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读书笔记
TPM全面生产维护精益管理实战读书笔记
《TPM全面生产维护精益管理实战》读书笔记一、TPM基本理念与思想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是一种综合性的生产维护管理策略,旨在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通过全员参与、三全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提升)来实现企业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
TPM不仅仅是关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更是一种涵盖了企业文化、管理流程、员工行为等多个层面的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强调全员参与,培养员工对设备的爱护和责任感,使其成为设备维护的主力军。
通过教育和培训,激发员工积极参与生产改善和创新的热情。
效率至上:追求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不仅限于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长短,更关注设备的整体效率和产出质量。
追求的是人机系统的最佳匹配和最优化运作。
预防为主:在故障发生之前通过例行检查、定期保养等手段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系统思维:将设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考虑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率和成本问题,追求系统的最优化而非单一环节的最优。
总效率的提升:不仅关注设备本身的效率,更关注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提升,包括生产准备、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以自主管理为中心:倡导员工自主管理设备,通过日常点检、自主维修等手段,实现设备的自主维护管理。
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成立各种小组活动,如设备改善小组、创新小组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的改善和创新工作。
构建企业文化:将TPM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之成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 TPM概述及发展历程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是一种源于工业设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它通过充分调动组织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设备的整体效能。
其主要目的在于将被动的事后维修变成主动的全过程维护,旨在实现设备的全面维护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TPM不仅仅是一种设备维护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阅读完《管理思想史》后,我对管理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讲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直至现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管理思想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实践的进步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泰罗制到现代的精益生产,从韦伯的组织理论到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我深深地被这些思想家的智慧所震撼,也更加明白了他们在管理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首先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它强调了科学、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后来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韦伯的“官僚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
最后是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它强调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清晰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深入剖析了重要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不够详细,使得读者难以全面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本关于管理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总的来说,《管理思想史》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管理思想史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视角。
我强烈推荐给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篇2在阅读《管理思想史》之后,我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复杂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的全景图。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变革紧密相连。
例如,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
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管理理论的演变,如流程再造理论、敏捷管理、大数据管理等。
管理类读书笔记
管理类读书笔记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类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1运营管理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值,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在运营管理方面,麦当劳走在了很多企业的前面,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运作特点,影响深远。
其成功的运营管理模式,不禁要让我们联想起一个话题,究竟麦当劳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它可以长久不衰,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它有什么优势是值得国内餐饮业学习的?麦当劳不仅从其经营理念中不断获益,而且形成了一套长期高效的人才复制与运作经营方法,长期处在快餐业领头羊。
在课程《向麦当劳学店面运营管理》中,麦当劳标准运营管理专家王东升提到,麦当劳的运营核心理念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叫一切用数字说话,用数字规定所有的操作流程细节;第二个叫100%的客户满意,对服务做到极致的追求;第三个叫清洁,让顾客放心的用餐;第四个叫微笑,用品质、服务、清洁,提供综合的顾客价值。
在这四大核心运营里边,国内快餐行业真正可以做到的很少,特别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触动了大众的心理防线。
因此学会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更有利益国内快餐行业的更新换代。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趋向高品质化和高品位化,而且也趋于多样化。
麦当劳的成功不沉醉于已有的成功,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变化,重视商品新价值的开发,同时不断也在商品上增加新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顾客体验。
