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和考核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课程学分4,课内学时72。
其先修课程为心理学、课程教学论和计算机基础等。
二、课程目的、要求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满足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培养适应时代进步的教学专门人才。
要求1.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现代教育的意识和对信息化环境教学的认识,优化增强教学实践的效率和教学改革的观念。
2. 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综合能力,媒体应用能力和评价管理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4. 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内容见各章节的介绍。
三、课程考核考核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因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课程考核分两方面:开卷考试、平时形成性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
开卷考试成绩占课程学分的40%(90分钟);平时作业和实践操作占课程学分的60%。
开卷考试统一命题,考试范围限定为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考试题目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
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平时作业与实践操作应遵照教学大纲、形成性作业、教材内容和相关要求实施。
任务分工为:中央电大负责设计制定内容和相关要求,地方电大负责具体部署、教学实施和组织,考核。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内容和课时表1教学内容离职进修业余进修函授进修面授自学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10 第2章媒体和资源10二、教材资源1. 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方式。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面向师范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一)课程目标1.意识与态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应用与创新: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够根据技术的功能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社会责任:能够符合规范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资源。
(二)课程活动与方法本课程坚持现代教学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活动主要有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室环境中的操作练习、实践项目学习、课后的在线学习活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总课时48)四、学习项目第1章绪论——学习项目书第2章初识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项目书第3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项目书第4章教学媒体——学习项目书第5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学习项目书第6章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项目书第7章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项目书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项目书第9章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项目书(四)评价考核本课程综合应用各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包括:1.试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2.电子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技术的开发能力;3.学习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的能力;4.学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日常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表现。
(五)教材、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课程教材:1.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张立新主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参考书目: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等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实施设计方案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进行和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1.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以现代教育领域中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教育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为基础,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可行的研究方法,揭示教育管理规律、提出教育管理理论,用于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共4学分、72学时,录像课10学时。
本课程旨在弥合教育行政学与学校管理学之间、外国教育管理理论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教育自身管理问题之间、传统教育管理理论与未来教育管理发展之间、以及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脱节,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
教学方面力求反映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信息,通过阐述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改革实践,给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和必要的管理实践机会,使学生对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价值有整体的认知,掌握基本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技能,形成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学生发现教育管理问题并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能力。
2.本课程教材的编制思路及特点本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而开设的,它是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管理面临新情况提出新要求的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内容是与当前教育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相联系的,专题性质又要求本课程不强调体系的完整,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相同或不同的管理问题,所以本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在编制上都是全新的,没有相同体例可循。
文字教材编写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把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与现代教育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侧重现代教育管理观的形成、对现今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管理学、广义的教育管理学、狭义的教育管理学的定义。
2.掌握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3.了解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4.掌握教育管理学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间的关系5.明确为什么学习教育管理学。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学习目的:1.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掌握管理具有的两个重要职能。
2.了解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掌握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的异同。
3.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掌握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管理是消除矛盾和冲突的行为,以及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4.了解不同学者关于教育管理的理念。
5.掌握教育管理的特点。
6.了解不同学者关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7.掌握工业时代的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学习目的:1.了解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五大管理流派的内容、特点,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
3.了解对教育观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学家。
第四章面向21世纪的教育管理学习目的:1.掌握人们对未来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提出的4个观点。
2.掌握20世纪给人类的3个重大问题,以及21世纪教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掌握现代化的内涵和性质以及现代人的特征。
4.了解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惑。
5.掌握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第五章教育管理行为与教育价值观的选择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价值、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以及价值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三种教育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它们的行为特点。
第二编教育行政第六章教育行政体制学习目的:1.掌握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教育行政体制各类型的定义和利弊。
