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7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高中化学竞赛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件共张
2.质量作用定律 当温度一定时,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 浓度幂(以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如对于基元反应: aA+bB=gG+hH
vkcAacBb
SO2Cl2 SO2 + Cl2 NO2 + CO NO + CO2 2NO2 2NO + O2
②并不是所有的反应物分子的相互碰撞都能发 生化学反应,只有反应物分子的能量超过某 一数值时,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③分子碰撞发生反应时,还要求这些分子有适 当的取向。
碰撞的几何方位对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
具有较高能量并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 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 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k(T10) v(T10) 24
kT
vT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
a、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升高
b、分子获得能量,单位时间内分子间碰撞频 率加快
k(T10) v(T10) 24
kT
vT
(2)Arrhenius方程式
kAE e a/RT 或 ln kE aln A RT
式中A为常数,称为指数前因子,R为摩尔气体 常数,Ea为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
3.19×10-3 6.36×10-3 9.56×10-3
v∝ c(H2)
2NO(g) + 2H2 (g)
N2 (g) + 2H2O (g)
实验编号
4 5 6
c(NO) /mol·L-1
0.001 0.002 0.003
c(H2) /mol·L-1
0.006 0.006 0.006
v /mol·L-1·s-1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对比分析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对比分析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两个重要分支。
虽然它们都关注于化学反应,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
化学热力学主要研究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稳定性。
它关注的是反应的热效应,即反应是否释放或吸收热量。
化学热力学通过热力学函数(如焓、熵和自由能)来描述反应的能量变化。
这些函数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通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可以判断反应是否是放热或吸热的,以及反应是否是自发进行的。
与之相反,化学动力学关注的是反应速率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它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化学动力学通过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反应速率常常通过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来表示,可以用速率方程来描述。
速率方程中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从而可以推断出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热力学稳定性与反应速率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
在化学热力学中,自由能变化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热力学稳定性。
如果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负,即自由能减少,那么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物会转变为产物。
相反,如果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正,即自由能增加,那么反应是不自发进行的,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发生。
然而,即使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它的速率可能仍然非常缓慢。
这就是化学动力学的作用,它研究的是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化学热力学主要通过实验测定来获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这些实验通常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化学动力学则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这些实验通常需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以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五十八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与自由能变化的计算
化学五十八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与自由能变化的计算热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产生和转化的热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稳定性和自由能变化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化学五十八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方法。
一、热力学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是指化学物质在给定条件下是否趋向于保持原来的状态,并且不发生自发的不可逆反应。
热力学稳定性通常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或标准摩尔生成熵来判断。
其中,标准摩尔生成焓(ΔH°f)表示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生成的焓变化。
