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利用工厂化生产模式进行建筑施工的方法,其通过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再进行现场安装,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逐渐加强。

大量学术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推动了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例如,有关新型材料、连接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以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且设立专门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商业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商业项目中。

例如,北欧地区采用木结构房屋实现了高效率的装配,而日本则开展了大规模的预制结构居住区建设。

三、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趋势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连接技术的出现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带来更多可能性。

同时,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也将有序推进。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该领域更具可行性与竞争力。

2. 参与主体合作装配式建筑需要多个参与主体之间紧密合作,包括设计院、生产厂商和建筑施工公司等。

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强调合作与共享,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协同发展。

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减少浪费材料和降低施工噪音等措施,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4.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缺点与前景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缺点与前景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缺点与前景研究报告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建筑需求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种新兴的构造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1.1 施工速度快相较于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利用预制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和组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模块的制作和安装。

因此,它大大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施工速度。

例如,在摩天大楼项目中,基础设备、墙体及屋面等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加工和安装,使得整个项目的周期大幅减少。

1.2 高质量保证由于装配式建筑模块是在标准化条件下制造和组装完成,减少了受自然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而且,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以达到高精度加工要求。

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同样以摩天大楼为例,在模块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置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环节,确保每一个组件都符合要求。

1.3 节省资源和能源装配式建筑的制作主要依赖于机械化设备和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相较于现场施工,能够节约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此外,在预制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为装配式建筑供电。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缺点2.1 初始投资较高与传统建筑相比,引入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规划和生产前期投资。

同时,还需要购买先进的设备、改造并升级现有基础设施等。

因此,其初始投资较高。

2.2 限制于模块尺寸由于运输限制和安全考虑等问题,在装配式建筑过程中,每个模块的尺寸有一定限制。

这可能会限制设计上的创新和自由度。

2.3 人才培养与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参与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各个环节。

然而,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技术和经验积累亟待提升。

因此,在技术成熟度和专业领域能力方面仍需加强。

装配式建筑装配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装配式建筑装配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装配式建筑装配技术研究进展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建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概述1. 装配式建筑简介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预制好各个组件,然后将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安装。

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时间效率高、质量可控、成本可控等优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欧美国家是装配式建筑应用最广泛的地区。

中国自2005年开始推广该技术,并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技术研究进展1. 材料选择与优化表面材料:传统混凝土或玻璃幕墙在视觉效果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开发新型外墙材料成为研究重点。

结构材料:合理选择和优化结构材料,如轻质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安全性。

2. 设计与施工技术设计优化:通过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方法,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各个节点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升施工效率。

节点连接技术:研究新型断桥铝合金连接件、自攻螺纹钢连接件等关键连接技术,并解决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施工现场管理现场作业流程改进:通过引入LEAN生产理念,优化施工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人机协同作业:借助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

三、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与数字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更加智能化。

例如,在预制过程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较低的碳排放量和资源消耗。

将更多关注环保问题,发展可再生材料,并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3. 多功能性与个性化需求装配式建筑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将考虑其它功能需求,如商业、文化等用途。

提供个性化设计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方向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方向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方向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内预制构件或构件模块,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快速组装的一种建筑方法。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建筑质量高、环保节能等优势。

为了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进行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构件生产技术方向:1.研究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发展新型高强度材料、镁合金等,提高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研究新型制造工艺,采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来进行构件的制造。

2.研究构件的模块化设计:将构件按照不同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构件可以灵活组装,满足不同建筑需求。

二、运输与组装技术方向:1.研究高效、安全的运输方式:包括运输工具的研发、装载与卸载技术的研究等,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运输成本。

2.研究组装工艺及装配工具:研究快速组装技术,提高组装的精度和速度;开发智能化工具,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三、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字化技术方向:1.研究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利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生产、运输、组装等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2.研究建筑装配过程的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化测量技术、结构性能传感器技术等,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提高装配质量和施工效率。

