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赏析
电影《英雄》观后感
电影《英雄》观后感“暴力美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表现手段和风格在近年来的很多国产商业大片中都有表现,而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所谓“暴力美学”,指的是对于暴力的表现不再执着于暴力内容本身的真实展现,而更讲究一种形式上的追求,也就是赋予暴力内容以形式的美感。
影片的故事是国绕“刺秦”展开的·有多段精彩的武打场面,但在表现这些场面时,影片并没有采取真实再现杀戮场景的方法,而是把这些原本残忍﹑血腥的场面处理得空灵、强逸,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形式上的美感,使这些暴力场面不再让观众感到厌恶,而是具有了一种可观赏性。
下面我们将选取—些典型打斗段落进行分析。
(一)无名战长空在无名向秦王讲述的故事里,无名首战长空,将其杀死。
这本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决斗,但在影片的表现中我们感受不到惨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灵的美感。
两人的打斗伴着一位白发老人的琴声进行,紧和着琴声的节奏。
两人在空中飞跃,交战。
屋檐上的水滴缓缓落下,显出一种空灵、寂静。
在双方对视的时候,交战则在意念中进行,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合一的境界。
最后,无名一剑刺死长空,但镜头并没有渲染长空死时的痛苦,没有血流如注的表现,只有一把宝剑落地,溅起了地上的水珠。
这一段落,本应是生死对决,充满血腥和痛苦,可影片的处理方法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感,高手过招的空灵飘逸,这样就消解了观众对死亡的恐惧。
(二)飞雪战如月同样是在无名向秦王讲述的故事里,飞雪因嫉妒杀死了残剑,如月为报残剑之仇与飞雪决战。
决战在一片祸叶林进行,黄色的祸叶,飞雪,如月红色的长裙,色彩饱满。
画面极富美感。
风吹起满地的黄叶,漫天飞舞·两人不时腾空、飞起,红色的裙衫,黑色的长发也随风舞动。
伴着柔美的音乐,这场决斗不像是充满恨意的决战,更像是两个女子的`一场绝美的舞蹈。
最后,如月中剑。
影片依然没有正面表现她临时的惨状,而是表现了一把剑插在树上,落下一滴鲜红的如宝石般透亮的血珠。
《英雄》电影美学与哲学思考
《英雄》电影美学与哲学思考电影一直是展现英雄主题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影像、音乐和叙事手法的运用,电影能够塑造出充满力量和魅力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于人性、道德、正义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电影《英雄》就是一部充满美学与哲学思考的佳作,本文将通过对该电影的剧情、视听效果以及隐含的哲学主题进行分析,探讨《英雄》电影如何在美学与哲学层面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
《英雄》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围绕着一位刺杀秦王的刺客展开。
首先,电影在美学上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
该片以浓郁的古典美学为基调,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乐器的演奏、中国画风格的画面、服饰和建筑等,使观众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同时,电影采用了大量的色彩运用,每个场景都使用不同的色调,从冷色调到暖色调的转变,既能够凸显情感起伏,又能够反映角色的内心变化,让观众在视觉上享受到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除了美学的呈现,电影《英雄》还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思考。
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幕到最后一幕,故事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展示。
通过零乱的时间序列,电影将刺客与秦王的见面、刺客与秦王的对话等关键情节留在最后,通过这样的叙事手法,不仅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还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去思考角色的真实动机和故事的真相。
同时,电影中还设置了多个版本的真相,每个版本都包含着不同的冲突和价值观,这使得观众在思考每个版本的同时,也会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英雄。
在《英雄》这部电影中,美学与哲学紧密结合,通过刻画英雄形象和探索人性、道德和正义等哲学问题,将电影的内涵进一步拓展。
首先,电影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将其与哲学思考相结合。
刺客作为电影中的主要英雄形象,具有极高的武功和智慧。
他的出现不仅为故事增加了悬念和紧张感,更让观众对于英雄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通过刺客的行为和对话,提出了关于拯救百姓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和抉择,引发观众对于英雄义务和牺牲精神的思考。
《英雄》色彩赏析资料讲解
《英雄》色彩赏析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屏。
黑色给予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的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
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呼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踌躇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那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
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
红色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和结果,这一切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得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
《英雄》阿紫诗文赏析
《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战国末年,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以无名等人为首的各国侠客打算刺杀秦王嬴政,但在得知秦王统一天下的大志后为了百姓苍生的安宁而最终放弃的故事。
然而,在电影《英雄》中,阿紫这个角色却以其独特的诗文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引人注目。
首先,阿紫的诗文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象。
她的诗文不仅富有节奏感,而且意象生动、寓意深远。
比如在电影中,阿紫吟诵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描绘了一种悲壮、慷慨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壮士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阿紫的诗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面对刺杀秦王的任务时,阿紫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然而,在得知秦王统一天下的大志后,她却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百姓的安宁和福祉。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不仅展现了阿紫的人性关怀和深思熟虑,也凸显了电影对于人性探讨的深刻内涵。
