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精)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精)](https://img.taocdn.com/s3/m/e199846bf46527d3240ce091.png)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一、台湾的历史: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现在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后者却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问题。
二、台湾的现代: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统一方式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尽快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了38年的隔绝状态.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4、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5、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达成共识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7、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三、练习题1、为加强统治,内地曾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有哪些?2、清朝针对台湾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3、在历史上,台湾曾被哪些国家占领过?什么时候被谁收复?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
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5、为了促进两岸交往,海峡两岸各成立了什么民间团体,“汪辜会谈”是哪一年?“汪辜”各是谁,“九二共识”是什么?6、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①一国两制②和平统一③与国际社会合作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8、、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①岛内一部分“台独”势力活动猖獗②美国干涉中国内政③大陆与台湾经济的巨大差距④日本插手台湾事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清末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形容泪流。
认识台湾(历史篇)
![认识台湾(历史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213eb8fd0a79563c1e72e3.png)
第第第第第第第 (1662-1683)
•1626年後金皇太極(清太宗)即位於盛京(今瀋陽) 1626年後金皇太極(清太宗)即位於盛京(今瀋陽) 1626年後金皇太極 •1630年(明崇禎3年)明帝國內部流寇四起 1630年 1630 明崇禎3 •1636年(明崇禎9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1636年 1636 明崇禎9 •1644年(明崇禎17年,清順治元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 9月清軍入北京 1644年 17年 )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 1644 明崇禎17 清順治元年)3 •1645年5月清軍攻佔金陵(今南京) 1645年 1645 月清軍攻佔金陵(今南京) •1654年明永明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並賜招討大將軍 1654年明永明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1654年明永明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1659年鄭成功慘敗,喪失大半精銳部隊 1659年鄭成功慘敗 1659年鄭成功慘敗,
•1661年3月 鄭成功攻澎湖 1661年 1661 鄭氏由鹿耳門登陸台灣本島, 陷赤崁城, 4月 鄭氏由鹿耳門登陸台灣本島, 陷赤崁城,進而包圍熱蘭遮城 5月立台灣為東都 •1662年2月 荷蘭人投降 1662年 1662 鄭成功病歿於台灣,享年39 39歲鄭經繼位 5月 鄭成功病歿於台灣,享年39歲鄭經繼位 •1681年 正月鄭經歿享年40歲 1681年 40歲 1681 正月鄭經歿享年40 長子克臧被殺,次子克塽12歲即位, 12歲即位 長子克臧被殺,次子克塽12歲即位,被攝政 •1683年 (清康熙22年) 8月18日克塽投降清國 1683年 清康熙22年 8月18日克塽投降清國 1683 22 鄭氏據台後,統治方策及制度大體是承續荷蘭人的: 鄭氏據台後,統治方策及制度大體是承續荷蘭人的: (1)繼續征服原住民 (1)繼續征服原住民 (2)採用屯田制度 (2)採用屯田制度 王田私田營盤田 (3)派遣貿易船於日本琉球東京廣南柬埔寨 (3)派遣貿易船於日本琉球東京廣南柬埔寨 暹羅麻六甲爪哇菲律賓等地從事貿易 荷蘭使節晉見鄭成功求和圖 (4)稅制 地賦, 雜賦, 陸餉, 稅制: (4)稅制:地賦, 雜賦, 陸餉, 水餉
台湾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台湾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1a8b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0.png)
台湾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1. 台湾地区的史前文化: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及遗址发现。
2. 原住民文化:台湾原住民的分布、语言、社会结构、传统习俗与文化特色。
二、荷兰与西班牙殖民时期1. 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1624年至1662年间的治理结构、经济活动和社会影响。
2. 西班牙人在北部地区的统治:16世纪末至17世纪的殖民活动和与荷兰人的互动。
三、明鄭時期1. 抗清復明的背景:明鄭政权的建立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
2. 明鄭政权的治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及对外关系。
四、清治时期1. 清军征服台湾: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的过程。
2. 清朝统治下的台湾:行政区划、移民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3. 抗日活动:台湾人民对抗清朝统治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 马关条约后的台湾:1895年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背景。
2. 日本的统治政策:行政改革、教育制度、经济开发和社会文化政策。
3. 台湾社会的变化:工业化进程、社会结构变迁、民族运动及文化发展。
六、国民政府迁台与戒严时期1. 国民政府迁台:1945年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及其初期政策。
2. 戒严法的实施:1949年至1987年间的政治环境、社会控制和人权状况。
3. 经济改革与发展:土地改革、工业发展、教育改革及经济结构的转变。