四、工人技能培训与规范制定方向:1.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人的技能培训:制定培训标准,培养专业化的工人队伍,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

2.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研究制定统一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减少施工中的问题和失误。

以上是对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方向的一些建议。

具体实施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经济可行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设施中对建筑构件进行预制加工,然后将其组装到现场安装的一种建筑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效率、可持续性及安全性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当今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 提高建筑效率装配式建筑可以将建筑过程中的预制和现场施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建筑时间。

通过将大部分的工作在工厂内完成,装配式建筑不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有效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2. 优化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利用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和标准化的工序,可以消除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各个构件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装配式建筑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了建筑性能和耐久性。

3. 提升可持续性装配式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更加精确,浪费减少。

同时,预制构件可以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装配式建筑的挑战1. 整体施工计划的复杂性装配式建筑需要提前进行整体施工计划的设计和安排,包括物流、施工序列和装配顺序等。

这需要充分考虑材料供应、施工现场条件和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对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设计与施工的紧密配合装配式建筑要求设计师和施工方在早期阶段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由于现场施工的空间限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需要符合特定的尺寸和重量限制。

因此,设计师需要提前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需求和工艺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可施工性。

3. 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装配式建筑在某些地区和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

一些潜在用户可能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灵活性存在疑虑,认为传统建筑更可靠。

因此,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该建筑方法的理解和信任。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这个快节奏、高效能以及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传统建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建筑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以其快速、经济、环保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装配式建筑技术概述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即通过将构件或整体部分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它大幅度减少了现场操作时间,并且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采用了标准化制造流程,通过规模化生产可以实现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2.1 效率提升装配式建筑使得施工过程脱离了天候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加工,可以节约大量施工时间,并且减少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

此外,装配式建筑可以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施工。

2.2 资源利用和环保由于预制构件采用规模化生产方式,大幅减少了建筑废料和材料浪费。

装配式建筑更加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如增加建筑绝热层、选择优质的隔热材料等。

2.3 质量可控装配式建筑通过标准模块化设计实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通过精确的数控设备进行加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使得每一个构件都具有可替代性,从而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新。

三、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3.1 国内案例:低碳城市示范区——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试验区的一部分,雄安新区充分体现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对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迎宾大道等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3.2 国外案例:北欧国家的模块化住宅北欧国家一直是装配式建筑的先驱者,其应用案例丰富多样。

例如瑞典的ModCell项目,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生物质能源实现了高度环保。

挪威的"Smart City Block"项目,以设计灵活性和智能化为特色,将装配式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建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住房和公共设施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并且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从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可行性研究1. 市场需求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施工、质量可靠等特点,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当前国内外市场对住房和公共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建筑方式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因此,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技术支持装配式建筑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模块化生产和快速安装。

目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已经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

这些先进的技术为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法律政策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包括相关标准的发布、资金支持等。

这些法律政策的出台为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经济效益分析1. 施工成本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和快速安装,从而大大缩减了施工周期。

装配式建筑中,许多构件是在工厂内生产完成后运至工地进行组装,这样可以节约人力、时间和材料成本。

因此,从施工成本方面看,装配式建筑具备明显优势。

2. 资源利用传统建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装配式建筑由于材料预制和现场组装两个阶段,并且工厂内生产时能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排放,有效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这一点在从长远角度来看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3. 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工艺和质量控制相对较好。

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内进行严格检测后,再运至工地进行组装,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建筑质量保障,这一点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4. 建筑寿命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优质材料和现代化生产技术,使得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方向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方向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方向概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的建造方式,被广泛认可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灵活、环保等特点,对于解决传统施工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围绕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方向展开探讨。

一、设计技术创新1. 规范化设计:规范化设计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的基础,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构件尺寸、组合规则和接口标准来实现模块化组装。

因此,加强规范化设计研究,优化构件形态和连接方式,并提出符合不同功能需求的模块单位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 数字化设计:引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实现深度集成和全过程管理。