最后,阿紫的诗文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中,阿紫所吟诵的诗文“剑出鞘兮惊四海,一身戎装兮心犹热”不仅表现了她的武艺高强和威武霸气,也象征了她对于正义和和平的追求。
这种追求与电影中其他侠客的壮志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电影对于正义、和平和人性之美的赞颂。
总之,《英雄》中的阿紫以其独特的诗文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描写为这部武侠电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她的诗文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性、思考和平与正义的新视角。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第1篇《英雄》观后感电影《英雄》以其宏大的叙事、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影片的画面美轮美奂,每一帧都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宁静清幽的书馆,从气势恢宏的宫殿到风景如画的山水,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特别是在武打场面中,飘逸的衣袂、凌厉的剑招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
在叙事结构上,《英雄》采用了独特的多视角叙述方式,通过无名、残剑、飞雪等人物的不同讲述,逐步揭示故事的真相。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悬疑感,也让观众在不断的反转中深入思考真相与谎言、个人与天下的关系。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深度。
无名,这位为了刺秦苦练十年的剑客,在面对天下大义时,最终放下了个人的仇恨;残剑,心怀天下,懂得“剑的最高境界是不杀”;飞雪,敢爱敢恨,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
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同身受。
电影所探讨的主题更是引人深思。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武侠片,更是对“英雄”的定义和“天下”观念的深刻探讨。
在影片中,英雄不再是单纯的武艺高强、勇猛无畏,更是有着广阔的胸怀和为了天下苍生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
这种对英雄的全新诠释,让我们对“英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思想。
在面对战乱纷争、民不聊生的局面时,和平成为了最高的追求。
无名等人最终放弃刺杀秦王,不是因为胆怯,而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战乱,为了天下的安定。
这种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和谐、安宁的向往。
《英雄》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和潜力。
它将历史、武侠、爱情、哲学等元素完美融合,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
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和欲望,而是为了天下的福祉和安宁。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或许也需要这样的“英雄精神”,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雄》电影观后感(一)
《英雄》电影观后感(一)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比较早期的影片《英雄》,看完感触比较深。
作为导演,张艺谋聪明地抓住了中国人的文化本质,升华了道家“无为”的哲学根基,将武术侠义与哲学摆在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时代背景下——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片里可谓每样元素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
利用插叙的手法,故事情节的铺陈也极具戏剧性,充满了矛盾冲突与悬念感,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剑客无名由于除三名刺客而获得在大殿内与秦王对饮的机会,在秦王与无名的一问一答之下,秦王逐渐识破无名编造的谎言,无名也亮明了自己周国刺客的身份,在二人的思想博弈中,长空,残剑和飞雪这三名剑客的故事也由刺杀秦王的重任而交织串联,不得不感叹导演运用故事节点手法之娴熟。
故事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刺杀,那何以体现出种种中国文化的奥妙精深?这归功于导演对中国文化种种意象与元素的熟稔把握。
张艺谋在影片的打斗中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不失为一次极富创造力的举动,事实证明,他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同时,这些宁静也是有附着物的。
古琴。
老翁挽袖抚琴,失聪则不暇,无名与长空的意念之争便是在琴声的跌宕之中展开较量,真正地打斗则开始于琴弦崩断之时。
书法。
书法是对心灵的诉求,出现书法的场景,不得不让人屏住呼吸,随书者一勾一提中领略书法艺术的静谧之道,即使在乱箭交加的境地,老者亦能视若无睹,专心习字,动静冲突之强,实在令人心跳不已。
丝绸。
残剑曾有一次近距离刺杀秦王的机会,不料殿内悬满大片丝绸,也因此令刺杀行动难上加难,一阵生死打斗后,绸帏缓缓落下之时,飞雪的失望来自于残剑在秦王项上划下的浅浅血痕,殊不知,这一划,道出了电影即将阐发的哲学寓意剧末秦王道出了残剑悟出的剑道与天下之道,最上乘的剑道实则以心御剑,即用心博弈的智慧,而非血刃相向的霸蛮,不断地复仇也只是为洗刷民族耻辱,但是非凡的宽容心让残剑悟出了“天下”二字,只有天下一统,才能结束这残酷的厮杀,进入一个新纪元,秦王眉头一皱,为找到知己而落泪,转身让无名自己抉择,无名在强大的感召下忽然觉得历史使命感沉重地压在了身上,十年习武,为的就是这十步之内的一剑,纵身一跃,手起刀落,竟没有血迹,这实在出乎秦王预料,无名必须刺下这一剑,但是为了茫茫大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这一剑只刺穿了秦王的甲衣,他的要求很简单,只希望秦王铭记残剑所悟之道,其实,乃道家“无为”之道。
《英雄》影评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 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 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 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 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 的未来。