2.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编码:14105D课程类别:必修课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小学教师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力求通俗易懂,突出使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简明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然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5.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的概念2、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教育技术概念及内涵,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解现代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难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第二章教学媒体(4学时)教学内容:1、教学媒体概述(1)教学媒体及其特性(2)教学媒体的分类(3)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2、信息化教学环境(1)校园网(2)多媒体教室(3)计算机网络教室(4)微格教室(5)电子白板基本要求: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分类,掌握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媒体的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难点:教学媒体的选择第三章教学资源(8学时含上机实验)教学内容:1、教学资源概述(1)概念(2)分类2、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3)选择多媒体素材的原则3、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1)文本素材(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基本要求: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类型及选择素材的原则,能熟练掌握相关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适用对象:师范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3.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学设计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代码:a02140084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一、课程简介本大纲根据2014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良好的信息素养、熟练的媒体技能、 E-learning 的方法,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初步能力,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备的操作、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教学目标如下:①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意识与态度;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②能够有效利用教育技术,积极学习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③能够进行日常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④能够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教育管理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教学大纲教育管理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领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系统学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胜任各种职责。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教育管理概念及理论2. 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3. 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4. 教育管理的政策与法规5. 教育管理的领导力与团队建设6. 教育管理的质量评估与改进7. 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与创新8. 教育管理的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三、教学目标1. 熟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4. 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化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教育管理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案例撰写教育管理相关论文。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教育管理概论》参考书目:1. 《现代教育管理》2. 《教育管理与领导力》3. 《教育管理的实践与创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具有教育管理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program)总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 10课外学时学分: 2适用专业: 师范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強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地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教学媒体的类型、功能特点和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整合的方法,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了解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学会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初步掌握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整合的方法。
(三)正确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四)了解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原理、模式与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概念解读(一)什么是教育技术?(二)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三)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二、任务与活动(一)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二)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理解第二章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一、教学媒体(一)教学媒体概念(二)教学媒体分类(三)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一)教学资源的概念(二)教学资源的分类(三)教学资源的开发1、教学资源的检索与获取2、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3、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一)多媒体教室(二)多媒体网络教室(三)其他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四、实验活动:视听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实验五、实验活动:教学网站制作第三章教学设计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一)案例导入(二)核心概念(三)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四)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五)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类型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一)案例导入(二)核心概念(三)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五)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类型三、设计与编制教案(一)规划教案基本内容(二)改写教案模板(三)编写教案四、教案设计成果的评价(一)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二)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五、实验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第四章教学实施与评价(一)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环境条件及其特点(二)教学实施计划的设计二、教学评价(一)基本概念(二)教学评价的类型(三)教学评价技术1、课堂观察2、调查3、测验4、档案袋评价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与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多媒体演播教学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实验、问题探究、资源检索、在线讨论等多种教与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精)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实验室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课程学时数:36开设实验项目数:8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报告占 70%,平时成绩占 3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信息化教学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信息化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要具有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今天,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本课程大纲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实验课程根据教育技术实验的性质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大类型。