数字化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误差,并能够在生产制造阶段与工地施工阶段进行数据共享,从而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二、制造技术创新1. 智能化生产: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自动化生产。

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2. 材料创新:开展对新型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例如,研发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探索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安装技术创新1. 智能施工: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在构件上植入传感器,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2. 精密安装:针对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精度要求高、尺寸严格等问题,开展精密安装技术研究。

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对构件进行测量和校验,并加强对安装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控制,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管理技术创新1. 整体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化管理。

从规划、设计、生产到施工和维护,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流,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准确性。

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1. 引言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完成后,以标准化模块进行运输和装配的一种建筑方式。

相较于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特点,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研究热点。

本报告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装配式建筑。

2.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特点2.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完成后,通过组装和安装形成建筑物的一种建筑方式。

它将建筑过程中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环节进行模块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工序标准化、加工精度提高等优势。

2.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 快速:由于装配式建筑使用模块化构件,可以显著减少施工时间,提高建筑速度。

- 高效: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施工效率。

- 节能: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 环保:装配式建筑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

- 可拆卸: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零部件的拆卸和更换,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3.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3.1 住宅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住宅的各个功能区域进行独立制造,然后进行组装和安装。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缩短住宅建筑的周期,减少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2 商业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在商业建筑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商场、办公楼、酒店等建筑可以采用模块化构件进行快速搭建,提高工期控制和项目交付时间。

3.3 公共建筑领域在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例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可以通过装配式建筑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快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4.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主要包括: - 施工速度快: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工期延误的风险。

- 质量可控:在工厂内生产模块化构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提高整体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报告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报告

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环保且高效的建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篇报告旨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以探讨其优势、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装配式建筑简介1.1 装配式建筑定义及特点装配式建筑,又称预制组合结构建筑,是将各个组件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和预组合,并在现场进行安装拼接的一种建筑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工程进度快速、施工噪音低、资源利用率高、环保节能等。

1.2 装配式建筑分类根据不同构件使用方式和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三大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

每一类都有其具体应用领域和适用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2.1 工期优势装配式建筑工程采用工厂预制,可以同时进行多项施工任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与传统建筑相比,它的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整个建筑周期。

2.2 环保节能装配式建筑在制造和施工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采用预制构件,减少了现场浪费和材料损耗,降低了垃圾产生量。

此外,便于再利用和拆卸后物资回收也是其环保优势之一。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节能技术及系统的应用,并进行合理布置,在日常使用中能更加高效地运用各种资源。

2.3 建筑质量可控性优势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思想,使得构件制造质量易于管控。

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制造时有严格的质检流程和标准,能够避免因为现场人员技术不足或失误而导致的问题。

三、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3.1 初始投资较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设备及自动化流水线要求更高,其投资成本相对传统施工模式会较高。

然而,如果从整个项目周期考虑,装配式建筑的周期时间短、节约人力等因素也能够为其初始投资提供一定的回报。

3.2 良好的管理与协调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协调,以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

同时,在合理执行施工计划、选择优质供应商、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也是个重要的课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1. 技术概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以工厂化制造为基础,通过将构件或模块在工厂中进行预制与预处理,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组合安装而实现房屋整体结构功能。

这种技术具有高度标准化、生产周期短、质量可控等特点,在多个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应用领域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住宅、教育、医疗等领域。

其中,商业领域中针对大型购物中心和酒店等项目更为常见,住宅领域也逐渐受到青睐。

此外,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也开始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3. 技术挑战尽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装配式建筑施工涉及的材料和构件需要满足设计师的创造力和用户需求,这对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需要对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 提高自动化程度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通过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更高效率和更精准的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构件质量的影响。

2. 推广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有着复杂而庞大的供应链系统。

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到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可以实现各环节数据互通和精细化管理。

这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误差,同时也为施工方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