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ΔG°f)表示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生成的自由能变化。
标准摩尔生成熵(ΔS°f)表示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生成的熵变化。
根据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焓变(ΔH)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放出的热量。
当ΔH < 0时,反应放热,物质稳定;当ΔH > 0时,反应吸热,物质不稳定。
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自由能变化(ΔG)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产生的熵增。
当ΔG < 0时,反应自发进行,物质稳定;当ΔG > 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物质不稳定。
二、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方法根据Gibbs-Helmholtz方程,自由能变化(ΔG)和温度(T)之间存在如下关系:ΔG = ΔH - TΔS其中,ΔH为焓变,ΔS为熵变。
为了计算五十八种化学物质的自由能变化,我们需先给出它们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f)和标准摩尔生成熵(ΔS°f)的数值。
这些数据可通过参考热力学手册或相关数据库获得。
将所给的ΔH°f和ΔS°f代入Gibbs-Helmholtz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五十八种化学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化。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计算氧气(O2)的自由能变化。
根据热力学数据,氧气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0 kJ/mol,标准摩尔生成熵为205J/(mol·K)。
2020高中化学竞赛—化学热力学(提升版)-第7、8章 化学反应平衡、相平衡 (共106张PPT)
等压露点计算 已知体系压力P与汽相组成yi,求露点 温度T与液相组成 xi 。
7.3.3 完全理想系的汽液平衡计算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液平衡关系
yiP xiPis i 1, 2,K , N
1 等温泡点计算P3sexp14 Nhomakorabea2043
2972.64 72.25 209.00
37.90kPa
③
P3s
x1 P1s
/ P3s
P x2 P2s
/ P3s
x3
P3s
0.3155.20
/
37.90
80 0.45 75.94
/
37.90
0.25
33.61kPa
④ t 2972.64 209.00 69.10C 14.2043 ln 33.61
完全理想系的 P-x-y 相图
服从Raoult定律
P1 x1P1s P2 x2 P2s P P1 P2
x1P1s 1 x1 P2s
P2s x1 P1s P2s
next
完全理想系的 P-x-y 相图
服从Raoult定律 P1 x1P1s P2 x2 P2s P P1 P2
2 0.999
P 0.11.84582.37 0.90.99937.31 48.74kPa
y1
0.11.845 82.37 48.74
0.312,
y2 0.688
(2) yi P xi i Pis
恒沸点时 y1=x1 ,y2=x2
P 1P1s ,
P 2P2s ,
1P1s 2P2s
exp x220.59 1.66x1 82.37 exp x121.42 1.66x2 37.31
动力学稳定系统和热力学稳定系统
动力学稳定系统和热力学稳定系统一、概述动力学稳定系统和热力学稳定系统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分别描述了系统在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稳定性。
本文将就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并分别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让读者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动力学稳定系统1.定义动力学稳定系统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的系统。
它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数学描述上会涉及到微分方程和稳定性分析。
2.特点动力学稳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定状态:系统在稳定状态下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2)反馈机制:系统内部会存在一种反馈机制,使得系统能够对外部扰动做出响应,并将自身恢复到稳定状态。
(3)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稳定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不同系统会有不同的稳定性表现。
3.应用动力学稳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控制工程、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
在控制工程中,稳定系统是设计稳定控制器的基础,而在生物学中,稳定系统则是研究生物体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三、热力学稳定系统1.定义热力学稳定系统是指系统在受到热量交换或者物质交换后能够保持热力学平衡的系统。
它是从热力学的角度来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描述上涉及到能量、熵和热力学平衡。
2.特点热力学稳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热力学平衡:系统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热力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2)热量和物质交换:系统会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和物质的交换,但系统本身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不受到影响。
(3)热力学势函数:热力学稳定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热力学势函数来描述,通过热力学势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应用热力学稳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天文学等领域。
