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初唐书法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

宋蔡襄评《启法 寺碑》语:“此 书兼后魏遗 法。……隋唐之 交,善书者众, 皆出一法,道护 所得最多。”阮 元《北碑南帖论》 以为丁道护与房 彦谦并出北派, 有“方严遒劲, 不类世南”之评。 是碑正书,书法 平正和美,与智 永同一法嗣,当 从“二王”而来, 故蔡襄有“丁真 永草”之称。
➢(二)峻严方饬的风格特征
主要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邕禅师塔 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 等称名于世。
《九成宫醴泉铭》充 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 法结构严谨、圆润中 见秀劲的特点,此碑 书法,高华庄重,法 度森严,笔画似方似 圆,结构布置精严, 上承下覆,左揖右让, 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 无一处紊乱,无一笔 松塌。用笔方整,紧 凑,平稳而险绝。明 陈继儒曾评论说: “此帖如深山至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 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 称此碑为“正书第 一”。
二、兼容南北书风的 隋代书法
➢(一)平正淳和的风格特征
丁道护的《启法寺碑》 丁道护,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
溢妍华致。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称“道护不古不今, 遒媚有法。”有刻本《启法兴国寺碑》,传世有剪裱拓本, 为传世仅存唯一拓本孤本,已流日本。
此碑楷书,其书法工整典雅,笔法精熟,为丁道护的 代表作。
三、法度与气势并重的 唐代书法
➢(一)初唐书法
初唐四家 1、欧阳询 2、虞世南 3、褚遂良 4、薛稷
➢ 1、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 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 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 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 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 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隋唐时期的书法

隋唐时期的书法

唐 用笔凝练洒脱,
张 旭
中侧结合,结字 随势而成,总体
《 疏散有致,有飞 肚 动之感。痛帖》 Nhomakorabea唐
笔精凝劲健,
张 结字中宫宽绰, 旭 并有外展之势,
郎 透露出宽博之气。




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
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 发,寺壁屏障、衣裳器具,靡不书之, 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 有“狂僧”之名。
唐 用笔遒美 代 圆劲,结体宽
虞 绰疏朗,具有
世 南
萧散洒落,风 神俱足之风。


庙 堂


虞 世
用笔遒丽柔 健,结体端雅闲
南 和,颇见《兰亭》
汝 风标,于风韵之 南 中又有气势。
公 主 墓 志 铭

用笔瘦劲挺
褚 拔,结体宽博
遂 平正,大多呈
良 方扁形,颇有
孟 隶书遗意。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生于长安。虞世南 长褚遂良三十九岁。褚遂良之师虞, 盖始于(621)任职秘书省时。

❖ 《雁塔圣教序》是 褚遂良成熟作品, 时年五十八,距卒
褚 遂
年尽五年。此碑妍

媚超逸,笔力瘦劲, 空明飞动,刚柔相

济。其后书家如徐

浩、颜真卿等莫不

受其影响。


用笔灵动, 提按分明;结 体疏朗空灵, 平中寓险,富 有动感。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
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由陈入隋— —东夏王朝——唐(65),是位全能的书家, 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

唐初书法四大家[组图]

唐初书法四大家[组图]

唐初书法四⼤家[组图]【概述】“初唐四⼤家”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

前三位,有的并称“初唐三⼤家”。

初唐四⼤家的书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之后的“瘦⾦体”也可以追溯到这⾥,宋徽宗赵佶的瘦⾦来源主要是薛稷。

但是任何⼀个书法家都不可能只临摹或者学习⼀个前⼈,他们往往专其⼀,博其众,在浩如烟海的书法海洋中汲取营养。

四位⼤书法家中,个⼈⽐较推崇欧阳询。

【简介】欧阳询(557⼀641年)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

隋时官太常博⼠,唐时封为太⼦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因其⼦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称“⼤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之险峻,世⽆所匹,被称之为唐⼈楷书第⼀。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李靖所写的⽯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阵才离开,但刚⾛⼏步⼜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不愿离去,便⼲脆铺上毡⼦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成⼀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体尽能,笔⼒劲险。

篆体尤精,飞⽩冠绝,峻于古⼈,扰龙蛇战⽃之象,云雾轻笼之势,⼏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体,森森焉若武库⽭戟,风神严于智永,润⾊寡于虞世南。