谢 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 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残剑知道无 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 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 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色彩运用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 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 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 本分别讲述的原因。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一代 宗师王国维的这一“美学”主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得 到很好的阐释。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 性得到了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 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 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在活动研究中,既要欣赏美丽的电影, 同时更要深刻认识电影传达的深层含义,并在其中领略电 影艺术中色彩的应用,感受色彩的魅力。
叙事蒙太奇
红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理性蒙太奇
此时镜头的顺序是头发——曼玉——子怡——全景——头发— —曼玉说:既然你找死我玉成你——子怡——两人中景——头 发落地!——飞雪出手
表现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
音乐赏析
《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浪漫,强调北方大地的情怀。谭盾涉及了以前很少 涉及的东北音乐,把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漠音乐综合起来。在这方面,中国 爱乐的演奏极为出色,男低音们也为大地之魂增色很多。下面选择几段欣赏。 《序曲》:序曲像歌剧的序曲,充满阳刚、苍茫的大地情怀。东方的鼓结合爵士、 摇滚的奏法,谭盾首次这样做。 《风》:传说秦军打仗时来势凶猛,如狂风一般具有威力,称为“秦啸”。鼓的 打法则是将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鼓还原成中国打法,听起来杀气腾腾。 《飘:胡杨林》:鼓童+帕尔曼+女高音,表现张曼玉和章子怡在情欲、妒忌和 国家民族情感之间的纠葛,最后是和平征服了所有欲望和情感。音乐是浪漫的、叙述 般的,女声独唱如泣如诉,集齐豫的缥缈空灵、孟庭苇的纯净清丽、李谷一的气声唱 法于一身。 《天下》:是整个音乐的主题,表现天下和平、国家统一的愿望。音乐深沉、深 远。 《棋馆古琴》:在这里将听到帕尔曼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东西 方不同的浪漫首次融合在了一起。《悲情沙漠》:草原的浪漫和戈壁滩上的悲怆。张 曼玉在沙漠中嚎啕痛哭,因为她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梁朝伟。谭盾把马头琴、 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的想象中的音色还原出来,而鼓则全是用手指打 的。 《英雄葬礼》:英雄都死了,中国站起来了。音乐在悲哀中蕴涵希望,包含了东 北二人转的主题。 《在水一方》:梁朝伟、李连杰水中的激战,谭盾用了很多“水乐”,让人在非 常安静中听到激烈的争斗,安静、缥缈而又激烈、深厚。
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
电影《英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英雄》影评观后感先说说英雄的主题。
前面有很多文章骂这部电影,火力主要就集中在这一点上。
很多人的评语都一致是:主题空泛或没有主题。
我认为,英雄还是有它的明确主题的,就是:中国人的燕赵古风。
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别的或是垃圾。
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最残忍也是最黑暗的时期,人的生命从没有像那时那样不值钱,但战国时期恰恰是中国人最有气节和风骨的时候,因为死亡已经变得无谓,就可以为了信义,为了追求,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为了一切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毫不犹豫的舍弃生命。
那是中国人最崇高的时候。
这一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遥远到你听到这一切的时候会报以冷笑。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的被物质化了。
外国人没有多少历史,他们却自己造出一个龙于地下城的精神家园,《指环王》就是这一背景的作品,他们在这里缅怀他们的骑士精神和他们的赤子之心。
中国在上古之时也是有值得流传的风骨的,只可惜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翻开《东周列国志》,就会感慨:原来我们曾经是这样一个民族。
影片的画面的确好,但我觉得,画面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一个严肃的创作者不会让自己的作品沦为风光片,而且,我觉得张艺谋也没有这种意图。
我们不能看到精美的画面就断定影片只有外表而内容空虚,这和看到“第六代”粗糙的画面就因此觉得电影够“先锋”够“试验”“有思想”一样,都是一种幼稚的思维定势。
电影是视觉艺术,也是叙事艺术。
正像《小武》里,贾樟柯用8mm 的胶片表现残酷青春。
只有《英雄》里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纯的色彩才配得上那些纯粹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们。
王小波说过:人可以活在两个世界里,前一个世界是灰色的,柏油路,水泥的房子,空气里是灰土的气味;后一个世界里有湿漉漉的石板路,石头房子,暗黑透明的空气泛着苦涩的花香。
他还说过:人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没有诗意的世界。
《英雄》用它的色彩和景色描绘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英雄们生活着的诗意的世界。
从电影《英雄》领悟到的“心中无剑”的销售境界
从电影《英雄》领悟到的“心中无剑”的销售境界电影《英雄》通过表现主人公们如何运用剑的故事,体现了“心中无剑”的销售境界。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心境经历了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识到了“心中无剑”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它让我们明白,在销售中,真正的胜利开始于内心,而不是外部因素。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用剑展示了他们的技巧和能力。
他们通过练习和体验,将技巧融入到了心中,从而使得剑在他们手中变得没有了限制。
销售也是一样,只有将技巧、经验融入到心中,才能达到无拘束的状态。
想必大家常常会遇到销售中不断尝试,但是总是做不好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暂时放下一些技巧,把心放在客户身上,了解客户需求,认真听取客户的声音,从而达到心中无剑的境界。
其次,电影里的人物经历了许多磨难,从而明白了“胜利不是在剑,而是在人的心中”。
在销售中也经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面对这些我们不应该灰心,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销售人员不应该因为客户的不理解和反对而丧失自信,而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逐渐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同和信任。
最后,电影中强调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道理。
销售也是如此,成功的销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久的耐心努力。