七、台湾现代化与民主化1. 社会与文化的多元化:台湾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文化多样性与族群关系。
2. 民主化运动:1980年代末期的政治改革、民主运动和重要事件。
3. 政治体制的变迁:多党制度的建立、选举制度的发展及政治参与的扩大。
八、台湾与国际关系1. 冷战时期的台湾:在美苏对峙下的台湾地位及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2. 两岸关系的发展:194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演变、重要协议与事件。
3. 国际参与与挑战:台湾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参与国际事务的努力及面临的挑战。
九、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对台湾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等。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清设台湾行省(130周年)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清设台湾行省(130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15555a20b4daa58da0114a80.png)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法依据:
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 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
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行为”,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台湾历史上的三次分离和三次收复:
(1)三次分离:166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9年国民党逃往并割据台湾。
(2)三次收复: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
二、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两岸交往
- 1 -
3.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对台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原则。此后,在这一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的故事科普
![台湾的故事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4a364b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c.png)
台湾的故事科普:
1.台湾历史: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居民是南岛
语族的原住民。
自17世纪以来,台湾先后成为荷兰、西班牙、明朝、清朝、日本和中华民国的领地。
在二战期间,台湾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美国盟军占领。
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重回中国怀抱。
2.自然景观:台湾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海滩、湖泊、
温泉和热带雨林等。
其中,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3.传统文化:台湾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传统音乐、
舞蹈、戏曲、雕刻和茶道等。
同时,台湾也有许多独特的民间故事和传统节日,如七夕节和妈祖诞辰等。
4.美食:台湾的美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台湾小吃和地方特色菜等。
其中,台湾小吃如卤肉饭、牛肉面、豆花和珍珠奶茶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5.经济发展:自1945年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土工业。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台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自90年代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重点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6.政治环境:台湾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
在1945年回归中国后,台
湾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变革。
目前,台湾实行的是半总统制或
半议会制政治体制,由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1980年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980年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95d1a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7.png)
1980年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大事记1月2日——中国与厄瓜多尔共和国建交。
1月4日——伊朗发生宗教冲突。
1月9日——沙特判处进攻麦加 *** 寺的63名叛乱者死刑。
2月7日——中国与哥伦比亚共和国建交。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首都圣菲波哥大。
2月28日——台湾发生林宅血案,身份不明的匪徒闯进因美丽岛事件被捕的原台湾省议员林义雄家里,刺杀林氏的母亲及其三名女儿,除长女林奂均重伤急救后幸存外,其母及一对孪生女儿均告死亡。
2月29日—— *** 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结束4月18日——原名罗德西亚的津巴布韦在完成史上第一次的民主选举后,宣布津巴布韦共和国独立建国。
4月30日——现任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登基。
5月3日——日本健儿分两路登上珠穆朗玛峰。
5月17日—— *** 中央为已故国家主席 *** 举行追悼大会。
5月18日——南韩发生要求民主的「光州事件」,遭总统全斗焕控制下的 *** 镇压。
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造成57人死亡。
6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开播。
6月10日——尼尔森·曼德拉获释。
6月17日——中国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失踪。
6月19日—— *** 中央发出《关于处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干部在报刊和文件上被点名批判问题的通知》——宣布一律 *** 。
7月19日——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为*** 苏联入侵阿富汗,许多国家*** 了这天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
8月14日——华勒沙领导波兰格但斯克展开 *** 。
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罗纳德·里根战胜民主党吉米·卡特。
台湾光复