中国南北朝至隋唐书法简史

中国南北朝至隋唐书法简史
四年,即:405年的《爨宝子碑》并称“二 爨”。爨龙颜活了六十三岁称“大爨”,爨宝 子活了二十三岁称“小爨”),齐《吴郡造维 卫尊佛题记》,梁《瘗鹤铭》、《太祖文皇帝 神道阙》等。其中以《爨龙颜碑》、《瘗鹤铭》 为最著名。前者是楷书,带有隶意,笔势方折 雄劲而又具飞动之势。后者刻在山崖上,随山 刻石极为自然,书法潇洒而有法度,字画厚重、 笔势飞动,其中间杂行书,笔法方圆并用,严 谨有法度。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 。另外,还
四世族孙,并深受其影响,最善正行书,丰厚
淳朴而有骨力,为时人所推崇,影响至唐宋。
传世书迹有《王琰帖》。书品着有《书论》等
篇。 南北朝时佛、道两教空前发展,它们
的思想道义宣传,适合了当时希望过安宁生活
的人民大众,特别是给下层的僧道和广大的写
经生们造就了书写经卷的机会,致使我们今天
能够见到南北朝的经卷。此时的写经书体与同
曹植庙碑
第四,秀朗细挺一路。结法也 从北齐出来, 由于运笔细挺,另成一种境界,以《龙藏寺碑》 为代表,下开禇遂良,‘二薛’。
龙藏寺碑
唐代书法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 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 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 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 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 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 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 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 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 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 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穿插页面
南北朝时期-------隋唐的书法鉴赏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初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较为高峰的阶段,褚遂良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楷书书法风格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追随。

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丰润饱满:褚遂良的楷书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饱满丰润的,字体矫健有力,线条流畅圆润,笔力骨骼分明,形态端庄洒脱,整体呈现出一种美感和力度感。

他擅长运用八分技法,将字形丰满饱满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二、笔画粗细结合: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粗细笔画相结合的技巧。

他的字体一般笔画温润轻盈,但也能通过点画的变化来锐化笔力,这样既表现了字体的优美与流畅,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韵味。

他的作品中字体笔画有力而不失柔美,使其作品更具艺术感。

三、结构稳定:褚遂良的楷书作品结构稳定,字形的比例协调,布局整齐有序,空白利用得当。

他擅长运用方寸之间、拓草成林的构图技巧,使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

他的字体有追求匀称的特点,使得作品看起来舒展自然。

四、筆勢舒展自然: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他的笔法舒展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规矩,但又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通过横平竖直的笔画运用,浑圆的勾画和变幻的曲线,使字体形态丰满、肥大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瑰丽的感觉。

五、收放自如:褚遂良擅长运用收放自如的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用笔画的收放。

他常常通过各种笔法的收放变化,使字的形态变得立体、有立锥之势,同时也能够在平整的字体上通过点画、勾勒等手法展示一种灵动之美。

六、意境深远: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意境。

他注重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内涵的丰富。

他的作品既有恢弘大气的氛围,又有细腻温情的意味,给人以沉静、富有哲理的享受。

总之,褚遂良的楷书书法特点凝聚着初唐书法艺术的精华,他的作品富于创意和个性,既秉承了古人的传统,又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书法

唐宋书法
苏 东 坡 书 黄庭坚书法欣赏 法 欣 赏 蔡襄书法欣赏
二、赵佶书法与“瘦金体”、赵孟与“赵体 赵佶书法与“瘦金体” 赵孟与“ ”
赵佶书法亡国之君,但 是被称为艺术天才.... 赵孟书法:奴书与仕 元
以上就是唐宋书法的介绍,并不完全, 以上就是唐宋书法的介绍,并不完全,中国书法文化艺术博 大精深,仅仅靠几天的功夫是学不完的, 大精深,仅仅靠几天的功夫是学不完的,下面是我们小组 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参考资料: 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参考资料:
书法艺术研究入门
唐宋书法
初唐书法 中唐书法 宋朝书法 讨论问题
第三组讲义 2011.10.
第三组: 第三组:杨柳晗 何学东 张飞
初唐书法: 初唐书法: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 薛稷。其中最著名的是欧阳询, 南、薛稷。其中最著名的是欧阳询,他提 倡书风尚法,欧阳氏代表作如《 倡书风尚法,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 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 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 等 其著名的书帖有《张翰思鲈帖》 等。其著名的书帖有《张翰思鲈帖》...
中唐书法:
中唐书法渐冲出法度的束 缚,显出创新的书法规律 代表人物是颜真卿。 ,代表人物是颜真卿。在 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 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 羲之互相抗衡, 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 就是颜真卿了。 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 书法, 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 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 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 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 生于楷书流行之际, 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 羲之之典型相对, 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 法新风气。 法新风气。
《张 翰 思 帖 》 鲈
初唐书论《传授诀》学: 。

唐朝书法 优质课件

唐朝书法 优质课件

楷体真正成熟的标志之 一 —《董美人墓志》
隋朝文帝三子杨秀撰文。
此碑清嘉道年间出土, 咸丰三年毁于兵事。
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 开唐朝新风,布局平正 疏朗,字体秀美。
唐代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代书法尤其重“楷法”。根记载,学生被 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 唐朝科举 的六个科目中,书法为其一科,名叫“明 书”。中央政府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 其中“三曰书”,要求“楷法遒美”。
书 孔 子 庙
虞 世 南