其中基础型的实验主要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学习者主要是根据教师讲解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备的软、硬件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综合型的实验则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或一个学科中的多种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强调“协作学习”的精神;设计型实验,则强调实验结果的开放性,学生通过自拟主题,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运用,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图形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照相机或扫描仪等图形设备进行数字图形的搜集与制作,能利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 (Photoshop对图形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对于特殊专业如美术专业,应根据需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2、掌握声音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录音设备及软件(录音机或 Sound Forge进行声音素材的制作与编辑(对于特殊专业如音乐专业,应根据需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3、掌握图像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图像媒体设备录制和播放教学节目,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或特殊专业如影视专业, 要求能利用视频处理软件 (如MovieMaker 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处理;4、掌握多媒体的特点及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多媒体编辑软件 (Powerpoint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并能使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演示操作;5、了解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 能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如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进行简单的交互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对于特殊专业或基础好的学生,该部分内容可适当加深;6、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资源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实践范畴及其发展,了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变化,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了解多媒体教室、交互式教室和智慧教室等多种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能够掌握不同媒体设备、教学环境的使用技能。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创造性地
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信息化教学素材获取、制作、加工与利用的方法,能够利用其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
5.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信息化教学课件和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设计、制作与应用。
6.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信息化评价的方法、工具和意义,能够利用技术工具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活动。
7.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掌握信息时代教学研究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初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
2.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课单位:理学系适用专业:师范专业总学时:18 学分:2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后续课程:课程教学法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我校教师教育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技能为目的。
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2.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目标:1. 知道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与理论基础,知道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2. 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掌握信息化资源的搜集与管理利用方法;4. 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课程的设计并组织教学。
三、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类型(1)名称:上机操作实验(2)主要内容与要求:对于教学资源数字化的部分内容适当安排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相关软件;对于教学设计适当安排学生实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3)学时分配:初次授课4-8课时,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
2.结果与考核上机考核,学生实验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程内容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第二节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与师生说明:学生学习完本章内容后,应:(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关系(2)明确信息时代对新型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第2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学时)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应用◆基于web的学习系统◆ 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资源库设计与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说明:学生学完本模块教学内容后,应:(1)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2)知道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方法;(3)能够根据所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结合相关学科内容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方案设计第3章现代教学媒体第一节现代教学媒体概述光学投影媒体听觉媒体第二节视听觉媒体计算机交互媒体系统集成媒体说明:学生学完本章教学内容后,应:(1)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知道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方法;第4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第一节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以现代教育领域中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教育学和其它相关学科为基础,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可行的研究方法,揭示教育管理规律、提出教育管理理论,用于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突出从应用的层面来诠释教育管理,强调研究对象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
因此,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前沿性和探讨性。
所谓“现实性”是指在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从现实教育管理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入手,由现实问题引出教育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增强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所谓“前沿性”是指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教育管理理论与改革上的新进展,并着重以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的教育管理概念与理论,展现对教育管理学的新认识;所谓“探讨性”是指对现实性和前沿性问题的呈现不作定论,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对一些观点、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由于本课程是专题性质,所以大纲本文部分的编写更加突出每章内在的质素,也比较彰显各章之间的相对独立。
考虑到本课程内容更新较快的特点,本课程的教材需三年重新修订一次。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在弥合教育行政学与学校管理学之间、外国教育管理理论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教育自身管理问题之间、传统教育管理理论与未来教育管理发展之间、以及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脱节,实现教育管理的本土化、科学化、现代化和实用化。
本课程通过阐述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改革实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管理实践机会,使学生对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价值有整体的认知,掌握基本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技能,形成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学生发现教育管理问题并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从课程的设置来看,《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最后一门必修课。
前期开设的许多课程都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组织行为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法学等课程,有各自独立完善的体系、丰富的.内容,是从不同侧面来阐述管理问题的,涉及的是管理的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从课程内容来看,以上课程大多为“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等内容,对具体的教育管理问题涉及不多,也为避免与专科阶段所学内容重复,本课程将重点以实践问题为中心,以各门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综合性、探讨性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条件。
从课程目标来看,前期课程侧重特定领域和一般范畴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系统性强。
而本课程主要侧重对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现代教育管理观的形成、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强。
三、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素养,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认知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下限认知目标是对本学科呈现的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对现代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上限认知目标是能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前沿问题,能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评论和解决现代教育管理问题。
2.情意目标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行民主、对话与研讨式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实行“案例教学”与“行动学习”,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观察、分析和探讨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形成学生的专业志趣与工作能力。