![台湾光复](https://img.taocdn.com/s3/m/adc322b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8.png)
历史评价
国台办:“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 的伟大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 同体。”
台湾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光复后,台湾人终于不用再当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二等公民,我们终于又做回祖 国的子民!我认为,这是台湾光复最大的意义。”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再次侵逼,中国再次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 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 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 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 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大陆发行纪念台湾光复回归纪念币(2张)10时鸣炮,典礼开始。陈仪即席宣布受降书:“台湾日军业于中华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在南京投降,本官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转奉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之命令,为台湾受降主官。 兹以第一号命令交与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口将军受领。希即遵照办理。”宣布完毕,是项命 令及受领证交参谋长柯远芬转交安藤利吉。安藤利吉在受领证上签署后,日方代表谏山春树向受降主官呈递降书。 经审阅无误后,日方代表退席。投降签字典礼完毕,陈仪即席广播,正式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 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五十年的历史到此结束。
台湾历史教科书近代史
![台湾历史教科书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9c43e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1.png)
台湾历史教科书近代史
台湾自清朝后期开始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殖民,经历了艰苦的
追求民族独立和自主发展的历程。
在近代史上,台湾历经日治和国共
内战等重大事件。
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来,台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日治时期。
日本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发展了经济和基础设施,但同时也加强
了对台湾的压制和剥削。
台湾人民在日本统治下长期受到歧视和压迫,但也孕育了台湾的反抗和民主意识。
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台湾归属中华民国政府。
但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台湾和大陆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分歧。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政
权撤到了台湾。
此后,台湾逐渐成为一个民主和武装中立的地区。
在
这个过程中,台湾经历了经济复兴、政治改革、文化革命等多个阶段,取得了很多成就。
1987年后,台湾出现了多党制和民主化进程,人民
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言论和集会自由。
总的来说,台湾历史的发展充满着痛苦和曲折,但也孕育了具有
鲜明特色的文化和民族意识。
我们应该珍爱和维护这个美丽岛屿的和
平与繁荣。
台湾历史事件回眸:“五二四”反美运动
![台湾历史事件回眸:“五二四”反美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39d1afdd3383c4bb4cd259.png)
台湾历史事件回眸:“五二四”反美运动2002年5月13日14:02 中国台湾网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巡游,派美军第十三航空队入驻台湾。
此后,美军正式向台湾派出“军事顾问团”,并在台湾成立了协防司令部。
美军驻台人员于是急剧增加,1951年仅116人,而到1956年已增加到3000人。
像世界其它许多地方曾经发生的情况一样,美军驻台士兵自视为台湾的救世主,仿佛太上皇,横行无忌,作威作福,经常强买强卖,酗洒滋事,甚至飞车伤人,欺辱妇女。
而台湾当局为了拉住美国与大陆对抗,对美军的胡作非为往往姑息迁就,睁只眼闭只眼,反过来又对美军士兵的恶行起到纵容和怂恿的作用。
台湾民众的反美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终于因刘自然被美军开枪打死而酿成大规模的反美运动。
1957年3月20日晚11时,美军顾问团上士罗伯特.雷诺在台北市阳明山其住宅门前,无故将任职于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的少校军官刘自然开枪打死。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杀人者偿命乃天经地义之事。
无奈台美间有“外交”协议,美军在台官兵及其眷属享有“外交豁免权”,美军官兵犯法只能由美军在台的“军事法庭”审判,台湾当局无权过问。
两个月后,5月23日,美“军事法庭”宣布雷诺枪杀刘自然系“误杀”,并以“罪嫌不足”判雷诺无罪,予以释放,并称此为定案,不允许上诉。
美军还计划于次日将雷诺及其家属送返美国。
消息传出,台湾舆论哗然,均认为美“军事法庭”的判决“不合理”、“不公正”、“太霸道”,各界人士纷纷写信抗议,连“台北地方法院”也认为雷诺枪杀刘自然并不具备“正当防卫”的要件。
台湾当局虽不想以此得罪美国,但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做做样子,由“外交部”出面向美国方面“交涉”。
但美国根本不把台湾当局放在眼里,对其交涉也未予理会。
5月24日上午10时,刘自然的妻子奥特华身着黑衣,手举分别用汉语和英文写有“杀人者无罪?我控诉!我抗议!”的牌子,来到美驻台“大使馆”门前抗议。
12.8日历史事件
![12.8日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f5cb9fd1f34693daef3e55.png)
12.8日历史事件12.8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在历史上却发生了那么多不平凡的事情,今天给大家找来了12.8日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2.8日历史事件一: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的配合下,向香港发起了猛烈进攻。
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船,摧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
日军步兵随即向九龙要塞发起攻击。
英军瓦利斯准将指挥的大陆旅疏于防范,九龙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
12日,日军向英军发出通牒,要英军投降,遭到拒绝。
18日深夜,经过5天的彻底炮击后,日军分别在北角、不莱玛、水牛湾完成了登陆。
英军反攻,未能成功。
19日,英军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