褚 遂 良
伊 阙 佛 龛 碑
拓 本



.
32

6 厘 米
醴 泉


横 20




化 度 寺 邕 禅 师 塔 铭
皇甫诞碑
欧阳询 张翰帖
《卜商帖》

本 纵 27
颜 氏
厘 米 、
家 庙
.
横 13
碑 拓
4 厘


颜 真 卿 书 多 宝 塔 碑
颜 真 卿
刘 中 使 帖
唐初——欧阳询 盛唐——颜真卿 晚唐——柳公权
柳公权
颜真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欧阳询
练习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公特
权点





军遒
碑美
返回
玄秘塔碑拓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 64岁所书。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 传世碑刻十余件,皆为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

隋唐五代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局部)
(二)唐代
《夫子庙堂碑》虞世南(局部)
虞世南 字伯施,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称“虞永兴”。他的书法亲承智永传授。楷书 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潇洒,自开面貌。其 特点:笔画凝练,笔势方圆并见,绘声绘色,端 正而舒展,笔画之间的配合灵便自然,字形略呈 长方。他的《夫子庙堂碑》劲健遒美,有文质彬 彬之风。
师。擅长楷书,兼取欧、颜二体之长,
自成清劲瘦挺一格,人称“柳体”。柳
体的特点:点画如有骨鲠,方起圆结,
转折顿挫明显而爽健,结构中密而舒展,
外形瘦长,给人以精干利落的感觉。传
世碑刻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
策军碑》等。
《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
《神策军碑》局部(柳公权)
(二)唐代
唐代中期以后,是书法飞速发展的时期,草书、楷书书家辈出,各种书派应运而生, 狂草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唐代的草书名家主要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
中国书法史北朝分裂的局面,基本统 一了中国(589年灭陈)。由于隋朝存在的时间只有 38年,楷书只是在前朝的基础上更求华美,而且力 量不如六朝,但它融合了南北书风,是从魏碑到成 熟楷书的过渡时期。
《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等运笔平正舒 畅,结构严谨安雅,是唐代成熟楷书的雏形,开唐 楷之先河。
《 张 翰 思 鲈 帖 》 局 部 ( 欧 阳 询 )
(二)唐代
唐代真正以行书著称的还有李邕。他的作品笔力雄健,笔画舒展,纵横捭阖,风采 动人,结构峭健。传世作品有《麓山寺碑》《云摩将军李思训碑》等。
《麓山寺碑》局部(李邕)
《云摩将军李思训碑》局部(李邕)
(三)五代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之一,战争连年不断,自然灾害也十分严重,经 济受到影响,书法也自然而然地发展迟滞。

历代皇帝书法第二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八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

历代皇帝书法第二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八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

历代皇帝书法第二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八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历代皇帝书法第二名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八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

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

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

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

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

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

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

唐朝的书法艺术楷书行书与草书的发展

唐朝的书法艺术楷书行书与草书的发展

唐朝的书法艺术楷书行书与草书的发展唐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三种书体各有特色,展现了唐代书法家们卓越的功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唐朝书法艺术中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楷书的发展楷书是唐朝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书体,也是最为规范、工整的字体。

在唐代初期,楷书还较为简单,书写方式大致遵循古代卜辞的字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书法家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

王献之是楷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字形严谨、笔画平稳为特点,对后世楷书书法影响深远。

而魏晋时期的曹全碑也是唐代楷书的重要代表之一。

曹全碑以其端庄刚正的气势和严谨规整的字形而闻名,对后世楷书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到了高宗时期,虞世南成为了楷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在保持古代楷书传统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改进,形成了虞体楷书的独特风格。

虞体楷书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书法教学和书法创作。

二、行书的发展与楷书相比,行书的字形更加简练、流畅。

行书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特点是快速写就、气势豪放。

张旭是行书的代表人物,他以断续回环的笔画和浑浊波动的字体而著名,他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和豪迈的气魄。

除了张旭之外,怀素也是唐朝行书的重要代表之一。

怀素的行书作品格调高古,笔力轻劲,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他对行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唐代晚期,韩愈提出了“文人之书”,将行书定位为文人雅致之书。

他主张行书应该注重字的形态美,追求字体工整而富有变化。

韩愈的这一主张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书逐渐转变成为一种雅致的艺术形式。

三、草书的发展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最为激进、个性化的一种书体,它在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草书的特点是笔势奔放,字形变化多端,给人以浑厚深邃的艺术感受。

在唐代,张旭也是草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行草书著称,字迹纵横交错,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对后世草书的影响巨大。

初唐书法名家薛稷楷书杰作《信行禅师碑》(鉴赏)

初唐书法名家薛稷楷书杰作《信行禅师碑》(鉴赏)

初唐书法名家薛稷楷书杰作《信⾏禅师碑》(鉴赏)薛稷(公元649~713年),字嗣通,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唐初名⾂魏征外孙,蒲州汾阴
(今⼭西万荣)⼈。