我们要保持投资长期的心态,把握好时间点,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在《英雄》中,主人公们最终发现,胜利的真正秘诀在于“心中无剑”。
他们发现了内心的力量,把剑的力量通过内心的沉淀体现出来,这也是销售人员应该学习的。
只有心中无剑,才能做到真正的销售高手,胜过自己的竞争者。
同时,销售人员也应该注重真诚和信任,通过良好的沟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双赢,走向成功。
总之,“心中无剑”的销售境界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学习,才能真正做到高超的销售。
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自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销售策略,勇敢地面对挑战和风险,这才是达到销售成功的重要途径。
《英雄》观后感
《英雄》是一部视觉与思想并重的武侠电影,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一个关于刺杀秦始皇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同时也对“英雄”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从色彩的运用到场景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风格融入电影中,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种视觉艺术的展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电影的故事结构复杂而巧妙。
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叙述者,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也让观众对“真相”有了更多的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次反转,都像是对观众认知的挑战,让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禁反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深刻而立体。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
李连杰饰演的无名,他的剑法高超,但他对于“英雄”的理解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梁朝伟饰演的秦始皇,虽然是一个统治者,但他对于统一六国的执着,也体现了一种英雄的气概。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电影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维护国家大义之间,角色们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牺牲。
电影中的每一次牺牲,都让人感受到了英雄的悲壮和伟大。
这种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强烈的共鸣力。
《英雄》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无名”的刺杀行动,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强者,更是那些能够为了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自我的人。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成功的武侠电影。
它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英雄概念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震撼又感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的颂歌。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我刚刚看完了电影《英雄》,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部电影由张艺谋导演,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武侠片。
在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影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探索。
首先,这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令人难以忘怀。
张艺谋导演一贯擅长运用色彩和镜头语言来传递情感,而《英雄》也不例外。
影片通过饱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一场戏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特别是影片中的武打场景,黄色的叶子飞舞,红色的花瓣漫天飘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雄》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冲突和欲望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影片中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探索也让人深思。
为了国家的利益,主人公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这种对于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使得《英雄》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具有了哲学和情感的内涵。
此外,影片的剧情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也令人赞叹。
《英雄》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巧妙地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故事与历史背景相互呼应。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武打场面,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对历史的文化关怀也使得影片更具有观赏和教育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英雄》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通过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对人性和牺牲精神的深入探索,以及与历史的巧妙结合,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的才华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它也给观众带来了哲理上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会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影创作。
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来说,《英雄》是一部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
电影《英雄》视听元素赏析
126影视动漫电影《英雄》视听元素赏析赵 予(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张艺谋是中国导演里最擅长用色彩来表达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为数不多的大师级摄影师,他的首部武侠电影《英雄》对画面美感要求精益求精,对色彩的运用别具一格,影片的配乐也极具特色。