3. 加强工艺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需要不断推动工艺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建筑需求。

例如,不同材料的结合、新型连接技术的研发等都是关键领域。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4.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较低的碳足迹和能耗。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概述装配式建筑是应对传统建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建筑方式。

本文将从国内外多个角度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1. 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2. 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和项目。

这些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

3. 持续改进与创新尽管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规范标准的缺乏、材料选择和设计优化等问题。

因此,我国需继续加强研究与创新,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1. 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装配式建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并发展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

这些国家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 新兴市场中的应用在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这些国家看到了装配式建筑对解决住房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其应用。

3. 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外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我国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借鉴与引进。

通过与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得以加速。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等多重优势。

它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使住房更加安全舒适。

2. 挑战尽管装配式建筑在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果,在其推广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公众认知需提高、政府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等问题。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装配式建筑产业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将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和预装,并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的一种建筑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1.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施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房屋的需求。

而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快速建设、大批量供应的需求。

2.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3.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装配式建筑的制造过程在工厂内进行,能够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并通过工程实施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和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可,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城市、特殊需求场景和灾后重建等领域,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首选。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企业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中国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各类装配式建筑企业不断涌现,产业链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制造和消费市场。

3.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装配式建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在材料技术、施工工艺、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建筑验收标准尚不完善。

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兴行业,相关的建筑验收标准尚不完善,导致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在验收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技术人才短缺。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前沿领域与应用创新的探索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前沿领域与应用创新的探索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前沿领域与应用创新的探索与展望一、引言现代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具备了许多优势,如短工期、节能环保以及质量可控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领域内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展望未来应用创新的发展方向。

二、构件设计与生产技术研究1. 设计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设计也逐渐呈现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通过引入参数化设计和信息模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构件设计的快速计算和优化,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精密制造与加工工艺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精密制造和加工工艺是确保构件质量稳定性和精度要求达标的关键。

利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和激光切割、焊接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构件的高精度制造,确保装配过程中的配合精度和施工质量。

三、装配与施工技术研究1. 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筑强调将建筑工地转移到室内工厂进行预制,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如何优化生产线布局、流水线作业和协同操作,是当前的关键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完善装配式建筑流程管理系统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信息追溯和质量监控等目标。

2. 组件化拼装与连接技术构件之间的拼装与连接是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目前,采用螺栓、焊接等传统方式的连接存在着成本高、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研究开发新型连接件和组件化拼装技术势在必行。

例如采用卡扣式连接或粘接剂固定等创新方式,以提高连接速度和质量。

四、环保与节能技术研究1. 材料选择与循环利用装配式建筑在材料选择方面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替代传统混凝土、钢材等高能耗材料的新型材料,并通过回收再利用已使用构件等手段,实现装配式建筑领域的资源节约和废物减量化。

2. 能源管理与智慧控制为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能源效率,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开发出更加智慧、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

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方向

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方向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快速、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要实现装配式建筑在规模化应用中的顺利推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

本文将围绕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展开,从材料、连接、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材料选择与性能研究1.概述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采用预制构件进行组合,因此对于构件所使用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当前主要使用的材料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并不断尝试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等。

2.材料性能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防火性能等方面表现,以确保装配式建筑达到相应标准。

3.新型材料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型材料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性能。

例如,可以将聚合物材料、轻质复合材料等应用于构件制造中,以降低重量和提高耐久性。

二、连接技术研究1.概述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之间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以及粘结等。

然而,这些方式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不足、耐久性差等。

2.创新型连接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创新型的连接技术,以提高构件间的连接强度、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可以使用钢板组合节点等新型连接方式来改进现有技术。

三、制造工艺研究1.概述制造过程是实现装配式建筑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建筑施工常常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并且浪费资源。

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制造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2.自动化生产设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进行模块化构件的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3.数字化设计与管理通过采用BIM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工具,可以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中实现数字化模型的应用与优化。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研究1.概述装配式建筑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在传统建筑中,常规的检测方法可能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保、高效建筑需求的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1. 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传统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