曾任黄门侍郎、太⼦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

其⼯书法,师承褚遂
良。

善绘画,尤精于画鹤,惜⽆作品传世。

薛稷是历史上⼀位兼⼯诗书画的全才式⼈物,除了
书法,他的诗歌、绘画艺术也是达到了⾄⾼境界。

薛稷书写的《信⾏禅师碑》是其代表作品,⾄今流传甚⼴。

此碑神龙⼆年(公元706年)⼋⽉
⽴⽯。

原⽯久佚。

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

剪裱本,册尾残损,正⽂共25开,另有跋
⼀开半。

正⽂125⾏,每半开5⾏,⾏7字。

此本现已流⼊⽇本,为⽇本京都⼤⾕⼤学所藏,仅
1700余字。

碑⽂内容记述隋代名⾂信⾏禅师之兴佛教事迹。

其书法点画结体全仿褚遂良,点画
⽐褚更加瘦硬,结体也更加疏朗,⽽笔法却抑扬顿挫,充满韵律,富于婀娜之态,疏朗挺劲,
⾻⽓洞达。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
之⾼⾜,甚为时所珍尚。

”北宋书画鉴定家董逌也说:“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遗墨⾄备,故
于法可据。

然其师承⾎脉,则于褚为近。

⾄于⽤笔纤瘦、结字疏通,⼜⾃别为⼀家。


《信⾏禅师碑》欣赏。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询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是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影响巨大的四大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初唐四大书法家初唐四大书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大文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

这四个人是军事书画名家,书法上称“欧虞褚薛”四大家。

欧阳询经历了隋和初唐两个时期,他的书法用笔劲险峭拔,神气外露,杂有北方书法遗留下来的痕迹;虞世南也是由隋入唐的元老,他的书法用笔比“欧体”平和,在刚健中流露柔润、婀娜的姿态,是内刚而外柔;褚遂良的书法以继承传统为基本特点,学习王羲之和欧、虞二体,用笔以柔婉、流美为主;薛稷吸取欧、虞、褚的长处,形成瘦劲的“薛体”。

总的来说,初唐书法由于唐太宗的倡导,基本上是在王羲之书法的笼罩之下,重视法度,遵守前人书法的种种规矩,涌现出了以“欧、虞、褚、薛”为代表的四大书法大家。

欧阳询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祖父欧阳渊有旧,武德四年(621)降唐,官至给事中、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父亲欧阳纥继承爵位,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后据广州起兵叛陈,兵败而死。

欧阳询幸免于难,为著名文学家江总所收养。

隋开皇九年(589),随江总入隋,客居长安,官太常博士。

与唐高祖李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贞观十五年(641)去世,终年85岁。

欧阳询传世作品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卜商读书帖》和《仲尼梦奠帖》。

《卜商读书帖》为纸本墨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点画遒丽而险劲,蕴含一股猛锐之气。

《仲尼梦奠帖》也是纸本墨迹,为欧阳询晚年作品,现藏辽宁博物院。

论述初唐四家的书法风

论述初唐四家的书法风

论述初唐四家的书法风唐代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

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

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唐代书法在书法发展史上,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标签:唐代;唐初;唐初四家;书法一、初唐书法发展态势初唐学习楷书的书风最胜,大唐初期的几位帝王均是此中高手,唐太宗以一代千古帝王的身份大力推广书法,尤其是极力尊崇书圣王羲之,并且不惜花费重金在天下搜寻真迹,因此君臣学习书法的风气非常浓厚,更是开设了“书学”作为专门的传授书法的国家机构。

读书人纷纷发奋勤练,据说当时科举考试的时候,文章再好,如果字迹很丑也无用。

太宗本人就有一手好字,擅长隶书与飞白,行草也深得书圣之妙法。

社会逐步强盛的时期书法名家也是不断出现,流名千古的“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二、初唐四家代表作的发展方向唐初,承袭前朝旧制,至贞观年间,新制则渐显大唐气象.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得以盛兴,书法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如朝中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子监,书学则是其教学内容之一,且设书学博士执鞭;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铨选官员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楷书遒美”者优先擢用;朝中尚置若干与书法有关的部门和职位,并明确“工书”为其必要条件.唐时善书而委以重任者,不乏其人.加之唐太宗又甚喜王羲之书法,并亲自为《晋书》撰写《王羲之传赞》,这样便确定了王羲之书法在初唐时期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于是南方典雅、蕴藉、萧散、俊逸之书风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初唐书法的新规模。

三、初唐四家对后世影响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上,欧体楷书严谨端庄,上启陈隋,下开唐楷先河,为后世学楷之经典,历来备受瞩目,影响深远。

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

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

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作者:贾颖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5期贾颖河南师范大学【摘要】唐代的书法艺术在唐代的艺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唐是唐代的开端,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基础,为了完整的研究唐代书法,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技法和书家历史,更要深入研究初唐书法的精神世界,认识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了解初唐书法发展的艺术追求,这样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中理解唐代书法发展的缘由。