在化学工程中,热力学稳定系统是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基础,而在环境科学中,热力学稳定系统则是研究气候平衡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工具。
四、动力学稳定系统与热力学稳定系统的通联与区别1.通联动力学稳定系统和热力学稳定系统都是描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概念,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描述。
高中化学竞赛,强基计划,大学化学自招,有机化学-2015-2019全国初赛真题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有机化学-2015-2019年全国初赛真题2019第8题8-1.现有如下待完成的反应:8-1-1.判断该反应物手性中心的构型。
8-1-2.画出此单溴化反应所有产物的结构简式。
8-2.变色眼镜片在阳光下显深色,从而保护人的眼睛;当人进入室内后,镜片逐步转变为无色透明,有利于在弱光下观察周边事物。
目前流行的一种变色眼镜的变色原理如下:判断上述变色过程中反应条件c1和c2,简述理由。
8-3.维生素C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在动物肝脏中以葡萄糖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工业生产的方式也是以葡萄糖经以下过程合成的:8-3-1.写出反应a和b的具体条件(可以不写溶剂)。
8-3-2.画出L-山梨糖和化合物C的Fischer投影式。
8-4.以下给出四个取代反应,右侧是其中某一反应的反应势能图:(1)CH3CH2Br+NaOCH3→(2)(CH3)3CBr+HOCH3→(3)(CH3)2CHI+KBr→(4)(CH3)3CCl+(C6H5)3P→8-4-1.指出哪个反应与此反应势能图相符。
8-4-2.画出过渡态E和F的结构式。
解:2019第9题某简单芳香三酮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化学以及分析化学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
它常以水合物的形式稳定存在,室温下此水合物在浓硫酸中与苯反应高产率地生成化合物G。
G的核磁共振氢谱为:δ 7.27–7.34(10H),7.91(2H),8.10(2H)ppm。
9-1.画出G的结构简式。
9-2.研究发现,当使用超酸三氟甲磺酸代替浓硫酸后,反应的产物如下图左所示。
研究还表明,化合物G在三氟甲磺酸作用下也可以转化为该化合物。
画出化合物G转化为此产物过程中所形成的中间体。
提示:同一物种只须画出其中一个主要共振式。
9-3.参照以上实验结果,如果希望制备以下内酯,画出所用原料H的结构简式(说明:LA为Lewis 酸)9-4.室温下五元环状化合物克酮酸(croconic acid,C5H2O5)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先与等量的苯反应形成中间体I(C11H6O4);I继续在苯中反应生成J(C23H16O3)。
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是化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们分别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能量变化。
本文将介绍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即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度。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定义为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它可以用下式表示:速率= Δ浓度/Δ时间反应速率可以用实验数据来确定,一般可通过测定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得到。
2. 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存在以及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等。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通常会增加,因为反应物浓度增加会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
温度对反应速率也有显著影响。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使得反应物的分子能量增加,使得反应物之间更容易发生有效碰撞。
催化剂是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常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或降低反应过渡态的能量来促进反应。
利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和能量要求。
3.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发生的步骤和中间产物的详细过程。
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获得。
了解反应机理对于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和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稳定性。
热力学描述了反应是否自发进行以及反应的方向性。
1.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宇宙中的总熵不断增加。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定律,当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物质的熵趋近于零。
2. 自由能自由能是热力学中描述反应体系稳定性的指标。
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其自由能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自由能变化ΔG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G = ΔH - TΔS其中,ΔH表示焓变,T表示温度,ΔS表示熵变。
高二化学竞赛知识点
高二化学竞赛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因此在高二化学竞赛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高二化学竞赛的重要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础的工具,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对于理解元素性质至关重要。
要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结构及周期趋势,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
2. 化学键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
