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ae4eb558852458fb770b56b5.png)
在今天,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一枚戒指,那还得了吗?)
“古格斯戒指 ”典故
于
故事见柏拉图的《理想国》Hale Waihona Puke 它出柏拉图的兄长格老孔之口。
据说古格斯是一个牧羊人,有一天当他放牧的时候, 突然一阵暴风雨来袭,接着又地震,在他放羊的地方,大 地绽开了一个裂缝。古格斯很吃惊,但他仍然壮着胆了走 下了裂缝。他看到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儿,最特别的是一匹 空心的铜马,马身上还有一个小窗户,他偷眼一瞧,发现 其中有一具尸体,手指上戴着一个金戒指,他取了这个戒 指之后就走了。这些牧羊人有规矩,每个月要开一次会, 这一次,古格斯就戴着金戒指去参加例行会议了,当他和 大伙坐在一起开会时,碰巧把金戒指的宝石朝自己的手心 转了一下,这样,他的同伙都看不见他了,他们在谈论他 时,就好像他不在一样,他自己也莫明其妙,无意之中他 把宝石朝外一转,别人又看见他了。这以后他不断地试验, 想检验这个戒指是否真有这样的魔力,最后证实这枚戒指 确实具有使人隐身的神奇力量。有了这个把握,他就想方 设法当上了国王的使臣。到了国王身边,他勾引了王后, 与她同谋,杀掉了国王,最后便窃取了王位。
人为什么不能杀人?
因为:杀人与被杀是相对的,有人杀人就必然有人 被杀,你可以杀人的话你自己也有可能被人杀。而人要 生存,想要生存就要至少保证不会被人杀,想不被人杀, 那也要大家都不杀人,这样就没有人会被杀。所以为了 自己的生存,为了不被人杀就不要杀人。 一个检事(日本的检察官)的回答,最冷静亦最有说 服力. 他是以法律的观点来回答的,法律规定,杀人者要 受处罚,但为什么要受处罚呢?之所以要受处罚,是因为, 一直以来都有人在杀害他人.如果说杀了人也不用受到 处罚的话,那么自己也很有可能会被杀.
德国慕尼黑街头的无人售报摊,没有拿报不 给钱的。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3f2ea6b9d528ea81c77992.png)
道德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可分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职业道德反映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方式;职业道德形式简明,具体实用。
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自律规范主要倚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旅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体现了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
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对自觉生命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目的、意义)?人应当怎么活着(人生态度、活法)?人生目的对人日常具体活动行为目的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人生意义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人生理想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职业理想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
高师岗前培训教育学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教育学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bd7c2cb4daa58da0114aa4.png)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指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
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大纲:指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它的意义在于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未正式出版、自编自用的教材或讲义、讲授提纲)和辅助教材(学术专著、习题集、学习指导书和课外读物)。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_职业道德_总结精简版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_职业道德_总结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8716d25022aaea998f0f40.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道德的一般分析1.三纲五常伦理包括道德(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2.道德的定义(P3):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道德的起源与目的(P5):起源:客观唯心主义伦理学,主观唯心主义伦理学,旧唯物主义伦理学,辨证唯物主义伦理学目的: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4.道德的本质(P6):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它跟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的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体系。
2)社会经济关系直接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5.道德的特殊本质(P8)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其次是一种实践精神,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道德的性质。
6.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P7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从最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和规范,进而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限制、约束、侵犯,因此就其本身来说,是对人有害的。
它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好处,并非是这些管理和约束本身,而是这些管理和约束通过对人的损害所达到的结果、目的、它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过是人类为了达到利己的(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而创造的害己(限制某些欲望和自由)手段。
因而是一种“必要的恶”,所谓“必要的恶”,“也就是这样一种恶,它能够求得更大的善或防止更大的恶”世界上不存在不侵犯自由,不压抑欲望的道德规则和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打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88355712964bcf84b9d57b86.png)
第一章重点复习内容•1、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点。
•2、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
•3、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4、高等教育的道德性。
•5、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6、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定位。
•7、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
第二章重点复习内容•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属性。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4、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功能•5、教师生涯的可持续发展•6、教师道德人格的职业境界。
•7、教师道德人格的事业境界。
•8、教师道德人格的志业境界优美应该是作为教师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
教师道德人格的特点是:人格与师格的统一;较高的格位水平。
一般来说,可以将教师的道德人格分为表美道美两个纬度。
表美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外在表现,即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道美: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是教师人格的精神方面,即教师的精神美。
教师主体实现道美与表美的统一,即风格美。
会有这样的状态出现:崇高:道美成分高于表美。
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道美,也同时感受到形象表达上的“拙”与“讷”;优美:灵巧的风格,庖丁解牛式的风格,所谓“文质彬彬”;喜剧:表美胜于道美时,教师人格的现象上就体现出一种对于道德生活的“夸张”,即喜剧。
这三种状态中,最值得欣赏和阅读的就是优美状态。
因此,优美确实应该是作为教师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
熟悉并了解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的现实意义:•p评估个人的职业选择p预测职业前景p明确应得到的回报p顺利过渡职业的起伏,尤其是职业倦怠第三章重点复习内容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原»2、师德公益性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3、师德公正性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4、教育公正的平等性原则。
»5、教育公正的差异性原则。
»6、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7、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师德公正性原则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公正: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清速记打印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清速记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07148e910ef12d2af9e7f3.png)
1、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它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4)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规律。
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3*、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其主要表现为:(1)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调节规范体系。
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是一种非权利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人们从“实践”到“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4、职业道德的定义、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52d1d604e87101f69e31959d.png)
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道德:含义(P2)、特点(p15-16)、社会作用(p21-23)、发展规律性(p43-45)、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40)、理解和认识(P4-14)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2)(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扩展P7 便条)(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规范性(p11-12)(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15)3.道德与法律:区别(p17)、联系(p18)4.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2)5.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三个应达目的)(p42-43)6.把握道德的含义(p2-3)8. 道德起源的四种说法(p24-25)9. 伦理思想史对道德本质的看法(p4-6)10.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P7-10)11.道德的作用(泛指)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1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的定义(p49)2.职业道德:定义(p49)、特点(p50)、形成与发展(p50-54)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p55-56)、特征(p56-57)、社会作用(p58-59)4.教师定义(p60-61)5.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7)●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p62-66)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7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面对的挑战(p70-7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及理解(双重效应)(p75-77)(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275f3c650e52ea5518988f.png)