本文以色彩、配乐和镜头3个方面来赏析电影《英雄》。
关键词:《英雄》;视听;色彩;音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1-0126-02一、《英雄》概况张艺谋执导的首部武侠电影《英雄》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由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战国末期,三大侠客欲刺秦王的故事,围绕刺杀展开又以“刺杀”结尾,利用独特的插叙手法让情节在主角的对话和回忆中展开。
《英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奥斯卡金像奖等多个奖项。
其在色彩和音乐上的艺术造诣被高度赞扬,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
二、色彩分析:颜色作为一种隐喻,成为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一)肃穆的黑色电影以壮士无名被召入秦宫拉开故事线,整个色调是暗色系,大殿外的天空是灰色的,建筑是黑色的,所有秦军将士的服饰都是黑色的,大殿内除了摇曳的烛光是红色,其余布景都是暗色系。
黑色的宫殿给人一种庄严感和肃穆感,不禁让观众沉下心来,似是翻开历史的画卷,黑色的主调让秦宫里故事的讲述更具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
影片结尾,无名放弃刺秦,黑压压的秦军将士涌向殿内,黑色逐渐占据整个屏幕,给人无形的压迫感,似是折射了秦王的心理,迫于权力,迫于政治,迫于自己的强权永固甚至是迫于将士的呼声,他不得不杀死无名。
这里黑色也隐喻了权力的力量。
(二)欲望的红色无名在秦宫中为骗秦王讲述了一个杜撰的故事,故事里赵国三大刺客长空、残剑、飞雪皆为情所困,因爱生恨,在猜忌和嫉妒中被无名击败。
这个故事的呈现是红色为主调,大片的红色,红色的赵国书馆,房屋、工具都是暗红色,人物都穿着红色系的服饰。
浅析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暴力美学运用
极 具形 式化。 我们在 震撼 于影像 中场面 的宏 大之时 ,对惨遭屠 杀的赵人并没 有多少怜悯 、
、
“ 力美学”溯 源 ■
同情之感。 由对 以上 几个段 落 的分析 ,我们 可 以看
“ 力 美 学 ”是 从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暴 才开 始 出现的一 个词 汇 ,它起源于 美 国 ,但 作 为一个 固有名词 最初 出现在 对香 港 电影导 演吴 宇森 的 电影评 论 中。吴宇 森 的 电影经 常 表现 江湖恩 怨 、黑 帮和 警察 之间 在 电影 《 英雄 》中,武打 场面 已在很 大 程度 上剥离 了内容 的残 忍和血 腥 ,而形式 作 为一种 外在 的东 西在影 片 中却 成 了这些场 面 的主 角。 《 雄 》把暴 力打斗 场面 处理成 了 英 种 空灵 、飘 逸 ,极富视 觉 美感的 外在形 式
一
一
的节奏 。两人 在 空中飞 跃 ,交 战。屋檐 上 的 水 滴缓 缓落 下 ,显 出一种 空 灵、寂静 。在 双
方对视 的时候 ,交 战则在 意念 中进 行 ,这也 体 现 出中 国传 统 美学 的虚 实合 一 的境 界。最 后 ,无名 一剑 刺死长 空 ,但镜头 并没 有 渲染 长 空死 时的痛 苦 ,没 有血 流如注 的表 现 ,只 有一 把宝剑 落地 ,溅起 了地 上 的水珠 。 这一段 落 ,本 应是生 死对 决 ,充 满血腥 和痛 苦 ,可 影片 的处理 方法让 我们 看到 的只 是一种形 式上的 美感 , 手过招 的空灵飘 逸 , 高 这样就消 解 了观众 对死亡的恐惧 。
业 大片 时代。 影片 的故事 是围绕 “ 刺秦 ”展
同样 是在无 名 向秦 王讲 述的故 事里 ,飞 雪 因嫉 妒 杀死 了残 剑 ,如月 为报残 剑之仇 与 飞雪决 战。 决战在 一 片枫叶林 进行 ,黄 色的 枫叶 ,飞 雪,如 月红 色的长裙 ,色彩饱 满 , 画面 极 富美感 。风 吹起满地 的黄 叶 ,漫天 飞 舞 ,两人 不时腾 空 、飞起 ,红 色的裙 衫 ,黑 色的长发 也 随风舞动 。伴着 柔 美的音 乐 ,这 场决 斗不 像是 充满恨 意 的决 战 ,更像是 两个 女子 的一 场绝 美 的舞蹈 。最后 ,如 月中箭 , 影 片依然 没有正 面表 现她 临时 的惨状 ,而是 表现 了一 把箭插 在树 上 ,落 下一 滴鲜红 的如 宝 石般透 亮 的血 珠。 随后 , 以如 月 的视 角表 现 了一片黄 色的枫 叶林 慢慢被 整 片的鲜红 浸 透 ,我们 可 以清楚 知道 这是一 种对 死亡 的描 述 ,但 感觉 到的仍 然是 一种浓 烈色彩 带来 的
电影《英雄》的“文武合一”叙事策略考察
电影《英雄》的“文武合一”叙事策略考察武侠片是中国叙事电影的特有类型,虽可归类于动作片,但其特有的样式、独特的表现手法却有别于好莱坞动作片的杀戮与喧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武侠片,更加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使得影片文艺感愈加厚重,故而展现出一种暴力与唯美相融的姿态,给人以震撼心灵又回味悠长之感。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可以说是新世纪武侠片的代表之作。
正因为影片中融入了大量暴力以外的文化因素,消解了暴力的恐惧与残酷,才使得观众在观看“刺秦”这一暴力题材的同时,丝毫没有感觉到杀戮的压抑,只记住了那一幕幕唯美的、经典的、舞蹈化的动作画卷。
一、《英雄》的“文武合一”叙事策略分析(一)“琴棋书画”与“武侠”的艺术融合“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必修的科目,故又称“文人四艺”。
“琴棋书画”代表了古代文人的素质和修养,同时也承载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而这四种最为典型的文化元素,在电影《英雄》中俯拾皆是。
影片开篇第一场打斗就是在棋馆进行的。
初时长空与老者雨中对弈,后来长空与秦宫七大高手及无名对决时,老者于一旁抚琴弹奏,琴声和着武功招式,时缓时急,相得益彰,琴弦断胜负分。
无名的利剑穿过雨帘击败长空的经典镜头,在高速摄影机下,呈现给观众一种超越暴力本身的唯美意境。
无名为搏取残剑飞雪的信任,于藏经阁展示自己的绝技——十步一杀,瞬间挑断周围书简,以及精准贯穿刺破毛笔的镜头,同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同时又隐喻了那个“文弱”的时代,“文”在“武”面前是何等的不堪一击。
书画自古一体,这与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分不开的。
贯穿影片始终的秦始皇身后的那幅“剑”字,是影片的一个重要意象,并在情节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幅“剑”字,是无名向残剑所求,用无名的话讲,他想参透残剑暗藏在书法里的剑法。
而那时秦军箭阵呼啸而至,赵国书院弟子却视死如归练习书法,恰如老者所言,文字承载的是文化,而文化是需要用生命去传承的。
透过这一情节,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秦国武力荡平六国,实现大一统的背后,践踏了多少古代文明。
浅析电影《英雄》中儒家与道家的核心理念
浅析电影《英雄》中儒家与道家的核心理念前言电影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常常具有教育性的功能。
电影《英雄》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它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
而在电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还能够从中感悟到不同哲学思想的碰撞。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重点分析电影《英雄》中儒家与道家的核心理念,探究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电影《英雄》中儒家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行为规范和思维道德。
在电影《英雄》中,主人公荆轲是一个忠诚有节、仁爱慈悲的儒家人物。
荆轲为了正义而不惜牺牲自己,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
