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平面及剖面图(刮泥机用)
2-3第二章 第二节 沉淀池
浅池沉降原理: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 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 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处理与原来的沉 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 果. 这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 间。
与普通沉淀池相比,斜板斜管沉淀池之所以能大幅度提 高生产能力,主要是由于增加了沉淀池的面积和改善了 水力条件的缘故。
缓冲区
4、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进水、 静止、沉淀、排水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 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 程,由设置在沉淀池壁 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连续式 污水连续不断 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 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 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 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 度两方面的作用
1 )平流式沉淀池
(二) 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
1、分类 按处理工艺布置可分为:
• 初沉池 • 二沉池
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
• 平流式沉淀池 • 辐流式沉淀池 • 竖流式沉淀池
普通沉淀池的分类
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
2、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
池型
平 流 式 竖 流 式 辐 流 式
优点
1. 对冲击负荷和温 度变化的适应能 力较强;
(2)、入流区和出流区 入流区的进水方式
出流区
(3) 设计计算 基本关系(沉淀区按理想沉淀池考虑) L=vt t=L/v=H/u0 H=u0t u0=Q/A=q0
设计参数 u0设= u0试/(1.25~1.75) t设=(1.5~2.0) t试 初沉池:q0设=1.5~3.0m3/m2·h 二沉池: 活性污泥法:q0设=1.0~1.5m3/m2·h 生物膜法: q0设=1.0~2.0m3/m2·h
水污染控制工程理想沉淀池理论(课堂PPT)
1
第四节 理想沉淀池
前面所述沉淀曲线是静止沉淀试验的结果,虽然它比 较真实地反映了废水中不同的悬浮颗粒沉降的特性,但 是并不能反映实际沉淀池中水流运动对悬浮颗粒沉降的 种种复杂影响。
为了分析悬浮颗粒在沉淀池内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分离 结果,哈增和坎普提出了一种概念化的沉淀池——理想 沉淀池。
(措施:需要减小流速或减小水力半径R)
14
②水流稳定性:以弗罗德数Fr判断,Fr表示水 流动能与重力能的比值。增大Fr,可克服股流密 度影响。
注:弗罗德数Fr=v2/gR 一般认为平流式沉淀池Fr宜>105. (措施:需要增大流速或减小水力半径R)
在沉淀池中,增大水平流速,一方面提高了雷诺数 Re而不利于沉淀,但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弗罗德数Fr而 加强了水流稳定性,从而提高沉淀效果。沉淀池的水 平流速宜进行适当的控制,通常为10-25mm/s。
在沉淀池中纵向分格及斜板(管)沉淀池也能 达到上述目的。
实际应用:
由于实际沉淀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沉淀 试验数据时,应考虑相应的放大系数。
1 q设1.25~1.75q0
( 平q均 0 ) 1.5
t设(1.5~2)t0 (平均 1.75t0)
17
第五节 沉淀池
按池内水流方向分类 平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斜板式沉淀池
2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
① 进出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横断面,亦即沉淀池中各进 水断面上各点流速均相同;
② 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以等速下沉; ③ 悬浮物在沉降过程中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 水流是稳定的。
④ 悬浮物落到池底污泥区底部,不再上浮,即被除去
。
3
/长度(L) 高H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说明
一 辐流式二沉池介绍 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
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回转式刮泥机收集污泥,刮泥机刮板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走。
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
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
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二 作图说明同样是一个剖面图和一个带有尺寸的图。
带尺寸的图是从课本上拍的,就标上尺寸吧。
剖面图是在网上搜的,大概类似就好。
三 设计参数池型采用辐流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如下:日平均处理水量d m Q /150003= 设计人口为5万,拟设计一座,远期增加一座。
氧化沟混合液浓度为3000mg/L ,回流污泥浓度为Cu=10000mg/L ,回流比R=100%。
表面负荷取值范围为0.6-1.0)(h m m 23/,取为0.8)(h m m 23/, 则沉淀部分水面面积:2'6.3908.0224/15000m nqQ F =⨯==2)实际水面面积:22226.415423142.34m D F =⨯==π 3)实际表面负荷:)/(75.026.415224/1500023'h m m nF Q q ⋅=⨯==4)单池设计流量:h m n Q Q /5.312224/1500020=== 5)校核堰口负荷:DQ q π6.320'1⨯= =23142.36.325.312⨯⨯⨯=)/(7.1)/(60.0m s L m s L ⋅<⋅ 校核固体负荷:FN Q R q W 24)1(0'2⨯+= =26.4152435.312)11(⨯⨯⨯+ =)/(150)/(36.10822d m kg d m kg ⋅<⋅6)澄清区高度:设沉淀时间h t 0.4=,(取值范围为2.0-5.0)则有:m F t Q h 01.326.4150.45.3120'2=⨯== (有效水深) 径深比:64.701.323'2==h D ,处于6-12之间,合设计要求。
第5节 沉淀池