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2. 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内容在国内,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 设计优化:通过构件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提高装配性能和耐久性,降低生产成本;b) 生产制造: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流水线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c) 施工安装:开发新型的连接和安装技术,简化施工过程,提高建筑质量;d) 环境效益:减少能源消耗和建筑材料浪费,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e) 法律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化发展。

3. 国内研究现状总结与问题分析国内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设计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低、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掌握还不够全面等。

三、国外研究现状1. 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典型案例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日本的木结构住宅以及北欧国家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公共建筑等。

2. 国外研究机构与标准体系国外拥有一批专门从事装配式建筑研究的机构和学术团体,如美国的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Research Group和英国的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得到广泛遵循。

3. 国外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种趋势在中国也逐渐呈现出来,未来将继续发展并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转型。

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评估方法

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评估方法

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评估方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评估方法。

一、装配式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施工方式,具有更低的能耗和资源消耗。

首先,由于多数构件在工厂内制造完成,可以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和垃圾。

其次,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优质隔热材料和太阳能利用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降低能耗。

因此,装配式建筑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装配式建筑需要先进设备和精湛技术人员来完成制造和安装,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能够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和人口流动。

2. 资源利用传统建筑采用现场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砖、混凝土和木材等原材料。

而装配式建筑则将制造与施工分离,大部分构件可以在工厂内制造完成,并多次重复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

3. 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由于生产过程标准化、模块化,并具有较短的建造时间,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此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装配式建筑更易于维护和改进,运营费用也相对较低。

三、评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为了评估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生命周期评估(LCA)生命周期评估是一种综合考虑建筑物从设计到拆除所涉及的全部环境影响因素的方法。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评估,可以量化其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制造过程的能源消耗、材料选择和使用阶段的能耗等。

2.碳足迹评估装配式建筑通过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节约能源来降低碳足迹。

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工具和标准,可以对装配式建筑项目以及产业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评估。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对比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对比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对比研究一、引言最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高效、环保的施工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现场浇筑工艺。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情况1. 欧美地区欧美地区是早期采用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地区之一。

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包括设计标准、生产制造、运输和安装等各个环节。

例如,瑞典和芬兰等北欧国家在公共住房领域广泛应用了木结构模块化建筑,而美国则在商业和办公领域大力推广钢结构模块化建筑。

2.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

中国以其庞大的建筑市场和政府支持,推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和商业建筑采用装配式结构。

三、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情况1. 发展现状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迅速发展。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众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包括商业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居民楼等。

2. 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高成本问题,与传统浇筑相比,模块化建筑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其次是设计标准化和产业链完善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不稳定。

四、国内外对比研究1. 技术成熟度相比国外,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仍较为初级。

国外的一些公司已经掌握了大规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使用,并且能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而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只停留在手工组装和初级设备加工阶段。

2. 市场需求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的市场需求更为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和商业建筑市场对装配式建筑需求持续增长。