管理类读书笔记篇2作为一名习管理学的学生,听到提得最多有关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对管理所做的研究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文”。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摘抄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摘抄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获取必要的足够的利润以承担未来的风险。
企业通过营销和创新来创造顾客。
管理企业是一项创造性而非适应性任务。
管理层越是创造经济条件或改变经济条件,而不是被动适应经济条件,才能把企业管理得越成功。
企业应该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的领域有八个:1市场地位、2创新、3生产力、4实物和财力资源、5获利能力、6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7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8社会责任。
其中后三个领域6、7、8虽是无形领域,但是被忽视很快就会造成前五个领域的具体损失,最后终结企业的生命,也正说明为什么后三个领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七、个营销目标:1.现有产品在目前市场上的理想地位,以销售额和市占率表示,同时和直接与间接竞对相比较。
2.现有产品在新市场上的理想地位,以销售额和市占率表示,同时和直接与间接竞对相比较。
3.应该淘汰哪些旧产品。
4.目前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产品质量、性质、以及应该达到的销售额和市占率)。
5.应该开发的新产品(以销售额和市占率表示)。
6.达到营销目标和适当定价政策所需要的销售组织。
7.服务目标,衡量公司如何以产品销售和服务组织提供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管理者的五项要求:1.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2.为管理者的职务建立适当的结构。
3.正确的组织精神。
4.企业必须具备治理的机构。
5.为管理组织建立健全的结构性原则。
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
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精神,在组织日常运作中确定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职责,追求高绩效标准,奠定领导力的良好基础并尊重个人及其工作。
三种方式找出经营目标所需的结构: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未来性,决策对公司其他职能、领域、整体的影响、多少质的因素(人为因素)、经常性决策还是特殊性决策关系分析:上下关系、横向关系只有当员工出于其他动机而愿意承担责任时,金钱上的奖赏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通用3篇)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1《管理行为》是西蒙的一部重要着作。
西蒙说人们通常将管理当成“完成任务”的艺术来讨论,这种管理思路强调的是保证行动深入开展的过程和方法。
设定管理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让团队成员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但是这种讨论却很少关注采取行动前的抉择问题。
也就是行动前腰做什么事情。
所以本书主要是围绕导致行动的抉择过程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他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
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
这一特点决定了,决策是对实现特定目标而言的,管理的任务要关注的是特定目标下的决策。
西蒙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如何从组织的决策过程上去理解组织。
首先是关于决策的两个要素。
西蒙所说决策过程中两个要素就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描述。
价值要素是阐述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从而体现对某种事物的判断程度。
简而言之,价值要素是决策腰达到的目的,而事实要素是决策过程使用的某种手段。
他认为决策时一个系统的过程,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以个相互联系的。
其次是关于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决策。
所谓的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经验。
西蒙认为管理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
但是非程序决策也相当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各种环境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怎样在变化的现实中做出正确的、创造性的决策同样是对决策者一个重要的考验。
所以作为领导与决策者,这两种决策能力都应该得到培养和重视。
生产运营管理实训心得体会
06
人力资源管理及团队建设
生产人员招聘与选拔
制定明确的招聘计划
根据生产需求和岗位特点,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包括招 聘渠道、招聘流程、面试评估标准等。
优化招聘流程
通过简历筛选、初试、复试等环节,确保选拔出符合岗位 要求的优秀人才。同时,注重面试技巧的运用,提高面试 效率。
强化背景调查
在员工入职前,对其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确保员工具备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记录设备的维护历史、故 障情况和维修记录,为设 备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处 理提供依据。
培训设备维护人员
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 技能和素质,确保设备维 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预防性维修计划制定
1 2 3
分析设备故障模式
通过对设备故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识别设备的 故障模式和规律,为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 依据。
建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 造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构建质量管理组织
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明确各岗 位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工作的有效 开展。
过程质量控制手段
过程能力分析
运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能 力评估,识别潜在问题和改进方
向。
过程控制图应用
通过绘制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的关 键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波动 ,确保过程稳定受控。
ABCD
采购成本控制
通过谈判、集中采购、长期合同等方式降低采购 成本。
库存成本控制
减少过量库存、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如采用先进 的库存管理技术、实施零库存管理等。
04
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流程
制定符合组织战略和客户需求的质量 方针,设定可衡量、可实现的质量目 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
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
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