理解键能和键长的概念,以及键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溶液与配位化学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浓度、体积分数和百分比溶液浓度等。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包括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5. 热力学熟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
了解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以及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6. 化学反应动力学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关系。
了解活化能、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催化剂的作用。
7. 配位化学熟悉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结构。
了解常见的配位键和配合物的性质,包括配位数、配位键类型、配位键强度等。
8. 电化学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电导性和电解过程。
熟悉电池和电解槽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和电沉积等相关概念。
9. 有机化合物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如碳氢化合物、醇、酮、醛、酸、酯、酰氯、胺等。
理解它们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和一些基本反应。
10. 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了解物质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原理,以及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熟悉一些常见的燃烧反应和热化学反应。
以上是一些高二化学竞赛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帮助。
希望大家用心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祝愿大家在化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竞赛【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它们的数值与体系发生变化时所历经的过程途径直接相关, 热和功都具有能量的单位—焦耳(J)。
(2)热力学中,一般将体积功称膨胀功、无用功, 以We 或WV 表示。除体积功以外的功称非体积功 (非膨胀功、有用功),以Wf或W'表示。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第一定律与内能:
17世纪到19本世纪期间,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许 多人幻想制造一种机器,该机器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本身 也不减少能量,却能对外不断地作功——该机器称作第一类 永动机。结果无数次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直至1850年能量 守恒与转化定律建立以后,才对第一类永动机作了最后的判 决。
11
根据过程发生时外界条件的不同,通常分别有下列 过程存在:
(1)等温过程(或恒温过程): 体系始态温度=体系终态温度=环境温度 即,T1=T2=T环 (2)等压过程(或恒压过程): 体系始态压力=体系终态压力=外压 即,P1=P2=P外(或Pe) (3)等容过程(或恒容过程):
体系始态体积=体系终态体积 即,V1=V2 (4)绝热过程:体系与环境之间不存在热量传递的过程。 (5)循环过程:体系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
体系)
20
式(1-1)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它适应 于静止的、无外力场存在的热力学封闭体系。 ΔU只取决与体系的始终态,(Q+W)之值也取决于体系的 始终态。虽然Q与W的差值代表了体系内能状态函数的变化
值,但Q和W本身都不是状态函数。 问题:能否说“Q+W”是状态函数?答:否
(另外,当W的符号规定相反时,则ΔU=Q-W)
25℃,1P ,1×10-3m3 →25℃,0.2P ,5×10-3m3 。
1、气体向真空膨胀(即自由膨胀)。 ∵Pe=0,∴ e,1= 0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7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竞赛要求】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
推求速率方程。
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
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一)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只能为正值,且并非矢量。
1、平均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υ= tc∆∆±(7-1) 当△c 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时,取负号;△c 为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时,取正号。
如:2 N 2O 5 → 4 NO 2 + O 2反应前浓度/ mol ·dm-3 2.10 0 0100s 后浓度/ mol ·dm-31.95 0.30 0.075浓度变化(△c)/ mol ·dm-3– 0.15 0.30 0.075变化所需时间 (△t)/s 100υ52O N = –t c O N ∆∆52= –10015.0-= 1.5×10-3 mol ·dm -3·s -1υ2NO = t c NO ∆∆2= 10030.0= 3.0×10-3 mol ·dm -3·s -1υ2O = t c O ∆∆2= 100075.0= 7.5×10-4mol ·dm -3·s -1显然,以上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是在时间间隔为△t 时的平均速率,他们只能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反应速率的大致情况。
化学竞赛辅导17--周环反应
17--周环反应一周环反应1.定义:在最近的五十年里,有机化学家研究有机化学机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游离基型反应,一种是离子型反应,它们都生成稳定或不稳定的中间体。
