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修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3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
19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
19托物言志
20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0 借史情
(宗悫的典故)
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韩信的典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 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后庭》遗曲,是陈后 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 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们至今还在唱着亡国之音, 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张,采 取措施,富国强兵,必然继续六朝悲恨。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 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绝句二首 (其一)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甫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在这里既是写“景”, 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 “情”。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以苍凉的秋景写对 国运艰难的关注和沦落他乡的凄苦。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诗歌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对比,震撼人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样子.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情.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心情.5.(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写景艺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此类题目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等.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凤凰”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无奈和壮志难酬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描写“凤凰”遭遇抒发自己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生命孤独感.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悲伤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寄校书七兄李冶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注】①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②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登大雷岸与妹书》.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想象(或回忆,或虚写)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情景;下句写陆程,“使车”惟“寒星”相伴,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辛苦等意;整句诗以景写情,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低级官员穿青色章服.(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春意和蓬勃生机,为下文少年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风采.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厌倦,用自怨自艾语调表达了强烈归思.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顺畅,寄寓了个人身世之感.E.“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春天正在消逝.E项,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答案:DE(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春风得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C.词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E.词人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以实衬虚,以实证虚,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一往情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魂.解析D项,“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亲人.E项,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答案:DE(2)有人说,这首词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本诗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丈夫口吻来表达自己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缰绳,任马慢步行走.(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独特感受.E.全诗直抒胸臆,语句精练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解析B项,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E项,全诗应是“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而非“直抒胸臆”.答案:BE(2)“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这也是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意境升华.答案: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形象,结尾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孤苦心态.。
(最新)诗歌表达技巧
春行即兴 例题 李华 分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2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 对“空啼”(步骤二).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 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 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
千变万变不离它——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 骤。 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1 抒情手法 表 达 技 巧
2 描写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篇章结构
表 现 手 法
表 达
设题方法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 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 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 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
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 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泊秦淮》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孔雀东南飞》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江南曲沈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太平时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2.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答案解析:1.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2.①拟人手法。
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
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B.诗的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虽表达了桑榆晚景的感伤,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
C.诗的前四句从不同角度写景,写诗人所感、所见,所听,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中“白发”代指诗人自己;“庭树”则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分)答案解析:1、B.“但都营造了磅礴之感”错,“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之感,本诗的第一句“东流之外西日微”表达诗人悲伤苦闷之情,没有磅礴之感。
诗歌表达技巧(修辞)
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 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岑参前半生功名 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第一次远赴西 域,正值34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 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 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 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比喻手法。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 君王。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 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 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 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 有四立壁,治病不蕲qí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 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黄几复,是黄庭坚年轻时好友,时为广西四会县令, 二人分别已有十年。②蕲,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 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指处事圆滑。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 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问: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17.11.13)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 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 还是兼而有之。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技巧
2、结合诗句说明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抒 情 记 叙
议 论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结构技巧(10种)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
诗 歌 的 表 达 技 巧 、 艺 术 手 法 、 表 现 手 法 ( 广 义 )
表达 方式 (表达 方法)
表现手 法(狭 描 写 义) (10种) 渲染、对比、比兴、用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 典 11种) 修辞方法( 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
大、曲笔入题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 衬情、借物抒怀、借古讽(伤)今、怀 间接抒情(17种) 古伤今、借故抒怀、托物言志、用典抒 情、即事抒怀、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 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描写顺序:远近、高低、时间 正面描 人物描写 空间变化 写 手法 色彩运用: 动静(视听)结合 虚实 景物描写 衬托 侧面描 手法 白描 象征、想象、联想、曲 写 细节 笔(从对方如笔,展开 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想象)、衬托、烘托、 寓(融)情于景
高考诗歌鉴赏第四讲(表达技巧)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 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 (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小结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这种修 辞手法。 • (3)此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表达 了什么思想情感。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
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 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 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 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古代诗歌鉴赏 之
表达技巧
《考纲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复习要求: 1、牢记术语,理解含义;
2、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表达技巧
• 一、鉴赏修辞手法 • 二、鉴赏表达方式 • 三、鉴赏表现手法 • 四、鉴赏结构技巧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 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 色、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 艺术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 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 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①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试练高考题
• (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及答案解析:1.(2011•淄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句中有比喻,两句构成对偶。
关于感想,与花开花落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对偶、比喻。
②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
2.(2011•济宁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诗歌表达技巧的判断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的判断”专项训练【一】试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体会这种技巧运用的表达效果:1、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9、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1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8、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2、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的判断”专项训练【二】试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体会这种技巧运用的表达效果: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5、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26、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9、谁渭河广一苇杭之。
谁渭河广曾不容刀。
【】3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与对点练习(附答案解析)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助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物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借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诗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两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世异人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同时交代被贬原因。
B.颔联诗人坦诚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办事的悲愤。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结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 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 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 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 词、句。
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
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 情。)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请从情景角度鉴赏此诗。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1. ①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 衬哀情。②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 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 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 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 作者乡思愈浓。③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 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 ①颔联、颈联借景抒情,承“物候新”展开 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②尾联则 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 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及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及表达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屏风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答: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
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注]①膵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答:(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张先龙头舴艋②吴儿竞,笋柱③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④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节:清明前两天,古人有禁烟、插柳、踏青、扫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②舴艋:龙舟。
③笋柱:竹制的秋千架。
④放:停止。
整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满江红解析: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
修辞手法是借代。
屏风解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
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减字木兰花解析:该词首句连用两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关,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
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伎。
下阕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的满腹愁思,以至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
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末句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红”三字,既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朝国运的衰微气象。
答案: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了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地化用前人的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裴给事宅白牡丹答案:(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运用对比、衬托,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
(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村行答案:(1)山野景色迷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野迷人的景色的热爱之情;借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这一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意思对即可)(2)第二联:①对比、动静结合。
第二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对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
从“拟人、衬托”等赏析也可。
第三联:比喻、渲染(色、味)。
第三联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赏析一点即可)。
滁洲西涧【答案】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雨后池上【答案】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答案】(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木兰花答案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上阕着重写人事,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展现了一种热闹繁盛的动态美,下阕则侧重写景物,展现了一种空幽澄明的静态美。
一动一静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也体现了词人的澄明愉悦的心境。
画堂春【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