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地形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绘图、分析、判断等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问题为:“你们小时候去过哪些地方的山区?山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区的地貌特征,并提出可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地形线索。
(2)呈现:通过显示图片或模型图等形式展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同时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询问:老师请学生依次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到了哪些线条?B. 你能看出这些线条的作用是什么吗?C. 你能猜测出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向全班展示。
(5)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给每组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求:A. 在地形图上找出10个明显的等高线。
B. 标出其中两个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C.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判断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征。
(6)展示:请学生把自己的地形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并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
(7)概念解释: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等高线的间隔、密集程度和形态特征等。
(8)操作训练: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等高线地形图,包括选择合适的间隔、观察地形线索、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9)总结: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10)拓展:通过展示更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对不同地形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更独立的地形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1)等高线地形图图片或模型图;(2)小组练习的等高线地形图;(3)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教案: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相关符号的含义;3. 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4.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图上连续连接等高点的线,它可以反映出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对规划、建设、农业生产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符号解析(15分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常用符号,如等高线、斜面等,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 绘制实例(2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课桌上绘制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地形特征分析(20分钟)展示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分析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并学会利用地形图寻找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3. 实际应用(20分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
4. 拓展延伸(15分钟)展示一些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地形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
四、教学设计理念1. 本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通过提问、探究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符号解析和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3. 通过地形特征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4. 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学科的拓展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知道等高线的相关概念;学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课时:1课时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能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实行高度计算,简单规划登山、管道、线路方案。
过程:一、活动导入二、教师导学,归纳等高线的判读:1、海拔(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3、等高线:海拔相同地点的连线。
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高度。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均相等。
5、坡度大小: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大);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小)。
三、活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辨认地形(一)山顶(峰)1、等高线是中间(内圈)高,四周(外圈)低。
内圈中常标有“三角形”符号山峰高=内圈海拔+h(h小于等高距)二(二)山脊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高处。
常用“虚线”标出。
2、山脊往往成为江河的分水岭。
(三)山谷1、等高线弯曲水准最大处,弯曲而成的“箭头状”由低处指向高处,常标有“虚线”2、山谷处常形成河流(瀑布),河流流向“高低”。
(四)鞍部1、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由一组山脊线与一组山谷线围起来的区域。
2、两山峰的相对高度(高差)=甲山海拔-乙山海拔=(甲山内圈海拔+h1)-(乙山内圈海拔+h2)=(内圈海拔1-内圈2)+(h1-h2)=(内圈海拔1-内圈海拔2)+(-)H小于等高距(五)陡崖1,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
2、陡崖处常形成瀑布。
崖(瀑)高=崖顶海拔-崖低海拔。
(六)盆地等高线是中间(内圈)低,四周(外圈)高(七)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2、设色方法(学生完成活动)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八)作业:《填图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射埠镇土桥中学刘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六种局部地形。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南岳衡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2、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第一步,要确定山的高度;
第二步,根据山的高度确定等高距;
第三步,根据等高距将山分成若干个平行的平面;
第四步,把每个面利用正投影把投影线的边缘画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3)掌握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4)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和地形特征。
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出对地形图的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出乐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这张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
3.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示意图,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的定义,间距,闭合线和等高线的特点等。
4. 示范操作教师以示例地图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判断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地势的陡缓程度。
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5.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或独立进行地形图的解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地势和地形特征的判断。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向学生总结归纳地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强调重要的观察点和判断要点。
7.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读结果和体会,让学生相互学习,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提供一些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解读,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7上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4、能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特点处理引水、修路、建水坝等问题。
重点
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处理生产、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看图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2、看图2理解等高线和等高距
图 1 图2
3、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图2中,③地的海拔是()米;②地比④高()米;山顶①处的海拔应该不会低于()米,不会高于()米。
二、探究活动
1、老师用白板批注功能,把图3中的河流
描画成蓝色,公路画成红色。
说明:图3中有多条等高线,它们可以组合
成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你能判断出来吗?
