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问一世界》有感
读书与性格有关,我始终都这样认为。有的人会一直坚持读风格迥异的作品去拓宽思路,有的人喜欢追随同一个作者的脚步用情专一,还有的人喜欢反复翻阅能共鸣灵魂的个人珍藏版温故知新。而我属于第四者——“缘分”读书者,我始终认为对人、对事、对物,有缘才会遇见。说到与《一问一世界》这本书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四年前一个下着鹅毛雪的人间四月天……
记得那天一点都不冷,就是雪大的让人睁不开眼。没办法,只好就近到书店里躲躲。等候是无聊的,为了打发时间,我漫无目的的翻看着展台上的畅销书。当时对《一问一世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呦,封面的杨澜好瘦啊!出于好奇,就随手翻了翻,觉得还是不错的,进而有了入手的打算。好不容易等到外面变成零星小雪,拿书去结账才发现一掏兜里没带钱……当然,一天后这本书就永远属于了我。
言归正传,《一问一世界》这本传记性质的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朱冰与杨澜合著,倒不如说是朱冰对杨澜从1990至2010年这20年人生历程的拼接记录。她以一个局外人、观察者的角度,用简洁、平实的文字,客观的将杨澜的这段经历原汁原味地转达给诸多读者。书中主要记述了杨澜带领其团队制作《杨澜访谈录》的起源、成长及成熟过程,也穿插记述了她“阳光二十载”的非常媒体生涯。杨澜以自己
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她所访问的诸多传奇嘉宾之间的交流趣事,讲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让自己可以在一小时左右的短暂接触中叩开被访者的心门,让彼此做最真实的心与心的对话。在本书中,杨澜不仅讲述了二十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更详细描述了她在每次访谈中的所感所悟,以及她如何在人生的节点上从容潇洒的转换。她对“赢”有了新的定义,对“女性”有了更充实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着的回归。
《一问一世界》的封面上写着一句话“对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问出来的”。不难理解,做访问是杨澜的工作,问问题则是她潜心修炼出的能力,抛出的问题让人愿意接、接得住,营造的交谈氛围让受访者轻松、舒适,才是她必备的艺术。要知道做访问常常是交浅言深,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坐在对面,仅凭这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就想挖掘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人家凭什么告诉你呢?就如交友一般,初见难测真心,防备始终存在。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并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让对方在你的谈吐间如沐春风,双方便自然乐在其中。长此以往,“独一无二”成为了她的一个重要标签。只有她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各界名流受访者们接纳她,让世故成精的受访者们不感到反感,进而乐意通过杨澜的采访向观众和读者敞开一些更真实的自己。这些被采访的各界名流,无一不对杨澜赞赏有加,杨澜被赞赏的则是
以“问”为核心的同时,也用心做一名好的倾听者,并始终以真诚、和善和努力体谅对方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也正是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成就了属于杨澜的独特世界。
也许我还不够成熟,我无法理解洗尽铅华呈素姿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品味杨澜的故事,她带个我的是触动心底最柔软角落的感动。我想说杨澜是成功的,当然,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看,这一点在世界范围也是被认可的。很多人都把她当做励志典范拿来教育自己的女性后辈,也有很多职场女性或明或暗的把杨澜作为自己的励志榜样。从她的身上,能让人清醒认识到成功不是与生俱来,她光鲜亮丽的表象下,映射出的是背后的辛酸。在海外求学充电时,她曾经因为适应不了国外的教育方式而感到痛苦难堪;在初离央视自立门户后,因为只肯做自己喜欢的栏目而背离了网络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搞的自己差点关门大吉。那时的她被困惑、彷徨紧紧缠绕,仿佛置身于一个厚厚的茧中,不知何时才能看见光亮。她曾单纯的只想顺从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一档纯粹的访谈节目,但现实的残酷却一次次将她从梦想的世界拽回来,逼着她不得不底下骄傲的头去学习,去改变。看得出在一次次困难关头,杨澜有那么一瞬间是想过放弃的。但那一瞬过后,放弃二字便被永远在她的字典里剔除。她唯一允许自己去做的只有继续坚持下去寻求出路。因为她明白一旦放弃就意味着自己的梦想将化为泡影,
曾经的辛劳与汗水都付诸东流。追求成功的执着信念使那些细碎的坎坷在她眼里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二十年如一日对理想的坚持支撑她一步步走过崎岖,一步步挣脱蜕变,一步步活出了想要的自己。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
简单的一句话,但每次读起来却总是让人充满力量。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梦想被呼唤、被肯定。尽管有些梦想不怎么靠谱,但任谁都不能被剥夺拥有梦想的权利。那一语双关被唤醒的,既是梦想,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未知的自己。从牙牙学语开始,每个人都在怀揣梦想努力探索,并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在为什么要这样和为什么不这样间挣扎徘徊的过程。追逐梦想,追逐生活,就这样追着追着才发现,梦与现实已经无法割裂取舍。直到某天醒来照着镜子审视时才发现,原来我们都长大了,那些看似是梦的,或多或少都被活成了真实的自己。
“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请不要让我取舍。”——杨澜。
女人要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很多女性在成家之后被要求把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摆在第一位,很多现实的不得已都在逼迫女人去做非事业即家庭的选择题,而我不愿选择。
我所期待的温暖而简单的快乐就是每天清晨都充满希望,怀揣着期待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一天的忙碌后,下班回家给爱人一个拥抱又或是给孩子一个亲吻;带着对家人满满的爱意与温暖去做一顿美味晚餐;餐桌上夫妻间的耳语,亲子间的嬉闹,点点滴滴都化作家人间爱的给予,而并非生活的负担。我坚信,人生路上最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身边那个承诺陪你踏遍千山看遍夕阳的人。当一个女人的懂得角色转换、懂得经营事业与爱情,这道选择题就会变成A与B皆是正确答案。
一本书再好,也总会接近尾声。合上书本,静静的去回味,去感动,去获取力量,去学会坚强。生活中的我们多是平凡、踏实的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也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杨澜,也更无需成为下一个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人生其实不需要多宏伟的蓝图,每天一点进步,每个目标都认真去实现。无论何时回首过去,该做的事总在对的时间尽可能去做完,在下一刻的生命里没有遗憾,这样就够了。
在这篇读书心得的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感慨。上班后的这几年,我书读的量不算多。唯一不断坚持做下去的就是去适当搜集适合自己书籍作品。在某一刻自己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时候,从中汲取新的动力,读着书,迷茫着,踌躇着,思考着,或许突然变得清澈。这种清澈或许是一种说不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