道德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可分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职业道德反映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方式;职业道德形式简明,具体实用。
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自律规范主要倚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旅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体现了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
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对自觉生命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目的、意义)?人应当怎么活着(人生态度、活法)?人生目的对人日常具体活动行为目的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人生意义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人生理想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职业理想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92173db7360b4c2e3f648f.png)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道德评价(重点):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以及总体道德品质所进行的善恶评判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势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集体职业行为状况所做得善恶、褒贬的评价活动。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9d6448561252d380eb6e92.png)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道德评价(重点):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以及总体道德品质所进行的善恶评判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势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集体职业行为状况所做得善恶、褒贬的评价活动。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课件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b0c765a45177232f60a2ad.png)
古代教师职业以私塾为主,孔子是我国第一位真正 意义上的大师。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今山东曲阜)。是代表奴隶主阶级改 良派的思想家、教育家。
(1)古代教师职业
孔子大约30岁左右,开始讲学。他平时在曲阜城北 的学舍里讲学,外出游历时,学生们也一路跟着,渐渐在 社会上有了声名,向他请教的人越来越多,在鲁国的影响 越来越大。但当时鲁国的政局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便 被迫离开了鲁国,奔走于宋、卫、陈、齐等国,度过了14 年的流亡生涯。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执政者所采纳, 凄凄惶惶,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但他仍不辞劳苦,坚持 讲学。
二是孔子的“中庸”方法是人们修身处世的方法。 人类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其全部活动的指向 和价值在于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把世界变成真善美 相统一的世界。孔子的“中庸”方法不仅从思维方法上解 决了如何真的问题,而且还在修身处世上解决了什么是善 和美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庸方法”又是孔子修身 处世之德。
其二,孔子的“正名”方法告诉我 们,只有实事求是,名副其实,才能克 服虚夸假冒不正之风,才能做好我们面 临的各项工作,从而推进我们事业的发 展。 其三,孔子的“忠恕”方法告诉我 们,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宽以待 人,才能搞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 际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此外,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Nhomakorabea “温故而知新”等教诲至今刻骨铭心。
(3)无产阶级革命教育(新文化运动)
典型的是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坚持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还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历史先河。近代民主革命 家、教育家、科学家。
蔡元培简历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b84fc0e150e2524de5187e89.png)
一一一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道德:含义(P2)、特点(p15-16)、社会作用(p21-23)、发展规律性(p43-45)、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40)、理解和认识(P4-14)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2)(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扩展P7便条)(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规范性(p11-12)(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15)3.道德与法律:区别(p17)、联系(p18)4.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2)5.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三个应达目的)(p42-43)6.把握道德的含义(p2-3)8.道德起源的四种说法(p24-25)9.伦理思想史对道德本质的看法(p4-6)10.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P7-10)11.道德的作用(泛指)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1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一一一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的定义(p49)2.职业道德:定义(p49)、特点(p50)、形成与发展(p50-54)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p55-56)、特征(p56-57)、社会作用(p58-59)4.教师定义(p60-61)5.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7)●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p62-66)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7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面对的挑战(p70-7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及理解(双重效应)(p75-77)(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
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d9076b7e21af45b307a8a4.png)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狭义)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
(广义)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法有下列基本含义: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和规范教育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教育法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4、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的原则。
2、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
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
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5、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
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的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
包括:各种入学考试、各种水平考试、各种文凭考试、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
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
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有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
(完整)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
![(完整)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1fa2ade009581b6bd9eba5.png)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狭义)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
(广义)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法有下列基本含义: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和规范教育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教育法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4、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的原则。
2、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
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
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5、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
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的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
包括:各种入学考试、各种水平考试、各种文凭考试、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
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
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有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