本文通过分析唐代书法艺术的来源以及书家审美追求,简要介绍了初唐书法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初唐书法艺术审美艺术追求一、隋代书法审美概况因为隋代历史只有短短30几年,所以初唐书法家多为由隋入唐,讨论初唐的书法问题必须探讨隋代书法的发展过程。

晋南北朝由质趋文的艺术表现,下启唐人尚法的审美特征,是我国书法史魏晋到唐代两个书法高峰中的的过渡阶段。

隋代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南北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南方书家多保留了魏晋时期的二王书风,北派书家以南派书风为标杆,由南北朝的粗放刚健变得秀润雅丽,以文人书法为主流。

隋代书法多为碑刻作品,且以铭石书居多,书坛多将隋代书风分为四类,一类是以智永、丁道护为代表的中和平正书风;一类是以《董美人》和《苏孝慈》为代表的端妍古雅,方俊整饬的书风;一类是受到北齐书风影响,以《龙藏寺碑》为代表的运笔细挺,结体疏朗的书法风格;一类是《曹植庙碑》为代表的体兼篆隶,自然古朴一路。

初唐时期的虞世南、欧阳询的书法风格来源于前两类,后两类则开褚遂良、颜真卿的先河。

隋代善书者由南北朝入隋者居多,虽然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但是是中国书法史上南北融合的时期。

其中智永和丁道护作为隋代书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智永,俗姓王,名法极,是王羲之七世孙,入隋后,居住在长安西明寺。

传世佳作《真草千字文》秀润圆劲,平和雅正,甚得王羲之笔意,后世学书者为上溯二王多以智永为阶梯,直接影响了初唐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后世释门书法多为智永的衣钵传承。

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书法是一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

其中,“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起源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

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

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

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

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

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演变历史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

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初唐书法知识点总结

初唐书法知识点总结

初唐书法知识点总结从字体来看,初唐书法有着明显的楷书特点,字形端庄稳健、笔画工整。

与隶书的粗犷浑厚、草书的奔放豪迈不同,初唐楷书更注重规矩和秩序,笔划间呈现出一种精致的平衡感。

初唐书法家们在保留古人楷书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创新,使得初唐楷书既有传统的沉稳与呵护,又不失新意和活力。

在笔法上,初唐书法重视笔锋交错、粗细变化。

书法家们善于用笔尖勾画细节,用笔锋切割空间,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这种笔法的运用使得初唐楷书有一种立体感和动态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在书法的版面设计上,初唐书法也非常注重结构和布局的规整和谐,字形之间相互呼应,整体呈现出一种完美的美感。

初唐书法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注重节奏和韵律感。

书法家们在书写时,通过运用间架、重心等手法,使得字体充满了律动和韵律感。

初唐楷书的字形之间虽然整齐划一,但又不失灵活和变化。

在整体上,初唐楷书给人一种韵律美和高贵之感,这与初唐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初唐书法在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在初唐时期,书法家们的作品大多以咏史抒怀、赋诗颂德等为主题,内容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追求。

初唐书法家们在书写时,会注重意境的诠释和心情的表达,通过字体的运用,将文字中深藏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得以充分展现。

因此,初唐书法作品既有书法的艺术之美,又有人文的韵味和情感的抒发。

这些特点使得初唐书法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度的价值,也成为了文学和思想的载体。

在初唐书法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

有诸如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名家,他们的作品在初唐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使得初唐书法走出了一条独特而辉煌的发展之路。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就备受称颂,并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初唐书法在字体、笔法、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初唐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初唐书法四大家作品概览

初唐书法四大家作品概览

初唐书法四大家作品概览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四人均为书法名家。

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初唐书法家。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

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

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

楷书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

清代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

'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楷书碑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姚辩墓志铭》、《温彦博碑》等,隶书碑有《房彦谦碑》、《唐宗圣观记》等,行书帖有《张翰思鲈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草书有《千字文》残本。

书法理论有《用笔论》、《三十六法》、《八诀》等。

《虞恭公温彦博碑》《九成宫醴泉铭》心经《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大,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唐代诗人,字伯施,余姚人。

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

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

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

卒谥文懿。

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铭》褚遂良褚遂良(公元596年-658年)初唐书法家。

书法学习:初唐楷书的书风

书法学习:初唐楷书的书风

书法学习:初唐楷书的书风导读:本文书法学习:初唐楷书的书风,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唐楷书仍是隋朝的书风。