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
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范⽂(精选5篇)《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范⽂(精选5篇) 读完⼀本名著以后,⼤家⼀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范⽂(精选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1 终于开始下决⼼读⼀些管理类的书籍,第⼀本,就是这本赫赫有名的《管理的实践》,⽽德鲁克(⼜名杜拉克)的名头也早有⽿闻。
公司有⼀位副总以研究管理学著名,每每谈及⼀些引⽤时,都提到德鲁克。
这本书的光环太多,管理学的⼊门经典,成本于1954年,60年过去了,仍依然经久不衰,像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告诉我们经典的魅⼒。
但是在看书时,你依然会觉得它对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指导意义。
于是,每每谈到精彩、精妙之处,真是令⼈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师敏锐的洞察⼒和深远的眼光和预见能⼒。
于是,在严肃和安静中开始阅读,我得承认我读得很慢,因为要静下⼼来思考。
很多常见的论点、观点在⼤师笔下上升到了理论。
于是禁不住不断地和现在所在的公司对⽐。
《管理的实践》就像⼀⾯镜⼦,来评判每⼀个企业的管理⽔平。
书中⼏乎每个论点,都能从我现在的公司⾥找到正⾯或反⾯的例⼦,于是每每读到这些地⽅,就像理想和现实的⽆情对⽐,让我屏住呼吸去思考,或如获⾄宝,或扼腕长叹,不断地发现我们企业的管理之谬误弊端,及最终造成的不良后果。
管理是⼀门科学,却⼜闪耀着⼈性的光辉,于是它⼜是弹性的,同样都叫管理,在两个单位可能完全不⼀样,产⽣出完全不同的绩效来。
请跟我来,去对⽐这些经典管理语句和我在现实中碰到的例⼦。
1、衡量⼀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也许这样的管理才是永续的,在领导层变动时不经过太多震荡的。
但想想我们中国常见的企业领导层更替,领导们都喜欢⽤⾃⼰的⼈,于是产⽣了“⼼腹”⼀说,⼀朝天⼦⼀朝⾂。
企业本是个⼈的平台,反倒成了企业成为个⼈恩惠经经营的载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一切活跃着的组织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有效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重视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
他们致力于找出情势中的常数。
他们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他们需要的是合乎情理的决策,而不是巧妙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决策。
最骗人的决策,是正反两面折中的决策。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的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
一项决策如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也就是说,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组织如果没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变得刻板和僵化,无法适应变化,无法谋求自身的发展。
以技术为基础的组织,应该以将来作为对手,有无前途,都视其技术能否日新月异。
即使在今天,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了解所谓研究,其实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和“今天的否定者”,目的是创造一个不同的明天。
大多数研究机构都进行的是防御性的研究,但求能维持“今天”。
历史上著名的企业家,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的认识。
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策应采用的原则。
他们的决策,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的考虑。
当然,他们的大决策,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因此与当时“众所周知”的看法不同。
决策的五个要素: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边界条件;3、仔细考虑正确地解决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以期决策能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管理学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通过阅读西蒙经典之作《管理行为》及相关注释性文章,对西蒙的管理学思想有了浅显的理解。
个人认为,书中主要阐释了对“组织”的新理解,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缺陷的批判,“有限理性”与“满意解”,决策过程理论以及诱因与贡献间的关系。
正如西蒙所说,《管理行为》是一个可靠的港口,从这里出发远航,探索人类决策行为的真知,探索组织结构与决策行为的关系,探索运筹学和管理学的形式化决策行为,探索人类思维和问题求解行为的航程。
一.组织西蒙从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新角度,来动态研究分析解释组织。
在西蒙看来,组织是一种模式,一种把一群人组合在一起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达成共同目标的模式,是一群人彼此沟通和彼此关系的模式。
不同于传统组织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描述,只局限于职能分配和正式的权力结构,而是尽可能说明每个组织成员制定哪些决策,以及制定每项决策时受到的影响。
这种模式向个人成员提供决策信息、决策前提、决策对象与决策态度,预测其他成员的举动和反应,并提供稳定预期,让人们关心组织这种“角色体系”的形式。
我认为,这是一种建立组织共同愿景和推进团队协作的方式,类似于“学习型组织”,这一“角色体系”理论若能实行,就能充分动员组织里的所有成员,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和决策执行的成功几率。
二.批判与重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使大多数西方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经济和社会全面干预,国家行政体制和行政职能重大转变,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未能适应这一变革,于是催生了行为主义理论思潮,对传统理论进行严厉批判。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行政原则”仅是些“行政谚语”,因为这些看似简单明了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会导致管理工作的混乱。
例如针对“统一领导”,西蒙举出“学校的会计部门是应该听其专业上级的指挥还是校长的指挥”来驳斥传统。
他指出,传统理论提供的缺乏操作性的概念和贫乏的分析工具,无法让管理实践和理论满意,一门科学在建立原理之前,必须先有概念,于是就有了“概念工具”,“操作定义”,“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手段和行为”等行政学研究理论的出现。
《生产运作管理》作业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作业答案1. 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管理学科,旨在研究和实践如何高效地组织、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采购、生产调度、质量控制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协调等。