第5节沉淀池一、分类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二、平流式沉淀池进水区、沉淀区、存泥区、出水区1.构造1)进水区流量均匀分布可采用配水孔或者缝给水中,通常采用穿孔花墙v<0.15-0.2 m/s2)沉淀区水力条件要求:减少紊动性:紊动性指标Re = vR/νν:运动粘度提高稳定性:弗劳德数Fr =v2/Rg (Fr高,表明对温差、密度差异重流和风浪的抵抗能力强。
同时满足的只能降低水力半径R,措施是加隔板L/B>4, L/H>10水流速度的控制也很重要适宜范围:10-25 mm/s(给水)5-7mm/s(污水)3)出水区出水均匀。
通常采用:溢流堰(施工难)三角堰(对出水影响不大)淹没孔口(容易找平)控制单位堰长的出水量:给水:<500 m3/(m d)初沉:<2.9L/(m s)二沉:1.5- 2.9 L/(m s)4)存泥区及排泥措施●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1.5 – 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机械排泥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虹吸吸泥车2.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的确定✧u0或T0由沉淀实验得到选u0时,絮凝性颗粒-----池深要与实验柱高相等选T0时,无论颗粒的性质如何-------池深要与实验柱高相等考虑水流的影响u设=u0/1.25-1.75 T设=1.5-2.0 T0在数值上,q设=u设根据经验:q设(m3/m2h)T设(h) 给水处理(混凝后)1-2 1-3初次沉淀池 1.5-3 1-2 二次沉淀池(生物膜法后)1-2 1.5-2.5(活性污泥法后)1-1.5 1.5-2.52)设计计算✧以q来计算A =Q/q设L=3.6 v T;T:水力停留时间水流流速v=10-25mm/s(给水)5-7mm/s(污水)宽度B=A/L✧以T来计算计算有效体积V =Q T选池深H(3.0-3.5m)计算B=V/(LH) L=3.6 v T校核水流的稳定性,Fr =10-4~10-5之间。
某地43米X12米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水处理工艺施工图
第二章第四节 沉砂池及沉淀池
(3)沉淀区各部分尺寸计算 ① 每日产生污泥量
W=[Qmax×(c0-c1)×100]/[γ×(100-P)]
= [10000×(250-50)×100]/[1000×1000×(100-97)]
= 66.7 m3 每个污泥池的污泥量为W1=W/2=33.3 m3
② 污泥斗的容积取污泥区高度h4=2.8 m,则污泥 斗容积
2.3.3 沉淀池
• 沉淀池主要是一种固液分离构筑物
• 按工艺布置分类可分为:初次沉淀池(设 于生物处理前);二次沉淀池(设于生物 处理后);
沉淀池的分类
按水流方向分
平流式
竖流式Leabharlann 辐流式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另一 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进口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 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 贮泥斗在池中央
V=1/3h4[a12+a22+(a1a2)1/2] = 2.8×[36+0.16+(6×0.4)1/2]/3 =36m2>33.3m3
即每个污泥斗可贮存1天的污泥量,设2个污泥斗, 则可容纳2天的污泥量。
( 4) 每个沉淀池的结构尺寸 ① 沉淀池的总高度H
H=h1+h2+h3+h4=0.3+1.82+0.6+2.8=5.52 m ② 沉淀池的总的长度
N ——设计人口数,人; T ——污泥贮存时间,d。
若已知污水悬浮物浓度与沉淀出水的悬浮物浓 度,污泥量W按下式计算:
• (8).沉淀池的总高度h
h h1 h2 h3 h4
式中: h1 ——沉淀池超高, m;一般取0.3m; h2 ——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 h3 ——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刮泥
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取2.0~4.0m
第4章_沉砂池和沉淀池
7.池总高度h
h h1 h2 h3
式中: h1——超高,m; h2——有效水深,m; h3——贮砂斗高度,m。 8.核算最小流速vmin
vmin qv min / n1 Amin
贮砂斗的容积V1:
V1
1 3
h'3 ( S1 S 2
V1 A h2
h2 q t
式中:t ——沉淀时间,h,初沉池 一般取1~2h,二沉池一般取1.5~ 5.沉淀池总宽度b 2.5h。 沉淀区有效水深h2通常取2~ b A/ L 3m。
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 平流速, mm/s; 一般不大于5mm/s。
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 简单,工作稳定。
平流式沉砂池的系统参数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 0.15m/s; 最大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 一般为30~60s; 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池 宽不小于0.6m;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臵除砂设备时, 可根据除砂设备的要求,考虑池底形状。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 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缓冲区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进水、 静止、沉淀、排水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 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 程,由设臵在沉淀池壁 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连续式 污水连续不断 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 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 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 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 度两方面的作用
2.2 沉淀和沉淀池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出水进水污泥消化池浓缩池二沉池生物池初沉池沉砂池格栅脱水车间处置污泥回流剩余污泥鼓风机内回流沼气利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物理处理)(生物处理)√√√√第二节沉淀和沉淀池•沉淀就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
主要是有机悬浮物•沉淀是废水处理用途最广泛的单元操作之一。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颗粒的一种主要处理构筑物。
