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2、理解相关概念:自交、杂交、父本、母本、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子等。
3、(难点)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4、(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要点梳理】要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这样的花成为单性花,玉米、黄瓜的花都是单性花。
(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如豌豆。
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
(3)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传到了雌蕊柱头上,这种受粉方式称为闭花受粉。
(4)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6)去雄将作为母本的植株在杂交前先去掉为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7)人工异花传粉将母本去雄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已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364174 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闭花受粉、自花传粉的两性花。
自然情况下豌豆是纯种。
(2)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实施人工异花授粉(杂交)。
(3)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统计)。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符合有关种关种群密度概念的是(C)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A)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3.关于出生率、死亡率与年龄结构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 形增长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见教材)为(C)二、非选择题1.在下面的空白框和括号中填写适当的词语。
(见教材)答案:略。
2.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下表,见教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的种群密度有什么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提示:鸽子种群越大,鹰攻击鸽子的成功率越低。
解释是鸽子的种内互助增强了鸽群的的实力。
(2)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答案提示: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3.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
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
第2章 复习与提高——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后习题及变式训练
第2章复习与提高——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后习题及变式训练【教材课后习题】1.在减数分裂Ⅰ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2.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A.常染色体上B.X染色体上C.Y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5.果蝇的灰身基因(B)对黑身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再自由交配得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2中会产生白眼雌蝇B.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C.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父方D.F1中雌蝇都是灰身红眼,雄蝇都是灰身白眼6.下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据图回答问题。
(1)科学家已经确定这种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疾病,你能根据系谱图找出依据吗?(2)Ⅱ代的5号和7号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为什么?(3)如果图中Ⅲ代4号与正常女性结婚,要想避免后代中出现患者,可以采取哪种优生措施?7.1961年首次报道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举止异常,性格多变,容易冲动,部分患者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人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练习基础题 1.(1)×(2)× 2.C拓展题(1)YyRr;yyRr。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课时练习题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答案:A
解析:由表可知,不考虑单倍体育种及基因突变的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DD+或Dd,不可能有DD这种基因型,所以该植物中控制性别类型的基因型共有5种,A错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正确;基因型为Dd的雌株与基因型为D+d的两性株杂交可获得基因型为dd的雄株,C正确;基因型为D+d的两性株自交,理论上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其中D+D+与D+d表现为两性株,占3/4,D正确。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菜豆为一年生植物,三年后,相当于杂合有色花菜豆连续自交3代,则Cc菜豆所占比例为(1/2)3=1/8,CC与cc所占比例相同,均为7/16,故纯合有色花菜豆植株和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1︰1。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
请思考:
(1)根据本杂交实验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性状?为什么?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要求只写出杂交组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简版[教材]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简版[教材] 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四)练习基础题:1.(1)×;(2)×。
2.C。
拓展题(1)YyRr;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4。
(3)YyRR或YyRr;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判断题:1.×。
2.×。
3.×。
选择题:1.D。
2.C。
3.D。
4.B。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六)技能训练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条) 8 8 8 16 8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细胞类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条) 8 8 4 4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七)第一小节练习基础题:1.(1)?;(2)×;(3)×;(4)×。
2.B。
3.D。
4.(1)? 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 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 细胞中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参见教科书图2 2。
(2)? 4条。
? B,D;B,C。
(八)第二小节练习基础题:1.(1)?;(2)?;(3)?。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三)练习基础题:1.D。
2.B。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三)练习基础题:1.C。
2.B。
3.C。
BbB4.(1)AaXX(妇),AaXY(夫)。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RNA可以催化细胞内的某些代谢反应B. RNA的化学组成、结构与DNA不同,但链长与DNA分子相差不大C.一条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都可合成一条完整的肽链D.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答案B2.下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过程仅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丙过程需要三种RNA参与,其中只有mRNA来自乙过程C.甲、乙、丙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答案D解析甲、乙、丙所示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中也能发生),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项错误;丙(翻译)过程需要三种RNA参与,三种RNA均来自乙(转录)过程,B项错误;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甲过程的产物是子代DNA分子,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乙过程的产物是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丙过程的产物是蛋白质(多肽链),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 项正确。
3.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以加快转录速度B.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C.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D.翻译过程中,mRNA会沿着核糖体移动,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答案C解析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容错性,也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A项错误;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上分别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B项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不同的tRNA转运,C 项正确;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D项错误。
4.已知某基因(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8%,在其中的一条链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4%,则理论上由该链转录成的mRNA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24% B.22%C.20%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该基因中A=T=28%,C=G=22%,其中一条链上C1=24%,则另一条链上的C2=2C-C1=20%,故模板链上的G1=20%,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可知,转录出的mRNA中C占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
2.B 。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详细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 2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页
(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二)旁栏思考题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 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 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三)想像空间
不一样。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含 少量 DNA(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含少量 DNA),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
(四)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 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 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 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 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 DD∶Dd∶dd=1∶2∶1,彩球 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 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 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 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0 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 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 3∶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 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 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1)在 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 F1 形成配子时, 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 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 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 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 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 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 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 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 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 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课本答案