3.行为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行为训练”环节,鼓励学生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教育管理难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把讨论的方案付诸实践,进行“行动学习”;同时让学生寻找机会积极参与教育管理活动,把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经过实践反思所学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属于认知和实践应用领域,其中,情意目标贯穿始终。
它们在学习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本大纲将其融合起来,具体体现在教师帮助学生达到的了解、理解和运用三层次的学习目标中。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的初步方案一、课时、学分学分。
4学时,学分为72《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内学时为二、多种媒体教材形式1.文字教材;2.录像教材;3. 网上辅导文本;4. 网络课程。
三、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方案由试点电大根据本大纲和中央电大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制定(二)教学媒体的使用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每章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建议、正文、小结、思考与练习题、参考文献几部分,共计36万字;2.录像教材是就课程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并穿插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18学时;3. 网上辅导文本是根据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在线学习的方式提供的针对文字教材的学习要点、重点、难点内容以及答疑情况等的助学文本。
4. 网络课程:是以课程为单位组织的网上教学,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组织的教学资源和按一定的教学策略组织的教学活动。
本课程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建设符合学生需要的网络课程,具体的教学资源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中体现。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需在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
其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其他教学媒体为辅,内容选择相辅相成。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与学的条件,以文字教材为根本有机地选择其他辅助教学媒体。
(三)教学实施建议建议采用集中知识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行为练习与行为作业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在学完每章节之后及时地进行学生学习的满意度调查。
(四)学习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总结性考核)1.形成性考核由学生独立认真完成的平时作业和小组研讨(包括行为练习与行为作业)等协同活动构成的考核;总结性考核2.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命题,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考核。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审视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教育管理观念的变迁;理解当代教育管理的背景、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研究的课题,掌握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实施策略;学会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能运用研究型的教育管理方法解决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管理问题,促进教育不断改进和发展。
学习重点:1.现代教育管理的含义;2.当代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3.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式。
学习难点:1.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式。
第一节现代教育管理的动态内涵一、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两个源流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第二节当代教育管理的背景与挑战一、当代教育管理的背景二、当代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三、当代中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几个课题第三节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一、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评析二、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初探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学习目标: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深刻理解和认识校本管理体制改革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中国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校长职级制的价值追求;学会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审视、比较和分析中国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实践探索。
学习重点: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中责任;2.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3.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4.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5.校长职级制。
学习难点:1.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2.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第一节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一、教育管理分权化――政治学视域的审视二、教育管理市场化――经济学视域的审视三、学校管理自治化――社会学视域的审视第二节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改革一、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含义及理论前提二、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三、民办教育内部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校本管理体制探索第三节一、校本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三、校长职级制探索第三章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学习目标:了解教育组织理论和学校观的变迁;理解学校生存与发展、稳定与变革的关系,学校文化冲突与组织变革的关系,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的相关知识,掌握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提升学校效能、重建学校文化和建构学习型学校的策略;运用所学理论对学校进行组织文化分析并能提出改进策略。
学习重点:1.教育组织理论与学校观;2.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效能的提升;3.学校文化重建;4.提升学校效能;5.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
学习难点:1.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2.提升学校效能;3.学校组织文化分析;4.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第一节教育组织理论与学校观一、学校是工厂:古典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二、学校是家庭:人本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三、学校是联盟集合体:社会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四、学校是松散结合系统:权变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观第二节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一、学校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困惑二、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三、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四、学校效能的提升第三节重建学校组织文化一、正确认识学校组织文化的功能二、学校组织文化分析三、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学校文化的重建第四节学习型组织与现代学校建构一、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二、组织学习的障碍三、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第四章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问题探讨学习目标: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与本质;理解教育政策分析的内涵与意义,教育政策分析的框架,以及教育政策分析者的伦理规范要求;能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的教育政策展开分析,并通过两个教育政策个案的分析掌握教育政策分析的初步思路。
学习重点:1.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2.教育政策分析的四个范畴、教育政策分析方法;3.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分析;4.农科教结合政策分析。
学习难点: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1.2.教育政策分析的四个范畴、教育政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一、为什么需要教育政策?二、教育政策的概念三、教育政策的本质第二节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什么是教育政策分析?二、教育政策分析的意义三、教育政策分析的类型四、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五、教育政策分析的四个范畴六、教育政策分析方法七、教育政策分析者的伦理要求第三节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分析一、民办学校收费的相关政策规定二、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实践分析三、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几点建议第四节农科教结合政策分析一、农科教结合的现实意义二、实施农科教结合政策的难点三、继续深化农科教结合的几点政策建议第五章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学习目标:了解目前教师管理和校长任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成长规律及培训的主要模式,校本培训和校长专业化的内涵,教师和校长的开发项目以及导师制等有关问题;能够将彼德原理、优势理论与帕雷托定律运用于学校管理当中,能够联系实际设计教师和校长的职业生涯计划及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