欧、虞本来是隋朝人,入唐时都已臻垂暮之年了。

虞世南亲承智永禅师的传授温润安雅,延续了晋宋风流。

欧阳询脱胎于萧梁的始兴王碑,戈戟森严。

阮元称欧为北派是有道理的。

欧阳询善“铭石书”,他写的《房彦谦碑》就是那种故意夸张波磔的“复古字体”。

《皇甫碑》《虞恭公》险劲峭拔,刀锋时见,杂于隋人碑志之间是很难区别的。

唯有《九成宫》《化度寺》刀、石与笔墨水乳交融。

这在书法有其重大的意义。

在此以后,碑刻才可以看作是书法家的作品。

刻工以表现笔墨为目的,而不是游离于刀与笔之间了。

但必须指出,这种游离在唐人墓志中还是相当严重的。

其子欧阳通书《道因碑》时时出现隶书的雁尾、劲悍猛利,似欲对世人宣称自己是“铭石书”世家。

褚遂良的《伊阙佛龛》并不能准确代表其书风,因为中间石工的作用太大。

初唐对南北朝的继承有很多例证。

贞观初,颜师古所撰《等慈寺碑》方劲古茂,北朝书势甚浓。

欧阳询《房彦谦碑》是对北齐、北周的“复古体”的继承。

这种字在初唐墓志中是不少见的。

特别是贞观四年的《墓志》楷、隶、篆、草一应俱全。

这种“杂拌体”比西魏的《杜照贤造像记》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来北周文帝倡导的“复古风”一直吹到了唐初。

欧、虞、褚、薛及他们的作品在后面的章节中重点介绍。

现就昭陵陪葬的几块墓碑来谈谈初唐书法。

这几块碑是1974年出土的,历代金石家未曾着录过。

因出土晚,未残字,字口如新,可以清楚地反映初唐楷书的风貌。

《周护碑》许敬宗撰文,王行满正书。

王行满有《洛阳圣教序》传世。

他地位不高,在《周护碑》上只称“门下录事”,但能请他写皇帝的文章《圣教序》,可见他当时书名是很大的。

有人认为窦在《述书赋》中未提到他,这不奇怪,窦作为名门望族,对小人物从来是不屑一顾的。

当他不得不提孙过庭时,还要讥之为“闾阎之风”。

王行满此碑介于虞、褚之间,端朴中见温润,绵密中见洞达,置于褚书《孟法师碑》侧,亦堪与之比肩。

初唐书法家及画家殷仲容生平简介

初唐书法家及画家殷仲容生平简介

初唐书法家及画家殷仲容生平简介殷仲容,字元凯,陈郡长平人。

活动于唐高宗到武则天时代,初唐书法家、画家,官至秘书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

善篆、隶,尤精于榜书题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唐书法家及画家殷仲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殷仲容生平简介殷仲容简介上提到殷仲容是唐代人,字元凯,是如今的河南西华县人。

殷仲容是初唐书法家,画家,当过秘书丞,工部阆中,申州刺史,特别擅长篆书,隶书。

殷仲容的家族自从曾祖父那一辈就来到了关中,全家人一直住在长安,家庭的各代人都在朝廷当官,是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

他的曾祖父是北周御正中大夫。

祖父曾经与封德彝、颜师古这些人一起主修历史。

而他的父亲又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家,代表作有《裴镜民碑》。

殷仲容17岁开始,就以唐太宗“挽郎”名号起家。

曾经担任过秘书郎、左领军仓曹的职位。

38岁的时候,承袭了他父亲的爵位“建安县开国男”,在他52岁时进为子爵。

在685年时,因为他的亲戚犯罪,所以被牵涉,被发配到了四川阆中做隆州刺史。

也是从这一年,殷仲容的晚年就是在贬谪、升迁、再贬谪的过程中度过。

689年,被宣召进入京城,担任工部郎中。

也是在689年,被授予检校申州刺史,申州在当今的河南信阳。

但在684年,又被贬为施州司马,施州地处如今的湖北恩施。

到他67岁的时候,又被召回到了长安。

殷仲容学识渊博,是唐高宗、武则天那时候的著名书法家。

武则天特别欣赏他。

他非常擅长隶书,工篆,画画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颜真卿也曾经在《颜元孙碑》中夸奖过他。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留下明确提名的书法作品在这个世上。

殷仲容的评价殷仲容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张彦远曾经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听说殷仲容担任了秘书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