2. 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运作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和协调,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管理,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持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3.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产运作管理涉及到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和优化生产过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方法:(1) 运营策略运营策略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确定和实施的长期规划和目标。
它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限制等因素,以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2) 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限制,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资源的分配。
它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确保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并满足客户需求。
(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确保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环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管理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物流、信息和金融流动,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供应链风险,并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不断寻求和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生产运作与管理实验后
生产运作与管理实验后首先,我们学习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生产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目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约束,合理安排生产任务,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制定生产计划表,确定了不同产品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我们还学习了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跟踪,及时调整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我们学习了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库存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成品,库存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库存成本和缩短库存周期,以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确定库存周期和库存量,并通过模拟计算进行了库存控制。
我们还学习了不同库存模型的应用,如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固定存货量模型等,以提高库存管理的效果。
最后,我们学习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质量控制是生产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控和改进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质量控制的七个基本工具,如流程图、直方图和散点图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我们还学习了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生产运作与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了解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质量控制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和协调,才能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生产运作与管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们可以学习到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和引领生产运作的发展。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_管理学书籍读书心得五篇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_管理学书籍读书心得五篇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并且比别人多学了点东西。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浅读《现代管理学》这本书时,我先仔细研究了一番目录,了解了本书所讲的大致内容和知识框架结构,共十二章,约分为三部分的内容:一,介绍管理学的内涵、历史演进和管理学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二,详细介绍管理学的五大职能;三,在当今世界中管理应具备的新思想,即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管理。
从中我了解到管理学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五大职能,也是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分别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它们是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其中,给我留下较大映像的是第十章的案例分析,《海尔的创新之路》,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根源,是竞争力之本。
在面对新的市场契机时,创新往往能大幅度地超越对手,获得极佳的经营成果。
竟然因为北京的一位老太太的信,而能在海尔的重视下引发了空调送风方式的革命。
也是由于一封电子邮件,海尔创新出了“换台不晃眼”的彩电,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海尔的创新速度惊人,正是由于它的创新,不像其它一些只会在人家出新产品后想方设法的模仿,才能让海尔立足在世界家电行业的前沿。
企业的发展如此,我们人生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跟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获取新的发展契机。
管理学不仅教会我们做事,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根据公司下半年读书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知识,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管理学》第二篇与第三篇战略化与组织结构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二篇与第三篇战略化与组织结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二第二篇战略化第五章计划与决策计划:一种过程,管理者依靠这个过程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战略)。
计划的主要步骤:目标选择、行动识别、责任分配、绩效评价和进行调整。
5.1 组织内部的计划5.1.1 计划的层次计划始于组织高层,以战略计划的形式勾勒出组织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组织战略。
战略计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业务层和运营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事关公司应该在什么行业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应该如何进入或退出行业。