因此,我国有巨大潜力发展这一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装配式建筑优势 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优势。 (1) 保证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工
标准、规范研究进展 国外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
工程设计中,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日本的 JASSl4((混凝土幕墙》和JASSl0《预制混凝土工程》,
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 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 条件进行控制,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2) 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在露天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FIB Congress.Osaka:2002.
欧洲的《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以及北美
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国内也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 范旧。:(eL结构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混凝土外 墙挂板》(2008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 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
2.2
住宅体系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上海市《预制装配式 保障房标准户型》。 中南NPC成立了国家级“可装配式关键部品产业 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产基地,NPC技术(全预制装配 楼宇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该 技术用于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竖向预制构 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即将颁布实施的JGJl—2014{国 家行业标准》将之定义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浆锚 连接技术。在已完工程中经院士专家鉴定测算,整体 预制装配率达到90%以上,每平方米木模板使用量减 少87%,耗水量减少63%,垃圾产生量减少9l%并避 免了传统施工产生的噪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 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企业,是我国 唯一一家综合性的“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远 大住工PC(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 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 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2012年推出第五代集成 住宅(BH5),先进的第五代集成建筑体系,运用当今 世界最前沿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放的BIM 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并丰富和发展了工业化研发体 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 体系,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多项技术 优势。 4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Kiyoshi Nakano,Keizo Tanabe,Shigemi Machina,et a1.Damage Controlled Seismic Design ture with by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t-
Mild—Press—Joint(Part 1)Basic Concept of Design//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9期(总第207期)
1)t31:10.13905/j.cnki.dwjz.2015.09.016
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于龙飞1,
(1.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
张家春1’2
2.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上海200240)
【摘要】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归纳了装配式建筑
的优点,总结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进展。综上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指出了未来装配式 建筑的重点研究方向:应加强基于BIM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的研究与创新性应用研究,加强项目经济性和 行业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管理;建筑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TU241.99 【文献标识码】
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 2007年,加州委员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发布
的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一体化项目实 施)指南,对IPD进行了定义:通过协作平台,对体 系、人力、实践和企业结构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有参 与方的见解和才能,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 的共同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 的浪费。 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 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 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 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IPD却 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 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 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 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 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BIM的 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 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一]。 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
4.3
参考文献
[1]
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
2010,41(12):1074—1077.
[2]袁霞,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 装配式非承重部品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c]∥第22届全 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176—178. [3]
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
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 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 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 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 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 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 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 ~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 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 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 中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已由上海城 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 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 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 样化组合的研究。
大核心技术体系。碱建集团建立国内首个“装配式建
筑标准化部件库”。城建集团实行B1M信息化集成管 理,已实现了利用RFID芯片,以PC构件为主线的预 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构架的建设工作,并在构件生 产制造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实施。目前企业已制 定的标准有:《上海城建Pc工程技术体系手册》(设计 篇、构件制造篇、施工篇)、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5)
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年10月1 Et 正式实施。《规程》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 构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 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设计、施工、预制构 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 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 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国装配式建 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部委正在起草的文件还包括《建筑产业 化标准体系》、《“十三五”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与此同时,另 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5)09—0040—03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采用的施工方式是现场 施工。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依赖于丰富而廉价的劳 动力,劳动强度大,现场管理混乱,是一种粗放型的施 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则是近来新兴的一类建筑,其特 点是建筑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由于装配式 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质量有保证,因此, 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 发展。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日本开展了PRESSS
(Precast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1项目的研究。
PRESSS项目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 究,研究目的是建立计算模型,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 供依据,研究、开发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 和新概念,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系统科学的 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震设防区的要求。2003年, 欧洲ELSA实验室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 试验研究。ELSA实验室对单跨双榀、双跨双榀及不 同楼板铺设方向的预制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 研究。梁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节点,部分节点的梁柱 间放有橡胶垫。动力试验显示:预制框架结构的抗震 能力与现浇结构相当;橡胶垫缓冲作用强,有利于节 点保持完整。 2004年,同济大学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 拟动力试验研究‘4。。2005年,同济大学课题组对三跨 三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 验研究。东南大学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榫式接头进行了试验‘51。天津大学对足尺节点试件 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j。清华大学的钱稼 茹等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新型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 了开发研究¨。。上海大学参与成立了城建集团预制 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 极开展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研究。 3国内应用情况 上海城建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预制装配式建筑 研发中心。城建集团以高预制率的”框剪结构”及”剪 力墙结构”为主,拥有“预制装配住宅设计与建造技术 体系”、“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 系”和“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三
万方数据
42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9期(总第207期)
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 也还处于培养期,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 业的努力。
4.2
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政 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做好制度保证; 应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 各类结构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范。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 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 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 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 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 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