擅长书写和画画,画的花鸟和真的一样。

窦臮在《述书赋》里写道:只有殷仲容的墨画能够进入上流作品中。

颜真卿在《颜元孙碑》中写道:殷仲容的书作是天下的大宗。

他是初唐书法家,画家,当过秘书丞,工部阆中,申州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不衰。
欧阳询作品
• 传世书迹主要有楷书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邕禅师塔碑》、隶书《房彦谦(房玄龄父 亲)碑》,行书墨迹《仲尼梦奠帖》、《千字 文》、《卜商读书帖》、《张翰思鲈帖》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 .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立.
• 九成宫即隋之仁寿宫,原为隋文帝杨坚的避暑行宫,依 山而建,豪华壮观。杨坚在此宫内为其子杨广所杀。隋 亡后,唐太宗下令复修,因山有九重,改隋“仁寿宫” 为“九成宫”。其宏伟壮丽为唐代离宫之首。但宫内缺 水,贞观二年,唐太宗在宫中游玩,见一块地方潮湿. 遂以杖导地,得水,因名醴泉。命欧阳询书写立碑。
• 这种书风在褚遂良五十七岁时写的《房梁 公碑》和五十八岁时所书的《雁塔圣教序》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房梁公碑》
• 又名《房玄龄碑》。 • 褚遂良成熟的风格,
应以《房玄龄碑》 的出现为标志。
• 用笔方圆兼备.笔画纤 细而劲健,强调了波捺 的写法。横直画大多有 明显的态势。
《雁塔圣教序》
• 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太宗李世民和太子 李治撰文,褚遂良书, 此作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 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 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虞世南书法风格
• 人对他的书法评价为姿荣秀出,韵度不凡, 清朗潇洒如玉树临风,且气力内沉,圆穆凝 重。
• 当时虞世南和欧阳询都以书法著称于世,难 分伯仲,后人以两家在运笔之轻重缓急上的 差异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风格,并以虞世南为 南派,欧阳询为北派。在谈到这两家风格的 比较时,张怀瓘在《书断》卷中的《妙品》 中评价道:“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 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 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虞世南生平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会稽余姚人。 《新唐书》云:“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 勤学。……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 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藉甚。”
• 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后,深受唐太宗的信 任,曾被称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 书翰五绝,并历任秦府将军、弘文馆学士。 他曾奉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并因书 《孔子庙堂碑》得太宗赏赐王羲之曾佩戴 的“右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
• 唐代诸帝大多爱好和擅长书法,因而善书者就可 以凭其书艺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之于太宗,柳公权之于穆宗、文宗,都是 如此。唐诸帝又多选取善书名家任为侍书学士, 陪侍左右,以资顾问。不难发现,唐代宰臣十有 八九皆善书,著名者如褚遂良、阎立本、钟绍京、 王方庆、张九龄、李林甫、李德裕等,推而广之, 各级官员,乃至士庶人等亦多善书,难怪后人慨 叹:唐人莫不善书!
• 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 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 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 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其横、竖、撇、捺的长舒.向四 方散开的趋势.显得极为舒展大方.每个字重心的前俯后 仰.上提下移.又增加了动态的美感;犹如舞蹈动作的变化 一般显得格外清俊飘逸。
• 现存上海博物馆,王世贞云:“昔人于永兴、率更书,俱登品神妙间,而往 往左袒永兴。余初不服之:以虞之肉,似未胜欧骨,盖谓正书也;晚得永兴 《汝南公主墓志》草一阅,见其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
褚遂良生平
• 褚遂良(公元596年一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出 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褚亮与当时的书法名家欧阳询、虞 世南交情极深.故褚遂良一直就受到名家的书风影响,由 于他有着极高的悟性,又聪明好学,书法造诣日趋深厚,深 得前辈名家的赏识. 贞观十一年(公元638年)虞世南死后. 太宗对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征则 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于是.褚遂良便得 魏征之举.任唐太宗的侍书。他与魏征一样.曾多次提出 治国安邦的建议并被太宗采纳.最后成为太宗托孤的一 位重臣之一。后至高宗时.褚任尚书右仆射.永徽六年(公 元655年).因不满高宗将武则天立为皇后而被逐出宫门. 两次遭贬.最后郁愤而死于被贬的途中。褚遂良的一生. 光明磊落.成为在道德品行上受人尊重的忠臣.其书法也 是当时学书者的楷模。
中。唐太宗时历任弘文馆学士。封 渤海县令.官至太子率更令.故世常 称之为“欧阳率更”。他博通经史. 尤精二史。武德七年( 624)奉命撰