业务层战略事关公司在已经进入行业中应该如何竞争。
运营战略决定各个职能应该如何支持业务层战略。
包含在业务层战略计划中的是运营计划,嵌入运营计划的还有单元计划。
5.1.2 计划区间计划区间是指一个计划实施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战略计划,无论是在业务层还是公司层,都是多年度计划。
但是战略计划并非都是长期计划。
战术计划是管理者们为了处理出现的某些机遇或者威胁而在中短期内采取的行动计划。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3-5年,战术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不足1年,运营计划和单元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1-3年。
5.1.3 一次性计划与常置计划按照使用频率,计划分为一次性计划和常置计划。
一次性计划是为实现一次性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常置计划是来处理经常再次发生的事件。
通常是管理者遇到某类事件发生时可以参考的操作手册。
5.1.4 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时用来处理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特定时间的计划。
分为两种类型:危机管理计划和情境规划。
1、危机管理计划危机管理计划是指为处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危机特意制定的计划。
危机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恐怖袭击、工业灾难、自然灾害等,制定一份危机管理计划包括三个步骤:预防、准备、遏制。
2、情境规划情境规划是基于“如果...该如何...”情境制定计划。
通常部分情境较为乐观,部分情境则较为悲观。
其目的是促使管理者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动荡复杂,以战略眼光思考问题,并制定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实施的各种战略选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使某项工作产生效益”和“完成某项工作”可以视为同义词。
完成某项工作不一定能够产生效益,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肯能产生效益。
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通过有效的工作,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体力工作者重视的才是效率,效率是指“把事情做到”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
比如:生产多少双鞋子,完成多少PRD。
以前体力工作者居多,对于体力劳动,我们有一套完成的衡量方法和机制确保劳动结果的质量。
结果简单容易衡量。
主要是提高听命于人的体力工作者的效率。
知识工作者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政府”只由少数的人组成。
林肯时代的战争部只由不到50个文职官员,其中绝大多数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决策之,仅仅是通信服务人员而已。
而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假定,凡是管理者都一定是有效的。
对于知识工作和无法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
他们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的效益。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是否能有所成就。
否则他只能成为办公司里面消磨时间的人。
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培养一位自然科学方面的博士,约需要10-20w美元的社会投入。
即使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也需要5w 美元。
正式美国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才使美国成为高度发到的国家。
谁是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和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他不仅能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够做决策,并作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非主观人员也正渐渐成为管理者。
在主管人员中,也有许多人并不是管理者。
仅仅是别人的上司而已,但他们的行为,并不能对组织的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比如,制造业的领班,只能算是“监工”。
一个知识工作者是不是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
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保证有一个合理、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能达到最大或尽量大。
再具体地说,运作活动应该保证能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满足他们质量要求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详的目标,做为一个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等。
在思考这样的基本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指导性的原则。
二、运作战略所谓运作战略,是指利用生产与运作资源所制定的各项生产与运作的决策和计划。
企业战略层次可以分为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运作战略是属于企业总体战略下的职能级战略,在企业战略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生产与企业整体发展方面看,运作战略是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
(2)从生产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来看,运作战略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中心协调作用。
制定运作战略应考虑的关键因素:(1)企业战略、(2)市场需求、(3)技术因素、(4)产品的生命周期。
运作战略的制定过程:(1)确定企业当前的运作总之和目标,(2)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3)识别运作的特殊能力,(4)重新评价企业的运作宗旨和目标,(5)运作战略的形成,(6)运作战略实施。
三、设施选址制造与服务企业运作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一、宏观因素. 1、国家和地区对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条件. 3、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的供应条件.4、自然资源条件.5、交通运输条件.6、当地社会的协作环境.7、科技依托条件. 二、微观因素. (一)制造型企业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1)厂区自然形态,(2)厂区周围人文环境和公共设施,(3)厂区的可扩展性,(4)产品销售条件。
(二)服务型企业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1)区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2)服务企业的聚集化程度,(3)企业的服务功能定位,(4)服务与消费者接触的程度。
选址决策程序:准备、现场勘查、评选和确定方案四、设施内部选址设施内部布置的原则:1、以基本生产或服务单位为中心. 2、科学合理划分生产或主要服务功能区域, 3、工作路线和物流流动距离最短. 4、企业平面布局应尽量紧凑. 5、开展绿化和美化布置,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考虑企业的远景发展.设施内部布置的程序:1、明确企业设施内部布置的目标. 2、收集企业设施内部布置资料. 3、计算和确定各运作单位和业务部门所需的面积. 4、设计初步方案. 5、方案评价. 6、方案实施.设施内部单位布置的方法:运作活动相关图法、物料运量图法、从至表法、服务流量矩阵优化法、计算机辅助布置技术。