等学生试判断后,老师说出答案:
⑥
③地是山顶,⑥地是山脊,②地和④地是山
谷,⑤地是陡崖。
2、运用白板的批注功能组织讨论各不同部
位等高线的特征。
重点辨析山脊、山谷部位等高
线的异同,海拔从高处往低处凸的是山脊,如⑥,
反之是山谷如②和④。
图3
3、辨析陡坡和缓坡 图4中,从B 地爬到山顶A 容易还是从C 地爬到山顶A 容易,为什么?
4、辨识盆地
图4中,甲、丙两地哪里是盆地,为什么?
5、认识鞍部
三、运用活动
1、引水问题
2、修路问题
3、建水坝问题 图4
图5。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3. 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等高线地形图的样本。
2.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工具:尺子、铅笔、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2.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包括地形起伏、地势陡缓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例子,如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
三、练习(30分钟)1. 让学生练习读取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一个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明地形起伏、高度差等。
四、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几个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2. 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绘制地形剖面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引言地形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地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起伏和地理特征。
而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等高线的方式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山脉、河流、高地、低洼等地形特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示方式的地形图,它通过线条的连接来描绘出地表的起伏变化,使得地形特征一目了然。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常被用于展示地型高低、坡度陡缓等情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表地形。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势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形图的概述、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的作用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上地理特征的可视化表示。
它以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展示了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岗地等地形特征。
地形图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为地质勘查、土地利用规划、军事战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在地形图上,各种地形特征都会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示。
山脉通常用棕色或灰色表示,河流则用蓝色表示。
地形图的比例尺通常比较大,能够清晰地显示地球表面的细节。
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山脉的分布、河流的走向等信息。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展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实地观察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概念讲解与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价值。
2. 观察实地地形: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观察地形,可以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区域,或者选择周边的一个公园等。
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有关地形的特征,如山丘、沟壑、湖泊等。
这一过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观察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地实践能力。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 学生返回教室后,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在黑板上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3) 学生根据实地观察所得的资料,尝试绘制简单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小组内进行比较与讨论,最后选择一份较好的地形图向全班展示。
4. 练习与巩固:(1) 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练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可以选择不同的地形进行绘制,如平原、高山等。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老师也可以提供范例进行比较与指导。
5. 总结与答疑: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与技巧,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老师进行解答与指导。
三、教学资源及评价:1.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用于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与作用。
(2) 实地观察地形的场地。
(3) 基本绘图工具: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2. 教学评价:(1) 观察实地地形的记录与报告。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地理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难点名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很难构件空间想象,对地形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反应就会一定的理解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展示五大基本地形的图片:品析图片,思考:千姿百态的地形如何转化到地形图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展示学习内容给学生出示本次微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重要的知识点。
提示学生明确主要内容,知道怎样掌握重点。
四、知识讲解1、讲解高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观察图片,老师讲解高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确海拔、相对高度的表示。
2、讲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利用动画一步一步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动画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可以记忆深刻。
3、讲解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利用幻灯片展示等高线的基本特性,要求学生图文结合了解并掌。
培养学生观察及总结的能力,要学会自己读图并分析得出结论。
4、辨别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
把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一一作一个具体详细的讲解,并配上相对应的图片对应演示。
把抽象的地理问题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5、基本部位总结记忆。
能力较高的学生直接观看大屏幕回答,能力一般的学生,看课本回答。
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即让能力高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也让能力一般的学生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性。
6、等高线与五大基本地形的关系。
通过表格将五大基本地形与等高线的形状一一作一个对应,让学生更深了解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地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运用;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地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这是什么图?你能解读出这张图上的信息吗?2.师生共同讨论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确保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30分钟)1.教师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地形图示例,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含义和作用。
2.教师讲解如何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从等高线间隔、等高线的间隔越近,表示地势越陡峭;等高线的相互关系,表示地势的起伏和形状;等高线的闭环和V字形表示山峰和山谷等。
三、示范(2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征,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地势的起伏和形状。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读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总结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并给学生分发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2.学生课本。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现;2.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观察和描述地势特征;2.拓展学生对于地形图的理解和运用,如地形剖面图等。
