是一只手传毛蛋,有单手接和双手接的,原地接和跑动中接的,从地上捡起的,抢夺的,拿毛蛋可以随意跑动,传出去即可,没有详细的规则。

投掷毛蛋:以毛蛋为投掷物比赛投准和投远。

八、石头游戏石头游戏是西藏藏北儿童最喜欢的游戏。

牧民孩于们的学习就是牧区的生活和劳动。

七、八岁的孩子们,已开始在放牧点附近的地方帮大人照看牛羊。

这时女孩子就会从怀里掏出一只小皮袋,里面装的是小小的石头人,上面刻有每一个家庭人员的名字,这些小石头一般都是牧童自己刻磨的。

小女孩先在地上画一个帐篷,标出牛羊圈的位置,然后就可以玩了。

小姑娘会自言自语地说:早晨是妈妈叫醒我的,爷爷还坐着在念经,妈妈出去背水了,我跟爸爸去给小羊喂奶……她就这样移动小石人排演着家里和放牧点发生的事情,甚至还有她童年的幻想。

男孩子在放牧时也要玩石头游戏,但内容却是狩猎。

他们用小石头磨制成猎人,猎狗和猎物。

猎狗一般有两条,猎物大多是黄羊和獐子等。

猎人带着猎狗进山了,突然发现了猎物,于是放猎狗去追赶,自己也提枪跟着。

男孩子们就这样有声有色地演出狩猎的全过程,有时还能把几天追踪猎物的情节都有小石人摆演出来。

九、踢毽子踢毽子是西藏少年儿童中流行的一种游戏习俗。

在西藏无论在少年儿童中还是寺院小和尚中都有此项活动,幼年童僧业余时间常三、五一堆踢毽子。

古时西藏的毽子是用鹰的羽毛涂上颜色和铜钱制成,现多用公鸡毛、山羊毛和狗毛。

踢毽分单踢、对踢和分组踢等几种形式。

蹋法由易到难、由头到脚,旋转跳跃,花样繁多,错落有致。

一般有踢、剥、盘、剪、抗、蹲、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

比赛时有其中单个动作的计数比赛,也有组合成套动作的比赛,先完成者胜。

对踢是一方完成一定数量的动作后,踢向对方接着完成相应的动作,又踢回,或重复或另改花样,如一方接不住或做错即判负。

奖罚一般规定负者要给胜者“拾毛”,胜者以“蹦毛”惩罚对方。

胜者将毽子用手掷向前方任何地方,负者在毽子落地处掷毽子给胜者,要求掷毽子的速度、方向、高低均要适度,不得有意刁难,否则胜者不动,负者要捡起毽子回到原地重新掷。

胜者可将拂到脚前的毽子踢向前、左、右任何位置,直到胜者踢空或者负者用手接住毽子,方可停止“拾毛”。

有时因胜者“蹦毛”不远,负者可用立定单脚或双脚跳的方式,从毽子落地处跳到胜者站立地点,以示“蹦毛”无效。

也算“拾毛”结束,比赛重新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