同时,荆轲也注重仪态礼貌,他在面对敌人和朋友时都保持了应有的仪态,展示了儒家的礼制观念。
此外,电影中的秦王、虞姬等角色也有着儒家思想的影子。
秦王为了天下的统一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利他”的精神。
虞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不渝也是儒家文化的体现。
所以说,在电影《英雄》中,儒家思想被深刻地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之中。
电影《英雄》中道家的核心理念道家思想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其核心理念为“道、自然、无为”,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放弃个人欲望。
在电影《英雄》中,有两个主要的角色体现了道家的思想特点。
一个是身怀绝技的长空,他在电影中一直强调身体的自然状态,讲求无欲无求的境界,这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自然”的特点。
另一个是刺杀秦王的无名,他从一开始就注重沉淀心境,讲究“无为而治”,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同时,在电影中,无名还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虚空”的概念,通过融入虚空的状态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武道境界。
儒家与道家的区别与联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儒家与道家在思想核心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道家思想则是通过放弃个人欲望,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但是两种思想都有着强调“仁爱”、“自然”、“无为”等相似之处。
浅谈武侠电影《英雄》特质
浅谈武侠电影《英雄》特质【摘要】《英雄》无疑是一部商业片,这种“大投资,大阵容,大宣传”的“三大”电影,取得两亿多票房,显然张艺谋的这部武侠片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
影片放映之初便引起广泛热议,本文仅以《英雄》作为武侠片特质的分析对象,从而了解《英雄》所展现的暴力舞蹈化,以及艺术表现力,还有影片本身的深度问题。
【关键词】张艺谋暴力舞蹈化艺术表现《英雄》这种“三大”电影符合好莱坞追求大制作以与电视抗衡的时代潮流,同时具有“中国特色”,其次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票房的有力保证,影片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武打设计和让人惊叹的外景画面展现了宏丽的大场面,反映各色人物的命运,无论如何,《英雄》是张艺谋对武侠电影的大胆尝试,成功与不足都是有意义的。
一、武侠《英雄》暴力舞蹈化武侠片的核心是武与侠,它不能没有“武”,更不能没有“侠”,“武术之舞”的攻击性的“实用功能”,实际上已经趋于舞蹈化的“表演功能”,暴力的舞蹈化成为武侠电影中消解暴力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中国的武侠电影讲究章法门派,别有一种神韵贯穿其中,不像好莱坞影片那样把人打得血肉横飞,造成一种恶心的画面,毫无审美可言。
《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当观众观看《英雄》的过程,是一种视觉享受过程,无疑有人把《英雄》称之为一部“视觉盛宴”了。
《英雄》的复式叙事方式为影片提供了九场武戏:[1]分别是棋艺馆之战、秦军大营之战、胡杨林之战、九寨沟之战、藏书阁之战、秦王宫之战、大漠之战、刺秦之战,没有一场真正的以杀戮为目的,以生死较量为旨意的打斗场面,影片中是非对抗性的舞武表演,不是假定的,就是意念化的,不是想象的,就是虚构的。
棋艺馆之战, 秦国七八个高手与长空的对打,形成严整的队阵和经过高速镜头拍摄呈现的打击动作,充分消解了暴力原本的残酷性。
而长空与无名在馆内的对决,表面上看来双方面临你死我亡的境地,实际上是两人之间早就预谋好的一场武戏,加上迷蒙细雨的“装饰”,伴着古琴时而悠然时而密集的演奏,使这场生死较量在棋艺馆内展开了一场武术之舞。
《英雄》和《罗生门》电影赏析
电影《英雄》和《罗生门》赏析摘要:《英雄》和《罗生门》是两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分别来自电影大师张艺谋和黑泽明。
虽然两位导演的风格迥异,但是这两部作为相似的作品,经常会有一些讨论与争议,主要还是由于这两部电影的故事叙述和情节结构等方面同是一个类型,所以经常有人将其相互比较。
但是如果在细节上慢慢体会,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这两部电影的不同之处的,本文就这两部电影作如下分析,主要分析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多重式聚焦、叙述结构、画面色彩《罗生门》和《英雄》都是两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英雄》是张艺谋转型执导的首部武侠电影,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主要讲述了战国末期,三大侠客欲杀秦王的故事,该影片获得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以及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罗生门》是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叙述一个武士和妻子在远行途中被强盗拦截并捆绑,之后武士又不明原因地死去的故事。
电影通过多人对此事件的不同描述表达了“人言不可尽信”的意涵。
该影片曾获得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奥斯卡荣誉奖等众多奖项。
这是一部在日本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被众人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两部电影的相同之处很明显,电影《英雄》和《罗生门》均使用了多重式聚焦叙述结构,让不同的人物从各自的角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讲述同一事件。
但是二者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模仿,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就两部电影的不同之处作简要的分析和概括。
一、这两部电影的叙事方式不同从电影《罗生门》来看,它的叙述方式是串联式的。
事件的不同是由于每个叙述者的主观观点的不同而造成的,这些观点都是彼此对立并且不可单独使人相信的。
如果就这些人的观点单独看事件的本身,我们将看不到事情的真像,从而无法公正的做出判决。
相反,《英雄》讲诉事情的方式既是并列式的,这部影片在将整个事件前后相互连接的讲述中,让事件以螺旋递升式的节奏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英雄》电影音乐赏析
《英雄》电影音乐赏析《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唯美、浪漫,表现了北方大地的一种情怀。
浓郁的北方音乐氛围,带人走进两千多年前的秦代。
音乐的沧桑带人走进历史,动人肺腑,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冲击,让人去接进古代的传奇。
电影取材于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战国末年,秦王为统一中国,连年征战,其他六国不想灭亡,派刺客刺杀秦王。
故事以黑色为底韵展开,铺天盖地,无形中表现出秦王的威严与冷酷,象征一种庄严,一种力量。
开始时的音乐给人一种苍凉,幽怨的感觉;然后又在这种沧桑的音乐之上加上了手鼓,使得整个开幕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
在一种沧桑的背景音乐下让人感觉不到苍凉或者是哀伤这是一种很好的配合。