1.4.1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直线B.波浪线C.折线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简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请简述等高线的判定方法。
(3)请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应用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请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地形类型。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与解读,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和判断地形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素质层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科技工具:利用地形建模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尝试制作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地形图和解码相关的书籍,如《地形图解码指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形区域,利用地图册和实地考察资源,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研究和解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在我们介绍了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教学的背景。
接着,设计目的部分明确了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意义。
教学内容安排部分详细阐述了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部分介绍了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评价与改进部分列举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的方法。
在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引言设计目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与改进总结展望1. 引言1.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地形特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解读方法,培养其地图阅读和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地图,并学会如何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判断地形的险峻程度和地势高低。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地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理现象。
2. 正文2.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地图形式之一,它通过等高线的连接展示了地形地貌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高低和起伏。
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引言部分的介绍,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等高线地形图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
2.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这一地理概念,掌握其绘制、解读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具体设计目的包括:1. 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特点;2. 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和地貌变化;3. 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实际运用能力,如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测量和地形分析;4. 提升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水平,培养对地理环境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5. 激发学生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地理知识和发展地理技能。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湘教版)
[1]韦宾“微课”
.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等
高线地形图”
教学为例[J]. 中学理科园地,
2016(05):
21-23.
[2]刘金,刘曼虹 . 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深度学习
侧 略 —— 以“ 三 角 洲 成 因 分 析 ”为 例[J]. 地 理 教 学 ,2019
(18):
44-46.
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
和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但
有大量的生活体验,
活动参与意识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的概念;归纳等高线特
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山体部位;学会在等高
时为学生搭建了空间想象力的阶梯,促进空间思维的
发展与过渡。将创设的故事情境与丰富有趣的合作
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出答
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
们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4. 远渡重洋
远渡重洋,
,
实地侦查
“朱迪与尼克带着同学们修改后的等高线地形
2021 年第 4 期
图2
科西阿斯科山脉位置分布图
3. 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
,
纸上谈兵
“豹警官在尘封已久的档案室里,找到了一张科
西阿斯科山脉的等高线地形图,但朱迪警官对地理知
识一窍不通,
特向同学们求助。
”
初一学生空间想象力薄弱,教师通过提问,引发
学生从认知层面上理解等高线概念,学生踊跃回答,
但答案却不全面。为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等高线概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简介1.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强调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理学和户外活动中的重要性1.2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介绍等高线的画法和特点演示等高线的标注和读法第二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2.1 海拔和相对高度解释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2.2 等高距和等高线分级介绍等高距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等高线分级的方法和原则第三章: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3.1 地形特征的识别指导学生识别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图案举例分析地形特征的判断方法3.2 地形变化的分析教授如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的变化趋势练习解读地形图中的坡度、坡向等信息第四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1 户外导航与探险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导航和探险中的应用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确定行进路线和判断危险区域4.2 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探讨等高线地形图在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练习5.1 绘制简单地形图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练习使用比例尺和海拔数据进行绘制5.2 分析复杂地形图提供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样例指导学生分析地形特征和变化,并解读地形图中的信息第六章: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对应关系6.1 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差异解释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地形复杂性、绘图方法和比例尺等6.2 地形图的校准与修正教授如何将地形图与实际地形进行校准和修正的方法演示如何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来优化地形图的准确性第七章:现代地形图绘制技术7.1 数字高程模型(DEM)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解释DEM如何用于现代数字地形图7.2 遥感技术与地形图绘制探讨遥感技术在现代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展示遥感图像如何转化为地形图的过程第八章:地形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8.1 地质勘探与地震研究分析地形图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解释地形图如何帮助科学家分析地震波传播和地质结构8.2 环境保护与生态监测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形图如何帮助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第九章:地形图的获取与处理软件9.1 地形图的获取方法介绍获取地形图的不同途径,如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商业服务强调在使用地形图时应遵守版权和使用规定9.2 地形图处理软件介绍概述常用的地形图处理软件及其功能演示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编辑、分析和打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评估10.1 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绘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并绘制地形图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在实地考察中的重要性10.2 地形图绘制技能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地形图绘制技能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重要性重点关注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理解,包括定义和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学生较易获得正确的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梢钥闯龊Q蟮纳钋常淮拥壬钕叩氖杳茏纯觯?梢钥闯龊5灼露鹊拇笮?/p>教材又通过”做一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图形特征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几种地形有关的特征如下: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