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法规概论1-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4e855f27284b73f242508f.png)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狭义)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
(广义)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法有下列基本含义: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和规范教育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教育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教育法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4、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的原则。
2、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
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
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5、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
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的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
包括:各种入学考试、各种水平考试、各种文凭考试、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
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
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有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2-缩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62674db84ae45c3b358c9d.png)
道德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可分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职业道德反映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方式;职业道德形式简明,具体实用。
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自律规范主要倚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旅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体现了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
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对自觉生命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目的、意义)?人应当怎么活着(人生态度、活法)?人生目的对人日常具体活动行为目的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人生意义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人生理想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职业理想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道德评价(重点):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以及总体道德品质所进行的善恶评判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势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集体职业行为状况所做得善恶、褒贬的评价活动。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道德品质: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
道德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自律规范是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地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体现。
教育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宣传和传媒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人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需要的事实及对这一事实的评价。
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从根本上,总体上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的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源泉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依据。
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作为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
其中道德认识和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全体和最后完成。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表现。
一要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
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是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
高校教师的最大乐趣和幸福是什么?联系自己或教师队伍的实际,谈谈这些乐趣和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当教师有许多乐趣,如劳动环境之乐,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环境相对规范有序,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劳动方式之乐,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自由度较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的乐趣;劳动对象之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
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一是得英才而教之;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
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
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
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
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答: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
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
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
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感大多源于此,教师职业的乐趣有三种来源:环境之乐,校园的环境要单纯的多,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有益于身心健康。
其二:劳动方式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的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较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其三是劳动成果之乐,这也是和教师的职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其他职业劳动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
和无反馈的物品不一样,老师培养出来成果,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并且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老师用辛勤的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当自己的学生若干年后还能记着自己,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我的谢意,那是最高兴的事,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事。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中的苦与乐?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首先,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脑力体力双指出,劳动工具就是教师本人,整个的人格,无法用机器设备代替。
其次,它需要全过程的投入。
工作时间超出上下班实现和阶段性分别。
最后,它需要全方位的投入。
风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切场所都可成为对学生教育的地方。
但苦乐是一对矛盾。
教师职业不只是辛苦,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传道之乐:包含着快乐和自豪、光荣。
授业之乐: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发挥,是一个自我表现和展示的过程。
育人之乐:教师劳动所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他们的生命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
与教师的辛苦相比,教师的快乐一般不太为人所共知,因为它是一种超越一般苦与乐的人生至上的快乐,是建立在对自己职业的深入认识和信仰基础之上,属于一种精神境界。
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是对生命活动意义的不同层次的肯定性回答和体验。
快乐这一体验是基础,是具体的、感性的、当下的。
教师职业活动本身的乐趣概括起来有三种来源:一是环境之乐。
教师生活的环境是学校,比其他社会环境要单纯的多;教师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是希望、梦想和美好的代名词。
与学生长期打交道自己也会变得年轻些、活泼些、愉快些,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是劳动方式之乐。
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强,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空间较广阔,可以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比较符合人的自由本性劳动。
三是劳动成果之乐。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
教师教出的好学生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会感激,并且学生对教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所以教师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也同时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幸福是在快乐基础上产生的、更高层次的对生命活动意义的肯定回答和积极体验。
其层次主要表现:快乐是个别的,幸福是整体的;快乐是暂时的,幸福是永久的;快乐是简单的,幸福是丰富的;快乐是个人的,幸福是共享的;快乐是易得的,幸福是难求得。
从根本上说,快乐是行为主体个别需要的满足,幸福诗人的根本的/长远的需要(人生目的和理想的视线)的满足。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对教师职业的人生信念,即把教育教学活动不仅看作是一个职业活动,更是自己的事业追求,使自己的理想寄托和价值皈依;其次是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善于从职业劳动中感受快乐,发现美好;最后,勤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争先,在自己不断发展和劳动的成果收获中感受真正的幸福。
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谈到学生穿的运动服质量不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