20日,英军被日军完全分割在东、西两个地区。
21日,东部旅向黄泥涌山峡反攻,西部旅向尼克松山反攻,均未能成功。
24日,日军再次对英军劝降,但仍被拒绝。
25日,日军飞机及炮兵集中火力对仓库山峡、湾仔山峡、歌赋山、扯旗山、西高山的英军阵地狂轰滥炸,迫使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
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
12.8日历史事件二:台湾基隆北海中地震1867年12月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地震。
基隆金包里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溺数百人。
这是迄今我国仅有的数次地震海啸灾害中,灾情最重的一次。
12.8日历史事件三: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逝世徐光启,上海人,是自李时珍后的明代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生于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父亲是个小商人,家里有一点土地,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徐光启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徐光启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35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42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作了个小官。
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总共只有7年的天启年间,他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权奸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落职回家。
1949―2009年台湾历史上的七月
![1949―2009年台湾历史上的七月](https://img.taocdn.com/s3/m/5b69ea0d52d380eb62946d26.png)
<div class="article_tit"> 1949―2009年台湾历史上的七月 </div> <span>作者 : 未知</span> <p> 七月一日 <br> <br> 1958年7月1日,李万居、郭国基、高玉树等无党籍人士申请成立“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遭驳回。
<br> 1950年,国民党当局颁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翌年成立台湾省临时议会,各县市长也由选举产生。
1957年,在《自由中国》杂志的号召下“党外”势力成立“民主人士联谊会”,并开始以此为名进行串联,希望通过参加“选举”进入体制内部。
1958年7月1日,李万居、郭国基、高玉树等78人发起组织“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由于该组织无法取得行政机构的许可而无法成立。
1960年5月18日,为因应议员和县市长选举,新党的筹组进入紧锣密鼓阶段,李万居、雷震、高玉树等人被推举为“中国民主党”发言人。
而《自由中国》等杂志也相继发表社论,为该党的成立鼓噪声势。
当时正处在“戒严”体制下,这批知识分子“冷暖不自知”,终于突破国民党当局忍耐的极限。
1960年9月4日,“中国民主党”秘书长雷震等人被以叛乱罪拘捕,而《自由中国》亦遭停刊,岛内的第一次“党外”运动以失败告终。
<br/> <br/> 1965年7月1日,美国停止对台经济援助。
<br/> 国民党政权退台后,不仅军事上依靠美国支撑,经济上也在美国的一手扶持下得以发展。
从1951年开始,美国恢复对台经济援助,至1965年止,经济援助总额达15亿美元。
这对早期财政困难与出口外汇短缺的台湾来说意义重大,也间接地促进了台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在台湾历次经济发展计划中,“美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台湾的主要资金来源。
台湾现代的历史事件介绍
![台湾现代的历史事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1ebd42fff00bed5b9f31d60.png)
台湾现代的历史事件介绍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位置一直不甚分明。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湾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台湾现代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湾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军警在台北打死请愿减税的商贩。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
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
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日前,关于台湾二二八事件,不少历史真实遭到曝光,武林军事今日揭秘台湾二二八事件真相:还原历史的另一半。
二二八事件,不止本省人受害,近日,马英九在出席“二二八事件”68周年纪念仪式时,再次表态要“努力弥补家属的创痛”;与此同时,一些“独派”人士,则跑到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再次上演向蒋介石塑像泼墨的戏码。
这种冲突的出现,与“二二八”的历史真相长期受到政治操弄,有极大的关系。
所谓“二二八事件”,简言之,即:1947年2月27日,政府缉私人员,在台北打伤一卖烟妇女,引起民众骚乱,并发生枪击血案。
主政台湾之行政长官陈仪,未能妥善处理,致骚乱蔓延全岛。
3月8日,国军登陆台湾,实施武力镇压。
诚如学者杨天石所说,“二二八事件”,具有反抗暴政与民众骚乱的双重性质。
前者,系指台湾民众对陈仪的治台政策;;政府专卖、贸易公营;;长期不满。
后者,则系指“运动”所至之处,不独政府机关受到冲击,许多普通民众也惨遭不幸,这些受害的普通民众,既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
但自台湾戒严以来,本省人在事件中受到的伤害,获得了官方与民间的高度聚焦,外省人所遭遇的不幸,则长期湮没不彰。
譬如,史料显示,在台北,3月1日,“街头的人很少,有些暴徒乘着车辆,少数拿着石子、石块、木棒向公署乱掷,后来则增加为拿小手枪、手榴弹的攻击”。
重大事件: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重大事件: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https://img.taocdn.com/s3/m/558264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8.png)
重大事件: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
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雅克萨之战1681年(康熙二十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全部平定。
从这时起,清政府即着手全面加强东北边防,储备粮食,建筑仓库,增加运输船和战舰,设立驿站系统,开辟沟通辽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通干线,并在瑷珲、呼玛尔和额苏里等地建立木城,置兵屯守,以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