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
小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高。
凹地是指比四周低,大范围低地成为盆地。
地形图上表示盆地的等高线是一个环圈。
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低。
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
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
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形如马鞍。
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
用”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作为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这部分较难理解,教材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详细表达了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清楚直观,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又用了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就象用刀切开蛋糕,可以从切面看出蛋糕的厚薄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
使学生易于理解。
总之,本节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化为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建议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
建议用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相结合起来授课。
对本节内容,教师充分利用书上的逻辑思路和编排体系,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进行,先进行读图分析图,以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只须指导学生读懂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即可,通过读图,明确甲点有两种计算高度的方法。
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好时机。
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特别注重图形的转换过程,在读图中,指导学生清晰把这幅图分为几步,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如,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
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通过教材的”想一想”中的”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图”使学生在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通过分析此图,学生巩固了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利用教材的”做一做”,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说明每一个等高线的图形特征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对应关系。
教师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可让学生直接做”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如有计算机课件帮助演示,效果更好。
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
可用教材上的形容”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这部分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画,(在填图作业上或老师发给的印有等高线的纸)。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引课)导入: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怎么测出来的呢?(计算机演示)动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提问:图上甲的高度是多少?学生看图回答:(1)以海平面为标准,高度为1500米,这是海拔高度(2)以乙点为标准,高度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图上乙处的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高度。
小结:地面高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但起点不同。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2.相对高度(承转)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指的是海拔高度,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相对高度。
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都是以高著称,地球表面还有高低起伏的各种地形,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它们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讲授新课(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计算机演示)动画:等高线地形图提问:1.这是什么?(一个山体)2.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在一条等高线的点有什么特点?(海拔相同)。
3.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等高线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和原来的立体图有什么对应关系?(山顶比四周高,所对应的等高线数值,中心高,周围低;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学生活动)完成”想一想”(计算机演示)动画: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活动)完成”做一做”的填表作业。
〈板书设计〉第二节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2.相对高度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概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训练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地形剖面图)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完成“做一做”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等高线的概念,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和等高线的阅读方法,现在再给你们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讨论,讨论后,由学生代表上台做讲解。
请阅读?quot;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每小组集中讨论一种地形,要求对比说明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特点和所对应的等高线形态的特点,同时请同学们读图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2)等高线间的疏密所对应的地表形态;(3)等高线弯曲方向和高度变化的关系;(4)特殊地形所对应的等高线的形状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纠正、补充。
(总结板书) 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疏密: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陡坡2.等高线的形状:弯曲部分向高处凸表示山谷,向低处凸表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有两组对称的等高线组成)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计算机演示)动画:地形剖面图教材生动的描述: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就象用刀切开蛋糕,可以从切面看出蛋糕的厚薄。
(板书)地形剖面图(学生活动)提问:刀从哪儿切?(明确剖面线的含义)在地形图上如何做切面?发给学生地形图,在教师指导下:1.确定剖面线位置;2.在下方划线段平行于剖面线;3.做一个纵轴的高度表,形成一个坐标系;4.从等高线和剖面线交点处做垂线,到高度表所指示的坐标点处;5.连接所有的坐标点,绘制完成地形剖面图。
(反馈练习)习题(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本知识。
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这部分的知识非常重要,下一章学习的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和以后各章学习都会用到的,我们必须要学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