工作场地内部布置:一、制造业企业工作场地布置类型. 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工作场地. 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工作场地. 3、混合布置工作场地.4、加工对象固定布置工作场地. 二、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1、单一产品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2、可变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3、成组流水生产线组织设计. 4、混合流水生产线组织设计.服务业企业工作场地布置:1、一般服务系统的布置,2、物资储存场地布置,3、商业零售现场布局,4、办公室工作场地布置。
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劳动定额形式:时间定额、产量定额)五、运作计划工作运作计划体系:1、战略层规划. 3-5年,包括产品开发规划、生产能力规划、制造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依据发展目标、预期可获资源,公司层面。
2、战术层计划.1年左右,包括综合生产计划(有效能力计划、产量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职能部门工作计划,依据计划期内可用资源、计划+订单,工厂层面。
3、作业层计划.季、月、旬、周、日、轮班,是战术层计划的执行性计划(期量标准、物料需求计划、详细作业计划),根据订单,车间层面。
产品生产与服务能力分析:生产与服务能力的核定. 1、企业生产或服务性质的差异导致生产或服务能力衡量指标不同. 2、以代表产品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核定. 3、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核定. 4、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服务运作计划工作:对顾客需求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调整的计划工作。
项目运作:项目运作计划的编制,网络计划技术的处理(网络图),项目运作资源计划的优化(时间-成本优化,时间-资源优化)六、MRP 的关键要素: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提前期,订货方针以及库存记录。
净需求量=总需求-现有库存量新产品是指在产品特性,材料性能和技术性能等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
分类: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
方向:高效、多能化;复合化;小型化轻便化;智能化、知识化;艺术化品味化。
新产品开发程序:是指新产品从构思到投产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及相互关系,可概括为“构想及方案的产生→方案选择→开发→设计→生产。
”常见的产品设计技术包括:稳健设计,并行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化设计。
七、项目管理项目: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来完成,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可利用资源范围,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
特点:目标性、多元性、新颖性、计划性、时限性、聚散性、排己性、生命周期性。
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收尾过程。
内容:项目的整体管理,项目的范围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的沟通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的采购管理。
八、库存控制系统需求特性:从可预见性分为:确定性需求,随机性需求,不确定性需求;主从关系上分: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供应特性:备货周期,订货点,采购价格和价格折扣,订货间隔期。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1)库存需求率为已知均匀的常量;2)一次订货批量无最大最小限制;3)无价格折扣;4)提前期已知且是常量;5)订货费与订货量无关;6)维持库存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7)不允许缺货;8)补充率无限大;9)采用定量方式进货。
总成本=年库存成本+年订货成本物料需求计划:是面对复杂的生产过程,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对从原材料开始直到最终产品的物料的流动进行管理的机制。
九、供应链及其管理供应链中的三种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计划与控制职能。
“牛鞭效应”:由供应链上游向前,需求偏差程度逐级增大的现象。
供应链包括:客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等五种主要成员。
供应链过程:订货,供货,制造,采购。
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1)需求信息偏差逐级放大引起的供应商库存不确定性;2)物流供应时间延迟累计效应导致的交货期不确定性。
2)降低供应链中不确定影响措施包括:信息共享,稳定需求,缩短提前期,战略伙伴关系。
十、作业成本法:运用系统分析法在现有的设备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过程,作业或操作,排除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找更好,更经济,更简捷的工作方法。
基本方法:方法研究:1)过程研究:过程程序图;流程程序图:流程图。
2)操作研究:人-机活动图;操作程序图;线形图。
3)动作研究;工作测定,即对实际工作需要时间进行测量和预测,它是工作研究的一项基本技术和主要内容。
步骤:工作分解;测时;样本大小确定;标准时间制定。
十一、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七种浪费主要包括:过量生产带来浪费;窝工;搬运;库存;加工过程;动作;不良品。
三大支柱: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准时化生产,稳定快捷的供应链。
准时化生产: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需要的产品。
实现精益生产条件:1)生产线U 型布置(以多能工为基础的U 形生产线能够根据产量的变化灵活地分配作业任务,增减作业者,达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目的);2)以作业标准化为基础组织多机看管作业;3)组织混流生产;4)缩短更换作业时间5)建立生产百分之百合格品的质量保证体系6)智能自动化。
就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除了原有的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生产战略、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分析、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物资供应、设备和动力管理、库存控制、现场管理等传统的生产管理内容。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来制定企业战略和职能战略,而近几年来和企业的生产战略关联较为密切的是国际化和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管理方面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法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因此必须对原来形之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竞争需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抓住发展机遇,规避和克服威胁,制定出符合要求的生产战略。
如何来判断外部存在的威胁和机遇,如何通过发挥企业的优势避免自身的劣势,如何协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