离子型或游离基型反应: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另一种机理是,在反应中不形成离子或游离基的中间体,而认为是有电子重新组织经过四或六中心环的过渡态而进行的。
这类反应不受溶剂极性的影响,不被碱或酸所催化,没有发现任何引发剂对反应有什么关系。
这类反应似乎表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发生的。
这种一步完成的多种心反应叫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反应物→产物2.周环反应的特征:①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
②反应进行时,有两个以上的键同时断裂或形成,是多中心一步反应。
③反应时作用物的变化有突出的立体选择性。
④在反应过渡态中原子排列是高度有序的。
二. 分子轨道理论几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几个分子轨道,比原子轨道能量低的为成键轨道,比原子轨道能量高的为反键轨道。
其电子填充符合Pauli原理和Hund规则。
σ轨道:Л轨道:丁二烯的分子轨道:镜面节面直链共轭多烯烃分子轨道特点:①节面数:若共轭多烯烃有几个原子,它的n个轨道就有n-1个节面。
②轨道的节面越多,能量越高。
③高一能级的轨道和低一能级的轨道的对称性是相反的。
④图中的共轭多烯烃的对称性都是指类顺型(像顺型)的。
三.前线轨道福井认为最高的已占分子轨道(HOMO)上的电子被束缚得最松弛,最容易激发到能量最低的空轨道(LUMO)中去。
这些轨道是处于前线轨道(FMO),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化学键的形成主要是由FMO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分子的HOMO与LUMO 能量接近,容易组成新轨道。
§1.电环化反应1.定义:在n个Л电子的线型共轭体系中,在其两端点之间生成一个单键的反应及其逆过程称为电环化反应。
电环化反应中,多烯烃的一个Л键变成环烯烃里的一个σ键。
如:(Z,E)2,4-己二烯根据微观可逆性原则,正反应和逆反应所经过的途径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竞赛第七讲化学热力学初步(二)
第七讲化学热力学初步(二)本讲的主题是:熵“心”自由能。
一、序言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及其特点1、哪些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常见有煤、汽油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锈蚀,电池放电做功等。
哪些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常见如光解水,CO2的转化与利用等。
2、“自发性”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力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变化过程或物理变化过程。
强调:“无需外力”,点燃、加热、高温不是外力,光照、通电等是外力。
3、“自发性”的特征(1)自发的反应肯定是单向的,即它的逆反应肯定是非自发的。
(2)反应有推动力,自发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用来做功。
(3)自发反应是有限度的,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强调:和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不同,理由见(1))。
(4)(最重要!)我们讲反应是否能够自发,并没有考虑反应速率,很多自发进行的反应可能观察不到反应。
(有点玄学的味道!)三、焓变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但不是唯一判据。
四、熵概念的构建和理解(一)引入(场景模拟吉布斯“一个奇怪的问题”)『你们都知道热水吧?』大家都点点头,有一点莫名其妙。
『那冷水呢?』大家也知道。
『那么如果把一杯热水靠近一杯冷水,会怎么样?』有人忍不住笑出来:『变温水啊!』『为什么?』有人答道:『热量由热水传到冷水啊!简单!』『是吗?冷水为什么不把热量传给热水呢?』『教授,如果是这样,冷水就愈来愈冷,热水就愈来愈热,这不合理嘛!日常生活经验不是这样啊!』『不要跟我谈经验,要谈道理。
为什么热量就必须依循这个「固定方向」,由热水传到冷水呢?』『方向?』『是啊!我再问,为什么热水与冷水相遇就会成为二杯温水,两杯温水就不会自己成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大家一脸的迷惘。
『我再问,一块木头被火烧了,就成为水、气体和热量,那为什么没有人能把气体加水、加热量又反应成那块木头?我们所经验的宇宙,是不是一直依着一种固定的方向,在进行各种物理的作用或化学的反应?也许大家说这是经验。
那还无法满足我的问题。
2023年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预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题(8分)写出下列各化学反映的方程式。
1-1将热的硝酸铅溶液滴入热的铬酸钾溶液产生碱式铬酸铅沉淀[Pb2(OH)2CrO4]。
1-12Pb2+ + H2O + 3CrO42– →Pb2(OH)2CrO4↓+ Cr2O72–2分1-2向含氰化氢的废水中加入铁粉和K2CO3制备黄血盐[K4Fe(CN)6 • 3H2O]。
1-3 酸性溶液中,黄血盐用KMnO4解决,被彻底氧化,产生NO3-和CO2。
1-4在水中,Ag2SO4与单质S作用,沉淀变为Ag2S,分离,所得溶液中加碘水不褪色。
反映物或产物之一写错不得分;不配平(涉及电荷平衡)不得分;用"=" 或"→"皆可;不标注“↑”(气体)和“↓”(沉淀)不扣分。
下同。
第2题(12分)2-1实验室现有试剂:盐酸,硝酸,乙酸,氢氧化钠,氨水。
从中选择一种试剂, 分别分离以下各组固体混合物(不规定复原,括号内数据是溶度积),指出溶解的固体。
(1)CaCO3 ( 3.4 ⨯ 10–9 ) 和CaC2O4 (2.3 ⨯ 10–9 )(2)BaSO4 (1.1 ⨯ 10–10) 和BaCrO4 (1.1 ⨯ 10–10 )(3)Zn(OH)2 ( 3.0 ⨯ 10–17 ) 和Ni(OH)2 (5.5 ⨯ 10–16)(4)AgCl ( 1.8 ⨯ 10–10 ) 和AgI (8.5 ⨯ 10–17)(5)ZnS (2.5⨯ 10–22) 和HgS (1.6⨯ 10–52 )共5分:每组混合物1分,其中试剂和溶解的固体各占0.5分。
2-2在酸化的KI溶液中通入SO2,观测到溶液变黄并出现混浊(a),继续通SO2,溶液变为无色(b),写出与现象a和b相相应所发生反映的方程式。
写出总反映方程式(c),指出KI 在反映中的作用。
2-2a H2O + SO2 + 6 I- + 4H+ → 2I3- + S + 3H2O或H2O + SO2 + 4 I- + 4H+ → 2I2 + S + 3H2O 1分2-2b H2O + SO2 + I3- + H2O → SO42- + 3I- + 4H+或H2O + SO2 + I2+ H2O → SO42- + 2I- + 4H+1分2-2c3H2O + 3SO2 → 2SO42- + S + 4H+ + H2O 1分该反映本质为SO2在水中歧化(通常条件下反映速率很慢),KI起催化作用。