康熙帝并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春亲自出巡东北,视察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防务,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
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
![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https://img.taocdn.com/s3/m/4d98a2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5.png)
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今天是9月30日,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在这一天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值得纪念的人物。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台湾。
这一天,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分隔。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要里程碑。
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宣布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标志着一场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正式开始。
1938年,英国首次制造出真正的喷气式发动机。
弗兰克·惠特尔设计的这台发动机称为W-1,为后来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引领了航空工业的革新和发展趋势。
2004年,荷兰电影导演和喜剧演员保罗·范霍文去世。
他在影视界以喜剧角色和电视剧《生活大爆炸》的导演而闻名,为观众带来了欢笑和快乐。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再度成为美国国家庆典的伊尔库阿造纸厂战役爆发。
这场战斗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了美国的独立命运。
1919年,德国惩戒法案被制定。
这一法案是根据凡尔赛和约而制定的,要求德国为一战的损失承担责任,并支付赔款。
这也是德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后续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68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了《国家美食法》,确立了美国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监管体系。
这一法案为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846年,美国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签署了《犹他领土法案》,将犹他地区纳入美国版图。
这一法案是美国西部扩张历程中的一部分,也为后来的犹他州建立奠定了基础。
1994年,巴西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圣保罗坠毁,导致99人死亡。
这次空难被认为是巴西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航空事故,引起了对飞行安全和航空公司管理的广泛关注。
今天发生的这些历史事件和纪念人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和教训。
它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追求真理、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a6ea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e.png)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台湾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地方,曾经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对台湾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不同时期介绍台湾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清朝统治台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以及二战后台湾的政治转型和经济起飞。
荷兰东印度公司风雨飘摇的统治自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台湾视为战略要地并进行殖民化。
在1624年至166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台湾岛经历了的动荡和变迁。
荷兰人在台湾建立了离岸要塞,打击明朝政府的海上贸易,也成了鄭成功抗清时期的据点。
然而,在1662年,鄭成功驱除了荷兰人并建立起台湾第一个王朝,鄭氏政权。
清朝统治下的台湾岛自鄭成功驱逐荷兰人后,清朝统治开始;整个台湾岛列为福建省辖下的一部分。
清朝统治期间,农业与矿产资源得到了开发,人口迅速增长。
然而,清朝对台湾的统治并不平稳,地方抗清斗争时有发生。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1787年董、林、陈三人的起义,他们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并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政权。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随着日本的殖民统治开始,台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日本实施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系改革和经济开发,同时也强迫台湾居民接受日本化的政策。
日据时期对台湾的统治深刻影响了台湾的日后发展,留下了历史记忆的烙印。
二战后的政治转型和经济起飞随着二战的结束,台湾从日本手中回到中国政府的管辖下。
然而,由于国共内战的结果,中国大陆的政权落入了中共手中,而台湾则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流亡地。
岛上迅速发生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国民党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迅速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台湾也努力加强民主化进程,实现了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改善。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a468d3b9f3f90f76c61baf.png)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首先做一个二二八事件概述:‚1947年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为台湾光复之后发生的大规模流血事件,也在台湾和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页。
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的一件私烟查缉血案。
此事件触发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请愿、示威、罢工和罢市。