影片逐渐拉开序幕,在卫士带着“无名”到城门口时,背景的音乐突然出现一声京剧中的男声,很有强调,配合着庄严地气氛。
在“无名”上殿的时候,画面出现了宏大的远近,配合一种沧桑那个的中国民乐好像真的回到了那种悠远的秦国,亲自跟着“无名”上殿。
刺秦王,从“无名”腾空前右脚踏地鼓声响起开始,同时的背景音乐还有一种特效,听起来蛮像恐怖音乐的,暗示“无名”的心中已经有了选择。
鼓声继续,并且节奏有逐渐加快的趋势,暗示这结果逐渐到来。
刺中时候,发出金属的碰撞声时,几乎同时是秦王的叫声,这一声用的是原声,而金属的声音则是加了特效。
这样同时的声音却是有两部分组成的。
“残剑”“飞雪”生死决斗,这一段的整体背景音乐是小提琴的低沉旋律,暗示着这里将有一个悲剧产生,同时已经开始启迪观众由于观看本片而产生的联想。
在小提琴低沉的音乐背景下,事情慢慢的发生着。
在“残剑”“飞雪”打斗的时候,鼓声又再次响起,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而最终不论是“飞雪”撕心裂肺的痛哭,还是“如月”无助的发泄,声音的震撼在观众的心里都产生了一种无以言表的东西。
《英雄》中全片贯通的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低沉的曲调,在剧情变化或者是激烈的场面的时候,鼓声就会响起。
在观看《英雄》的过程中,除了影片中低沉的音乐外,给人们最深印象的应该就是低沉的曲调,和那超强悍的音效。
电影《英雄》赏析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
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
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
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
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
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
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
“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
可是我的朋友啊…“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
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
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
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
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
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
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
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
书馆之战一——红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
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
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
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
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
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
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
“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
可是我的朋友啊…“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
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
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
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
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
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
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
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
书馆之战一——红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是他虚构的,无名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躁动。
编造的故事中,残剑因为自己所爱的人飞雪三年没有跟自己说一句话而心中充满愤怒,怒火烧身,痛苦不堪,心中亦是无限的躁动。
一张温暖的大床上,残剑与如月交织在一起。
门外有位妖艳的女子,身著一袭红衣,透过户牖看到里面不堪忍受的一幕,心中充满痛苦。
“三年来,你不曾跟我说一句话!你跟长空有一夜之情,做错了事反而这样对待我,今天我也要以牙还牙!”残剑心中气血翻腾,这是对飞雪的一种报复。
“没想到你竟然做出如此媾和之事,如何能对得起我?”飞雪心中充满愤恨,亦充满嫉妒,彼时彼刻她想立即拔剑杀死自己心爱的却又深深伤害自己的人呢。
终于,残剑倒在一片殷红的血泊中,杀死自己心爱的人是解了自己的怒火,可是飞雪心里矛盾之极。
这一幕恰好又被如月——一个深深喜欢自己主人的丫头看到,她也是怒火烧身。
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红色的基调反应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嫉妒、怒火、痛苦。
这一段在胡杨林之战中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漫天的黄叶变成红色而达到极致。
胡杨林之战——红黄胡杨林中,漫天满地都是黄色的叶子,一片萧瑟,空中叶飘满了萧瑟,整个场景充满了孤独寂寞凄凉。
飞雪如月身著红衣,两个美人显得那样艳艳可是又是那么的伤感,充满仇恨。
红色的衣服与萧瑟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为何杀我主人,亏他对你一片痴情!还我主人命来!”如月歇斯底里,眼睛里闪烁着仇恨的光芒!“他该死!背叛我的人!”如月丝毫没有平静下来。
如月明知抵不过她,却早已之生死于不顾,他的心里只有仇恨,奔向飞雪,奋力厮杀。
飞雪一身红衣,轻飘飘的,她仿佛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一个冷血动物。
此时的他已经是个完全冷漠的人。
弯刀插进如月身上的刹那,她笑了,是鄙夷的笑。
笑如月傻,笑她误杀了一个她最爱也最爱她的男人。
如月刹那间恨起了自己。
整个画面瞬间由黄色变成红色,这种凄凉仇恨达到极致。
红还是书馆之战中的红,黄色是凄凉的萧瑟的,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书馆之战二——蓝这时秦王发现了无名的真实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静,没有被无名吓到,蓝色是一种平静的心态,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
残剑和飞雪争做第二个为刺秦而牺牲之人,在这里讲述了他们真实的爱情故事。
飞雪,一个女子,面临强大的秦军围堵,面对无名这样的高手可能马上就是死亡,但她依然镇定自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蓝色的纱衣在书馆之外的沙漠上飘摇,蓝色是一种冷色调,让人看着产生一种同情,怜惜这貌美的女子,为她的行为所折服,这便是爱情的忠贞与伟大。
这一点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争斗后残剑守候在飞雪身边到到极致。