《艺文类聚》一百卷。其书法各体 皆精.尤以楷书最工。
• 欧阳询对书法爱好成癖。传说他在一次外 出途中.偶尔看见路边杂草丛中有一石碑.便 下马观看,是索靖写的一块碑石.欧阳询非 常喜欢.端详了许久.可是站的时间太久.感到 腰酸腿痛.便转身骑马离去.走了不远.又策马 回来.继续观看.迟迟不愿离去.最后干脆用毛 毯铺地.在碑前观看了三天三夜。细心琢磨 领会碑文书法的风采和神韵。
《升仙太子碑》
•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六月立,武则天76岁书。现存于河南 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此碑是为纪念太子晋而立。升仙太子王子 晋,即春秋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天性聪明,喜欢吹笙,能吹奏 出如同凤凰欢鸣一般的乐曲,令人陶醉。十七岁就去世了。但世 人都认为他并非早逝,而是登了天界,传说在他死后三十年,还 有人在缑氏山见到他乘鹤仙去。
第二节 初唐书法
一、官方对书法的喜好及其重视 二、初唐四家
唐代官方对书法的影响
• 唐代帝王爱好书法: 1太宗:李世民 2武则天:女皇书法家
• 唐代的教育制度重视书法
1、唐代帝王爱好书法
•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对书法的喜 爱也超出了一般帝王. 他特别推崇王羲之。他下 令在全国广泛搜集王羲之书迹,并亲撰《王羲之 传赞》。在临终时,还嘱咐其子将《兰亭序》陪葬, 致使后人永以为憾.
• 此碑高7. 4尺.宽3. 6尺.楷书。一十四行.每行五十字。为 欧阳询七十六岁的应诏之作.写时精神高度集中.用笔、 结构、章法.无一纰漏。堪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高华浑 穆.气象万千。
《九成宫醴泉铭》此碑在欧 体碑刻中.字体较大.写得劲 拔险峻.有晋魏风韵.开唐人 之先。被推为正书第一,是 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
• 这种既重北风却不为其所拘,承南韵又能 不受其束缚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在他的 书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武则天书法
• 武则天是个女皇书法家,对书法情有独钟。 原为太宗才人,后为高宗的皇后。是我国
唯一正式登基的女皇帝。史称武周,她极
富才气,工文词、好书法。在她当政时期,
造字十九个,颁行天下,武周时期碑刻皆 用其字。
碑额这六个飞白大字终于填补了这一缺憾。
《升仙太子碑》
唐政府“以书取士”的政策
• 唐朝选拔官吏的标准是“身、言、书、判”,其条件 之一是“书”,要求楷法遒美。这就是 “以书取士”。 在唐代仅“学而优则仕”还不够,还必须加上“书而 优则仕”。
• 为了培养书写人才,官方设立的学校中,辟有“书学” 专科,名额为30人,凡八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或能通 习本学科而有志研究的庶民子弟,均可入学;”其功 课则日纸一幅,闲习时务策,读《国语》、《三苍》、 《尔雅》等书,并兼习《石经》三体(限习3年)、《说 文》(2年)。应当说,“书学”专科的确立及其对文字 形义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书法的理解和文字构成的 认识,对文字演变和书法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同时,他把欧阳询、虞世南等一批由隋代而来的 书法家安排在地位颇高的弘文馆,时常与他们谈 书法,让他们为弘文馆的贵族子弟“教示楷法”。
• 太宗对书法的喜好有力地促进了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对书写的重视。
唐太宗的书法作品及风格
• 唐太宗工行、草。其书法曾学虞世南、再追溯二王, 终成“一时之绝”。其传世作品《晋祠铭》、《温 泉铭》和《屏风帖》。
虞世南《孔 子庙堂碑》
韵度不凡, 清朗潇洒如 玉树临风, 且气力内沉, 圆穆凝重。
小楷《破邪论序》
• 《唐人书评》云: “世南书迹本自希, 而楷法尤不易得。小 者唯《破邪论序》, 稍大者《孔子庙堂碑》 而已。《破邪》积能 之极,几夺天巧。所 谓不入二王之室,犹 似不能忘情于蹊径 耳。”
汝南公主墓志铭
• 此后,书法一直在中国文化中拥有较为重要的地 位,历代知识分子视书法为学问人生之基础,甚 至以之作为人格之象征。
2.欧阳询、虞世南对书法史的贡献
• 欧阳询、虞世南在隋朝即以书法著名,入 唐时六十余岁。此时他们的书风当己定型, 故有人以他们为隋代书家。但是,他们对 中国书法史发展演变的影响主要在唐朝, 故应视作唐代书家。
• 《晋祠铭》,行书,用笔劲健沉雄,圆浑朴茂,结 体阔绰。
• 《温泉铭》,行书,用笔遒劲,痛快神爽,跌宕豪 放间流露出献之遗韵。
• 太宗以行书刻石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仅以篆、隶、 楷正体写碑文的惯例,开创了以行书入碑的典范。
• 《屏风帖》,草书,用笔纵横自如,潇洒俊逸。 • 唐太宗作为皇帝,开行、草书写铭文刻于碑的先例,
• 《升仙太子碑》,集行书、飞白于一体,笔画中丝丝露白,深 得飞白佳趣。飞白书上又配以鸟形,蕴含着太子晋乘鹤升天为仙 的传说,借以抒发道教思想。笔画灵活流畅,婉约圆转,是书中
的上乘佳作。
• “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飘飘欲仙,且是大气磅礴。以往在我 国
书法典籍中常常提到飞白书,而并不见其书迹,《升仙太子碑》
• 其章法所显现出的一种仙逸之气又无不使人为之倾倒。
《雁塔圣教序》
• 唐张怀瓘《书断》 对此碑有“美人婵 娟,似不胜罗绮,铅华 绰约,甚有余态”之 评。
• 明王世贞评云:“褚登 善《圣教序记》,婉 媚遒逸,波拂如铁 线”。
关于《雁塔圣教 序》的疑问;
两件挂在褚遂良名下的杰作
褚遂良其人其书对后来书家的影响
此后书家竞相效仿。
《晋祠铭》 用笔劲健 沉雄,圆 浑朴茂, 结体阔绰。 开行书入 碑之先河。
温泉铭
•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 李世民在骊山温泉营建 “汤泉宫”(也即今日之 华清池)。贞观二十二年 (公元648年)新宫竣工, 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临幸新 宫,亲笔御书《温泉铭》 来颂扬骊山温泉,并命石 匠制碑拓印以示群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