同日,包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请愿市民遭驻署的卫兵攻击,事件因此由请愿转变而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进而激化为省籍、族群冲突。
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最终导致国军镇压。
此事件中,造成许多台湾平民伤亡;而死亡人数有少于一千人至万余人的概估。
‛ ------摘自百度百科可以说,二二八事件是了解和认知1949年以后台湾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给广大台湾同胞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至今尚完全愈合,这一事件也给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几十年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解释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台湾当局(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中共、台独分子、受害者、加害者和学术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与定性,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的看法又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十分肯的给这一历史事件下定论。
对于这样的‚敏感的‛历史事件,人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对这样的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二二八事件‛的直接导因虽较为简单,但背景因素却极其复杂,不仅国民党、中共和其他各方看法歧异,各界人士也因秉持的政治立场和现实关怀不同而观点杂陈。
总体上看,大多人士认为事件的发生与台湾当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面临的深刻危机大有关系,既有远因的铺垫,又有近因的挤压;既有客观因素的厚积薄发,又有人为因素的推波助澜;既有当局措置失当之弊,又有民众失望愤懑之误。
但在具体问题上,每一立场的看法,显出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分化。
以下列举几点:(一)关于事件的起因1,从政治经济发面看(以下是参考资料中列举出的部分观点)一种看法是:(1)政治上的失误,这首先表现在人事上,即台省籍人士和外省籍人士待遇不平等,而外省籍人士的腐败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2)经济上的失策,造成整个台湾经济呈现一片萧条凄凉景象,使得台湾同胞长期受到经济上的压迫;(3)文化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心理隔阂,使得台湾同胞有理由觉得幻灭,甚至有一种被出卖了的感觉。
台湾历史大事记
![台湾历史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44ce6e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b.png)
台湾历史大事记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l563年(明嘉靖42年),俞大猷、戚继光追剿海盗林道乾入台。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602年,荷兰派韦麻郎率领船队东来,进攻澳门,遭到中国军民的抵抗。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名为“游岁”的军事管理机构,并屯军。
1616年,日本军阀政府派船进犯占湾,遭到明军重创。
1622年6月荷兰再次派远征舰队总司令雷约兹率领军舰14艘,再次侵入澎湖并对福建沿海进行骚扰。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余,战船百余艘进军台湾。
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当局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统领。
1841年,中、英初次在台征战,停靠鸡笼的英籍船舰纳尔不达号被击沉。
1854年,美国伯理派阿布特率舰队开到台湾,调查台湾地质矿产,力主占领台湾。
1874年4月,日本侵入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84年7月,刘铭传率军进入台湾,加强台湾海防。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军重创。
1888年3月3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3年,建成台湾第一条铁路。
铁路北起台北,南抵新竹。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合同》,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895年5月25日,上午台湾抗日政府正式成立,定名为国。
1895年5月29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95年6月1日,清当局的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人签订《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
1942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和协议。
1943年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召开最高首脑会议,中国代表明确提出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
台湾的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的历史事件讲解
![台湾的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的历史事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703d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6.png)
台湾的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的历史事件讲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台湾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湾的历史事件一: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马关条约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 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2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3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4: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5:1684年康熙帝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6:1882年清政府设澎湖巡抚巡抚刘铭传7.1895年《马关条约》割给日本8.1945年光复古籍上的记载在中国史书当中,曾经有三国时期之孙权派兵到夷州的记载,有学者据此主张夷州即是今之台湾,但有学者主张目前的证据不足,并无法证明夷州就是台湾,也有学者认为是琉球群岛。