高中化学热力学复习7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课件-2023修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33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34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35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36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37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38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21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22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23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24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25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26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5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8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9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20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2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3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4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5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6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7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8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9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0 页/共 38 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 11 页/共 38 页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 12 页/共 38 页
有机化合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有何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有何关系在化学的世界里,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其中,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是两个经常被提及且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方面。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预测反应的可能性和方向,以及设计和优化化学合成路线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热力学稳定性。
热力学稳定性主要关注的是化合物在给定条件下所处的能量状态。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在某个特定环境中具有较低的能量,那么它在热力学上就是稳定的。
这就好比一个物体位于山谷底部,其势能较低,状态较为稳定。
例如,在有机化学中,苯是一个具有较高热力学稳定性的化合物。
苯的环状结构使得其电子分布均匀,分子内的能量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一些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如烯烃,其能量相对较高,热力学稳定性较差。
那么,动力学稳定性又是什么呢?动力学稳定性侧重于反应发生的速率。
一个化合物如果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认为几乎不发生反应,那么它就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以某些有机过氧化物为例,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它们是不稳定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
然而,在常温常压下,它们可能长时间不分解,这就是因为其分解反应的速率很慢,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热力学上稳定的化合物往往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动力学稳定性。
这是因为较低的能量状态意味着反应物需要克服更高的能量壁垒才能转化为产物,从而导致反应速率较慢。
比如说,石墨是碳的一种热力学稳定形态。
要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这个过程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需要极高的压力和温度条件。
同时,即使在能够提供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也非常慢,这就体现了石墨在动力学上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热力学上不稳定的化合物并不一定就具有低的动力学稳定性。
有些化合物虽然在能量上处于不利的位置,但由于反应的活化能很高,使得反应难以发生,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
化学热力学过程的不稳定性
化学热力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过程,是一门基础纯学科。
而化学热力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则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某些条件使得反应方向和速率发生改变,导致反应结果难以预测或控制的情况。
一、热力学不稳定性在热力学中,有些物质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或压力才能发生,这些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但是,当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时,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反应的方向和速率发生变化。