沉淀池三种流态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功能分区•每种沉淀池均包括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
–沉淀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区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
沉淀池设计计算的一般规定1)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分钟。
2)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n≧2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
3)当无实测资料时,城市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可参照有关手册选用,工业废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应按实际水质试验确定,或参照类似工业废水的运转或试验资料采用。
4)池子的超高h≧0.3m。
15)一般沉淀时间t ≧ 1.0h;有效水深h=2~4m,对辐流沉淀池指池边水深。
2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亦为定值,即H/t=q 6)沉淀池缓冲层高度h= 0.3~0.5m。
47)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8)排泥管直径D ≧ 200mm。
9)机械排泥可连续或间歇排泥。
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1.5m(HO);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1.2m,2曝气池后≧0.9m。
10)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11)当每组沉淀池有2个以上时,为使每个池的入流量均等,应在入流口设置调节阀门,以调整流量。
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沉淀池)精品PPT课件
斜板沉淀池的缺点:
1. 单位面积上的泥量增加,如排泥不畅,将产生反泥现 象,使出水水质恶化。
2. 水在池中停留时间短,若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来不及 调整运行,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差。
3. 斜板或斜管管径较小,若施工质量欠佳,造成变形,容 易在管内或板间积泥。
4. 斜板或斜管在上部阳光的照射下会滋生大量的藻类。
Page 18
工作特点
(1)采用合成的有机絮凝剂PAM。混凝时添加PAM作助凝剂,使得反 应可产生较大的矾花,污泥回流可进一步增加矾花的密度和沉 降性能,加快其沉淀速度。
(2)从慢速推流反应区到斜板沉淀区矾花能保持完整,并且产生的 矾花颗粒大、密度高。
(3)高效的斜板沉淀可保证沉淀区较高的上升流速(可达2O~40 m/h),絮凝矾花可得到很好的沉淀。
Page 8
优点: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处理能力比一般沉淀 池
大的多,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④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 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 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Page 3
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 它把混凝池、絮凝池、 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Page 4
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 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 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 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 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 的絮凝体。
《沉淀池设计》课件
THANK YOU
汇报人: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污水处 理、给水处理等领域
设计要点:需要考虑沉淀池的 尺寸、形状、水流速度等因素
沉淀池的作用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 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用于去除水中悬浮 物和胶体物质
沉淀池可以有效 降低水中的悬浮 物浓度,提高水 质
沉淀池可以减少 对后续处理单元 的负荷,提高处 理效率
沉淀池可以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沉淀池的形状:矩形、圆形 或其他形状
沉淀池的材质:混凝土、钢 结构或其他材料
沉淀池的出水方式:均匀分 布、集中出水或其他方式
沉淀池的维护和清洗:定期 维护和清洗,保证沉淀池的
正常运行
沉淀池的尺寸:根据处理水 量和沉淀效率确定
沉淀池的深度:根据处理水 量和沉淀效率确定
沉淀池的进水方式:均匀分 布、集中进水或其他方式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水流 速度、沉淀时间等因素
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沉淀池的构造
池体: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 保证强度和稳定性
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一侧, 保证水流均匀分布
出水口:设置在池体另一侧, 保证水流顺畅排出
沉淀区:设置在池体底部, 保证污泥沉淀效果
排泥设施:设置在沉淀区底 部,保证污泥及时排出
溢流堰:设置在池体顶部, 保证水流均匀分布,防止水 流过快导致沉淀效果不佳
排泥时间控制:根据沉淀池的运行情况,合理控制排泥时间,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绘制设计图纸
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 确定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 确定沉淀池的沉淀区和排泥区
确定沉淀池的搅拌和曝气系统
确定沉淀池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绘制沉淀池的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图、 剖面图和立面图
沉砂池 沉淀池ppt课件
最新课件
63
七、旋流沉砂池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旋流沉砂池主要为钟氏和比氏两大类。钟式 沉砂池工作构造图如下:
最新课件
64
1. 钟式沉砂池工作原理
最新课件
65
最新课件
66
最新课件
67
最新课件
68
最新课件
69