在《隋书流求传》则有这样的记载:“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此外,在《文献通考》也可以找到以下的叙述:“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
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有学者主张隋朝的“流求国”或“琉求国”就是今日的台湾。
台湾的称呼在历史上时有不同。
古有称“台员”、“大员”、“大湾”、“东番”、“笨港”、“北港”等,葡萄牙人取名为福尔摩沙,乃“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之意。
西荷殖民统治时期请见主条目: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大员港市鸟瞰图》作者不详/油画/约1644年/米德堡哲乌斯博物馆藏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海权时代。
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
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日本人、汉人、海盗游走进出于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
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的西班牙、盘踞爪哇的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
荷兰人在远东的商业目的,原以明帝国为重要对象,但因受制于葡萄牙人的竞争和明帝国的抵制,荷兰人只好转向澎湖,先后在1604、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
澎湖自14世纪中叶,已有元帝国设立澎湖巡检司治理。
所以,明政府乃于1623年派兵与荷兰人在澎湖交战,历经8个月不分胜负,终而议和。
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政府则无异议,经此议和,荷兰人遂在1624年进入南台湾,建“奥伦治城”,后又改建为“热兰遮城”。
荷兰人侵入台湾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马尼拉派兵占领台湾北部基隆与淡水一带,并起建造“圣多明哥城”,与南部的荷兰人展开殖民与商业竞争。
1642年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成为台湾唯一的统治者。
荷兰统治台湾前后共约38年,荷兰人在台湾发展贸易,并以台湾作为转口站,台湾成为明帝国、日本、南洋、欧洲等地的货物集散中心。
此时的台湾已跃入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海洋贸易体系,有别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式小农经济。
不过,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毕竟是剥削式的殖民统治,1650年左右,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每年净收入约40万荷币(约4吨黄金),无怪乎一位荷兰总督说∶“台湾真是公司的一头好乳牛。
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 1987年7月15日,台湾解除戒严。
“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台湾党外势力直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较量。
1979年9月,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
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党外人士,并在全岛设立十多个办事处,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
党外人士想借办刊物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政党的目的十分明显。
而国民党从一开始就对这本来者不善的杂志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杂志创刊酒会上,就有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到酒店门口寻衅闹事;创刊后的2个月中,该刊发行人的住宅和杂志社也多次遭到骚扰和威胁,《美丽岛》杂志与国民党当局积怨已久,对立情绪持续升高。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
《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
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
台湾当局派出大批军警部署周围街道,并对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
晚6时,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的民众已达五、六百人。
考虑到集会原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警察包围,于是临时决定改到另一开阔地区,但队伍却受到警察的阻拦,无法到达。
黄信介、姚嘉文等就地发表演讲,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
集会组织者再次出面与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离,但遭拒绝。
于是在集会结束后,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
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
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
军警用催泪弹、电棍等强行驱赶,冲突进一步升级。
到11日凌晨2时30分,局势才趋于平静。
这次冲突共造成双方近200人受伤。
事后第三天,台湾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事件参与者,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共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判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
1980年3、4月间,经过军法审判,以“为中共统战”和“台独叛乱”罪名,判处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张俊雄等6人有期徒刑12年。
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处4至6年的徒刑。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双方均有备而来。
党外人士希望借此向国民党挑战,显示自己的实力,而国民党也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经过这次事件,党外势力的骨干基本郎铛入狱,党外运动元气大伤,被迫转入低潮。
而国民党也受到重创,宛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被打了一个大洞”。
国民党与党外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008-8-5 19:46 eter14|一级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
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
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
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