如果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差很小,则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
例如,让两种化合物A和B反应,产生C和D。
虽然这是一个平衡反应,但是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引起反应物A和B的稳定性变化,使反应率和方向发生变化。
如果增加温度,则反应速率会增加,产物C和D会增多;如果降低温度,则反应速率会减少,反应物A和B会增多。
二、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性热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质量和速率的变化,而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性则是指在一次化学反应中,由于温度变化或化学物质浓度变化导致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和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如,让化学反应A + B = C + D,环境温度升高或反应物A或B的浓度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反应物A或B的消耗速度也会增加。
这会导致反应物A或B的浓度减小,从而导致反应速率的下降,很快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
然而,如果反应物A或B的浓度变化不连续,反应速率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变化,导致不同的反应速率。
这种不稳定性通常被称为化学振荡。
例如,贝尔若诺振荡器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驱动振荡的设备。
如果反应物A和B的浓度和反应温度达到特定的范围,则反应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形成振荡。
三、结构不稳定性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候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反应产物的形态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不稳定性通常是由于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变,从而导致分子结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中数据可见:位于前方的多为强正电性的金属,它们的
氧化物具有较大的生成焓负值,最为稳定;位于后面的元素的氧 化物的生成焓负值不断减少,其稳定性减小,Cl2O、NO等氧化物 的生成焓已为正值,更不稳定。实际上,后面的几个元素已成为 负电性较大的非金属了。
Al、Si常被用来作为还原剂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这时Al、Si自身便成为氧化物。还原出金属的能力的大小,反应 了生成氧化物的倾向的实质,或换句话说,是这些氧化物的稳定 性的体现。
动力学稳定性是指在热力学上它是不稳定的,只是反应速 率很慢,慢到不能觉察,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慢的反应速率 意味着大的活化能:
k=Ae-Ea/RT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反应坐标来表示热力学和稳定性和 动力学稳定性。
衡量体系是否是热力学稳定体 系,需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 量差去考虑,若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 物的能量,则反应物在热力学上为 不稳定(图中A到C,△G2<0,然而, 由于活化能△G2’很大,反应速率很 慢, 可以预料此时A在动力学上 可能是稳定体系)。反之若产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则反应 物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图中A到B ,△G1>0)。
△rGmθ=-318.3 kJ·mol-1 根据 △rGmθ=-RTlnKθ,K=[1/{p(O2) /Pθ}]1/2 , 解出 p(O2) =2.82×10-107 Pa。 即要使此反应不能正向进行, 则应使Q>K, 即要使p(O2)如此 地低,这是难以办到的,在通常情况下,p(O2) 总是大于这个值。
热力学稳定性和反应的自发性
一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无机化学中讨论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时,其中一个中心问题 就是化学体系的稳定性。
如,某元素能否形成某种化合物,这要看该化合物能否在一 定条件下稳定存在。在研究一个合成反应是否可行时,也可把问 题归结为有关反应物体系是否稳定。因而可以说,无机化学里的 一个重要问题是试图去说明不同化学体系的稳定性。
△rHmθ=-366 kJ·mol-1
或 2Al+Cr2O3=2Cr+Al2O3 △rHmθ=-549 kJ·mol-1
由①和②式见,Al的亲氧性大于Cr,故还原结果焓值降低, 反应释放出能量。从稳定性小的Cr2O3转变成了稳定性大的Al2O3, 是一个自发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上述比较实质上是比较
向 △r。Gm②H所H事≈22以SS考2实+在1对虑上k1常HJ/H2·,温2mO2SSo空2的下能=l-稳大气与H1,定气2中大O说性中+气H明的对2S中的H描于的2实S述分O在际△2可解大反浓G以为气应θ度=是单中为-这质对2样是0分0.03:稳解1.6%定2为<的(单V<,)-质,但4是0计它稳k算J能·定m得同的ol到氧-。1发的 生反应,所以H2S在大气中对氧化反应是不稳定的。
一般地,关于物质的稳定性,不外乎其本身是否容易分解,
该物质能否与环境中的某物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讨论物质的 稳定性时,
首先要列出该物质的所有可能的分解反应。如分解成单质、
分解成简单化合物、化合物的歧化;
其次还要考虑该物质是否能与大气中常见组分发生化学变化。
最后,由各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焓算出一切可能的化学反应
此处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常常可以用来作为无机物相对于单
质 能量的降稳低定,性生量成度反。应如是果自△发fG的mθ<,0,其意逆味反着应由的指△G定θ单>0质,生即成分该解物为种单
质是非自发的。这样, △fGmθ负值越大, 化合物对于分解成单质稳 定性就越大。
不过在上述讨论中都是指的标准状态,然而
① 由于大气中的H2很少,其分压远小于1.01325×105Pa,且 △Gθ的绝对值小于40,意指可以通过改变Q值而达到改变反应方