如图1所示,水流通过配水进入沉淀池,根据离配水装置的远近可 分为A、B、C三个区。 进入A区的水流方向变化大,随着水流方向的急剧变化。形成一定强度 的水流梯度,水流经过斜管后,容易造成矾花的剪碎或影响颗粒的粒 度大小,致使沉淀效果差。 相对A区来说,B区、C区较好些。但C区由于水流缓慢,易形成死泥, 使积泥过多,如不及时排除,也易带出水面。特别在温度较高时,水 中微生物多,带出的颗粒易堵塞斜管,使出水量减少,影响沉淀池沉淀 效果。 因此,在生产中采用穿孔花墙及缝隙进水墙,应注意通过孔口的大小 来控制流速,不使矾花破碎,配水孔与斜管底部及排泥区的高度要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
进水断面大,进水易均匀
最新课件
43
向心式的表面负荷可提高约1倍。最新课件442.特点最新课件
45
3.设计
最新课件
46
最新课件
47
最新课件
48
4.池形分析
对矩形池和幅流式圆形池沉淀效率对比研究表明矩形池沉淀效果良好 ,分析认为: 入流和出流部分的紊流:
如当圆池直径为20m,水深3.04m,不发生紊流的容积约仅占全部容积 的40%;对同样矩形吃来说,宽6m,水深3m,长53m,不发生紊流的长度为 47m,占全部容积的88%。 水流的稳定性与短路流
生活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池
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
当u>v时,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 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也不上升; 当u<v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会被上升水流带走。
当颗粒属于自由沉淀类型时,其沉淀效果(在相同的表面水 力负荷条件下)竖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要比平流式沉淀池低。
缓冲区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进水、 静止、沉淀、排水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 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 程,由设置在沉淀池壁 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连续式
污水连续不断 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 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 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 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 度两方面的作用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 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 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 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于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个数不应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 时,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5条规定】的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 互关系
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5.1-6.5.3 条规定】 。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 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º,圆斗不宜小于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 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 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对初沉 池, 应不大于2.9L/(s·m); 对二次沉淀池, 一般取1.5~2.9 L/(s·m)。 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 间不超过2h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 沉淀池不应小于14.71kPa(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 小于8.83 kPa(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 kPa
刮泥机ppt课件
8.9.1 刮泥机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8.9.2 刮泥机的运行管理
返回
8.9.1 刮泥机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刮泥机是将沉淀池中的污泥刮到一个集中部位的设 备,多用于初沉池、二沉池和重力式污泥浓缩池。 一、链条刮板式刮泥机 1、结构 如图8-65
返回
返回
2、工作原理 在两根结束相等连成封闭环状的主链上,每隔一定 间距装有一块刮板。由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链轮转动, 链条在导向链轮及导轨的支撑下缓慢转动,并带动 刮板移动,刮板在池底将沉淀的污泥刮入池端的污 泥斗,在水面回程的刮板则将浮渣倒入渣槽。
返回
二、桁车式刮泥机 1、结构
返回
运行中的桁车式刮泥机
返回
2、特点 桁车式刮泥机安装在矩形平流式沉淀池上。 优点: (1)在工作进程中,浸没于水中的只有刮泥板及 浮渣刮板,而在返程中全机都提出水面,给维修带 (2)由于刮泥与刮渣都是单项运动,污泥在池底 停留时间少,刮泥机的工作效率高。 缺点: 运动复杂,因此故障率相对高些
返回
三、排浮渣 设置桁车式刮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和设置回转式 刮泥机的辐流式沉淀池都用刮板收集浮渣,送至 浮渣槽内。当刮板与浮渣槽配合不当时,应及时 进行调整。敞开式沉淀池应注意风对浮渣的吹动。
返回
返回
双周边驱动刮泥机
具有横跨直径的工作桥,旋转式桁架为对称的双 臂式桁架,刮泥板也是对称布置的,也称全跨式 刮泥机。
返回
周边驱动全桥式刮泥机
返回
返回
重力式污泥浓缩池刮泥机
返回
返回
中心驱动全桥式刮泥机
返回
提耙式刮泥机
返回
8.9.1 刮泥机的运行管理
一、刮泥 平流式初沉池采用桁车式刮泥机时,一般采用间 歇刮泥,采用链式刮泥机时,即可以间歇刮泥也 可以连续刮泥。当污泥量大或者已经腐败时,应 缩短周期,但是刮板行走速度不能太快。辐流式 沉淀池一般采用连续刮泥机,但是回转式刮泥机 周边线速度不能超过3m/min,否则沉淀污泥会被 搅起。 二、排泥 平流沉淀池采用连续刮泥机时,其刮、排泥周期 时间一致。大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自动控制排 泥。操作时注意一定要把泥排净。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