第三章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三章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三章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 复习与提高
第四章 第 1 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第 2 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四章 第 3 节 生态工程
第四章 复习与提高
第一章 第 1 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一章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一章 第 3第 1 节 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第 2 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 第 3 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二章 复习与提高
第三章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A.杂合的红花豌豆自交产生红花和白花后代B.纯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C.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白花后代D.纯合的红花豌豆与杂合的红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2.番茄的红果色(R )对黄果色(r)为显性。
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杂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3.如果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4.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
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B)A. bbDdB. BbddC. BbDDD. bbdd5.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C)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F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 1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二、非选择题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1组紫茎缺刻叶①x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紫蒸马铃薯叶=3 : 1第2组紫茎缺刻叶③x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教材)课后答案详解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四)练习基础题1.(1)×;(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课时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课时练习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D.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解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处理,即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答案】B2.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桃的厚果皮和有毛果皮是相对性状B.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C.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是相对性状D.猪的白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桃的果皮的厚度与果皮有毛与否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为相对性状,B正确;苹果和番茄不是同一种生物,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猪的白毛、卷毛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答案】B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B.孟德尔提出的唯一假说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D.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是实验→假设→验证→结论【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推理,得出结论,A、C项正确;“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B 项错误;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项正确。
【答案】B4.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状是指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的特征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C.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D.隐性性状是指在杂合子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错误。
【答案】B5.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解析】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该实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 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正确。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课时训练(共79页,附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课时训练(共79页,附解析)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4.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5.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6.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中,会发生性状分离的组合是( )A.EE×ee B.EE×EeC.EE×EE D.Ee×Ee7.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
汇总(附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B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
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A)
A.1/2
B. 1/4
C.1/8
D.1/6
3.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隐性性状是黑色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
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控制黑毛的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
二、拓展应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₁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F₁水稻细胞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
在F₁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
即在F₁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如果让F₁自交,F₂中花粉有2种类型。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 和b,控制。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为了在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
杂合子。
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
”结合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他发现了遗传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
例如,豌豆严格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植株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实验结果。
4.除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你还能举出科学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实例吗?
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根据分离定律和白由组合定律,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2)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
2.南瓜果实的白色( W)对黄色(w )是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是量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C)
A. WwDd和wwDd
B. WWdd和WwDd
C. WwDd和WWDD
D. WWdd和WWDd
3.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B.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速传
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二、拓展应用
1.假如水稻高科(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₁中出现既抗例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是3/16。
2.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试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
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既含有显性基因,也含有隐性基因)。
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
3.人的双限皮和单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后代中会出现单眼皮吗?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单眼皮,自己却是双眼皮,也有证据表明他(她)确实是父母亲生的,对此,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你由此体会到遗传规律有什么特点?
单、双眼皮的形成与人眼睑中一条提上睑肌纤维的发育有关。
用A和a分别表示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和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如果父母是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其表型虽然为双匪皮,但子女可能会表现为单眼皮(基因型为a)。
生物的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型,但也会受到环境因素、个体发育中的其他条件等影响。
基因型为AA或Aa的人,如果因提上睑肌纤维发育不完全,则可能表现为单眼皮;这样的男性和女性婚配所生的子女,如果遗传了来自父母的双眼皮显性基因A,由于提上睑肌纤维发育完全,则表现为双眼皮。
在现实生活中,还能见到有人一只眼是单眼皮、另一只眼是双眼皮的现象,这是由两只眼睛的提上睑肌纤维发育程度不同导致的。
由此可见,遗传规律虽然通常由基因决定,但也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得十分复杂。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
A.杂合的红花豌豆自交产生红花和白花后代
B.纯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
C.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白花后代
D.纯合的红花豌豆与杂合的红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
2.番茄的红果色(R )对黄果色(r)为显性。
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C.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杂交来鉴定
D.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3.如果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4.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
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B)
A. bbDd
B. Bbdd
C. BbDD
D. bbdd
5.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C)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F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 1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二、非选择题
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