对任一个化学反应,其稳定性可由反应的平衡常数来判断。 如果平衡常数K值很小,则反应只要生成极少量产物就达到了平衡 态(此时反应物和产物的量不再变化),反应物的量接近于原始量, 此时,我们认为该反应物是稳定的。反之,K值很大,达到平衡时, 反应物几乎完全转变成了产物,那么反应物当然是不稳定的。
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标准自由焓变化△rGmθ有如下关系式: △rGmθ=-RTlnK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 定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亦即能改 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可以增加或 降低动力学稳定性, 但催化剂不能改变热 力学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因为催化剂并 不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换言之,热力 学指出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不能通过使 用催化剂而使其发生的。
动力学稳定性是从反应物与活化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即反 应活化能来考虑的,若某一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趋势很大,反应 物在热力学上相当不稳定,但若实现这一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相 当大的话, 则在动力学上反应物又是相当稳定的了。
在下面的图中,反应的自由焓变表明由A B和由A C都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由于生成物C的能量更低, 按理, 从热力学 角度考虑将有利于反应A C的进行, 但是由于A C的活化自由 能大于由A B的活化自由能, 所以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将有利于 生成B。倘若△G2’相当大,则完全有可能只生成B而不生成C。
,
NH3+H2O(g)+CO2, 假 定 p(NH3) = p(H2O)
△Gθ=31.1 = p(CO2) =
1者.0的13压25力×,10如5P分a时别,变N为H04H.0C1×O31在.0室132温5×下1不05分Pa解,;则但是若改变这三
△G=△Gθ+RTlnQ
0.01×1.01325×105 3
=31.1+8.315×10-3×298×ln 1.01325×105
=-3.1 kJ·mol-1 <0。 所以在此条件下,NH4HCO3就可以分解了。
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分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例如,H2和O2组成的体系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但又 是动力学稳定的体系。
要衡量体系是否是热力学稳定体系,需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 间的能量差去考虑,若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则反应物 在热力学上为不稳定的(图1-1 A到C)。反之若产物的能量高于 反应物的能量,则反应物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图1-1 A到B)。
严格地说必须用△G来进行判断,原因是△rGmθ所指的反应 物和生成物都处于标准态, 或虽不是标准态, 但反应熵Q=1这样 的特定条件下的自由焓变化值,而在实际情况是,反应物和产 物都未必都是处于这种状态。
但是根据等温式△rGm=△rGmθ+RTlnQ,如果△rGmθ的绝对 值十分大,则△rGmθ的正负号就基本上决定了△rGm的符号。即, 若△rGmθ的负值很大,一般情况下,△rGm大致也是负值,要使 △rGm改变符号就必须使Q变得很大,这在实际上有时是难以办 到的。如在298K时,反应 Zn(s)+1/2 O2(g)=ZnO(s)
下面是Al还原Cr的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已知 43Al+O2= 23Al2O3 △fHmθ( 23Al2O3)=-1118 kJ·mol-1 ①
4 3
Cr+O2=
2 3
Cr2O3
△fHmθ( 23Cr2O3)=-752 kJ·mol-1 ②
①-②
有
4 3
Al+
2 3
Cr2O3=
4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r+
23Al2O3
Ca Mg Li Al Ba Si B Na Cr Zn -1272 -1204 -1192 -1118 -1116 -911 -848 -832 -752 -696
Mn Fe C Hg Ag N Cl N
(Mn3O4) (FeO) (CO)
(N2O5) (Cl2O) (NO)
-694 -534 -222 -181.4 -61.2 -17.2 +160.6 +180.6
一个反应的△rGmθ可通过以下关系式求得。
已知△rHmθ和△rSmθ, △rGmθ=△rHmθ-T△rSmθ 已知各物种的△fGmθ, △rGmθ=∑nj△fGmθ(产)-∑ni△fGmθ(反) 已知标准电动势,△rGmθ=-nFEθ
可见用△rGmθ*来判断一个反应体系的稳定性与用K来判断是 一回事。
二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与金属的还原
在无机化学中,认识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的还原反应的规律十 分重要,而这种规律可以通过对还原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到。
1 氧化物的生成焓和还原反应的方向
不同的氧化物有不同的生成焓,为了能用热力学数据比较不
同氧化物的稳定性,首要的应消除不同价态造成的差别,习惯上
常按折合成消耗1mol O2所形成的氧化物的生成焓进行比较,即:
因此,△rGmθ的大的正值,意味着非常小的平衡常数,对于产 物的生成来说,反应物是热力学稳定的,因为达到平衡时,仅有 非常少量的产物生成。相反,△rGmθ大的负值意味着大的平衡常数, 这样一来,必须消耗相当量的反应物去生成产物才能达到平衡, 所以反应物是不稳定的。若△Gθ=0,K=1,意味着体系处于一种 特定的状态,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都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rGmθ只决定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即热力学稳定性与反应途 径或机理无关。
同理,如果△rGmθ的正值很大,也很难通过改变Q的数值使 △rGm的符号与△rGmθ相反。 反应因的此方,向当。△rGmθ的绝对值很大时,可以用△rGmθ的值来判断
习惯上人们把△rGmθ<-40 kJ·mol-1和 >40 kJ·mol-1分别作为 反应可能是自发和不可能是自发进行,或反应物是不稳定的或稳
的自由焓变。
与大气中组分的反应
物质
分解成单质 分解成简单化合物
△G=?
歧化
如果所有的可能反应的△G>0,就说该物质是稳定的;如果
有一个或多于1个反应的△G< 0,即该物质对该反应是自发的,因
而该物质是不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