蓝色是一种平稳、镇定的心得写照,象征残剑与飞雪真是爱情故事的伟大,也是一种冷色调,让人不禁产生怜惜等!!秦宫之战——绿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的心态已经返璞归真,“天下”二字早已深深刻入残剑的心中,他的精神境界也已经升华到不因个人恩怨而陷天下于兵戎水火之中。
秦王怔住了,此刻的他是那么的镇定,在历经惊险之后心慢慢平静下来,原来自己追杀了这么多年的刺客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自己。
这种柔和的绿色缓解了整个肃杀的气氛,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绿色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绿色是橄榄枝的颜色,代表着和平与天下安定。
书馆之战三——白残剑和飞雪的爱情在张艺谋的摄像机里从红色的狭隘蓝的忧郁绿色的激荡到最后白色的殊途同归一点点伟大起来。
两人拥在一起,死了也幸福!这是一种纯洁的爱!张曼玉也从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到最后白色的伤心、白色是一种纯洁,是一种凄凉的心境,也是一种别离。
2.看《英雄》,观众一定得有颗真正的英雄般的心。
只有英雄才能读懂英雄,才能理解英雄的更深广的含义。
这部电影的创作团队无疑是一个英雄的团队,从最初的剧本编写到电影的后期制作,他们一定是站在了英雄的高度上进行工作的。
因此,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英雄的情结。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观众们才深为剧中的英雄人物的英雄品质所震撼。
其次,看《英雄》,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更不能停留在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要纵观整个历史。
有人曾对该片中的“秦王”做如下评论:秦王是一个暴君,导演是在为一个暴君平反。
这一观点,显然还只是停留在七国混战的阶段,停留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
试问一下:从古到今,哪个一朝代的更替不经历战火?哪一个开国帝王,没采用过非常手段?唐王李世民如何?但他还发动过“玄武门”这样手足相残的事变。
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变,他才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这才有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唐朝。
当今天我们回过头再看秦始皇,就更应该侧重的是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中国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中国的历史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统一”这一思想才深入人心,并被后来的政治家们奉如圣明,在不断的继承中发展着。
谁之功劳?无疑秦王是个英雄,是天下的英雄再次,看《英雄》,不能对着历史教科书上写的去看。
这部电影,张艺谋导演不是在拍一部历史记实片,而是以一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无名的身上有着荆轲的影子,他们都是悲剧式的英雄)为原形,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传达某个个体或某个团队对英雄的理解,赋予英雄更深广而又持久的时代内涵。
最后,看《英雄》乃至看任何电影,都不应该过于吹毛求疵,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
电影是人的产物,它不可能完美无缺,带着挑刺的目光看电影,这本身就犯下了看电影的大忌。
这种人是永远感觉不到看电影的美趣的。
应该说,《英雄》是一部唯美的电影:精妙的结构、优美的画面、宏大的场景、悲壮的音乐、精彩的武打、简洁的对白……《英雄》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就极好地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英雄》中的人物,他们全是“英雄”。
小人物“如月”是英雄,她在主人“残剑”的影响下,明白了“天下”的含义,虽知秦王是赵国的敌人,但也知道“秦王”不能杀;“飞雪”是英雄,她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心怀家仇国恨,立志刺秦以报血海深仇,站在她的立场,我们是完全可以接受她的仇恨的;“长空”是英雄,他长枪无敌,但却甘愿倒在无名的剑下,只为朋友,只为赵国;“残剑”是英雄,他从书法和剑道中悟出了“天下”的含义,进而为天下而舍爱情,为天下而力阻无名刺秦。
“无名”是英雄,为报家仇国恨,他经过10年的刻苦不懈,终学得一式无解的剑式。
之后,他苦心设计了一个刺秦大计,在英雄们的相助下,终近秦王十步,但在最后关头,他悟到了“天下”的含义,放弃了刺秦,而这一放弃,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秦王”是英雄,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是何等的英雄了得。
“残剑”悟到了“天下”的真正含义,但实际上最早悟到的并不是他,而是“秦王”。
当“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告诉他“秦王不能杀”及在和他最后道别的时候送他的那两个字的时候,“秦王”不禁感怀落泪。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他一直缉拿的刺客竟然心怀“天下”,知道秦王杀不得,他没想到自己的知音竟然是自己的敌人,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而这也正是“秦王”为什么要征服六国,一统天下的最本质的原因。
正所谓大音稀声,天下真正理解“秦王”的人太少,人们只知道他征讨杀阀,冷血无情的一面,却不知道他心怀“天下”,为“天下”而战,那怕成为全天下人的“敌人”的一面。
所以,英雄的孤独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秦王”最后抛剑给“无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无名”,交给“无名”,就是交给了“天下”人,让天下人评定自己的功过,决定自己的生死。
“秦王”自己则面对残剑的“剑”字,镇静自若,似在努力领悟其中的含义,其实并非如此。
他这样做,只是想告诉“无名”,或者说是要让“无名”也领悟的“天下”的真正含义,为天下人决定这一剑。
“秦王”是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这即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只有这样,之前所有的付出才有意义,所有的在这场血腥漫长的战火中死去的生命才有意义。
在整部电影中,英雄的追求、英雄的大义、英雄的敬重、英雄的相惜、英雄的奉献……才都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才给了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3.电影《英雄》有的创作风格风格即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不打上创作者自身的深刻烙印,不可能脱离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情绪,性格而存在.着笔之初,经过创作主体深思酝酿过的客体内容,就已经如纱人水般每一丝每一缕都浸染了主体的情思,意态,经过对象主体化和主体对象化的过程而诞生的艺术品,必然带着创作主体的鲜明特征.目前,张艺谋已执导了11部影片,如果滤去其形式与内涵上的极大不同而抽绎出最本质的特点,应该说有两大风格特征突显于他的影片之中,而这两大风格,又都与张艺谋的创作背景及其经历,性格,追求有关.浓郁,由最初的创作冲动生长晕染而成的一种氛围.它是色彩的也是造型的,是情绪的也是理念的,是人物的也是主题的,是手段的也是目的的,是影片一切一切叠加起来的感觉.它像充满质感的黄河的水,在时间之维上负载着悠远的历史意味,也像喧嚣熙嚷的都市的风,在空间想象里奔突着自由的当下精神.它是超越了意义的一种气势,一种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